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改革现状调查汇报.docx
供销社改革现状调查汇报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供销社改革现状调查汇报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全面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意见,加快推进我市供销社改革发展,受市政府办公室委托,市供销社牵头组织了对全市供销社改革发展情况的调研。调研采取全面调研与重点调研相结合、实地调研与召开座谈会相结合的形式,在组织各县(市、区)开展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市供销社又组织两个调研组分别深入到和六县(市)进行了重点调研。调研组在六个县(市)考察了 20 余个基层现场,在每个县(市、区)分别不同层面组织召开了不同类型的座谈 会(一个是由政府有关部门、乡镇党委政府和农民群众代表参加的政府及社会层面的座谈会;一个是由供销社直属企业和基层社参加的供销社层面的座谈会),广泛听取了不同阶层、不同部门对供销社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的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评价 经过调研,调研组一致认为,成立于建国初期、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供销合作社,在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辉煌、市场经济的磨炼后,已经重新确立了在新时期的定位,展现出了在服务 “三农 ”、统筹供销社改革现状调查汇报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价值和作用,已经成为推进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一)供销社已经从经济发展的低谷中走出,基本实现了全行业脱贫解困。 上世纪九十年代,市场改革逐步深化,市场全面放开,保持计划经济惯性的供销社,受到了严重冲击:主营业务全面萎缩、经济效益急剧下滑、企业不稳定因素骤然增加,一度陷入 “网破、线断、人散 ”的被动局面,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重点关注的 “信访大户 ”和 “困难行业 ”。98年底,全行业汇总亏损高达 1.5亿元,亏损面达 56%,各项政策性和经营性债务 30 多亿元,供销社经济发展跌入低谷。进入新的世纪,全市供销社在逆境中觉醒,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大胆改革管理体制,加快创 新发展模式,经济效益逐年回升,经济实力逐步增强, 2019年度,全市供销社完成销售收入 44.3 亿元,比 1999年增长 83.7%;实现利润 2019 万元,比 1999 年增加 5921 万元;上交国家税费 5677万元,比 1999年增加 2516 万元。 2019 年底,全系统净资产总额 4.89亿元,比 1999 年增长 8.4 倍;企业亏损面 11.21%,比 1999 年下降36 个百分点;全系统整体经济运行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供销社改革现状调查汇报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二)供销社正在从 “服务三农 ”中显示出新的价值和作用,基本确立了在新时期的发展定位 。 进入新世纪,全市供销社在成功实现扭亏为盈、摆脱经济发展的被动局面后,适应新时期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实际需要,立足自己的特殊属性,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从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致力于建设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重新确立了供销社在新时期的发展定位,展现出供销社在新时期的特殊价值和作用。全市供销社在原有公司几乎全军覆没和基层组织基本瘫痪的情况下,以农民为服务对象的出资企业和植根 “三农 ”的基层组织重新崛起、迅速成长壮大,在保持这个拥有 4 万名职工队伍的大系统稳定的同时,又为 3000 多名农村青年提供了就业岗位;服务方式不断创新,将现代与传统紧密结合,创新经营服务,既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又顺应了农民的传统需求;服务领域不断拓展,从工业品下乡到农产品进城,从农民生产生活到社区服务,直到为农民提供融资服务,其服务领域覆盖了 “三农 ”发展的方方面面。通过改革发展,作为深深扎根于农村且根系最发达的供销社,与农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其主渠道作用又日益凸显出来。市张庄镇矬草峪村支部书记在座谈中讲到:改革开放后,供销社逐步弱化,基本退出了农村市场。社区服务中心建成后,让老百姓对供销社有了新的认识。 特别是两个超市的建设,缩小了城乡差距,同时还为提高农民素质搭建了平台。 供销社改革现状调查汇报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4 页 (三)供销社将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出更大作用,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连续出台了 7 个一号文件,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解决 “三农 ”问题作出了总体部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的重大决策,既需要向 “三农 ”注入更多的资源,又需要搞好服务。特别是面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的农民,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构建一个经营性和公益性相结合的农村现代经 营服务新体系,对此各类经营服务主体曾作出艰辛探索,也取得了诸多成效,但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通过调研我们认为,供销社虽然在经济转轨期遭受了重挫,丧失了很多资源,但对于服务 “三农 ”仍具有很多独特的优势:一是供销社融入 “三农 ”,又具备进入市场的能力。