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机场扩能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
福州长乐国际机场第二轮扩能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表 (全文公示) 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二一四年三月 目 录 一、 项目基本情况 1 二、周围环境现状、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3 三、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9 四、 工程概况 9 五、施工期环境影响 22 六、运营期环境影响 30 七、退役期环境影响 36 八、环境保护措施评述 36 九、公众参与 46 十、环境保护投资及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48 十一、结论与建议 49 1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福州长乐国际机场第二轮扩能工程 建设单位 元翔(福州)国际航空港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 长乐市漳港街道福州长乐国际机场用地内 建设依据 闽发改交通 2013852 号 主管部门 民航华东管理总局 建设性质 扩建 行业代码 G56 航空运输业 建设规模 航站楼扩建 76947m2、改造 27155m2、停机坪扩建182943.4m2(均在机场征地范围内)总规模 航站楼扩建 76947m2、 改造 27155 m2、停机坪增加 18 个停机位 总投资 18.7786 亿元 环保投资 1130 万元 1.1 项目由来 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位于福州市东南方向的长乐市漳港街道,是福州市唯一的民航机场,距离福州市中心约 55km。机场于 1993 年开工建设, 1997 年 6 月 23 日投入使用,机场围界范围内占地面积为 311.29hm2。 福州市是福建省省会中心城市,是两岸三通的重要门户,随着海西建设提速,在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长乐机场的发展 突飞猛进。以长乐机场和厦门机场为中心的省内航空网络初步形成。 2012 年,长乐机场共完成飞机起降 6.14 万架次,同比减少9.6%;旅客吞吐量 785.20 万人次,同比增长 9.1%;完成货邮吞吐量 9.69 万吨,同比增长 10.6%。目前,已有 25 家航空公司在长乐机场投入运力,共执飞 67 条航线,其中国内航线 55 条, 国际及地区航线 12 条。 日均起降架次 168 架次, 日均旅客吞吐量达到 21512人次,通航城市 54 个,其中国际城市 7 个:新加坡、吉隆坡、曼谷、首尔、济州、东京、大阪,开通地区城市 5 个 :香港、澳门、台北、台中、高雄。长乐机场已成为我国航空干线网中的重要干线机场,是东南沿海 地区以及对台、对外的重要国际机场。 现有航站楼为一座高度综合集约型建筑, 现候机楼管理部、地勤公司、机务公司、安护中心、民航福建空管分局、特种车库、图 书阅览室、培训中心、健身房、员工食堂2 等功能性用房均合建于航站楼中,随着机场高 速发展,航站楼中相关部门办公环境已较拥挤,航站楼空间利用已接近饱和状态。同时 ,随着近年旅客吞吐量的快速增长,国际机位基本能够满足当前需求,但国内部分无论 是近机位还是总机位数量都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因此作为福建省对外航空运输的 门户和省内中心机场,为适应地区经济和全国民航运输事业的快速增长,满足未来机场扩建项目的需要,元翔(福州)国际航空港有限公司拟对机场航站楼及停机坪进行第二轮扩能,以达到 2020 年 1800 万人次服务需求。 2013 年 2 月,元翔(福州)国际航空港有限 公司委托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编制完成 福州长乐国际机场第二轮扩能工程项目建议书 。 同年 10 月, 获得省发改委 关于福州长乐国际机场第二轮扩能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闽发改交通 2013852 号) ,项目总投资 18.7786 亿元,资金除申请民航发展基金外,由企业自筹解决。 2014 年 1 月,元翔(福州)国际航空港有限 公司委托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编制完成福州长乐国际机场第二轮扩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已通过省发改委组织的审查会。