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厂供热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
建设项 目 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 目 名称: 取缔燃煤锅炉节能减排供热工程 建设单位(盖章): XX市热力总公司 编制日期: 2014年 4月 10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建设项 目 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 目 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 目 名称 指项 目 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 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 目 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 目 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 目 标指项 目 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 目 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 目 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 目 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 目 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 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 目 ,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 目 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 目 基本情况 项 目 名称 取缔燃煤锅炉节能减排供热工程 建设单位 XX市热力总公司 法人代表 简 进 联系人 魏 天 和 通信地址 XX市路北区煤医道 21 号 联系电话 13931581996 传真 邮政编码 063000 建设地点 龙华道以南、站前路两侧及以东、南新道两侧及以北、荷花路以西 立项审批部门 批准文号 建 设 性 质 改扩建 行业类别 及 代 码 4430 热力生产和供应 占 地 面 积 ( 万 平方米) 绿化面积 (平方米) 总 投 资 (万 元) 59385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69 环保投资占 总投资比例 0.1 评 价 经 费 (万 元) 预期投产日期 2016 年 11 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 目前, XX 市冬季民用建筑采暖大部分以电厂集中供热为主, 截止到 2013 年底,中心城区的总建筑面积为 5800 万平方米,城市热网集中供热面积为 3614 万平方米,燃煤锅炉供热面积 697 万平方米。 分散 锅炉房供热存在以下不利因素: 供热效率低(一般在 40%),能源浪费严重。 锅炉房燃用煤炭的运入和废渣的运出,加剧了小区内的环境污染,而且用于运输的重型卡车的出入,对小区内的市政设施起了很大的破坏作用。 锅炉房的引风机和鼓风机噪声达 90dB 以上。 除尘 脱硫 设施不完善,造成空气污染很大。 锅炉供热自动化程度底,工人劳动强度大,事故隐患多。 集中供热实施后,对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节约能源,贡献很大,将有利于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其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将有显著提高。 本工程实施后, 市区范围内 燃煤锅炉供热区域将全 部实现集中供热。 XX 市中心城区耗煤量减少 8.8 万吨年,灰渣量减少 4.18 万吨 /年,烟尘排放量减少 0.61 万吨 /年, SO2排放量减少 0.07 万吨 /年。在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形势下,本项目的抓紧实施显得尤为迫切和非常必要。 