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公司储配站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公示本)项目名称: 第三储配站扩建工程建设单位(盖章): 成都城市燃气有限责任公司编制日期 2014年3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单位编制。1. 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终点。3. 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 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表一)项目名称 第三储配站扩建工程建设单位 成都城市燃气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 贾朝茂 联系人 赵福明通讯地址 成都市武侯区少陵路19号联系电话 13808188663 传真 / 邮政编码 610000建设地点 成都市金牛区营门口乡红色村九组,营康西路以南(原第三储配站内)立项审批部门 /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改扩建 行业类别及代码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D4500)占地面积(平方米) 第三储配站内预留用地(1242.66m2),不新增土地 绿化面积(平方米) /总投资(万元) 5634.19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97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1.72%评价经费 投产日期 2015年12月工程内容及规模一、建设项目由来气源、调峰和事故保障是城市天然气利用工程必须解决的三大气源安全问题。燃气储存设施是城市燃气输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气源生产相对均衡和用户用气波动这一矛盾的必要调峰手段,是气源安全的要素之一。近年来,成都市经济加速发展,城市规模、城市天然气供应区域、天然气利用范围不断扩大,居民、工业、商业用户对天然气的需求与日俱增。用气高峰时段,城区天然气供需矛盾突现,已经对城市居民、商业用户、工业企业、CNG站等各类用户正常生活、生产用气产生较大影响。成都市第三储配站位于成都市金牛区营门口乡红色村九组,营康西路以南,属于成都城市燃气有限责任公司的下属储配站,主要从事城镇燃气(天然气)的储存及输配供应。成都市第三储配站原规划建设4座球罐,自1996年建成三座高压球罐并正式投运以来,已成为成都市西片区和中心城区调节用气日、时不均匀性不可或缺的调峰手段之一。2008年底至2011年,在成都市能源办的主持下,成都市燃气设施布局规划(2008-2020)和成都2市中心城天然气输配设施规划(2010-2020)相继编制完成,规划中提出“将第三储配站扩建为4座5000Nm3高压球罐储气,配合其他储气设施以满足成都中心城储气调峰需要”。根据成都市城乡规划委员会主任会议纪要可知,同意第三储配站在满足相关规范的前提下就地改造。成都城市燃气有限责任公司计划投资5634.19万元在第三储配站预留用地内建设“第三储配站扩建工程”,其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1座设计压力为1.2MPa的5000m3高压球罐;新建1栋56F生产调度及办公大楼;改造工艺装置区及部分配套设施等。项目建成后第三储配站新增储气量6.25104Nm3,有效调峰量为4万Nm3;第三储配站总储气量将达到25104Nm3,有效调峰储气量不小于16.0万Nm3。项目的建设将改善城市输配系统、提高供应能力和供应水平,对提高城区市政设施水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城市形象和投资环境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要求,项目建设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此,成都城市燃气有限责任公司特委托成都宁沣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承担其第三储配站扩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单位在接受委托后,即派有关技术人员对该项目现场进行踏勘和资料收集,并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编制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注:由于第三储配站储气规模的增加,根据储气形式、储气规模,站外周边输送管网相应将进行管网改造。