期间委托编制完成福州长乐国际机场第二轮扩能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现已通过福建省水土保持监督站组织的技术审查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国务院第 253 号令)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环境保护部第 2 号令)等有关文件的要求,元翔(福州)国际航空港有限公司于 2013 年 2 月 15 日委托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开展福州长乐国际机场第二轮扩能工 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1.2 项目背景 据本评价查资,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于 1992 年 5 月委托原中国科学院环境评价部编制了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并通过了原国家环保局的审批及原福建省环保局的环保验收。 2011 年,元翔(福州)国际航空港有限公司开展机场总规修编,委托北京市环科院编制完成福州长乐 国际机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2011年版) 。 2012 年,由于机场跑道调整,完成福州长乐国际机场总体规划( 2012 年版)补充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该规划环评现已通过福建省环保厅组织的技术审查(闽环保评 201377 号) 。 3 本次扩能工程的建设内容,作为机场总规修编后扩建的组成部分之一,尚不会引发机场飞机起降能力和旅客吞吐量超过 2020 年的规划规模,不会增加机场飞机噪声的污染源强,因此,本次评价建立在机场总规环评( 2012 版)预测的基础上,对机场飞机噪声现状、影响、及其环保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二、周围环境现状、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2.1 地理位置 长乐市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闽江口南岸,东濒台湾海峡,西与闽侯县毗邻,南与福清市相连,北与马尾区隔江相望。地理坐标为北纬 2540 2604,东经1192411959。全市陆域面积 717.5 km2,海域面积约 1000 km2。 项目所在地漳港街道位于长乐市东北部沿海,地理位置见图 2.1-1。项目周边情况见图 2.1-2。 图 2.1-1 项目地理位置图 2.2 自然环境概况 (1) 地形、地貌 长乐地貌属低山丘陵小区,是东南闽浙低山丘陵的一部分。地势由南部与中部向北部及东部渐次下降。南部、中 部低山丘陵蜿蜒起伏,海拔 200650m,大埔尾部海拔4 646.3m,为全境最高点。董凤山、龙腰山横贯境内中 部,将全市分隔为东西两大平原,东为海相沉积的滨海平原,西为闽江的冲积平原。 该项目所在地的航城街道为冲积平原地带,为江流冲积而成,土层深数十米,具有很高的保蓄性能和供肥能力。 (2) 气候气象 长乐市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全年温暖湿润,季风明显,夏长少酷暑,冬短少霜雪。年平均气温 17.3 20, 7 月份平均气温 25 28.5,一月份平均气温为 8.6 11.1。平均太阳辐射约 110 千卡 /cm2,冬季从傍晚至次日清晨出现贴地逆温,近地面大气混 合较好,混合高度一般在 1000m 以上。日照时数 19342093小时,无霜期 290340 天。年平均降雨量 12001700mm,年均降雨日为 70140 天。冬季主导风向为东北风,频率高达 29%,次主导风向为东北偏北风,频率 19%,静风频率5%。夏季主导风向为南风和西南偏南风,频率为 16%,次主导风向为东南偏南风,频率为 10%,静风频率 15%。多年平均主导风向为东北风,频率为 20%,次主导风向为东北偏北风,频率为 17%,静风频率为 12%,多年平均风速为 3.7m/s。 (3) 水文特征 机场区域及其附近海域的潮汐基本上属于 正规半日潮,潮差较大,最大潮差达6.48m,最小潮差 1.14m,平均潮差 4.11m。潮流均为来复流,最大涨落潮流速可达 4 节。据历史调查潮位资料和梅花站 1957 1996 年实测潮位资料统计:历史调查最高潮位5.09m(出现在 1919 年 8 月 25 日 );历史实测最高潮位 4.82m(出现在 1969 年 9 月 );历史实测最低潮位 -3.62m;历年最高潮位均值 3.87m;历年最低潮位均值 -3.08m。 机场区域及其附近区域地表水主要是位于场区东北部的大溜湖,面积 0.125km2,场区内还有面积较小的池塘,均为淡水,主要用于养殖和农业灌溉。 