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送电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pdf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式本) 项目名称:黑(河开关站)-甘(浚)110千伏二回送电线路工程 建设单位(盖章):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张掖供电公司 编制日期:2014年2月 环境保护总局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 、建设地址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和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黑(河开关站)-甘(浚)110千伏二回送电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示本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3 025-58630875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黑(河开关站)-甘(浚)110千伏二回送电线路工程 建设单位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张掖供电公司 法人代表 企业非法人 联系人 王立平 通讯地址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西大街244号 联系电话 0936-8268321 传真 0936-8268321 邮政编码 734000 建设地点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临泽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立项审批部门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批准文号 甘电司发展2013538号 建设性质 新建改扩建技改 行业类别 及代码 电力4420 占地面积 永久占地约4080m2 绿化面积 - 总投资 2502万元 其中:环保投资 21万元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0.89% 评价经费 (万元) / 预期投产日期 2015年 1工程内容及规模 1.1 电网概况及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1.1黑甘肃电网现状 现运行的黑-肃线全长 74km,导线型号 LGJ-150/25,2012 年建设的 110kV甘浚变在13km处“”接入黑肃线,将形成黑-甘-肃单线串接两个110kV线路的形式。由于该线路供电负荷比较重要,而且该线路预计2012年底输送负荷达9.525万kW,需要说明截止2011年底该线路上网水电达4.952万kW,2012年将有9家小水电准备接入肃南、甘浚变,装机容量 3.02 万 kW,拟建的黑开-甘浚输电线路全长27.2km,导线型号LGJ-400/35。 1.1.2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2015年甘浚周边地区负荷将增加至16.55万kW,肃南变周边负荷将达10.07万kW。为解决现运行的110千伏黑河开关站-肃南线路的供电压力,同时满足水电送出的要求,优化电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因此建设黑河开关站-甘浚二回送电线路十分必要。 黑(河开关站)-甘(浚)110千伏二回送电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示本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4 025-58630875 1.2黑(河开关站)-甘(浚)110kV二回送电线路工程 黑(河开关站)-甘(浚)110kV二回送电线路工程建设规模见表1.1。 表1.1 黑(河开关站)-甘(浚)110kV二回送电线路工程建设规模特性一览表 变电部分 工程名称 项目 现有规模 本期规模 110kV黑河开关站间隔扩建工程 主变压器 240MVA 110kV进出线 10回 1回 35kV出线 6回 10kV出线 2回 无功补偿 建设及营运管理单位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张掖供电公司 建设期限 2014年 建设地点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东寺村 占地面积 本期新征土地260m2 环保工程 一期已经配套建设了容积为15m3的事故油池及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110kV甘俊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 主变压器 150MVA 110kV进出线 3回 1回 35kV出线 4回 10kV出线 5回 无功补偿 建设及营运管理单位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张掖供电公司 建设期限 2014年 建设地点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甘俊乡 占地面积 3400m2 环保工程 一期已经配套建设了容积为15m3的事故油池及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线路部分 工程名称 项目 本期规模 黑(河开关站)-甘(浚)110kV二回送电线路工程 建设及营运管理单位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张掖供电公司 建设地点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临泽县 建设期限 2014年 路径描述 本工程线路起自110kV黑河开关站110kV出线间隔,止于110kV甘俊变电站。 电压等级 110kV 黑(河开关站)-甘(浚)110千伏二回送电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示本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5 025-58630875 路径长度 27.2km 架设方式 单回路架设 导线、地线型号 导线:JL/G1A-400/35型钢芯铝绞线 地线:OPGW复合光缆 塔杆形式和数量 主要塔型:1B3-ZM1、1B3-ZM2、1B3-ZM3、1B3-J1、1B3-J2、1B3-J3、1B3-J4、1B3-DJ、1E4-SDJ; 共使用杆塔99基,其中单回路直线塔80基,单回路转角塔17基、单回路终端塔1基、双回路终端塔1基。 占地面积 总占地面积约0.3960hm2,其中塔基永久占地0.3960hm2,临时占地约0.1hm2。 