本环评仅对第三储配站内改扩建工程内容进行环境评价,不涉及站外管网改造内容。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成都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成都市天然气利用发展已有四十余年,一直很好地为成都市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随着城区规划建设的实施,城区规模扩大,人口增加,要求城市燃气等基础配套设施必须相应发展,才能满足居民、商业和工业用户对燃气供应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更高要求。为保障成都市中心城区的正常用气,增强输配管网的供气调峰能力,势必要对第三储配站进行扩建,提高其储气能力。根据成都市中心城天然气输配设施规划(2010-2020)储气设施规划方案,扩建第三储配站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城市天然气高峰时段供应能力、保证天然气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2、气源压力不足,现有储气设施不能达到设计储气量,不能完全满足成都地区高峰3时段用气需求成都城市燃气有限责任公司现有三座储配站(其中两座为高压球罐,一座为低压湿式罐)加上德成高压输储管线以及三环路次高压管线,成都市天然气输配系统总设计储气能力为51万m3。但由于气源压力较低,高压储气罐及高压、次高压管线储气能力均未达到设计储气规模,储气设施利用率降低。3、第三储配站原址具备扩建的必要条件第三储配站原有设计中已预留第四座球罐的场地,占地面积足够满足扩建的需求,且能在站内保证其与站内外建构筑物的安全间距。第三储配站站外具有完善的管网系统,储气规模扩大后,无需大规模另行敷设配套进出站管网,仅需根据城市管网规划进行局部调整。第三储配站扩建工程的目的是改善城市输配系统、提高供应能力和供应水平,将对提高城区市政设施水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城市形象和投资环境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也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综上所述,为了实现城市发展新目标,促进天然气稳步发展,完善天然气供应体系,保障城市获得安全平稳供气,维护城市的社会生活稳定,第三储配站改扩建工程建设是十分必要和非常重要的。三、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1、与天然气利用政策的符合性根据天然气利用政策,综合考虑天然气利用的社会效益、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各方面因素,并根据不同用户的用气特点,将天然气利用分为优先类、允许类、限制类和禁止类。第一类:优先类城市燃气:城镇(尤其是大中城市)居民炊事、生活热水等用气;公共服务设施(机场、政府机关、职工食堂、幼儿园、学校、宾馆、酒店、餐饮业、商场、写字楼等)用气;天然气汽车(尤其是双燃料汽车);分布式热电联产、热电冷联产用户。第二类:允许类城市燃气:集中式采暖用气(指中心城区的中心地带);分户式采暖用气;中4央空调;工业燃料:建材、机电、轻纺、石化、冶金等工业领域中以天然气代油、液化石油气项目;建材、机电、轻纺、石化、冶金等工业领域中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较好的以天然气代煤气项目;建材、机电、轻纺、石化、冶金等工业领域中可中断的用户;天然气发电:重要用电负荷中心且天然气供应充足的地区,建设利用天然气调峰发电项目;天然气化工:对用气量不大、经济效益较好的天然气制氢项目;以不宜外输或上述一、二类用户无法消纳的天然气生产氮肥项目。第三类:限制类天然气发电:非重要用电负荷中心建设利用天然气发电项目;天然气化工:已建的合成氨厂以天然气为原料的扩建项目、合成氨厂煤改气项目;以甲烷为原料,一次产品包括乙炔、氯甲烷等的碳一化工项目;除第二类第9项以外的新建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氨项目;第四类:禁止类天然气发电:陕、蒙、晋、皖等十三个大型煤炭基地所在地区建设基荷燃气发电项目;天然气化工:新建或扩建天然气制甲醇项目;以天然气代煤制甲醇项目。第三储配站主要从事城镇燃气(天然气)的储存及输配供应,主要调峰范围为成都市城西片区和中心城区(一环路内),项目改扩建后第三储配站总储气量将达到25104Nm3,有效调峰储气量不小于16.0万Nm3。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可为优先类、允许类用气提供气源,保障其安全用气,符合天然气利用政策。