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考察报告.docx
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考察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考察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制定了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的方针,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 “三农 ”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央 1号文件的出台,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了实实在在的内容,各级党委、政府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履职的第一要务和神圣的历史使命,全国上下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作为基层政协工作者,按照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调查了我县农村情况,形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与思考供 县委、政府参考决策,同时抛砖引玉,与各届同仁商榷。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国境线长 147.075 公里,县辖国土面积 5845 平方公里。有少数民族 24 个,世居少数民族 6 个,少数民族人口 4.3万人,占人口总数的 7%。年总人口 62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56.7 万人,是一个典型的边疆、民族、农业县。 “十五 ”以来,在中共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和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上级党委的方针、政策,结合县情,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 “农业稳县、工业立县、贸易活县、旅游兴县、文化名县 ”的发展思路,团结拼搏 ,经受住了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快速、健康发展。 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考察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一)围绕增收调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十五 ”期间,县委、政府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取得成效。着力培植了烤烟、茶叶、亚麻、山葵、草果、蔬菜、畜牧等一批有一定规模的产业群体,农业产业化经营初具雏型。乡(镇)着力培植茶叶产业,年茶园总面积 10 万亩,总产 457.13万公斤,茶农收入 5722万元,茶叶成了乡 (镇 )的生命产业;中部乡 (镇 )采取科技、信息服务和资金扶持措施,实施 “蔬菜下田工程 ”,仅腾越镇就建设各类大棚1530亩,逐及农户 392 户;北部乡镇以烤烟为支撑,在国家实施 “双控 ”的前提下,年优化种植烤烟面积 7.8 万亩,交售烟叶 21.4 万担,实现烟农收入 12367万元。低海拔区反季蔬菜和冬早包谷种植形成规模,冬季农业开发成效显著;以水奶牛和肉牛养殖为代表的畜牧业发展迅速,年,肉类总产量 4.26 万吨,畜牧业产值 3.8 亿元,成为了全县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扶持发展了一批具有一定辐射带动作用的、以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企业,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边境贸易和矿产品开发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工业经济摆到了突出的位置,旅游文化产业 快速发展。到年全县生产总值达 30.3 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从年的 38.5:19.1:42.4 调整为年的 32.3:23.3:44.4,粮食总产达25.93 万吨,人均 417.6 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 2019 元,农村金融机构存款 10.66 亿元,农民人均存款 2019 元。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扶贫攻坚取得实效。 “十五 ”期间,实施了以工代赈、异地搬迁、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考察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安居温饱、茅草房、杈杈房改造和扶贫重点村整村推进项目,解决了4.5 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政府民心工程深得民心。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在实施 腾密路国际大通道和驼峰机场等具有全局性项目的同时,完成乡村道路改扩建 505.5 公里。以县城第三期城市建设为契机,抓住口岸乡镇和交通沿线集散地为主的小集镇建设步伐加快,以城带乡、以集带农的作用日益加强;以江、江流域为代表的电力开发整体推进,第一、二期农网改造顺利完成。全县改厕、改圈和小水电代燃料项目深受农民欢迎;农业水利工程项目实施 359件,新增灌溉面积 0.7万亩,改善农田灌溉面积 0.98 万亩,解决人畜饮水工程 137件,解决了 7.7 万人的饮水困难。 (四)农村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教育上 “两基 ”成果巩固提高,素质 教育全面推进,排除中小学危房 120 幢, 6.1 万平方米,新建校舍 9.4万平方米。中小学入学率和巩固率全面提高,高中毛入学率达 39.96%,成人教育和幼儿教育健康发展。广播电视 “村村通 ”工程取得成绩。农村医疗卫生一体化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发展,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9.45%,实施了 17个乡镇卫生院和 21个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初步建成,禁毒、防艾工作整体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得到加强。全民普法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稳步推进,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民主法制意识普遍提高,各种刑事犯罪、境外邪教组织和敌对势 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得到遏制。 (五)小康文明示范村建设稳步推进。