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人工湿地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
新 密 市 双 洎 河 人 工 湿 地 项 目 环 境 影响 报 告书 ( 报 批 版 ) 建设 单 位 : 新 密市 金源污水处理技 术 有限公司 环评 单 位 : 河 南省 正大环境科技咨 询 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 日 期 : 二零 一 四 年 四 月 UnRegisteredClick to buy NOW!PDF-XChange Viewerdocu-trackClick to buy NOW!PDF-XChange Viewerdocu-track 1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 . . . 1 - 1 1.1 项目来源 . . . . 1 - 1 1.2 编制依据 . . . . 1 - 3 1.3 评价对象 、 等级及范围 . . . 1 - 4 1.4 评价标准 . . . . 1 - 7 1.5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 . . 1 - 9 1.6 环境保护目标 . . . . 1 - 10 1.7 工程及环境特点 . . . 1 - 1 1 1.8 评价总体思路 . . . . 1 - 12 1.9 评价专题设置及评价重点 . . . 1 - 13 1.10 评价工作程序 . . . . 1 - 14 第二章 工程分析 . . . . 2 - 1 2.1 工程概况 . . . . 2 - 1 2.2 湿地处理工艺流程 . . . 2 - 8 2.3 湿地处理规模合理性分 析 . . . 2 - 10 2.4 湿地处理进 、 出水水质合理性分析 . . 2 - 15 2.5 湿地处理工艺合理性分析 . . . 2 - 20 2.6 工程环境污染分析 . . . 2 - 34 2.7 工程非正常排放 . . . 2 - 40 2.8 工程污染物 “ 三笔账 ” . . . 2 - 41 第三章 区域环 境概况及污染源调查 . . . 3 - 1 3.1 区域环境概况 . . . . 3 - 1 3.2 相关规划 . . . . 3 - 6 3.3 污染源调查 . . . . 3 - 10 第四章 环境质 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 . . 4 - 1 4.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 . . 4 - 1 UnRegisteredClick to buy NOW!PDF-XChange Viewerdocu-trackClick to buy NOW!PDF-XChange Viewerdocu-track 2 4.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 . . 4 - 4 4.3 地下 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 . . 4 - 8 4.4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 . . 4 - 12 4.5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小结 . . . 4 - 13 第五章 环境质 量影响预测与评价 . . . 5 - 1 5.1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 . 5 - 1 5.2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 . . 5 - 9 5.3 运行期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 . . 5 - 13 5.4 运行期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 5 - 19 5.5 运行期地下水影响预测与评价 . . . 5 - 22 5.6 运行期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 . 5 - 31 5.7 环境质量影响预测小结 . . . 5 - 34 第六章 二次污 染防治措施评价 . . . 6 - 1 6.1 施工期二次污染防治措施评价 . . . 6 - 1 6.2 营运期二次污染防治措施评价 . . . 6 - 5 6.3 风险事故防范措施评价 . . . 6 - 1 1 6.4 工程二次污染治理措施汇总和投资费用 . . 6 - 12 6.5 清洁生产分析 . . . . 6 - 13 第七章 厂址可 行性分析与污染物排放 总量控制 . . 7 - 1 7.1 政策及规划相符性分析 . . . 7 - 1 7.2 厂址可行性分析 . . . . 7 - 2 7.3 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 . . 7 - 3 7.4 污染物总量控制 . . . . 7 - 4 第八章 公众参 与 . . . . 8 - 1 8.1 公众参与的相关要求 . . . 8 - 1 8.2 公众参与对象及方式 . . . 8 - 1 8.3 信息公开 . . . . 8 - 1 8.4 公众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 . 8 - 4 UnRegisteredClick to buy NOW!PDF-XChange Viewerdocu-trackClick to buy NOW!PDF-XChange Viewerdocu-track 3 8.5 公众参与座谈会 . . . . 