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安置区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
福建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 报 告 表 (适用于生态型建设项目 ) 项 目 名 称 木兰大道一期工程西许安置区建设工程 建设单位 (盖章 ) 莆田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法 人 代 表 (盖章或签字 ) 苏 育 明 联系 人 杨 文 进 联 系 电 话 13559392203 邮 政 编 码 3 5 1 1 3 9 环保部门填写 收到报告表日期 编 号 福 建 省 环 境 保 护 局 制 填 表 说 明 1、本表适用于可能对环境造成轻度影响的生态型建设项目。包括水资源开发,矿山开采,森林资源开发与营造,草原、沼泽 、湿地开发,围垦及岸线开发,农、林、牧、渔业资源开发,风景旅游开发,交通运输,输送通信管线工程以及区域综合性开发项目。 2、本表应附以下附件、附图 附件 1 项目建议书批复 附件 2 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委托函 附件 3 其它与项目环评有关的文件、资料 附件 4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 附图 1 项目地理位置图:比例尺 1:50000,应反映行政区划、水系,标明排污口位置和地形地貌等。 附图 2 项目平面布置图 3、如果本报告表不能说明项目产生的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进行专项评价。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 据建设项目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确定选择下列 1 2项进行专项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水环境影响专项评价(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生态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噪声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专项评价工作应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要求进行。 4、本表一式五份,报送件不得复印,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分送有关单位。 1 1.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莆 田市木兰大道一期工程西许安置区建设工程 建设单位 莆田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 莆田市城厢区华亭镇西许村 建设依据 选字第 350300201302006 莆国土资预【 2013】 27号 主管部门 莆田市建设局 建设性质 新建 行业代码 E4710 建设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约 7886m2,安置房建筑总面积 22704m2。 总规模 项目总用地约面积 7886m2,安置房建筑总面积 22704m2。 总投资 7019.83万元 环保投资 137万元 资源类型及年开发量 区域综合性开发项目(安置区建设),用地面积约 7886m2 填 写 人 上 岗 证 号 (签名 ): 环评岗证字第 B22030011 审 核 (签名 ): 环评岗证字第 B22030010 2 2. 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简述 2.1 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理位置 拟建安置区位于华亭镇西许村,安置区东南侧紧邻 324国道,东侧临西许村水泥村道,隔村道为民房,项目用地北侧及东北侧均为果地,西南侧与城厢分局交警大队濑溪中队相邻。地理位置详见附图 1(a)和( b)。 2.1.2 地形、地貌、地质特征 拟建项目所在的地貌属于剥蚀残丘地貌单元。拟建安置区地势东北高西北低,用地现状标高为 11.06-11.36m。项目用地区地质构造自上层而下依次为:填土、 淤泥、中砂、粉质粘土、残积砂质粘性土地、全风化云母(石英)片岩、中等风化云母(石英)片岩。场地风化岩的岩石坚硬程度等级:全风化岩为极岩石、强风化岩、中等风化母(石英)片岩均为软岩,中等风化花岗岩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全风化岩、强风化岩和中等风化母(石英)片岩为类,中等风化花岗岩为类岩。