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公司碳酸钡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
编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试 行 ) (附:污染防治专项评价) 项目名称: 中国昊华化工集团天柱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5 万吨 /年碳酸钡二期变更工程 建设单位: 中国昊华化工集团天柱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编制日期: 2013 年 10 月 27 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1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项目名称项目名称: : : 中国昊华化工集团天柱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5 万吨 /年碳酸钡二期变更工程 环评文件环评文件环评文件环评文件: : : 环境影响报告表 +污染防治专项 委托单位委托单位委托单位委托单位: : : 中国昊华化工集团天柱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评价单位评价单位评价单位评价单位: : :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评价证书评价证书评价证书评价证书: : : 国环评证甲字第 3302 号 院院院 院 长长长 长: : : 张维(副研究员) 分管副院长分管副院长分管副院长分管副院长: : : 涂志江(高级工程师) 审定审定审定 审定: : : 付向阳(工程师) 技术审查技术审查技术审查技术审查: : : 付向阳(高级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 : : 杨立春(工程师) 环评师登记类别环评师登记类别环评师登记类别环评师登记类别: : : 化工石化医药类 登记证编号登记证编号登记证编号登记证编号: : : A33020290400 单位地址单位地址单位地址单位地址: : : 贵州省贵阳市黔灵山路 217 号 联系信息联系信息联系信息联系信息: : : 0851-5504725(办) 0851-5502404(兼传真) 评价人员评价人员评价人员评价人员 姓 名 从事专业 职称 环评证书 职 责 签 名 杨立春 环境工程 高级工 程师 A33020290400 主要编写 高海燕 环境工程 工程师 A33020038 参加 付向阳 技术审查 工程师 JA3302001 技术审查 2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中国昊华化工集团天柱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5 万吨 /年碳酸钡二期变更工程 建设单位 中国昊华化工集团天柱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法人代表 阎振宗 联系人 李铁军 通讯地址 贵州省天柱县社学乡芹乡村 联系电话 0855-7883208 传 真 0855-7883207 邮政编 码 556600 建设地点 贵州省天柱县社学乡芹乡村 立项审批部门 贵州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批准文号 黔经贸技改备案【 2005】 41号 建设性质 变更 行业类别 及代码 环境治理 8029 占地面积 (亩 ) 59694m2 绿化面积 (亩) 9000m2 总投资 (万元) 9236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1417.15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15.14% 评价经费 (万元) 预期投产日期 已试运行 工程内容及规模工程内容及规模工程内容及规模工程内容及规模: : : 一、项目背景 2013 年 3 月 23 日,贵州省环保厅召开了中国昊华化工集团天柱化工有限责任公司5 万吨 /年碳酸钡工程及渣场改造工程竣工环保现场验收会,根据该次会议形成的纪要,该项目在验收前实际建设工程与原环评批复的主体工程、辅助工程、环保工程等有不符,部分工程发生了设计变更,而在此期间业主未及时补充环评手续,为此,天柱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我院对 5 万吨 /年碳酸钡二期变更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院在现场踏勘、相关资料收集的基础上,编制了天柱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5 万吨 /年碳酸钡二期变更工程及污染防治专项,报请贵州省环保厅审批。 