8 - 9 8.6 公众参与小结 . . . . 8 - 1 1 第九章 环境经 济损益分析 . . . 9 - 1 9.1 分析目的 . . . . 9 - 1 9.2 工程经济效益分析 . . . 9 - 1 9.3 工程社会效益分析 . . . 9 - 1 9.4 工程环境效益分析 . . . 9 - 2 9.5 项目环境影响损益分析 . . . 9 - 2 9.6 结论 . . . . 9 - 4 第十章 环境管 理及监控计划 . . . 10 - 1 10.1 环境管理 . . . . 10 - 1 10.2 监控计划 . . . . 10 - 2 10.3 二次污染防治 “ 三同时 ” 措施验收内容 . . 10 - 4 第 十 一 章 评 价 结 论 与 对 策 建 议 . . . 1 1 - 1 1 1.1 项目概况 . . . . 1 1 - 1 1 1.2 评价结论 . . . . 1 1 - 1 1 1.3 对策建议 . . . . 1 1 - 6 附图 附件 UnRegisteredClick to buy NOW!PDF-XChange Viewerdocu-trackClick to buy NOW!PDF-XChange Viewerdocu-track第一章 总 论 1 - 1 第 一 章 总 论 1. 1 项目来 源 2012 年 党的十 八大 从新 的历史 起点 出发 , 做出 “ 大 力推进 生态文 明建 设 ” 的战略决 策 , 强调把 生态文 明建 设放在 突出 地位 , 融入 经济建 设 、 政治建 设 、 文化 建设 、 社会 建设各 方面 和全过 程 。 郑州市 为全 面贯彻 党的 十八大 关于 生态文 明建 设战略 部署 ,按 照水利 部和 河南省 对于 水生态 文明 建设的 工作 要求 , 积极申 报全国水 生态文 明城 市建 设试点 , 大 力推进 水生 态文明 建设 , 完善 水生 态保护 格局 , 在区 域内 推动水 资源 保护 与河湖 健康 保障体 系建 设工作 。 河 南省辖 淮河 流域位 于淮 河流域 中上 游 , 是 淮河 水污染 控制 与治理 的重 点区域 。其 支流 双 洎 河 主要流 经新 密市区 域 , 承担 着 重要 的 农灌 、 排涝和 纳污任 务 。 根据 新密 市环境 保护 “ 十 二五 ” 规 划 的考 核要 求 , 双洎 河 ( 新密 段 ) 马 鞍洞断 面 ( 市控 ) 水质 需 达 到 地 表水 环 境质 量 标 准 ( G B 3838 - 2 002 ) 类 标准 , 满足 C O D 3 0m g/ L ,N H3- N 1.5 m g/ L 。 但是 近 年来 随 着新 密市社 会经 济以及 城镇 化的快 速发 展 , 区 域内 工业 废水和 生活 污水 排 放量 逐渐增 加 , 已 成为制约 当地经 济可 持续发 展和 区域水 环境 质量 稳 定 改 善 的 隐 患 , 考 虑 到 双 洎 河 存 在 着 缺 少 天 然 径 流 和 自 净 能 力 差 的 劣 势 , “ 十 二五 ” 期 间 亟 待 加 强 区 域 水 污 染 整 治 工 作 , 并 修 复 脆 弱 的 生 态 河 流 体 系 和 地 区 水 生 态 系统 。 针 对 “ 十 一 五 ” 期 间 双 洎 河 水 质 存 在 的 重 度 污 染 情 况 , 河 南 省 流 域 水 污 染 防 治规 划 ( 201 1 - 2015 ) 将 双 洎 河 郑州 市 控制 单 元纳 入 水 质改 善 型控 制 单元 , 提 出 建 设双洎 河人工 湿地 工程 , 并将 新密市 双洎 河人工 湿地 深度处 理工 程纳入 区域 水环境 综合 整治 项目 , 着 力改善 双洎河 水质 , 以 保证 “ 十二五 ” 期间 双 洎河 马 鞍洞断 面 水质 达到 类 。 为 进一步 净化 双洎河 ( 新 密段 ) 水质 , 响应 郑州 市水生 态文 明建设 要求 , 满足 “ 十二 五 ” 期 间 马鞍 洞断面水 质考核 标准 , 同时 探索 适合当 地 发 展特点 的 水 环境质 量改 善和 水生态 系统 修复的 方式 , 新密市金源污水处 理技术有限公司拟利用大隗镇老耆沟 村UnRegisteredClick to buy NOW!PDF-XChange Viewerdocu-trackClick to buy NOW!PDF-XChange Viewerdocu-track第一章 总 论 1 - 2 北侧靠近双洎河的未利用地 , 采用构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方式开展双洎河 ( 新密段 )水污染生态整治工作 。 利用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 、 物理 、 化学过程来实现对河水的净化 , 以改善双洎河 ( 新密段 ) 流域水环境治理状况 , 确保双洎河 ( 新密段 ) 马鞍洞出境断面水质达到河流断面 “ 十二五 ” 规划目标要求 , 并使得新密市人民的生态和生活环境得以改善 。 双 洎河 ( 新 密段 ) 缺少天 然径流 补给 , 水 体自净 能力差 , 河流来 水主要 为沿岸 工业 及生活 污水 治理后 的尾 水排放 , 排 水水质 按照 双 洎河水 污染排 放标 准 的要求 均执 行城镇 污水 处理厂 一级 A 排放 标准 。 “ 十二五 ” 期间 郑州 市对新 密市 马鞍洞 断面 的考 核 要求 进一 步提高 , 要 求 其 断 面水 质稳定 满足 地表水 类 水质标 准 , 然 而对 照 2013年 马鞍洞 断面 的 现状 水质 监测数 据 , 其 全年 的月 均监测 值中 仅有 7 月 份的水 质 C O D监 测值 30m g/ L , 全年 水质达 标率 不足 10 % , 水质 N H3- N 达标率 相比 C O D 达 标率有 所提升 但也 仅有 50 % , 可 见马 鞍洞断 面现状 水质情 况与 考核要 求差 距显著 。 鉴于 当前 流域点 源污 染物排 放均 已执行 最严 格的一级 A 排放 标准 要求 , 而河 流水体 自净 能力又 明显不 足的 现状 , 在双 洎河流 域通 过建设 人工 湿地的 方式 以进一 步改 善和提 升水 体水 质和水 环境 质量是 十分 必要的 。 