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矿棚户区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表.doc
XX 市二道江区 2014 年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XX 省冶金设计研究院 1 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提出的背景 XX 市二道江区是全国重点采煤县市之一,已有一百多年的开采历史,由于矿区地下煤矿资源的长期开采,形成了大面积的采空区,导致地表出现了大范围的的沉陷与构造破坏,采煤沉陷区内大量的居民住宅、公用设施、农田等严重受损,给矿区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生存环境十分恶劣。 为解决沉陷区居民居住问题, 2004 年开始进行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但由于当时只对矿井上方,处于划定区域,已明显沉陷的破损房屋进行搬迁改造,而对处于矿井边缘或没有明显沉陷的房屋都没有进行搬迁,近几年来, 随着地下沉陷面积的扩大,地上塌陷区面积也扩大了很多,许多原来处于边缘地区的房屋都出现了明显的沉降,房屋严重下沉,给居民的生命安全带来了隐患。 2010 年 至 2013 年, 二道江区政府已完成拆迁改造工矿棚户区 共计 60 万m2,新建建筑面积 共计 105.37 万 m2 的住宅小区。 本项目为 XX 市二道江区 2014年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 ,计划 拆迁 6 个 地块 ,地块分别位于 五道江镇、铁厂镇及 二道江城区 , 拆迁户数 2460 户,拆迁面积 10.93 万 m2, 新建 丽源小区五期工程、阳光小区五期工程及三江小区三期工程 , 同时对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同步进 行改造,彻底改造工矿棚户区居民生活条件。 根据国务院第 253 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新、扩、改建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受 XX 市二道江区工矿棚户区改造办公室 的委托, XX 省冶金设计研究院 承担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根据环评技术导则和 XX 市 环保局要求,评价单位将通过现场踏查和收集有关资料,在对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调查,并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XX 市二道江区 2014 年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XX 省冶金设计研究院 2 1.2 编制依据 1.2.1 法律法规 (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12.26); ( 2)中华人 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3.9.1); (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0.9.1); (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6.1); (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5.4.1); (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6.10.29); (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011.3.1); ( 8)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2012.2.29)。 1.2.2 相关文件及技术规范 (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 253 号令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 年 11 月 29 日; (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 1996) 61 号文件关于贯彻实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通知, 1999 年 3 月 17 日; ( 3)环境保护部第 2 号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2008年 10 月 1 日; ( 4)国家环保总局环发( 2001) 19 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 2001 年 2 月 21 日; ( 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 9 令产业结构调整 指导 目录( 2011 年本)( 2013 年修订) , 2013 年 2 月 16 日; ( 6) XX 省地方 标准 DB22/388-2004 XX 省地表水功能区, 2004 年 12月 1 日; ( 7)国家环保部 HJ2.1-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XX 市二道江区 2014 年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XX 省冶金设计研究院 3 ( 8)国家环保部 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 