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社会养老服务中心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pdf
项目编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试行) 项目名称: 钦州市社会养老服务中心项目 建设单位: 钦州市民政局 编制日期:二O一四年二月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 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 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 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 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 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 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 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 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处复。 2 项目名称:钦州市社会养老服务中心项目 文件类型:环境影响报告表 评价单位:钦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法人代表:曾世东 项目负责人:邓建明(助理工程师,B29130090900号) 环评报告编制责任表 分工职别 姓名 职称 登记证号/上岗证号 负责章节 签名 邓建明 助理 工程师 B29130090900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和社会环境概况、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环境影响、环境影响分析、环保投资估算、结论与建议 编制 吴淑艳 工程师 B29130011 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状况、评价适用标准、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量及预计排放情况、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制图 审核 张云志 高 级 工程师 B29130050400 审核报告表 审定 周贻平 工程师 B29130002 审定报告表 3 4 目 录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5 2.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和社会环境简况.8 3.环境质量状况.13 4.评价适用标准.15 5.建设项目工程分析.16 6.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189 7.环境影响分析.191 8.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215 9.环保措施投资估算.226 10.结论与建议.237 附件 附件1 委托书 附件2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 附图 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图2:项目平面布置图 附件3:项目其它文件 5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钦州市社会养老服务中心项目 建设单位 钦州市民政局 法人代表 陈福多 联系人 颜昌凤 通讯地址 钦州市金华路6号 联系电话 13877727979 传 真 邮政编码 535000 建设地点 钦州市新华路北段东面 立项审批部门 钦州市发改委 批准文号 钦市发改社会【2013】2号 建设性质 新建改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 及号码 Q8414 占地面积 (m2) 6667 绿化面积 (m2) 2500 总投资 (万元) 3000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80 环保投资占 总投资比例 2.7% 评价经费 (万元) 预期投产日期 2015年10月 1 工程内容及规模 钦州市社会养老服务中心项目位于钦州市新华路北段、市疾控中心大楼北面(215933N,1083816E),项目用地为钦州市市政规划预留地。项目北面为钦州市民政局儿童福利院和流浪儿童救助中心,项目西北面为钦州市警察学校,项目西面为老年公寓养护楼,西面100米为新华路,西南面为钦州市疾控中心大楼,项目南面为钦州市环卫处停车场,项目地交通便利。 项目总用地面积6667 m2,建设1座12层高的“L”型社会养老服务中心综合楼,长51.20米,宽35.82米,总建筑面积9300 m2,建筑基底占地面积932 m2,其中:老年人用房(含入住服务用房、生活用房、卫生保健用房、康复用房、社会工作用房)7644,行政办公用房410,附属设施用房1246。另外,道路、停车场及硬化面积1351 m2,室外活动场1015 m2,衣物晾晒场866 m2。 建筑采用外廊式布置,设置客梯1部,消防电梯1部,防烟疏散楼梯3部。社会养老服务中心综合楼功能布置如下: 6 一层:设置值班室、消防控制室、入住登记室、理发室、接待服务厅、健康评估室、临时处理室、心理咨询室、洗衣房、棋牌室、书画室、多功能厅、卫生间及入口门厅等功能用房。 二层:设置社会工作室、食堂(包括厨房、配餐室、护区餐厅)、会见聊天厅、档案室、管理用房、会议室及卫生间等。 