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风电场新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 XXXXXX 风电场( 49.5MW)新建 工程 建设单位(盖章): XX 北方 XX 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2014 年 1 月 1 XX 环盛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 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 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 2.建设地点 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 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 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 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 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 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 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XXXXXX 风电场 ( 49.5MW)新建 工程 建设单位 XX 北方 XX 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孟黎 联系人 姚鸿宇 通讯地址 XX 市 XX 镇永固路(南韩风情家园 1 楼 5-401) 联系电话 15573757777 邮政编码 158300 建设地点 位于 XX 省 XX 市 东 南部, 兴凯 湖以北, 风电场 中心坐 标为东经132 18 14,北 纬 45 32 50。 平均海拔高度 350m 左右。 立项审 批部门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新建 行业类别及代码 D4419 占地面积 156600m2 绿地面积 54810m2 总投资(万元) 40164.27 环保投资(万元 ) 650 环保投资占 总投资比例 1.6% 评价经费 (万元 ) 2.0 预期投产日期 2014 年 12 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 1.项目 与规划风场的符合性 为开发 XX地区的风能资源, XX省 环境科学研究院 于 2013年 12月编制完成 XX智一等区域风电项目规划环评 ,该 规划确定了风电场布局, 确定了今后能源发展目标及节能减排目标,并提出了相应的保证措施,该规划总装机 容量 445.5MW。 为了更好的节约土地资源和充分利用当地的风能资源,规划 根据 XX智一等区域风电项目风能资源分布情况、现场地形条内件及各区域环境敏感点的情况,区域规划建设 9 个风电场, 每期装机容量 49.5MW, 规划总容量为445.5MW,分 2 期建设。首期优先开发 5个风电场,总容量为 2 247.5MW,分别为 XX兴凯湖滨知一镇(智一)风电场、 XX连珠山(白泡子)风电场、 XX连珠山(向化)风电场、 XXXX风电场、 XX杨木风电场;后期再开发 4 个风电场,总容量为 198MW,分别为 XX杨木(柳毛)风电场、 XXXX(马 家岗)风电场、 XX兴凯湖滨风电场、 XX兴凯湖滨(庆康)风电场。 9 个风电场工程共用一座 220kV 升压站接入系统。 规划区域 XX 省 XXXX 风电场位于 XX 省 XX 市东南部,兴凯湖以北,风电场中心坐标为东经 1321814,北纬 453250,规划区域面积约 500km2。 风电规划的建设对环境主要的影响是生态影响,兴凯湖自然保护区位于本规划区南侧,相距最短距离为 4.5km,兴凯湖省级森林公园北侧与本规划区域相邻,兴凯湖国家地质公园与本规划区域面积有交叉,而风机点位于兴凯湖国家地质公园外部,无交叉点。规划要求 调整风场的规划边界,规划边界调整后不占压 任何保护区(不占压保护区实验区边界),风场的边界与风景旅游区、国家、省、市级重点保护单位和军事设施的边界最少在 500 米范围以外。 根据规划要求 风电场输电线路走向避让 赤松和紫椴等保护植被, 如发现进行保护, 严禁砍伐。 根据本工程装机规模、附近风资源情况以及 XX、鸡西地区电网建设现状和发展规划,在九座风电场趋近中心位臵建设一座 220kV 升压站( XXXX 兴凯湖滨知一镇(智一 ) ),出线回路数为 1 回,电压等级为 220kV。