9)国家环保部 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 10)国家环保部 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 11)国家环保部 HJ/19-2009环境污染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 12)国家环保部 HJ610-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 13)国发 200038 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保纲要的通知; ( 1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 1999107 号文件关于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 ( 15)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 200628 号),国家环保总局, 2006 年 2 月 14 日; ( 16) XX 市 城市总体规划; ( 17) XX 市二道江区工矿棚户区改造办公室 与 XX 省冶金设计研究院签订的技术咨询合同。 1.3 控制污染与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 6 个地块分别位于 五道江镇、铁厂镇 及 二道江城区 , 目前项 目 所在区域内均 为 棚户区,共计 2460 户居民, 本项目将对这 2460 户居民进行拆迁,原地回迁 。 本 项目 施工期主要污染为扬尘、噪声、建筑垃圾等;运营期 所产生的 污染 主要为生活 污 水, 五道江镇及铁厂镇目前没有污水处理厂,各小区自建分别自建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达到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 A 标准后最终汇入浑江,二道江城区污水处理厂目前正在建设,预计 2014年底投入运营,因此三江小区三期工程可依托当地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一级 A 标准后最终汇入浑江。 本项目 环境保护目标见表 1-1, 最终保护目标如下: ( 1)控制施工期产生的扬尘及噪声,高噪声设备尽量不在夜间使用,减少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 XX 市二道江区 2014 年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XX 省冶金设计研究院 4 ( 2)对施工期垃圾及生活垃圾采取集中清理、及时清运的措施,避免固体废物产生二次污染。 ( 3)控制该项目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 浓度及排放量,保护受纳水体( 浑江 )的水域功能 ( 类)水体要求。 表 1-1 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序号 保护目标 类别 保护目标名称 与工程区相对位置 保护要素及要求 1 地表水 浑江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3838-2002)中 类标准 2 环境空气 大气 环境 所在区域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 3 声环境 环境噪声 所在区域 声环境质量标准 ( GB3096-2008)中 2 级标准 1.4 评价原则 ( 1) 通过类比调查的方法,确定拟建项目的主要污染源及其排放特征。 ( 2) 对于工程污染控制,在确保达标排放的基础上,确保工程项目建成后对区域环境影响的程度最低,范围最小。 ( 3) 为了缩短环评周期和节约环评经费,本次评价尽量在利用 现有 监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补充现状监测。 1.5 主要环境问题及评价重点 本项目建成后主要环境问 题包括:施工期产生的噪声、扬尘和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营运期生活污水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根据本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及项目建设及建成后污染物排放特征,本报告将注重污染防治措施的论证分析;认真贯彻 “总量控制 ”原则,同时兼顾生态、施工期噪声、对环境的影响评价,对固体废物可能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简 XX 市二道江区 2014 年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XX 省冶金设计研究院 5 要分析。 1.6 评价级别及评价范围 1.6.1 地表水 根据 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规定,地表水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是由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受纳水 体的规模及对水质要求而确定的。本项目的地表水评价级别判据见表 1-2。 表 1-2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级别表 废水排放量( m3/d) 受纳水体 水质复杂程度 水域规模 水质要求 水体敏感程度 评价等级 473.12 浑江 简单 中型 类 不敏感 三级 根据本工程的排污特点,项目废水为生活污水,日排放废水为 473.12t/d,主要污染物为 COD、 BOD5、 SS、 NH3-N, 水质较为简单,纳污水体为 浑江 ,属 中 型 河流 , 水体功能为 类,根据导则( HJ/T2.3-93)确定本次地表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考虑 本项目 3 个地块排污口的位置 及本项目评价工作等级,确定项目的评价范围为 浑江 五道江断面 至 二道江城区断面 ,全长约 30km。 