XX乌鸡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
福 建 省 建 设 项 目 环 境 影 响 报 告 表 (适用于生态型建设项目) 项 目 名 称 种鸡养殖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 XX 市 XX 区 XX 乌鸡场 法 人 代 表 郭建雄 (盖章或签字) 联 系 人 郭建雄 联 系 电 话 13599891676 邮 政 编 码 351162 环保部门填写 收到报告表日期 编 号 福 建 省 环 境 保 护 局 制 目 录 一、总论 2 二、工程分析 7 三、环境概况 14 四、环境影响分析 17 五、清洁生产分析 23 六、环境风险事故及防范措施分析 24 七、产业政策与选址合理性分析 27 八、污染防治措施及可行性分析 28 九、环保投资估算 32 十、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 32 十一、结论与建议 33 附图: 附图 1 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图 2 项目平面示意图 附图 3 项目周边关系现状照片 附图 4 项目周边环境敏感点示 意图 附图 5 项目周边监测点位布设图 附件 : 附件 1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附件 2 用地合同书 附件 3 村镇政府部门意见 附件 4 鸡粪承包合同 附件 5 化粪池清理合同 一、总论 1.1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种鸡养殖项目 建设单位 XX 市 XX 区 XX 乌鸡场 建设地点 XX 市 XX 区灵川镇云庄村 (地理坐标为北纬 25 18 34.25,东经 119 58 18.44) 建设依据 莆政综 2011125号 主管部门 XX市 XX区农业局 建设性质 补办 行业代码 A0321(鸡的饲养) 工程规 模 占地面积约 10亩,鸡舍建筑面积 2640m2。 总 规 模 年存栏白绒乌骨种鸡 2万羽。 总 投 资 200万元 环 保 投 资 35万元 资源类型 和开发量 畜牧业资源开发,年存栏量白绒乌骨种鸡 2万羽。 1.2 项目由来 XX 市 XX 区 XX 乌鸡场 种鸡养殖项目建于 2009 年 9 月,位于 XX 市 XX区灵川镇云庄村,根据莆政综 2011125 号“ XX 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畜禽养殖禁养区、禁建区及可养区的通知”,本项目位于可养区内,并在市环保局和农业局联合 2013 年 12 月 27日湄洲日报公示的第四批拟保留养殖场名单内 (见下图 )。 项目建设性质为环评补办,本养殖场年存栏量白绒乌骨种鸡 2 万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有关规定,本项目属于“农、林、牧、渔中养殖场(区)家禽常年存栏量 10 万只以下”,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现 XX 市 XX 区 XX乌鸡场 委托我单位承担“种鸡养殖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单位接受委托后,立即组织环评人员踏勘现场和收集相关资料,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相关规定编写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供建设单位报环保主管部门审批和作为污染防治设施 建设的依据。 1.3 编制依据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2008 年 9 月;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则, HJ2.1-2011;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2.2-2008;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 HJ/T2.3-93;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HJ2.4-2009;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环境, HJ19-2011; (7)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 2001 