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农增收六大行动经验交流.docx
助农增收六大行动经验交流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助农增收六大行动经验交流 增加农民收入是新时期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近年来,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启动六大行动,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精神,有效促进了全区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为进一步总结经验,寻找差距,近期,我们组成调研组对全区实施 “六大行动 ”,促进农民增收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和对策。 一、区实施 “六大行动 ”助农增收的具体实践 2019年以来,区紧紧围绕实施 “六大行动 ”,不断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2019 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4030元,较 2019年增长 1320元,年均增长 14.14%。 1.特色优势产业提升行动。实施了索罗、草峰果产业开发整乡推进,建成了 4 个高效农业示范园和高堡、赵堡等 10 个果业示范点,共新植果树经济林 7.18万亩,累计达到 11.18万亩,其中苹果 9.17 万亩,果品总产量达到 5.5 万吨。蔬菜产业启动了柳湖 安国、四十里铺 白水 花所两个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种植面 积达到 18.8 万亩,实现产量 27 万吨,其中设施蔬菜 1.2万亩(日光温室 0.4 万亩、拱棚0.8 万亩),无公害蔬菜 10 万亩。 2019 年,果菜产业总产值达到 2.2助农增收六大行动经验交流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亿元,农民人均收入 470元,占纯收入的 11.7%。 2.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重点实施了 “万千百十 ”工程,新建了、等 10个千头牛场,全区累计建成肉牛养殖万头乡 12 个、千头村 55 个、千头养殖场(小区) 10 个、百头养殖场 40 个,发展 10 头以上养牛大户 2940 户,肉牛饲养量达到 35.7万头,商品率为 54%,已成为东部辐射西北的肉牛养殖、贩运、屠宰加工、交易的重 要集散中心。进一步扩大饲用玉米种植面积,秸秆转化利用率达到 70%。成功举办了全省草食畜牧业发展现场会。 2019 年,全区畜牧业总产值达到 4.1 亿元,农民人均收入 687元,占纯收入的 17.1%。 3.农村二三产业推动行动。围绕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增强了产业化经营对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同时,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全区种养殖、仓储、运销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 36 个,会员 1.04 万人,带动农户 1.5万户 ,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 2019 年,农村二三产业实现 总产值 1.4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 257元,占纯收入的 6.4%。 4.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行动。按照新农村建设 “二十字 ”方针,以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 ”、 “阳光工程 ”和 “雨露计划 ”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及劳动力培训工程,共举办农、林、牧等方面的培训助农增收六大行动经验交流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612 场(次),受训人员达 12.3万余人(次)。各乡镇还从乡情实际出发,采取以会代训、党员冬训、群众大会等形式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有效提升了农民整体素质和务工技能。三年来,共输出劳动力24万人 (次 ),实现劳务收入 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 1860 元,占纯收入的 46.1%。 5.扶贫开发水平提高行动。坚定不移地贯彻开发式扶贫方针,按照 “边温饱,边发展 ”的思路,制定了 “振兴川区,建设北塬,开发南山 ”的扶贫开发思路,实施了以基础设施建设、种养产业开发、科技扶贫为主的四大类 100 多个扶贫开发项目,重点实施了 12 个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共投入扶贫开发资金 3000 多万元,解决贫困人口 1.8 万人。 6.强农惠农政策保障行动。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出台的各项惠农政策,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了各项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近三年,共发放惠农资金 2.49 亿元,人均 772 元。 同时,抓住国家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大投入,实施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等级路、村村通自来水等工程,解决了 17.6 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安全饮水覆盖率达到 85%,入户率达到 80%;完成通乡油路铺油 95.8 公里,硬化通村等级路 131 公里,新建客运站 4 处、行政村汽车停靠站 10 个, 145 个村通上了公交客车,农村公路养护助农增收六大行动经验交流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4 页 里程达到 1394.6 公里,有效解决了群众行路、吃水难的问题。突出改善生态环境和农民居住条件,先后建成 “一池三改 ”示范工程 12646户,完成造林封育面积 13.38 万亩,新修梯田 7.04 万亩, 流域治理108.5平方公里;建成新农村示范点 74 个、小康屋示范户 3777户,完成 “三清五改 ”示范户 4000户。 二、区实施 “六大行动 ”助农增收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区在贯彻省委 32 号文件,实施六大行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受自然条件和发展资金的制约,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农村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薄弱。