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煤矿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
XX 一 XX 小煤矿西井 15 万 t/a 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书 中煤科工集团 XX 设计研究院有限公 司(原中煤科工集团 XX 设计研究院) 第 1 页 目 录 前 言 . 1 1 总 则 . 3 1.1 评价目的 . 3 1.2 评价原则 . 3 1.3 编制依据 . 3 1.4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 7 1.5 评价标准 . 10 1.6 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 14 1.7 评价时段、内容及重点 . 15 1.8 环境敏感区域及环境保护目标 . 15 2 工程概况与产排污分析 . 18 2.1 现有工程概况及产排污分析 . 18 2.2 延续后工程概况及产排污分析 . 48 3 区域自然社会环境概况 . 66 3.1 区域自然环境概况 . 66 3.2 社会环境概况 . 71 4 地表沉陷预测与生态影响评价 . 74 4.1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 74 4.2 地表沉陷预测及评价 . 79 4.3 生态影响评价 . 84 4.4 地表沉陷治理及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 90 5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 96 5.1 地层与构造 . 96 5.2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 96 5.3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 99 5.4 煤层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分析 . 101 5.5 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 109 6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 111 XX 一 XX 小煤矿西井 15 万 t/a 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书 中煤科工集团 XX 设计研究院有限公 司(原中煤科工集团 XX 设计研究院) 第 2 页 6.1 地表水 环境质量现状 . 111 6.2 地表水环境影响回顾 . 114 6.3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 115 6.4 水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 . 118 7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 124 7.1 大气污染源现状调查 . 124 7.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 124 7.3 大气环境影响回顾 . 126 7.4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127 7.5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 131 8 声环境影响评价 . 133 8.1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 133 8.2 噪声影响回顾 . 134 8.3 延续后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134 8.4 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 136 9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 139 9.1 新增地面设施建设过程土石方平衡分析 . 139 9.2 煤矸石影响分析 . 139 9.3 其他固废产生量及处置措施 . 143 10 闭坑期环境影响分析 . 145 10.1 矿井闭坑期环境影响分析 . 145 10.2 矿井闭坑期环境保护措施 . 145 11 水土保持 . 147 11.1 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与特点 . 147 11.2 工程占地及土石方平衡 . 147 11.3 水土流失环节分析 . 148 11.4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和目标 . 148 11.5 水土流失预测和影响分析 . 149 11.6 水土保 持措施 . 151 11.7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 . 153 XX 一 XX 小煤矿西井 15 万 t/a 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书 中煤科工集团 XX 设计研究院有限公 司(原中煤科工集团 XX 设计研究院) 第 3 页 11.8 水土保持监测 . 154 11.9 水土保持结论和建议 . 154 12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 156 12.1 清洁生产 . 156 12.2 循环经济 . 163 13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 166 13.1 环境管理 . 166 13.2 环境监测计划 . 167 13.4 工程竣工环境保护 . 169 14 环境风险分析 . 171 14.1 概述 . 171 14.2 风险识别及源项分析 . 171 14.3 现有矸石场溃解风险影响分析 . 172 14.4 风险防范措施 . 173 14.5 风险 应急预案 . 173 15 污染物达标排放及总量控制 . 174 15.1 污染物达标排放 . 174 15.2 总量控制 . 174 16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 176 16.1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 176 16.2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 176 17 公众参与 . 182 17.1 公众参与的目的 . 