大半个世纪以来,供销社生存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和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从没有离开“三农 ”,基层供销社的职工来自当地农家,他们熟悉每一个村庄甚至每一个农户,了解农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供销社以流通为本,具有进入市场、开辟市场的传统优势。二是供销社跨越一二三产业,涉足 农村各个领域。既经营工业品又经营农产品,既搞流通又搞生产加工,是连接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政府与农民的桥梁和纽带,由此决定了供销社既能为农民生产提供系列化服务供销社改革现状调查汇报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5 页 又能为农民生活提供综合性服务。三是供销社有经营功能又具公益性。供销社是通过经济活动实现为 “三农 ”服务的组织,其基层组织和公司企业是经济法人,而处于核心支配地位的各级联社可以承接公共资源,行使政府委托的职能,由此使供销社形成了吸纳整合市场资源、社会资源和公共资源等各种资源的能力。四是它的网络遍布乡村,同时上下贯通形成体系,使其直接面对 “三农 ”、占有市场份额,形成经营规模,能够为农民带来更多的利益。总之,作为党委政府直接领导、又植根于 “三农 ”的系统经济组织,供销社具有建设新型经营服务体系、为 “三农 ”提供有效服务的优势,是其他组织所无法比拟的。因此,随着建立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的深入推进,供销社将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真正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二、供销社改革发展的主要措施 近年来,全市供销社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力推进 “一个网络,两个平台 ”建设, 加快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全力推进超市下乡,积极构建农村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服务网络。针对农村消费市场购物环境差、流通方式相对落后、消费安全无供销社改革现状调查汇报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6 页 保障的现实状况,全市供销社系统充分发挥遍布城乡的经营网络优势,积极引进连锁配送、超市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经营业态,全力推进农村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建设。几年来,通过培植日用品经营龙头企业、兴建乡镇驻地直营超市、发展村级加盟超市(便民店)等各项举措,已基本构筑起连接城乡、覆盖乡村的农村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服务网络。目前,全市已有 10 个县(市、区)供销社建立了日用消费品龙头公司,拥有大型物流配送中心 3 个,县城驻地万平方米以上的超市(大卖场) 4 个,乡镇驻地 1000 平方米以上的直营超市 80 余个,村级加盟超市(便民店) 1180 个,年日用消费品销售额 20 亿元,供销社在农村消费市场的引领和主导作用日益突出和明显,已成为推进农村现代流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积极组织农产品进城,着力构建新型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近年来,全市供销社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积极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重点培育农产品营销网络,大力推进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 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产品流通中发挥出积极作用。全市围绕小麦等大田作物、棉花、大蒜等经济作物种植以及果蔬、畜禽等特色产品种植、养殖,积极组建新型农产品经营公司,重点扶持农产品骨干龙头企业,加快兴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力推进 “农超对接 ”和双向流通,积极组织农产品进超市、进市场,不断开辟农产品在城市市场的销售渠道,逐步形供销社改革现状调查汇报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7 页 成了上联高端市场,下联生产田间,集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科技化服务、信息化交易于一体,从基地一直到市场终端的新型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目前,全市供销社已创建 各类种植、养殖、加工、营销专业合作社、经济协会 246个,组建县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 3 个,拥有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储存企业 30 余个,确立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50余个,年销售各类农产品近 10亿元。供销社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三)不断完善农资经营服务,加快构建农资经营服务新体系。为巩固供销社在农资市场的主渠道地位,杜绝假冒伪劣农资商品坑农害农,全市供销社积极组织开展了以连锁经营、测土配方施肥服务和化肥直供等为主要内容的农资经营服务体系创新活动。目前,全市已有10个 县市区确立了农资经营龙头企业,拥有各类农资连锁店 1300 余个,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基本形成,化肥供应量保持在 60 万吨以上。