1、 工程概况 本项目的供热范围:龙华道以南、站前路两侧及以东、南新道两侧及以北、荷花路以西,包括 XX市路南区、路北区、开平城区、高新区、市区东南部地区。建设内容包括: 2 新建及改造一次热水管网 33452m,设计压力 1.6MPa,供回水温度 130/70 ,管径 DN1400-DN100;取缔燃煤锅炉并入集中供热面积 697 万 m2,采暖热负荷348.5MW。 取缔燃煤锅炉并新建热力站见附表一 。 翻新改造原锅炉房供热小区老旧二次供热管网 18365 米。 建设(改造)热网见附表二。 在锅炉房原址新建 69 座热力站及 4 个供热服务中心。 本项目在 2014 年开始建设, 2016 年底全部改造完成,达到最大负荷。实现新增集中 供热面积 697 万平米,取消小型燃煤采暖锅炉房 59 座。 由于本项目范围内建筑全部为老建筑,根据 相关规范, 建筑综合热指标按 50W/m2计算。项目集中供热面积 697 万 m2,总热负荷为 348.5MW。 XX 市采暖室外设计温度为 9.3,按室外温度连续三天低于 5开始采暖,连续三天高于 5停止供暖的规定,采暖期从当年 11 月 10 日到翌年 3 月 19 日,共 129 天, 3096 小时。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 1。 表 1 工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值 1 2016 年 供热面积 万 m2 697 2 总采暖负荷 MW 453 3 改造一级供热管网 m 19252 4 新建一次管网 m 14200 5 改造老旧小区二次网 m 18365 6 增设直埋球阀 个 48 7 热力站 座 69 8 供热服务中心 座 4 9 一级网供回水温 130/70 10 二级网供回水温 80/60 11 增设直埋球阀 个 48 12 总投资 万元 59385 2 工程 热源及 供热设计方案 本项目以大唐国际 XX 发电厂、老西郊热电厂、丰润热电厂、陡河热电厂、西郊电厂三期、丰润应急调峰锅炉房为主热源。大唐国际 XX 发电厂位于河北省 XX 市中心区中东部,最 大 供热能力 700MW。西郊热电厂位于 XX 市西南部郊区,最大供热能力 400MW。丰润热电厂位于 XX 市区西北部唐丰快速西侧,总供 热能力 580MW。大唐国际陡河发电厂位于河北省 XX 市开平区,市区东北方向,可供采暖热负荷为600MW。西郊电厂三期位于西外环高速东侧、迎宾大道北侧,供热能力 700MW。丰 3 润应急调峰锅炉房容量为 280MW。各大电厂及应急调峰锅炉房总供热能力 3260 MW,实际供热量约 2400 MW,剩余能力 860MW。 本项目新增供热负荷 348.5MW,上述热源能够满足本项目供热需求。 本工程供热负荷均为采暖负荷,供热介质采用高温热水,其具有热损失小、供热距离长、便于热网控制与调节等特点。经过经济技术比较,同时参照国 内外工程实践,确定一次热 水管网设计压力 1.6MPa, 供回水温度 130/70 。庭院管网供回水温度为80/60 。 3 管网 热网敷设 热水管网采用双管闭式系统,采用直埋敷设,过铁道、河流、城市主干道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顶管直埋敷设。 热网走向应尽可能靠近热负荷密集区,并结合道路和城市其它管网的分布等具体情况,按市政建设的有关规定和规划部门的统筹安排,确定管网的敷设线路。 热网的布置力求短直,平行于道路,布置在人行道或慢车道下,减少对路面和绿化带的破坏,并尽量减少动迁量。尽可能不跨越或减少跨越城市主 干道和繁华地带,不影响城市整体布局。 管网尽可能的敷设在地势平坦、土质好、地下水位低的地区。 直埋敷设管道横断面图详见附图 2。 特殊地段的处理方案:对于主要交通路段的路口处,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管沟及开槽直埋敷设,如不允许开槽可采用顶管直埋敷设。有条件开挖的路段优先考虑直埋敷设,以节省投资。穿越铁路的地方拟采用顶管的敷设方法。过河流可根据实际情况优先采用顶管直埋敷设。 管道材质及规格 管道公称直径 DN 200mm,采用螺旋缝电焊钢管,材质为 Q235 B;管道公称直径 DN 150mm,采用无缝钢管,材 质为 20 号钢。各管径壁厚见表 2。 表 2 管径壁厚选择表 公称直径( mm) 外径( mm) 壁厚 (mm) 公称直径( mm) 外径( mm) 壁厚 (mm) 1400 1420 16 450 478 8 1200 1220 14 400 426 7 1000 1020 12 350 377 7 900 920 12 300 325 7 800 820 10 250 273 7 700 720 10 200 219 6 600 630 9 150 159 5 500 529 8 4 管道 防腐保温 为减少管道的腐蚀,延长管道的寿命,其表面应作必要的防腐处理。