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新材料有限公司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
环 评 证 书 号 国环评证甲字第3213号 四川美华新材料有限公司 10000吨锦纶6差异长丝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公示本) 中国轻工业成都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2014年3月 1-1 1. 总则 1.1 评价任务的由来 四川美华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称四川美华)成立于2013年7月,为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美达公司)控股公司。美达公司是我国锦纶行业龙头企业和领跑者,总部位于广东省新会市,是国内首家上市的“锦纶 6”生产企业,目前已形成高分子聚合、纤维新材料为主体的生产格局。美达公司除新会总部之外,还有有四川美华、常德美华和广东鹤山美华及境外多个子公司。 “锦纶 6”是我国聚己内酞胺纤维的商品名称,国外商品名称则为“尼龙6”或“耐纶”,由美国杜邦公司于1955年实现工业化生产。锦纶6纤维性能优良,除了具备合成纤维共有的耐腐蚀、耐霉烂、湿强度高、拒虫蛀、吸湿率低等性能外,并且断裂强度高和耐磨性优异,是除芳纶外强力最高的一种化学纤维、是纺织纤维中耐磨性最好的一种纤维。因此“锦纶 6”是性能优异和使用广泛的化学纤维,也是我国聚酞胺纤维中产量最大的锦纶纤维。 根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2013年1-6月份锦纶6纤维(包括短纤和长丝)产量为99.22万吨,同比增加13.33%;1-6月份进口锦纶纤维短纤0.45万吨,出口0.23万吨;进口长丝7.29万吨,出口5.32万吨;新增资源106.96万吨,净增资源101.41万吨,显示中国锦纶纤维产业的市场需求强劲。 作为传统工业,纺织业在川渝地区逐步复苏。棉纺、丝纺同步发展,军工、民用双管齐下。广东美达公司审时度势,成立四川美华公司,拟选址南充市都京工业园区新建10000吨锦纶6差异长丝项目。 需说明的是,根据广东美达公司生产布局规划:“锦纶 6” 切片均 1-2 由新会总部生产,为旗下各控股公司提供差异长丝生产原料。也即是本项目生产过程不涉及化纤前端合成及聚合,只进行化纤后端织造加工。同时,本场区以西区域的预留用地今后主要用于锦纶 6 差异长丝项目的扩能(工艺与本项目基本一致,不涉及前端合成工序)。 项 目的建设难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为考查本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按国务院令253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形式为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四川美华公司正式委托中国轻工业成都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承接了该项目环评工作。接受委托后,我公司立即开展了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工作、委托有资质单位开展现状监测工作、在对该建设项目进行详细工程分析和各专题研究后,编制了本环境影响报告书。 1.2 产业政策、规划的符合性 1.2.1 建设项目与产业政策的符合性 项目属于纺织业(C1751化纤织造加工),产品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 修 正 ) 中 第 一 类 “ 鼓励类”第二十条“纺织”第1款中“腈纶、锦纶、氨纶、粘胶纤维等其他化学纤维品种的差别化、功能性改性纤维生产”。南充市高坪区发展和改革局以“川投资备51130313102101036号”同意项目备案(见附件)。 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当前产业政策。 1.2.2 项目选址与规划的符合性 本项目选址于南充市都京工业园区,南充市都京工业园区位于南充市都京工业园区位于高坪区南面,东靠罗家山,西接即将开始建设的南充市都京货运港,南临嘉陵江,北靠元宝山,规划区面积1.39平方公里。规划定位以丝纺服装产业为主导产业。根据南充市都京工业园区规划 1-3 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川环建函2011193号关于的审查意见,该园区鼓励入住园区的项目为:符合产业政策,满足国家、地方和嘉陵江污染防治规划相关要求的丝纺服装项目。允许入住园区的项目为:选址与周围环境相容,与主导产业配套的相关产业项目及配套的综合利用项目。禁止入住园区的项目为:不符合产业政策和规划要求的项目。本项目为丝纺服装项目,为园区鼓励入园项目。 南充市都京工业园区鼓励、允许和禁入项目类型见表11。 表11 南充市都京工业园区鼓励、允许和禁入项目类型 类型 行业种类 本项目 鼓励类 符合产业政策,满足国家、地方和嘉陵江污染防治规划相关要求的丝纺服装项目。 满足 允许类 选址与周围环境相容,与主导产业配套的相关产业项目及配套的综合利用项目。 