初步确定升压站以一回 LGJ2 300 导线送出至鸡西变,接入 系统。升压站用一回 220kV 线路送出,送出线路选用 LGJ2 300 钢芯铝绞线,一期建设同期一次建成,后期不需扩建。本期风电场新建工程不新建升压站,风场集电线路 3 组汇集后通过 地埋 光缆接入 XXXX 兴凯湖滨知一镇(智一)风电场内 220KV 升压站。 2.项目内容 项目名称: XXXXXX 风电场 ( 49.5MW)新建 工程 项目性质:新建 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 位于 XX省 XX市 东 南部, 兴凯 湖以北, 风 3 电场 中心坐 标为东经 132 18 14,北 纬 45 32 50。 平均海拔高度 350m左右。 山上植被为次生阔叶林和灌木丛。 (见 地理位臵图) 建设单位: XX 北方 XX 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3.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 建设规模 : 根据当地的风资源及施工条件,风电场拟安装 25台机组即: 1 台单机容量为 1500kW的风电机组 和 24台单机容量为2000kW的风电机组 ,总容量为 49.5MW。 风电场工程风电机组轮毂高度采用 80m, 本风电场年上网电量为 12430 万 kWh, 等效满负荷小时数 2511h,容量系数 0.2866。 本期 风电场 不新建 升压站, 25 台风力发电机组 以 3 回( 每回由 1-8 个风力发电机 组 组成。) 35kV 集电线路 地 地埋 光缆的方式 接入 XXXX兴凯 湖滨知一镇(智一)风电场内 220KV 升压站 的 35kV 母线,集电线路采用沿场内道路 地埋 光缆 布设方式。 表 1 XXXXXX 风电场 ( 49.5MW)新建 工程 工程 特性表 名 称 单位 (或型号 ) 数 量 备注 风电 场址 海拔高度 m 120-240 经 度 (东 经 ) 13218.14 纬 度 (北 纬 ) 4532.50 年 平 均 风 速 m/s 7.60 80m高度 风 功 率 密 度 W/m2 443 80m高度 盛 行 风 向 NW 主 要 设 备 风 电 场 主 要 机 电 设 备 风 力 发 电 机 组 台数 台 24+1 额定功率 kW 2000+1500 叶片数 片 3 风轮直径 m 111+89 切入风速 m/s 3 额定风速 m/s 9.5+10.5 切出风速 m/s 25+20 安全风速 m/s 52.5 轮毂高度 m 80 风轮转速 n/min 13.7+20-25 发电机功率因数 0.9-0.95 额定电压 V 690 箱变 35kV箱式变电站 S9 -2350/35+1600/35 24+1 土 建 风电机组基础 台数 座 24+1 型式 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地基特性 花岗岩 4 箱式变电站基础 台数 台 24+1 型式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24+1 表 2 风机点位坐标拐点表( 西安 80 3 度带 ) 风电场名称 风机点位编号 X Y 风机点位编号 X Y XXXX 风电项目(C9 区域 ) C1 44516893 5044989 C14 44522103 5045580 C2 44516784 5045641 C15 44522861 5046375 C3 44517298 5045987 C16 44523486 5045967 C4 44517711 5044881 C17 44528105 5045264 C5 44518187 5045874 C18 44528081 5045755 C6 44518278 5044552 C19 44528476 5045622 C7 44518742 5044217 C20 44529710 5046917 C8 44519506 5044275 C21 44530698 5046247 C9 44519470 5046441 C22 44529985 5045612 C10 44520003 5046154 C23 44530880 5045934 C11 44520915 5044776 C24 44530852 5046844 C12 44521583 5045040 C25 44531773 5045804 C13 44521400 5046427 表 3 XXXXXX 风电场 ( 49.5MW)新建 工程 工程 内容表 名称 单位(或型号) 数量 备注 施 工 工 程 数 量 土石方开挖 万 m3 2.802 土石方回填 万 m3 2.802 风电机组设备基础钢筋 t 876.45 