三层:设置临终关怀室、药房、化验室、心电图室、诊疗室、抢救室、消毒室、作业治疗室、物理治疗室、医生办公室及卫生间等。 四至十一层:每层设置值班室、9间标准住房、2套合居型住房,每层设有床位22个。 十二层:设置值班室、9间标准住房、2套合居型住房,每层设有床位24个。 社会养老服务中心综合楼总床位数为200张。 项目一层设置有变配电房11、消防控制室12、通风机房及供水房约11。 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80万元。 2 公用与配套工程 1、供水:本项目年用水量约为24765m,其中年生活用水量约16790 m,采用城区自来水,目前项目地自来水管网已经建好。 2、排水:在项目区域内设有雨水排管,收集雨水,实行“雨污分流”。雨水收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污水有一般医疗废水和生活污水,一般医疗废水经消毒后与生活污水一起排入三级化粪池处理,处理后废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送钦州市河西污水处理厂处理。 3、供电:本项目年用电104万KWh,项目区内设一专用变配电设施,从项目地附近高压电网取电。 4、空调:本项目不设置公共的中央空调系统,不建设锅炉,每个房间采用单独的空调器进行空气调节。 5、供气:本项目食堂采用管道煤气做染料,由钦州市燃气公司负责供气。 6、绿化:本项目建成后绿化面积可达2500,采用立体式园林绿化。 7、其他:项目建成后,在综合楼前绿地中间设置老年人活动场地,配置必要的运动器材,供老年人户外活动。 7 3项目定员与管理 本项目可提供200张床位,配备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共40人,实行以钦州辖区内孤寡老人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政府免费服务;同时向社会家庭无能力照顾的老人提供有偿服务。 4 项目的产业政策 本项目为社会福利行业,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本项目属于鼓励类项目。 根据本项目可研,该项目建设符合钦州市总体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地群众期盼已久的心愿。项目提出伊始就得到了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项目建设有较好的外部环境。 1.2与本项目有关的现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钦州市社会养老服务中心项目位于钦州市新华路北段,项目用地为政府发展预留用地,项目地周围300米内无工业污染源,区域环境良好。本项目为新建项目,现有的污染情况主要是项目西面100米处的新华路行驶车辆产生的扬尘及交通噪声。 8 2.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和社会环境简况 2.1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等): 1、地理位置 钦州市社会养老服务中心项目位于钦州市新华路北段、市疾控中心大楼北面(215933N,1083816E),项目用地为钦州市市政规划预留地。项目北面为钦州市民政局儿童福利院和流浪儿童救助中心,项目西北面为钦州市警察学校,项目西面为老年公寓养护楼,西面100米为新华路,西南面为钦州市疾控中心大楼,项目南面为钦州市环卫处停车场,项目地交通便利。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 2、地形、地貌、地质 钦州市形状略为方块形,主要属丘陵地貌类型。境内东、西、北三面崇山环拱,丘陵起伏连绵,地形复杂,西北部属山区,以十万大山为主体,山高翠拔直参天,壑深飞瀑若无地;北部和西部属中丘陵区,除少数山地及高丘陵外,一般海拔在250m左右;中部属低丘台地、盆地和河谷冲积平原区,以低山和河谷平原为主,土地稍平坦;东部属低丘陵区,南部属低丘滨海岗地、平原区,有市内最大的冲积平原钦江三角洲。全市地势自北向南逐渐倾斜,滨海地貌为低丘台地、平原区。市区海拔高度为3-10m(黄海基准面)。 3、气候、气象 钦州市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季风盛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分明。据气象资料统计,该区域年平均气温22.0,一年之中,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8.3;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13.4。年极端最高温度为37.5(1968年7月);极端最低温度为-1.8(1955年1月)。年日照达1801小时,全年无霜期354天。 钦州市境内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为2273mm,年最大降雨量2692mm,最小降雨量1426mm,降雨多集中在夏季6-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66.7,其中以8月份降雨量最大,为449.5mm,占全年降雨量的20.1%。年降雨量大于25mm的日数为26天,日最大降雨量为360mm,小时最大降雨量为85mm。雨量分布不均匀,主要是夏秋多,冬春少。 钦州市的季风显著,每年5-8月盛行偏南风,10月至翌年3月盛行偏北风,4-9月为季风转换季节。多年平均风速2.6米/秒,最大风速31米/秒,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其次为东北偏北风,强风为南风,受台风影响较大,多年平均大于8级风的日数为7天。钦州市内雾多发生在11月至翌年4月的冬春季节,夏季出现雾的机率较低,能见度少于1000 9 米的雾日,多年平均为13天,年最多雾日为28天,1-3月雾日最长,最长连续雾日为5天。