项目附近无活动性断裂构造带,地质构造以基岩风化裂隙为主,持力层岩体较完整,强度较高,稳定性良好。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拟建项目抗震设防裂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1g,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0.40s,抗震设防应按 7度设防。 2.1.3 土壤与植被 拟建安置区土壤以 水稻 土为主, 用地现状为果地, 植被主要为龙眼 、芒果、香蕉等 果树植被 ,项目用地附近为农田植被,主要种植蔬菜 等农作物,项目用地区 现状植被分布 详 见图 2-1。 3 图 2-1 用地现状植被实照 2.1.4 气象特征 莆田市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潮湿,夏长无酷热,冬短无严寒,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为 19.9 , 7 8 月份气温较高,月平均气温为 28.1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 37.9 , 1 2 月份气温较低,月平均气温 11.1 。年平均日照时数 1942 2002h。多年平均降水量1255mm,最大月降水量 579.4mm,最大日降水量 281.6mm,年平均降水日数为 110 天;多年平均蒸发量 2080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78。大气稳定度以 D 类为主,多年平均风向频率以静风 25.7%为最高,主导风向为北风,风频 15.5%, 多年平均风速 2.5m/s。 2.1.5 水文概况 木兰溪干流全长 105Km,天然落差 784m,平均坡降为 0.45 ,上游河床坡降较陡,属于山溪性河流,中下游河道较宽阔,水流也较平缓。干流自 溪口至木兰陂 全 长 50.5Km,平均坡降 1.41 ,木兰陂至三江口长 25.8Km,属感潮河段,平均坡降为 2.0 。 拟建安置区所在地靠近木兰溪支流西许溪,西许溪集雨面积 12.4Km2,河道长度 4.16Km,河道比降 47.1。 4 2.2 社会经济概况 据莆田市 2013 年统计年鉴,项目所在地华亭镇土地面积 129Km2, 2012年末总户数 26994 户、总人口 109517 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2445 人、农业人口 107072 人。人口密度为 849 人 / Km2。 2012 年末华亭镇农林牧渔业产值达 47669 万元,占城厢区的 25.3%。农作物播种面积 33175 亩,其中粮食作物 17532 亩,粮食产量 5713 吨;水果种植面积 66049 亩,总产量 14007 吨,其中龙眼 6835 吨、枇杷 6329 吨。 拟建安置区所在地华亭镇 西许村由 23 个村民小组组成,总户数 1655户,人口 7226 人,耕地面积 762 亩,林地 9765 亩 ; 2012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6510 元。 2.3 环境功能区划及污染物排放执行标准 据莆田市环境功能区划的有关资料,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空气功能类别属二类区,环境空气质量执行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本项目所在地为农 村地带,拟建安置区用地边界临 324 国道和规划建设的木兰大道,因此区域声学环境适用于 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 2 类区和 4 类区标准。 木兰大道为城市主干道,配套建设市政污水管道,因此,拟建安置区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规划建设的市政污水管道纳入莆田闽中污水处理厂处理,根据 GB8978-1996 标准分级 4.1.3,接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 GB8976-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的三级标准,但在木兰大道污水管道未投入使用之前,安置区生活污水排放执行 GB8978-1996 中一级标准;本项目施工过程粉尘(颗粒物)排放执行 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表 2 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施工期施工厂界噪声执行 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 环境 噪声 排放 标准 ,安置区声环境执行 GB3096-2008 中 2 类标准和 4 类标准。 