保温管道在保温前,需要进行除锈处理。聚氨酯预制保温管,以其工厂化制作,产品质量高,保温效果好,适用于地下直埋,且有施工周期短、占地少、维修量少、寿命长等特点,已在供热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本工程高温热水管道保温材料采用长期耐温130的产品聚氨酯保温,外包聚乙烯保护壳 , 分支井室中的管道采用现场聚氨酯发泡保温,外包聚乙烯保护壳。 阀门设置 热水管网在管网输送干线每隔 3000m 分别设分段阀门;各分支处 设分支阀门;管道低点设泄水阀门;阀门承压能力均为 1.6MPa。管网的分段阀门均采用直埋球阀,DN 500 的阀门,为开启方便,均设有旁通球阀,直埋管网上的阀门与管道连接采用焊接连接,热力站内的阀门均采用法兰连接。管网上的放水阀门,采用球阀或闸阀,管网上的放气阀门采用球阀或柱塞阀。 管道热补偿 本项目对补偿器的设置原则为,尽量利用地形和道路的变化,有自然弯的尽量利用自然弯热补偿,直线段采用轴向波纹补偿器,必要时设横向波纹补偿器,设计压力为 1.6MPa。管道的弯头、三通、变径管等均采用标准成品件,弯头弯曲半径 在有条件的地方采用曲率半径 2.5D。 管道除污 主干线、支干线每隔约 300 500 米在低点及垂直升高管段前、分段阀门前设除污短管。 4 热力站 用户与热网的连接方式:由于本工程供热温度高,运行压力高,管网运行压力高于散热器的承压压力,考虑以后便于管网的扩建、增容、方便调节,保证供热质量,采用热用户与热网间接连接的方式。 热力站的设置原则:主要考虑与庭院管网连接方便、热负荷集中等因素,靠近小区道路,并考虑尽量减少运行时调节难度。以利于管网的敷设,减少投资。 热力站规模 :热力站的供热规模控制在 1 18MW,供热面积为 5 28 万平方米。热力站的占地面积约为 350 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 100 200 平方米 ,土建结构形式采用砖混 。旧有小区热力站尽量设置在原锅炉房的位置,以方便管网的连接与调节,由于热力站用地远远小于锅炉房占地,热力站位置按照锅炉房拆除后的用地总体布局确定。 5 本工程新设热力站 69 座,从 2014-2016 年开始建设,当年建成投产。具体分布见附图 1。热力站数量及规模汇总详见表 3。 热力站主要设备见表 4。 表 3 热力站汇总表 序号 热力站 规格 数量 (座 ) 序号 热力站 规格 数量 (座 ) 一期 二期 三期 一期 二期 三期 1 3MW 5 15 3 4 12MW 4 3 2 6MW 6 7 1 5 15MW 3 4 1 3 9MW 2 2 6 18MW 5 3 5 合计 69 表 4 热力站内主要设备一览表 热力站 规模 设备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3MW 板式换热器 70m2 1.6MPa 台 1 循环水泵 Q=160t/h,H=32m,p=22KW 台 2 补水泵 Q=4t/h,H=44m,p=1.5KW 台 2 全自动水处理 4t/h 双阀双罐 台 2 玻璃钢水箱 1 2 2 4m 台 1 6MW 板式换热器 60 m2 1.6MPa 台 2 二次循环水泵 Q=200t/h,H=32m,p=30KW 台 2 补水泵 Q=4t/h,H=44m,p=1.5KW 台 2 全自动水处理 4t/h 双阀双罐 台 2 玻璃钢水箱 2 2 2 8m 台 1 9MW 板式换热器 90 m2 1.6MPa 台 2 二次循环水泵 Q=300t/h,H=32m,p=45KW 台 2 补水泵 Q=6t/h,H=36m,p=1.5KW 台 2 全自动水处理 6t/h 双阀双罐 台 2 玻璃钢水箱 2 2 2 8m 台 1 12MW 板式换热器 70 m2 1.6MPa 台 3 二次循环水泵 Q=400t/h,H=32m,p=55KW 台 2 补水泵 Q=6t/h,H=36m,p=1.5KW 台 2 全自动水处理 8t/h 双阀双罐 台 2 玻璃钢水箱 2.5 2 2 10m 台 1 15MW 板式换热器 100 m2 1.6MPa 台 3 二次循环水泵 Q=300t/h,H=32m,p=45KW 台 3 补水泵 Q=12t/h,H=45m,p=4KW 台 2 全自动水处理 15t/h 双阀双罐 台 2 玻璃钢水箱 3 2 2 12m 台 1 18MW 高区板式换热器 90 m2 1.6MPa 台 2 低区板式换热器 90 m2 1.6MPa 台 2 高区二次循环水泵 Q=400t/h,H=32m,p=55KW 台 2 低区二次循环水泵 Q=400t/h,H=32m,p=55KW 台 2 高区补水泵 Q=6t/h,H=60m,p=2.2KW 台 2 低区补水泵 Q=6t/h,H=36m,p=1.5KW 台 2 全自动水处理 15t/h 双阀双罐 台 2 玻璃钢水箱 3 2 2 12m 台 1 6 5 供热服务中心 本工程需建 4个供热服务中心,分别设在 51#小区、祥丰里小区、光明西里小区、龙泉里小区,以方便对供热运行及收费的管理。 