2、与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 年修订)的符合性本项目为第三储配站扩建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成都城市燃气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外合资企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12号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 年修订)的相关规定,本项目建设不属于鼓励和限制类。另外,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工艺设计说明、生产设备清单和原辅材料耗用情况以及现场调查情况,项目采取的生产工艺和使用的生产原料及生产设备均不属于限制类和淘汰类。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四川省2004年本)、四川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暂行办法、四川省外商投5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四川省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的通知(川办发200517号)中第二章第九条可知:项目申报单位在向项目核准机关报送项目申请报告时,需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附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意见。本项目已经取得成都市能源办公室出具的关于成都城市燃气有限责任公司第三储配站扩建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的批复(成能源发201388号),同意本项目开展环境评估等前期工作。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现行的国家产业政策。四、项目规划符合性、选址合理性及环境相容性分析(一)项目规划符合性分析1、成都市天然气发展规划符合性2008年底至2011年,在成都市能源办的主持下,成都市燃气设施布局规划(2008-2020)和成都市中心城天然气输配设施规划(2010-2020)相继编制完成。规划中提出:规划期限:近期:2015年,远期:2020年,远景:2020年后。规划分期实施原则: 规划期内,整个天然气输配设施围绕“储配站+高压储气管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建设,分为近期和远期进行实施;规划期后(远景),建设四环第二条高压输、储气管道,整个中心城实现高压管道输、储气。储气站规划:通过对储配站四个布局方案比较可知,规划期内,推荐布局方案三,即保留和扩建第一储配站、第三储配站(在第三储配站原预留位置新建同等标准高压储气罐1个),沿四环路外侧200米市政廊道内新建高压输、储气环管。规划近期(2015年)实施项目:(1)、改造第一储配站、第三储配站,新建LNG储气站;(2)、四环路西段DN1000高压储气管段(城北大丰调压站至城西九江调压站);(3)、平桥门站、九江调压站、锦江调压站、川藏站、凤凰山站、沙湾站、IT站、高新西区站;(4)、新建2.5环DN500中压管段;(5)、改造人民北路(蜀都大道至金府路)DN400中压管段;(6)、新建平桥门站至三环DN500次高压、中压管段;(7)、新建九江调压站沿四环路向南敷设至武侯大道,再沿武侯大道向东敷设至2.56环DN500中压输气管线,与武侯大道已建DN250中压管线连接。(8)、新建九江调压站沿四环路向北敷设至光华大道,再沿光华大道向东敷设至三环路,沿三环路敷设至蜀都大道DN500中压管线,与蜀都大道DN400中压管线连接。(9)、新建锦江门站(远期为调压站)至三环路次高压管段;(10)、新建大丰站沿北新大道向南敷设至2.5环DN500中压管段,与2.5环DN500中压管道连接;(11)、配套中压管网,特别是三环路以内,衔接三环路次高压管网及一环、二环的中压管道。本项目在第三储配站预留用地内进行第三储配站扩建工程,新建1座设计压力为1.2MPa的5000m3高压球罐,将第三储配站扩建为4座5000Nm3高压球罐储气,配合其他储气设施以满足成都中心城储气调峰需要。因此,项目建设与成都市天然气发展规划相符。2、用地规划符合性本次改扩建于第三储配站预留用地内(1242.66m2)进行,不新增土地。第三储配站总占地约38431.56m2,用地取得了成都市人民政府出具的国有土地使用证(成国用2005第739号),根据成都市城乡规划委员会主任会议纪要可知,同意第三储配站在满足相关规范的前提下就地改造。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同意了本次改扩建建设。且根据“附图2 用地布局图”可知,本项目用地属于供燃气用地。因此,项目建设符合成都市总体规划。