5 2.4 区域环境现状概况 拟建安置区作为木兰大道一期工程配套建设项目,因此,有关本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直接引用木兰大道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监测数据。 2.4.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木兰大道一期工程沿线共布设 3个监测(西许村、樟塘村、坂头村),监测点 位置见 附图 2。监测项目 NO2、 TSP、 CO,监测时间 2013 年 5 月 4日 -5月 10日 。监测结果见表 2-1。 表 2-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 序号 点位名称 监测项 目 小时平均 日平均 浓度范围 (mg/m3) 浓度范围 (mg/m3) 1 西许村 NO2 0.024 0.045 0.034 0.039 TSP / 0.198 0.212 CO 0.125 0.375 0.125 0.250 2 樟塘村 NO2 0.026 0.046 0.033 0.036 TSP / 0.203 0.218 CO 0.125 0.375 0.125 0.250 3 坂头村 NO2 0.021 0.044 0.034 0.037 T SP / 0.186 0.203 CO 0.125 0.375 0.125 0.250 现状监测与评价结果: 各现状监测点 NO2小时浓度和日均浓度的最大污染指数范围分别为 0.183 0.192 和 0.300 0.325、 TSP 日均浓度最大污染指数范围为 0.677 0.707、 CO 小时浓度和日均浓度的最大污染指数分别为 0.038和 0.063。 监测结果表 明 拟建安置区所在地西许村 环境空气质量 符合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二级标准 。 2.4.2 声环境质量现状 据现场踏勘,项目所在地主要噪声源为 324国道路交通噪声。据现场监测,项目用地区内昼间 LAeq: 56dB;项目用地边界噪声昼间 LAeq: 53.4dB;项目周边敏感目标昼间 LAeq50.0 53.8dB; 324 国道昼间交通噪声 LAeq:71.8dB。监测结果表明, 项目用地区声环境现状受 324国道交通噪声影响 6 较大,尤其是临国道一侧, 324 国道交通噪声超过 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 4 类标 准, 而 其他区域声环境质量符合 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 2类或 4类标准。 2.4.3 地表水水质现状 木兰大道一期工程在沿线地表水体共布设 6个水质监测断面,监测断面布设见附图 2。监测项目 水温、 pH、 CODMn、 BOD5、 SS、氨氮、石油类 ,监测时间 2013 年 5 月 4 日,其中坪坂溪和兴沙溪(断面编号 S2、 S3)水质监测结果见表 2-2。 表 2-2 木兰溪支流 水质监测结果一览表 断面 名称 水温 PH BOD5 CODMn 氨氮 SS 石油类 / mg/L mg/L mg/L mg/L mg/L 坪坂溪 17.1 7.34 3.3 2.7 0.924 11 0.02 兴沙溪 17.2 7.35 2.6 2.6 0.942 16 0.01 监测结果表明木兰溪支流兴沙溪、坪坂溪监测的水质指标均满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类水质标准。 2.4.4 生态环境现状 项目用地范围内及其周边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村庄建设用地、农田用地和 低丘山 林 地 。 主要的植被类型为农田植被,以 地瓜、蔬菜地 为主, 林地 植被主要有龙眼树、灌木等。 项目 用地区 人类活动较频繁, 受人为影响 这一区域活动 大型 动物的种类较少,主要是一些对人类敏感 性较低的物种,如猫、田鼠、家鼠、蝙蝠等,而针毛鼠、褐家鼠、黄胸鼠、大足鼠等 。 农田区域 还分布有 一定数量的两栖动物, 如 蟾蜍、雨蛙、沼蛙、泽蛙、黑斑蛙等。 3. 主要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目标 3.1 主要环境问题 据调查,拟建安置区所在地主要环境问题是目前没有市政污水管道,在木兰大道一期工程污水管道未建成之前,将影响安置区生活污水排放。 本项目施工期间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各种施工机械(如挖掘机、打钻 7 机、搅拌机、振捣棒、吊车、电锯等)及运输车辆产生的机构噪声和施工扬尘、基础挖方产生的土石方等建筑垃圾;安置区运营期主要环境影响源为居民 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 3.2 环境保护目标 水环境保护目标:项目周边木兰溪支流西许溪水质符合 GB3838-2002中的 类水质标准。