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读后感.docx
风筝读后感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 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风筝读后感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他的文章深沉厚重,体现强烈的爱国情操和关注社会的情感。 风筝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自己儿时残酷地将小兄弟的风筝弄坏的事情。鲁迅先生的本意是通过这件事来揭示旧的伦理道德下的社会面貌,从 “我 ”对兄弟家长式的管理,反映出神圣的长幼尊卑秩序是何等残忍,愚昧无知。 文章由回忆引起,看到风筝, “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引发了作者的记忆深处的往事。自己不爱风筝,甚至 “厌恶 ”风筝, “以为这种没出息的孩子所做的玩艺 ”,看到了小兄弟因风筝而 “惊呼 ”“高兴得跳跃 ”,认为是 “笑柄,可鄙的 ”这些情感导致了他接着下来对小兄弟的一次精神虐杀 当 “我 ”恍然大悟,发现他偷偷地做风筝时, “愤怒地 ”“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 ”,面对 “我 ”的 “傲然 ”,小兄弟先是 “很惊惶 ”, “失了色的瑟缩着 ”,最后 “绝望地 ”留在小屋里。这些人物描写,仅寥寥无几,就刻画了人物的个性特点,神情 呼之欲出。 “我 ”为兄长,小弟 “多病,瘦得不堪 ”, “论长幼,论力气,他都是敌不过我的 ”。所以当自己骄横地踏碎他的梦想时,他毫无反抗之力。 时间逝去,再见到风筝时,作者叙述道: “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 ”,因为中年后的他发现年少时风筝读后感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 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但自己却把它没杀了。 “我的心已仿佛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 ”。 “我 ”虐杀儿童的思想根源,来自当时封建思想的束缚。旧思想无视孩子的天性,认为守规守矩的才是好孩子,文中用 “肃杀的严冬 ”暗示 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使文章含蓄又带有深意 作者简约的几笔,就将他进行正当游戏的愿望遭到虐杀后,那种惊惧、绝望的心情,极其形象地揭示了出来,这些描写完全符合儿童的特点。与小兄弟的形象想对照,突出了 “我 ”的粗暴、兄长的威严。 每一个孩子都有爱玩的天性,让他自由自在,就像蓝天下飞翔的风筝,不要扼杀儿童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