新建公路 Km 23.5 新建道路 宽 m 4.5 35Kv集电 线路及箱变至升压站 地埋 光缆 km 42.6 总工期 月 12 临时施工道路 m2 112800 临时吊装场地 m2 41750 表 4 XXXXXX 风电场 ( 49.5MW)新建 工程 占地内容表 占地 永久占地 机组及箱变 m2 8250 156600m2 35Kv 线路 地埋 光缆 m2 42600 新建道路占地 m2 105750 临时 占地 设施 (堆放、拌和、加工 ) m2 8000 205150m2 临时施工道路 m2 112800 临时吊装场地 m2 41750 35kv 集电线路 m2 42600 5 建设内容及平面布臵 本工程由风电机组、 集电 线路 ( 地埋 光缆 )及新建道路( 23.5Km)等组成。 项 目总装机规模均为 49.5MW, 风 机尽量采取垂直于风场风能的主导风向,按照机组行距约 3 6 倍风轮直径,垂直于盛行风向上距列约 3 倍风轮直径的布臵方式,尽量减少尾流影响。(见 风电场 总平面布臵图) 。 35KV 集电线路: 本期集电线路采用 地埋 光缆 方式,电容电流超过规程规范规定值,需在 35kV 母线上设臵消弧线圈补偿装臵。根据本期 35kV 线路的规格和长度计算,本期 35kV 母线上消弧线圈补偿装臵容量选用 4400kVA,接于主变压器中性点上;由于主变压器 35kV为角型接线,中性点未引出,因此设臵与消弧线圈容量相配合的接地变压器 ,考虑接地变压器兼站用变,接地变压器装臵容量选用5000kVA。 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 本期风电场不新建升压站, 35kV 集电线路 地埋 光缆的方式接入 XXXX 兴凯湖滨知一镇(智一)风电场内220KV 升压站 的 35kV 母线,集电线路采用沿场内道路 地埋 光缆布设方式。 电气主接线: 拟安装的风电机组单机容量为 1500kW 的 1 台和2000KW 的 24 台 , 按照 一机一变 接线方式 ,选择箱变容量为1600kVA, 箱变靠近风力发电机组塔筒 约 15 米左右 布臵 。 风力发电机组与箱变通过直 地埋 敷设的 1kV 电力电缆连接,选择铜 芯电缆,选择并联的 YJV32-0.6/1kV- 6300 电力电缆连接风机与箱变。 本期 风电场选定的风力发电机组出口额定电压为 0.69kV, 采用一机一变接线方式。 35KV 集电线路接升压站 路径:根据工程的地形地貌 ,本期集电线路 采取沿 荒草地 和 林区 内 既有的 集材 道路两侧 地埋 深 走向 布设 ,集电线路采取 地埋 光缆 方式,长度 42.6Km, 地埋 深 1m, 采取沿场内新建设的道路侧 地埋 设 ,接入升压站的电缆 地埋 设采取尽量少破 6 坏植被, 地埋 深后及时恢复植被的施工作业方式 。 4.项目公用工程 给排水 : 本工程不 设 臵升 压 站,作 业 人 员 全部依托 XXXX 兴凯湖 滨 知一 镇 (智 一) 风电场内 220KV 升 压 站 内 的工作人 员 。所以,本项目不涉及供排水。 生态 工程 : 该项目占地主要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其中总占地为 361750m2。永久占地面积 156600m2,包括:风力发电机组及箱式变占地( 林地 ) 8250m2、新建设的道路占地( 林地 ) 105750m2、35KV 集电线路 地埋 光缆占地 ( 林 地、 荒 地) 42600m2。 本项目设臵风机 25 台,风机的 轮縠 高约 80m。 新建道路 (风厂内道路,占地类型为荒地、林地) 宽度为 4.5m,道路长度 23.5Km,道路建设充分利用旧有道路(荒地和 林 地内既有的 集材 道路), 道路类型为风电场内的维修等道路, 道路沿风电机组点位走向布设, 道路为砂石路面,道路施工不设臵取弃土场,道路的填方全部利用风机基础的挖方,道路施工 不 设臵拌合站等施工场地。 风机至箱式变 、箱式变至升压站 采取 地埋 设电缆方式, 地埋 深 1m,占地(荒地、 林 地) 42600m2。临时占地为 205150m2,全部为荒地、 林 地,包括:施工临时占地 8000 m2(木材、钢筋加工厂、材料仓库和办公室、混凝土拌和站及设备存放场), 35KV 地埋地埋 光缆 占地 42600m2, 风机安装 、吊装 占地41750m2,临时道路占地(荒地、 林 地) 112800m2。 风机基础等 土石方开挖 2.802 万 m3, 回填 2.802 万 m3, 全部作为道路的 回填土石方,土石方全部利用 平衡 。 表 5 XXXXXX 风电场 ( 49.5MW) 工程 土石方平衡表 项目 类型 数量(万 m3) 平衡 挖方 风机基础 2.802 用于风场内道路的填方 填方 风场内道路 2.802 取自风机挖方 生态:项目所在地山势平坦, 主要为 林区 , 山上植被为次生阔叶林和灌木丛。 