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符合 GB3095-1996二级标准 。 声环境保护目标: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符合 GB3096-2008中的 2类标准。 生态保护目标:项目建设不对周边果地及耕地造成影响。 环境空气及声环境主要敏感目标为位于项目东北侧 约 5 米处 西许村南庄自然村 民房( 11户、 60人),以及项目用地 西北侧约 10米处有村南庄自然村 民房( 2户、 10人) ,以及项目西南侧为城 厢区交警大队濑溪中队,东 南 侧隔 324 国道为南庄自然村民房 ( 15 户、 60 人) 。项目用地区边界紧临这些民房,敏感目标分布情况 见附图 3, 详 图 见 图 3-1。 用地北侧民房 (距 边 界约 5 米) 用地 东 北侧民房 (距 边 界约 5 米) 8 用地 西 南侧 (距 边 界约 2 米) 用地东 南 侧民房 (距 边 界约 50 米) 用地西 北 侧小庙 (距 边 界约 10 米) 用地西 北 侧民房 ( 距 边 界约 10 米) 用地 东侧 村道 (距 边 界约 5 米) 用地 北侧 村道 (距 边 界约 5 米) 图 3-1 项目用地周边主要敏感目标分布情况(实照) 9 4. 项目概况 4.1 项目由来 木兰大道 一期兴沙段的建设过程中,涉及华亭镇坪坂村、后枫村、西许村等多个村庄居民的拆迁,其中西许村拆迁建筑总面积约 15423m2,拆迁工作的进展情况将直接影响到 木兰大道 一期工程的建设进度。为了做好木兰大道的道路工程建设工作,切实保障征迁安置到位,减少木兰大道工程建设带来社会负面的影响,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建设西许村安置区能及 时解决 被征迁居 民 的正常生活、居住需要, 切实维护 和保障 被征 迁居 民的合法权益 ,使工程建设得到拆迁户的支持,有效避免工程建设中可能产生的社会风险,因此,西许安置区建设是很有必要的。 西许村安置区建设工程目前 已完成项目选址、用地预审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和可研论证。依据“工可”报告(修订本),西许安置区 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约 7886m2,总建筑面积 22704m2。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该建设项目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承办单位 莆田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于 2013年 12月委托我所编制莆田市 木兰大道一期工程西许安置区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接受委托后评价人员通过现场踏勘和收集资料,依据技术导则编制了环境影响报告表,经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作为项目环境管理的依据。 4.2 项目概况 4.2.1 项目组成及建设内容 安置区项目组成由主体工程(住宅楼)和附属工程(配电房、道路、绿地、地下停车场、物业管理用房等配套设施)组成的。 西许安置区规划建设 3 幢住宅楼,住宅楼编号为 1#、 2#、 3#。除 2 -1 安置楼为一层高的裙楼,作为物业管理用房及社区活动用房,其余均为十三层高的框架结构住宅楼,住宅总户数 132 户。项目拟建设一层地下 室,地下室主要作为地下车库。 10 4.2.2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 7886m2,建筑基底面积 2195m2,总建筑面积22704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 18434m2,地下建筑面积 4270m2。绿地面积约2374m2。 西许安置区主要经济指标见表 4-1。 表 4-1 西许安置区项目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主要技术指标 备注 1 规划用地面积 m2 7886 约 11.83亩 2 总建筑面积 m2 22704 2.1 地上建筑面积 m2 18434 安置房 2.2 地下室建筑面积 m2 4270 地下车库 2.3 安置房建筑面积 m2 18370 2.4 底面架空面积 m2 64 3 建筑基底面积 m2 2195 4 绿化面积 m2 2374 5 建筑密度 % 27.84 6 容积率 2.33 7 绿地率 % 30.1 8 机动停车位 个 101 9 安置户数 户 132 9.1 70-90 m2(二房一厅一卫) 户 18 户型比例 13.6% 9.2 90-110m2(三房一厅一卫) 户 18 户型比例 13.6% 9.3 110-130m2(三房二 厅二卫) 户 56 户型比例 42.4% 9.4 130-150 m2(四房二厅二卫) 户 40 户型比例 30.4% 10 安置人口 人 528 平均 4人 /户 11 最高建筑物层数 层 13 建筑高度 39.2m 12 建设周期 月 24 2a 13 总投资 万元 7019.83 西许安置区规划建设 3幢住宅楼,拟定以南北通透板式“一梯二户”的单元式住宅为主。