年第 9号; (8)畜禽养殖污染 防治条例,国务院令 2013 年第 643 号; (9)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 2010151 号; (10)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国家环保部总量司 2011 年; (11)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HJ497-2009; (12)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设计规范, NY/T1222-2006; (13)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596-2001; (14)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 2011年第 13 号; (15)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 规范 生态影响类,HJ/T394-2007; (16) XX 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意见,莆政综2011127 号; (17)XX 市环保局关于印发 XX 市禽类养殖场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工作意见(试行)的通知,莆环保 2013250 号。 1.4 评价标准 1.4.1 环境功能区划 ( 1)大气环境 根据莆政 1999综 79 号 XX 市地面水环境和环境空气质量功能类别区划方案,项目所在地划为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执行 GB3095-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 NH3、 H2S 执行工 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TJ36-79)中相关标准。详见表 1-1。 表 1-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摘录) 单位: mg/m3 评价因子 取值时间 二级标准标准浓度限值 标准来源 二氧化硫 ( SO2) 年平均 0.0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6-1996 日平均 0.15 1 小时平均 0.50 总悬浮颗料物( TSP) 年平均 0.20 日平均 0.30 NH3 一次最高允许浓度: 0.20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TJ36-79) H2S 一次最高允许浓度: 0.01 ( 2)水环境 项 目所在区域的主要地表水系为湄洲湾,根据 XX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XX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修编)的通知(闽政 201145号),项目地区水系为湄洲湾秀屿港四类区附近海域,其主导功能为港口、航运,海水水质质量执行 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中第二类标准。详见表 1-2。 表 1-2 海水水质标准 (摘录) 单位: mg/L(除 pH 外) 评价因子 第二类标准浓度限值 标准来源 pH 值 7.5 8.5(无量纲) GB3097-1997海水 水质标准 COD 3 BOD5 3 DO 5 活性磷酸盐 0.03 无机氮 0.30 ( 3)声环境 本项目所在地的声环境功能为 1 类区,声环境执行 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 1 类标准,声环境执行 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 中 1 类标准。详见表 1-3。 表 1-3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单位: LAeqdB( A) 类别 适用区域 昼间 夜间 1 类 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 安静的区域 55 45 1.4.2 污染物排放标准 本项目养殖过程产生的污染物排放应执行表 1 中的相关标准。 