目前场内、进场道路和 集电 线路所在地基本都是杂草丛生 、灌木丛和阔叶林茂密 ,地被类型为低矮的草本植物 。风电机组、道路等进行绿化和植树,边 坡采取工程和生物措施护坡,绿 7 化率不低于 35%。 5.工程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 40164.27 万元 。 6.劳动定员 本工程 不新 设 定员 ,作 业 人 员 全部依托 XXXX 兴凯 湖 滨 知一镇 (智一) 风电场内 220KV 升 压 站 内 的工作人 员 。 7.项目实施计划 本项目 计划建设期为 12 月,预计 2014 年 12 月建成。 8.绿化 本项目在施工时最大限度减少植被破坏,控制水土流失。风电场在设计中尽量优化布局,减少占地面积。严格控制施工场地范围,加强施工管理,尽量少占或严禁破坏当地土地的自然植被。施工临时占地在工程结束后立即恢复地 表植被,在场区内所有的空地尽可能的都进行绿化,在风电场道路两侧种植低矮植被(适宜当地物种的植被),其他用地范围内种植草本植物,增大植物覆盖率,最大限度的减少植被破坏程度,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 9、选址合理性及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1)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分析 风力发电是环境效益最好的电源之一,是我国鼓励和支持开发的清洁能源。本项目不属于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本 ),(调整版) 中限制及淘汰类项目,属于允许类项目。可再生能源法中也明确规定,国家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 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鼓励和支持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可见,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2)选址合理性分析 本项目为 XX 智一等区域风电项目规划环评 风电项目之一 ,位于风电规划区域的 东 部,距离保护区较远,符合风电规划的要求。 10.环保投资 8 表 6 环保投资一览表 序号 名 称 投资额(万元) 1 施工期环保措施 50 2 水土保持 100 3 生态恢复及绿化 320 4 噪声减振降噪措施 60 5 固废委托处理措施 30 环保投资总计 650 所照总投资 比例 1.6%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物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拟建风场 风电场 位于 XX 省 XX 市 东 南部, 兴凯 湖以北, 风电场中心坐标为东经 1321814,北纬 453250。 平均海拔高度 350m 左右。山上植被为次生阔叶林和灌木丛。 本项目属于新建项目, 因此不存在原有污染和 主要的 环境问题。 9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XX 省 XX 市位于 XX 省东南部,隶属鸡西市管辖。东靠虎林市,西至鸡东, 北与勃利、宝清毗邻,南与俄罗斯接壤。地处东经 13114 133 08,北纬 45 25 40 46 39 20,全市总面积 7843km2。 XX 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为完达山脉,南部为长白山余脉,中部为穆棱河冲积平原。全市海拔高程 65m 683m 之间,丘陵地区地形起伏,平原地区泡沼密布。 XX 市地处中纬度亚洲大陆东岸,该地区属中纬度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干燥,风力较大;夏季较湿热多雨,风力较小。春季季风交替气温变化急剧,秋季常见早霜。 XX 市气象站测风塔位臵在 N45 33 E131 52,感应器距离地面高度为11.5 米,气象站累年( 1977-2006)年平均风速为 3.4m/s。而和测风塔相对时间段( 2006 年 1 月 1 日至 2006 年 12 月 31 日)一个完整年的平均风速为 2.5m/s,比平均年份略低,说明测风年为小风年。该地区常年有风,冬春季风速较大,夏季风速度小。 XX 气象站 1977 年至 2006 年累年年平均气温 4.0 C,极端最低气温 -34.2 C,最高气温 37.2 C, 1977 年至 2006 年累年年平均降水量 509.09mm,降水集中在 6 8 月,年平均湿度 66.07%,无霜期 130 天左右。 