分幢建设指标见表 4-2。 表 4-2 西许安置区分幢建设指标表 编号 建筑基底面积( m2) 计容建筑面积 (m2) 建筑层数 建筑高度( m) 套数 (套) 1# 600 7000 13F 39.5 48 2#-1 720 720 1F 3.5 2# 275 3650 13F 39.5 36 3# 600 7000 13F 39.5 48 合计 2195 18370 / / 132 11 4.2.3 公用工程 给水工程 本工程水源为市政自来水,由小区北侧规划建设中的木兰大道市政给水管网引入两根 DN150给水管;小区给水管均布置成环状,环网管径为DN150,并依据使用功能不同分设水表。 本安置区一至三层 采用市政直供,三层及以上住宅均采用变频供给,住宅用水由分户水表各自计量,水表出户设在各层水表间。 排水工程 安置区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生活污水和生活废水合流至室外化粪池,经处理后达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 CJC-2010)标准后,应排入市政污水管道。雨水经雨水管道收集后,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消防给水 室外消火栓采用低压制,由小区市政给水管网提供,室外消火栓布置不超过 120m,并结合水泵的位置来布置。 各类建筑内设置消火栓系统,消防给水及压力由地下室消防水泵房内的消防水池,消防水泵及屋顶水箱联 合提供。 消火栓用水量:室内不小于 40L/S, 室外不小于 30L/s,火灾延续时间为 3h。 在高层的公共活动空间及地下车库部分设置自动喷淋系统。按中()危险等级喷水强度 8( L/min.m2),作用面积 160m2,火灾延续时间 1h。自动喷淋系统用水量不小于 40L/S。 柴油发电机房及变配电室采用无管网 S型气溶胶灭火系统。 消防用水储存于地下室消防水池内,室内消防系统压力均由地下室消防水泵房提供。 电气工程 本安置区设置 1处变配电室,变配电室内设置 2台 630KVA变压器 。供电电源应 由市政电网引来 两 路 10KV高压电源 。变配电室均设置于地面上,另备柴油发电机 , 供高压电源失电时,消防设备及其它重要负荷的用电。 12 整个安置区预测用电量 1151356Kwh/a。 通风工程 地上部分面积超过 100m2的设固定窗或无窗的房间及走廊均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按 120m3/h.m2确定系统排烟量,每防烟分区不大于 500 m2,用500mm高钢化玻璃作挡烟垂壁,每防烟分区设一个排烟口,与排烟风机连锁,排烟口可就地开启,也可由消控中心遥控,每防火分区设一台排烟风机,安装于排烟机房内。 地下室车库通风采用消防低噪声柜式风机楼板下吊装进行排气 通风,同时兼作消防机械排烟系统,排烟及排风量 6次 /h,通过排风井排至室外,并设机械补风系统,补风量 3次 /h。主梁下用镀锌钢板作挡烟垂壁,高度不小于 500mm,每防烟分区不大于 2000m2。 清洁式通风采用机械进风、机械排风;滤毒式通风采用机械进风,全工事超压排风,并满足防毒通道不小于 40次 /h的换气次数;隔绝式通风采用工事内机械闭式循环,隔绝防护时间为 3小时。 进风系统设消波装置、滤尘器、过滤吸收器,配置送风机和电动脚踏两用风机;排风系统设消波装置,配置超压自动排气阀。 4.3 总体规划布局与平面布置 4.3.1 总体平面布置 西许安置区紧邻规划建设中的木兰大道,整个基地呈类似长方形的形状,根据项目地块的地形地势和项目的规划要求,项目建设三幢安置楼,除了 2#楼一层裙楼作为物业管理用房和社区活动用房外,其他均为 13层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住宅楼,住宅布局以南北朝向为主,同时争取景观的利用。 4.3.2 交通组织 西许村安置区主出入口设置在靠近 324国道一侧,车流及消防车由小区主出入口直接进出,地下机动车出入口位于地块西南侧。 项目小区以地下停车为主,在小区内布置少量地上停车位,均位于地块西北侧,项目规划停车位总数 101个。 13 4.3.3 绿化布置 项目以景观道为 轴线,强调连绵不断的绿化体系和流动的景观空间,打破以建筑为界面围合庭院的刻板模式,以花园围绕建筑,使建筑坐落在花园中。区内主要绿地空间既是通行或康体活动的功能空间,又是舒适宜人的景观点,在用地有限条件下发挥复合效能和经济性。结合搭配各层次绿化及建筑小品,营造环境优美的入口环境。 4.3.4 公共设施布置 项目社区服务用房、配电房和物业管理用房主要设置在 2#-1楼一层, 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小区配套管理服务。