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道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doc
证书编号:国环评证乙字第 2834 号 国道 205 线 XX 县 XX 段道路改造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 报批 稿 ) 建设单位: XX 县交通建设投资公司 评价单位: XX 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二 一 四 年 一 月国道 205 线 XX 县 XX 段道路改造工程 I 目录 前言 . I 1 项目由来 . I 2 评价工作过程 . I 3 项目主要环境问题 . II 4 评价主要结论 . II 1 总论 . 3 1.1 编制依据 . 3 1.2 评价等级、评价重点及评价内容 . 6 1.3 评价范围及评价时段 . 9 1.4 评价标准 . 9 1.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 12 1.6 评价方法 . 13 1.7 评价工作程序 . 17 2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 18 2.1 公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8 2.2 线路方案比选 . 19 2.3 工程概况 . 21 2.4 交通量 . 37 2.5 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要素识别 . 40 2.6 工程环境污染因素分析 . 43 2.7 工程环境非污染因素分析 . 52 2.8 工程方案环境合理性分析 . 54 3 沿线地区环境概况 . 58 3.1 自然环境概况 . 58 3.2 社会环境概况 . 62 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 64 4.1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 64 4.2 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 72 国道 205 线 XX 县 XX 段道路改造工程 II 4.3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 75 4.4 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 77 5 环境影响评价 . 80 5.1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 80 5.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84 5.3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 86 5.4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92 5.5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108 5.6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 111 5.7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 112 5.8 景观环境影响分析 . 113 5.9 危险化学品运输风险分析 . 115 6 水土流失影响分析与水土保持方案 . 118 6.1 水土流失现状 . 118 6.2 防治范围及防治分区 . 118 6.3 水土流失预测 . 120 6.4 水土保持措施和建议 . 123 6.5 小结 . 133 7 污染防治措施 . 134 7.1 设计阶段的环境保护 . 134 7.2 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 136 7.3 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 . 143 7.4 危险化学品运输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 148 8 清洁生产分析 . 155 8.1 路线方案 . 155 8.2 原材料 . 155 8.3 道路路基及路面施工 . 156 8.4 桥涵施工 . 156 8.5 敏感点施工时实施清洁生产 . 157 国道 205 线 XX 县 XX 段道路改造工程 III 8.6 运营阶段清洁生产 . 157 9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 158 9.1 国民经济效益分析 . 158 9.2 社会效益分析 . 158 9.3 环保投资估算及其效益分析 . 158 9.4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 159 10 环境保护管理和监控计划 . 162 10.1 环境管理计划 . 162 10.2 环境监测计划 . 165 10.3 施工期环境监理计划 . 167 10.4 人员培训 . 173 11 公众参与 . 174 11.1 调查目的 . 174 11.2 公众参与调查方式 . 174 11.3 公开环境信息 . 175 11.4 公众参与调查结果分析 . 178 11.5 公示结果分析 . 181 11.6 公众意见与建议 . 181 11.7 反馈意见处理 . 182 11.8 公众参与结论 . 182 12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 183 12.1 主要依据及评估内容 . 183 12.2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 183 12.3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结论 . 187 13 评价结论 . 188 13.1 工程概况 . 188 13.2 工程环境影响 . 188 13.3 工程建设的 可行性 . 196 13.4 公众参与 . 196 13.5 对策措施与建议 . 197 国道 205 线 XX 县 XX 段道路改造工程 IV 13.6 评价总结论 . 199 附件 附件 1: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书 附件 2: 项目选址意见书 附件 3:项目用地预审意见书 附件 4:项目林地初审意见书 附件 5: 水土保持方案批复 附件 6:项目外业定测验收会议纪要 附件 7:项目可研审查初步意见 附件 8:公众参与样表 附件 9:监测报告 附件 10:标准确认函 附件 11:关于弃渣场作为工区养护工区建设用地的说明函 国道 205 线 XX 县 XX 段道路改造工程 I 前言 1 项目由来 XX 县位于 XX 省西南部,北接长汀县、连城县,南接永定县和广东省蕉岭县,东临新罗区,西与武平县接壤。改革开放以来, XX 的经 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民经济保持较快的发展。在全县经济发展中,公路运输产业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既有 G205 线 XXXX 段主要经过 XX 镇中兴村、 XX 镇、溪东村、 XX 村、大贵村,路线长度为 8.4 公里,是 XX 县公路网中一条主要的干线公路,是 XX 镇通往其他各乡镇的主要交通道路,也是 XX 县联系各乡镇的重要纽带,随着 XX 县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 XX 县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既有 G205 线通过集镇路段已经严重城镇化,交通行车安全问题突出,交通噪声和汽车尾气对两侧居民干扰严重,制约了当地社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 此 G205 通过 XX 集镇路段的改线迫在眉睫。 