供热服 务中心设在原有锅炉房位置,不新增占地。 建筑 面积 2100 平方米,二 层, 土建结构形式采用框架结构。 其内主要设有 控制室 、储藏室、值班室和卫生间等 ,不设食堂、宿舍等生活设施 。 6、土方平衡 根据管网敷设长度和热水管道断面图计算可知,本项目开挖管沟需开挖土方约 25万 m3,填埋土方包括外购中砂和回填素土两 部分,其中需中砂约 10 万 m3,管道体积约 1 万 m3,回填素土约 14 万 m3,则剩余土方 11 万 m3。剩余土方全部运至建设部门指定地点综合利用。 7、施工进度 2014 年 2016 年:完成热网主干线及支干线分支线及热力站以及 二次管网的改造施工。施工部分均当年完成,实现供暖。 8、劳动定员 本工程建成投产后由 XX 热力总公司统一管理,管理权限包括一、二级管网、热力站。 人员编制:管理人员为热力总公司原有职工。热力站新设 200 人,均为临时运行人员。 9 给排水 系统中一次管网由热电厂注水,补水由电厂负责。庭院管网(二次热网)注水及系统补水在热力站内进行,由 XX 市热力总公司及本项目负责。 供热系统中的水损失主要是二级网(热力站至用户)中热水损失,主要包括管道系统跑、冒、滴、漏造成的损失,以及用户系统供热失调或其他人为因素放水造成的损失, 补水量约为循环水量的 2,二 次 网总循环水量为 19341t/h,补水量为 386t/h,每个热力站平均补水量 5.6t/h。水源引自热力站所在小区的供水管网。 管网系统补充水需使用软化水,本 项目各热力站内设有一套全自动软水系统。 软水设备树脂采用盐再生,各热力站反冲洗水约 1.2t/h,主要含有钙镁离子 , 水质较简单,属清净下水, 可直接排入污水管道。 各服务中心管理人员为热力总公司原有职工。新设 200 人,均为临时运行人员 ,无固定办公地点。 热力站内无人值守。因此,本项目无新增生活废水。 7 10 能源消耗 本 项目 主要 消耗能源 为 电能,电源由各热力站所在小区电网引入,新增用电负荷6334kw。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为 原有供热管网的改造工程。建设后将取代原有燃煤锅炉房,减少 废气、噪声、固废排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8 建设项 目 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地形地貌: XX市地处燕山山前冲洪积平原的滦河中早期冲洪积扇的中部。市区大地构造属于华北地台燕山沉降带南缘,昌黎台凸蓟县台凸地过度地带,市中心区位于碑子院背斜和开平向斜之 间。经地址勘察表明,本项目区域内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为160kpa,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地震烈度为 8度。 气候气象: XX 市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和受季风影响等特征。据多年的资料统计,该地区全年平均气温 11.2,年极端最高气温 39.6,年极端最低温度 -22.7,年平均降雨量为 636.1mm,日最大降雨量为 274.3mm,相对湿度为 50%(最冷月平均)到 79%(最热月平均)之间,最大冻土浓度为 0.73m,主导风为东风,次主导风向为西风和西北风,全年平均风速为 2.8m/s。 地表水: 评价区域内主要 河流 为陡河、青龙河,这两条河流是流经市区的重要河流。其现状功能主要是泄洪、排污、灌溉和工业用水,而泄洪与灌溉是季节性的,排污与工业用水是常年性的。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城市性质与规模: XX 市地处环渤海中心地带,南临渤海,北依燕山,西与北京、天津相邻,东与秦皇岛市接壤,隔海与朝鲜和韩国相望,是京津唐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辖八县、六区、二农场,总面积 13472 平方公里, 2006 年底全市总人口 714.51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484.56 万人,非农业人口 229.95 万人,海岸线长 199.3 公里,是具有百年历史的中国沿海重工业城市。也是国家确定的较大城市之一。 XX 市区,包括(路北、路南、古冶、开平、丰润、丰南)二农场(芦台、汉沽),总面积 3874 平方公里。 2011 年底市区总人口 328.95 万人。