今年以来,各县(市、区)供销社进一步转变经营方式,创新经营模式,全面组织开展了由县级农资配送中心直供农户的 “化肥直供 ”活动,化肥价格一般低于市场价格的 10%左右;同时组织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统一防治等活动,引导农民合理施肥、科学种田。县供销社还组织开展了以 “土地托管 ”为主要内容的大田作物服务创新活动,通过组建专业服务队,对农户的土地实行种植、施肥、喷药、浇灌、收割等专项服务,逐步把农村 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了出来,降供销社改革现状调查汇报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8 页 低了农业生产投入、节约了劳动成本,在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四)创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积极构建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重要平台。 2019 年以来,针对农民群众特别是山区群众生活不便利、消费无去处、活动无场所的现实困难,致力于打造为农民购物、休闲、娱乐、医疗、健身等提供综合服务的平台,全市供销社组织开展了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市供销社近两年来集中力量在东部山区的张庄镇建设了 9处标准化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每个服务中心内都设有农民群众生活必需的日用 品超市、农资超市、洗澡堂、卫生室、幼儿园、饭店等项目,配有必要的健身器材和文体娱乐场所,有些还设有行政服务大厅、党员远程教育等公共服务项目,山区农民不出村或在就近村庄就能够享受到城市居民一样的商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深受山区农民的欢迎。目前,全市供销社已累计投资 2310万元,采取自主建设、联合建设、参与建设等多种形式,兴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60 余个,在方便农民群众生活,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市供销社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要使其真正供销社改革现状调查汇报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9 页 担当起历史 重任,还要付出多方面努力,特别是以服务 “三农 ”主渠道的要求去衡量,还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从供销社自身来看,一是供销社经济总量不足,经济实力相对弱小,供销社在组织农村购销业务方面还有很大潜力和发展空间;二是供销社在联合、合作方面的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合作社不合作,联合社不联合 ”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三是供销社人员老化、人才匮乏,全市供销社系统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方面与事业发展的需要存在着较大差距;四是全市供销社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比较突出,个别县(区)供销社工作被动,还没有真正明确和把握供销社在新时期的定 位,缺乏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其次,从供销社发展的外部条件和环境来看,一是个别地方的党委政府尚未真正认识到供销社的价值和作用,往往把供销社视为一般的企业,或者仅把其看成是一个流通组织,同时对供销社已经作出的有益探索,又往往看不到其意义和价值,因而不能及时对其注入必要的资源,致使已经出台的一些支持供销社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也不能得到落实;二是部分职能部门对供销社改革发展的扶持力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个别基层执法单位在市场监管等方面还存在着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的问题;三是社会各界对供销社还缺乏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对供销社的社会地位和新时期的价值、定位还有不少偏见和误解。 供销社改革现状调查汇报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0 页 四、意见和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现就推进供销社改革发展,加快建设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充分认识供销社在服务 “三农 ”中的特殊价值。再创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必须进一步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广大农民热切呼唤一个能与自己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并为其提供有效服务的经济组织,各级党委政府一直在着力探寻为 “三农 ”服务的新途径,政府各部门也越来越认识到需要一个能把进入农村的资源予以有效转换的服务载体。供销社根 在农村,本在流通,质在合作,优势在网络,全市供销社改革发展的实践已充分证明,实现了经营、服务和组织创新的新时期供销社,必会成为农民所需要、政府所信任、各方所依赖的服务 “三农 ”的主渠道。建议认真总结全市供销社已有的成果和经验,充分认识其在服务 “三农 ”中的特殊性质、地位和作用,支持其通过改革发展,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 (二)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涵盖农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