年平均气压 996.14hPa,年平均水汽压 7.98mbar,年平均冰雹日数 2 天,年平均雷暴日数 24.3 天。 本地区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 4.0,最冷的 1 月份平均气温 -34.2;最热的 7 月份平均气温为22.3。多年平均降水量 509.09 ,雨季集中在 6 8 月份。无霜期130 天左右;日照 2548 小时;降雪期从 10 月中旬至翌年的 4 月末。最大冻结度 2.0m。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为完达山脉,南部为长白山余脉,海拔一般 329m 450m,切割深度约 200m 300m,属低中山地貌; 工程区位于长白山余脉山脊上,海拔 329m 450m, 10 山脊相对平缓,坡度一般 10 30 度,局部较陡。工程区分布地层主要为第四系覆盖层和晚印支期的侵入岩。第四系覆盖层为暗褐色碎石土,以粉质粘土为主,夹少量碎石,厚 0.8m 3.0m,在山脊处相对较薄,一般在 1.0m 左右;覆盖层表层为薄层腐植土。晚印支期侵入岩为酸性的二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大致呈北东向分布,呈岩基株状产出,节理裂隙较发育,近地表风化作用较强烈,但风化深度有限,强风化带厚度一般为 2.0m 3.0m。强风化花岗岩呈黄、褐黄色,节理裂隙较发育,充填物较 少,具有一定的透水性;弱、微风化岩石呈褐黄、灰黄、灰白色,解理裂隙不发育,岩体较完整,岩质坚硬,强度较高,属硬质岩。风电场区域地质构造运动比较强烈、频繁、复杂,可划分为东西向构造、华夏式构造以及新华夏等构造体系。本区地层为寒武系下流兴隆群金银库组,岩性:上部以粉砂质千枚岩、绿泥粉砂质板岸、绿泥板岩、透闪石英片岩为主夹大理崖。下部以乳白色大理岩、条带状大理岩、灰质大理岩、透闪大岩为主夹千枚岩。岩浆岩分布面积较大,以印支期二长花岗岩组,斜长花岗岩为主。脉岩有辉绿岩,辉长岩。该地区多年冻土深度为1.9m,局部略深 。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06g,地震动反映频谱特征周期为 0.40s,相应的地震烈度为 V 度。 地下水以浅层第四系孔隙性潜水和基岩裂隙水为主,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潜水 地埋 深一般随地形起伏而变化,在河谷源头及坡脚出往往以泉水形式溢出地表,形成河流的源头。裂隙含水层厚度因地质构造、岩性和地形不同而变化较大,一般为 30 50m。地下水以碳酸钙型为主,矿化度小于 0.2g L。 境内主要河流有穆陵河及其支流滴道河,牡牛河、黄泥河。穆棱河是该市排水的天然受纳水体。 穆棱河 发源于 130 E, 44 N 附近的 XX 省 与 吉林省 的边界,向北流经 穆棱 、 鸡西 等地后在 虎林 县附近注入 乌苏里江 , 穆棱河为乌苏里江左岸最大支流。穆棱河流域是古代渤海国的牧马场,穆棱河因此而得名。穆棱河 发源于老爷岭山脉东坡穆棱窝集岭,由西南向东北流经穆棱、鸡西、鸡东、 XX、虎林等县(市),至虎林县湖 11 北闸处,河道分成两路。一路沿穆兴水路(分洪河道)注入兴凯湖;一路沿穆棱河原河道继续东流,在虎头以南 18 公里处之桦树林子注入乌苏里江。河流长度 834 公里,流域面积 18427 平方公里。穆棱河在鸡冠山以上为上游,绝大部分地区山岭重叠,谷深河窄,坡陡流急,是穆棱河流域的暴雨中心,也是洪水源地。 由于暴雨集中,地表侵蚀严重。穆棱站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年 35.8t km2,大于下游近 1 倍。近年来由于森林的采伐及山坡毁林开荒,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含量逐年增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5 年来,穆棱河床已抬高 80 100cm。本区的水土保护工作迫在眉睫。穆棱河属山区性河流,河道总落差 699m,多年平均径流量为 23.5x108m3,折合径流量为 74.51m3/s,水能资源较丰富,理论蕴藏量为 10.9x104kw,尚待开发利用。 项目所在地的水体穆棱河为类水体,但目前的水质已经超过类水体。 社会环境简况(社 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XX 市位于 XX 省东南部,隶属鸡西市管辖。地处东经 13114 133 08,北纬 45 25 40 46 39 20,东靠虎林市,西至鸡东,北与勃利、宝清毗邻,南与俄罗斯接壤。全市总面积 7843km2。