182 17.2 信息公开及意见征求 . 182 17.3 公众参与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186 17.4 调查结论 . 189 17.5 社会稳定影响分析 . 189 18 政策、规划及选址符合性分析 . 192 18.1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 192 18.2 相关规划性符合性分析 . 193 XX 一 XX 小煤矿西井 15 万 t/a 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书 中煤科工集团 XX 设计研究院有限公 司(原中煤科工集团 XX 设计研究院) 第 4 页 18.3 项目选址环境合理性分析 . 196 19 结论与建议 . 200 19.1 项目概况 . 200 19.2 产业政策与规划符合性 . 201 19.3 项目环境影响、生态整治及污染防治措施 . 202 19.4 选址合理性分析 . 207 19.5 环境风险 . 207 19.6 环境监测与管理 . 207 19.7 环境经济效益 . 208 19.8 公众参与 . 208 19.9 清洁生产 . 208 19.10 总量控制 . 208 19.11 综合评价结论 . 208 19.12 要求及建议 . 209 附表 :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 附件 : 附件 1 XX 省禄丰县一平浪煤矿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 2012 年 12 月; 附件 2 原福德山报告表批复文件, 1992 年 10 月; 附件 3 XX 省 国土资源厅 云国土资储备字 201131 号“关于 XX 省禄丰县一 XX 小煤矿西井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和云国土资矿评储字 200952 号“ XX 省禄丰县一 XX 小煤矿西井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评审意见书”; 附件 4 楚雄州环境保护局文件 楚环窗函 2013 20 号 “关于 XX 一XX 小煤矿 15 万 t/a 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确认函” , 2013 年 3 月; 附件 5 临时 采矿许可证 , 2013 年 4 月; 附件 6 环境现状监测报告, 2012 年 12 月; 附件 7 关于对一 XX 宿江煤矸石电厂年产 3000 万 块 炉渣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的审批意见 。 XX 一 XX 小煤矿西井 15 万 t/a 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书 中煤科工集团 XX 设计研究院有限公 司(原中煤科工集团 XX 设计研究院) 第 1 页 前 言 XX 一 XX 小煤矿西井位于禄丰县城 260方向,平距佛台山(福德山)21km,地处禄丰县一平浪镇干海资办事处境内。地 理坐标( 54 北京坐标系统3 度带)极值:东经 1015216 1015303;北纬 250447 250626。矿区北至一平浪镇 8km,东距一平浪煤矿 生活区 4km,至禄丰县 25km,至昆明115km,西至成昆铁路大旧庄火车站 7km,皆有简易公路相通,交通方便。 XX 一 XX 小煤矿西井 隶属于一平浪煤矿,原名“一平浪煤矿福德山矿井” ,设计生产能力为 15 万 t/a, 矿区面积 1.79km2, 1992 年 8 月 编制 环境影响报告表,并通过禄丰县 环保局 、楚雄州 环保局 、 原 XX 省 环境保护委员会三级环境主管部门的审批 。该矿井于 1994 年建井 , 并按 15 万 t/a 进行井巷、地面设施等建设,于 1998 年 3 月建成投产, 核定生产能力为 15 万 t/a。 2002 年,因 国有煤矿 破产重组 发展政策需要,一平浪煤矿福德山矿井更名为“ XX 一 XX 小煤矿西井 ”。 2002 年 XX 省国土资源厅核发了 XX 一 XX小煤矿西井 采矿许可证(证号: C5300002010121140112741),采矿许可证期限为 2002 年 11 月 26 日至 2012 年 11 月 26 日 , 2013 年 4 月经延续申请批准有效期至 2014 年 4 月 。 根据采矿许可证,星小煤矿西井矿区范围由 8 个拐点圈定,矿区 面积 1.7902km2,设计生产能力为 15 万 t/a。目前,该矿 已生产多年,地面已形成与生产相配套的工业场地,储、装、运系统及排矸系统都已齐全 , 有完备的供电、供水、通讯等设备、线路和设施 , 因煤炭市场惨淡,近三年 实际生产规模 为 6 万 t/a。 根据储量备案证明,截止 2010 年 3 月矿井保有资源量 169 万 t,设计储量 147.3 万 t,设计可采储量 114.6 万 t,设计开采煤层 3 层,即 K1b、 K2、 K3 煤层 ,服务年限 5.46a。 星小煤矿西井办公生活 主要 依托一平浪煤矿干海资生活区,该生活区 原主要服务于一平浪煤矿下属多个生产矿井 , 经过 近 30a 的快速 发展 , 已 成为了 一个 矿、农、商 混杂 ,社会服务功能多样化,面积约 0.60km2 的集镇 ,不再单纯 是一平浪煤矿办公生活区 。因此, 此次环评 评价内容未 包括干海资办公生活区 。 XX 一 XX 小煤矿西井 15 万 t/a 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书 中煤科工集团 XX 设计研究院有限公 司(原中煤科工集团 XX 设计研究院) 第 2 页 目前,因矿井采矿证到期需要延续换证,此次矿权延续工程充分利用现有开拓系统和地面生产系统,维持原有设计生产能力 15 万 t/a,矿区面积也未发生变化。延续采矿权需要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经咨询 XX 省环境保护厅,本次延续项目针对 XX 一 XX 小煤矿西井进行环境影响后评价。 为此 , 一平浪煤矿 委托我 公司 承 担该项目环境影响 后 评价工作 。 在熟悉项目现 有工程 文件,多次进行现场 踏勘 和收集相关资料后 ,评价单位 按照相关技术导则和后评价要求 编制完成了 XX 一 XX 小 煤矿 西井 15 万 t/a 项目环境影响 后评价 报告书(送审稿) , XX 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于 2014 年 1 月 23日 组织专家对送审稿进行了审查,会后编制人员根据专家意见和会议纪要对送审稿进行认真修改和完善,形成了 XX 一 XX 小 煤矿 西井 15 万 t/a 项目环境影响 后评价 报告书( 报批 稿) ,特此呈报,敬请审 批 。 