该地区多年平均湿度为82,历年最大相对湿度100,最小为22。相对湿度以3月和6-8月雨季为最大,10月至翌年1月相对湿度相对较低。 4、水文特征 钦州境内有大小河流 32 条,河流总长 2794km,河网密度 0.6km/km2,流域面积在1800km2以上的较大河流有三条,即钦江、茅岭江、大风江。年均径流深在850990mm之间,三条江均自东北流向西南,大体平行分布境内,向南流注入钦州湾,属桂南沿海独流入海水系。 钦江,发源于灵山县白牛岭,集雨面积 2337km2,干流长 202km,多年年平均流量为63.69m3/s,经灵山县的平山、佛子、三海、檀圩、那隆、陆屋、钦南区的青塘、平吉,钦南区的久隆、沙埠、尖山镇,入茅尾海。钦江贯穿钦州城区,是城区的主要水源和纳污水体。 大风江,又名平银江,发源于灵山县伯劳镇万利水库的高架田,集雨面积1972km2,干流长185km。多年年平均流量18.7m3/s。流经灵山县伯劳,钦南区的那彭、沙埠镇的平银和东场镇,于钦南区犀牛脚镇的沙角村流入钦州湾。 茅岭江,发源于钦州市钦北区的田家岭,集雨面积2959km2,干流长112.4km。多年年平均流量49.3m3/s,流经钦北区的那香、新棠、长滩、小董、那蒙、大寺,钦南区的黄屋屯、康熙岭等乡镇,以及防城茅岭流入钦州湾。本项目西北面2.1km处流经河流为茅岭江上游支流小董江,所属流域为茅岭江水系。 5、生态 钦州市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分类上属于桂南植被区,生长着热带雨林和亚热带的季雨林。但气候中的水热条件受地形影响的分布不均匀,植被生长有异,全市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温凉湿润气候灌木草地植被类型。这个类型包括浦北的官垌、六万山,即六万山和十万大山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地,年平均气温度20.621,年积温 7500 7600,雨量 18002000 毫米,气候温凉,植被以杜鹃、茅草、三叶竹为主,间有稀疏松、杉等用材林。 高温湿润气候绿叶、针叶林兼有的植被类型,包括灵山县和浦北县的中南部,钦 10 南区的东北部。年平均气温度 21.522,年总积温 78008000,年平均降雨量15001800毫米之间,该地区高温湿润,丘陵广布,植被类型的原生植被大部分已被破坏,以马尾松为主,间有椎木、荷木、杉木、油茶等,还有岗松、野牡丹、铁芒萁等植被群落,植被生长良好,覆盖率30%40%以上。 高温少雨气候以草本植物为主的稀树草地植被类型:由于高温少雨,气候干旱,年蒸发量大于年降雨量,植被生长差,以稀树矮草群落为主,特别是画眉草、蜈蚣草、白茅草等,还有桃金娘和稀疏的马尾松、木麻黄生长。 高温多雨气候雨林季雨林植被类型:低丘植被主要有马尾松、岗松、芒萁群落。 项目北面、南面、西面为林地,主要植被为桉树、松树、惗子树及当地常见物种,此外还杂生有山芝麻、油甘木、黄牛木、鬼画符,草类以绒草为等,项目东面及东南面为农田及部分旱地,主要农作物为水稻、玉米、木薯及蔬菜等当地常见农作物,区域内未发现受保护的动植物物种。 6、土壤 钦州市土壤的成土母质主要有砂页岩、花岗岩、紫色岩系、浅海沉积物、第四纪红土和河流冲积物等7种。由于成土母质较多,形成的土壤种类亦较多,全市土壤分为7个土类,12个亚类,14个土属,75个土种。地带性土壤有砖红壤及赤红壤两个土类,非地带性土壤有水稻土、冲积土、紫色土、风沙土、沼泽土等5个土类。 2.2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行政区域及人口: 钦州市现辖灵山县、浦北县、钦南区、钦北区、钦州港经济开发区和三娘湾旅游管理区,陆地总面积1.08万平方公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钦州常住人口为307.97万人。市区现辖钦州市现辖2个市辖区、2个县,即钦北、钦南2区,灵山、浦北两县。 钦州市钦北区位于广西南部,辖11个镇,总面积2179平方公里,居住有汉、壮、瑶、苗、侗等10多个民族,总人口约69.4万。钦北区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临近北部湾,是大西南出海的关键地段,区位优越,交通方便。 经济社会概况: 根据2013年钦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钦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4.5亿元,增长12%,人均GDP由2011年的20896元提高到23202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达到1093亿元,增长16.4%;海洋经济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增长 11 13.6%。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高,财政收入139.2 亿元,增长13.1%,一般预算收入33.6亿元,增长31.3%,税收收入比重达89.5%。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622.7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447.3亿元,比2011年分别增加88.7亿元和69.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00元,增长12.2%;农民人均纯收入7140元,增长15.8%。扩大内需成效明显,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2.6亿元,增长16.9%;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7.6亿元,增长16.3%。外经贸易逆势增长,外贸进出口总额3 7.7亿美元,增长26.1%;进口额超1000万美元的企业达到25家。