同时在小区内部各住宅楼的确定位置设置垃圾收集点。 4.4 安置区规划方案及总体平面布置详见附图 1。 规划及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4.4.1 产业 政策符合性分析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本)(及 2013修改本)对城市基础设施及房地产开发类的相关产业政策,本项目用地作为木兰大道一期工程西许村拆迁户的安置房建设,没有建设商业用房或别墅,安置房属于产业政策中鼓励类,故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4.4.2 项目选址符合性分析 西许安置区建设项目已取得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莆田市城乡规划局,选字第 350300201302006号),本项目建设符合城乡规划要求,同时要求该项目建设应依法办理审批核准手续。 4.4.3 项目用地符合性分析 西许安置区建设用地已取得建设项目用地预 审意见书 (莆国土资预【 2013】 27号 ),且项目用地为莆田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4.4.4 规划布局合理性分析 西许安置区住宅布局以南北朝向为主,围而不合的空间布局保留南向 14 开口,利于夏季主导风的疏导与共享。 安置区配套的公共设施,如水泵、风机、备用发电机等布置在地下室,配置隔声减震措施,对住户影响相对较小。 在安置区内设置一定数量的垃圾收集点。 西许安置区主出入口设置在 靠近 324国道一侧,车流及消防车由小区主出入口直接进出, 方便住房户出行。 地下机动车出入口位于地块西南侧。 通过设计方案及平面布置分析,西许安置区规划布局是较合理的。 4.5 安置区建设进度 项目 总建设期为 24个月,自 2013年 12月 2016年 2月 ,具体实施进度计划详见表 4-3。 表 4-3 项目进度安排一览表 年度 阶段 2013年 2014 年 2015 年 2016年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前期工作 立项审批 勘察 设计 施工准备 主体施工 配套设施 竣工验收 4.6 “工可”提出的环保措施及节能、节水措施 4.6.1 环保措施 地下汽车库尾气经排尾气机房后由竖向井道附住宅高空排放。 住宅厨房油烟气均由排烟道自屋顶排放。 水泵房及备用发电机房均置于地下室,各类机械设备均选用低噪声设备。 安置区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 生活污水和生活废水合流至室外化粪池,经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标准中一级排放标准后排放或排入木兰大道市政 15 污水管道。 4.6.2 主要节能、节水措施 根据“工可报告”,拟建安置区实施的主要节水及节能措施如下: 洁具采用节水型卫生洁具,生活给水系统采用变频给水加压供水设备。 各建筑物窗墙面积比符合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范要求,即窗墙面积比,为南向 50%,北向 45%,东向 30%,西向 30%。 各建筑外围护结构和材料进行节能设计, 采用新材料,新墙体,提高建筑室内热环境综合指标。 小区路网照明采用 LED 路灯 ,采用光电控制元件,可根据日出日落时间,控制线路的开闭时间。 选用高效节能的风机及水泵。 5. 项目污染源及环境影响分析 5.1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5.1.1 施工期噪声源 施工期噪声主要可分为施工机械、运输车辆和施工作业噪声。施工机械噪声由各类施工机械设备造成,如挖掘机、打桩机、搅拌机、振捣棒、升降机、空压机等等。由于施工机械种类多,不同阶段使用机械设备不同,因此,施工机械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也不同。据类比监测资料,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噪声见表 5-1,施 工运输车辆类型及其声级见表 5-2。 表 5-1 各施工阶段的主要机械噪声源统计 主要声源 声级 dB 主要声源 声级 dB 挖土机 7896 电钻 100115 冲击机 95 电锤 100105 空压机 7585 手工钻 100105 打桩机 95105 无齿锯 105 混凝土输送泵 90100 木工刨 90100 振捣机 100105 混凝土搅拌机 100110 16 表 5-2 施工期各交通运输车辆噪声排放统计 声源 大型载重车 混凝土罐车、载重车 轻型载重卡车 声级 dB 95 8085 75 5.1.2 施工噪声影响预测分析 预测模式 a、基准预测点噪声级叠加公式: Lpe =10 lgni11010PIL 式中: Lpe 叠加后总声级, dB. Lpi i声源至基准预测点的声级, dB. n 噪声源数目。 