报告书编制过程中得到了 XX 省环境保护厅、 XX 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楚雄州 环境保护局、 禄丰 县环境保护局、 禄丰 县相关职能 部门及 建设单位 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XX 一 XX 小煤矿西井 15 万 t/a 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书 中煤科工集团 XX 设计研究院有限公 司(原中煤科工集团 XX 设计研究院) 第 3 页 1 总 则 1.1 评价目的 本项目开采多年, 为了 办理采矿证延续手续,同时也为了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矿山的管理 , 以及矿山 环境 管理 需要 和 矿山自身 发展,进行此次 环境影响 后评价工作。评价通过对 项目污染源及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了解 项目工程 运营 对当地环境造成的有利及不利影响的范围和程度 ,明确项目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并提出整改措施 。针对 延续 工程运营期间 可能存在 的 生态破坏 及 环境污染问题,提出相应的生态环境 保护 以及污染防治对策、措施和建议,为政府有关部门 、 业主 决策 及 环境 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2 评价 原则 ( 1)以各项环境保护法规、评价技术 导则 ,环境标准和本区域环境功能规划目标为依据,指导 本次后 评价工作 , 提高环评工作的实用性。 ( 2)考虑评价区自然和社会环境特点, 提出 有效的生态保护措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报告书力求做到内容全面、重点突出、评价结果明确可信,防治措施、对策切实可行。 ( 3) 一方面检查、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找出问题,分析原因 , 对工程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污染治理措施进行分析和评述,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补充措施 ;另一方面, 要以环境 影响 后评价 为契机 ,预测项目未来环境影响和环保效果的变化发展趋势。 1.3 编制依据 1.3.1 法律 (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1985 年 1 月 1 日施行; (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 年 12 月 26 日施行;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1996 年 8 月 29 日修订;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7 年 3 月 1 日施行; (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0 年 9 月 1 日施行; (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002 年 10 月 1 日施行; XX 一 XX 小煤矿西井 15 万 t/a 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书 中煤科工集团 XX 设计研究院有限公 司(原中煤科工集团 XX 设计研究院) 第 4 页 (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 境影响评价法, 2003 年 9 月 1 日施行; ( 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004 年 8 月 28 日施行; ( 9)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2004 年 8 月 28 日修正; (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土地管理法( 2004 年 8 月 28 日第二次修正)。 (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4 年 12 月 9 日修订, 2005 年 4 月 1 日实施。 (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 年 2 月 26 日修正, 2008年 6 月 1 日实施; (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2009 年 1 月 1 日实施 ; (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修订版) , 2011 年 3 月 1 日施行; (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 2011 年 7 月 1 日施行; (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2012 年 7 月 1 日施行; 1.3.2 行政法规 ( 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253 号, 1998 年 11 月29 日施行; ( 2) XX 省林地保护管理条例 , XX 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 2010 年 7 月 30 日审议通过 , 2010 年 10 月 1 日施行; ( 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 278 号, 2000 年 1月 29 日发布; ( 4)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 394 号, 2000 年 3 月 1 日颁布; ( 5)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 200038 号; ( 6)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 200518 号; ( 7)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 200522 号; (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 80 号煤炭产业政策 ; ( 9)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