市区是全市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工业最集中的地区。 根据 XX 市城市总体规划, XX 市区性质为:京、津、唐地区以煤炭开采为基础的煤炭、钢铁、电力、建材、机械综合发展的重工业城市,是 XX 地区政治、经济、文教中心。 9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 目 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 环境(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根据 2013年 5月 3日 9日河北省环保局网站“河北省空气质量自动发布系统”公布的 XX市环境空气质量时时监测数据评价项目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数据见表 5: 表 5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单位 mg/m3 监测因子 标准值 浓度范围 超标率 最大超标倍数 标准指数 Pi 范围 SO2 1 小时浓度 0.5 0.0810.213 0 0.1620.426 CO 1 小时浓度 10 0.7246.719 0 0.0720.0.672 NO2 1 小时浓度 0.2 0.0450.17 0 0.120.85 O3 1 小时浓度 0.2 0.0120.282 15% 0.41 0.061.41 8 小时浓度 0.16 0.0230.242 15% 0.51 0.1441.513 PM10 1 小时浓度 0.0380.382 24 小时浓度 0.15 0.1230.253 67% 0.69 0.821.69 PM2.5 1 小时浓度 0.0250.245 24 小时浓度 0.075 0.0810.167 100% 1.23 1.082.23 由 上表可知, SO2、 CO、 NO2 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6 2012)中二级标准要求 , O3、 PM10、 PM2.5超标。 评价区域 内 环境空气质量 一般。 2 地表水 根据 2012 年 XX 市环境状况公报: 陡河六个监测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功能区划要求,其中:陡河水库中心和西入口监测断面为类水质,满足集中式地 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要求;钢厂桥断面为类水质,优于功能区划要求(类);女织寨、稻地、涧河口断面为类水质。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和氨氮。 3 声环境 根据 2012 年 XX 市环境状况公报: 监测网格数为 208 个,年监测均值为 52.1 分贝,比上年略有下降,达到省考核指标( 56.0 分贝),其中达标(监测值 56.0 分贝)网格数占总数的 94.2%。造成部分网格区域环境噪声超标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生活噪声源,其次为工业污染源和交通机动车辆噪声源。 主要环境保护 目 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 管线 、 热力 站 和服 务中心 ,保护目标主要是评价范围内的小区居民(名单见附表一)。一次管线主要沿道路铺设,距居民住宅最近距离约 10m;二次管线在小区内 , 距居民住宅距离大于 5m;热力站、服务中心在锅炉房旧址建设,距居民住宅最近距离大于 30m。 保护级别:环境空气二级,声环境 1 类。 10 评价适用标准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 2012)二级标准 PM10: 24 小时 平均: 150g/m3;年平均: 70g/m3; PM2.5: 24 小时 平均: 75g/m3;年平均: 35g/m3; SO2: 1 小时平均 : 500g/m3; 24 小时 平均: 150g/m3; NO2: 1 小时平均 : 200g/m3; 24 小时 平均: 80g/m3; CO: 1 小时平均 :: 10mg/m3; 24 小时 平均: 4mg/m3; O3: 1 小时平均 :: 200g /m3; 日最大 8 小时 平均: 160g /m3;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 2008) 1、 4a 类标准 临交通干线管网执行 4a 类: 昼间: 70dB( A);夜间: 55dB( A)。 