(二)选址合理性分析本次改扩建于第三储配站预留用地内进行,不新增土地,第三储配站位于成都市金牛区营门口乡红色村九组,营康西路以南:项目西面为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人人乐、瀚都国际酒店和商住楼;项目北面临营康西路,路的对面为电子十所;项目东面为汽修厂、电子十所南院和蜀兴苑;项目南侧为攀乐苑和锦城庭院。1、改扩建后工程选址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符合性7表1-1改扩建后球罐区、放散管与站内外建构筑物间距表序号 内容 规范规定距离(m) 实际距离(m) 备注一 储配站站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1 站址应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 / 符合 符合成都市总体规划2 站址应具有适宜的地形、工程地质、供电、给排水和通信等条件 / 符合 项目位于城市市区内,周遍城市配套给水、雨水、污水、电力、通讯设施齐全,已接入场站,完全能满足该工程建设需要。本项目场地构造属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盆地西北部,成都坳陷西侧,处于北东走向的龙门山断裂带东南侧。由于受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影响,在坳陷盆地内堆积了厚度不等的第四系冲积层和冰水堆积层。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本场地内基岩埋深大于50m,从区域构造上看,场地属于基本稳定地块。二 球罐与站内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1 球罐与球罐 21.2 22 不小于相邻较大罐直径(21.2m),且不应小于20m2 站内道路 10 103 放散管 20 25.54 压缩机房 25 52.75 工艺装置区 - 18.86 站内建筑(明火、散发火花地点) 40 / 站内建筑不考虑明火点7 站内建筑(办公、生活建筑) 35 35 站内新建生产调度及办公大楼8 消防泵房、消防水池取水口 20 21三 球罐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 站外建筑(民用建筑) 30 54.4 北侧商住楼2 站外建筑(明火散发地点) 35 54.4 北侧商住楼8四 放散管与站内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1 办公、生活建筑 25 75 站内新建生产调度及办公大楼2 可燃气体储罐 20 25.53 压缩机室、计量室和工艺装置区 20 33.84 控制室、其他辅助用房 25 805 消防泵、消防水池取水口 20 836 围墙、站内道路(路边) 2 82五 放散管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1 放散管与站外道路距离(城市快速) 15 100 营康西路2 放散管与站外民用建筑 25 102 瀚都国际酒店3 放散管与站外明火、散发地点 30 102 瀚都国际酒店注:取改扩建后1#、2#、3#、4#球罐与构筑物最近距离。因此,本工程在第三储配站预留用地内进行改扩建,站场周边安全间距能够满足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相关要求。2、周边环境相容性分析项目周边主要为办公、商住楼、酒店等城市环境,项目所处地地理位置较为优越,周围有主要道路,交通便利,外环境关系较为简单。另外,根据调查,项目周围无文物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目标。项目建设期主要污染为噪声和扬尘,只要施工中按照相关规定和本环评提出的措施严格管理,对外环境影响甚微。3、安评结论根据四川省诚实安全咨询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成都城市燃气有限责任公司第三储配站扩建工程安全评价报告得出:成都城市燃气有限责任公司第三储配站扩建工程选址及总平面布置、工艺设备设施、辅助工程设计基本符合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和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2004)等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只要加大安全投入力度,认真落实工程设计及安评报告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加强安全管理,危险能够达到可能接受程度。根据成都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出具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备案意见书(成安监备字【2013】91-009号)可知:同意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结论。