表 1 污染物排放标准 污染物类别 执行的排放标准 废水 本项目采用舍内网床养殖方式,舍内一年一次冲洗水,种鸡养殖活动用水 经过固液分离 厌氧处理 达到 GB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后可直接用于周边果园的灌溉;员工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周边农田的灌溉。 废气 恶臭执行 GB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表 7 中集约化畜禽养殖业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臭气浓度 (无 量纲 ) 70 ;粉尘执行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表 2 中无组织排放标准(无组织排放周界外浓度最高点监控浓度限值 1.0mg/m 3); 噪声 厂界噪声执行 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 1 类标准(昼间 55 dB 、夜间 45dB ) 固体废物 固废执行 GB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中表 6 的畜禽养殖业废渣无害化环境标准 1.4.3 环境质量现状 ( 1)水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所在区域的主要地表水系为湄洲湾, 根据 XX 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13 年度 )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数据节录如下: 表 1-4 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 单位: mg/L 名称 断面 pH(无量纲) 溶解氧 无机氮 COD 活性磷酸盐 石油类 湄洲湾 湄洲湾中段 8.06 7.03 0.184 0 66 0.020 0.01 一类 一类 一类 一类 二类 一类 由以上监测数据可知 区域水环境质量满足 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中第二类标准。 ( 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 2013 年度 XX 市环境质量报告,该区域空气环境质量现状尚好,符合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 ( 3)声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区为乡村,据现场调查,周边无噪声工业污染源存在,我单位 于2014 年 4 月 17 日 用便携式监测设备 在项目厂界北面、东面、南面和西面均布设一个噪声监测点 (1# 4#)进行 昼、夜 监测,项目所在地现在的噪声监测统计结果见表 1-5。 监测点位见附图 5。 表 1-5 本项目厂址噪声监测统计结果 单位: dB( A) 序号 监测位置 噪声监测值 主要噪声源 昼间 夜间 1 厂界北面 1# 51.5 41.3 自然噪声 2 厂界东面 2# 52.3 42.0 自然噪声 3 厂界南面 3# 54.5 43.4 自然噪声 4 厂界西面 4# 52.9 42.1 自然噪声 由表 3-12可知,项目 所在 区域的声环境 符合 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 1类标准,区域声环境现状良好。 1.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现场踏勘,本项目位于可养区范围内,所在区域不存在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周围 400m范围内无城市和城镇居民区等敏感保护目标。本项目四周 1km范围内的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如表 1-5所示,保护目标分布图详见附图 3。 表 2 项目周边环境保护目标 序号 敏感目标 规模 方位 距离( m) 1 云庄村 45 户, 143 人 南侧 510 2 上朱村 39 户, 120 人 西侧 508 3 利云村 27 户, 57 人 东南侧 458 4 福厦铁路 / 东南侧 102 二、工程分析 2.1 项目概况 XX 市 XX 区 XX 乌鸡场 位于 XX 市 XX 区灵川镇云庄村 ,根据莆政综2011125 号 “XX 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畜禽养殖禁养区、禁建区及可养区的通知 ”可知,该项目所在地属于可养区。