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引进国内到位资金550亿元,增长25.3%;实际利用外资4.7亿美元,增长15.2%,总量位居全区第三位。 科教、文化: 2012年,钦州市初步建成市级卫生信息平台,新农合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即时结报,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6.9%。建成五保新村82个,为63个敬老院、708个五保村配备了管理人员。突出抓好社会管理创新,“平安和谐家园”创建活动不断深化,领导干部接访、带案下访和包案制度有效落实,“天网工程”加快推进。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制,强化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食品药品监管不断加强。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优抚安置和法律援助工作稳步推进,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正式启动。各级各类教育水平稳步提升,引进建设广西财贸职业学院,建成市职教中心二期、市第十一小学、市实验幼儿园、市二中附属幼儿园及 85 个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改扩建469所镇村幼儿园。建成89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和221家农家书屋。人才工作扎实推进,成立留学人才创业园,制定出台“1十4"人才政策,启动实施“三百优才”培养计划。扎实开展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公益电影、校园电影、园区电影放映工提前三年完成城市影院数字化改造任务。文化体制改革成效明显,院团改制全面完成,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和白海豚演艺有限公司,全市“三馆一站,实现免费开放。建成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楼,市中医医院迁建项目加快推进。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成效显著。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全面推进诚信计生,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残疾人“五个一”帮扶土程全面完成,镇级工作网络实现全覆盖。 交通及公共设施建设: 2012年,钦州市坚持港城联动发展,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着力推进亿吨大港建设,30万吨级主航道、大榄坪12#-13#泊位等港口标志性工程相继竣工,国投煤炭码头、大榄坪 1 #-6#泊位、钦州港三期工程加快建设,港口吞吐能力达到 8565万吨。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快完善,南宁一钦州一防城港高铁开始联调联试,钦州一北海高铁基本完成铺轨。钦州一崇左高速公路通车,六景一钦州港高速公路完成路面工程。积极 12 拓展航运物流市场,新开通钦州港一宁波一连云港一日照一青岛直航航线、钦州保税港区一大连北良港的粮食运输航线、钦州港一云南昆明的“五定”班列等,海铁联运到发箱量增长21%。港口吞吐量5622万吨,增长19.3%,其中集装箱吞吐量47.4万标箱,增长17.9%,继续位居北部湾港口群第一位。 旅游资源: 随着钦州市“大旅游”建设的不断推进,三娘湾、刘冯故居、八寨沟、五皇岭等旅游景区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声名远扬,三娘湾、刘冯故居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灵山县六峰山被评为3A级,龟王城、邓阳湖和三娘湾村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08年全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346.0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66亿元。接待海外游客1.8万人次,外汇收入645.42万美元。 13 3.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3.1环境空气质量 根据钦州市环保信息网发布的钦州市城市空气质量报告。2013年钦州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共发出环境空气质量日报的天数是365天,空气质量日报优良率为98.4%,其中空气质量达优的天数为144天,占总日报天数的39.5%,达良的天数是215天,占总日报天数的58.9%,轻微污染的天数是6天,占总日报天数的1.6%,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日报API(空气污染指数)范围为18122。因此表明本项目环境质量良好,空气环境质量可满足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3.2地表水环境质量 项目附近地表水体为钦江下游,钦江水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水质标准,根据钦州市环保信息网公布的2013年钦州市水环境质量报告。2013年,钦州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对钦江 3 个断面(白坟江、青年水闸、横丰)、大风江的高塘断面、茅岭江茅岭大桥断面、金窝水库-企山水库的企山水库断面实施地表水环境质量例行监测。 