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审美意识研究开题报告.docx
学生审美意识研究开题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学生审美意识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设计的初衷 小学美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因此,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审美意识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 1在古诗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的确,这一句流传千古的佳话代表了古代诗句诵读的一种思想。诗的历史源远流长,而且内涵丰富,美不胜收。古诗句很好地体现了汉语的音乐美,读起来琅琅上口,非常适合少年儿童年龄阶段的认知特征。而不断地诵读,主要是让学生对汉语言的不断的积累,深切地感受汉语的那种节奏感,韵律感的审美表现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儿童古诗教学除了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的培养外,还要进行审美教育,古诗教学中美育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形象,情感去熏陶学生,丰富净化学生的情感,塑造学生美的心灵。 2在古 诗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过去 ,我们在教学古诗时只重视学生对古代诗词的理解 ,而忽视了其它方面的教育。在古诗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这是一个能发挥语文的学科特点,进行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古诗文教学,让学生感受古代文人笔下优美的自然景物,理解环境与作者抒发感情之间学生审美意识研究开题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的关系,以及环境对健康人格养成的积极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3在古诗文教学中唤醒生命意识 近年来,教育开始转向以学生为本,开始注重学生的 “学力形成 ”与 “个性发展 ”,开始关注学生的生命意识。语文教学具有浓厚的人文性 、鲜明的形象性、强烈的情感性,这就为语文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提供了宽广的天地,小学语文课本每册都选有古诗,这些古诗风格流派各异,有哲理诗,写景诗,也有咏物诗。每一首诗都流淌着生命意识之泉的汩汩清流,起伏着作者诗人丰富的情感。古诗是融音乐美、书画美、意境美为一体的古典艺术,走近、学习和感悟古诗的前提,是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而随着学生生命意识的被唤醒,他们对古诗的理解会更深刻,把握会更准确,感悟会更透彻。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古今中外对美育的研究。 “美育 ”一词是德国启蒙时期( 1718世纪)的剧作家、美术家 、历史学家席勒在其美学著作美育教育中首先明确提出并开始使用的。席勒认为,所谓美育就是审美教育,也称美感教育。 我国古代的一些思想家、教育家都十分重视美育。孔子把 “乐 ”列为 “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之一,他认为 “乐 ”可以陶冶人的心性。孔子有一个著名的理论: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他把 “乐 ”看作兴邦治国的重要措施。荀子发展了孔子的乐教理论,对音乐教育学生审美意识研究开题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他说: “乐者,治人之盛也 ”,它使人 “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他充分肯定了音乐的重大作用。 在我国近代史上,教育 家蔡元培更是美育的倡导者。他任教育总长时,提出了 “体育、智育、德育、美育 ”四育并行的方针。他曾经指出 “美感者合美丽与尊严而言之,介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津梁 ”, “故教育家欲由现象世界而引以到达于实体世界之观念,不可不用美感之教育。 ” 由此可见,不论是古代教育家,还是近代教育家,他们都十分重视美育,美育在教育中是起着不可忽视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2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美育探索与实践的现状 为了真正落实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努力造就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和接班人,不少学校从构建美育目标、规范美育管理、实施美育措施、渗透美育途径等方面,开展美育的探讨与实践,不少学校在培养学生思想美、心灵美、语言美、仪表美、创造美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目前审美教育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问题: ( 1)学科教学中,审美教育的资源没有充分得到利用和发挥。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大量优美的文章,其中古诗文为渗透审美教育更是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然而现行的语文古诗文教学中,重技能技巧的训练而轻审美素养的培育、重思想教导而轻美育熏陶,导致了学生难以学生审美意识研究开题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4 页 形成良好的审美品质,影响了学生完善身心健康 的人格魅力。 (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还缺乏系统性、有效性和艺术性。具体表现为各年级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相互割裂、缺乏系统性;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缺乏有效性、趣味性;教师缺乏审美意识与能力,更缺乏培育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基于此,本课题旨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多方法、多手段地开展实践和研究活动,让学生从感受领悟中体验美、再现创造中获取美,增强审美能力,完善人格素质,实现自我价值。 3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呼唤。 课程标准提出: “语文课程是学生理解和掌 握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 三、重要概念 审美能力是一个人对美的欣赏、表现的能力。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生命意识就是个体生命为了适应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依据先天的基因,加上后天的教化而形成的具有对客观事物进行解读、摄取、表现和改造的潜在能量的灵智和欲求。 四、研究内容 1在古诗教学中如何去熏陶学生,丰富净化学生的情感,塑造学生美的心灵。 学生审美意识研究开题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5 页 2在古诗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这是 一个能发挥语文的学科特点,进行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 3如何全方面地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更深一层地解读古诗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 五、实施步骤、方案 第一阶段:( 1)完成文献资料的收集、学习。 ( 2)制订课题方案,确立课题组人员和实验班,做好组织发动工作。 ( 3)举行开题会。 第二阶段:( 1)按课题方案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 ( 2)课题组研究人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 ( 3)通过座谈、测试、观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的进展 情况。 ( 4)举行中期汇报,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 5)邀请专家进行检查、指导,根据课题进展情况相应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第三阶段:通过中期汇报,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方案,进一步探索,积累资料。 第四阶段:( 1)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 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对课题进行评审鉴定。 学生审美意识研究开题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6 页 ( 3)写出课题论文。 六、研究方法 1、比较实验法: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在自然状态下进行,选择 4 个班为实验班。同年级其他班级为 对照班,在进行常规教学的同时随机接受教育辐射。 2调查法:通过观察、问卷、测试等手段对学生参与古诗学习的积极性,审美情趣、环境保护、正确价值观的树立等方面进行评估。 3理论探索法;通过查阅各种理论著作和研究资料,进一步明确古诗学习的内涵及其培养方法。 4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七、条件分析 1现有的研究工作基础 我校十分重视科研情况,并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中,同时对科研工作给予很大的支持与帮助,提供很多便利条件。学校 里有浓厚的研究氛围,教师自觉地向研究型教师靠近。 本课题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多年从事一线工作和科研工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与较高的科研理论基础。 本课题成员积极投身教育科研,教育理念新,接受新事物与捕捉现代信息的能力非常强。知识层次较高,三位是本科学历,其余均为大专学历。她们中不乏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综合能力强的中年教师,也学生审美意识研究开题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7 页 不乏语文功底扎实、文笔流畅的年轻教师。相信这样的一支科研队伍完成本课题的研究是有一定能力的。 2研究的外部条件 ( 1)本课题的研究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 审美观,使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与上海市二期课改、区素质教育整体改革相吻合。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 2)课题组成员所在学校对本课题研究大力支持,提供资力、物力、财力,关心课题研究的情况和成员进步。 ( 3)课题成员对本课题认识清晰,学习主动,实践到位,具有极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凝聚力强。 3课题组人员结构 课题组成员共 7 人,平均年龄 35.5 岁,最高 44 岁,最低 28 岁,其中小高 5 人,小一 1 人, 7 人都在教育第一线,多次在区、校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语文教学论文, 1人参加区级重点课题研究项目 。 八、预期成果 实验报告、专题论文、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课堂展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