本项目总投资 200 万元,占地面积10 亩,建有 2 栋鸡舍, 鸡舍建筑面积 1320m2, 常年存栏种鸡 2 万羽。项目具体组成见表 2-1。 表 2-1 项目组成表 序号 名 称 规模 面积 /体积 备注 1 主体工程 1.1 鸡舍 2 栋 1320m2 砖混结构, 1 层 2 辅助工程 2.1 杂物间 1 栋 40 m2 砖混结构, 1 层 2.2 管理房 2 栋 160 m2 砖混结构, 1 层 3 公用工程 3.1 供水设施 1 项 10 m 1 个蓄水池 3.2 供电设施 由灵川镇供电网直接供给 4 环保工程 4.1 废气 - - 排气扇 6 个,总排气量 12000m/h;排气筒 1 个 15m,引风机风量 2000m 4.2 噪声 - - 减震垫 4.3 固废 - - 安全填埋井 2 个, 混凝土结构,深度 序号 名 称 规模 面积 /体积 备注 大于 2m,直径 1m,井口加盖密封 鸡粪储存间 1 处,面积 64 ,混凝土地面 生活垃圾筒 1 个 2.1.1 养殖工艺和产污环节流程 本项目采用集约化、工厂化养殖方式,采取自动采食、饮水的生产工序。饲养流程主要为育雏育成阶段的饲养工艺,每批雏种鸡饲养周期结束后全部出售,然后再重新购买雏种鸡开始新一轮的饲养周期。 项目外购雏种鸡,大约养殖 4、 5 个 月左右育成即可出售。育雏育成期采用半封闭式鸡舍,鸡舍内铺有网床,上层养鸡,鸡粪从网床掉落到水泥地面。养殖工艺和产污环节流程图见图 2-1。 2.1.2 主要原辅材料及用量 项目饲料 主要外购 ,成分为 玉米和豆粕混合料,年用量为 650t。 另外,该项目鸡舍采用网床养殖,一年仅对鸡舍进行一次冲洗,水用量大约 48t/a。 2.1.3 主要机械设备 项目主要机械设备见表 3。 表 3 主要机械设备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1 抽水泵 台 1 废气、冲洗废水、鸡粪 雏种鸡 产蛋 4、 5 个月育成 图 2-1 养殖工艺和产污环节流程图 开产 出售 2.1.4 生产定员与工 作制度 该项目有员工 6 人,均住场,年工作日为 365 天,实行三班制。 2.2 环保措施 2.2.1 粪污水处理措施 该种鸡场采用网床养殖,鸡舍 一年进行一次冲洗, 该部分废水经沼气池厌氧处理后用于周边田地的灌溉。网床下鸡粪每周清理一次,清除后由专门人员上门收购作为有机肥,用于农业生产,遇到特殊情况无法及时外运时,需在场区内设置一个临时堆放场,择时外运。 根据现场踏勘情况,本项目目前养殖废水直接排进鸡舍西侧的氧化塘内,不符合规定。 按照 XX 市环保局关于印发 XX 市禽类养殖场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工作意见(试行)的通知(莆 环保 2013250 号)中的网床式养殖模式,即鸡舍的鸡粪通过网床掉落地面,每周清除至场外,制作有机肥外运,鸡舍内产生的养殖废水经 经过固液分离(沉淀池) 厌氧(沼气池) 贮液处理后用于农业施肥模式。因此本 该项目污水处理设施系统中需设置沉淀池约 4m、沼气池 约 16m、贮液池 约 6m、果园至少 6 亩;粪(渣)贮存间至少 20 。 该项目周边有约 10 亩果园可供该项目进行农业施肥。 2.2.2 固废处置 ( 1)鸡粪 本项目 采用网床养殖,种鸡在网床上方,鸡粪从网床下方掉落到水泥地面 ,一周一次对下方的鸡粪清理,清理出的鸡粪 在场外西侧晒干后由专门人员上门进行收购,外运作为有机肥,变废为宝,综合利用。如遇到特殊情况未能及时外运, 需在场区南侧内设置一个临时堆放场,择时外运。 ( 2)疫情及病死鸡尸体处理 该养殖场及周围环境应定期进行消毒;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进行疫病的预防接种工作,制定疫病监测方 案;发生疫病或怀疑发生疫 病时,应及时诊断,并尽快向当地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疫情;确诊发生一类疫病时,应对鸡群严格实施隔离、捕杀等措施;发生二类疫病时,应实施清群和净化措施,全场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病死或淘汰。 该养殖场产生的病死尸 体需建造安全填埋井进行填埋处理。 根据HJ/T81-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畜禽粪便存储设施的位置必须远离各类功能地表水体(距离不得小于 400m),并应设在养殖场生产及生活管理区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即场区内北部靠山一侧。同时还要求场内应建设两个安全填埋井,且填埋井应为混凝土结构,深度大于 2 米,直径 1 米,井口加盖密封。