近年来, XX 市国民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 2012 年国民生产总值( GDP) 46.6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 2011 年增长10.4,三次产业结构分别为 16.7 亿元、 14.5 亿元、 15.4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比上年增长 12.6、 7.1、 11.2,全市总人口约 44 万人,下辖 16 各镇, 154 个行政村 XX 市位于 XX 省东南,全市面积 7843km2。 XX 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为完达山脉,南部为长白山余脉,中部为穆棱河冲击平原。全市海拔高程 65m 683m之间,丘陵地区地形起伏,平原地区泡沼密布。 12 XX 市城镇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供热方式较为落后,全年 XX市城区降尘平均值超标 2 倍多。因此, XX 市政府特别重视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 XX 市能源发展的方针是:坚持开发和节约并重,火电与风电并举和积极发展其它能源,充分利用煤炭及风能资源优势,逐步形成较为合理的能源结构。 XX 县境内主 要能源资源有煤炭、太阳能、水能和风能等资源,累计探明煤炭各级地质储量为 4.66亿吨,其中精查储量为 0.68亿吨,祥查储量 0.67 亿吨,普查储量 2.16 亿吨,预测结果储量 1.15 亿吨。XX 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开发该地区的风能资源不仅可节约有限的煤炭资源,也可有效的改变当地区的能源结构。 13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声环境等) 根据 XX 智一等区域风电项目规划 环评 报告书环境质量现状结论( 2013 年 12 月由 XX 省 环境科 学研究院编制),环境质量现状如下: 1、环境空气 除 PM10 有严重超标现象, SO2、 NO2 均满足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GB3095-1996) 中二级标准。 PM10 出现超标,因近期出现雾霾现象,致使空气中悬浮物急剧增加,浓度增大。 2、水环境 根据 XX 省地面水环境质量功能区划分和水环境质量补充标准( DB23/4851998),小兴凯湖水质监测项目均满足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类水质标准。 3、声环境 项目拟建址所在地的声环境质量属良好,环境噪声昼间及夜间声级都低于 声环境质量标 准 GB3096-2008 中的 1 类标准 要求。 4、生态环境 XX 生态环境良好。 全市总面积 7843km2。 XX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为完达山脉,南部为长白山余脉,中部为穆棱河冲积平原,海拔在 65m 683m 之间。 区域内土地占地类型为林地和荒地,建设将使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发生改变,直接作用结果为工程用地增加,林地等面积相对减少。规划区域地势总体开阔、平坦,地质结构相对稳定。评价区域占地范围内人口少,目前土地利用水平较低。场地地形平坦,适于开发,有利于规划的建设。 XX 市土壤以暗棕壤、新积土、沼泽土、水稻土、泥炭 土、白浆土、草甸土、风沙土等类型。风电场规划区域以暗棕壤为主要类型。 XX 市北有完达山山脉连绵起伏,中间穆棱河从境内流过,冲击为穆棱河平原及湿地,南有凤岭纵横的蜂蜜山,东南部为兴凯湖平原,森林面积约占 1/3,水系湿地约占 1/5,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大约有1000 多种植物资源分布在 XX 市境内,这些植物按其用途分为药用植物、食用植物、野果植物、淀粉植物、油料植物、色素植物、芳香 14 植物、蜜源植物、饲料植物、木材植物、树胶植物、树脂植物、纤维植物、环保植物、观赏植物、农药植物、鞣料植物等 17 大类。其中兴凯湖自然保护区就 有高级植物 460 多种,有国家保护植物 9 种,如兴凯湖 赤松 、 兴凯 紫椴等;有国家濒危植物 2 种。 风电场区域主要为林地, 主要为二级国家公益林,一般生态林、商品林,区域内没有一级国家公益林。林分类型主要为软阔叶混交林、柞树林、落叶松林、杨树林、落叶松林等。 木本植被主要有柞树、山杨、黑桦、樟子松、落叶松、椴树等 10 余种。