禁止类 不符合产业政策和规划要求的项目。 同时,审查意见中明确:南充市都京工业园区以接纳市域内“退城入园”的丝绸、纺织、化纤、印染及服装项目为主;其他新引入项目应以不涉及印染、合成纤维等重污染工序的防治和服装加工项目等为主”。本新建项目为外购成品锦纶6切片生产锦纶6差异长丝,生产过程不涉及化纤前端合成及聚合,为化纤后端织造加工,本新建项目建设满足此项要求。南充市城乡规划局以地字第南规地【2013】高022号文出具了本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当地规划。 1.2.3 本项目与周边的环境相容性分析 从本项目外环境现状看,东面紧邻南充嘉美印染有限公司(纺织项目,在建,距本项目前纺车间57米);项目南面60米、300米、500米分别为南充嘉美印染有限公司(印染生产线改造项目,在建,距本项目前纺车间80米)、南充都京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在建,距本项目前纺车间 1-4 320米)和南充易安新材料有限公司(芳纶1414生产项目,在建,距本项目前纺车间520米);经分析,周边企业与本项目均不会产生相互制约。项目西面210米为都京场镇(距本项目前纺车间590米),北面10m550m有13户农户(约45人,距本项目前纺车间370米710米),东北面20200m有5户农户(约17人,处于园区工业用地范围,待拆迁,距本项目前纺车间180米360米)。本项目将生产车间布置厂址东侧,使污染源远离了都京镇及13户农户。同时,本项目三废经处理后外排污染物均可实现达标排放,不会对西面都京镇及北面13户农户产生影响。东北面的5户农户即将拆迁,因此,本项目不会对其产生影响。除此之外,周边再无医院、学校、人居设施以及医药食品企业。 综上,评价认为,项目与周边外环境相容。 1.3 评价目的及评价原则 1.3.1 评价目的 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一项制度,根本目的是贯彻“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认真执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环境管理方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为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严格控制新的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一切新建、扩建和技改工程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评价目的的是通过对项目选址、建设规模和工艺流程分析,原辅料的平衡分析,确定项目建设和营运对外环境存在的影响因子及污染物排放量;根据项目所在地的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工程产污特性,对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分析与评价;对项目在环境保护角度是否可行和工程拟采取的各项环保措施进行经济技术论证;为项目的可靠实施、为主管部门决策和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1-5 1.3.2 评价原则 本项目是在南充市都京工业园区内新征地实施的项目。根据项目的特点,我们确定的评价工作原则如下: (1)类比调查同类企业生产情况,分析本新建项目污染源和环保问题。 (2)认真进行本项目工程分析。分析其污染源强,贯彻 “清洁生产”、“总量控制”、“达标排放”污染控制方针,核算项目实施后污染物排放总量,考核项目实施后是否满足当地污染物总量控制的要求。在工程分析中,重点进行产污环节的分析,识别工程施工期和运营期对外环境的影响因子。 (3)弄清环境质量现状。通过环境现状监测弄清工程所在区域地表水、地下水、环境空气、声学环境现状,并对上述环境要素进行评价。 (4)预测建设项目建成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考核项目实施后是否满足当地环境质量的要求。 (5)对工程拟采取的污染治理措施进行经济技术论证,有针对性的提出污染防治对策措施。 (6)对项目环境经济损益简要分析,论述项目实施后的环境经济效益。 (7)通过评价,对项目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是否可行作出明确结论,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1.4 编制依据 1.4.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1-6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 (8)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44号令; (9)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务院国发200539号文; (10)国务院 国发200715号文“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11)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12)重大危险源辩识。 (13) 四川省环境保护局 川环发20061号关于依法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 (14) “四川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15)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628号文及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1.4.2 技术文件规范 (1)HJ2.1201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2)HJ2.2200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3)HJ/T2.3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4)HJ2.4200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5)HJ19-201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6)HJ610-201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7)HJ/T1692004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1-7 1.4.3 项目依据 (1)南充市高坪区发展和改革局 (川投资备51130313102101036号)“项目备案通知书”; (2)南充市城乡规划局(地字第南规地【2013】高022号)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3)南充市环境保护局 (南市环函【2013】459号) 执行标准的通知; (4)监测报告; (5)南充市高坪区都京永安工业园建设指挥部(高都永指函【2013】13号) 关于接纳四川美华新材料有限公司废水的函; (6)水土保持合同; (7)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书; (8)公众参与调查表; (9)四川省环保厅 关于的审查意见; (10)建设单位提供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相关基础资料。 1.5 采用的评价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地表水: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类水域标准; 地下水: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类水域标准; 环境空气: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 声学环境: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3类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 废水: 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三级标准; 大气污染物: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二级标准; 1-8 噪声:营运期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3类; 施工期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固 废:GB18599-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环境质量现状及污染物排放标准值见表1-2。 表1-2 环境质量现状及污染物排放标准及标准限值 名 称 采用标准 标准限值 地表水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 pH:69;CODCr20mg/l; 氨氮1.0mg/l;BOD54 mg/l;石油类0.05mg/l;硫化物0.2mg/l; 地下水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类 pH:6.58.5;高锰酸盐指数3.0mg/l; 氨氮0.2mg/l;总硬度450mg/l; 环境 空气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 SO2:小时平均值0.50 mg/Nm3;NO2:小时平均值0.20mg/Nm;PM2.5:24小时平均值0.075mg/Nm3;PM10:24小时平均值0.15mg/Nm3; 环境质 量 标 准 声学 环境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3类 昼间65分贝,夜间55分贝 水污染物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 pH:69;CODCr500mg/l;BOD5300mg/l;SS400mg/l;石油类30mg/l; 大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 颗粒物排放浓度120mg/m3; 厂界噪声 GB12348-2008的3类 昼间65分贝,夜间55分贝 施工期 噪声 GB12523-2011 昼间70分贝,夜间55分贝 污染物排放标准 固 体废 弃物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要求,妥善处理,确保不形成二次污染。 