二、变更工程内容 1、工程概况 天柱钡盐二期工程项目于 2005 年 11 月开始建设,现建设并投入生产的工段有原料(重晶石、无烟煤)准备工段、粗钡工段、浸取工段、碳化工段、硫磺工段、干燥工段及成品包装工段。变更前后工程对比见表 1。 3 表表表 表 1 变更工程对比表变更工程对比表变更工程对比表变更工程对比表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项目名称项目名称 变更前变更前变更前变更前 变更后变更后变更后变更后 建设情况建设情况建设情况建设情况 重晶石 加工工段 重晶石采用颚式破碎机 +两级环锤式破碎,粒度小于 3mm,采用脉冲袋式除尘器处理 加水后采用湿法破碎,粒度为 4mm,湿法破碎增加含水率后未设置除尘装置, 喷雾洒水设置三套。 按变更后 已建成 原煤加工工段 两级环锤式破碎,粒度为 8mm,原煤用雷蒙机研磨成煤粉,煤粉采用循环风机输送,不设置废气排污口 未变更 已建成 粗钡工段 原料在粗钡转窑内进行还原反应, 未变更 已建成 CO2 制备工段 石灰窑煅烧工艺 取消石灰窑煅烧工艺,改为液态二氧化碳工艺 已取消,液态二氧化碳工艺已建成 浸取工段 硫化钡浸取槽 未变更 已建成 碳化工段 主碳化塔、一预碳化塔、二预碳化塔,硫化氢尾气去硫磺工段 未变更 已建成 烘干工段 碳酸钡钡浆经过滤脱水后送入闪蒸干燥机,采用热风炉间接烘干,热风炉尾气经微分潜水脱硫除尘器装置处理 烘干仍由热风炉供给热量,收集的粉状碳酸钡不再进入造粒工段,直接成为产品进行包装。 按变更后已建成 造粒工段 烘干工段的粉状碳酸钡经过粉碎,整粒、筛分包装后成为产品 取消 已取消 硫磺工段 来自碳化工段的硫化氢尾气经燃烧、换热、转化及回收等回收硫磺后,尾气再经三台碱性吸收塔处理后尾气经活性炭装置处理后由 60m烟囱排放 来自碳化工段的硫化氢尾气经燃烧、分离、换热、三级转化及四级冷凝回收等回收硫磺后(变更前为二级转化二级冷凝),尾气再经三级碱性吸收塔处理后由 60m 烟囱排放,硫回收工艺为三级转化克劳斯工艺 按变更后已建成 主体工程 烟囱 转窑废气、烘干废气及硫磺回收处理后的废气由一根烟囱排出,高度为 60m 未变更 已建成 给水 取水水源鉴江 未变更 已建成 排水 地坪冲洗水及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排入鉴江 地坪冲洗水经沉淀后回收用于浸取工段, 不外排,项目只排生活污水 按变更后已建成 事故水池 事故收集池 3000m3 未变更 已建成 雨水及地坪冲洗水收集池 要求在地势低处修建,容积 380m3 在二期料场北面和一期东院修建低洼处修建初期雨水收集池收集初期雨水,与地坪冲洗水池合建,容积分别为 300m3 和 1200m3 按变更后已建成 给排水 烟气洗涤废水循环水池 回转窑尾气洗涤水、烘干尾气洗涤水及硫磺尾气洗涤水收集池,全部回用 回转窑尾气洗涤水、烘干尾气洗涤水及硫磺尾气洗涤水收集池,沉淀后全部回用不外排,容积 1500m3 按变更后已建成 辅助、公用工程 原料储存 未要求 已设置棚架式储料场 按变更后已建成 环保工程 生活污水处理站 采用土地浸润系统,处理规模100m3/d 采用地埋式,处理工艺细化为脱磷脱氮一体按变更后已建成 4 化工艺,处理规模未变更 防渗措施 采用天然 +人工复合衬层防渗措施,人工复合衬层采用 HDPE膜,渗透系数不大于10-12cm/s,厚度不小于 1.5mm,一期二期渣坝采取垂直帷幕灌浆 变更后未采取人工水平防渗衬层,根据施工监理报告,二期渣坝采用了垂直帷幕灌浆措施 调节池 要求建设 1700m3 渗滤液调节池 渣坝下游建设容积为4200 m3 渗滤液调节池,渗滤液回用于化钡工段及烟气洗涤循环水池 截洪沟 按渣场平面布置修建1#、 2#、 3#截洪沟 未变更 按变更后已建成 渣场 监测井 按规范设置 3 口监测井 现设置一口监测井 环评要求增加 2 个监测井 转窑工段 转窑废气 经三级重力沉降、文丘里湿式除尘器及水膜除尘脱硫净化处理 未变更 建设完成 浸取工段 化钡溢流围堰 未要求 在化钡工段四周修建溢流围堰,母液回至化钡池全部回收 建设完成 烘干工段 烘干闪蒸尾气 经过旋风除尘器、袋式除尘器处理后由20m 排气筒排放,收集的粉状碳酸钡进入造粒工段 未变更 建设完成 2、 、变更工程内容 变更工程内容变更工程内容变更工程内容 ( 1)原料加工工艺 变更前重晶石破碎采用颚式破碎机 +两级环锤式破碎,粒度小于 3mm,属于干法破碎工艺,产生的粉尘采用脉冲袋式除尘器处理。 