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
国环评证乙字 第 4021 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 目 名 称 : 峨(边)轸(溪)公路 XX 段 K0+000 K14+800 路面改造工程 建设单位 (盖章 ): XX 市 XX 区 XX 国有资产经营投资有限公司交 通建设投资分公司 编制日期: 2014 年 4 月 国家环境保护部 制 四川省环境保护厅 印 峨(边)轸(溪)公路 XX 段 K0+000 K14+800 路面改造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表评审意见 修改说明 序号 评审意见 修改说明 1 细化项目由来。说明道路现有路面情况及改造的必要性; 见 P1-2 细化外环境关系,核实沿线敏感建筑与道路的距离,明确涉及的地表水水体,按桩号完善环境保护目标; 见 P1819 重点介绍拌合站的用地性质、位置,补充拌合站附近的环境敏感点介绍及其外环境关系图,补充拌合站选址合理性分析 拌合站用地性质见 P10 表 1-8,其余见 P2425 2 充实工程分析。 见 P2232 细化项目组成表,细化道路改造方案介绍,核实工程量及建设指标 ,明确项目内容,提供线路走向图; 项目组成表已细化,见 P7、表 1-4;工程量建设指标及道路改造方案见 P46,线路走向图见附图 3; 核实是否涉及临时占地和拌合站,图示位置; 已核实,见 P10 表 1-8 及附图 2 完善路面开挖、回填的工艺及方式,细化道路的施工时序、施工方案、施工工艺; 见 P2225 提供开挖废弃土石方和沥青混凝土路面层的处理方式和综合利用途径,补充不设置渣场的可行性分析。 见 P25 3 强化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见 P3442 明确施工期交通组织方式和替代方案; 见 P22、 24 核实施工期弃土量,优化施工弃渣的分类处置和综合利用,明确开挖土石方和拆除的混凝土路面层的处理方式、去向; 见 P25、 28 补充拌合站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分析; 见 P3637 强化施工噪声、粉尘控制。加强车辆抛洒治理,规范物料拌合、道路施工和物料运输等污染控制措施,对道路两侧环境敏感点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见 P2628、 P3540 结合地表水水体的水域功能,分析施工期对水环境采取的保护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明确影响程度; 见 P37 强化施工期环境风险分析。对施工期废水、油类等事故排放对出风险防范措施; 见 P37 细化施工管理措施分析,提出明确的施工管理、环境监理要求。 见 P3132 4 校核运营期声环境影响评价成果,说明工程建设前后噪声的变化情况,核实营运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对沿线集镇、卫生院、居民房等敏感点提出针对性保护措施建议, 见 P4347 强化环境正效应分析; 见 P48 完善营运期环境风险分析,说明道路车辆运输的主要危化品种类,对陡坡、临河路段提出完善路侧截流沟、交安设施等的建议,据此完善风险应急预案; 已完善,见 P4852;车辆运输的主要危化 品种类见 P49;对陡坡、临河路段提出完善措施见 P49 补充公众参与内容; 见 P53 补充工程建成后对区域交通的影响分析。 见 P47 5 校核环境保护投资一览表,校核文本,完善和规范图件、附件(水保批文)。 环保投资一览表见 P56、表 8-1,水保已送审,待批 峨边轸溪公路 XX 段路面改造工程 报批件复核意见及修改说明 1、报批的前置要件缺乏,无水保批复文件; 修改说明: 水保批复,业主已送审,待批。 2、拌合场、堆料场选址合理性论证仍有待加强,建议设专章论证。本项目不使用商混,现场拌合混凝土,从 报告来看,拌合场 2025m 之间有 15 户人,属选址在居民较为聚集的地方,不能够满足最起码 100 米的选址距离。平时拌合场选址一般要求 500米范围内无居民聚集点。 此外,应进一步核实有无集中的拌合场,很多公路建设只是在道路占地范围内进行小规模的拌合,随施工工地变化而变化。 修改说明: 项目需设置集中拌合场,见 P2425。 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应重点加强拌合场、堆料场的影响预测。 修改说明: 拌合场及堆料场影响预测见 P3637、 P39 3、废弃的刨铣原沥青混凝土面层的量核算有问题。按环评报告,道路全长 14.8km,路面宽 6.57.5m,刨铣深度为 7cm,其最大刨铣量为 14800*7*0.07=7252m3,且该路段现有沥青混凝土面层已经大量缺失,刨铣量应进一步降低,与报告上提的 47500m3 有重大出入。 