热力站、服务中心及敏感点执行 1 类:昼间: 55dB( A);夜间: 45dB( A)。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 1 类标准 1 类标准:昼间: 55dB( A);夜间: 45dB( A)。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 2011) 昼间 70dB(A) 夜间 55dB(A); 总量 控 制 指 标 COD、氨氮 、 SO2、 NOx 总量指标为 0。 11 建设项 目 工程分析 工艺流程简述 : 一、施工期 本 项目 施工主要内容包括管沟的开挖、地基处理、管道安装、覆土回填及地面处理 。热力站、服务中心施工主要是土建、装修和设备安装等 。 废水 废气 噪声 固废 废气 噪声 固废 图 1 施工流程 及 排污节点 图 二、营运期 本工程集中供热系统由 热源、一次 热网、 热力站 和 二次热网 ( 用户 ) 构成的双环路 间接连接系统组成。 本项目建设内容只包括一次热网、 热力站 和部分二次热网。供热过程见图 2。 图 2 供热过程及排污节点图 主要污染工序 : 项目施工期主要污染工序: 废气 :主要是施工扬尘污染,包括土方开挖、堆放、回填产生的扬尘及物料运输 过程产生的交通运输扬尘。 噪声 :施工过程中设备噪声 ,源强 70 90dB( A) 。 废水 : 管道试压排放的少量废水。 固废: 施工的土石方等弃土。 项目营运期主要污染工序: 噪声: 各 热力站 内 循环泵运行产生的噪声,源强 80 85dB(A)。 废水 : 软水制备反冲洗废水 。 12 热源 热力站 热用户 130 水 70 水 废水、 噪声 80 水 60 水 土方开挖 敷设管网 土方填埋 平整压实 热力站、服务中心 项 目 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 类型 排 放 源 (编 号 ) 污 染 物 名 称 处理前产生浓度 及 产 生 量 (单 位 ) 排 放 浓 度 及 排 放 量 ( 单 位 ) 大 气 污 染 物 施工期土方挖掘、堆存回填 扬尘 1.0mg/Nm3 1.0mg/Nm3 水 污 染 物 施工期 试压清管 SS 少量 少量 营运期 软水设备 反冲洗废水 1.2t/h 3715.2t/a 1.2t/h 3715.2t/a 固 体 废 物 噪 声 施工期噪声:施工机械设备运转噪声,噪声源 5 米处噪声值在 7590dB(A)之间。 营运期噪声: 热力站内 循环泵运行产生的噪声,源强 80 85dB(A)。 其 它 主要生态影响 (不够时可附另页) 本项目供热管网沿 小区道路和城市 道路敷设, 工 程开挖大多在道路红线内, 沿途不涉及地表植被的破坏 。 热力站、服务中心均在锅炉房原址建设,不会破坏地表植被。 13 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本次施工主要内容包括管沟的开挖、地基处理、管道安装、覆土回填及地面处理 。热力站、服务中心的建设以及 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施工阶段不设取土场和弃土场,开挖土方在现场暂存,及时回填。施工现场不设宿营地,施工期间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为土方堆存产生的扬尘影响,管沟地基及地面处理施工机械及物料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影响,热力站、服务中心建设物料堆存扬尘及施工机械和设备 安装产生的噪声影响等。 1 扬尘影响分析 管道填挖土方堆存、热力站、服务中心建设物料堆存过程中均会有一定扬尘产生。为防止施工过程中扬尘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本评价对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提出如下要求和建议: 管道及热力站、服务中心施工现场四周应设置高度不低于 2.5 米的彩钢板围挡,采用封闭式施工,彩钢板围挡的设置必须由使用单位或生产厂家根据当地的风荷载等情况进行结构设计计算,确保使用安全。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土方、中砂及物料堆存应采取遮盖、洒水等抑尘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扬尘产生。 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工期 ,采取逐步施工方式,围挡一段、施工一段,争取做到土方随挖随运,中砂随到随填,减少存留时间。 在出现四级以上大风天气时,停止填挖土方作业,进一步落实堆存物料的遮掩工作。 