据调查,机场内建有污水处理厂位于项目的南侧,距该项目区约 2.5 km,纳污管线已铺设到位。该项目施工期与营运期的排水去 向均为机场污水处理厂管网,不排向大溜湖。 (4) 土壤植被 长乐境内土壤分为红壤土、潮土土、风砂土、盐土土和水稻土 5 个土类, 12 个亚类,25 个土属, 53 个土种。 5 本区域属于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地带,常见的植被类型:乔木有马尾松、木麻黄、银华、美洲松、榕树、樟树等;灌木有姚 金娘、野牡丹、杜鹃、 油茶、盐肤木、野漆木、黄端木、竹子等;草木有箕骨、芊毛骨 、野枯草、五节芸、山油麻、胡枝子、小果蔷薇、铺地锦;果树有柑橘、桃、枇杷、龙眼、橄榄等。机场用地范围内基本为人工植被覆盖,主要为观景植被及木麻黄等防风固沙类植被。 2.3 社会经济概况 (1) 长乐市 长乐市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陆域面积 658km2,辖首占、玉田、松下、江田、古槐、文武砂、鹤上、湖南、金峰、文岭、梅花、潭头 12 个镇,罗联、猴屿 2 个乡,吴航、航城、营前、漳港 4 个街道,共 251 个村(居),总人口约 66.83 万人。 2012 年全市生产总值 436.88 亿元, 比上年增长 14.8%, 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 37.64亿元,增长 4.9%;第二产业增加值 288.55 亿元,增长 17.7%;第三产业增加值 110.69亿元, 增长 10.4%。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400 亿元大关, 达到 436.88 亿元, 增长 14.8%。工业经济总量继续保持福州市县(市)区第一位水平,达到 1447.17 亿元,增长 20.2%。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 37.64 亿元,增长 4.9%。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70.05 亿元,增长 5%,全年粮食总产量达 8.87 万吨。造林面积达 40231 亩,增长 11.4%。农民收入继续增加。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13312 元,增长 13.7%,其中:家庭经营纯收入增长19.2%。全市固定资产完成投资 275.42 亿元,增长 23.0%。全市合同利用外资达 9775 万美元,增长 15.0 %。实际利用外资 3768 万美元,增长 4.2%。全市出口总值达 4.89 亿美元(海关口径),增长 16%,进口总值达 11.73 亿美元(海关口径),增长 2%。 (2) 漳港街道 漳港街道位于长乐市东部沿海,西、南、 北与鹤上、文武砂、湖南、金峰四镇毗,全镇土地面积 42.4km2,总人口 51800 多人,辖有 19 个行政村。 漳港为“三线三区” (机场高速公路、峡漳线、两港线,福州空港工业集中区、滨海工业集中区、金峰工业集中区)所在地,境内拥有 12 万伏变电站 1 座,各类企业 300多家,其中工业企业 175 家, 500 万元以上规模企业 53 家,形成了以电子、纺织、服装为主要产业的工业集群,产品畅销全国各 地,远销东南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6 2.4 环境功能区划 2.4.1 水环境 项目位于长乐东部,根据福建省近岸海域环 境功能区划和福州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 ,机场南侧海域( FJ038-A-I)属于闽江口与长乐东部海域一类区,主要为湿地系统保护、海蚌资源保护,主导功能 为旅游,水质执行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图 2.4.1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 本项目产生的污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近期接入机场污水处理厂,待机场完成与滨海污水处理厂接管后, 污水将接入滨海污水处理厂处理, 因此本项目污废水排放执行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 GB8978-1996)中的三级标准。 2.4.2 大气环境 根据长乐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规定,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为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运营期航站楼配套的员工餐厅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 GB18483-2001)的标准。 