用上述公式计算出各噪声源点至基准预测点的总声压级,然后以基准预测点的噪声强度为工程噪声源强。 b、噪声源至某一预测点的计算公式 Lp=L0 Lp=L0-20 lg(0rr )- (r-r0) 式中: Lp 距离基准声源 r米处的声压级, dB。 L0 距离声源为 r0米处的声压级, dB。 衰减常数 dB/m。 r 预测点距声源的距离, m。 预测结果和分析 采用上述预测模式,结合类比资料,确定本工程各施工设备噪声对场界噪声影响预测值,预测结果见表 5-3。 表 5-3 各施工设备噪声影响预测结果 单位: LeqdB 主要噪声源 场界噪声预 测值 施工厂界噪声标准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 7585 7585 75 55 各种打桩机等 8095 禁止施工 75 55 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 7085 6580 75 55 吊车、升降机等 6070 6070 75 55 17 由表 5-3的预测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施工设备昼间施工对场界噪声影响值会小于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排放标准,但也有部分施工机械(如打桩机)产生的噪声在昼间超标,如在夜间施工,大部分机械噪声都将出现超标现象。 本项目东侧紧临 西许村民 房 ,施工噪声将对这些居民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控制施工噪声对项目附近居民造成的影响,要求严格控制施工时段,禁止在午间 (12: 00-14: 00 时 )和夜间 22: 00 至次日 6: 00 之前居民正常休息时段进行高噪声机械施工,同时要尽量避免多台机械同时作业。 5.2 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5.2.1 施工期大气影响源 该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的大气污染主要来自于施工场地的 扬尘, 污染因子为 TSP,其次为装修废气。 在整个施工期,产生扬尘的作业有土地平整、打桩、开挖、回填、道路浇注、建材运输、露天堆放、装卸和搅拌等过程,如遇干旱无雨季节,施工扬尘 将更严重。 施工过程风力引起的扬尘量与土壤中泥砂颗粒成一定比例,同时还与当地气象条件(主要为风速)有关。类比房地产项目施工现场的扬尘监测数据, TSP产生系数为 0.1-0.05mg/m2.s,均值取 0.07mg/m2.s,本项目施工场地面积 8213.4m2,施工时间每天按 10h 计 ,则项目施工风力引起扬尘的 TSP产生量约为 24.1Kg/d。 据有关调查,在施工过程中,运输车辆产生的扬尘占总扬尘量的 60%以上,因此,施工期间应重点对车辆行驶的路面实施洒水抑尘。据有关洒水抑尘的试验结果,采取每天洒水 4 5 次进行抑 尘,不但可有效地控制施工扬尘,还可将 TSP污染距离缩小到 20 50m范围。 安置房建成后,室内装修阶段所使用的人造板、面板及油漆等有机溶剂,其主要污染因子为甲苯、甲醛和二甲苯等,这些有机废气会慢慢散发, 18 主要污染室内环境空气,影响居住环境。 5.2.2 施工期大气影响分析 据类比调查, 建筑工地扬尘对大气的影响范围主要在工地围墙外 100m以内 , 距离的不同, 受扬尘 污染影响程度 也 不同。 一般情况下,距 扬尘点下风向 0-50m为重污染带, 50-100m为较重污染带, 100-200m为轻污染带,200m以外对大气影响甚微。 本项目所处 农村地带,项目周边分布有西许村民房,因此,施工扬尘对这些居民将产生较大影响,应对施工场地采取必要的洒水防尘措施,对建设工地采用封闭式施工方法,即将工地与周围环境分隔,可在工地四周设置围护栏,以起到隔阻工地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 5.3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施工废水主要是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项目施工区附近有当地村民民房, 本项目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主要依托周边 村民 现在有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 即村民化粪池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后用于项目周边农田农灌,对 项目周边水体 水环境不会造成 较大的 影响。 5.3.1 施工期固废物 施工期固体废物的 主要来源建筑废弃物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 建筑废弃物是在建筑物的建设、装修、拆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有土、渣土、废竹木、木屑、刨花、各种装饰材料的包装箱、包装袋、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砖块和碎混凝土块、搬运过程中散落的黄砂、石子和块石等。