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攻坚战工作汇报.docx
现代农业攻坚战工作汇报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现代农业攻坚战工作汇报 近年来,镇围绕 “巩固优势、集约经营、创新模式 ”的产业发展思路,全力打好现代农业攻坚战,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城南部,国土面积 158平方公里,辖 8个村 2998户 11655人。截止目前,全镇产业总体规模 9.5万亩,其中脐橙种植面积 1.54万亩,刺葡萄 1300 亩,毛竹 6.7 万亩,苗木 5220 亩,茶叶 2320 亩,蔬菜 800 亩,草莓、火龙果等其他产业 2900 亩,实现户均 31 亩,人均 “半亩苗、两亩果、五亩竹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 9000元。 二、主要做法 现代农业攻坚战工作汇报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一)保住一大核心产业。 2019 年底,全镇脐橙种植面积 2.2 万亩 123 万株,果农 2130户,占全镇户数的 71%,基本上户户有果园,家家有脐橙,是全镇群众致富的核心产业。受柑橘黄龙病影响, 2019年全镇砍除黄龙病树 13.3万株, 2019年全镇砍除黄龙病树 25.3万株,2019年全镇砍除黄龙病树 18.7 万株, 2019 年全镇砍除黄龙病树 11.2万株,累计 4 年砍除病树 68.5 万株,大田育苗、失管半失管果园清理率达到 100%。主要做到 “四个强化 ”即一是强化干部包干。全体镇、村干部每人包干 20 户 以上果农,要求熟悉包干果园位置、面积、株数,并负责提供政策宣传、病树普查、砍树包扎、指导转产 “一条龙 ”服务。二是强化联防联控联治。全镇成立 8个黄龙病防控理事会,每年召开 1 次果农大会和春夏 2 次专家授课,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防控措施、统一防杀时间,充分调动群众联防联控联治积极性。三是强化宣传发动。通过悬挂横幅标语、印发防控知识手册、致果农的一封信、防控知识广播等多种方式,使黄龙病危害家喻户晓、人尽皆知。四是强化技术升级。建成 8 个黄龙病防控示范基地, 4个假植苗木大棚基地,通过组织果业专家、产业大户现场培训,引导果农 科学合理打药,改进生态栽培技术,规范彻底清理病树,及时补种脱毒苗木。 现代农业攻坚战工作汇报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二)打造六大特色产业。以合作社 +基地建设为载体,搭建特色产业平台,建成 6 个共 6720 亩龙头合作社, 10 个共 4100 亩产业基地,形成脐橙、刺葡萄、毛竹、苗木、茶叶、蔬菜等六大特色产业,一是大力发展刺葡萄产业。建成石底河、义安、稳下 3大刺葡萄基地,带动 400 余户农户种植刺葡萄。二是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引入全省唯一家以盆栽蔬菜为主业的龙头企业 新余市菜艺现代农业科技公司,在义安里投资 3300万建设 300亩无土盆栽蔬菜基地。三是大力发展 毛竹产业。在长河坝村组建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涉及毛竹面积5200亩,由全村农户参股经营、管理,长兴竹产业合作社获得 “国家示范农民合作社 ”荣誉。 (三)突出三类模式创新。通过机制模式的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经营。一是创新利益链接机制。通过土地流转和基地建设,按照 “合作社 +基地 +企业 +农户 ”、 “土地入股分红 ”等模式,农户除了可获土地租金外,还可以资金、技术入股,每年获得利益分红,并安排在基地务工,获得多种收入。二是提供土地流转一揽子解决方案。通过政府主导、农民主体,流转土地 3000 余亩,将土地全部 平整到现代农业攻坚战工作汇报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4 页 位后,再引进企业、合作社进驻,有效提高开发效率,促进规模化产业开发。三是大力发展 “互联网 +农业 ”。投资 15 万元建成镇电商服务中心,开设电商服务站 6 个,与 80 户种植户、 5 个合作社签订代购代销协议,销售土特农产品 2.7 万余斤 ,为农产品销售打开了新的渠道。 三、主要成效 (一)群众收入稳步增加。通过高压防控柑橘黄龙病,巩固优势特色产业,积极转型新型产业,全镇产业整体规模稳中有升,受脐橙收购价大幅上涨的影响,农民收入基本做到 “减产不减收 ”,加上新开发产业逐渐产生效益,农民群众收入总体实现增长, 各产业基地主动对接贫困户,直接带动 88户 300余人脱贫致富。 (二)农业结构继续调优。通过引入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现代化、现代农业攻坚战工作汇报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5 页 标准化基地,进一步带动群众改善品种结构,优化栽培模式,提升技术水平,开发鹰嘴桃、火龙果、蓝莓、草莓、食用菌、杨梅等 10 余种新型种植业和石蛙、蜜蜂、山羊等特种养殖业,同时延伸了产业链条,实现了石底河村 “紫金珠 ”葡萄酒注册品牌并上市销售。 (三)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在发展农业产业的同时,加快融入二、三产业 “接二连三 ”,打造茶文化公园、四季果园、刺葡萄采摘园等多个旅游项目,开办温泉 农村等 6家农家乐,进一步拓宽农民致富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