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公铁大桥及相关工程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pdf
新建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铁路 芜湖长江公铁大桥及相关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送 审 稿) 甲级 国环评证 甲字第 2605 号 2014 年 2 月 武 汉 项目名称:新建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铁路 芜湖长江公铁大桥及相关工程 文件类型: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 法定代表人: 项目负责人:王忠合 肖本江 2014 年 2 月 武 汉 本项目集团公司主管总工程师:何志工 本项目集团公司技术中心主管专业工程师:柯 宁 本册文件编制单位: 环境工程设计研究处 总工程师:黄 盾 主管总工程师:王忠合 本项目评价组成员名单: 项目负责人 证书号 签 名 王忠合 职业资格登记证号:A26050070900 肖本江 职业资格登记证号:A26050051600 专题负责人 生态环境 卢少飞 环评岗证字第 A26050044 声环境 丁亚超 职业资格登记证号: A26050170900 振动环境 丁亚超 职业资格登记证号: A26050170900 水环境 王婷婷 环评岗证字第 A26050043 号 环境空气 肖本江 职业资格登记证号:A26050051600 王忠合 职业资格登记证号:A26050070900 其 它 肖本江 职业资格登记证号:A26050051600 主要参加工作人员:田超、周辉宇、许阳、张良涛 目 录 新建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铁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工程地理位置图 新建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铁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效果图 1 总 论 1.1 建设项目前期情况简介 1.2 环境影响评价实施过程 1.3 编制依据 1.4 评价指导思想及评价目的 1.5 工程研究范围与评价范围、评价时段 1.6 评价内容和评价因子 1.7 评价重点 1.8 评价工作等级 1.9 评价标准 1.10 环境保护目标 2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2.1 工程概况 2.2 工程污染源分析 2.3 工程协调性分析 3 工程环境概况 3.1 自然环境概况 3.2 社会环境概况 3.3 区域环境质量概况 4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4.1 概 述 4.2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4.3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4.4 生态环境影响缓解措施 4.5 小 结 5 声环境影响评价 5.1 概 述 5.2 声环境现状评价 5.3 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5.4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5.5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与防护措施 5.6 声环境影响评价小结 6 振动环境影响评价 6.1 概 述 6.2 环境振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6.3 振动环境预测与分析 6.4 振动污染防治措施建议 6.5 施工期振动环境影响分析 6.6 小 结 7 水环境影响评价 7.1 概 述 7.2 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7.3 水环境污染源分析 7.4 区域内排水设施现状及规划情况 7.5 工程建设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影响分析 7.6 环境风险分析及应急预案 7.7 评价结论和建议 8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8.1 概 述 8.2 环境空气现状监测与分析 8.3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分析 8.4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8.5 小结与建议 9 电磁环境影响评价 9.1 概 述 9.2 电磁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 9.3 电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9.4 治理措施建议 9.5 小 结 10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0.1 工程社会及经济效益 10.2 环境保护投资效益 11 公众参与 11.1 概 述 11.2 公开环境信息 11.3 公众参与形式 11.4 问卷调查及分析 11.5 公众参与信息反馈落实情况 11.6 调查对象占受影响公众比率的说明 11.7 小 结 12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 12.1 环境管理 12.2 环境监测计划 12.3 施工期环境监理计划 12.4 环保人员培训 13 环保措施及投资估算 13.1 施工准备阶段环保措施 13.2 施工期主要环保措施 13.3 工程环保措施 13.4 环保措施投资估算 13.5 竣工环保设施验收 14 结 论 14.1 项目简况 14.2 生态环境 14.3 声环境 14.4 振动环境 14.5 水环境 14.6 环境空气 14.7 电磁环境 14.8 社会经济及环境损益分析 14.9 公众参与 14.10 环保措施及投资 14.11 总结论 新建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铁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及相关工程地理位置图 