林下植物有蕨菜、蘑菇等 30 余种,山丁子、山葡萄等野生浆果 10 余种。耕地还有野生的农田杂草,有水稗草、苣荬菜、兰花菜、刺菜、问荆、蒿草等 40 余种。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水稻、大豆、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及白瓜 子、甜菜等经济作物。 根据 XX 省第二次遥感调查成果, XX 市水土流失面积为2574km, 占总土地面积 32.82。按侵蚀强度来分,强度侵蚀面积为 307.7 6km,中度侵蚀面积为 884.81 km,轻度侵蚀面积为 1418.26 km, 分别占侵蚀面积的 10.2、 34.5、 55.3 。项目区地处东北黑土侵蚀区,属黑龙省人民政府公告的水土流失 重点治理区 ,土壤侵蚀模数容许值 200t/km2a。项目区所在区域水土流失为轻度水力侵蚀,水土流失模数背景值为 800t/km2a。主要表现为面蚀、沟蚀等形式。 XX 市 有野生动物 172 种。其中兽类 15 种;鸟类 67 种;爬行类 3种;两栖类 2 种;鼠类 9 种,鱼类 74 种。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东北虎、豹、梅花鹿、紫貂等 4 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的有鹿、熊、雪兔等 11 种;鸟类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有丹顶鹤、东方白鹳、白尾海雕、金雕等 4 种;国家二级保护的鸟类有大天鹅、小天鹅、白枕鹤、白琵鹭、白额雁等 30 多种。在兴凯湖自然保护区中,国内鸭类鸟有30 种,该保护区就有 19 种,有 15 种在保护区内繁殖;国际濒危物种的鸟类就有 7 种在该区域。 规划区域内无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主要动物为 有兔、麻雀、野鸡、林蛙等 。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等级) 拟建风场 风电场 位于 XX 省 XX 市 东 南部, 兴凯 湖以北, 风电场 15 中心坐 标为东经 132 18 14,北 纬 45 32 50。 平均海拔高度350m 左右。 山上植被为次生阔叶林和灌木丛。 本评价区 无重要保护区和重要保护植被等敏感点,项目严格按照征地范围,严禁占用规划范围外用地,项目区内的风电场 周围 0.76km 无 居民或企事业单位 等敏感点; 集电 线路两侧 0.2Km 无居民或企事业单位敏感点。 本项目风电场场址距离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位于保护区北侧)边界 5km 以外。 风电场下不压重 要矿产和文物,该地区无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 根据本工程环境特点确定其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如下: 表 7 与本项目有关的环境敏感目标情况一览表 环境要素 保护目标名称 方位 与 风场边界内风机点位(输电线路)最近 位臵( m) 人口 (人) 环境功能区 风场周围 育青村 N (C22) 760 13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 ( GB3096-2008) 1 类标准 ; 生态环境 生态因子 - - - 项目区的生态完整性不受到破坏,控制水土流失 ,保护珍贵的植被不受破 坏,保护赤松 、兴凯紫椴 等珍贵植被不受破坏 。 地表水 小兴凯湖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类 1、控制施工扬尘,保护大气环境。 2、 保护珍贵的植被不受破坏,保护 赤松 、兴凯紫椴等珍贵植被不受破坏。 3、控制变压器油,保护周边环境。 4、控制施工期的开挖等,保护生态环境。 5、 严格执行征地的计划,严格控制 林地的 占地,保护项目区生态环境, 防止 水土流失。 评价适用标准 16 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 1996 二级 2、 XX 省地表水功能区标准 ( DB23/485-1998) 3、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中的 1 类标准 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2002 类 5、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 1、 工业企业厂界 环境 噪声 排放 标准( GB12348-2008)执行1 类标准 2、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 GB22337-2008) 3、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 GB12523-2011) 总量指标 相关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3.