由此可见,第三储配站改扩建工程于其预留用地内进行建设,不新增土地,其选址符合相关要求,项目周边无大的制约因素,其与周边外环境相容,且本项目在此建设得到了成都市规划管理局的批准认可。因此,评价认为本项目选址合理。五、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性质、总投资、建设地点项目名称:第三储配站扩建工程项目业主:成都城市燃气有限责任公司建设性质:改扩建总投资:5634.19万元建设地点:第三储配站内预留用地(1242.66m2),不新增土地,具体见地理位置图。(二)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其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1座设计压力为1.2MPa的5000m3高压球罐;新建1栋56F生产调度及办公大楼;改造工艺装置区及部分配套设施等。项目建成后新增储气量6.25104Nm3,有效调峰量为4万Nm3;第三储配站总储气量将达到25104Nm3,有效调峰储气量不小于16.0万Nm3。1、新建1座设计压力为1.2Mpa的5000m3高压球罐,高压球罐储气设施基本参数如下:球罐采用Q370R(15MnNbR),常规设计厚度取38mm(腐蚀余量2mm)。其他支柱、拉杆、附件按规定执行。球罐罐体总重量约为450t。球罐选型的有关参数和工艺要求如下:公称容积:5000m3有效容积:4989m3储存介质:天然气设计寿命:30年(最终以在用容器检测结果为依据)设计压力1.2Mpa设计温度:取最高环境温度:70,最低设计温度:-10基本风压:取300N/m2地震基本烈度:7度。球罐抗震设防类别:球罐属重要构筑物,且可能有次生灾害,按构筑物抗震设计规10范GB50191中的规定,应确定为乙类构筑物。球罐抗震设防烈度:8度。材质:选Q370R(15MnNbR)钢板。防腐涂漆:要求内外均防腐,外防腐以防大气腐蚀(含中等酸雨和弱碱环境)为主,内防腐以防酸性气体和中等酸液标准考虑。内外应涂敷隔热漆,外表面涂料颜色应具有低太阳辐射吸收率的浅色。2、新建1栋56F生产调度及办公大楼,具体建设内容如下:生产调度及办公大楼(H=20.3m23.9m),总建筑面积为23022.18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15427.14m2,设置有会议室、办公室、生产调度中心,在三层设置有厨房和餐厅;地下设有两层,建筑面积为7595.04m2,设置有设备用房和地下停车库。3、改造工艺装置区工艺装置区主要进行过滤计量,目前工艺装置区为1F砖混结构,内设有旋风除尘器、过滤器和球阀等设备。砖混结构工艺装置区改造为撬装式,并加设隔音屏;改造原旋风分离器,原2台进站旋风分离器进出口均为DN200,需改造为DN300;新增旋风分离器(DN300)、过滤器各一台。4、新建4#球罐站内连接管道300m新建球罐利用原球罐工艺流程,在1、2号球罐的埋地进出管道上开口接管至新建高压球罐进出口。新建钢管管道共长约300m。埋地管道采用聚乙烯三层复合结构防腐涂层,加强级防腐;架空管道表面做喷砂除锈,防腐涂层采用氟碳漆。新建管道在压缩机房后的埋地次高压管道(1、2号球罐前)D273上接管,接管后采用D273管道敷设至新建高压球罐罐体下的球罐接管工艺装置区,设PN1.6DN200电动球11阀后接入高压球罐进出入口;球罐进出气管线经球罐接管工艺装置区的PN1.6DN200出站电动球阀后采用D273管道接至出站D426管道。5、搬迁原放散管和排污罐将原放散管和排污罐搬迁至第三储配站中部,同时将接入原球罐相应管道。放散管的高度、排污罐容积不变。(三)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为说明与本项目有关的环境问题,现将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列于表1-2中。表1-2 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工程分类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备注施工期 营运期主体工程 4#球罐 1座设计压力为1.2Mpa的5000m3高压球罐 施工扬尘施工废气施工噪声施工废水建筑垃圾生活垃圾 废气、环境风险 新建1、2、3#球罐 均为设计压力为1.2Mpa的5000m3高压球罐 废气、环境风险 已建辅助工程 压缩机房 2个,1个为燃气压缩机房,内设3台天然气驱动压缩机,1个为电驱动压缩机房,内设2台电驱动压缩机。 噪声、固废 已建空压机房 1个,紧邻消防泵房,内设2台空压机 噪声 已建工艺装置区 1个,1F砖混结构,内设有旋风除尘器、过滤器、球阀、调压器等设备。改为撬装式,并加设隔音屏;改造原旋风分离器,原2台进站旋风分离器进出口均为DN200,需改造为 DN300;新增旋风分离器(DN300)、过滤器各一台。 噪声、固废 改建4#球罐站内连接管道 在1、2号球罐的埋地进出管道上开口接管至新建高压球罐进出口。新建管道共长约300m,其中D273管道200m,D219管道100m。 