新建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铁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效果图 新建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铁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及相关工程 11 总 论 1.1 建设项目前期情况简介 1.1.1 项目名称 新建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铁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及相关工程 1.1.2 项目地点 安徽省芜湖市 1.1.3 建设单位 芜湖长江大桥路桥有限公司 1.1.4 项目由来及设计过程 ( 1)项目由来 商丘 合肥 杭州客运专线,是 “华东第二通道 ”最重要的客运专线,线路全长约770 公里,贯穿河南、安徽、浙江三省。商 合 杭铁路在安徽省境内约 680 公里,在芜湖市跨越长江,一旦建成将大大缩短安徽 省前往长三角的运行时间。该铁路起自河南商丘,经安徽亳州、阜阳、淮南、合肥、巢湖、芜湖、宣城等 7 市,至浙江湖州,与湖州至上海、南京至杭州城际铁路连接,对 根本解决华东第二通道运能紧张状况,促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实现安徽省与 长三角的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商合 杭铁路商丘 芜湖段已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芜湖 宣城 湖州(杭州)段列入国务院批准的皖江城市 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 2012 年 5 月,铁道部与安徽省人民政府会谈,根据铁道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安徽铁路建设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 , 将芜湖长江公铁大桥作为独立工程先行启动工程可行性研究、及通航、环评、水土 保持等相关专题论证工作。 2013 年 10 月,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新建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铁路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发改基础 2013 1991 号) 。 ( 2)设计过程 2010 年 4 月依据中国铁路建设投资公司商 丘至阜阳至杭州铁路项目方案竞选邀请函 、 商丘至阜阳至杭州铁路项目竞选方案 说明及铁道部发展计划司关于商丘至阜阳至杭州铁路项目方案竞选结 果及勘察设计工作安排的通知 (计长函【 2010】 70号)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 简称中铁四院)与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大桥院)启动商合杭铁路前期研究工作,同年 10 月完成预可行性研究。 2011 年 10 月完成技术标准和技术方案深化研究补充材料, 2012 年 7 月完成预可行性研究补充材料, 2013 年 6 月完成修改预可行性研究。 环境影响报告书 2 根据 2012 年 7 月 铁道部 安徽省人民政府 关于安徽铁路建设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及芜湖市委托函,将大桥公铁合建段作为 单项控制性工程先行启动进行可行性研究。中铁大桥院负责本次研究范围内的总体性 工作,桥梁主体工程设计,以及桥上照明、监控、过江地方管线等设计。中铁四院负 责商合杭铁路和市域轨道交通 1 号线线位方案研究,以及通信、电力、信号、电气化 、房建、环保等站后工程设计。 2013 年 11 月中铁大桥院编制完成新建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铁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13 年 12 月,中国铁路总公司鉴定中心对商合杭铁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工可报告进行了审查,根据铁路 总公司审查意见,中铁大桥院、中铁四院于 2014 年 2 月编制完成 新建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铁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及相关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1.1.5 项目建设意义 新建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铁路芜湖长江公铁 大桥工程是全面贯彻实施党中央、国务院中部崛起战略的需要;是积极推动商合杭铁 路顺利实施,构建华东地区南北向第二客运通道,增强南北运输能力、完善铁路交通 运输网络以及提高过江运输灵活性的需要;是构筑城市跨江交通网架,缓解江北、江 南交通瓶颈,解决跨江交通问题,实施芜湖城市总体规划的需要;是适应 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1.2 环境影响评价实施过程 1.2.1 环境影响评价任务委托 2012 年 6 月,芜湖市发改委(铁路办)委托中铁第四勘 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2.2 评价标准的确认 评价单位在编制报告书期间, 就本次评价拟采用的标准请示了安徽省环境保护厅。本次评价按安徽省环境保护厅 “安徽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新建 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铁路商合杭铁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工 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函 ”(皖环函 2013 1386号)所确认的标准执行。 (见附件) 1.2.3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 2012 年 7 月至 2013 年 11 月,中铁四院经过对设计资料的详细分析,通过走访芜湖市环保、规划等部门,征求其对环评工作的 具体意见和要求;对工程所在地进行了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开展社会调查、资料收 集、类比调查及监测等现场工作;在此基础上,根据环评技术导则等要求,于 2013 年 11 月编制完成了新建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铁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内审稿) ; 2013 年 12 月中国铁路总公司鉴定中心对新建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铁 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新建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铁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及相关工程 3书(内审稿) 进行了审查;根据其审查意见及中铁大桥院、中铁四院 2014 年 1 月编制的新建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铁路芜湖长江公 铁大桥及相关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所述工程内容,中铁四院于 2014 年 2 月编制完成了新建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铁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及相关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 。 1.3 编制依据 1.3.1 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1989 年 12 月 26 日施行;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2003 年 9 月 1 日施行;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 2000 年 4 月 29 日修订通过, 2000 年 9月 1 日起施行;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 1997 年 3 月 1 日施行; (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 2008 年 2 月 28 日修订,自 2008 年 6 月 1日起施行; (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 2005 年 4 月 1 日施行; (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 2008 年 1 月 1 日施行; (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 2004 年 8 月 28 日施行; (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 2010 年 12 月 25 日修订通过; (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 2002 年 10 月 1 日施行; (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98)第 253 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998 年 12 月 12 日施行; (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96)第 204 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 1997 年 1 月 1 日施行; (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257 号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 1999 年 1 月 1日施行) ; (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 592 号 土地复垦条例 , 2011 年 3 月 5 日; ( 1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部第 2 号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2008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 ( 16)国家环保总局环发 2006 28 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 2006年 3 月 18 日施行; ( 17)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 环发 2003 94 号关于公路、铁路(含轻轨)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有关问题的通知 ; 环境影响报告书 4 ( 18)国家环保总局 18 号令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 1997 年 3 月 25 日施行; ( 19)国务院国发 2000 31 号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 ; ( 20)铁计 2010 44 号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噪声振动源强取值和治理原则指导意见 ; ( 