2.4.3 声环境 项目位于福州长乐国际机场范围内,该区域执行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GB9660-88),一类区飞机噪声的评价标准为 70dB( WECPNL) ,二类区机噪声的评价7 标准为 75dB(WECPNL)。 学校、 医院等敏感目标飞机噪声的评价标准为 70dB(WECPNL)。 施工期间噪声排放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排放标准 ( GB12523-2011)中的标准限值,见表 2.4.1。 表 2.4.1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单位: dB 昼间 夜间 70 552.5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2.5.1 海域环境 本项目主要排放生活污水, 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达到三级标准后, 通过机场现有管网,近期排入机场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为了解项目周边海域水环境质量现状,本评价收集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于 2011 年 5 月在机场附近海域的调查结果(引自东海水产所编制的福州长乐国 际机场总体规划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海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专题报告 ) 。 监测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监测时间: 2011 年 5 月; 监测点位:引用靠近机场海域的 8 个点位的监测数据。 根据评价结果表 2.5.2 显示, 机场附近海域水质中 pH 和石油类的含量均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CODMn和活性磷酸盐的含量均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溶解氧的含量均符合三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氮含量劣于四类海水水质标准。 2.5.2 大气环境 为了解机场及周边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现状,本评价收集了福建省化学工业科学技术研究所 2011 年 12 月编制的长乐市漳港街道尚迁路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大气监测时间 2011 年 10 月)中的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对本项目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 (1) 监测单位:福建省化工产品质量检验站 8 (2) 监测时间: 2011 年 10 月 (4) 监测项目: PM10、 NO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见表 2.5.3。 表 2.5.3 评价区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结果(单位: mg/m3) 监测点位 监测项目 1小时平均浓度 日平均浓度 门楼村 PM10- 0.0520.066 NO20.0160.034 0.0200.029 PM10:现状监测点 PM1024 小时平均浓度范围为 0.0520.066mg/m3,低于日平均浓度限值 0.15mg/m3。 NO2: 现状监测点 NO21 小时平均浓度范围为 0.0160.034mg/m3, 低于 0.20mg/m3的 1 小时平均浓度限值; 24 小时均浓度范围为 0.0200.029mg/m3,低 于 0.08mg/m3的日平均浓度限值。 评价结果表明, 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各监测点位大气污染物浓度均可满足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限值要求。 2.5.3 声环境 为了解福州长乐国际机场现状飞机噪声影响情况,本评价引用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于 2012 年编制的福州长乐国际机场总体规划( 2011 年版)调整环境影响补充报告书中的声环境现状资料。该报告包括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于 2010 年 11 月所做的机场声环境监测资料,及对 2011 年的声环境现状模拟资料。 