修改说明: 根据专家意见以及现场勘查情况,路段现有沥青混凝土面层确实已大量缺失,据此核实刨铣沥青量为 1800m3,见 P5。 4、废弃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去向得不到保证。报告提出,废弃沥青混凝土面层将作为附近村道的筑路材料,从现场调查可知,目前各通村通乡公路已基本改建为水泥路面,该方案不可行。建议若能回收则提供依据,若不能 回收,则应设置小型渣场进行堆存。 修改说明: 弃方及废弃沥青砼可交由施工单位统一清运至市政建渣堆场处理 ,见 P25 5、噪声预测结果仍有待校核。从现状监测来看,路边所有敏感点声环境均已达标,而项目完成后的 2015 年近期却 40m 范围均超标,请校核。环境正效应应结合三处敏感点的现状监测值,与建成的预测值进行论述。 修改说明: 见 P4547 6、环境风险章节。报告提出现有公路运输货物主要类型为农副产品、食品,而实际情况为主要类型为矿产品、酸碱类化学品,环境风险应结合该段公路运输的硫酸、盐 酸、碱类进行分析。 修改说明: 见 P49,已结合分析见 P49、 50 7、环保投资一览表未见风险防范的投资项目,比如临水、急弯路段的截水沟、集水池、防撞设施、交安设施等。 修改说明: 已补充,见 P56 8、项目使用水泥路面,应补充路面比选合理性分析,从道路载重要求、防水要求等方面论述水泥路面选择的合理性。 修改说明: 见 P6,对水泥路面比选合理性已分析。 9、小错误: 5 页, 0cm 水泥稳定基层; 6 页,带碱性的洗矿石水,应为酸性; 21页,本项目属非污染型工业项目,应为非污染型生态影响类项目; 修改说明: 已改,见 P5、 6、 21 红色部分。 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 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 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址 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 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 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 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 、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 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 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表一) 项目名称 峨(边)轸(溪)公路 XX 段 K0+000 K14+800 路面改造工程 建设单位 XX 市 XX 区 XX 国有资产经营 投资有限公司交通建设投资分公司 法人代表 兰云福 联系人 段 叶 联系电话 13036588139 邮政编码 441022 通讯地址 XX 市 XX 区铜河西路 XX 区交通局 建设地址 XX 市 XX 区龚嘴镇 立项审批部门 XX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批准文号 2013135 号 道路长度 14.8km 建设性质 新建 改建 技改 行业类别及代码 E4812 公路工程建筑 总投资(万元) 5168 环保投资 79 投资比例 1.53 预计投产日期 2015 年 1 月 工程规模及内容 一、建设 项目的由来及建设必要性 1、项目由来 峨(边)轸(溪)公路( XL28) XX 段,起于峨边龚嘴特大桥,先沿大渡河而行,绕刘沟前进,经龚嘴镇,凉水井,祖亮殿,至终点轸溪与省道 103 线相接,全长 20.059km,其中 K14+800 K20+059 已于 2011 年改造为水泥混凝土路面,路基宽度为 8.5m。本次对K0+000 K14+800 进行改造,该段于 2008 年改造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现有路面、路基、路面破坏较为严重,主要以唧泥、坑凼、基层沦陷为主;由于部分路段纵坡较大、弯道较急,且超载现象没能得到有效禁止,重载车辆对 路面造成了破坏;局部路段路基承载力存在不足这一基础性病害问题,严重影响了路面的使用;局部路段排水设施堵塞严重,路表水害加速了公路的病害速度;车辆淋水和洗矿石水对路面破坏极大,在水的浸泡下,路面结构层、路基强度和稳定性下降,逐步产生破坏,使砼病害迅速发展、加剧;因此K0+000 K14+800 段改造迫在眉睫。