废气、环境风险 新建公用工程 污水预处理池 1个,生产区值班室设有1个,容积为15m3 废水、污泥 已建食堂餐饮废水隔油池 1个,生产区值班室旁设有1个,容积为0.5m3 废水、上层浮油、污泥 已建1个,设于办公生活区,容积为1m3 废水、上层浮油、污泥 新建排污罐 1个,容积为2m3,收集球罐凝析油,改扩建后搬迁至项目中部 固废 已建,搬迁位置排污池 2个,容积为15m3/个。1个为压缩机房排污池,天然气在压缩过程中会有极少量水渗出,被机械润滑油污染,为含油废液,排放至排污池暂存;1个为工艺装置区排污池,收集更换滤芯排空时带走的细小颗粒 固废 已建12和旋风除尘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冷却塔 4台,为压缩机房提供冷却循环用水 噪声 已建放散管 1个,高压球罐检修集中排空放散管,改扩建后搬迁至项目中部,H=11m 废气 已建,搬迁位置1个,过滤器滤芯更换排空放散管,设于南部绿地内,H=11m 废气 已建消防水池 地下,容积为800m3 / 已建消防泵房 1个,设于配电房南侧,设有1台消防水泵,由于设备老化需淘汰,更换为2台XBD6/40-SLH(Q=40L/S,H=50m)消防水泵 噪声 扩容配电房 1个,设有3台315KV变压器;新增一台400KVA变压器。 噪声 扩容柴油发电机房 1个,生产区设有1台柴油发电机组 噪声、废气 已建1个,设于生产调度及办公大楼地下室 噪声、废气 新建垃圾房 1个,设于生产调度及办公楼南侧 废水、恶臭 新建工艺设备动力配线工程 已建电气系统、应急发电系统 已建照明、防雷、接地系统 已建厂区给排水工程、消防系统 已建办公及生活设施 生产调度及办公楼 56F,位于办公生活区,储配站东北面 办公污水、办公垃圾 新建食堂 1个,位于生产调度及办公楼3层 餐饮油烟、餐饮废水、餐厨垃圾 新建仓储及其它 氮气罐 1个,容积为1.5m3,储存气化气体,其作用主要是冷却燃气压缩机填料和隔爆。 已建废机油暂存间 1个,设于生产区南侧 固废、环境风险 已建六、总平面布置及合理性分析本项目总平面布置见附图4。(一)功能分区改扩建后第三储配站划分为三个区:生产区、辅助区和办公生活区,生产区与办公生活区之间以围墙相隔。生产区:根据生产工艺流程,装卸区、储罐区、气化区集中布置在生产区中心,尽量远离辅助区。13辅助区:在生产区的南部和东侧设置有值班房、配电房、消防泵房、空压机房等生产辅助设施。办公生活区:1栋56F生产调度及办公大楼,总建筑面积为23022.18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15427.14m2,设置有会议室、办公室、生产调度中心,在三层设置有厨房和餐厅;地下设有两层,建筑面积为7595.04m2,设置有设备用房和地下停车库。因此,项目生产区与辅助区分区布置,功能分区明确。(二)防火距离根据现场勘查,见表1-1,储罐区、放散管与站场内部及周边安全间距能够满足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相关要求。(三)风貌、景观与绿化为给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劳动卫生条件,本项目应尽可能做好绿化和美化工作。根据场地情况,在围墙、消防水池、及办公区设计有绿化区并分别种植有乔木、绿篱、灌木和草地等,在建筑外设置花坛绿化,同时在高压球罐及燃气压缩机房周围也布置了大面积的绿化场地,构成了多层次的观赏植物群,在厂区四周种植隔音、隔烟尘植物及部分观赏性植物,形成绿荫环绕的屏障。绿化植物以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速生型品种为主,使其尽快达到较好的绿化效果,同时不得种植油性类植物。(四)污染源布置(1)隔油池根据项目设计,厂区内共设隔油池1处,总容积1m3,主要收集处理食堂厨房餐饮废水,评价认为将隔油池设于此既充分利用了库区的空间,避免对厂区景观产生不利影响,又可以充分满足对食堂含油废水的收集,其对库区环境的影响较小。(2)柴油发电机本项目于厂区内设置天然气发电机组,天然气属于清洁能源,其燃烧产生的废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小,且项目发电机废气由专用排烟管道统一收集至生产调度及办公大楼楼顶排放,可有效减轻发电机在使用中废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3)餐饮油烟排放口根据项目设计,食堂油烟经去除效率不低于85%的油烟净化器处理后由专用烟道于生14产调度及办公大楼楼顶排放。此排放口与周边最近敏感点西北面的商住楼相距26m,满足饮食业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554-2010中规定的 “经净化后的油烟排放口与周围环境敏感目标距离不应小于20m”的要求,且排口应朝向北侧(营康西路一侧),在实现达标排放的前提下,再经过距离衰减的作用,油烟废气不会对西北面的商住楼造成明显影响,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影响很小。