运输土方、中砂及各种建筑材料的车辆必须采取遮盖措施,实行密闭运输,防止物料沿途散落。 施工管段结束后应当及时平整施工工地,清理积土、堆物,恢复道路路面。 建设单位应当在与施工单位签订的施工承包合同中明确施工单位防治扬尘污染的责任,施工单位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制定扬尘污染防治方案,并安排专人负责施工过程中环保管理工作。 2 噪声影 响分析 管道施工噪声 管道施工过程中产噪设备主要为蛙式打夯机、挖掘机等,类比调查可知,在距施工设备 5m 处,产噪 值在 70 90dB( A)之间 。 施工过程将对沿线声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为避免施工机械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在施工管道敷设过程中尽可能采用低噪音、振动小的设备,对于距离居民点较近的路段,在管沟等施工设备产噪值较高阶 段,应通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夜间( 22:00 次日 6:00)和中午( 12:00 14:00) 施工, 14 以减轻施工噪声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 另外,在当地学生中考、高考期间距考点较 近 施 工段应全天停止施工作业。 物料运输噪声 本工程管沟回填所需中砂由 周边市场 运至工地,管沟弃土需由汽车运至 建设 部门指定地点,其中中砂需求量为 10 万 m3,管沟弃土量约 11 万 m3,物料在运输过程中交通噪声将对运输路线沿途声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工程拟通过车辆在穿过城区内时控制车速、禁鸣,加强车辆维护,来减轻噪声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 热力站、服务中心施工噪声 热力站 为砖混结构 、服务中心为框架结构, 施工期至敏感点噪声贡献值 最大约65dB(A)。各敏感点昼夜间均 出现噪声 超标 现象。为减轻施工噪声对敏感点的影响,环评要 求采取 如下 措施 : 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和施工机械设备组合以及施工时间,避免中午 12:00-14:00和夜间 22:00-6:00 施工,避免同一时间集中使用大量的动力机械设备。施工单位严格执行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 2011) 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运行动力机械设备的数量,尽可能使动力机械设备比较均匀地使用。 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从根本上降低源强,低噪型运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声级比同类水平的其它车辆低 10-15dB(A),运输车辆应控制行驶速度。闲置的机械设备应该予以关 闭或者减速;动力机械设备应定期检修、保养,以减少机械运行震动噪声。 在场界四周设置不低于 2.5m 高围挡; 环评要求建设单位在完善噪声防治措施的同时,主动与 周围居民 联系,征求居民意见,取得他们的谅解,并贴出施工时段通知,同时上报当地主管环保局备案。 热力站、服务中心建筑面积较小,施工时间较短,施工结束后施工噪声影响随之消失。 3 废水影响分析 拟建管网施工不设宿营地,废水主要是管道试压水。 管道一般采用清洁水为试压介质。本项目管道试压排放的水量较小,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 可排入附近雨水管网或道路排 水沟 , 对环境影响不大。 4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管沟挖方弃土,产生量 11 万 m3, 该固废属于一般固体废物 , 均由汽车按 建设 部门批准的路线,送指定地点堆存。 此外,管道试压时,在施工时进入管道的污物(一般为砂土、石块),会随着水流进入管道除污器,收集后交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15 穿越河流 、 道路 的管段采用刃口推进法顶管施工,无泥浆产生。推进器剥离的土方落入管道前端,人工用小车将其运至操作井口,提升机吊至地面。运至建设部门指定地点。 表 6 施工期环境保护管理方案 施工期污染源 防治及控制措 施 施工噪声 1、 采用低噪音、振动小的设备。 2、 禁止夜间( 22:00次日 6:00)和中午( 12:00 14:00)施工。 