变更后原料破碎采用湿法破碎,由于在重晶石的第一道破碎工序增设了自来水喷淋装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很少,因此不再设置除尘措施。这种湿法破碎用水量是根据重晶石和煤的湿度进行调节,每天用水量 510 吨。重晶石的粒度是用 4mm 4mm 的筛子控制。厂房属于敞篷式建筑。除根据原料含水率适时喷水外,分别在原料仓出口处、锤破机、混料搅龙等安装喷头喷淋系统,共三套。 重晶石破碎后含水率在 7%左右。由于原料经过喷水后含水率较大,根据经验,含水率在 7%可以有效抑制扬尘。 ( 2) CO2 制备工段 变更前石灰窑工段的主要任务是制取合格的二氧化碳气体,供碳化工段使用。筛选好的无烟煤和石灰石分别计量后,由送料小车从窑顶加入石灰窑内。空气由罗茨鼓风机从石灰窑底部鼓入。石灰石在窑内煅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石灰窑工段污染源有石灰窑入料口产生的粉尘、石灰窑废气洗涤系统产生的废水、石灰窑底部灰口排出的石灰,二 5 氧化碳气体压缩机冷却水。 变更后外部购进液态二氧化碳暂存在二氧化碳储罐内,通过罐内自带压力将液态二氧化碳输送至空温式气化器内,通过吸收周边空气热量使液态二氧化碳转化为气态二氧化碳,在经过自力式压力调节阀将气态二氧化碳气压降至所需压力供碳化工段使用。本工艺不需要提供外部动力,就能实现二氧化碳输送,节约能源。由于是购买二氧化碳经空温汽化后自压输送至碳化的工艺,所以变更后没有三废产生。 ( 3)造粒工段 变更前碳化工段的钡浆经过烘干后进入造粒工段,变更后造粒工段取消,粉状碳酸钡直接包装出售。 ( 4)硫磺工段 变更前碳化工段产生的硫化氢尾气经燃烧、换热、两级转化及两级冷凝回收等回收硫磺后,尾气再经三级碱性吸收塔吸收,最后经过活性炭装置处理再由 60m 烟囱排放。 变更后碳化工段产生的硫化氢尾气经燃烧、分离、换热、三级转化及四级冷凝回收等回收硫磺后,尾气再经三级碱性吸收塔处理后由 60m 烟囱排放。 ( 5)烟囱排放系统 现粗钡转窑废气、硫磺回收尾气、烘干热风炉烟气三种气体经过各自的处理系统处理后由一根烟囱排放,烟囱高度为 60m。烘干过程的闪蒸碳酸钡系统采用的是旋风除尘器和袋式除尘器进行收集,收集的粉状物进入料仓包装为产品,尾气经 20m 烟囱排放。所以二期工程共有两根排气筒。 ( 6)项目建成后的生产废水收集措施汇总 二期工程生产废水主要有 A.回转窑烟气洗涤水、烘干热风炉烟气洗涤水、硫磺尾气洗涤水; B.烘干工段钡浆离心机脱水、化钡工段产生的稀、浓卤溶液、碳化工段钡浆可能产生的事故浆液; C.渣场渗滤液; D.生活污水; E.初期雨水及地坪冲洗废水; F.全厂事故废水。 A.回转窑烟气洗涤水、烘干热风炉烟气洗涤水、硫磺尾气处理水,各自收集经石灰中和、混凝沉淀处理后进入循环水池循环使用。循环水池容积为 1500m3,在烟气处理中平均每小时耗水 3m3。处理后的污泥送入渣场。 B、对于生产过程中的卤液、钡浆溢流,二期工程化钡工段设有浓卤罐 15 个,每个容积 25m3,稀卤罐 3 个,每个容积为 150m3,废水罐 3 个,每个容积为 150m3,碳化工段设有钡浆罐 10 个,每个容积 25m3。烘干工段有废水罐 4 个,每个容积 80m3。为增加 6 保险系数,在化钡、碳化、烘干工段浓卤罐、稀卤罐、废水罐、钡浆罐四周修建围堰,围堰高度 40cm。 所有收集的钡浆及废水全部送入化钡浸取槽回收利用,设置罐体目的是有效回收母液,提高母液浓度,减少跑冒滴漏等无组织排放。 C.渣场渗滤液收集池设置在渣场坝址下方,容积为 4200m3,池内渗滤液由两台真空泵(开一备一)回收至化钡工段和烟气循环水池。 D.生活污水处理规模为 100m3/d,由土地侵润系统修建改为地埋式脱磷脱氮一体化处理设备。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一级标准后排入鉴江河。 E.初期雨水及地坪冲洗废水 在二期料场北面和一期东院低洼处修建初期雨水收集池收集初期雨水,与地坪冲洗水池合建,容积分别为 300m3 和 1200m3, 初期雨水和地坪冲洗水经沉淀后,用潜水泵回收至 浸取槽。 F.全厂事故废水 事故池容积为 3000m3,主要是考虑了浓卤罐、稀卤罐、废水罐容积共 1845m3,可以满足全厂事故水池收集要求。 ( 7)渣场 变更前环评要求二期渣场按照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8-2001)及相关规范进行设计。同时要求采用复合衬层进行防渗,同时修建截洪沟、调节池( 1700m3)、以及渣坝进行垂直帷幕灌浆处理。 