为此, XX 市 XX 区 XX 国有资产经营投资有限公司交通建设投资分公司决定投资 5168 万元对峨(边)轸(溪)公路 XX 段 K0+000 K14+800路面进行改造,涉及路长 14.8km。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1)项目的建设能发展地方经济的需要 2 本项目是峨边通往 XX 最捷路线。龚嘴镇属 XX 区铜街子库区移民乡镇,该段的改造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意义。在 XX 市公路网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地位。 ( 2)改善地区农村公路运输条件需要 该路段由于峨边五渡镇钾长石的开采,路段上的超载车辆数量多、吨位大,是公路病害产生的 “第一杀手 ”。现有路面主要以唧泥、坑凼、基层沦陷为主,基本无完好的路段,严重影响车辆通行。本项目的实施,将改善农村公路的运输条件,减少因路面问题引起的货损、人伤事故。 ( 3)完善路网结构需要 峨(边)轸( 溪)公路( XL28) XX 段,与省道 103 线紧密相连,对完善 XX 市公路网结构,提高公路通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峨(边)轸(溪)公路改建工程是完善和发展 XX 地区及 XX 区公路网主骨架布局的需要,也是连接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干线公路,改建后对促进峨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综上所述,该段公路路面改造是十分必要的。 XX 区发展改革局就该项目的情况已向XX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进行备案,并得到了 XX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的前期工作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 253 号,该项目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依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规定,该项目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为此 XX 市XX 区 XX 国有资产经营投资有限公司交通建设投资分公司于 2013 年 11 月委托新疆鑫旺德盛土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接受委托后,我单位立即组织项目参评人员对项目场址进行现场踏勘,详细了解了项目建设内容,收集了当地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完成了峨(边)轸(溪)公路 XX 段 K0+000 K14+800路面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现提交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上报环保主管部门组织审查。 二、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3 年 2 月 16 日第 21 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本)(修正)可知 , 本项目属第一类(鼓励类)项目的第二十四条中 “农村公路建设 ”,不属于国家禁止、限制或淘汰类。 同时, XX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开展峨(边)轸(溪)公路 XX 沥青路面段改建工程前期工作的函(见附 3 件) 。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三、规划及 选址符合性分析 1、规划符合性分析 XX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2015)第七章中 “推进大交通建设 ”,第一节 “公路建设 ”中 “农村公路 ”提出: 继续加快通乡、通村公路建设,进一步提高路网通达深度和广度,路网技术标准和路面等级显著提高。有序实施通乡公路路面改造和升级改造,加快断头公路建设;加快通村水泥路建设,力争 “十二五 ”末,除边远民族地区外,全市建制村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逐步实施危桥改造和安保工程,提高公路安全性,农村公路网络初步形成。 