一、 地表水环境质量 1、水质达标情况(用类水质评价),钦江水质达标率为 100%。钦江的(白坟江、青年水闸、横丰)3个断面水质评价分别为良好、优、良好。大风江的高塘断面水质评价为良好。茅岭江的茅岭大桥断面水质评价为良好。水功能区达标情况(按功能区评价)钦江水功能区达标率为 100%,大风江水功能区达标率为 100%,茅岭江水功能区达标率为100%,见下表。 表3-1 钦州水质达标情况 河流 断面 水质功能 6月水质 水质评价 功能区达标情况 白坟江 良好 达标 青年水闸 优 达标 钦江 横丰 良好 达标 大风江 高塘 良好 达标 茅岭江 茅岭大桥 良好 达标 可见,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水环境质量较好。 3.3声环境质量 14 项目所在地地处城区,周边300m范围内无高噪声污染企业、设备,现有的主要噪声源为项目西面100m处的新华路上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项目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厂区周边昼间和夜间均符合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的要求。 3.4生态环境现状 项目地为城市发展预留用地,地表植被为当地常见的杂草,项目区所在地无划定的自然生态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不属于生态环境敏感区。 3.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钦州市社会养老服务中心项目位于钦州市新华路北段、市疾控中心大楼北面(215933N,1083816E),项目用地为钦州市市政规划预留地。项目北面为钦州市民政局儿童福利院和流浪儿童救助中心,项目西北面为钦州市警察学校,项目西面为老年公寓养护楼,西面100米为新华路,西南面为钦州市疾控中心大楼,项目南面为钦州市环卫处停车场,项目地交通便利。本项目为新建项目,现有的污染情况主要是项目西面100m处的新华路上行驶车辆产生的扬尘及交通噪声。 保护级别: 空气环境:项目周围的空气环境,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及修改单; 声环境: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水环境:项目周围水体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 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类标准。 生态环境:项目周围的生态环境。 15 4.评价适用标准 环境 质量标准 (1)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 (2)GB 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及修改单; (3)GB 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 (1)GB 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 (2)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3)GB 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类标准; (4)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 (5)GB 18483-2001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6)GB18599-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物控制标准; (7)GB18597-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8)GB18466-2005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总量控制指标 本项目为社会福利行业建议不设总量控制指标 16 5.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5.1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5.1.1施工期 图51 项目建设期工艺流程图 施工期产生的污染主要为施工产生的扬尘、施工产生的噪声、施工废水和施工垃圾,以及临时施工产生的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5.1.2营运期 图52 项目营运期工艺流程图 项目营运期主要的污染为老人休养过程中产生的生活性污染,如生活污水、厨房油烟、生活垃圾等。此外,项目为入住老人提供一定的医疗服务,会产生少量的医疗废水和医疗垃圾。项目营运过程中厨房抽油烟机会产生一定的噪声。 项目营运期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及防治措施如下: 1、废水 项目设计入住200老人,医疗服务管理人员约40人,入住老人按每人每天用水200L计算,工作人员按每人每天用水150L计算,项目年生活用水量为16790 m,废水产生系数按0.8计算,项目年产生的生活废水约13576 m,生活污水产生的污染主要为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产生浓度分别为300 mg/L和20mg/L,产生量分别为4072.8/年和271.52/年。 项目为入住的老人提供简单的医疗服务,会产生少量的一般性医疗废水,按人均产生2L/日,日产生量为0.4吨。经消毒池消毒后排入化粪池处理。