环评批复后,业主委托贵州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提交了二期渣库的地勘报告及设计,以及根据贵州省化工医药规划设计院出具的关于渣场的防渗说明可知,业主采取的现有的防渗措施为渣场垂直防渗,渣坝垂直防渗帷幕深为 16.5m(从坝基垫层起算),平行布置两排孔,孔距 1m,排距 1m,第一排布在坝轴线处,帷幕长 90m,共布 115 个孔。业主在 2008 年 12 月委托了贵州省黔东南州水利电力勘察设计院对天柱化工公司钡渣坝灌浆工程进行了施工,并出具了施工竣工报告。施工报告中检查孔压水试验数量共4 个,统计结果显示岩体渗透系数为 1.47.810-8cm/s,小于 110-7cm/s。从水文勘察报告、设计及施工过程中提供的数据可知,帷幕灌浆坝体混凝土底部达到隔水层边界以下,天然基础层的饱和渗透系数小于 110-7cm/s,且厚度大于 5m,天然材料衬层经机械压实后的饱和渗透系数同样不大于 110-7cm/s,厚度不小于 1m,可以选用天然材料防渗。证明见后。渣场环境影响及具体污染防治措施见专项。 三、其他 7 1、建设方案未变更:年产 30000 吨 /年粉状碳酸钡 , 20000 吨 /年干法粒状碳酸钡, 8000吨 /年硫磺, 21000 吨 /年生石灰。 2、原材料、燃料及动力来源未变更,同原环评。 3、供水供电、进场公路及排水管线等厂外工程未变更。 4、总图布置未变更。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 : ( 1)与本项目有关的工程是贵州天柱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一期 5 万吨 /年钡盐工程。该工程于 2004 年 10 月通过贵州省环保局组织的验收。见表 2。 表表表 表 2 一期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一期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一期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一期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 污染类型污染类型污染类型污染类型 来源来源来源 来源 污染物污染物污染物污染物 排放量排放量排放量排放量 (t/a) 排放浓度排放浓度排放浓度排放浓度 备注备注备注 备注 废水(万 m3/a) 2.16 COD 3.624 167.8 Ba2+ 0.037 1.705 SS 0.788 36.5 NH3-N 0.00065 0.03 窑气洗涤水 S2- 0.0024 0.109 废水 9.36 COD 1.891 20.2 Ba2+ 0.382 4.08 SS 5.007 53.5 NH3-N 0.00065 0.042 风机冷却水 S2- 0.00024 0.793 废水 1.80 COD 3.78 210 NH3-N 0.72 40 BOD5 2.88 160 SS 3.6 200 TP 0.072 4 生活污水 Ba2+ 0.0698 3.88 废水量 1.296 COD 1.296 100 NH3-N 0.000648 0.05 S2- 0.0259 2 Ba2+ 0.0389 3 废水 地坪冲洗水 SS 2.592 200 废水总排口 废气量 12754 万 m3/a 烟尘 17.09 134 锅炉 SO2 94.64 742 烟囱高度40m 废气 粗钡 废气量 26319 万 m3/a 烟囱高度 8 SO2 168.7 641 废气量 9775 万 m3/a 烟尘 12.02 123 烘干废气 SO2 60.02 614 烟囱高度35m 废气量 3659 万 m3/a H2S 0.012 0.34 硫磺尾气 SO2 18.8 527 烟囱高度40m 废气量 14400 万 m3/a 原料工段 粉尘 14.4 100 15m 废气量 9000 万 m3/a 闪蒸尾气 粉尘 2.52 20m 钡渣 50000t/a 污水处理池底泥 1052.33 堆于厂内堆场 锅炉炉渣 1872 烘干炉渣 864 出售 固体废物 生活垃圾 78.5 天柱生活 垃圾场 ( 2)二期工程建设情况 天柱钡盐二期工程正处于试生产阶段,未验收。本次针对施工阶段及试生产阶段变更工程进行评价。 9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 ( (地形 地形地形 地形、 、 、地貌 地貌地貌 地貌、 、 、地质 地质地质 地质、 、 、气候 气候气候 气候、 、 、气象 气象气象 气象、 、 、水文 水文水文 水文、 、 、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植被生物多样性等植被生物多样性等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 ): 1、地形、地貌 天柱县区域地貌为低山丘陵河谷盆地,地势西北及西南高、东北低。