21) 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 (环发 2012 98号) ; ( 23)商务部、公安部、建设部、交通部(商改发 2003 341 号) 关于限期禁止在城市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的通知 ; 1.3.2 有关地方法规、规定 ( 1) 安徽省环境保护条例 2010 年 11 月 1 日起施行; ( 2) 安徽省城镇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 ( 3) 芜湖市地表水域保护管理办法 2012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 4)芜湖市环保局关于加强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监督管理的通告 , 2000 年 8 月1 日; 1.3.3 有关规划、环境功能区划文件 ( 1) 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二五 ” 规划 ; ( 2) 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2010-2030 年) ; ( 3) 2009 年芜湖市编制的芜湖市综合交通规划 ; ( 4) 2010 年芜湖市编制的芜湖市城市畅通工程规划 ; ( 5) 2010 年芜湖市编制的芜湖市公共交通规划 ; ( 6) 芜湖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暂行规定 ,芜湖市环保局 2000 年 12 月18 日; ( 7) 芜湖市区地面水、噪声环境功能适用区域划分暂行规定 , 1993 年 8 月 31日芜湖市人民政府市府字( 1993) 135 号文批准。 1.3.4 工程设计资料 中铁大桥院、中铁四院编制的本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14 年 1 月版) 。 1.3.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HJ2.1-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 (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 新建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铁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及相关工程 5(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 (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HJ610 - 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 (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HJ2.4 -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 (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HJ19 - 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 ( 7) GB/T15190-94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 ; ( 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HJ453-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城市轨道交通 ; ( 9)环发 2010 7 号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 2010-01-11 实施。 1.4 评价指导思想及评价目的 1.4.1 评价指导思想 本次评价的指导思想为:本着 “以人为本、保护环境 ”的主导思想,在调查工程所涉及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建筑物分布、环境 功能要求和既有污染源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工程分析,结合本工程的潜在环境影响, 对沿线声环境、环境空气、水环境影响进行重点评价,就城市生态及景观、声环境、 空气环境、水环境等不同环境要素分施工期和运营期预测工程对沿线区域环境的影响 范围和影响程度;同时根据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结合工程所在地的 总体规划和环保要求,对工程设计中采取的环保措施进行分析,提出技术上可行、经 济上合理污染防治措施;并将评价结论和有关建议及时反馈建设单位、设计部门,从 环境保护的角度指导工程设计、施工,力求将本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 度,并为环保部门对工程沿线的环境管理和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1.4.2 评价目的 ( 1)通过对项目建设引起环境影响的预测和 评价,分析消除或缓解工程建设带来环境影响的可行性和经济性,从环境保护角度 给出工程是否可行的结论; ( 2)对建设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提出相应的 环保措施和建议,协调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作为建设、设计、施工、管理 和规划部门下一阶段工作的依据; ( 3)通过环评过程的公众参与, 让可能受本项目污染影响的公众了解项目的建设情况和环境影响情况,使公众了解政府和有关 机构的计划,收集公众对本项目建设环境保护及其它方面的意见,辨识公众关注的主 要问题和意见,满足公众法定的要求,环境影响报告书 6 并提供建设、管理单位作出满意决策的一个重要依据。 1.5 工程研究范围与评价范围、评价时段 1.5.1 工程设计范围 本次工程范围包括公铁大桥、公路立交及芜湖 铁路枢纽相关工程三部分。 