消毒剂采用二氧化氯,其对环境影响较小。 经化粪池处理的生活废水和医疗废水通过管道排入钦州市政管网,汇入钦州市河西污基础工程 主体工程 装饰工程 设备安装 老人体检 签订入住合同 老人入住休养 17 水处理厂处理。 2、废气 项目营运期间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厨房油烟。本项目包括工作人员在内共有240人就餐,相应餐饮烟气可按食用油消耗系数计算。一般食堂食用油消耗系数为 7 /100人天,每年按365天计算,则食用油年消耗量为6132/年。烹饪过程中油挥发损失率约为2%,则项目食堂油烟产生量为122.64/年。项目设置4个灶头,风机总风量为10000m/h,每天生产时间按6小时计算,则产生的油烟浓度为5.6/m。项目采用高效油烟净化器取出油烟,油烟去除率不低于80%,则项目油烟年排放量为24.53/年,排放浓度为1.12/m。油烟排放浓度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中规定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2.0/Nm的标准要求 本项目采用管道燃气作为燃料,属于清洁燃料,燃烧后产生污染较少。 3、固体废物 项目营运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每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量按1计算,项目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量为240。统一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理。 项目营运过程存在医疗服务会产生响应的医疗垃圾,按每人每天产生1计算,每天产生医疗垃圾为200,医疗垃圾属于危险废物,在医疗室统一收集后交由钦州市医疗固废处置中心进行无害化焚烧处理。 4、噪声 项目在营运过程中主要有厨房抽油烟机产生的噪声。 18 6.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 污染 类别 时段 排放源 污染物名称 处理前产生 浓度及产生量 排放浓度、 排放量及去向 施工期 施工工地 施工扬尘(TSP) 0.1360.358mg/m3局部超标,排空 空 气 污 染 物 运营期 厨房 厨房油烟 5.6 mg/m3122.64/a 1.12 mg/m324.53/a 通过管道楼顶排放 施工期 施工工人 生活污水 少量 化粪池处理后排入附近市政污水管网 生化需氧量 150mg/L,2036.4kg/a 化学需氧量 300mg/L,4072.8kg/a 悬浮物 250mg/L,3394kg/a 生活污水 13576m3/a 氨氮 20mg/L,271.52kg/a 水 污 染 物 运营期 一般性医疗废水146m3/a 化学需氧量等 污染物浓度较低 一般性医疗废水经消毒池消毒后排入化粪池处理;经化粪池处理的生活废水和医疗废水通过管道排入钦州市政管网,汇入钦州市河西污水处理厂处理。 施工期 施工工地 建筑垃圾 少量 用于周边洼地填垫 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 240kg/d 240kg/d,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理 固 体 废 弃 物 运营期 医疗垃圾 医疗垃圾 200kg/d 收集后交由钦州市医疗固废处置中心进行无害化焚烧处理。 施工期 施工工地 机械噪声 7090 dB(A) 7090 dB(A) 噪 声 营运期 厨房风机 机械噪声 50-60dB(A) 昼间60dB(A) 夜间50dB(A) 主要生态影响 本项目产生的生态影响主要在施工期,对生态产生的影响主要有:建设项目需场地进行开挖、平整,将对土壤和植被产生一些不可逆的影响,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土建工程施工中,需平整土地、开挖土石,此过程将破坏表土,从而导致水土流失;雨季施工、废弃土石的不合理堆存也可能造成局部地区水土流失。建材的堆放、管道及线路等的安装过程中,给周围环境造成短时期影响。本项目工程建筑量小,工期短,建设期的污染影响为暂时性的,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竣工后可逐步恢复。 19 7.环境影响分析 7.1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1、在施工过程中,各种施工机械、车辆穿梭运输会造成大量扬尘,使局部区域的总悬浮微粒物增加,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由于粉尘的排放点较低,污染范围有限,一般气象条件下影响不会超过100m。 2、项目在施工建设期间,在水泥搅拌等各个工序中均需要用水,这些水在施工过程中基本不外流,不存在废水外排问题。 3、施工期间,机械作业时发出的声响,如挖土机、搅拌机,以及运输车辆等会产生一定的噪声,项目总建筑面积5750m2,规模不大,根据以往的监测数据和结合相关资料显示,项目在施工期间白天50m范围内,夜间150m范围内便能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要求。噪声经过围墙和树木的阻隔后,衰减较快,200m外便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4、施工期间的建筑废料、弃土和生活垃圾是施工期主要的固体废弃物,部分可回收,其余则及时按照环卫部门的要求运到指定地点处理,对周围环境没有影响。 5、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要进行挖、填土等作业,将会对项目及其周围一定距离内的地表植被产生一定破坏,但由于项目周围无珍贵野生动物植物资源,且工期短,破坏程度较轻,影响并不大,竣工后通过绿化建设基本可恢复到原有水平。 