1.6.2 噪声 拟建项目 3 个地块分别 位于 五道江镇、铁厂镇及二道江城区 , 均 属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的 2 类区,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增加量在 小于3dB(A),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HJ2.4-2009)确定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级别为三级。 评价范围为 3 个新建 小区及小区界外 1m 以内。 XX 市二道江区 2014 年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XX 省冶金设计研究院 6 1.6.3 环境空气 拟建 3 个小区 冬季供暖 均 采用 集中供热,不自建锅炉房,无锅炉烟气产 生,故确定环境空气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由于 项目 地块占地面积较大,环境空气评价范围 为 以 3 个 地块 为中心, 直径为 5km 的 3 个 圆形区域。 1.6.4 生态 本项目 总占地 面 积 12.28hm2, 影响范围小于 20km2,生物量减少 50%,物种多样性减少 50%以上,土地和水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但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依据 HJ19-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评价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由于 本项目属于 XX 市二道江区 内棚户区改造项目, 因此 评价范围为 总占地 面积 12.28hm2 范围内。 1.7 评价标准 1.7.1 环境质量标准 ( 1) 地表水环境 本项目建成后受纳水体为 浑江 ,根据 XX 省地方标准 DB22/388-2004 XX省地表水水域功能分类的规定, 浑江 执行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 类标准 , 污染物中的悬浮物选用松花江水系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见表 1-3。 XX 市二道江区 2014 年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XX 省冶金设计研究院 7 表 1-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 mg/1( pH 除外) 污染物 类标准值 单位 来源 COD 20 mg/L GB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BOD5 4 mg/L pH 6-9 无量钢 氨氮 1.0 mg/L SS 25 mg/L 松花江水系环境质量标准(暂行) ( 2)环境空气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选用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详见表 1-4。 表 1-4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摘录) 污染物 取值时间 浓度限值 单 位 TSP 日均值 0.30 mg/m3(标准状态) SO2 日均值 0.15 NO2 日均值 0.12 ( 3)声环境 本项目 3 个 地块所在区域 均 属于 2 类区,故噪声执行 GB3096-2008声 环境质量标准中 2 类区标准,详见表 1-5。 表 1-5 声环境质量标准表 采用标准 环境噪标准值 dB( A) 适用范围 昼 间 夜 间 2 类 60 50 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 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 1.7.2 污染物排放标准 ( 1)废水 五道江镇及铁厂镇目前没有污水处理厂,各小区分别自建地埋式污水处理 XX 市二道江区 2014 年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XX 省冶金设计研究院 8 系统,处理达到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一级 A 标准后最终汇入浑江,二道江城区污水处理厂目前正在建设,预计 2014 年底投入运营,因此三江小区三期工程可依 托当地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一级 A 标准后最终汇入浑江。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废水排放标准应 执行 污水综合排放 标准 (GB8978-1996)中 三级排放 标准 , 详见表 1-6。 表 1-6 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 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单位: mg/L 污染物 标准值 标准 SS 400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 1996)中三级排放标准 COD 500 NH3-N BOD5 300 XX 市 二道江城区 污水处理厂 出水执行 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 一级 A 排放标准,详见表 1-7。 