进行填埋时,在每次投入畜禽尸体后,应覆盖一层厚度大于 10cm 的熟石灰;井填满后,须用粘土填埋压实并封口。 ( 3)生活垃圾 该养殖场内员工产生的生活垃圾设固定收集点, 委 托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至卫生填埋场处理。 2.2.3 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鸡粪在鸡舍内存放、干化等产生的臭气(氨气和硫化氢)为无组织排放。正常情况下,鸡粪每次集中清理排出鸡舍后,直接由专门人员上门进行收购外运或晒干后放至临时存粪间。鸡粪每周清理一次,在鸡舍内时间不长,臭气散发时间有限,但若长期堆存或清理不干净,则堆粪场附近范围臭气较明显。 项目现状主要是通过加强鸡舍四周绿化,鸡舍内环境清洁、通风, 并采取密闭、覆盖恶臭发生源,喷洒除臭剂等措施 来减少养殖恶臭废气。 2.2.4 饲养环保管理措施 该养殖 场所需养殖饲料采用合理配方,提高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的吸收效率,减少氮的排放量和粪的产生量。场区、鸡舍、器械等消毒采用环境友好消毒剂和消毒设施,防止产生氯代有机物及其他二次污染物。 2.2.5 环保日常管理措施 该养殖场应建立环保管理机构,明确各环保岗位职责,编制并实施粪便、污水、病死鸡处理设施操作维护规程,落实各项环保管理制度,并做好设施运行和制度实施记录,整理好环保档案。 2.3 污染物产生情况 2.3.1 废水 该项目年消耗水量约 181.5t。其中, 饲养鸡的用水量 约 48m3/a(根据业主提供资料可知 );鸡舍冲洗水约 24m/a,员工生活用水,约为 109.5m3/a。 该项目鸡舍用网床进行养殖, 常年存栏种鸡 2 万羽,种鸡排出的粪尿从网床掉落地面,鸡舍内一年一次冲洗废水,本项目场区内员工会产生生活污水,因此该养殖场养殖过程产生的废水主要为生活废水和冲洗水。 因此该养鸡场排出的废水量见表 4,该项目水平衡图见图 2-2。 表 4 项目 废水产生情况表 序号 项目 数量单位 单位用水 用水量 污水系数 废水量 1 养殖用水 365d 4m/d(业主提供) 48t/a 0.33 0 2 冲洗水 1 年 /次 24t/a 24t/a 0.85 20.4 3 生活污水 6 人,365d 50L/人 .d 109.5t/a 0.8 87.6t/a 共计 181.5t/a / 108t/a 该项目采用干清粪工艺,根据 HJ497-2009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附录 A 中表 A.1 中数据及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新鲜水量 饲养鸡用水 生活用水 181.5 周 边 田地灌溉 图 2-2 项目水平衡图( t/a) 109.5 消耗 21.9 消耗 32 48 87.6 16 鸡粪 干化,外运 生活污水 16 化粪池 87.6 87.6 冲洗水 消耗 3.6 冲洗废水 20.4 24 沼气池 20.4 20.4 编制的全国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情况调查及防治对策( 2002 年 9 月)中对鸡场养殖废水的水质差异表的数据可知 ,该项目畜禽养殖场废水中的污 染 物 浓 度 分 别 为 CODcr27mg/L 、 NH3-N1.85mg/L 、 TN4.7mg/L 、TP0.139mg/L、 BOD514mg/L、 SS17mg/L。 根据给水排水标准规范实施手册中的指标计算,本项目员工产生的生活污水量约为 87.6t/a, 生活污水的污染物浓度分别为 CODcr400mg/L、 NH3-N35mg/L、 BOD5200mg/L、SS220mg/L。 由此得到 108t/a 的废水主要污染物汇总见表 6。 表 6 废水各污染物产生量汇总表 序号 污染源名称 废水量 (t/a) 污 染物名 称 污染物浓度 ( mg/L) 年产生量 (kg/a) 1 生产废水 20.4 CODcr 27 0.55 2 NH3-N 1.85 0.04 3 TN 4.7 0.095 4 TP 0.139 0.003 5 BOD5 14 0.286 6 SS 17 0.34 1 生活废水 87.6 CODcr 400 35.04 2 NH3-N 35 3.066 3 BOD5 200 17.52 4 SS 220 19.272 2.3.2 废气 ( 1)恶臭 该养 殖场恶臭主要来自于鸡舍粪尿混合产生的气味,属无组织排放源。 本次评价对鸡舍的 NH3、 H2S 排放量进行预测,类比同类型、规模相当的养殖场污染物源强可知, NH3 排放源强取 0.12g/羽 *日, H2S 排放源强取 0.02 g/羽 *日,该养殖场鸡舍臭气 NH3 和 H2S 排放量分别约为 2.4kg/d、 0.4kg/d。 ( 2) 运输汽车尾气 本项目的运输车辆进出厂区时产生的汽车尾气及肉鸡自身挥发的少量臭味会对周围的大气环境产生影响,由于项目道路两侧主要为果林和农田, 车辆产生的汽车尾气在大气扩散及项目周围的植被净化后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2.3.3 噪声 噪声污染源主要包括机械设备噪声及鸡叫声等。 表 8 噪声源源强一览表 序号 噪声源 源强 dB(A) 1 抽水泵 80-85 2 鸡叫声 70-80 2.3.4 固废 ( 1)鸡粪 本项目 采用网床养殖,种鸡在网床上方,鸡粪从网床下方掉落到水泥地面 ,一周一次对下方的鸡粪清理,清理出的鸡粪在场外西侧晒干后由专门人员上门进行收购,外运作为有机肥,变废为宝,综合利用。如遇到特殊情况未能及时外运, 需在场区南侧内设置一个临时堆放场,择时外运。根据业主提供资料,每月清理鸡舍内的鸡粪约 15t,则 每年约约 180t。 ( 2)病死鸡尸体 该养殖场成活率按照存栏量 97计算,每年约产生死鸡 600 只(约合0.6t/a)。 ( 3)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按 G=K.N计算,式中: G-生活垃圾产量( kg/d); K-人均排放系数( kg/人 .天); N-人口数(人)。 该厂职工共 6 人,均住场,住场 K 取 1.2, 员工生活垃圾产生量按 0.5kg/人天算, 则生活垃圾产生量为 3.6t/a。 三、环境概况 3.1 自然环境概况 3.1.1 地理位置 XX 市 XX 区 XX 乌鸡场项目 位于 XX 市 XX 区灵川镇云庄村,场区北面、东面均为林地和山坡 地;西侧有一条道路,越过道路为果园;南侧 200米处紧邻动车轨道。 项目地理位置见 附图 1,项目周边关系及平面示意见 附图 2,项目周边关系现状照片见 附图 3。 3.1.2 地质、地形、地貌 XX区位于 XX市的西南部,从地貌分区来看,属于 XX市的滨海台地丘陵岛屿地貌区,灵川镇地貌以断续的低丘台地和滨海平原组成,山丘海拔多在 100m以下。整个半岛地形破碎,沿海丘陵逼近海岸,形成多处岬角。海岸线曲折,岩、沙岸相互交错。厂址周围岩层结构主要为上三迭统侏罗系混合岩、变粒岩、片岩及燕山早期二长花岗岩,破碎花岗岩及花岗岩,呈北北东 向展布,东侧长乐南澳断裂带发育着一条北北东或北东向的东南沿海动力变质带。地表除丘陵地区可见基岩外,其余地区为第四系松散地层覆盖。项目所在地属海湾边岸地带,陆域为海滩地。地层有淤泥、砂混粘性土、中砂(砾砂)、淤泥(夹层)、中砂、残积粘性土、全风化花岗岩、强风化花岗岩、弱风化花岗岩,持力土层为粗砂土、强风化花岗岩和弱风化花岗岩。 3.1.3 生态环境状况 项目区周围的植被破坏严重,现存植被为次生植被,主要是木麻黄、相思树、黑松等早生树,分布稀疏,生长缓慢,覆盖较差。项目所在区域范围内农田栽种的作物主要有花生、地 瓜、大豆等,在低洼水源较充足的地方还种植水稻,但面积不多。 3.1.4 气象特征 XX 区气候常年温和湿润,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其特点为冬季盛行偏北风、气温低、雨量少,春季雨量大、降雨强度弱,夏季天气多晴、午后常有雷雨、时有台风影响,秋季风速大、以北风为主、降水显著减少、空气干燥、气温适中。 a) 气温:境内年平均气温 20.2。最热月 7 月份;月平均气温为28.5。最冷月 1 月份,月平均气温为 11.4。 b) 霜期。平均霜期仅 17 天,最多达 54 天;有些年份全年无霜。 c) 积温:区境累年平均 0的积温达 7300以上,保证率达 80%规或 80%以上的 10活动积温为 6500左右,持续天数达 292 天。 d) 地温:全年平均地面温度为 23 24,约比年平均气温高 3 4。年中各月地面平均温度以 7 月份最高为 35,比同期气温高 6.5。以 1月份最低为 13,比同期气温高 1.5。 e) 降水: XX 区年平均降水量为 1289 毫米。降水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春夏多雨,秋冬少雨。降水季节一般可分为春雨季、梅雨季、台风雷阵雨季和少雨季四个季节。 f) 日照: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1943 小时,其中 7 月份最长, 平均为257 小时。 8 月份次之。 2 月份最短,平均为 111 小时。 g) 风:季风明显,风向随季节交替而转换;冬季为偏北风,夏季多为偏南风。全年除静风外,以东风和北风居多,其频率分别为 12和 11。东北偏北风的频率也达 9。境内年平均风速为 3 米 /秒左右。年中各月平均风速 10 12 月较大, 5 6 月较小。 h) 相对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78。