据统计,每万平方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产生建筑废渣 500-600t,平均为550t。本项目建筑总面积 22704m2,则施工期产生的建筑废弃物量约 1249t,建筑废物用于其他建筑场地填方。 建筑人员生活垃圾量较少,施工人员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外运处置,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19 5.4 施工期对生态 环境影响 本项目建设用地面积 7886 m2,其中耕地面积 1404 m2。本工程土石方总量约 12611 m3,其中地下室开挖 10717 m3、剥离表土违约金 1894 m3、泥浆钻渣量约 538 m3。本项目场地回填方为 2712 m3,弃方量为 8006 m3,剥离表土集中临时堆土场(设在木兰大道一期工程用地),全部表土用于景观绿化用土。本项目全部弃土方用于木兰大道一期工程( K0+000-K0+400)标段填方。 本项目建设涉及到场地平整、地基处理等施工作业,开挖后用地范围内原有的地表植被破坏,出现裸露的地表,松散 的土壤遇暴雨冲刷将产生水土流失。因此,在场地平整过程中没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将产生较大的水土流失量,流失的水土流入附近农田,影响土壤肥力。因此,为了减轻水土流失,应在施工场地四周建设围墙作为挡土墙,并在低洼处建设沉淀池,尽量将项目水土流失的影响控制在项目施工区内。 本项目用地占用少量耕地,因此项目占地会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但通过 当地政府进行土地利用调整 实现占补平衡,以及收取 占地补偿费, 项目建设对农业生产不利的影响将得到减缓。 5.5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本安置区建成后,主要污染因素来自入住居民生活污水和生活 垃圾,居民厨房油烟。 5.5.1 水环境影响分析 水污染源分析 项目用水量分析 项目 用水种类主要涉及生活用水、绿化 浇灌 用水、 道路及硬地浇洒用水和 未预见用水等。 生活用水: 拟建安置区总户数 132户,按 4人 /户估算,居住总人口约528人, 人均用水指标按 160L/人 日, 生活用水量为 84.5m3/d,年用水量为3.85万 m3。 20 绿化用水:拟建安置区绿化面积约 2374m2,绿化用水指标按 1.5L/ m2计,一次绿化用水量约为 3.6m3。 道路及硬地洒用水:本项目道路及硬地面积为 3316.89m2,道路及硬地浇洒用水指标按 2.0L/ m2计,一次用水量为 6.6m3。 未预见用水 量: 按上述合计用水量的 10%计 ,约为 9.5 m3。 西许安置区总用水量为 104.2m3/d。 项目运营期的用水平衡图见图 5-1。 图 5-1 运营期用水平衡图( m3/d) 废水排放量分析 本项目绿化及道路用水经渗入地下和蒸发损失,不直接排放。排放的污水主要是居民 生活污水,与一般的城市生活污水性质一致。按废水量为用水量(不含绿化、道路、消 防等市政及突发性用水)的 85%计,废水排放总量约为 78.8m3/d,年排放废水量约 2.88万 m3/a。 本项目的居民生活污水性质较简单,主要污染物是 CODCr、 BOD5、动植物油、氨氮、总磷。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城镇生活源产排污系数手册(修订),本项目生活污水污染源强分析结果见表 5-4。 三级化粪池 居民生活用水 损耗 12.7 71.8 78.8 104.2 84.5 损耗 6.6 6.6 自来水 未预见用水 损耗 1.5 9.5 8.0 道路洒水 3.6 绿化用水 土壤吸收或蒸发 3.6 市政污水管道 21 表 5-4 本项目生活污水污染源强估算结果一览表 废水量 主要污染物 产生 浓度( mg/L) 产生量 排放 浓度 ( mg/L) 排放量 日平均 (kg/d 年平均 ( t/a) 日平均 (kg/d 年平均 ( t/a) 78.8m3/d ( 2.88万 m3/a) COD 420.7 33.15 12.12 359.8 28.35 10.36 BOD5 176.8 13.93 5.09 152.4 12.01 4.39 氨氮 35.7 2.81 1.03 35.0 2.76 1.01 总磷 5.8 0.46 0.17 5.1 0.40 0.15 动植物油 7.7 0.61 0.22 6.8 0.54 0.20 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规划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