表 1-7 污水处理厂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标准 单位: mg/L( pH 除外) 指标 pH COD BOD5 SS 氨氮 一级 A 标准标准 6-9 50 10 10 5 ( 2)噪声 施工期采用 GB12532-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进行评价,详见表 1-8;本项目声环境功能区为 2 类区,故厂界噪声执行 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的 2 类区标准,详见表 1-9。 表 1-8 建筑施工场 界环境噪声限值 噪声限值 dB( A) 昼 间 夜 间 70 55 XX 市二道江区 2014 年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XX 省冶金设计研究院 9 表 1-9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 dB( A) 类 别 标 准 值 标准来源 昼 间 夜 间 2 类 60 50 GB12348-2008 ( 3)废气 本项目停车场排放参照 GBZ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有害物质短时间( 15min)接触容许浓度限值,详见表 1-10。 表 1-10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摘录) 污染物 最高排 放浓度 ( mg/ m3) 备注 NO2 10 有害物质短时间( 15min)接触容许浓度限值 CO 30 1.8 评价预测时段 根据评价规范的要求和本项目工程进度,施工期为 2014 年 3 月 2014 年12 月结束,建设期 约 为 1 年 。 XX 市二道江区 2014 年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XX 省冶金设计研究院 10 第二章 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2.1 项目所在区域现状概况 2.1.1 建址区域现状 2.1.1.2 现有棚户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 1)房屋破旧、布局不合理、存在安全隐患 棚户区现有房屋 多数 始建于 60 70 年代,大部分是由原有的土草房改成的土瓦房,只有少部分于近年改 建为砖瓦房,房屋整体上比较破旧,造成部分房屋地基下沉、屋内潮湿。 由于建房时缺少统一规划以及历史的原因,因此棚户区房屋建设的布局比较混乱、密集,使多数房屋采光度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 2)基础设施条件较差 由于布局混乱,因此棚户区内的道路曲折,不成体系。多数棚户区内没有地下排水设施,居民的生活污水均为明沟排放。冬季巷路结冰,夏季巷路泥泞不堪,尤其是在雨季来临时,对所在居民的出行和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 由于没有集中供热,到了冬季住户自己烧煤取暖,烟尘、粉尘随处可见,空气中的硫化物、颗粒状悬浮物严重超标, 极大地影响了居民的身心健康,破坏了城市的卫生和形象。由于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因此棚户区的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 3)棚户区现有住户大部分为生活比较困难的下岗职工、低保户和特困户,因此靠其自身能力无法改变现有居住环境,同时也无力在别处购买楼房居住。另外,由于棚户区平房密度和居民居住密度较大,如利用开发商进行开发建设,其拆迁成本较高,加上区域位置不甚理想,开发商基本上无利可图,致使其裹足不前。而市政建设部门又无力独立承担棚户区的改造建设任务,导致棚户区 XX 市二道江区 2014 年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XX 省冶金设计研究院 11 一直处于目前这种脏、乱、差的落后局面。但是,棚户区居民要求改变居 住环境,对市政府进行棚户区改造建设的需求和呼声却越来越高。与此同时, XX市 政府也在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其列为 2012 年的主要城建工作任务之一,由此可见,本项目的建设是有着棚户区居民巨大的市场需求支持的。 2.1.1.2 建址区域内市政设施及交通现状 建址区域内原基础设施较差,但近期随着政府对棚户区的改造工程,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2.1.1.3 建址区域内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本项目地块范围较大,但建址区域内生物种类较少,据调查资料统计表明建址区域内 主要地表植被为 农作物 。 建址区域人类活动比较频繁,无重要野生动物资 源,附近经常有一些栖息型鸟类分布,如麻雀、燕子等。 2.1.2 区域污染因素分析 本项目拆迁面积 共计 10.84 万 m2,拆迁户数为 2460 户 , 故本次评价现有污染源按区内 2460 户居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染计算。 2.1.2.1 废水 建址区域内的居民用水均为自来水,废水排放方式为大部分废水以泼地自然蒸发方式处理。建址区域内厕所现采用旱厕。如每户按 0.1t/d 用水量计算,则总用水量为 89790t/a,废水排放量按用水量的 80%计算,则建址区域内排水量为 71832t/a。污染物排放浓度为 COD: 250mg/l、 BOD5: 180mg/l、 SS: 200mg/l、NH3-N: 20mg/l,则污染物排放总量为 COD: 17.96t/a、 BOD5: 12.93t/a、 SS:14.37t/a、 NH3-N: 1.44t/a。 