1.3 项目总投资 黑(河开关站)-甘(浚)110kV二回送电线路工程总投资为2502万元,其中,变电部分投资为227万元(其中:黑河开关站间隔扩建部分为147万元,甘浚变电站间隔扩建部分为80万元),线路工程投资为2144万元,光通信工程投资为131万元(其中:光通信设备部分为38万元,OPGW缆路部分为93万元)。本工程环保投资约21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约为0.89%。 1.4 评价指导思想与评价内容及重点 1.4.1 评价指导思想 110kV 高压输变电项目运行期无环境空气污染物、工业废水和固体废物产生。施工期和运行期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有: (1)110kV 送电线路及变电站运行时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场强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2)110kV 变电站及送电线路运行时连续可听噪声对周围声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3)110kV送电线路及变电站施工期对生态环境、土地利用的影响。 1.4.2 评价内容 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变电站按110kV黑河开关站及110kV甘俊变电站本期各扩建1个110kV出线间隔进行评价;110kV输电线路按拟建黑(河开关站)-甘(浚)110kV二回送电线路进行评价。 1.4.3 评价重点 对于本工程,上述环境影响中最主要的是 110kV 送电线路及变电站运行时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噪声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因黑(河开关站)-甘(浚)110千伏二回送电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示本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6 025-58630875 此,本次环境影响评价重点为: (1)施工期的施工噪声、土地利用、生态环境问题。 (2)运行期对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声环境、无线电干扰的环境影响。 (3)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对拟选方案进行分析,提出最佳的治理措施,最大限度减缓本工程建设可能产生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黑(河开关站)-甘(浚)110千伏二回送电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示本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7 025-58630875 2编制依据 2.1评价依据 2.1.1采用的国家法规、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年12月26日施行)。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999年1月1日施行)。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7年3月1日施行)。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011年3月1日施行)。 (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3年9月1日施行)。 ( 6 )国务院第 253 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998 年 11 月 18日施行)。 (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第2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 2008年10月1日施行)。 ( 8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18号令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1999年2月1日施行)。 (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电力设施保护条例。 ( 10)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公安部第 8 号令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1999年3月18日施行)。 ( 11)国家环保总局,环发 2006【28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 12) 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 1999年9月26日)。 ( 13)甘肃省实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 1990年10月31日)。 ( 14)甘肃省环境保护条例( 1997年修正)。 2.1.2采用的技术规范、标准及编号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HJ/T 2.1-2011)。 ( 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 2.3-93)。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HJ 610-2011)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2.2-2008)。 ( 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HJ2.4-2009)。 ( 6 ) 500kV 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 黑(河开关站)-甘(浚)110千伏二回送电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示本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8 025-58630875 (7)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 HJ/T10.2-1996)。 ( 8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 ( 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HJ19-2011)。 ( 10)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 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 ( 12)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 ( 13)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 GB15707-1995)。 ( 14)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GB50545-2010)。 ( 15)高压架空送电线路无线电干扰计算方法( DL/T691-1999)。 2.1.3工程设计资料 黑开-甘浚 110 千伏二回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收口)甘肃中试电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13.12)。 2.1.4项目的有关批复、环评委托书 (1)委托书(附件一); (2) 甘肃省电力公司关于黑(河开关站)甘(浚)110千伏二回送电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意见的批复( 甘电司发展2013538号)( 附件二); ( 3 )张掖市国土资源局甘州区分局关于 110 千伏黑开变电站扩建用地问题的答复(附件三); (4)本工程线路路径协议(附件四); (5)类比监测报告(附件五); (6)现状监测报告(附件六); (7)本工程团体公参调查表(附件七)。 2.2 拟建项目周围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黑(河开关站)-甘(浚)110kV 二回送电线路工程不经过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保护地等敏感区域。 黑(河开关站)-甘(浚)110kV 二回送电线路工程须穿越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实验区,长度约6.43km,线路在保护区内共需立塔基15基(转角塔2基、直线塔13基)。 黑(河开关站)-甘(浚)110kV 二回送电线路工程周围主要环境保护目标黑(河开关站)-甘(浚)110千伏二回送电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示本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9 025-58630875 见表 2.1 所示。110kV 黑河开关站站址四周环境概况见图 2.1,110kV 甘俊变电站站址四周环境概况见图 2.2,本工程线路与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见图2.3。 表2.1 黑(河开关站)-甘(浚)110kV二回送电线路工程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工程 名称 地理位置 环境保护目标 方位 距厂界/边导线最近距离 基本情况 (评价范围内) 环境 要素 110kV黑河开关站间隔扩建工程 张掖市甘州区东寺村 评价范围内无环境敏感点 RI、E、B、N 110kV甘俊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 张掖市临泽县倪家营乡 汪家墩村十一社 SE 81m 一层平顶房,约4户 黑(河开关站)-甘(浚)110kV二回送电线路 张掖市 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 本工程线路须穿越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约6.43km,线路在保护区内共需立塔基15基(转角塔2基、直线塔13基)。 生态 注:RI无线电干扰;EW工频电场;B工频磁场;N噪声 2.3 评价方法 本次环评对扩建间隔的110kV临泽变电站的电磁环境影响评价采用类比监测的方法进行预测,类比的项目为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及无线电干扰。类比对象选择与本期工程规模类似、电压等级相同的甘肃酒泉 110kV 汉武变电站(主变250MVA)进行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及无线电干扰场强类比监测;对本期间隔扩建的110kV临泽变电站的声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简要分析。 对110kV送电线路运行产生的电磁环境影响采用类比监测和理论计算等方法进行预测评价,类比的项目为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及无线电干扰,对线路运行产生的声环境影响采用类比监测的方法进行预测。 本工程线路采用单回路架设,因此本次环评单回路选取兰州市110kV东柳二线#34#35塔单回线路作为类比监测对象。 2.4评价因子 (1)施工期的评价因子 变电站及输电线路施工期征用土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变电站及输电线路施工对地表植被、野生动物、水土保持的影响; 变电站及输电线路施工噪声、扬尘、施工排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运行期的评价因子 黑(河开关站)-甘(浚)110千伏二回送电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示本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10 025-58630875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 生态环境:线路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其它:本工程其它环境影响还有农田耕作等。 2.5评价范围 参照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确定本工程的评价范围。 2.5.1 工频电场、磁场评价范围 110kV变电站以站址为中心的半径500m范围内区域。 110kV送电线路为线路走廊两侧30m带状区域。 2.5.2 无线电干扰评价范围 110kV变电站以变电站围墙外2000m或距最近带电构架投影2000m内区域,重点评价变电站围墙外100m以内区域。 110kV 送电线路为送电线路走廊两侧 2000m 带状区域、重点评价送电线路走廊两侧100m区域; 2.5.3 噪声评价范围 110kV变电站为变电站围墙外100m区域。 110kV送电线路为送电线路走廊两侧30m带状区域。 2.5.4生态 110kV变电站为变电站周围300m范围内。 110kV送电线路为送电线路走廊两侧30m带状区域。 黑(河开关站)-甘(浚)110千伏二回送电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示本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11 025-58630875 3项目概况 3.1110kV黑河开关站间隔扩建工程 3.1.1 开关站地理位置 黑河110kV开关站站址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东寺村,站址东侧约1.5km处为黑河,站址北侧约15.5km处为张肃公路,站址四周均为戈壁。 