备注:1、己内酰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参考前苏联(1977年)标准:居住区环境空气中最高浓度限值:0.06mg/m3(1hr浓度)。 2、己内酰胺嗅觉阈浓度 0.3mg/m3。 1.6 厂址外环境介绍、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目标 1.6.1 厂址外环境关系介绍 本工程位于南充市都京工业园区内。厂址周围为在建、待建工业区入驻企业和规划的工业区代征地。 项目东面紧邻南充嘉美印染有限公司(纺织项目,在建,距本项目 1-9 前纺车间57米);项目南面60米、300米、500米分别为南充嘉美印染有限公司(印染生产线改造项目,在建,距本项目前纺车间80米)、南充都京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在建,距本项目前纺车间320米)和南充易安新材料有限公司(芳纶1414生产项目,在建,距本项目前纺车间520米);经分析,周边企业与本项目均不会产生相互制约。项目西面210米为都京场镇(距本项目前纺车间590米),北面10m550m有13户农户(约45人,距本项目前纺车间370米710米),东北面20200m有5户农户(约17人,处于园区工业用地范围,待拆迁,距本项目前纺车间180米360米)。本项目将生产车间布置厂址东侧,使污染源远离了都京镇及13户农户。同时,本项目三废经处理后外排污染物均可实现达标排放,不会对西面都京镇及北面13户农户产生影响。东北面的5户农户即将拆迁,因此,本项目不会对其产生影响。除此之外,周边再无医院、学校、人居设施以及医药食品企业。 受纳水体嘉陵江距本项目东南面约500m。 外环境关系见附图及表1-3; 表1-3 厂区外环境关系一览表 序号 名称 方位 距离 备注 1 南充嘉美印染有限公司 东 紧邻 纺织项目,在建,距本项目前纺车间57米 2 南充嘉美印染有限公司 南 60m 印染生产线改造项目,在建,距本项目前纺车间80米 3 南充都京工业园污水处理厂 南 300m 在建,距本项目前纺车间320米 4 南充易安新材料有限公司 南 500m 芳纶 1414 生产项目,在建,距本项目前纺车间520米 5 都京场镇 西 210m 敏感点,居民集中点,距本项目前纺车间590米 6 农户 北 10550 约13户45人,距本项目前纺车间370米710米 7 农户 东北 20200m 约5户17人,处于园区工业用地范围,待拆迁,距本项目前纺车间180米360米 8 嘉陵江 东南 500m 受纳水体 1-10 1.6.2 排水走向及受纳水体 本项目受纳水体为嘉陵江。本工程实施后,厂区生产、生活废水的预处理后排入园区污水管道进入南充都京工业园污水处理厂,经南充都京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嘉陵江。南充都京工业园污水处理厂位于本项目南面。 项目受纳水体嘉陵江评价河段主要水体功能为工业用水、农业、灌溉、发电、航运和泄洪等。本项目排口下游8.5km为青居水电站坝址,都京工业园区排口处于青居水电站库区范围内。项目所在都京园区位于嘉陵江左岸,南充城区下游,本园区排口下游临江(由近及远)有文峰镇、永安镇、青居镇、河西乡、溪头乡、李渡镇等,距嘉陵江南充市出境断面约70公里(嘉陵江广安段的入市境监测断面烈面镇断面)。据调查,都京镇取水口位置位于工业园区拟建排口上游约1000米(小渡口处),由于都京码头规划建设拟取消,都京片区生活供水纳入城区供水消,现取水口拟改为园区工业取水口。 园区排口下游场镇及取水口情况: 1.距本项目排口最近的文峰镇(2.5公里)水厂水源为地下水。采水点在文峰镇乌木桥村,距嘉陵江距离300米,该镇在嘉陵江无饮用水源取水口; 2.园区排污口下游永安镇(3.5公里)、青居镇(8.5公里)和溪头乡(15公里)三处集中式饮用水取水口已完成取缔。 综上,都京园区排口嘉陵江评价河段下游10公里范围已无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取水口。 1.6.3 污染控制目标 控制污染的总体目标:生产必须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和切实可行、可靠的污染防治措施,做到全过程最大限度地减少“三废”排放; 1-11 采取有效的事故安全防范及应急处理措施,使本项目的环境风险降低至最小。具体污染控制目标如下: (1) 废水污染控制目标 做好清污分流、分级控制;项目应本着“节约用水、一水多用”的原则,探讨废水循环利用、重复利用的途径,最大限度压缩废水排放量。采取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确保水污染物浓度达到排放要求。 (2) 废气污染控制目标 确保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不因本项目的实施而有明显下降,不影响评价区内人群健康。 (3) 噪声污染控制目标 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达到功能要求,不发生扰民现象。 (4) 固废污染控制目标 落实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方案,并确保不会由固废处置造成二次污染。固体废物应立足于回收或综合利用。 1.6.4 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本项目特点及周围环境情况,我们确定的环境保护目标如下: 环境空气:评价区域内的环境空气质量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噪声环境:评价区域内的声学环境质量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标准,厂址附近声学敏感点不受影响。 地表水环境:嘉陵江评价河段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域标准。 地下水环境:厂址周围地下水水质达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 环境风险:区域3公里范围的企事业单位和人群聚居点。 1-12 本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4。 表1-4 环境保护目标 序号 保护 内容 名称 方位 距离 性质及规模 备注 都京场镇 西 210m 农户 北 10550 约13户45人; 1 环境空气、噪声 农户 东北 20200m 约5户17人,处于园区工业用地范围,待拆迁; 满足 GB3095-2012 二级标准; 满足 GB3096-2008 3类标准; 2 地表水 嘉陵江 东南 500m 工业用水、农业、灌溉、发电、航运和泄洪等; 满足 GB3838-2002类水域; 3 地下水 厂址周边地下水 满足 GB/T1484893地下水类功能区; 1.7 评价重点、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评价因子 1.7.1 评价重点 根据本项目特点及外环境特征,确定本项目评价重点为:在深入工程分析的基础上,以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及环保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为评价重点。 1.7.2 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评价因子 1.7.2.1 地表水 评价工作等级:项目建成后,废水排放量为 37.5m3/d,废水属简单程度。受纳水体嘉陵江属类水域,属大河(多年平均流量为891m3/s)。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HJ/T2.3-93)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原则与方法,本次工程的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评价范围:根据废水排放量和工程所处地面水环境规模大小,本次地表水评价范围为排口上游0.5km至排口下游5km的嘉陵江,全长5.5km。 评价因子:根据污水排放特征和地表水环境特征,现状评价因子选择pH、CODcr、BOD5、SS、NH3-N、石油类、硫化物共7项,预测从简。 1.7.2.2 地下水环境 本项目建设项目分类为类建设项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 1-13 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1),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应根据建设项目场地(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储运工程等涉及的场地)的包气带防污性能、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污水排放量与污水水质复杂程度等指标确定。各指标确定的判据见表1-5表1-9。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判据见表1-10。 表1-5 建设项目场地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 分级 包气带岩土的渗透性能 强 岩(土)层单层厚度Mb1.0m,渗透系数K10-7cm/s,且分布连续、稳定。 中 岩(土)层单层厚度0.5mMb1.0m,渗透系数K10-7cm/s,且分布连续、稳定。 岩(土)层单层厚度Mb1.0m,渗透系数10-7 cm/sK10-4cm/s,且分布连续、稳定。弱 岩(土)层不满足上述“强”和“中”条件。 