2.1.2.2 废气 建址区域内居民夏季以煤气罐作为生活做饭用热,燃烧后产生 CO2 和水蒸汽经室内通风装置排入大气,对大气环境影响不大。冬季采暖主要以家用型自 XX 市二道江区 2014 年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XX 省冶金设计研究院 12 然通风的地炉为主,以燃煤为主要燃料。如每户用煤量按 2.5t/a 计算,则建址区域内总用煤量为 6150t/a,其烟尘产生浓度为 110mg/m3, SO2 产生浓度为240mg/m3;则烟尘排放量为 6.8t/a, SO2 排放量为 15.6t/a;排放方式均以 3m-5m左右高的烟囱排放。 2.1.2.3 固体废物 建址区域内现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煤渣及居民的日常生活垃圾,其中煤渣产生量为 1904t/a;生活垃圾产生量每户按 1kg/d 计算,则总产生量为 897.9t/a。建址区域内煤渣主要为冬季采暖时产生,部分用来铺路,其余倒于附近垃圾堆;产生的生活垃圾均排至附近垃圾堆,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本项目拆迁区块的环境状况和周围环境敏感点情况详见表 2-1。 表 2-1 拆迁区块的环境状况一览表 序号 分类 周围环境敏感点 环境状况 1 水环境 区域内 2460 户居民 排水设施不完善,废水 泼 地蒸发 2 大气环境 季采暖以地炉为主,冬季区域内 上空烟气弥漫 3 固体废物 生活垃圾 随处堆放 , 清运不及 时影响居民正常生活 2.1.3 区域现存主要环境问题分析 2.1.3.1 废水 由于现建址区域内排水设施不完善,居民废水大部分以泼地自然蒸发方式处理,在夏季污水滞留,产生难闻气味,严重污染环境;冬季污水流至路面易结冰,致使路面光滑,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的同时又对地下水存在潜在的影响。 2.1.3.2 废气 建址区域内居民冬季采暖主要以地炉为主,烟气排放高度大部分在 3m-5m左右,在采暖期间内,建址区域内上空烟气弥漫,致使周围环境空气受严重影 XX 市二道江区 2014 年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XX 省冶金设计研究院 13 响。 2.1.3.3 固体废物 由于建址区域垃圾箱较少,居民生活垃圾均倾倒于垃圾堆,在夏季如环卫部门清运不及时,垃圾臭气熏天,蚊蝇滋生,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在大风天气垃圾还易产生扬尘污染周围空气环境。 因此,建址区域房屋的改造不仅仅是平房变楼房,旧房变新房的改造,而是整体布局,房屋造型,功能结构,配套设施等的全部完善。 经调查,本项目地处 XX 市 城区内 ,随着政府对 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各污染会随之减轻。 2.2 项目概况 2.2.1 项目名称、建筑性质及地点 项目名称: XX 市二道江区 2014 年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单位: XX 市二道江区工矿棚户区改造办公室 建设地点: 2014 年工矿棚户区改造计划新建 3 个小区,分别位于五道江镇、铁厂镇以及二道江城区 : 丽源小区五期,拟建小区东侧为巷路,隔巷路为棚户区( 186 户),距离拟建项目约 30m;拟建小区南侧为五道江大街,隔五道江大街为五道江富源小区, 距离拟建项目约 50m, 拟建小区西侧紧邻五道江丽源小区四期工 程,目前该工程已经竣工,已有部分居民居住;拟建小区北侧目前为空地。 阳光小区五期,拟建小区东侧为铁厂镇鸡房山,南侧为铁厂洗煤厂铁路专用线(非运行铁路线)隔铁路线为棚户区 156 户, 距离拟建项目约 50m;拟建小区西侧紧邻阳光小区四期工程,目前该项目尚未竣工,拟建小区北侧目前为 空地。 XX 市二道江区 2014 年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XX 省冶金设计研究院 14 三江小区三期,拟建小区东侧为东滨 路,隔路为一条 小河,南侧为棚户区( 76 户),距离拟建项目约 30m,拟建小区西侧为东吉路, 距离拟建项目约35m, 拟建小区北侧紧邻三江小区 二 期工程, 目前该工程已经竣工,已有部分居民居住。 其地理位置详见 图 2-1。 2.2.2 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 28664.15 万元, 拟申请中央预算补助资金、省财政补助资金、地方政府配套出资、居民出资等方式解决 。 2.2.3 建设规模、小区平面布置 ( 1)拆迁情况 本项目 拟 拆迁 6 个地块,拆迁户数 2460 户,拆迁占地面积共计 23.78hm2,拆迁面积共计 10.84hm2, 其中包括: 五道江镇丽源小区二期东侧地块,占地面积 3.78hm2, 180 户,拆迁面积0.59 万 m2, 该地块拆迁后原址新建丽源小区五期; 五道江镇二高中棚户区 地块 ,占地面积 2.5hm2, 660 户,拆迁面积 2.64万 m2, 居民异地安置到丽源小区五期,土地腾空收储 ; 铁厂镇阳光小区三期西侧地块,占地面积 4.25hm2, 368 户,拆迁面积1.61 万 m2,该地块拆迁后原址新建阳光小区五期; 铁厂镇铁西社区棚户区地块,占地面积 1.5hm2, 460 户,拆迁面积 2.07万 m2,居民异地安置到阳光小区五期,土地腾空收储; 二道江城区三道江委棚户区地块,占地面积 4.25hm2, 75 户,拆迁面积0.53 万 m2,该地块拆迁后原址新建三江小区三期; 二道江城区冯家沟棚户区地块,占地面积 7.5hm2, 717 户,拆迁面积 3.4万 m2,拆迁后土地腾空收储,居民异地安置到三江小区三期。 棚户区改造范围详见表 2-2。 