本项目 为对既有 G205 过集镇路段进行外移改造,即: 国道 205 线 XX 县 XX 段道路改造工程 ,本工程 推荐方案路线起于 XX 基砖场,接既有 G205,路线起点桩号 K0+000,经大路背、邱坑、原坑、上坑、东坑,终点桩号 K4+017.267,路线长度为 4.017 公里。工程采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B01-2003)规定的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60km/h,路基宽度 12m,水泥砼路面; 全线共设新建中桥 92m/1 座 , 新建 涵洞 20 道。项目总投资估算为 7249.018 万元,其 中环保投资 187.74 万元,工程计划 2013 年 12 月底 开工建设, 2014 年 12 月底完工。 2 评价工作过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建设单位 XX 县交通建设投资公司 于 2013 年 8 月委托 XX 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进行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委托书详见附件 1)。本公司接受委托后,立即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本项目周边环境进行了实地踏勘,调查了周边的环境概况和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收集有关资料,并对评价范围内的环境要素进 行了实地监测,同时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公众意见进行了详细的国道 205 线 XX 县 XX 段道路改造工程 II 调查,在此基础上经过分析,编制了 国道 205 线 XX 县 XX 段道路改造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送审稿) ,供建设单位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审查 。 龙岩市环保局于 12 月 26 日组织专家对国道 205 线 XX 县 XX 段道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送审稿) 进行审查,根据审查意见,评价单位对报告书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并完成了国道 205 线 XX 县 XX 段道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供建设单位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3 项目主要环境问题 本工程环评时段包括施工期 和运营期两个阶段。项目施工期的路基填挖方、弃渣、临时占地(施工场地)等工程行为会造成植被破坏、降低土地资源质量,减少耕地面积,影响沿线水体 XX 的水质,对沿线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本项目建成营运后随着交通量的增大,交通噪声对沿线距离较近的村庄(大路背、邱坑、原坑、溪东村以及东坑)等敏感目标的正常生活造成干扰。 4 评价主要结论 国道 205 线 XX 县 XX 段道路改造工程是 XX 县交通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的建设对 缓解 XX 县交通压力、满足交通发展需要、促进镇区经济发展和带动沿线土地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的建设符 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 XX 县 “十二五 ”交通发展目标。 项目建设会对沿线的生态环境、声环境、水环境以及沿线居民生活质量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在认真落实本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减缓和保护措施,确保环保措施与主体工程建设的 “三同时 ”制度,是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生态破坏和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评价认为,项目路线布设较合理,工程建设不存在重大的环境制约因素,在严格执行和认真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措施的前提下,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国 道 205 线 XX 县 XX 段道路改造工程 第一章 总论 3 1 总论 1.1 编制依据 1.1.1 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 ( 1)中 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 年 12 月); (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3 年 9 月 1 日实施); (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 年 2 月修订); (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0 年 4 月修订); (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4 年 12 月修订); (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6 年 10 月); ( 7)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007 年 12 月修改); ( 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2004 年 8 月); ( 9)中华人民 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004 年 8 月第二次修订); (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010 年 12 月 25 日修订 ); (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2002 年 12 月修订); (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1998 年 4 月修正); ( 13)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2004 年 8 月修正); (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7 年 10 月); ( 15)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1996 年 8 月); ( 16)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2007 年 8 月); ( 17)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 野生动物保护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