注:表中“岩(土)层”系指建设项目场地地下基础之下第一岩(土)层 表1-6 建设项目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分级 分级 建设项目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征 易 潜水含水层埋深浅的地区;地下水与地表水联系紧密地区;不利于地下水中污染物稀释、自净的地区;现有地下水污染问题突出的地区。 中 多含水层系统且层间水力联系较密切的地区;存在地下水污染问题的地区。 不易 以上情形之外的其他地区。 表1-7 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 分级 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特征 易 生活供水水源地(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地,在建和规划的水源地)准保护区;除生活供水水源地以外的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相关得其他保护区,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 较敏感 生活供水水源地(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地,在建和规划的水源地)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特殊地下水资源(如矿泉水、温泉等)保护区以外的分布区以及分散居民饮用水源等其他未列入上述敏感分级的环境敏感区。 不敏感 上述地区之外的其他地区。 表1-8 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分级 分 级 污水排放总量(m3/d) 大 10000 中 100010000 小 1000 表1-9 建设项目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分级 污水水质复杂程度级别 污染物类型 污水水质指标(个) 复杂 污染物类型数2 需预测的水质指标6 污染物类型数2 需预测的水质指标6 中等 污染物类型数1 需预测的水质指标6 简单 污染物类型数1 需预测的水质指标6 1-14 表1-10 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分级 评价 级别 建设项目场地 包气带防污性能 建设项目场地的 含水层易污染特征 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 建设项目 污水排放量 建设项目 水质复杂程度 弱-强 易-不易 敏 感 大-小 复杂-简单 较敏感 大-小 复杂-简单 大 复杂-简单 中 复杂-中等 易 不敏感 小 复杂 大-中 复杂-简单 较敏感 小 复杂-中等 大 中 不敏感 中 复杂 大 复杂-中等 弱 不易 较敏感 中 复杂 大 复杂-简单 中 复杂-中等 较敏感 小 复杂 易 不敏感 大 复杂 大 复杂-中等 中 中 较敏感 中 复杂 一级 强 易 较敏感 大 复杂 二级 除了一级和三级以外的其他组合 中 简单 弱 不易 不敏感 小 中等-简单 易 不敏感 小 简单 中 简单 中 不敏感 小 中等-简单 中 简单 较敏感 小 中等-简单 大 中等-简单 中 不易 不敏感 中-小 复杂-简单 较敏感 小 简单 大 简单 中 中等-简单 易 不敏感 小 复杂-简单 中 简单 较敏感 小 中等-简单 大 中等-简单 中 不敏感 中-小 复杂-简单 大 中等-简单 较敏感 中-小 复杂-简单 三级 强 不易 不敏感 大-小 复杂-简单 项目建设场地地下岩(土)层为粉质粘土,单层厚度大于0.5m,渗透系数 10-7cm/sK(10-610-5cm/s)10-4cm/s,且分布连续、稳定,地下水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为中等;项目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分级为不易;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为不敏感;本项目废水排 1-15 放总量为37.5m3/d,污水排放量分级为小,排放污水复杂程度属简单级。 根据表1-10判定,本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评价范围:根据三级评价要求,本次地下水评价范围为建设场地及周边水文地质单元20km2范围。 1.7.2.3 环境空气 本项目大气污染物主要来为单体废气、粉尘等,其排放量如下: 烟(粉)尘:0.06kg/h;单体废气(己内酰胺):0.354 kg/h。 选择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大气环境评价工作进行分析。计算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和最远影响范围,然后按评价工作分级判据进行分级。 计算污染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第i个污染物),及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制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其中Pi定义为: %1000=iii CCP式中: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 i 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 Co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 评价工作等级按下表的分级判据进行划分。