由上可以看出,本项目整个建筑空间利用和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同时库区内最大限度利用空地进行植树和绿化,使办公空间与外部环境尽量做到充分的交流;因此,评价认为本项目平面布置较合理。七、主要原辅料及能耗水耗本项目主要原料为天然气,新建1座设计压力为1.2Mpa的5000m3高压球罐,新增储气量6.25104Nm3,建成后第三储配站总储气量将达到25104Nm3。1、天然气来源第三储配站气源来自两条:三环路次高压和唐成线次高压。成都市天然气主要由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和中石化西南分公司供应。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的主力气田分布在川东和重庆,川渝地区实现天然气联网,主要通过长输管线向川西及成都市供气。中石化西南分公司主力气田主要在川西浅层,气源距成都市较近,对成都市的天然气利用起了重要的补充作用。为确保成都地区平稳、安全供气,中石油规划新建北内环(渠县-广安-煎茶)、北外环及南干线西段等输气管线。其主要功能是将广安气田和磨溪气田天然气输往成都地区,并与北干线连接成环状管网,构成“东气西调”的高、低压分输系统。北内环管线建成后,中石油向成都及川西地区的供气能力可达2290万m3/d,并在北干线检修或事故工况下,通过调度满足正常供气。中石化将在加快勘探开发速度的同时,完善管网建设、调度方案,满足全省工业和城乡用气。随着普光气田附近低含硫气田的开采,近期即可通过新场深井气田及已建德成管线,向成都输送天然气。2010年,德阳新场气田须家河组二段气藏新增探明储量1211.20亿m3,新建新场气田至成都输气管线,以增加对成都市的供气能力。因此,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和中石化西南分公司天然气供应能够满足本项目需求。152、天然气性质参数本工程天然气气质符合国家标准天然气(GB17820-1999)二类气要求,且根据天然气组分表可知,本项目气源为脱硫净化后的天然气,不含硫,且在生产过程中不添加加臭剂(四氢噻吩)。表1-3中石油天然气组分及主要物性参数表、气体组分表天然气组分(赖家坡2010年2月5日)组 分 mol() 组 分 mol()甲烷 CH4 96.228 二氧化碳 CO2 0.468乙烷 C2H6 1.671 氧 O2 0.053丙烷 C3H8 0.346 氢 H2 0.003异丁烷 iC4H10 0.070 氮 N2 1.000正丁烷 nC4H10 0.058 氦 He 0.044异戍烷 iC5H12 0.053 己烷以上 C6+ 0.000正戍烷 nC5H12 0.006物 性 参 数高位热值(MJ/m3) 37.37 低位热值(MJ/m3) 33.69相对密度 0.5781 密度(kg/m3) 0.6963表1-4中石化天然气组分及主要物性参数表、气体组分表天然气组分(大丰站2010年2月8日)组 分 mol() 组 分 mol()甲烷 CH4 95.153 二氧化碳 CO2 0.086乙烷 C2H6 3.414 氧 O2 0.018丙烷 C3H8 0.607 氢 H2 0.000异丁烷 iC4H10 0.099 氮 N2 0.411正丁烷 nC4H10 0.114 氦 He 0.022异戍烷 iC5H12 0.060 己烷以上 C6+ 0.000正戍烷 nC5H12 0.017物 性 参 数高位热值(MJ/m3) 38.47 低位热值(MJ/m3) 34.70相对密度 0.5844 密度(kg/m3) 0.70393、项目主要能源表16表1-5 项目主要能源表营运期 材料名称 单位 数量 来源扩建前 扩建后电 度 50万 70万 市政电网水 m3/a 1470 5735 自来水天然气 m3(储存量) 18.75104 25104 市政天然气网八、项目主要设备项目主要设备见表1-6。 表1-6 项目主要设备表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一 工艺设备1 球罐设施 5000m3 台 1 新增2 过滤1) 旋风分离器 PN1.6 DN300 台 3 新增2) 过滤器 PN1.6 DN300 台 1 新增3 电动球阀 PN1.6 DN200 台 2 新增4 安全切断阀 PN1.6 DN200 台 1 新增5 安全放散阀 PN1.6 DN80 台 2 新增6 手动球阀 CLASS150 8 台 1 新增PN1.6 DN250 台 8 新增PN1.6 DN200 台 2 新增PN1.6 DN100 台 2 新增PN1.6 DN80 台 3 新增7 节流截止放空阀 PN1.6 DN100 台 1 新增8 阀套式排污阀 PN1.6 DN80 台 1 新增9 直埋阀门 PN1.6 DN250 台 1 新增10 站内连接钢管 D2196 m 100 新增D2737 m 200 新增11 柴油发电机 台 1 新增12 变压器 台 1 新增13 消防泵 台 2 新增17九、本项目公辅工程及其匹配能力分析(一)给水项目给水由市政自来水管网接入,项目最大用水量约为14m3/d,合计约4265m3/a。(二)排水本项目排水系统采取雨污分流。