本项目为公路路面改造工程,位于 XX 市 XX 区龚嘴镇 ,符合 XX 市规划。 通过本次改建工程,现有道路 峨(边)轸(溪)公路 XX 段 K0+000 K14+800路面情况、交通通行能力得以改善,基础设施得以完善,对 XX 市 XX 区龚嘴镇交通及经济均有积极作用。 同时, 根据限制用地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 2012 年本),本项目的建设不属于限制用地和禁止用地范围。 综上,本项目建设符合规划。 2、选址合理性分析 本项目为公路路面改造工程,工程内容包括路基换填、路面改造以及排水设施修缮;本项目完全沿原有公路走向,公路沿线地质稳定,沿线不涉及自然保护区及饮用水源地一级 保护区,因此本项目公路展线是合理的。 四、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性质、建设地点 项目名称:峨(边)轸(溪)公路 XX 段 K0+000 K14+800 路面改造工程 建设性质:改建 建设单位: XX 市 XX 区 XX 国有资产经营投资有限公司交通建设投资分公司 建设地点: XX 市 XX 区龚嘴镇,具体地理位置见附图 1。 项目总投资: 本工程总投资为 5168 万元,其来源为:( 1)争取上级补助资金 592万元(补助标准 40 万元 /km);( 2)业主自筹 4576 万元。 4 2、建设规模及内容 本工程总投资 5168 万元, 改建道路全长 14.8km, 起点( K0+000,设计高程 H=500m)位于峨边龚嘴特大桥,终点( K14+800,设计高程 H=684m)轸溪与省道 103 连接。项目改造前后变化情况详见表 1-1。 表 1-1 项目改造前后变化情况表 改造内容 改造前情况 改造内容 改造后 况 峨(边)轸(溪)公路 XX段 路面为沥青路面,路面破损较为严重,存在破损、沉陷、裂缝、坑凼问题 对路面破坏严重的路段加铺水泥混凝土面层,路面破坏较小的路段,铣刨沥青面层后加铺水泥混凝土面层; 特殊路基进行换填处理; 完善路面交通安全设施;对堵塞水沟予以疏通,破坏严重的予以 修复 路面为水泥混凝土路面 3、主要技术指标及工程规模 本项目主要技术指标见表 1-2,工程规模见表 1-3。 表 1-2 主要技术指标 序号 工程项目 单位 主要技术指标 1 路线总长 km 14.8 2 设计速度 km/h 0 3 路基宽度 m 7.5( K0+000K5+060) 8.5( K5+120K14+800) 4 路面宽度 m 6.5( K0+000K5+060) 7.5( K5+120K14+800) 5 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 m 30 6 平曲线最小半径 m 65 7 最大纵坡 % 8 8 设计荷载 公路 -II 级 9 路基设计洪水频率 1/25 10 小桥及涵洞设计洪水频率 km 1/25 表 1-3 主要工程规模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一、基本情况 1 路线长度 km 14.8 2 公路等级 三级 3 设计时速 km/h 30 4 征用土地(临时) 亩 40 二、路基路面及排水 1 土石方 ( 1)挖土方 m3 12548 ( 2)挖石方 m3 17528 2 特殊路基(换填砂砾石) m3 41000 3 排水及防 护工程 ( 1) M7.5 浆砌片石水沟 m3 12520 5 ( 2) C15 片石砼挡土墙 m3 2550 ( 3) C15 片石砼护肩 m3 6500 4 路面工程 ( 1) 28cm 水泥混凝土面层 m2 110940 ( 2) 30cm 水泥稳定基层 m2 102430 ( 3) 20cm 天然级配沙砾调平层 m2 100240 ( 4) C20 砼路缘石 m3 4200 ( 5)铣刨 7cm 沥青面层 m2 1800 三、桥梁涵洞 ( 1)利用桥梁 m/座 25/1 ( 2)重做桥面铺装 m2 213 ( 3)拆除重建涵洞 m/道 35/3 ( 4)新建涵洞 m/道 11/1 ( 5)利用涵洞 道 52 四、安全设施 ( 1)交通安全设施 km 14.8 五、平面交叉 ( 1)与机耕道平交 处 8 4、工程实施方案 4.1 平纵设计 平面不作调整,路面标高整体提高 2168cm。 4.2 路基工程 本项目为路面改造,根据现有道路调查情况及业主委托,确定 K0+000K5+060 路基宽度为 7.5m=23.25(行车道宽度) +20.5(路缘石宽度); K5+120K14+800 为 8.5m=23.75(行车道宽度) +20.5(路缘石宽度) , K5+60K5+120 为渐变段 。路基标准横断面如图1-1 所示: 图 1-1 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4.3 路基排水 路基设计洪水频率为 1/25,排水系统由路拱、路基边沟及桥涵组成。为保证路面水及时排出路基,路拱横坡采用 2%。