3、 在当地学生中考、高考期间距考点较近施工段 应全天停止施工作业。 4、 车辆在穿过城区内时控制车速、禁鸣,加强车 辆维护 施工扬尘 1、 施工过程中为避免产生扬尘,采用彩钢板两侧围挡。 2、 施工过程产生的土方等物料堆存应采取遮盖、 洒水等抑尘措施。 3、 逐段施工方式,围挡一段、施工一段,减少土方的存留时间。 4、 风力超过四级停止土方施工。 5、 及时平整施工工地,清理积土、堆物。 废水 1、 不设宿营地; 采用清洁水为试压介质,排入附近雨水管网。 固废 1、弃土、建筑垃圾送指定地点。 5 占地现状介绍及恢复措施 本项目选址位于城区范围内,管线占地在道路红线范围内,人行道及便道下方,施工完成后及时恢复路面。热力站、服务中心均在原有锅炉房厂址处建设。因此,不存在破坏地表植被和绿化带的问题。 6 对水 源保护区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的供热范围:龙华道以南、站前路两侧及以东、南新道两侧及以北、荷花路以西,包括 XX市路南区、路北区、开平城区、高新区、市区东南部地区。管线总长51817m。约有 2000m 管线 位于 西郊水源地、 大洪桥水源地、 龙王庙 水源地的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 范围内。 本项目主要是 取缔燃煤锅炉节能减排供热管网的 敷设 以及热力站、服务中心的建设 , 营运后产生的软水设备反冲洗水属清净下水,排入污水管网。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指南中的相关要求,对水源保护区无影响。 为避免施工期对水源地造成影响,环评要求采取如下措施: 保护区范围内 不设置料场、施工营地、厕所等临时辅助设施。施工时产生的弃渣、废料和建筑垃圾及时外运,不在现场贮存。 施工过程中尽量选用先进的设备、机械施工,发现机械 设备跑、冒、滴、漏现象,立即停止作业,送维修站修理。对渗漏到土壤的油污应及时刮削收集封存,运至保护区外。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的维健保养应远离饮用水保护区。加强对施工人员进行保护饮用水水源的宣传、培训,文明施工,不越界施工。 16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1 噪声影响 本项目主要产噪设备 为热力站内循环泵,根据供热规模设有循环泵 2-4 台。噪声源强 80 85dB(A)。 热力站为砖混结构,设有隔声门窗,可隔声 20dB(A), 环评要求 循环水泵 设置减震基础 ,各水泵进出口设置挠性连接 ,可降噪 15dB(A);设备间内墙 设置吸声材料,吸声 15dB(A)。采取上述隔声、减震、吸声措施后,室外噪声 叠加 贡献值 低于 45dB(A)。能够满足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 1 类区 昼间 55dB(A),夜间 45dB(A)的 限值要求。 各热力站均在原有锅炉房厂址处建设,距居民住宅距离大于 30m,敏感点处噪声值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 2008) 1 类区限值要求。 2 废水影响 各服务中心管理人员为热力总公司原有职工,无新增生活废水。本项目新增设 200人,均为临时运行人员 ,无固定办公地点。 热力站内无人值 守。 二次管网补水量约为循环水量的 2,二次网总循环水量为 19341t/h,补水量为386t/h,各热力站内设有补水泵, 每个热力站平均补水量 5.6t/h。水源引自热力站所在小区的供水管网。 管网系统补充水需使用软化水,本项目各热力站内设有一套全自动软水系统。 软水设备树脂采用盐再生,各热力站反冲洗水约 1.2t/h,主要含有钙镁离子,水质较简单,属清净下水,可直接排入污水管道,最终进入污水处理厂。 3 总量控制 本项目 无新增生活废水排放,反冲洗水水质简单,属清净下水,直接排入污水管网。本项目无废气排放。 COD、 氨 氮 、 SO2、 NOx 总量指标为 0。 4 环境效益分析 分散锅炉房供热存在以下不利因素: 锅炉房燃用煤炭的运入和废渣的运出,加剧了小区内的环境污染,而且用于运输的重型卡车的出入,对小区内的市政设施起了很大的破坏作用。 锅炉房的引风机和鼓风机绝大多数噪声达 90dB 以上。 除尘 脱硫 设施不完善,造成空气污染很大。 锅炉供热自动化程度底,工人劳动强度大,事故隐患多。 本工程实施后, XX 市中心城区耗煤量减少 8.8 万吨年,灰渣量减少 4.18 万吨 /年,烟尘排放量减少 0.61 万吨 /年, SO2排放量减少 0.07 万吨 /年。对减少环 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