地面雨水由就近排水沟或道路两侧的雨水斗汇集,再由雨水斗下部的排水管流至各雨水检查井,由地下的雨水管网汇集后流入站外市政雨水管网。本项目无外排生产废水,外排污水全部为办公生活废水,污水量约10.4m3/d,合计约为3120m3/a。其中,食堂含油污水经隔油池隔油处理后,与其它办公生活污水经污水预处理池处理后,再外排进入市政污水管网,并最终经三瓦窑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后,外排进入锦江。(三)电气设计项目日常采用市政电网供电,第三储配站内已建有配电房,内设有3台315KV变压器,但不能满足本次改扩建的要求,需要对配电房进行扩容,新增一台400KVA变压器。第三储配站内生产区已建有1台柴油发电机,作为应急电源,满足生产区事故、应急照明;生产调度及办公大楼地下室内新建一个柴油发电机房,作为办公生活区应急电源。(四)压缩空气房第三储配站内已设有1个空压机房,内设2台空压机,为储配站的控制仪表提供气源,能够满足扩建后生产区对压缩空气的需求。(五)压缩机房、冷却循环系统第三储配站原有压缩机房、冷却塔的工作容量均按照4个高压球罐储气能力进行设计,本次改扩建工程新建1个高压球罐,扩建后第三储配站共有4个高压球罐,因此,压缩机房、冷却循环系统能够满足扩建后的需求。(六)消防系统成都市公安消防局在总平面布置图上出具了同意项目改扩建方案设计的意见。1、消防给水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要求,工艺区需设室外消防给水系统,水量为35L/s,火灾延续时间3小时,则扩建后工艺区消防用水量为378立方米。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要求,新建的办公楼室内外消防水用水量18为35L/s,火灾延续时间2小时;消防水用量为252立方米。按最大一次灭火用水量考虑,扩建后消防用水总量为630立方米,原有800立方米消防水池,满足消防用水量的要求。2、消防道路厂区场地及道路根据运输需要和消防要求进行设计,区内消防通道呈环形布置,能满足消防车行驶至每一幢建筑物的内部或附近。道路宽度为5和8m,转弯半径最小为9m,均能满足消防车的通行要求。3 、消防措施消防泵房:原消防泵房内设置1台消防泵ISG200-150-400(Q=500m3/h,H=50m,消防泵设备老化,更换为2台消防水泵XBD6/40-SLH(Q=40L/S,H=50m)。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易燃易爆场所、控制室和调度中心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及时报告火警。灭火器配置:根据GB50028-2006第6.5.19 条,储配站内储罐区应配置干粉灭火器,配置数量按储罐台数每台设置2 个8kg 干粉灭火器; 每组相对独立的调压计量等工艺装置区应配置干粉灭火器, 数量不少于2 个8kg 干粉灭火器;根据场所危险程度,可设置部分35kg 手推式干粉灭火器。室外消火栓:新增球罐新设消火栓2 个,并配水带箱。(六)防雷及防雷接地按二类防雷接地标准设计:防直击雷:以接闪带和接闪针相接合作接闪器。防感应雷:各及配电装置上均设置防感应雷电涌保护器。防静电:各防爆区域内的工艺设备、管道均做静电接地措施。等电位:各构(建)筑物均采取总等电位联结措施。接地保护:接地系统采用TN-S系统,各电气设备外壳、线缆穿管(金属管)、电缆金属保护层等均须做好PE保护。接地装置以人工及自然接地装置相结合,防雷、防静电及接地保护共用联合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七)抗震设计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要求,建、构筑物按7度地震烈度设防,大型储罐按8度考虑抗震措施。19八、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劳动定员:生产区原工程配有人员25人,本项目新增10人,改扩建后生产区共配置人员35人,年工作365天;办公生活区办公人员250人,年工作300天。工作制度:机修、仪表控制、配电室和门岗配置三班倒,每班设机修人员1 人、仪表控制4 人、配电室值班1 人和门岗2 人,每班设兼职班长1 人。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一、第三储配站现有工程基本情况成都市第三储配站位于成都市金牛区营门口乡红色村九组,营康西路以南,属于成都城市燃气有限责任公司的下属储配站,主要从事城镇燃气(天然气)的储存及输配供应。成都市第三储配站原规划建设4座球罐,自1996年建成三座高压球罐并正式投运以来,已成为成都市西片区和中心城区调节用气日、时不均匀性不可或缺的调峰手段之一。现有工程建设内容:站内西侧设置三座单个几何容积为5000M3的球型储气罐3座,球罐储气压力最高可达1.2MPa,总储气量为18万M3,目前有效总储气量可达12万M3球罐,在其南侧布置了工艺装置区、压缩机房、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