界头乡大园子村以 “六改、六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考察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4 页 建、六提高 ”为主要内容,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修筑村社水泥道路 15.22 公里,改扩建村组砂石道路 27 公里,建沼气池 316 口,户均一口(回族农户除外)。架接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六个村民小组实施了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安装了有 30 多套节目的有线电视。50%的农户改建了卫生圈, 10%的农户改建了卫生厕所。新建了村文化室、卫生室。在产业发展上,巩固提升粮、油、烟等传统产业,积极引进培植畜牧、亚麻、泡核桃、黑大豆等新兴产业。年全村 畜牧业产值达 67.9 万元,烤烟 1684 亩,收入 246 万元, 600 亩亚麻收入 60万元,丹波黑大豆单产达 1200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019 元,是我县典型的纯农业小康文明示范村。滇滩镇坡头村依托边贸和矿产优势,合理组织农村劳动力向工业转移,有效增加收入,成为了我以工带农的小康文明示范村。猴桥镇箐口村,以林业生态、产业两大体系建设为支撑,充分发挥林业资源优势,以林养林、以林富民,改善人居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成为了响当当的小康文明示范村。腾越镇尚家寨充分发挥城乡结合部的优势,着力培植 “三产 ”服务业,步入了小康文明示范 村的行列。和顺镇引进柏联整体打造提升旅游业,发动村民,互为依托,互为补充,共同发展,获得了全国 “十大魅力名镇 ”和 “年年度大奖 ”的殊荣等。一批小康文明示范村的典型,为做好 “三农 ”工作积累了经验。 (六)基层组织建设加强。以实施 “云岭先锋 ”工程和开展 “先教 ”活动为主的基层组织建设达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考察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5 页 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的。通过乡 (镇 )党委和村两委换届,为加强 “三农 ”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一、县新农村建设的进展情况 根据中央 1号文件和省、市新农村建设会议精神,县委、政府超前谋划、超前决策。 于年 5 月 6 日,组织召开了 “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 ”,吹响了我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号角,各乡镇党委高度重视,结合乡情及时召开村、社干部、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和致富能人参加的乡级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把中央和省、市、县委的精神传达贯彻到基层。 1、县级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下发了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制定了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实施方案、五机关及部门挂钩联系乡镇新农村建设的通知等。各乡 (镇 )都成立了以 乡 (镇 )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镇长、人大主席、副书记为副组长,乡级领导班子和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领导机构,落实分工,明确责任。 2、以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为指导,制定了乡 (镇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或规划),研究落实 “八大工程 ”的具体措施。 3、市、县、乡 (镇 )都确定了试点村组,安排了专项项目资金,确立责任单位和挂钩单位,层层抓落实,为推进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考察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6 页 好头、起好步,奠定了基础。 4、县、乡、村利用各种宣传形式,积极宣传我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了一个全社会关心、 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氛围。 二、困难和问题 1、部分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还有片面性。部分乡村干部群众把中央提出的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二十字方针有片面理解,认为条件不具备干不了,思想上和工作上带来畏难情绪;有些干部群众认为新农村建设是党和政府的事,农村基层基础差、底子薄,要干的事情多,需要政府给予项目支撑才能实施,等、靠、要思想突出。 2、农民收入水平低。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 2019元,比全市高 156元,比全省低 7 元,比全国低 1220元。支撑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收的产业群体 不强,农村经济发展仍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低下,农民增收渠道狭窄,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缺乏规模龙头企业、产业中介组织的带动和引导,全县 37 个农技协会多数名存实亡,形不成连接农户与市场的纽带。城乡较大规模农产品专业市场有待构建,众多农产品尚未形成产业链,优质农产品出不了山、进不了城的现象突出,资源优势形不成经济优势。 3、农业和农村基础建设、管理滞后。交通大路、路、路成为了制约乡域经济发展的 “瓶颈 ”,目前,仍有 85 个行政村的公路通而不畅,乡村道路通车率和硬化率低;人畜饮水方面贫困山区难度加大,有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考察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7 页 115 个自然村饮水困难;通讯上有 15 个行政村未通电话。道路和农水基础设施建成项目管理滞后,形成重复投资建设的现象累有发生。 4、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异大。城市居民人均支配收入达 8578元,比农民人均高 6549 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县平均数有 5个乡 (镇 ),低于平均数的有 13 个乡 (镇 ),其中,人均低于 1500 元的还有 6 个乡 (镇 )。 5、农村贫困面仍然较大。年全县贫困人口仍达 16.2 万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 58600人),占农业人口的 28.2%。 6、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仍然滞后。