一年之中,以 5 6 月相对湿度最大,分别为 84%和 86%, 10 12 月最小,分别为 71、 67和 72。 3.1.5 水文 该项 目区域内无明显地表大径流,只有一些人工开挖 排水渠道,这些排水渠道平时用于汇聚生活污水、农业灌溉,雨季时主要用于排洪,最终注入湄洲湾。 湄洲湾( 湄洲湾港 )位于 XX 省 东海 岸的中部,北毗 福州港 ,南邻 泉州湾 ,与 台湾 隔海相望,湄洲湾是一个深入 内陆 的半封闭狭长海湾,南北长33 公里,东西宽 30 公里。港湾水域面积 516 平方公里,其中平均低潮位以 下的水域面积超过 374 多平方公里。纳潮量达 24.23 亿立方业米,且退潮速度大于涨潮速度,自净能力强。 湄洲湾海区潮差较大,潮汐属于正规半日潮,其中秀屿海域历年最高潮位 8.18m,历年最低潮位 0.04m,平均潮位 4.11m,东吴海域历年最高潮位 7.58m,历年最低潮位 0.86m,平均潮位4.25m 三江口 海域历年最高潮位 7.42m ,历年最低潮位 -0.105m ,平均潮位 2.68m。湄洲湾波浪以风浪为主,常浪向 NE 向,频率 26%,实测最大波高 1.4m。 3.2 社会经济环境状况 3.2.1 社会经济状况 灵川镇位于 XX 省 XX 市 XX 区南部,湄洲湾北岸。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如春。面积 56 平方千米,总人口 5.8 万人。辖 1 个社区、 14 个行政村。福厦高速公路、笏枫公路横穿全境。灵川镇域内山、海、 田资源俱备,有山地 4.8 万亩,耕地 2.32 万亩,海岸线 12.03 公里,滩涂浅海面积 1.23万亩,淡水域面积 1365 亩。 灵川镇水陆交通发达,福泉高速公路、省道201 线及规划中的高速铁路横贯全境,下尾三级渔港已建成使用。灵川镇重点发展菜、果、猪、禽和草食动物,在引进名、特、优品种和项目上下功夫,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 规模经济 ,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源,社会稳定,全面推动灵川镇农 业更上新规模、新档次、新台阶。 3.2.2 交通状况 项目区西侧有一村道,该村道可通往灵川镇主要公路,为人员来往、原料和种鸡运输创造了有利的交通条件。 四、环境影响分析 4.1 水环境影响分析 目前该项目采用的是网床养殖工艺 ,种 鸡排出的粪尿从网床掉落到水 泥地面,鸡粪每周一次清理,鸡舍内一年一次进行冲洗。 该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为冲洗废水及员工生活污水, 本项目产生的总废水量为 108t/a。 该废水排于舍外污水沟进入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自然沉淀后的污水进入厌氧生物处理(沼气池发酵),最后进入贮液池存放,再经过配套的灌 溉管网设施(包括首部、输液管道、浇灌设施、排淤设备)进行周边果林的农业施肥。经 沼气池处理后产生的沼气经净化进入贮气罐,由管道排出; 沼气池产生的沼渣,运出与鸡粪一同处理,处理后可作为肥料进行综合利用。 该项目废水主要为鸡舍冲洗废水和生活污水,其各污染物产生浓度约为 CODcr329.5mg/L、 BOD5164.8mg/L、 SS181.6mg/L、氨氮 28.74mg/L、总磷 0.139mg/L,废水经“固液分离 厌氧”处理工艺处理,各污染物浓度约为 CODcr31.63mg/L、 BOD517.30mg/L、 SS31.78mg/L、氨氮 9.34mg/L、总磷 0.033mg/L,各污染物排放量约为 CODcr0.0341t/a、 BOD50.0019t/a、SS0.0034t/a、氨氮 0.001t/a、总磷 3.510-3t/a。因此,经处理后的废水各污染物浓度均可达 GB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标准( CODcr3000mg/L、 BOD51500mg/L、 SS800mg/L),达标后的废水用于周边果园施肥。 根据 XX 市环保局关于印发 XX 市禽类养殖场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工作意见(试行)的通知(莆环保 2013250 号)中规定废水消纳面积与存栏禽类数关系取值原则及本项目消纳情况可知,若只消纳于果园,至少需要6 亩。 经实地勘察,该养殖场周边有约 10 亩果园可供该项目完全施肥 ,因此周边田地足以消纳本项目养殖废水,项目养殖废水经处理后对周围地表水环境影响很小。 4.2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 1)恶臭 项目废气主要来自鸡舍产生的粪尿等恶臭物质散发的恶臭。