最高点在西北面阳寨乡的犀牛塘尖被,海拔 1119.3m,县城海拔 375m。 渣场位于剑江右岸冲洪积堆积阶地与斜坡脚的交汇部位南面,主要为冲沟地貌单元。 2、地质 天柱县内出露有元古代下江群及震旦系、古生代寒武系及二迭系,中生代白垩系和新生代第四系地层,均为沉积岩相。区域构造上,天柱县地处武陵台背斜南端,受加里东运动、燕山运动的影响,发育了一系列褶曲和断裂,构成县境内密集而复杂的构造地貌,总构造线为北东至南西向。 渣场位于天柱盆地东南侧,呈单斜构造产出的隆里组( Pt3l)中厚层状板岩、变余砂岩地层,倾向 331,倾角 33。岩层中二组节理裂隙发育,产状 10 20 8287、 190 200 85;两组节理频度一般 5 条 /m,单条节理延伸较长,节理面大多未被充填胶结,为张节理,沿该两组节理岩石较破碎。 3、气候、气象 天柱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 16.1,最热月 (7 月 ),平均气温 26 7,最冷月 (1 月 )平均气温 5,极端最高气温 38.6,极端最低气温 -11 4。无霜期 281 天,年均降雨量 1280mm。相对湿度 83。全年日照时数平均为 1150 9h,天柱县冬季、春季、秋季及全年均以东北风为主 ,夏季以 S 风为主,平均风速 1.2m/s,静风频率较高为 49。 4、水文 ( 1)地表水 天柱县内河流属长江流域中的沅江水系,河流较大的有鉴江河、汶溪河、瓦窑江,过境主干流有清水江和六洞河。与项目直接相关的地表水体是鉴江河。 鉴江河古称北门江,从天柱县城的西北到东南,横穿全境,为清水江支流。发源于坪地镇云洞村龙塘,向南流经平地、织云转东至邦洞后南下城关八界乡云洞,过社学、芹香、溪口到小江口注入清水江。鉴江河总流域面积 861km2,境内流域面积 796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 35.97%。多年平均流量 2.03m3/s,最枯流量 0.8 m3/s, 10 最大洪流 1734 m3/s(芹香寨段 ),河床比降 28天然落差 266m,可利用落差 138m。 烹寨小溪发源于登贵水库 , 过烹寨后注入鉴江,主要为农灌用水。芹香寨小溪溪水主要是黄地坡山上的地表径流汇集后形成,于芹香寨附近汇入鉴江。 登贵水库建于 1974 年,设计库容 16.4 万 m3, 为小二型水库,功能为农灌,设计灌溉 960 亩农田,实际 850 亩,受益村为桥联村 4-8 组,芹香村 1-5 组,受益农户380 户。 ( 2)地下水 天柱县地形起伏大,降水历时较长,雨量充沛,水系发育,各类地下水直接随大气补给。大致以各级地表分水岭为界,分别向两侧远移,一般径流不远,即排泄于附近河谷或溪沟,大部分地区既是补给区又是径流区。径流途经短,补给、排泄区邻近,分区不明显。由于地下水所处的地貌及地质构造位置的不同,其补给、排泄条件和动态变化的差异,地下水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即: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碳酸岩裂隙溶洞水,其中碳酸岩裂隙溶洞水为县境主要地下水源。 渣场场区内出露的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风化裂隙水、和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孔隙水: 基岩风化裂隙水 该类型水赋存隆里组( Pt3l)的板岩、变余砂岩风化裂隙中,大气降水补给,由于补给范围有限,水量小,往往是冲沟溪流的补给源,多为季节性含水,枯季断流。 孔隙水 含水层为第四系冲洪积层,为潜水,地下水由南向北流。评价区北面的亨寨的村民家中都打井取冲洪积( Qal+pl)卵(碎)石层中的地下水,打井深度约 12.0m 见潜水位。 渣场场区处于剑江河右岸冲洪积堆积阶地与斜坡脚的交汇部位,地下水由大气降水补给,其补给途径主要是通过松散第四系堆积层,岩石风化裂隙、节理裂隙渗入地下,受沟谷切割和构造条件的控制,地下水由南向北径流排泄,与地表水径流排泄途径一致,最终汇入鉴江河。 5、生态环境 ( 1) 植被 县内植被属中亚热带黔东低山丘陵常绿针阔叶混交林,以杉、松、樟、油茶、油桐等为主。全县森林植被覆盖率为 50.7%。 11 渣场区域内主要为灌丛草坡、经果林,及部分农田。 ( 2)土地 天柱县土地总面积为 2192.45km2,折合 219245hm2,其中耕地 26882hm2,园地293.42hm2,林地 150871.87 hm2,牧草地 12651.06hm2,城镇及工矿用地 6453.95hm2,交通用地 642.8hm2,水域 3113.87hm2,末利用地 18340.04hm2。 ( 3) 土壤 县境内土壤划分为 5 个土纲, 8 个土类, 16 个亚类, 44 个土属, 103 个土种。地带性土壤为黄红壤、水化黄红壤、红壤、水化红壤。 渣场所在区域的土壤主要为水化黄壤。 ( 4)水土流失 全县区域面积 2219km2, 水土流失面积 715.8 km2,占全县面积的 32.52%, 已治理面积 93.2 km2,占总流失面积 13.02%。按流域划分,鉴江河流域面积 796km2,流失面积 186.8 km2,流失面积占流域面积的 23.47%。 渣场所在区域为社学乡,其强度流失面积为 36 km2。 6、矿产资源 县境内发现的矿产有 20 余种,主要有金矿、铁矿、黄铁矿、煤炭、磷铁石、钾矿、石灰石、陶瓷土、硅石、重晶石。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环境简况( ( (社会经济结构 社会经济结构社会经济结构社会经济结构、 、 、教育 教育教育 教育、 、 、文化 文化文化 文化、 、 、文物保护等 文物保护等文物保护等文物保护等): ):): ): 1、人口及民族 天柱县全县有 16 个乡镇,其中有 10 个镇, 6 个乡, 315 个村, 11 个居委会。 2009年末全县总人口 41.21 万人,其中,以侗、苗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 98.3%, 非农业人口 2.84 万人。人口出生率项目所在的社学乡,有 15 个村委会, 247 个村民小组,20962 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446 人,汉族 33 人,苗族 274 人,侗族 20646 人,其他民族 9 人。 2、经济发展状况 2009 年,全县按现价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7.5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2%, 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 6.3%、 32.8%、 15.3%。农林牧渔总产值 6.18 亿元,增长 6.79%。工业总产值 2.69 亿元,增长 32.53%。财政总收入 6070 万元,增长 17.29%,其他地方财政收入 4750 万元,增长 9.03%。粮食总产量 12.86 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 1343 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9636 万元,地方财政收入 3681 万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 44454 12 万元。 2004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97 亿元,同比增长 24.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063 元,人均消费支出 5139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615 元。 3、文教卫生 全县有各类学校 199 所,其中普通中学 27 所,农职中学 6 所,小学 165 所,各类在校学生数 76974 人,专职教师 3412 人,适龄儿童入学率 99.4%。社学乡有各类学校 13 所,在职教师 151 名,在校学生 3187 人。乡政府所在地有 1 个中学和 1 个小学 , 桥联村有 1 个小学在伍家桥处 , 芹香寨没有小学。 全县卫生机构 24 个,其中县级医院 2 个,卫生院 16 个,床位数 447 张,卫生工作人员 810 人,中西医师 365 人。社学乡有 15 个村级卫生室, 1 个计生服务站 , 1个卫生院位于伍家桥处。 4、旅游资源 天柱县旅游资源潜力较大,境内民族风情浓郁,自然风光迷人,可开发的有渔塘水库水上项目、金山溶洞、三门塘、石洞斗牛节等旅游资源。县城西三十公里处的石洞有清咸同起义九龙山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城东 2.5km 得失主演,名 “石柱擎天 ”;城北 8 km 的 “金凤晓钟 ”;城北 0.5 km 的 “三星岩 ”;城西 3km 的 “钟鼓楼 ”,为本县四大名胜。 本项目附近 5km 无旅游景区和文物保护单位。 