近几年来,由于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投入逐步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不断加强,但与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相比,仍然有不少的差距。目前,全区尚有 3460 户农民群众居住在窑洞,有 88 个村没 有通油路,农村公路路面铺装仅为 17%;有 4.62万人没有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有 291公里的干渠、支渠、斗渠没有衬砌。二是肉牛、果菜产业开发层次有待进一步提升。肉牛、果菜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总体来看,产业优势还不突出,集约化程度不高,没有规模优势,农民从肉牛、果菜产业中的收入仅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28.8%。产业化中介组织还不够健全,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尚处在培育阶段,数量少、规模小、欠规范,自身实力不足,服助农增收六大行动经验交流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5 页 务功能单一,难以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生产和规避市场风险。三是农村投入 严重不足。我区属于典型的 “吃饭不足型 ”财政,用于发展的资金十分有限,只有依靠转移支付才能实现正常运转。从我区近几年的农业发展投资来看,绝大部分资金来源于中央、省、市的项目投资。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今后新村建设、南北二塬和偏僻山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量日益加大,财政投入无能为力。四是农产品加工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农产品加工企业的 “龙头 ”带动作用发挥不够。从畜牧业深加工来看,我区有 “景兴食品 ”、 “凯沣食品 ”等产业化龙头企业,都具备一定的加工能力,但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和农户尚未有效对接,不能有效带动农户生产 ,在应对市场变化上,对农民的帮助不大。从果、菜深加工来看,全区还没有一家果菜加工企业。 三、对继续实施 “六大行动 ”助农增收的建议 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继续实施 “六大行动 ”,努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1.从发展特色产业入手 ,推进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坚定不移地按照全区 “十二五 ”农业和农村工作发展规划,以现代农业产业园、绿色肉牛基地为带动,推进肉牛、果菜产业快速发展。肉牛产业以建设全省最大的绿色畜牧基地为目标,以培育发展专业大户、专业村、集约化养助农增收六大行动经验交流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6 页 殖小区为重点,大力实施 “万千百十 ”养牛工程,狠抓基础母牛保护、品种改良、秸秆转化利用等关键环节。果产业按照川区巩固提高,塬区整体推进、山区适度集中的原则,实施北部塬区果产业开发整乡推进工程,逐步实现适宜区域全覆盖。菜产业重点抓好柳湖 安国、四十里铺 白水 花所两个万亩无公害基地和 10 个特色示范点建设,每年新增设施菜 2500亩、无公害蔬菜面积 1万亩。 2.从龙头企业建办入手,壮大农村二三产业。围绕果菜、畜草产业,大力开发果汁、苹果脆片和皮革制品、生化药品、明胶制品、牛肉熟食品等产品,重点扶持和培育一批成长性好、产业关联度大、规模集约水平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拉长做粗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全面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政策规定,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开展技术信息、仓储、运销、培训等服务。进一步引导、支持乡镇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和体制机制创新,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通过收购、兼并、参股等方式,参与农村市场建设和农产品、农资经营。 3.从职业技能培训入手,大力实施人力资源开发工程。全力组织实施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按照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要求,切实抓好农民教育培训,重点抓好以 “阳光工程 ”、 “雨露计划 ”和 “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计划 ”为重点的农村劳务转移就助农增收六大行动经验交流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7 页 业培训,加快提高农民素质和创业能力,实现以提高素质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富裕农民。同时,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把劳务经济作为农民增收的最大项目来抓,每年新建劳务基地 5 个,巩固率达到 70%以上。 4.从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入手,着力提高贫困人口收入。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每年完成 45 个整村推进项目,努力降低贫困面。进一步加大科技扶贫、产业扶贫和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育贫困乡村的主导产业,使每个贫困户都能有 1 个主导产业或增收项目。加强对口帮扶、社 会帮扶,集中力量抓好重点乡村的扶贫开发,加大对贫困乡村和贫困人口的扶持力度,增强发展后劲。加大贫困乡村青壮年的职业教育,大规模开展技能培训和先进实用技术培训,推进智力扶贫。 5.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抢抓国家政策机遇,以 “路、水、电、气、房 ”为重点,整合项目资金,分类规模推进,逐步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差距。加快农村道路建设,实施村村通等级路工程。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快实施泾河灌区节水改造、泾河防洪减灾工程、泾河流域河道治理等农田水利工程。加强农村能源和生态建设, 大力开发农村清洁能源,推广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采暖房,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程度。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四期、重点公益林等生态工程建设,全助农增收六大行动经验交流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8 页 方位推进新村建设,不断改善农民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