2.5.3.2 评价标准 依据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 (GB9660-88),本次评价一类区飞机噪声的评价标准为 70dB( WECPNL) ,二类区机噪声的评价标准为 75dB( WECPNL) 。学校、医院等敏感目标飞机噪声的评价标准为 70dB( WECPNL) 。 2.5.3.3 飞机噪声现状评价及分析 福州长乐国际机场飞机噪声的监测结果见表 2.5.5。监测结果表明,飞机起飞时,特殊敏感点大鹤小学,计权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为 75.6dB,超出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9 标准 ( GB9660-1988)中一类区域 70 dB 的标准限值达 5.6dB。其余 8 个测点的计权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在 51.884.5dB 之间,其中九陈涸村、江田涸村、三角下村、海边这四个监测点超出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 ( GB9660-1988)中二类区域 75 dB 的标准限值,九陈涸村超出二类区域标准限值达 0.5dB、江田涸村达 7.3 dB、三角下村达 1.3 dB、海边达 9.5 dB。 本项目航站楼及停机坪所在区域,在机场中心工作区范围内,由图 2.5-4 可见处于LWECPN7080 dB 的区域内。 2.5.4 生态环境 机场在建设过程中及建成后,存在着发生土地 沙化、水土流失的潜在威胁。机场区内现铺种大面积马尼拉、狗乐根及白慕达草皮,还种有榕树、南洋杉、海枣、华棕、扶桑、龙柏等乔木植物,绿化覆盖率达 46.57%,基本没有裸露的岩石、沙地等;机场围界外种植有约 200 hm2木麻黄作为防护林,可以有效地防治机场的沙害、水土流失问题。 三、主要环境目标 机场第二次扩能工程航站楼、停机坪均位于福 州长乐国际机场用地范围内,无需新征地。因此本次项目评价区内无居民区、学校 、医院、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地和生态敏感点等敏感目标,主要环境保护 目标为机场内生态环境,厦航、东航基地,现有航站楼候机厅内候机的旅客、及海滨宾馆。各环境保护目标位置见图 2.1-2,相对位置及距离详见表 3.1。 表 3.1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相对位置及距离 项目 现有航站楼 海滨宾馆 厦航、东航基地 航站楼扩能 东侧 350m 南侧 750m 停机坪扩建 相连 东侧 550m(南翼 )/500m(北翼 ) 南侧 300m(南翼 )/ 1780m(北翼 ) 四、 项目概况 4.1 机场建设现状 10 4.1.1 机场建设情况 ( 1)机场总体建设情况 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于 1997 年投入使用,总占地面积 672.53hm2。主要建有一条长3600m、宽 45m 的跑道和一条长 3600m、宽 23m 的平行滑行道、 19.6 万 m2停机坪、 13.7万 m2航站楼及相应的航管、导航、通讯、气象 、助航灯光、供油、货运、消防、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工程,机场具体建设情况见表 4.1.1。 2010 年,机场为满足机场发展的需要,开展了停机坪扩建项目和福州机场第一轮扩能工程,具体建设情况见表 4.1.2。 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于 1998 年 12 月份通过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环保 “三同时 ”竣工验收,停机坪扩建项目于 2013 年 7 月份通过竣工验收,福州机场扩能工程采取分期建设分期验收,其中航站楼扩建工程、加油站已 建设完成,正在开展环保竣工验收工作。 表 4.1.1 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建设内容一览表( 1997 年 -2009 年) 序号 工程项目 1992 年环评近期建设内容 已建工程 1 场道工程 道面 68.3 万 m2, 3600m45m 跑道一条, 3600m23m 滑行道一条 站坪 20 个机位, 17 万 m2已建,内容同左 2 航站楼 13.7 万 m2,包括电子设备、旅客服务设备、行李传输系统、 安检设施等, 停车场 6 万 m2,停车楼 2 万 m2已建,内容同左 其中航站楼主体工程已全部建成,但现仅装修投入使用仅8.83 万 m2。 