边沟、截水沟及排水沟应合理设计并与桥涵界天然沟渠形成完整的排水体系。本项目部分路段水沟堵塞严重,为解决好排水问题,对堵塞的 6 水沟予以疏通利用,破坏的予以修复,排水不畅路段增设水沟,材料均采用 M7.5 浆砌片石。 4.4 路基 防护 对浆砌片石或片石砼挡墙及护肩予以修复利用,填方路段采用护肩或者挡墙进行防护,其材料采用 C15 片石砼。 4.5 路面工程 由于项目纵坡大、弯道急,重车多且沿线车辆淋水和带 酸性 的洗矿石水, 根据K14+800K20+059 改造为水泥路面后使用情况,结合建设方意见,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 。 相对于沥青混凝土路面来比较,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以下优点: 路面结构:水泥混凝土 路面属于刚性路面,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及抗耐磨等优点 , 其水温稳定好 , 强度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提高,不存在沥青路面的老化现象。 施工条件: 水泥混 凝土路面施工难度比沥青混凝土路面低,可就地取材,且后期养护及维修费用比沥青混凝土路面小。 防水及载重要求: 沥青路面有老化、耐水性差的缺点, 一般 设计寿命 15 年;水泥路面设计寿命 30 年。我国目前两种路面的设计寿命均难实现,一两年内就需 要 开始维修的状况非常普遍 ,其 与建造质量 及 超重现象普遍有关 ,而 对于重载交通、坡度较大的公路,水泥路面的优势比较明显。 根据现有项目使用情况来看,现有公路上重车多,且超重严重, 沿线车辆淋水 和 带 酸性 的洗矿石水 对沥青路面破坏极大;此外,项目沿线有急弯、陡坡等路段。项目改造使用水泥混凝土路面, 设计年限为 20 年 , 从载重、防水及特殊路段来考虑, 水泥路面的优势比较明显。 改造后 路面结构采用: 20cm 天然砂砾调平层 +30cm 水泥稳定基层 +28cm 水泥混凝土面层。 4.6 桥涵工程 项目区原有桥梁 1 座,结构完整,予以利用。涵洞共计 56 道,对排水不畅的路道,增设涵洞;部分涵洞盖板破坏严重,需拆除重建;部分涵洞进出口损害予以修复。本项目共利用涵洞 52 道,新建涵洞 1 道,拆除重建 3 道。 4.7 交通安全设施 本项目应重点加强视距不良、急弯、陡坡等路段路面标线及必需的视线诱导标志,路侧有悬崖、深谷、深沟、高边坡、河流等 路段应设路侧护栏,平面交叉应设标志和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 7 五、项目组成 本项目为公路路面改造工程,其项目组成及在施工期和营运期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见表 1-4。 表 1-4 项目组成表 名称 建设内容及规模 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施工期 营运期 主体 工程 路基 工程 道路全长 14.8km;路基宽度: K0+000K5+060 路基宽度为 7.5m, K5+120K14+800 为 8.5m 60m,其余为渐变段 ;设计车速 30km/h。 改造前后路基宽度保持不变。 施工噪声、 建筑固废、 施工扬尘、 水土流 失、 生态破坏、 施工废水 交通噪声、扬尘、汽车尾气、固体废物 路面 工程 旧路沥青路面拆除(沥青砼厚 7cm), 1800m3; 新建水泥混凝土路面: 20cm 天然砂砾调平层 +30cm水泥稳定基层 +28cm 水泥混凝土面层, 313610m2; 拆除弃渣, 施工单位清运至市政建渣堆场处置 排水工程 对堵塞的水沟予以疏通利用,破坏的予以修复,排水不畅路段增设水沟,材料均采用 M7.5 浆砌片石 污泥、废水 桥涵工程 共计 56 道:利用涵洞 52 道,新建涵洞 1 道,拆除重建 3 道 路线交叉工程 保持原有交叉 口工程,不进行改建 / 辅助 工程 施工工场 40 亩 ,设置在公路右侧桩号 K11+400 处 ,内设材料堆放场及拌合场 / 施工用电 当地电网 / 施工用水 大渡河和附近溪沟中采集 / 施工便道 不设置专门的施工便道,利用本项目及临近公路 / 公用 工程 绿化 工程 全线长 14.8km / 交安 工程 设置视线诱导标志、路侧 栏及平面交叉标志 / 办公及生活设施 施工营地(项目部)租用沿线民房 生活垃圾、 生活污水 仓储或 其它 / / 拆迁安置 项目在原有路面上进行 改造,不新增永久占地,不涉及拆迁安置 / 六、主要原材料来源及用量 本项目(施工期)主要原辅材料及能源包括:水泥、砂及砂石、碎石、水、电等,主要材料来源如下: ( 1)砂及砂石:沿线砂石厂购买。 ( 2)卵石:大渡河附近砂石厂购买。 ( 3)碎石:可由卵石轧制而成或附近村庄购买。 