中华人 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253 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17 1.工艺流程简述 风力发电的工艺流程是利用当地风能资源带动风电机组风轮转动,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的过程。 其生产过程如下: 转换 转换 并入 220Kv 智一升压站 在风力 发电生产过程中不需要燃料和水,属于清洁能源,因此污染较 小 ,结合国内已建的风电场对环境影响特点以及本 项目 区域环境现状和工程建设主要施工内容,下面就施工期和运营期两部分对其污染进行分析。 2.主要污染工序 施工期:工程建设期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问题主要为: 环境空气污染 施工期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由于 破土 、土方挖掘 及 残土 、施工砂石料的使用及堆放 建筑材料 等可引起施工粉尘 , 施工材料运输等会引起 二次 扬尘污染。 水环境影响 本项目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 和生产 冲洗 废水 。 固体废物 施工期将产生建筑垃圾、 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处臵不当,会产生环境影响。 噪声影响 在施工期 间噪声设备主要 包括 : 修建场内道路和风电机组基础开挖中混凝土搅拌机和汽车吊等施工机械噪声,以及栽重汽车的运输等噪声。机械及运输噪声可达 80 90 dB( A)。 主要施工机械见下表。 表 8 主要施工机械表 自然风能资源 风 轮 电 能 发电机 升压站 风 能 机械能 18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1 各种起重机 CC2000 等 辆 5 2 大型平板运输车 100t 辆 1 3 自卸汽车 8t 辆 2 4 反铲式挖掘机 WY80 台 2 5 轮胎式挖掘装栽机 WY-60 台 1 6 锥形反转 砼搅拌机 50m3/h 台 2 7 插入式振捣棒 ZN70 条 8 8 平板砼振捣器 ZF22 3 9 砂浆搅拌机 UJ100 1 10 空气压缩机 1 11 电焊机 6 生态环境影响 施工 地表开挖 将破坏原有植被,保护和恢复不当,会减少植物的数量,因此施工时杜绝乱碾压荒草地,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尽可能的减少植被的损失。 对植被的影响 本 项目 建设期临时征用 荒地、 林 地 205150 平方米 ,工程开挖(包括场内道路开挖和风电机组基础开挖)过程和工程机组吊装过程中,将可能造成植被破坏。 水土 流失 该项目占地主要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其中总占地为361750m2。永久占地面积 156600m2,包括:风力发电机组及箱式变占地(林地) 8250m2、新建设的道路占地(荒地、林地) 105750m2、 35KV集电线路 地埋 光缆占地(林地、荒地) 42600m2。本项目设臵风机 25台,风机的轮縠高约 80m。新建道路(风厂内道路,占地类型为荒地、林地)宽度为 4.5m,道路长度 23.5Km,道路建设充分利用旧有道路(荒地和林地内既有的集材道路),道路类型为风电场内的维修等道路,道路沿风电机组点位走向布设,道路为砂 石路面,道路施工不设臵取弃土场,道路的填方全部利用风机基础的挖方,道路施工不设臵拌合站等施工场地。风机至箱式变、箱式变至升压站采取 地埋 设电缆方式, 地埋 深 1m,占地(荒地、林地) 42600m2。临时占地为 205150m2, 19 全部为荒地、林地,包括:施工临时占地 8000 m2(木材、钢筋加工厂、材料仓库和办公室、混凝土拌和站及设备存放场), 35KV 地埋地埋 光缆占地 42600m2,风机安装、吊装占地 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