根据现场 踏勘,项目所在区域均为空旷,大气扩散环境条件良好,由于散发恶臭源多,而且是敞开式面源排放弥散于空气中,要消除和克服这种恶臭对场区内和场界外近距离的影响是不易做到的 ,只能采取个人防护和减少向外扩散等辅助性措施来解决。 正常情况下,垫料粪便混合物每次集中清理排出鸡舍后,有专门人员上门进行收购外运,在鸡舍内堆存时间很短,臭气散发时间有限,但若长期堆存或清理不干净,则鸡舍附近范围臭气较明显。废气排放应执行GB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 “集约化养殖业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臭气浓度无量纲 70)。建议项目做到合理优化鸡舍的布置,提高场内空气流动性,粪尿及时清理,种植抗臭能力较强的乔灌木等,确保臭气浓度达标。 ( 2)粉尘 饲料加水搅拌过程会产生少量粉尘,工 作人员须佩戴口罩、定期清扫等防治措施,因此少量粉尘对周围环境空气无影响。 ( 3)运输车辆废气 本项目的运输车辆进出厂区时,产生的汽车尾气及种鸡自身挥发的少量臭味会对周围的大气环境产生影响,由于项目道路两侧主要为农田和林木,车辆产生的汽车尾气在大气扩散及项目周围的植被净化后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运输车辆在途经的城市路线应避开居民、学校、医院、党政机关办公地点等环境敏感目标。 ( 4)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以陆川县广东温氏畜禽有限公司陆川种鸡场项目 验收监测数据进行类比分析说明 (该养殖场 年出栏 生猪 9.8万 羽, 采取干清粪工 艺,废水处理工艺和本项目基本相同 ) ,监测单位为 玉林市环境监测站 ,监测时间为 2012年 12月,监测布点以 鸡 舍恶臭源为起点(距离场界围墙 20m),在其下风向 由围墙向外分 100m、 200m和 400m进行布点监测,监测结果见表 4-1。 表 4-1 臭气浓度类比监测结果一览表 场界下风向距离 100m 200m 400m 臭气 浓度(无量纲) 1.5 0.8 0.3 从 类比资料表明 : 在距污染源 100m 的距离内,可最大幅度地减少恶臭浓度影响,在距场界 100m 处,臭气浓度为 1.5 左右 ; 在距场界 200m 处则为 0.8,即距离 增加 1 倍,臭气浓度下降至约一半以下。综合以上分析 和现场调查情况 , 本 养殖场的恶臭影响主要集中在恶臭源周围 100m 内范围。 根据 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采用推荐模式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各无组织排放源的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 表 9 无组织排放废气量 产污单元 产污面积 无组织排放量( kg/d) 鸡舍 2640m2(各鸡舍合计) H2S 1.0 NH3 6.0 表 10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结果 计算因子 产污单元 计算值( m) 执行值( m) H2S 鸡舍 200 200 NH3 无超标点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是居住区边界与无组织排放源之间的距离,目的是给恶臭提供一段稀释距离,使污染物到达居住区时符合环境质量标准。为了将项目恶臭影响程度降到最低,经估算模式计算项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为 200m,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内无居民、敏感点,而且中间隔有一大片果林,经绿化吸收、距离扩散后,污染物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 由于散发恶臭的源多,而且是敞开式面源排放弥散于空气中,要消除和克服这种恶臭异味对场区内和场界外近距离的影响是不易做到的,只能 采取个人防护和减少向外扩散等辅助性措施 来解决。 4.3 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运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鸡叫声、水泵房等机器运行产生的机械噪声。鸡叫声噪声源强在 70-80dB( A)之间。鸡舍噪声值约为 75dB,饲料生产车间噪声值约为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