1)公铁大桥工程范围为: 商合杭客运专线里程 CK506 653.500 CK511+463.400; 市域轨道交通里程 AK12 754.884 AK17 156.365; 公路里程 K2+804.744 K7+497.257。 公铁大桥全长 4809.9m,跨江大桥正桥及公铁合建段引桥采用共建基础和墩身设计, 合建段共长 4525m, 其中跨江大桥正桥长 1232m, 南北引桥公铁合建段共长 3290m,南岸铁路单建段长 122.1m,北岸分离过渡铁路单建段长 162.8m。 2)公路立交工程范围 公铁大桥公路桥面与长江路、银湖路衔接 的匝道系统,不含长江路、银湖路改建工程。 3)相关工程范围为 芜湖枢纽相关工程设计范围:芜湖站北端商合杭铁路CK511+463.4CK512+100 段正线 636.6m 路基和存车场线下工程。 轮南线改线设计范围:轮南线自银湖路以西 300m 起开始改线,将轮南线北移15m,线路长 2.2 铺轨公里。 北岸上海铁路局芜湖焊轨基地改建工程。 1.5.2 评价范围 各专题的评价范围按各污染因子可 能影响到的范围确定,具体如下: ( 1)生态环境评价范围 根据 HJ19-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中生态评价工作范围的划分原则,参照以往跨长江大桥工程生态评价范围 划定经验,本次生态影响评价水域范围为工程所在桥位上游 500m、下游 1 公里;陆域范围为主线用地红线两侧 300m 以内区域、临时用地界周边 100m 内区域;同时评价过程中将城市交通、 社会环境等因子的评价范围扩大至工程可能产生明显影响的区域。 ( 2)声环境评价范围 根据铁路工程特点及本工程沿线环境特征 ,本次声环境影响评价的长度范围为工程设计所涉及的范围,宽度范围为铁路外轨、 轻轨外轨、公路中心线两侧 200m 内。 新建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铁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及相关工程 7( 3)振动环境评价范围 本工程为公铁合建两用桥,公路振动与铁路、轻轨振动相比较小,本次预测仅考虑铁路与轻轨振动。振动环境影响评 价范围为距铁路外轨中心线两侧各 60m 以内范围。 ( 4)环境空气评价范围 公路道路中心线两侧各 200m 内区域。 ( 5)水环境评价范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 HJ/T2.3-93) ,本次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拟建大桥桥址上游 100m,下游 1000m,并追溯到上下游最近的环境敏感点。 本次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将工程涉及的杨 家门水厂饮用水源保护区作为评价重点。 ( 6)电磁环境评价范围 评价范围为距线路外轨中心线各 50m 以内。 1.5.3 评价时段 评价时段与工程建设和车流量预测年度一致,即: 施工期: 2014 年 2018 年; 运营期:按近期 2025 年车流量预测。 1.6 评价内容和评价因子 1.6.1 评价内容 本次评价设置如下主要专题: ( 1)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 2)工程环境概况 ( 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4)声环境影响评价 ( 5)振动环境评价 ( 6)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 7)水环境影响评价 ( 8)电磁环境影响评价 ( 9)公众参与 1.6.2 评价因子 根据本工程的污染特点,通过筛选和识别 ,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评价因子见表1-2。 环境影响报告书 8 表 1-2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汇 总表 评 价 主 要 因 子 评价要素 施 工 期 运 营 期 声环境 等效连续 A 声级 等效连续 A 声级 振动环境 VLzmaxVLzmax水环境 SS、 COD、石油类等 SS 等 环境空气 TSP NOX( NO2) 、 CO、 1.7 评价重点 根据本工程潜在的主要环境影响及所在区 域的环境敏感程度,本次评价以下列环境影响评价专题为评价重点: ( 1)声及振动环境影响评价专题:重点 评价工程运营对道路两侧的居民集中区等敏感点的影响。 ( 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专题:重点分析大桥建设、运营 对长江水生生物的影响。 ( 3)环境空气影响评价专题:重 点评价汽车尾气排放对道路两侧的居民集中区等敏感点的影响。 ( 4)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重点 评价施工期对长江水体的影响及对杨家门水厂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影响。 ( 5)公众参与:重点对线路两侧 的居民集中区等敏感点进行调查。 1.8 评价工作等级 1.8.1 生态环境评价工作等级 本工程所在长江江段为江豚、中华鲟等水生保护动物的洄游通道,属重要生态敏感区;两侧陆域目前均为城乡结合部,沿江地带已绿化固化,无明显湿地植被分布,不涉及其它生态敏感区;工程长度 50km、占地范围(含水域) 2km2,根据 HJ19-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中生态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原则,本次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按三级评价开展工作,评价中重点关注对长江珍稀保护水生生物的分析,同时突出陆域城市生态的特点,力求客观、准确、完整地反映本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8.2 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 本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的噪声级有明 显提高,受影响人数增多,预计项目沿线两侧噪声增加 5dB( A) 以上, 按照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 HJ/T2.4-1995) ,本项目的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一级。 