本 项目的 实施 有助于 推动 工业废 水及 城镇污 水 深 度净化 处理 及区域 持续 减排 , 有利 于 促 进 新 密 双 洎 河 水 质 保 护 工 作 , 是 河 南 省 辖 淮 河 流 域 水 环 境 污 染 防 治 的 规 划 需要 ; 本项目 的实施 可有效 改善双 洎河 ( 新 密段 ) 河 流水质 , 满 足马鞍洞 断面出 境水 质考 核要求 , 是河 流断面 “ 十二五 ” 规 划目标 的迫 切需求 ; 本项 目实施可 充分发 挥人 工湿 地强化 净化 功能 , 对双 洎河 ( 新 密段 ) 河流水 体进行 净化 处理 。 该项 目的实 施有 利于 促进当 地双 洎河水 质保 护工作 , 是 区域水 环境 质量改 善的 迫切需 求 。 新密市双洎河人工湿地工程建设项 目选址位于新密市大隗镇老耆沟村北侧 , 工程总投资约 5636 万元 , 项目占地总面积约 198 亩 , 建设处理规模 12 万吨 /天 , 通过 蓄水闸 ( 坝 ) 将拦蓄的河水全部引入人工湿地系统进行深度净化处理 , 湿地处理后的河水经 由 出 水 口 全 部 汇 入 双 洎 河 , 处 理 工 艺 采 用 “ 预 处 理 + 人 工 湿 地 系 统 + 稳 定 塘 ” , 主 要污染物出水标准执行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G B 3838 - 2002 ) 类 标准 。 UnRegisteredClick to buy NOW!PDF-XChange Viewerdocu-trackClick to buy NOW!PDF-XChange Viewerdocu-track第一章 总 论 1 - 3 本项目为环保工程 , 新密市发改委立项批复文号为 ( 2013 ) 127 号 , 对照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 20 1 1 年本 )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 1 第 9 号令 ) , 本项目属于 鼓励类中的 “ 三废 ” 综合利用及治理工程 ,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 并且有很好的环境效益 。 对 照 国家 建 设项目 环境 影响评 价分 类管理 名录 ( 2008 版 ) 及 河南 省环境 保护 厅关于 印发 河南省 建设 项目环 境影 响评价 文件 分级审 批目 录 ( 201 4 年 本 ) 的通知 ( 豫环文 201 3 2 39 号 ) 的 有 关内 容 , 人 工湿 地处理 工程 因属于 新兴 事物 , 并未 列入 上述管 理审 批 名录 , 但 考虑双 洎河 河水主 要由 生活污 水及 工业废 水的 外排尾 水构成 , 且 大规模 引入 在 河道 外建设 的 湿 地进行 集中 处理 , 存在 较大的 潜在 环境影 响 , 因此 经 评价 单位 向环境 保护 管理部 门请 示 , 对 该项 目 从严 控制 编 制环 境影 响报告 书 。 受 新密市金源污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 委托 , 河南省正大环境科技咨询工程有限公司 承担了该项目 的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 在 对拟建项目厂址进行认真踏勘 , 并详细调查周围环境状况以及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 , 评价单位结合国家和河南省有关 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 , 本着 “ 科学 、 客观 、 公正 、 公开 ” 的原则 , 按照 “ 达标排放 、 总量控制 ” 的要求 , 编制 完成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 1. 2 编制依 据 1.2.1 法 律 法 规 (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1989 年 12 月 26 日起实施 ) ; (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 法 ( 2000 年 9 月 1 日起实施 ) ; (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 2008 年 3 月 1 日起实施 ) ; (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 1997 年 3 月 1 日起实施 ) ; (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 2005 年 4 月 1 日起实施 ) ; ( 6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2003 年 9 月 1 日起实施 ) ; ( 7 )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 20 12 年 7 月 1 日起实施 ) ; ( 8 ) 建设项目环境保 护管理条例 ( 国务院令 第 253 号 )( 1998 年 12 月起实施 ) ; UnRegisteredClick to buy NOW!PDF-XChange Viewerdocu-trackClick to buy NOW!PDF-XChange Viewerdocu-track第一章 总 论 1 - 4 ( 9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分类管理名录 ( 2008 年 10 月 1 日起实施 ) ; ( 10 )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 ( 国务院令第 183 号 ) ; ( 1 1 ) 