若污染物数i大于1,取P值中最大者(Pmax),和其对应的D10%。 表1-6 评价工作等级 评价工作等级 评价工作分级判据 一级 Pmax80%,且D10%5km 二级 其他 三级 Pmax2000 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类别 计算 系数 工业企业所在地区近五年平均 风 速m/s 4 530 350 260 530 350 260 290 190 110 2 0.021 0.036 0.036 2 1.85 1.77 1.77 2 0.84 0.84 0.76 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具体参数为:Qc(己内酰胺)0.0275kg/h,Cm(己内酰胺)前苏联=0.06mg/m3;Cm(己内酰胺)嗅觉阈=0.3mg/m3; 表6-5 项目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结果 污染源 污染物 名称 无组织 排放量(kg/h) 面源 面积(m2) 计算 结果(m) 确定的卫生防护距离(m) 备注 前纺车间 单体废气 0.0275 9466.02 11.4 50 以前苏联标准计算 前纺车间 单体废气 0.0275 9466.02 1.5 50 以嗅觉阈浓度计算 备注 1、己内酰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参考前苏联(1977年)标准:居住区环境空气中最高浓度限值:0.06mg/m3(1hr浓度); 2、己内酰胺嗅觉阈浓度 0.3mg/m3; 3、卫生防护距离取两种浓度(前苏联标准和嗅觉阈值)标准中算出的最大值。 通过计算距离,评价提出:以前纺车间边界外,设置50米卫生防护距离,目前,50米卫生防护距离内无人居设施,不需搬迁。另外,评价要求该范围内不得新建居民住宅、医院、学校等设施,不引进医药、食品等企业。 6.3.6 声学环境影响分析 6.3.6.1 声源调查 本项目主要噪声为设备噪声,主要噪声源有各类风机、卷绕机、牵伸机等设备,以及空压站的空压机组、冷冻站的压缩机组、空调系统的冷冻机组、冷却塔等,根据总平面布置,项目主要产噪设备挤压机、风 6-9 机、纺丝机、绕卷机主要分布在本项目车间内,源强值为6595dB。风机采用封闭车间降噪25dB,空压站封闭式车间、空压机进出口加消声器降噪25dB。因此,主要产噪设备对外噪声影响均小于70dB。 表6-6 多台设备复合叠加噪声级表 单位:dB(A) 序号 设备位置 设备名称 数量 采取措施后声源dB(A) 同类设备叠加dB(A) 室外声级叠加dB(A) 挤压机 6 65 73 各类风机 12 70 80 纺丝机 6 70 77 绕卷机 48 60 76 空压机 2 70 73 压缩机 2 70 73 冷却塔 2 60 63 1 前纺车间 冷冻机组 2 70 73 84 包装机 2 70 73 循环风机 6 65 73 2 后纺车间 加弹机 18 60 72 77 6.3.6.2 声环境敏感点分布 声环境评价范围内(厂界外200m)敏感点为东北侧散居农户。 表6-7 工程声源设备与厂界及敏感点距离(从车间边界计) 单位:m 与厂界及敏感点距离 声源 编号 车间 噪声源强dB(A) 噪声源设备 北厂界 西厂界 南厂界 东厂界 东北侧散居点(最近点) 1 前纺车间 84 纺丝机、挤压机、风机、空压机等 160 380 11 57 180 2 后纺车间 77 包装机、风机、加弹机 11 380 51 57 31 表6-8 工程声源设备到各厂界衰减情况 单位:dB(A) 厂界及敏感点衰减贡献情况 声源 编号 车间 北厂界 西厂界 南厂界 东厂界 东北侧散居点(最近点) 1 前纺车间 26.92 8.06 43.02 24.76 25.47 2 后纺车间 42.00 7.54 24.87 23.02 28.54 贡献值叠加结果 42.13 10.81 43.09 26.98 30.28 6-10 6.3.6.3 预测评价范围及评价标准 (1)预测评价范围 预测评价范围与现状评价范围一致,即拟建厂界外200m范围。 (2)预测评价标准 厂界噪声评价标准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标准限值具体见表6-9。 表6-9 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单位:dB(A) 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昼间 夜间 标准来源 3类 65 55 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6.3.6.4 固定声源影响预测评价模式 (1)点源叠加模式 L 总 =10lg100.1Li 式中:L 总某点n个声源的叠加值,dB(A); Li第i个声源的噪声值,dB(A); n声源个数。 (2)户外声传播衰减量计算 根据建设项目地形条件分析,噪声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量计算方法主要考虑扩散衰减Lp1、大气吸收衰减Lp2、各屏障引起的衰减Lp3及地面效应引起的额外衰减Lp等因素。 