8 ( 4)石灰和水泥:峨眉有丰富的石灰产品,可供选用;水泥可从峨眉山及峨边水泥厂购买。 ( 5)运输方式:汽车运输。 ( 6)工程用水:从路线起点处的大渡河和附近溪沟中采集,属地表水。 ( 7)用电:施工区沿线有数条输电线通过,电源充足,使用 方便。 ( 8)钢材及木材:在本地择优购买。 建设项目主要原辅材料、燃料、动力用量估算及来源见表 1-5。 表 1-5 主要原辅材料及能耗情况表 分类 名称 年耗量(单位) 来源 主要成分 主 (辅) 料 钢材 287t 主要采用 外购材料 / 水泥 20688t 钢材 287t 木材 107m3 碎石、块石、卵石 能源 煤( t) / / / 电 (KW/h) 1.2 当地电网 / 气 (NM3) / / / 水量 地表水 300t 大渡河及附近溪沟 / 地下 水 / / / 七、主要施工设备 本项目作业机械类型较多,主要机械设备有挖掘机、推土机、平地机等,具体详见表 1-6。 表 1-6 工程建设主要设备清单 序号 名 称 单位 数量 1 履带式推土机 台班 2 平地机 台班 3 履带式拖拉机 台班 4 68t 光轮压路机 台班 5 1012t 光轮压路机 台班 6 电动砼真空吸水机组 台班 7 电动砼切缝机 台班 8 强制式砼搅拌车 台班 9 载货汽车 台班 10 洒水汽车 台班 11 机动翻斗 车 台班 12 起重机 台班 13 卷扬机 台班 14 电动单极离心清水泵 台班 15 铣刨机( w2000) 台班 16 搅拌站 台班 八、 工程进度、生产定员 9 工程进度: 根据设计,结合项目建设规模、资金情况,本工程于 2013 年 12 月开工建设, 2014 年 12 月建成通车,建设工期 1 年。 本项目实施进度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申请项目立项、办理 相关建设批文、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前期工作( 2013.12) 第二阶段:完成 可研批复、 资金筹措、 招投标 工作( 2014.1 月) 第三阶段 :工程施工阶段( 2014.022014.11) 本工程由于施工线路较长,不能整体实行建设某步骤,因此进行分段不同进度建设。 第四阶段: 竣工验收 ( 2014.12) 表 1-7 项目实施进度概略表 序号 工作阶段 2013年 2014 年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一 前期阶段 二 设计招标 三 工程施工阶段 四 竣工验收 生产定员: 本项目施工期 2013.12 2014.12,共计 1 年,施工作业高峰期民工数达到100 人。 九、 拆迁及占地 1、工程永久占地 项目全长 14.8km,本项目在保持原有路基不变的情况下,对公路路面进行改造,项目不新增永久占地。 2、 临时占地 施工临时占地主要 施工工场, 根据施工布置规划, 施工工场占地 40 亩( 主要用于堆料及拌合 ),临时占地均为耕地。 3、工程占地不涉及到移民,因此不涉及拆迁安置工作。 本项目主要占地类型一览表见表 1-8。 表 1-8 项目占地类型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一 永久占地 亩 不新增永 久占地,仅对原路面进行改造 二 临时占地 亩 40 用于堆料及拌合 1 耕地 亩 40 10 十、 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本项目属于非盈利性工程建设项目,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收益。项目的建设,一定程度上改变 XX 区整体形象,改善了区域内交通现状,完善了路网结构。 本项目的实施将刺激当地的经济需求,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有利于当地建筑、建材、商业等行业的发展。项目建成投入营运后,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该项目施工期间提供一些工作岗位,对缓解当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就业紧张的状况是有一定益处的。 本项目有关的原 有污染源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一、项目现状 经现场踏勘, 峨(边)轸(溪)公路 XX 段 K0+000 K14+800 现状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K0+000K5+060 路基宽度为 7.5m, K5+120K14+800 路基宽度为 8.5m,其余路段为渐变段。路面宽度为 6.5m7.5m, 设计时速为 30km/h。 