河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 2007 年 5 月 1 日起实施 ) ; ( 12 )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 环发 2006 28 号 ) ; ( 13 ) 河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 ( 2010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 ) ; ( 14 )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 20 1 1 年本 )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 1 第 9号令 ) 。 1.2.2 技 术 规 范 ( 1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 H J 2.1 - 2 01 1 ) ; ( 2 ) 环境 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 H J 2. 2 - 2008 ) ; ( 3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 H J / T 2. 3 - 93 ) ; ( 4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 H J 2. 4 - 2009 ) ; ( 5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 H J 601 - 201 1 ) ; ( 6 ) 制定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原则与方法 ( G B 3839 - 83 ) ; ( 7 ) 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 ( G B / T 3840 - 91 ) ; ( 8 )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 H J / T 91 - 2002 ) 。 1.2.3 有 关 文 件 及 参 考 文 件 ( 1 ) 河南省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 201 1 2015 ) ; ( 2 ) 新密市环境保护 “ 十二五 ” 规划 ( 201 1 2015 ) ; ( 3 ) 新密市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 2013 ) ; ( 4 ) 新密市城市总体规划 ( 20062 020 ) ; ( 5 ) 新密市 环境保护 “ 十二五 ” 规划 ; ( 6 )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 H J 2 005 - 2010 ) ; ( 7 )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导则 ( R I S N - T G 006 - 2009 ) ; ( 8 ) 污水稳定塘设计规范 ( C JJ / 54 - 1993 ) ; UnRegisteredClick to buy NOW!PDF-XChange Viewerdocu-trackClick to buy NOW!PDF-XChange Viewerdocu-track第一章 总 论 1 - 5 ( 9 ) 新密市双洎河人工湿地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工作的委托书 ; ( 10 ) 新密市双洎河人工湿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河南省正大环境科技咨询工程有限公司 , 2013 ) ; ( 1 1 ) 河南省新密市 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 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 ( 河南朗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2013 ) ; ( 12 ) 新 密 市 双 洎 河 人 工 湿 地 项 目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执 行 标 准 新 密 环 2 0 1 3 1 6 9 号 。 1. 3 评价对 象 、 等级及范围 1.3.1 评 价 对 象 本 次评价 对象 为 新密 市双 洎河人 工湿 地项目 以及 湿地内 部相 关配套 设施 , 不包含水 利部门 在湿 地系统 进水 口前段 ( 双 洎河河 道内 ) 修 筑的蓄 水闸 , 以及 湿地系 统厂 址外 围修筑 的 防 洪堤 。 1.3.2 评 价 等 级 1.3.2.1 大气环境评价等级 根 据 环 境影 响 评价 技术 导 则 大气 环 境 ( H J 2.2 - 2008 ) 中 有 关大 气环 境 影 响 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原则 , 确定本次评价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 。 计算结果及评判依据见表 1.3 - 1 。 表 1.3 - 1 环 境空气 评价等级 依据表 污染 物 排放 量 ( kg/ h ) 最大 地面 浓度 出现 的下风 距离 ( m ) 最大 地面 浓度( m g/ m3) 占标 率 ( % ) 最大 占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