13 环境质量状况环境质量状况环境质量状况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 ( (环境空气 环境空气环境空气环境空气、 、 、地面水 地面水地面水地面水、 、 、地下水 地下水地下水地下水、 、 、声环境声环境声环境声环境、 、 、生态环境等 生态环境等生态环境等生态环境等) ) ) 1、环境空气 根据中国昊华化工集团天柱辛集钡盐有限责任公司 5 万吨 /年碳酸钡二期工程验收补充监测报告中,共布置了 2 个监测点,分别为伍家寨、社学乡。监测因子为 SO2、 H2S。伍家寨 SO2 的小时浓度在 0.040.049mg/m3,社学乡 SO2 的小时浓度在 0.040.053mg/m3。伍家寨 H2S 的小时浓度在 0.0250.03mg/m3,社学乡 H2S 的小时浓度在 0.0260.029mg/m3。根据监测结果,伍家寨及社学乡的 H2S 及 SO2 的小时浓度均未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96)二级标准。说明项目区环境质量可以满足相应功能区的质量要求。 2、水环境质量 根据中国昊华化工集团天柱辛集钡盐有限责任公司 5 万吨 /年碳酸钡二期工程验收补充监测报告,共布置了 3 个地下水监测点,分别为伍家寨、社学乡及烹寨。其中 Ba2+未检出,其余指标也都满足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14848-93) 类区要求。 3、声环境质量 根据中国昊华化工集团天柱辛集钡盐有限责任公司 5 万吨 /年碳酸钡二期工程验收监测报告,厂界围墙外四周 1m 设置了 4 个噪声监测点,昼间厂界噪声测定值范围为 4556.9 分贝,夜间厂界噪声测定值范围为 38.649.6 分贝,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 2 类标准。 4、生态环境 区域内林灌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面积少、垦殖系数不高、水田占耕地比例大、人口密度一般,渣场所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较好。 14 环境保护目标及保护级别环境保护目标及保护级别环境保护目标及保护级别环境保护目标及保护级别 环境保护目标见表 3。 表表表 表 3 环境保护目标表环境保护目标表环境保护目标表环境保护目标表 编号 保护目标 位置 保护级别 保护目的 1 烹寨 N:200m GB3095-1996 二类区 GB3096-93 2 类区 环境空气 声环境 3 社学乡 N: 1100m GB3095-1996 二类区 环境空气 4 伍家寨 NW: 300m GB3095-1996 二类区 环境空气 5 天柱县城 W: 4500m GB3095-1996 二类 环境空气 6 坪根 SW:900m GB3095-1996 二类 环境空气 7 雷寨 NW:2200m GB3095-1996 二类 环境空气 8 鉴江河 SE 1500m GB3838-2002III 类 地表水水质 9 烹寨小溪 W 50m GB3838-2002III 类 地表水水质 10 芹香寨小溪 W 1000m GB3838-2002III 类 地表水水质 11 厂区及渣场附近 厂 区 周 边植被 农田、林地等 生态环境 12 伍家寨地下水 N 300m GB/T14848 93III 类 地下水质 13 芹香寨地下水 NE 1000m GB/T14848 93III 类 地下水质 14 烹寨地下水 NE 250m GB/T14848 93III 类 地下水质 15 评价适用标准评价适用标准评价适用标准评价适用标准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 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二级标准; ( 2)地表水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类标准; ( 3)地下水质量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类要求; ( 4)环境噪声标准: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2 类标准。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 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一级标准; ( 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96)二级标准; ( 3)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9078-1996) ( 4)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浸出毒性鉴别( GB5085.3-2007); ( 5)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8-2001。 