随着近年来 超载现象没能得到有效禁止,重载车辆对路面造成了破坏 , 现有路面、路基、路面破坏较为严重,主要以唧泥、坑凼、基层沦陷为主,公路使用品质下降,影响了行车的安全性。 其现状情况详见图 1-2。 项目起点处 项目终点处 11 路面坑 凼现状 路面 唧泥现状 图 1-2 峨(边)轸(溪)公路 XX 段 K0+000 K14+800 现状情况 二、污染物排放现状 ( 1)噪声环境影响 公路设计车速 30km/h,车辆鸣笛、震动造成的一定的噪声影响。根据现场踏勘,项目沿线为农村环境,主要分布有居民 点 、场镇,因 道路 路面破坏较为严重 ,道路交通压力大 , 车辆行驶的交通噪声对沿线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 2)废气 车辆行驶时排放和产生的 CO、 NO2、 THC 等污染物对环境空气的污染;车辆运输散落物造成的扬尘污染。 ( 3)废水 项目营运中废水为地表径流污水,主要水污染主要为 pH、 SS、 BOD5、 COD、石油类等, 污染物含量较低,环境影响较小。 12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表二) 自然环境简况 (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 一、 地理位置 XX 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东经 10250 10430,北纬 2825 3020之间。北距省会成都 126 公里,东连内江和自贡市,南濒宜宾和凉山州,西接雅安地区,北邻眉山地区,处于川西、川南、攀西三大经济区结合部,是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北起江油市,南至峨眉山市 “一条线 ”经济战略发展的依托。幅员面积 12826 平方公里。 XX 区幅员面积 618 平方公里,全区人口 19.08 万人。本项目位于 XX 区龚嘴镇境内 , 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 1。 二、地理环境 XX 地处四川盆地向西南山地过渡地带,总体趋势西南高,东北低,高差悬殊大。最高处为 峨边彝族自治县 马鞍山主峰,海拔 4288 米,最低处是 犍为县 新民镇马厂坝岷江出口,海拔 307 米,相对高差 3981 米。地貌有山地、丘陵、平坝三种类型,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 8530k ,占全市幅员面积的 66.5%,主要分布于市境峨眉山、峨边、金口河、马边、沐川一线的西南部,是凉山高原与四川盆地过渡地带。丘陵面积 2694k,占全市幅员面积的 21%,主要分布于峨眉山、沐川一线的东北部,为缓慢上升长期剥蚀 的红色丘陵区。河谷平原面积 1603k ,占全市幅员面积的 12.5%,主要沿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两岸分布。市境江河众多,属丰水地区,年平均产水量 113.7 亿立方米,加上过境水 741.4 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 855 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 3366 立方米。 三、气象条件 XX 在特定地理环境条件下形成了多种气候类型。因地域处在北纬 29附近,全市属 中亚热带 气候带,具有四季分明的特点,雨量丰沛,水热同季,无霜期 长。年平均气温在 16.5-18.0 度之间,年平均无霜期长达 300 天以上,年平均霜日 4.2-9.4 天,年平均降雪日数仅 1.0-2.7 天,是水稻、小麦、油料、糖料、水果、棉花等农副产品的高产区。西南山区气候垂直差异明显,从山麓至山巅依次分布着中亚热带一暖温带一温带一寒温带的完整气候带,气候条件十分复杂,是地域内发展农业综合经营和立体农业区域,是木材、茶叶、中药材等主产区,也是宝贵的旅游资源。受季风影响和地形的抬升作用,气候湿润,雨量丰沛。年平均降水量绝大多数地区在 1000 毫米以上,峨眉山市达 1500毫米以上,仅 峨边、金口河少于 1000 毫米以下,降水有季节性变迁,夏秋季雨量占全 13 年的 80%左右,冬春季只占 20%,降水的年际差异较大,年最少降水量多在 900 毫米以下,部分地区年最多降水量达 2000 毫米以上。全市气象灾害以低温、干旱、洪涝为主。低温危害以春季低温影响最大,能造成小麦冻花、水稻烂种烂秧;干旱以春早、夏旱为主,严重时,部份地方人畜饮水困难;受地形影响, XX 是暴雨多发区,峨眉山市93 年 9 月 29 日降水量达 525 毫米,创全省之最。 