3 航管工程 航管、导航、气象、通讯等设施,航管楼4000m2,气象楼 1500m2,塔台 1 座,若干导航台站 已建,内容同左 4 货运站 货运库 1.2 万 m2,货机坪 2.1 万 m2已建,内容同左 5 供电工程 机场总变电站,各变配电站、供电网络,备用电源等 已建,内容同左 6 供水工程 中心供水站及相应配水管线,高峰日用水量7500t;蓄水池 1500m32 个 已建,内容同左 7 机场救护、消防 按级配置,建消防救援中心一座 已建,内容同左 8 环境保护工程 污水处理厂一座,排污管网,日处理污水5000t;焚烧炉 2 台 已建,内容同左 其中焚烧炉自 2004 年已停止使用。 9 供冷供热工程 供冷站、锅炉房及场区管线, 4 吨热水锅炉 2台 已建,内容同左 10 供油工程 油库一座,容量 8 万 m3,供油码头( 2 万吨级)一座,中转油库一座,容量 2 万 m3,站坪加油站、车辆加油站 已建,内容同左 11 序号 工程项目 1992 年环评近期建设内容 已建工程 11 总体工程 停车场设施、广场、主干道路和工程道路、围界、绿化等 已建,内容同左 12 辅助生产和业务办公用房 6000m2已建办公楼、海滨酒店等辅助生产和业务办公用房 注:机场用地内现有其他驻场单位(包括厦航、东航基地,厦航航食厂房) 、空管办公用房及海天酒店。 表 4.12 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建设内容一览表( 2010 年 -2013 年) 序号 扩建工程 建设情况 1 2010 年停机坪扩建工程 扩建 已建,已完成环保竣工验收 2 2010 年机场第一轮扩能工程 航站楼扩建工程 已建,正在进行环保竣工验收 3 加油站 已建,正在进行环保竣工验收 4 综合办公楼 正在建设中,年底进行竣工验收5 航食厂房 正在建设中,年底进行竣工验收( 2)航站楼建设情况 机场现有航站楼建筑面积为 13.70 万,经过近年发展及第一轮扩能后,现已投入使用 12.49 万,剩余 1.21 万,其中地下车库 0.45 万,长期处于闲置状态。航站楼一层闲置空间现用于停放特种车库,航站楼实际可用空间仅剩余 0.60 万,剩余部分预留土建条件和设备预留口。 ( 3)停机坪建设情况 经过 2010 年停机坪扩建后,长乐机场现有站坪机位 36 个( 22C9D5E) ,其中近机位有 17 个( 3C9D5E) ,远机位 19 个( 19C) 。 4.1.2 现有的环保措施落实情况 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建设项目于 1998 年通过了原福建省环保局的环保竣工验收,机场现有环保设施及措施落实情况,见表 4.1.4。 停机坪扩建工程于 2013 年通过福州市环保局的环保竣工验收,施工过程按照环评要求减缓对机场内部生态环境、大气环境等影响 ,运营期各污染物均依托机场原有污染治理设施进行处理。 12 表 4.1.4 机场环保三同时措施、竣工验收结果及现状一览 环境要素 机场环评要求 竣工验收结果与建议 机场现状 声环境 按照 GB9660-88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的要求,对机场周围受飞机噪声干扰严重的村庄等,在机场营运后根据机场航班及实际监测的具体情况,按受影响的范围大小,逐步采取必要的搬迁安置,并把未来安置措施列入规划。 根据验收监测机场周边江田涸、岭头涸、林朱涸、五只魁、刘朱涸、三角下、九陈涸、七小姓、大鹤林场、坛赶兜都存在不同程度的 WECPNL 值超标,其中江田涸、岭头涸、林朱涸和大鹤小学最为严重。 应尽快落实目前受飞机噪声影响 WECPNL 值超标的村庄的搬迁问题,并按超标程度制定搬迁安置计划。其中大鹤小学和江田涸、岭头涸应立即搬迁,林朱涸也应在近期内安排搬迁。其他 WECPNL 超标的村庄也应列入逐步搬迁的计划中。 建议尽量限制 TU154 和 MD82 这两类高噪声飞机的使用, 改用 MD90、 B757 等噪声较低的飞机。 机场建设除按计划完全拆迁了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外,对受飞机噪声污染严重村庄尚未开展安置工作。 大鹤小学已与湖南镇其他小学合并为湖南中心小学二部,校址位于机场 WECPNL 值75dB 范围之外。 机场现有主要以 B757、 B737 等机型为主,单机噪声有所降低。 水环境 拟建二级污水处理厂一座。 机场的各类污水必须经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油库的含油污水不得排入海域,不允许进入机场污水管网,并经处理达标后,只能用于浇灌树木。已建成日处理 5000t 污水处理厂一座。 经监测, 污水出水口水质除大肠菌群外, 其他如 BOD5、 CODCr、SS 等项目均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 GB8978-1996)一级标准的要求,但实际上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水量较大,主要是因为存在大量地下渗透水进入排污管道 目前已基本完成机场污水管网与滨海污水处理厂管网的对接,预计 2014 年 12 月份机场污水全部接入滨海污水处理厂处理。