6、施工期的污染影响均为暂时性的,竣工后可逐步恢复,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如严格按照规程操作,施工场地定时洒水、堆放的建筑物料加盖蓬布、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夜晚不进行产生噪声的作业等, 可以有效降低施工废水、粉尘、噪声、废渣等对环境的影响。 7.2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1、大气环境: 项目营运期间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厨房油烟。本项目包括工作人员在内共有240人就餐,相应餐饮烟气可按食用油消耗系数计算。一般食堂食用油消耗系数为 7 /100人天,每年按365天计算,则食用油年消耗量为6132/年。烹饪过程中油挥发损失率约为2%,则项目食堂油烟产生量为122.64/年。项目设置4个灶头,风机总风量为10000m/h,每天生产时间按6小时计算,则产生的油烟浓度为5.6/m。项目采用高效油烟净 20 化器取出油烟,油烟去除率不低于80%,则项目油烟年排放量为24.53/年,排放浓度为1.12/m。油烟排放浓度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中规定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2.0/Nm的标准要求。 本项目采用管道燃气作为燃料,属于清洁燃料,燃烧后产生污染较少。 综上所述,该项目营运期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不大。 2、固体废物 项目营运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每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量按1计算,项目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量为240。统一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理。 项目营运过程存在医疗服务会产生响应的医疗垃圾,按每人每天产生1计算,每天产生医疗垃圾为200,医疗垃圾属于危险废物,在医疗室统一收集后收集后交由钦州市医疗固废处置中心进行无害化焚烧处理。本项目营运期产生的固体废物经上述处理后对项目区域环境影响不大。 3、水环境: 项目设计入住200老人,医疗服务管理人员约40人,入住老人按每人每天用水200L计算,工作人员按每人每天用水150L计算,项目年生活用水量为16790 m,废水产生系数按0.8计算,项目年产生的生活废水约13576 m,生活污水产生的污染主要为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产生浓度分别为300 mg/L和20mg/L,产生量分别为4072.8/年和271.52/年。 项目为入住的老人提供简单的医疗服务,会产生少量的一般性医疗废水,按人均产生2L/日,日产生量为0.4吨。经消毒池消毒后排入化粪池处理。消毒剂采用二氧化氯,其对环境影响较小。 经化粪池处理的生活废水和医疗废水通过管道排入钦州市政管网,汇入钦州市河西污水处理厂处理。 经上述处理后,本项目营运产生的废水对项目区域水环境影响不大。 4、噪声 项目营运期主要有厨房抽油烟机产生的噪声,该类噪声属于非连续噪声,经过减振、安装隔声罩等减噪措施后不会对项目入住的老人生活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项目建成后,会对局部环境产生的一定影响,但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后,这些影响将降到最低限度,并可为环境所接受。 21 8.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内容 污染 类别 时段 排放源 污染物名称 防治措施 预期治理效果 施工期 施工场地 施工扬尘(TSP) 定时洒水 对大气环境影响不大 空 气 污 染 物 运营期 食堂 厨房油烟 油烟净化器处理后通过管道楼顶排放 对大气环境影响不大 施工期 生活污水 COD、BOD、SS 经化粪池处理后农用 对环境影响较小 生活污水 生化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 悬浮物 氨氮 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汇入河西污水处理厂处理 水 污 染 物 运营期 一般性医疗废水 生化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 悬浮物 氨氮 粪大肠菌群 经消毒池池、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汇入河西污水处理厂处理 对周围水环境影响不大 施工期 施工场地 生活、建筑垃圾 运往指定点处理 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 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理 固 体 废 弃 物 运营期 一般性医疗废物 一般性医疗废物 收集后交由钦州市医疗固废处置中心进行无害化焚烧处理。 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施工期 施工场地 机械噪声 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噪 声 营运期 厨房抽油烟机 噪声 采取减振、安装隔声罩等减噪措施 对入住老人生活不造成影响。 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 本项目产生的生态影响主要在施工期,建设项目需场地进行开挖、平整,将对土壤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