黑河 110kV 开关站站址周边无矿产资源开采、文化遗址、地下文物、古墓设施、军事设施、通信电台、飞机场、导航台、风景旅游区和各类保护区等。工程地质条件较好,适宜建站。 3.1.2 现有工程建设规模 (1)主变压器:现有240MVA 主变; (2)110kV 进出线:现有10 回,分别为黑张线(一)(二),黑水线(一)(二),黑西线(一)(二),黑南线,黑巨线,黑清线和黑肃线; 3.1.3 本期工程建设规模 110kV出线:本期1回,至110kV甘俊变电站。 3.1.4 开关站平面布置 110kV黑河开关站长151m,宽105m,110kV配电装置位于站区的东侧及西侧,主变压器布置于东、西两侧110kV配电装置之间,主控楼位于站区东北角,变电站大门位于站区东北侧。 本期扩建 110KV 构支架位于站区南侧 110KV 屋外配电装置区,需新征地260m2。 110kV黑河开关站扩建总平面布置图见图3.1。 黑(河开关站)-甘(浚)110千伏二回送电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示本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12 025-58630875 3.1.5开关站前期环保概况 110kV黑河开关站一期工程于2005年建成投运,变电站前期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现场调查,110kV黑河开关站为无人值守有人值班变电站,正常情况下仅门卫一人,变电站建有化粪池一座,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站区绿化,不外排。 经现场调查,110kV 黑河开关站前期工程时配套建设有一座容积为 20m3的事故油池,事故油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110kV黑河开关站本期仅扩建1个110kV出线间隔,现有事故油池容量满足本期扩建后要求。事故时,主变排油进入事故油池,事故油由有资质的单位回收,不外排。 根据本次环评现在监测结果,现有 110kV 黑河开关站运行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黑(河开关站)-甘(浚)110千伏二回送电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示本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13 025-58630875 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及噪声均满足相应评价标准要求。 3.2110kV甘俊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 3.2.1 变电站地理位置 110kV甘俊变电站站址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甘俊乡,变电站位于铁合金厂区内,站址四周均为戈壁。 110kV甘俊变电站站址周边无矿产资源开采、文化遗址、地下文物、古墓设施、军事设施、通信电台、飞机场、导航台、风景旅游区和各类保护区等。工程地质条件较好,适宜建站。 3.2.2 现有工程建设规模 (1)主变压器:现有150MVA 主变; (2)110kV进线:现有3回,分别为甘浚黑开线(一)(二),甘浚肃南线(一),采用户外 AIS布置; (3)35kV出线:现有4回; (4)10kV出线:现有5回。 3.2.3 本期工程建设规模 本期在前期预留位置扩建110kV出线1回,至110kV黑河开关站。 3.2.4 变电站平面布置 110kV甘俊变电站110kV配电装置位于站区的南侧,35kV配电装置位于站区西侧,10kV 开关室位于站区北侧,主变压器布置于站区中央,110kV 配电装置与主控楼之间,主控楼位于站区东北角,变电站大门位于站区东侧。 110kV甘俊变电站扩建总平面布置图见图3.2。 黑(河开关站)-甘(浚)110千伏二回送电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示本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14 025-58630875 3.2.5变电站前期环保概况 110kV甘俊变电站一期工程于2013年建成投运。 根据现场调查,110kV甘俊变电站为无人值守有人值班变电站,正常情况下仅门卫一人,变电站建有化粪池一座,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站区绿化,不外排。 经现场调查,110kV 甘俊变电站前期工程时配套建设有一座容积为 20m3的事故油池,事故油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110kV甘俊变电站本期仅扩建1个110kV出线间隔,现有事故油池容量满足本期扩建后要求。事故时,主变排油进入事故油池,事故油由有资质的单位回收,不外排。 根据本次环评现在监测结果,现有110kV甘俊变电站运行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及噪声均满足相应评价标准要求。 3.3黑(河开关站)-甘(浚)110千伏二回送电线路工程 3.3.1线路路径及规模 线路从甘浚 110kV 变电站西起第一个间隔线向南架设出线后,由于考虑到张掖旅游局的对本工程路径的意见,需要避开张掖丹霞地貌风景区,不同意与已黑(河开关站)-甘(浚)110千伏二回送电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示本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15 025-58630875 建设的甘浚至黑河开关站一回线平行走线。本工程新建线路必然将与已建设的甘浚至黑河开关站一回线交叉,由于甘浚至黑河开关站一回线出线段均为同塔双回路架设,跨越较为困难。线路从西起第一个间隔线向南架设出线后右转从变电站北侧经上营子,跨过张肃公路, 按张掖旅游局协议要求,沿祁连四队西侧的干渠走线。经何家口至敖河口西北侧。在此,线路左转继续基本平行至黑河开关站一回线走线,经赵家山湾至郭家沿沟。在郭家沿沟附近,线路离开甘浚至黑河开关站一回线向南走线,经杨家庄至龙家坡村北侧,在此线路避开康乐林场和西洞林场,至西洞西滩附近,避开巨龙铁合金厂区和办工区,至肃州区至鹰落峡公路附近,大角度左转跨过110kV黑巨线接入黑开110kV变电站。 本期新建线路全长约27.2km,海拔高度为15501700m。地形比例:山地约占15%,平地约占75%,河漫滩及介地约占10%,曲折系数为1.3。黑(河开关站)-甘(浚)110kV二回送电线路路径示意图详见图3.3。 3.3.2导、地线选择 本工程110kV线路全部选用JL/G1A-400/35型钢芯铝绞线;地线采用OPGW光缆。 3.3.3 杆塔与基础 3.3.3.1杆塔 黑(河开关站)-甘(浚)110 千伏二回送电线路工程杆塔使用情况详见表3.1。 