XX 市二道江区 2014 年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XX 省冶金设计研究院 15 表 2-2 棚户区改造范围一览表 范围 名 称 拆迁建筑面积 (万 m2) 拆迁占地面积 ( hm2) 拆迁户数 (户) 五道江镇 丽源小区二期东侧 0.59 3.78 180 五道江镇二高中棚户区 2.64 2.5 660 铁厂镇 阳光小区三期西侧 1.61 4.25 368 铁厂镇铁西社区棚户区 2.07 1.5 460 二道江城区 三道江委棚户区 0.53 4.25 75 冯家沟棚户区 3.4 7.5 717 合计 10.84 23.78 2460 ( 2)建设规模 本项目拟 新建 3 个小区,分别位于五道江镇、铁厂镇以及二道江城区,总建筑面积 15.93 万 m2,安置居民 2460 户。具体建设内容为: 五道江镇丽源小区五期,建设地点位于丽源小区二期东侧,规划占地面积 3.78hm2,计划新建面积 5.57 万 m2,其中,住宅 5.33 万 m2、公建 0.24 万m2,安置居民 840 户, 14 栋六层住宅。小区四至范围:东至民宅、西至丽源小区二期、北至丽 源小区四期、南至五道江大街。 铁厂镇阳光小区五期,建设地点位于阳光小区三期西侧,规划占地面积4.25hm2,计划新建面积 5.34 万 m2,安置居民 828 户, 14 栋六层住宅。小区四至范围:东至阳光小区三期、西至民宅、北至规划路、南至洗煤厂专用线。 三江小区三期,建设地点位于三道江委,规划占地面积 4.25hm2,计划新建面积 5.02 万 m2,其中,住宅 4.92 万 m2、公建 0.1 万 m2,安置 792 户, 13栋六层住宅。小区四至范围:东至东滨路、西至东吉路、北至三江小区二期、南至规划路。 本项目主要技术指标见表 2-3。 XX 市二道江区 2014 年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XX 省冶金设计研究院 16 表 2-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3)小区平面布置 拟建 3 个 小区总平面布置 符合 XX 市 总体发展规划,注重小区规划和城市发展的关系,使土地开发能体现最大的价值,总平面布局是产生室外丰富生活空间层次的源泉,景观大道和路网是构成平面结构的灵魂。道路基本沿小区周边布置,向内延伸,直贯小区花园中心。整个路网自然流畅,简洁高效,人车分流。强调了人与自然的结合,大片的绿地为小区提供新颖、 充满生机高质量的健康的生活环境。平面户型设计以人的生活行为需要为依据,提供多种户型选择的可能性,优化完善厨房、卫生间的功能布局,做到每户均有良好的阳光和通风。小区总平面布置详见图 2-2、图 2-3 及图 2-4。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丽源小区四 期 阳光小区四 期 三江小区三 期 合计 一 折迁情况 1 拆除建筑面积 万 m2 3.23 3.68 3.93 10.84 2 折除户数 户 840 828 792 2460 3. 拆除居民人数 人 2520 2484 2376 7380 二 安置情况 1 安置建筑面积 万 m2 5.57 5.34 5.02 15.93 2 安置居民户数 户 840 828 792 2460 3 安置居民人数 人 2520 2484 2376 7380 三 用地情况 1 总用地面积 公顷 3.78 4.25 4.25 12.28 2 项目用地面积 公顷 3.78 4.25 4.25 12.28 3 道路停车场 万 m2 0 0 0 4 绿化用地 万 m2 1.134 1.275 1.275 3.684 5 建筑总面积 万 m2 5.57 5.34 5.02 15.93 6 住宅建筑面积 万 m2 5.33 5.34 4.92 15.93 7 公建建筑面积 万 m2 0.24 0 0.1 0.34 8 容积率 1.4 1.3 1.3 9 停车位 辆 15 30 30 75 10 绿地率 % 30.1 30.1 30.1 XX 市二道江区 2014 年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XX 省冶金设计研究院 17 2.2.4 工程占地现状 本项目为 XX 市二道江区 2014 年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 ,项目拆迁 2460 户居民(约 7380 人),全部原地进行回迁。项目总占地面积 12.28hm2,经现场踏查, 土地 现状 全部 为 棚户区居民 。项目具体占地情况见表 2-4。 表 2-4 项目现状占地情况统计表 项目 建筑面积 占地面积 占地 性质 占地面积 比例 % 棚户区改造 15.93 万 m2 12.28hm2 住宅 12.28m2 100 2.2.5 公用工程 拟建 3 个小区分别位于 五道江镇、铁厂镇以及二道江城区 ,小区配套工程(管网、能源、供电、通讯等系统)同期进行。 本项目将于 2014 年 12 月全部竣工。 ( 1)给水 本项目供水水源由 当地 供水管网统一供给,可满足小区用水需要。 本项目用水主要为居民生活用水、景观用水和绿化用水,其总用水量约为172688.8t/a。 生活用水 生活用水包括居民(居民人数 7380)用水和物业管理人员(约 50 人) 用水。根据住宅小区总体规划,小区内居民生活用水量为 80L/人 .d,物业管理人员用水量为 20L/人 .d。 绿化、景观用水 绿化及道路用水按 1.0L/m2 次计,每年喷水 10 次,小区总绿化面积 3.81hm2,年用水量为 381t。 根据小区的住宅楼的设施及小区总体规划,日用水量详见表 2-5,其用水 XX 市二道江区 2014 年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XX 省冶金设计研究院 18 居民用水 215496 消耗 43099.2 物业 365 排水 292 消耗 73 景观、绿化 381 消耗 381 新鲜水 216242 总排水 172688.8 排水 172396.8 总消耗 43172.2 状况详见给排水平衡图 2-5。 表 2-5 小区给排水情况一览表 序号 名称 人数 用水量L/人 日 日用水量( m3/d) 年用水量( m3/a) 日排水量( m3/d) 年排水量( m3/a) 1 常住居民用水 7380 80 590.4 215496 472.32 172396.8 2 物业管理 50 20 1 365 0.8 292 3 景观、绿化 381 0 0 合计 7430 591.4 216242 473.12 172688.8 图 2-5 本项目给排水平衡图 单位: t/a ( 2)排水 本项目所排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生活污水包括卫生间冲洗水、淋浴污水和厨房废水,排放量为 172688.8t/a。 