新建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铁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及相关工程 91.8.3 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 本工程运营期污水主要为桥面径流雨水,其产生量 1000m3/d。排放的污染物主要为非持久性污染物, 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 7, 所以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为 “简单 ”; 拟建项目运营期产生的雨水进入周边城市 雨水系统,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 HJ/T2.3-93)中的规定,本项目的地表水环境影 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 1.8.4 环境空气评价工作等级 本项目公路系双向八车道的城市主干路,根据 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中评价等级划分,本次环境空 气影响评价工作按二级进行。 1.9 评价标准 本次评价按安徽省环境保护厅 “安徽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新建 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铁路商合杭铁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工 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函 ”(皖环函 2013 1386号)所确认的标准执行。 1.10 环境保护目标 本工程所在江段的鱼类中中华鲟、白鲟为 国家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胭脂鱼及江豚为国家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虽然工程 所在江段有白鲟及胭脂鱼的记载,但近些年在评价范围内未发现其出没的报道。 拟建桥址下游有杨家门水厂取水口(最近距离 2.3km) ,拟建商合杭铁路芜湖长江大桥于 CK507+300 CK509+400 穿越了长江杨家门水厂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范围 (穿越二级保护区总长度 2100m,其中穿越二级保护区水域 1700m,穿越二级保护区陆域400m) 。 本工程沿线分布有居民住宅、学校等 环境敏感目标;沿线计有声环境敏感点 21处(详见表 5.2-1) 、振动环境敏感点 14 处(详见表 6.2-1) 、电视收看保护目标 9 处( 详见表 9.1-1) 。 环境影响报告书 10 2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2.1 工程概况 2.1.1 项目简况 ( 1)项目范围 本次工程范围包括公铁大桥、公路立交及芜湖 铁路枢纽相关工程三部分。 1)公铁大桥工程范围为: 商合杭客运专线里程 CK506 653.500 CK511+463.400; 市域轨道交通里程 AK12 754.884 AK17 156.365; 公路里程 K2+804.744 K7+497.257。 公铁大桥全长 4809.9m,跨江大桥正桥及公铁合建段引桥采用共建基础和墩身设计, 合建段共长 4525m, 其中跨江大桥正桥长 1232m, 南北引桥公铁合建段共长 3290m,南岸铁路单建段长 122.1m,北岸分离过渡铁路单建段长 162.8m。 2)公路立交工程范围 公铁大桥公路桥面与长江路、银湖路衔接 的匝道系统,不含长江路、银湖路改建工程。 3)相关工程范围为 芜湖枢纽相关工程设计范围:芜湖站北端商合杭铁路CK511+463.4CK512+100 段正线 636.6m 路基和存车场线下工程。 轮南线改线设计范围:轮南线自银湖路以西 300m 起开始改线,将轮南线北移15m,线路长 2.2 铺轨公里。 北岸上海铁路局芜湖焊轨基地改建工程。 ( 2)工程简况 新建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铁路芜湖长江公铁 大桥系商合杭铁路的控制性工程,该桥设在既有芜湖长江大桥上游 3.5km 的弋矶山,起于无为岸规划中的芜湖大道,跨长江后继续向南跨长江路、银湖路、过 “康乐人家 ”后公路与铁路分离后,公路与芜湖岸赤铸山路相接,铁路引入芜湖站;公铁大桥全长 4809.9m,跨江大桥正桥及公铁合建段引桥采用共建基础和墩身设计,合建段共长 4525m,其中跨江大桥正桥长 1232m,南北引桥公铁合建段共长 3290m,南岸铁路单建段长 122.1m,北岸分离过渡铁路单建段长 162.8m。 推荐方案主桥采用( 98+238+588+224+84) =1232m 高低塔钢桁梁斜拉桥,铁路桥面为四线铁路(商合杭 +市域铁路( S1)线) ,公路桥面为双向八车道城市主干路。 新建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铁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及相关工程 11图 2.1-1 项目位置示意图 2.1.2 公铁大桥工程 2.1.2.1 主要技术标准 ( 1)商合杭铁路 铁路等级:客运专线 正线数目:双线 设计活载: ZK 标准活载 最大坡度: 25 设计最大行车速度: 250km/h 正线线间距: 4.6 米。 ( 2)市域铁路: 铁路等级:城际铁路 正线数目:双线 设计活载:暂按 ZK 活载预留 设计行车速度: 200km/h 限制坡度: 30。 正线线间距: 4.6 米。 拟建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12 ( 3)城市主干路: 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双向 8 车道 设计车速:主线 60km/h,匝道 40Km/h 荷载等级:城 -A 级 最大纵坡: 4% 道路净空: 5.0m。 ( 4)建筑限界 商合杭客运专线与市域轨道交通线建筑限界均按高速铁路设计规范( TBJ10621-2009)规定执行。跨越城市道路桥下净空按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执行。 ( 5)桥面布置 公路面桥面布置 商合杭客运专线布置(市域铁路桥面布置相同) 新建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铁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及相关工程 13( 6)设计洪水频率 长江大桥 1/300;设计水位: +12.06m( 85 高程,下同) ( 7)通航标准 通航水位 最高通航水位: +11.07m 最低通航水位: +0.55m 主航道通航净空尺度 单孔单向通航孔净宽不小于 294 米。 单孔双向通航孔净宽不小于 543 米。 净高:最高通航水位以上不小于 32m。 2.1.2.2 主桥设计方案 图 2.1-1 主桥效果图 主桥采用( 98+238+588+224+84) =1232m 高低塔钢桁梁斜拉桥,铁路桥面为四线铁路(商合杭 +市域轨道交通 S1 线) ,公路桥面为双向八车道城市主干路。 2.1.2.3 引桥设计方案 ( 1)无为岸引桥 无为岸引桥由滩地引桥、跨堤及跨厂引桥、陆地引桥组成。 ( 2)芜湖岸引桥 环境影响报告书 14 芜湖岸引桥由跨堤及跨路引桥、陆地引桥组成。 2.1.2.3 轨道结构 鉴于无碴轨道尚未在大跨度桥梁上采用, 其对桥梁的变形与变位技术要求严格,且尚须进行一系列技术研究,一旦桥梁变形影 响超过标准,轨道维修整改相当困难,且经济性优势并不明显;而有碴轨道结构目前 已在大跨度桥梁上广泛采用,技术风险相对较小,因此本项目设计商合杭铁路及市域铁路( S1)线均采用有碴轨道。 2.1.2.4 施工计划 初步按 4 年实施, 1)开工日期: 2014.6 2)主塔出水日期: 2015.10 3)主塔封顶日期: 2016.10 4)钢梁合拢日期 2017.11 5)竣工日期 2018.6 6)总工期: 4 年 2.1.3 公路立交工程简介 2.1.31 本项目公路立交工程 本项目公路立交工程仅包括公路桥与长江 路、银湖路衔接的匝道系统,不含长江路、银湖路改建工程;具体有: 立交转向匝道:包括 WS、 WN、 SE、 SW、 EN、 ES、 NW、 NE 匝道,共 8 根; 立交集散匝道: A、 B 匝道,共 2 根; 银湖路上下匝道: C、 D 匝道,共 2 根。 图 2.1-11 工程范围示意图 2.1.3.2 长江路立交方案 长江路作为越江交通疏解的主要通道,考 虑到现状长江路交通已趋饱和,为满足新建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铁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及相关工程 15交通疏解需求,长江路沿线同步建设高架系统 ,高架范围北起天门山路、南至中山北路,长约 3.2Km。长江路高架与公路接线之间设置全互 通立交,满足老城区与江北、城东组团间各个方向的沟通需求。 银湖路作为次要疏解通道,利用上下匝道 疏解部分越江交通需求,沿线区域向东联系需求则通过赤铸山路解决。 图 2.1-12 长江路立交总体布置图 本项目公路立交工程所包括的 12 条公路匝道基本情况见表 2.1-1。 表 2.1.3-1 长江路立交匝道一览表 起点桩号 终点桩号 桥长 桥宽 序号 匝道名称 ( m) ( m) ( m) ( m) 1 A K0-8.612 K1+520.808 1529.42 8.5 2 B K0-8.610 K1+541.984 1550.594 8.5 3 C K0+164.513 K0+626.213 461.7 8.5 4 D K0+000.000 K0+458.000 458 8.5 5 WS K0+054.414 K0+290.219 235.805 8.5 6 SE K0+054.414 K0+307.557 253.143 8.5 7 EN K0+081.173 K0+246.072 164.899 8.5 8 NW K0+054.414 K0+267.717 213.303 8.5 9 SW K0+091.220 K0+369.726 278.506 8.5 环境影响报告书 16 10 ES K0+064.537 K0+458.501 393.964 8.5 11 NE K0+045.707 K0+226.174 180.467 8.5 12 WN K0+038.794 K0+230.358 191.564 8.5 2.1.4 相关工程简介 2.1.4.1 芜湖枢纽相关工程 芜湖长江公铁大桥桥尾 CK511+463.4 至芜湖站宁安铁路施工图设计分界里程CK512+100 段商合杭铁路正线路基及芜湖站商合杭存车场线下工程。 工程有商合杭铁路正线 636.6m 线下路基工程,及芜湖站同左 4 条存车线线下工程。存车线分两束布置,每束两条;分别沟通 车场上下行方向到发线;上行方向存车线从上行到发线引出,沟通 2 条到发线,存车线有效长 480m;下行方向存车线从上行方向正线引出,沿正线左侧以 600m 的半径布置,存车线与正线间距按 10m 设计,存车线有效长 480m。 2.1.4.2 轮南线改线工程 商合杭铁路过江后沿轮南线引入芜湖站, 由于轮南线南侧有大量新建住宅小区,为减少拆迁工程,商合杭铁路采用骑跨轮南线 方案,因银湖路附近商合杭铁路骑跨 . ( 1)既有轮南线概况 轮南线从芜湖西站南端引出后变为双线, 折向西,与银湖路平交,上跨长江路后进入轮渡站。目前轮渡站作为战备保留,轮南 线一线停用,另一线作为专用线取送线使用,往轮渡站方向为下坡。芜湖西站轮南线 西侧设有货场牵出线,为平坡道。 轮南线净髙不足(按 6.55m 控制) ,因此轮南线局部需改线。 ( 2)轮南线改建方案 受商合杭铁路高程控制,轮南线自银湖路以西 300m 起开始改线,将轮南线北移15m,设反向曲线连接,至芜湖西站 南端咽喉区后轮南线左 线接货场牵出线,右线接轮南线左线,改建后的轮南线线位 较既有轮南线西移了 5 40m,轮南线左线兼作货场牵出线使用。 2.1.4.3 上海铁路局芜湖焊轨基地改建工程 商合杭铁路芜湖公铁长江大桥江北岸 CK507+200CK507+300 跨越上海铁路局芜湖焊轨基地,该基地担负上海铁路局主要长钢 轨供应,线路穿越其核心部位焊机间,从长江大桥运营安全、焊轨工艺要 求,需对芜湖焊轨基地进行改建。 目前由于该基地系原地改建,还是异地迁 建尚未确定,设计仅估列改建费用;因此本次环境评价建议该基地改建方案确定后, 应单独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2.1.5 设计年度 新建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铁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及相关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