总 量 控 制 指 标 变更前: SO2: 235.43t/a,烟尘 51.07t/a,粉尘 33.48t/a, COD1.512t/a, NH3-N:0.16t/a。 变更后: SO2: 193.69t/a,烟尘 11.13t/a,粉尘 4.165t/a, COD: 0.63t/a, NH3-N:0.16t/a。 变更后的总量均小于原批复总量。 16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1 工艺流程简述 工艺流程简述工艺流程简述工艺流程简述: : : 见附图 1。 2 施工期 施工期施工期施工期污染分析 污染分析污染分析污染分析: : : 已结束。无施工期环境问题。 3 营运期 营运期营运期营运期污染分析 污染分析污染分析污染分析: : : ( 1)大气污染物 原料破碎粉尘,原料加工和输送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粉尘。 雷蒙尾气:煤粉破碎,会产生一定的煤尘影响。 粗钡转窑尾气:煤粉和重晶石在转窑内反应,燃烧后的烟气从转窑尾部排出,排出的尾气经三级重力沉降、文丘里湿式除尘器及水膜除尘脱硫净化处理后由 60m 高烟囱达标排放。水膜除尘器用水经过澄清后循环使用,所收集的粉尘返回粗钡转窑作为原料使用。 碳化尾气: CO2 依次在主碳化塔、一预碳化塔、二预碳化塔内与钡卤溶液反应,产生 H2S 气体 (含量为 30%),经密闭管道输送至硫磺工序制取硫磺后,尾气再经吸收塔用烧碱溶液三级吸收处理达标后由 60m 烟囱排放。 烘干尾气:碳酸钡钡浆经过滤脱水后送入闪蒸干燥机,采用热风炉间接烘干,热风炉尾气经微分潜水脱硫除尘器装置处理达标后由 60m 烟囱排放。 烘干闪蒸尾气经过旋风除尘器、袋式除尘器处理后由 20m 排气筒排放。 无组织排放废气: 回转窑前后的扬尘及碳化工段 H2S 解析废气。 ( 2)水污染物 本项目产生的废水可分为三大类: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及渣场渗滤液,由于初期雨水含有污染物质,对初期雨水进行回收处理。 生产废水 烘干工段过滤母液,返回浸取工段,加热后用于浸取粗钡,制取钡卤循环使用,不外排。其他除尘废水经过沉淀后,循环使用不外排。初期雨水及地坪冲洗水经过滤沉淀处理后回用于生产。 生活污水经过脱磷脱氮一体化处理设施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一级标准后排入鉴江河。 渣场渗滤液 17 渗滤液是指在重力作用下流经渣场并流出的液体,其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矿渣本身的内含水,回用于浸取槽。 ( 3)固体废物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为:浸取废渣(钡渣)、烘干热风炉炉渣。浸取废渣有专门固定渣场堆放。炉渣可用于铺路、建房。在没有综合利用前,运到渣场统一分类堆放。其他固体废物为职工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沉淀池底泥等。 ( 4)噪声 本项目的主要噪声源有破碎机、离心机、雷蒙机、鼓风机及转窑引风机产生的空气动力噪声。 18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 内容 类 型 排放源 (编号) 污染物名称 处理前产生浓度及 产生量(单位) 处理后排放浓度及 排放量(单位) 重晶石破碎 粉尘 厂房内无组织排放 保证原料含水率,第一道破碎 工序中增加三套喷水装置 烟尘 63.2kg/h 1551.2mg/Nm3 1.3kg/h 31.91 mg/Nm3 回转窑尾气处理设施(水膜除尘) 40742Nm3/h SO2 183.9kg/h 4513.7 mg/Nm3 23.8kg/h 584 mg/Nm3 烟尘 16.02 kg/h 1417mg/Nm3 0.18kg/h 16mg/Nm3 SO2 31.89 kg/h 2820mg/Nm3 2.75kg/h 243mg/Nm3 硫磺尾气吸收塔尾气 11308Nm3/h H2S 0.028kg/h 2.47mg/Nm3 0.0014kg/h 0.14mg/Nm3 烟尘 20.58 kg/h 2195 mg/Nm3 0.11kg/h 12 mg/Nm3 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