四、自然环境与资源状况 XX 自然资源丰富,素有 “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 ”美誉, 有国家 5A 级景区 2 处、 4A 级景区 4 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各2 处,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各 1 处。已探明矿产资源 25 种,岩盐、磷矿等资源丰富,是全国卤(井)盐的主产地之一,马边磷矿储量居全国八大磷矿第 4 位。境内江河纵横,拥有岷江、大渡河、青衣江和众多中小河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约 800 万千瓦,经济可开发量约 650 万千瓦,现有电力装机 332 万千瓦。 评价区域范围内由于人类活动久远,主要植被为农作植物、经济林、常见乔灌草植被和四旁植物;动物为家禽家畜,无特殊保护的珍稀动植物。 五、不良地质 段 本项目途经地区地质构造稳定,无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工作区稳定性良好,沿线也无高填深挖路段。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一、行政区划 XX 市行政区划 共辖 4 个区( 市中区 、 五通桥 、 XX、 金口河 )、 1 个开发区( XX国家级高新产业区)、 4 个县( 犍为 、 井研 、 夹江 、 沐川 )、 1 个市(峨眉山市)和 2 个彝族自治县(峨边、马边)。 221 个乡(镇)、 2349 个村、 17745 个组。幅员面积 12827k。 二、人口 XX 市中区非农业人口 23.0 万, XX 市所辖四区 (包括市中区、 XX 区、五通桥区、金口河区 )非农业人口合计为 42.9 万,属中等城市,并逐渐向大城市 过渡。县区、城镇均为小城市和小城镇。其中,峨眉山市非农业人口 13.6 万 (包括绥山镇和已基本连片的胜利、符溪、峨山四镇 ),五通桥城区非农业人口 11.4 万。城镇人口在 510 万的有 XX 14 城区、犍为县城和井研县城,在 45 万的有夹江县城。在 14 万的有金口河城区、沐川县城沐溪镇、马边县城民建镇、峨边县城沙坪镇。 XX 是一个多民族的市,共有 41 个民族成分,汉、彝、回、苗是世居民族,有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共 12.8 万人。我市民族地区有峨边、马边两个彝族自治县和享受民族县待遇的市辖金口河区,共 38 万人,其中有以彝族为主 的少数民族 11.84 万人。 三、经济 ( 1)经济增长 XXGDP连续 12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2011年实现 GDP918.06亿元,增速全省第二。2011年,全市完成全社会投资 539.3亿元,同比增长 25%,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3.3亿元,同比增长 17.9%,全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 211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8亿元,分别增长 26%和 35%,旅游人数和收入全省第二。到位市外内资 425亿元、增长 38.9%,实际利用外资 1.2亿元,增长 31.1%,全年共实现组织收入 59.41亿元,同比增收 9.01亿 元,增长 17.87%。 ( 2)工业发展 XX位于成渝经济区成绵乐发展带南部,是四川的清洁能源、新材料和建材生产基地。 XX工业长期居四川工业第一方阵。 XX重点建设和规划 12个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功能健全、配套完善、产业相对集中的工业集中发展区。集中力量把高新区建成国家级高新区,把 XX建设成为四川新型工业化的示范窗口、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中心和工业经济重要增长极。 XX高新区为省级高新区,目前申报国家级高新区的材料以上报国家相关部门,现已处于征求意见阶段。 ( 3)农业发展 XX是四川省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以岷江东岸为 重点,以乐井路为中轴线,覆盖 土主镇 、 白马镇 、 青平镇 、 童家镇 、全福镇、 剑峰乡 、 石龙乡 的都市农业示范带。主要粮油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红薯、马铃薯和油菜等;蔬菜以西坝生姜、峨眉大蒜和峨边花 (白 )芸豆久负盛名,远销省内外、出口国外;经济作物主要有以获得国际金奖的 “竹叶青 ”为主的名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