届时机场污水处理厂将停止使用。 大气环境 拟设焚烧炉 2 台。 要求焚烧炉烟尘、烟气应达标排放。机场设有 GDW-15 型焚烧炉, 并配备 LYX-9 型花岗岩文丘里水膜除尘器。根据监测结果,焚烧炉烟尘达到小型焚烧炉HJ/18-1996 中的二级标准,林格曼黑度超过 1 级的限值,氨超过二级标准,其他 CO、 SO2、 NOx、 HCl 均为达标排放。 严格控制焚烧炉出口温度大于 850 机场于 2004 年起已停止使用焚烧炉 固体废物 机场的航空垃圾和航站垃圾必须进入焚烧炉焚烧 进炉垃圾应先分选,除去不可燃物后进入焚烧炉 机场一般生活垃圾由机场内环卫人员统一收集后,送至机场的垃圾转运站,经压缩处理后,每日送往长乐市车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进行无害化掩埋处理;特殊生活垃圾产生量较少,采用不开包消毒后自行烧毁的方式进行处理。 13 环境要素 机场环评要求 竣工验收结果与建议 机场现状 生态环境 完善防护林体系,对施工的暴露工作面要及时种树种草或覆盖粘土,减少水土流失。 机场场区范围内植被恢复状况良好,除建设占地外,已绿化面积占应绿化面积的 95.1%,对防止土地沙化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当地政府与机场有关部门应重视机场周围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大量土地抛荒现象应究其主要原因,协调找出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机场内已完成原环评中提出的应绿化面积。 现有草本植物主要是马尼拉草皮。 木本植物种类主要是:榕树、南洋杉、海枣、华棕、扶桑、龙柏等, 机场红线外围大量种植防护林树种木麻黄(占地约 200hm2) 144.1.2.1 废水处理情况 机场现建有日处理能力 5000t 的二级生化污水处理厂一座,位于机场西南角,占地约 25000 ,处于机场全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污水处理厂主要接纳航站楼、办公楼等辅助生产办公用房以及驻场单位的生活污水。 污水处理厂目前实际日处理量约为 2500t,采用的是活性污泥生化处理工艺,进场污水通过粗、细两道格栅,滤去大小悬浮物后进入泵房集水池,由提升泵进入沉砂池进行物理沉淀,滤去水中的沉淀物和大小颗粒。沉淀后的污水进入曝气池,在活性污泥的作用下,进行生化反应,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泥水混合液进入二沉池,进行二次沉淀,活性污泥回流到曝气池,上清液(即处理达标后污水)经接触池杀菌消毒后用泵排海。 目前已基本完成机场污水管网与滨海污水处理厂管网的对接,预计 2014 年 12 月份机场污水全部接入滨海污水处理厂处理。届时机场污水处理厂将停止使用。 4.1.2.2 固体废物处置情况 机场生活垃圾日产量约为 5t,主要为国内航班及机场工作人员的一般生活垃圾,和极少量的国际航班产生的特 殊生活垃圾。机场原设计采 用垃圾焚烧炉进行生活垃圾的焚烧处理,但由于实际生活 垃圾产量及热值无法达到设 计初始值,机场现已改为垃圾转运的方式处置生活垃圾。 根据调查,机场一般生活垃圾由机场内环 卫人员定时收集后,送至机场的垃圾转运站,经压缩处理后,每日送 往长乐市车里生活垃圾无害 化处理厂进行无害化掩埋处理;特殊生活垃圾产生量较少,日产量约为 0.43t,采用不开包消毒后自行烧毁的方式进行处理。 4.2 项目概况 工程名称:福州长乐国际机场第二轮扩能工程 建设单位:元翔(福州)国际航空港有限公司 总投资: 18.7786 亿万元。 建设时间: 2 年, 2014 年 3 月至 2016 年 2 月。 15建设内容:本项目包括航站楼扩能工程及 停机坪扩建工程,各工程建设内容见表4.2.1。 表 4.2.1 机场第二轮扩能工程建设内容 序号 建设工程 建设内容 1 航站楼扩能 新增航站楼南北斜指廊,主楼北扩 96m,扩建面积共 76947 ;已有土建条件的航站楼进行装修、设备安装等,并对现有国际候机区、国际(国内)远机位候机厅、职工食堂进行改造,新装修及改造面积共 27155 。 2 停机坪扩建 北端斜指廊扩能后新增近机位 7 个,南端斜指廊扩能后新增近机位 11 个。4.2.1 航站楼扩能工程概况 4.2.1.1 航站楼扩能方案 本次航站楼扩能主要根据福州长乐国际机场总体规划 ( 2013 年版)中,近期扩能规划要求对现有航站楼南 北指廊及主楼进行扩建,对 因扩建中引起旅客流线变化及设备设施扩充部分进行改造 ,对剩余未启用的航站楼进 行装修、安装相应设备,满足航站楼的功能使用要求。本轮扩能后,航站楼规模将达到 21.39 万 m2,满足目标年2020 年 1800 万旅客吞吐量的使用需求。 具体扩能方案如下: ( 1)主楼扩能改造 航站楼主楼向北侧增建 96m,沿东侧增建 9m,充分利用航站楼东侧与高架桥间空间,及航站楼北侧绿化带,以扩展现有国内办票大厅、国内行李提取大厅及商业空间,共计新增面积 27681m2,改造面积 19711m2。 