五 道江镇及铁厂镇目前没有污水处理厂,各小区自建分别自建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达到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一级 A 标准后最终汇入浑江,二道江城区污水处理厂目前正在建设,预计 2014 年底投入运营,因此 XX 市二道江区 2014 年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XX 省冶金设计研究院 19 三江小区三期工程可依托当地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一级 A 标准后最终汇入浑江。 ( 3) 燃气 本项目居民用燃气由城市燃气管网统一供给 。 ( 4)供热 为丽源小区五期集中供热的企业名称是二道江区五道江物业管理办公室。集中供热位于小区的 西南侧 ,距离小区的距离约有 1500m,该集中供热锅炉房的吨位为 30t/h,型号为 ZHW-21MW-110-70。 为阳光小区五期集中供热的企业名称是二道江区铁厂镇物业管理处。集中供热位于小区的东北侧,距离小区的距离 1000m,该集中供热锅炉房的吨位为 20T,型号为 ZHW-14MW-110-70。 为三江小区三期集中供热的企业名称 XX 市恒泰热力有限公司,集中供热换热站位于小区的北侧,距离小区的距离 500m,该集中供热为二道江区电厂发电余热水。 集中供热系统通过地下供热管线输入项目区内,各小区内分别设置换热站1 处,分送至项目区内各供暖部位。 ( 5)供电 本 项目用电由 XX 市 电管网统一供给。 ( 6)固废物 本项目的固废物主要为小区的日常生活垃圾,每人日产生垃圾量约为0.5kg,则每年产生垃圾 1356t/a;生活垃圾采用分类收集、集中清运方式由环卫部门每天送至城市垃圾场处理,对环境不产生二次污染。 2.2.6 主要原材料消耗 本项目 总 建筑面积约为 15.93hm2,主要为框架、砖混结构 和短肢剪力墙 ,其主要原料有:水泥、钢材、砖、砂等。 原材料用量详见表 2-6。 XX 市二道江区 2014 年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XX 省冶金设计研究院 20 表 2-6 本项目原材料用量一览表 序号 建筑物名称 用量 来源 1 混凝土 60000m3 XX 2 钢材 11000t XX 3 水泥 55000t XX 4 红砖 4.3107块 XX 5 砂子 90000m3 XX 6 碎石 6000m3 XX 2.2.7 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 ( 1)劳动定员 本项目物业小区劳动定员为 50 人。 ( 2)工作制度 本项目物业小区工作人员年工作日 365 天,每天三班倒,每班 8 小时。 2.2.8 项目建设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见表 2-7。 表 2-7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表 项目 计划实施时间 可研及审批 2014 年 3 月 施工图设计 2014 年 3 月 拆 迁、产地准备 2014 年 4 月 土建施工 2014 年 4 月至 2014 年 9 月 设备安装、室内装修 2014 年 9 月至 2014 年 11 月 竣工验收 2014 年 12 月 XX 市二道江区 2014 年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XX 省冶金设计研究院 21 2.3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2.3.1 施工期环境影响识别 本项目建设施工期为 1 年,由于建设施工时间较长,其环境影响不可忽视。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可能带来主要环境问题是: ( 1)在旧房拆迁过程中主要污染为拆迁及运输车辆在运载工程废土产生扬尘;折迁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等。但随着拆迁的结束其主要环境影响也随之消失。 ( 2)土石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 、施工动力机械,如汽车、推土机、翻斗车排放的废气、混凝土搅拌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等均会对施工现场及附近大气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 3)各种施工机械,如推土机、挖掘机、打桩机、混凝土搅拌机、工程钻机、振捣棒等均可产生较强烈的噪声,对附近区域声环境的影响。 ( 4)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排放的生活废水和生活垃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 5)小区建设对原有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各小区基础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施工期运输车辆对环境的影响。 ( 6)拆迁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本项目施工期不同的工程行 为对环境各要素的影响是不同的,两者之间定性关系见表 2-8。 XX 市二道江区 2014 年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XX 省冶金设计研究院 22 表 2-7 环境影响的矩阵筛选 施工行为 环境资源 施工期 运营期 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