Lp总=Lp1+Lp2+Lp3+Lp4 扩散衰减量Lp1是Lp总的主要部分,可按下式计算: Lp1=20Lgd2/d1(dB) 式中:d1声源参考距离,m; d2预测点与声源之间的距离,m。 大气吸收衰减量: n i=1 6-11 Lp2=md/100 式中:d声源到受声点距离,m; m空气中声音衰减系数,dB(A)/100,取0.27 dB(A)/100m。 屏障衰减Lp3:计算由于屏障增加的声波绕射路径差,然后计算菲淣耳系数 N,再利用绕射衰减计算图,即可查出衰减量。对于本项目,屏障主要指建筑物和围墙。建筑物的衰减量: Lp3=2/ 式中:入射声波波长; 声波绕射路径差。 地面吸收引起的衰减Lp4可通过查地面吸收衰减图计算。 (3)预测公式 (1)各预测点的等效声级: Leqi=LjLp 总 式中:Leqi第i个声源时段内的等效声级,dB; Lj第j个声源的声压级,dB。 (2)各声源对预测点共同作用的等效声级: ( )in 0.1Leqi110Lg1 dBLeq=总 (3)Leq 总叠加上该预测点的背景噪声,即得到项目建成后该点的噪声预测值。 ( )( )i0.1Leq 0.1Leqii 10Lg1 1 dBLeq =+背预 式中:Leq预i第i个测点的预测等效声级,dB; Leq总i第i个测点的影响等效声级,dB; Leq背i第i个测点的背景噪声值,dB。 (4)影响预测结果 预测厂界和敏感点噪声,噪声预测结果见表6-10。 6-12 表6-10 本工程噪声预测结果表 单位:dB(A) 厂界点位 时段 贡献预测值 背景值 预测叠加值 执行标准 评价 昼间 44.1 44.18 65 达标 1#北厂界 夜间 26.92 38.8 39.07 55 达标 昼间 48.5 48.51 65 达标 2#西厂界 夜间 10.81 38.6 38.61 55 达标 昼间 53.4 53.79 65 达标 3#南厂界 夜间 43.09 40.7 45.07 55 达标 昼间 49.2 49.23 65 达标 4#东厂界 夜间 26.98 39.3 39.55 55 达标 昼间 45.6 45.73 65 达标 东北侧散居点(最近点) 夜间 30.28 38.1 38.77 55 达标 注:评价标准为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 6.3.6.5 预测评价结论 根据各点位距离声源的位置,声源的强度大小,噪声预测表明: 投产后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厂界外声环境功能类别3的标准要求(夜间55分贝,昼间65分贝)。 6.3.6.6 控制噪声的几点要求 尽管本工程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大的噪声污染,仍有必要控制厂内及车间内的噪声源,为此特提出几点要求。 (1)为防止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应充分利用建筑物的屏蔽作用和吸声材料的吸声性。 (2)对于厂内高噪声的工段,车间内噪声值很高,工人在强噪环境中操作,必需加强工人的个人劳动保护,如配戴耳塞、耳罩等。 (3)对于一些高噪声的工段,操作人员不必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宜采取隔声室对人员进行保护。 6-13 6.4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6.4.1 处置措施及效果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其治理方法主要分为3类。 1、一般工业固废 (S1)料仓除尘器收集粉尘 料仓中氮气干燥过程产生粉尘,其通过布袋除尘器处理后,收集到的粉尘约39.6t/a,其主要是切片粉尘,回用于生产。 (S2)废丝 纺丝生产中会产生废丝,纺丝工段产生的废丝223t/a,外卖废品回收站。 (S3)织样检测品 织样检测品废弃物其产生量约20t/a,外卖给废品回收站。 (S4)废弃包装物 废弃包装物的产生量估计为12t/a,主要是原辅料包装材料,外卖废品回收站。 (S5)废活性碳 制氮系统定期需更换活性碳,其产生量约2t/a,由厂家回收。 2、危险废物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08),本项目所涉及的危险废弃物如下: (S6)油剂废桶等(HW12) 每吨油剂产生废桶50只,桶重1kg,全年产生废桶约1.5t,废桶由生产厂家定期回收处理。 (S7)废油纱布/手套(HW49) 擦洗油污使用的纱布/手套应定期更换,废油纱布产生量约为 6-14 0.1t/a,送四川省中明环境治理有限公司处置。 (S8)废导热油(HW40) 导热油炉中废导热油8年更换一次,产生量2t/8a,由厂家回收。 (S9)纺丝箱过滤器中不凝胶(HW49) 纺丝箱体中熔体切片中的低聚物,其产生量约 197.05t/a,其主要是2个或少个己内酰胺形成的聚合物,送四川省中明环境治理有限公司处置。 (S10)喷丝板清洗废液(HW42) 纺丝车间喷丝头的喷丝孔堵塞后需要定期清洗喷丝头,更换下来的喷丝头用三甘醇清洗,清洗废液使用一段时间后需定期更换,年产生量约为5t,送四川省中明环境治理有限公司处置。 严禁采用直接焚烧喷丝板的方式清理。 (S11)废油剂(HW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