16图 4.2-1 航站楼东侧与高架桥空间现状图 图 4.2-2 航站楼北侧空间现状图 对航站楼现有国内办票厅、国际办票厅、安检通道、联检通道、行李提取大厅、行李分拣厅等进行扩容,以适应业务量需求。 ( 2)现有南北指廊扩能改造 现有南北指廊沿东侧增建 12m,以扩大现有国内候机厅空间,连通主楼至新增指廊。现有南北指廊宽 24m,为单侧登机,本次扩能后扩展为 36m,共计扩建面积16013m2。 17图 4.2-3 现有南指廊现状 图 4.2-4 现有北指廊东扩空间现状图 新装修现有二层指廊南翼 1-9 轴,新装修现有一层指廊北翼 76-87 轴。共计装修改造面积 7444m2。 ( 3)新增南北斜指廊 航站楼增建北侧斜指廊,建筑面积 13781m2,以扩大国内候机区及登机口。主要为国内旅客使用,共提供 13 个 C 类登机口,二层层高 6.0m,采用现有“国内混流”模式。指廊长度 228m,宽 36m,为双侧登机。 航站楼增建南侧斜指廊,建筑面积 19472m2,以扩大国际候机区、登机口与到港通道。主要为国际旅客使用,共提供 8C3E 共 11 个登机口,二层层高 7.5m,夹层层 18高 4.0m,采用国际离港与到港旅客分层模式。指廊长度 228m,宽 36m,为双侧登机。 根据上述扩能方案统计,航站楼扩能中新增建筑面积 76947m2,新装修及改造面积 27155m2,扩能方案汇总详见表 4.2.2。 表 4.2.2 航站楼扩建改造方案汇总 层数 扩建面积( m2) 改造面积( m2) 主楼 一层 11597 27681 8655 19711 二层 11954 11056 三层 4130 / 北翼指廊 一层 5188 10376 3600 3600 二层 5188 / 南翼指廊 一层 2603 5637 1444 3844 二层 3034 2400 北侧斜指廊 一层 5094 13781 / / 二层 8687 南侧斜指廊 一层 6174 19472 / / 夹层 3152 二层 8680 三层 1466 合计 76947 27155 ( 4)航站区道面工程 由于航站楼主体北扩占用现有出租车进出场道路,需还建道路宽 8m。此外,因指廊加宽占用部分航站区道路,道路改造宽度均为 8m。包括航站区至货站道路,新增道路面积 3 万 m2。在旅客航站楼前增加旅客停车场 3 万 m2。场内道路均按水泥砼结构考虑。 ( 5)航站区绿化工程 绿化工程主要包括航站区道路改造绿化、 停车场绿化等。 航站区绿化结合航站楼、停车场总平面进行布置,绿化面积按航站区改造用地面积的 20进行控制,即绿化面积为 0.8 万 m2。 ( 4) 基础配套工程 给排水 机场水源来自长乐市第二自来水厂,经过 20km 输水管道向机场供水站供水,机场内供水管网成环状布置,全长 38km,水压力为 0.35MPa,场内最不利点压力为0.10MPa。 19现状航站楼外的四周均设有雨水管网,雨 水管网汇入机场主雨水干管,雨水干管沿航站区主进场路敷设,流向为从北向南。 现状航站楼外的空侧,主楼两侧,连廊两 端均设有污水管,地下室污水经过加压提升流入机场污水干管,污水 管靠重力流汇入机场污水干 管,污水干管沿航站区主进场路敷设,流向也为从北向南。 暖通设施 行李提取、办票、安检、候机等大空间采 用全空气空调系统,过渡季节可实现全新风;办公室、餐饮、商业等 房间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的 空调方式;贵宾室设置变频分体空调,以利于节能和单独计量电量;信息机房、 UPS 间等电气设备用房根据房间功能设置变制冷剂流量多联机空调或机房专用空调。 供电工程 机场电源由福州电网双回路供电,场内设有 1 个 110kV 中心变电站、两个 10KV开闭所、 19 个单体变电站和一个箱式变电站。 航站楼负荷为一级负荷,其中弱电 UPS 用电、消防设备及控制用电、集中控制应急照明用电、安检设备用电为 一级负荷中的特别重要负荷 ,均为双电源供电,且其中一路由备用柴油发电机组供电。 增建航站楼新建 10/0.4kV 变电站三座, A1 变电站位于增建的主楼一层,建筑面积按 400m2设计,低压供电范围为新增主楼部分; A2 和 A3 变电站分别位于南侧斜指廊和北侧斜指廊的一层,建筑面积按 350m2设计,低压供电范围分别为南侧斜指廊部分和北侧斜指廊部分。 航站楼改造部分由原有的三座 10/0.4kV 变电站提供低压电源。 4.2.2.1 停机坪建设内容及规模 (1) 停机坪建设方案 本轮扩能改造在南北指廊周围各新建一块站坪。 北指廊站坪按 C 类标准建设,扩建面积 64184.5m2,新建 C 类机位 7 个,同时将原有 23、 24 号机位拆除后布置一个 C 类机位, 形成北斜指廊站坪共计 13 个 C 类机位。 南指廊站坪扩建面积 118758.9m2,新建 11 个机位,其中 8 个 C 类机位, 3 个 E 20类机位。 此外,局部延长二平滑作为机位滑行通道 使用,在二平滑南端新建一条与一平滑相连的垂直联络道。 同时为配合站坪的扩建,还需重建部分路侧围 界及两个卡口、部分路侧道路17579m2以及在围界边缘新增特种车辆停放场 29886.9m2, (2) 道面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