目前仍有中小学危房面积 14 万平 方米;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然存在,合作医疗参合资金使用低于 60%。 6个乡 48个行政村电视只能收看德宏台。 7、农村村民自治、民主管理机制有待健全,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仍需要花大力气加以解决。 三、对策与思考 1、加大宣传力度。一是以县、乡党校为阵地,以乡、村干部和农村致富能手为对象,对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进行全方位培训,使之成为我县新农村建设的宣传者、发动者、规划者和实施者;二是利用新闻媒体和各种宣传渠道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典型经验。在农村营造 “不是要我建,而是我要建 ”的舆论氛围。在全社 会掀起我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支持的热潮。在硬件建设上着力解决收视难的问题。 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考察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8 页 2、认真制定县、乡、村、组四级新农村建设实施规划。坚持规划优先的原则。站在面向南亚开放桥头堡的高度,以县级新农村建设实施规划为指导,结合乡情、村情、社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以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认真规划乡村特色产业群体建设,走出一条 “一乡一策 ”、 “一村一品 ”,保护生态,持续、高效发展的路子;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基础,因地制宜,统一规划乡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避免重复投资 ;以建立健全村民自治、民主管理机制为手段,建立健全以乡规民约为主的村民自治和管理机制;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认真做好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和救济保障发展规划。建立县、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评审机制 ”,经评审论证的规划要通过乡级人代会、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不因领导班子的换届和人事变动而改变,本着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积极组织实施。 3、县级各部门的行业规划要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在编制上报各种项目中,要把项目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一并上报,一并实施,一并检查验收。 4、着力培植新农村建设人才队伍。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的受益者是农民,实施者也是农民。借鉴腾越镇 “培训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 ”的成功经验,利用县、乡党校对村两委成员和社干部定期进行农村经营管理培训,使其达到中等专业水平,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导者和高素质管理者;利用职业技术学校、成人技校、农民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考察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9 页 夜校等办学形式,根据乡村产业发展的需求,由县级相关部门组织师资对农村致富骨干、产业发展骨干进行实用技术和经营管理培训,使之成为科技致富的领头雁、排头兵;利用职校代培和其它办学形式培植企业实用型人才和第三产业服务型人才,努力推进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逐步做到 向企业转移劳动力三分之一,向第三产业转移劳动力三分之一的目标。 5、扎实开展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一是扶持涉农企业长足发展壮大,让企业成为连接基地、农户和市场的桥梁;二是围绕乡、村农户产业发展情况,由县科协和产业主管部门组建县、乡、村三级产业协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政府给予必要的扶持,使其按照生产基地化、加工规模化、产品市场化的思路,把实用科技送到农民手中,把基地、企业 (能人 )与市场连接起来,改变优势农产品出不了山、进不了城的现状。 6、以优质、高效为目标,盘活用活农村土地资源。坚持农村土 地政策,以自然村(组)为单位,规划基本口粮田地和产业发展用地,农民的产业发展用地在确定优势产业发展的前提下,农民可以以土地入股或按上级有关农村土地合理流转的政策,让企业或能人开发优势产业,为打造一村一品产业群体提供用地保障。 7、着力培植和发展订单农业。对千亩以上的订单农业政府给予适量的产业发展基金扶持,主管部门在技术上给予支撑,乡村在管理上着力加强,使订单农产品变为农民增收的摇篮。 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考察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0 页 8、全面加速农村以水、电、路为主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县乡村出台相应政策,建立以奖代补机制,把群众手中闲置不用的资金调动到农村水 、电、路建设方面上来,使农村基础设施在量力而行的基础上得到不断改善;对居住分散、生产生活环境条件恶劣的山区农户,采取愚公不移山而移民的办法,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实行异地搬迁;引入市场机制,深化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本着谁投资、谁受益、有偿使用的原则,可以由有实力的能人建设并经营管理,可以由受益农户筹资建设,组建合作经济组织自行经营管理,也可让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进行承包、租赁等形式经营管理,把有偿使用当作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促使建成的公益性基础设施良性运行,特别农村人饮工程应全部实行有偿使用。 9、保护生态,美化人居环境。调整我县人工林树种结构。逐步更新已成林的文山杉人工林,营造以桤木、西楠桦、泡核桃等为主体的优质速生用材林和经济林,不仅可以为新农村建设筹集有效的建设资金,还可以起到恢复保持水土流失的作用,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结合我县新农村 “六改、七建 ”工作的整体推进,注意普及沼气池项目建设,争取在 “”期间,掀起农村沼气池建设的高潮;倡导使用传统的竹篮、竹箩,强制性禁用塑料食品袋,强制回收农用地膜,减少白色污染;建立垃圾分装回收体系,研究垃圾再生利用,以垃圾为原料的企业或收购经营垃圾的个人,免征各 种税费。 10、继续深化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事业的改革,在强化行业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