表3.1 黑(河开关站)-甘(浚)110千伏二回送电线路杆塔使用情况一览表 杆塔名称 呼高 水平档距 垂直档距 基数 备注 1B3-ZM1 24 350 450 30 30 350 450 18 1B3-ZM2 27 400 600 20 30 400 600 10 1B3-ZM3 30 500 700 2 1B3-J1 24 400 500 7 1B3-J2 24 400 500 5 1B3-J3 24 400 500 3 1B3-J4 24 400 500 2 1B3-DJ 24 400 500 1 1E4-SDJ 21 400 500 1 单回路直线塔 80 黑(河开关站)-甘(浚)110千伏二回送电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示本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16 025-58630875 单回路转角塔 17 单回路终端塔 1 双回路终端塔 1 总 计 99 3.3.3.2基础 结合本工程路径沿线内地形、地貌、地质特点及铁塔基础作用力,综合考虑方便运输、节约投资等因素对基础作了方案对比,本工程推荐采用的基础形式主要是直柱板式基础。 3.3.4 线路路径交叉跨越情况 本期工程线路交叉跨越情况见表3.2。 表3.2 本期工程线路交叉跨越情况一览表 序号 名称 等级/类别 次数 备注 1 高压电力线 110kV电力线 3次 跨越黑甘一回线,黑巨双回线 2 35kV电力线 5次 跨 3 10kV电力线 15次 跨 4 低压或弱电线 380V电力线 12次 跨 5 220V电力线 16次 跨 6 架空通信线 16次 跨 7 地埋通信线 14次 跨 8 通车道路 公路 4次 跨 9 乡村公路 10次 跨 10 其他交叉跨越 砍树 2800棵 杨杂木 3.4工程占地及土石方平衡一览表 黑(河开关站)-甘(浚)110 千伏二回送电线路工程中 110kV 黑河开关站本期须新征土地约120m2,110kV甘俊变电站本期在前期工程预留空间内进行扩建,本期不新征土地;黑(河开关站)-甘(浚)110kV 二回送电线路工程总占地面积本工程占地类型一览表见表1.4。 表1.4 本期工程占地类型一览表 项目名称 类别 占地类别(m2) 草地 未利用地 110kV黑河开关站间隔扩建工程 永久占地 - 120 临时占地 - 600 黑(河开关站)-甘(浚)110kV二回送电线路 永久占地 1584 2376 临时占地 1960 5410 本期110kV黑河开关站本期新征土地扩建1个110kV出线间隔,工程所需黑(河开关站)-甘(浚)110千伏二回送电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示本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17 025-58630875 填方须由建设单位向具有土方资质的企业购买,110kV甘俊变电站本期间隔扩建工程在前期预留空间内扩建,仅在架构处有少量土方开挖,弃方运至政府指定地点;由于本工程线路沿线地形起伏较小。本工程线路塔基挖方量较小,挖方用于塔基回填后,少量弃方堆置于塔基底部,做到挖填平衡。平衡情况一览表见表1.5。 表1.5 土石方平衡一览表 项目名称 土方量(m3) 挖方 填方 防沉基 临泽110kV变电站本期间隔扩建工程 200 0 - 黑(河开关站)-甘(浚)110kV二回送电线路工程 4554 3188 1366 黑(河开关站)-甘(浚)110千伏二回送电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示本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18 025-58630875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次环评对拟建线路沿线进行了环境现状监测,检测结果如下: (1)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由表 6.2 可知 110kV 黑河开关站四周测点的工频电场强度为 0.0120.211k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07810-30.28810-3mT,均满足工频电场强度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0.1mT的评价标准要求。 由表 6.2 可知 110kV 甘俊变电站四周测点的工频电场强度为 0.0260.121k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10010-30.28910-3mT,均满足工频电场强度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0.1mT的评价标准要求。 由表6.4可知,黑(河开关站)-甘(浚)110kV二回送电线路沿线环境保护目标处的工频电场强度为0.001k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01810-3mT,均满足工频电场强度4 kV/m、工频磁感应强度0.1mT的评价标准要求。 (2)无线电干扰 由表6.3可知110kV黑河开关站四周距厂界20m处0.5MHz频率,好天气条件下,无线电干扰值为37.341.6dB(V/m)。 由表6.3可知110kV甘俊变电站四周距厂界20m处0.5MHz频率,好天气条件下,无线电干扰值为37.540.0dB(V/m)。 由表6.4可知,黑(河开关站)-甘(浚)110kV二回送电线路沿线各环境保护目标处0.5MHz频率,好天气条件下,无线电干扰值在32.1dB(V/m)。 ( 3 )声环境 由表 6.4 可知 110kV 黑河开关站四周厂界环境噪声排放监测结果昼间为46.050.1dB(A),夜 间为43.647.0dB(A),昼、夜间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2类标准要求。 由表 6.4 可知 110kV 甘俊变电站四周厂界环境噪声排放监测结果昼间为45.249.4dB(A),夜 间为42.546.0dB(A),昼、夜间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2类标准要求。 由表6.6可知,黑(河开关站)-甘(浚)110kV二回送电线路沿线环境保护目标处的声环境昼间为36.1dB(A),夜间为34.0dB(A),昼、夜间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1类标准要求。 黑(河开关站)-甘(浚)110千伏二回送电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5961-HK2013580-A02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19 025-58630870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4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4.1 地理位置 4.1.1张掖地理位置 张掖市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是新亚欧大陆桥的要道,河西走廊中段,总面积面积40874km2。 4.1.1工程地理位置 黑(河开关站)-甘(浚)110 千伏二回送电线路工程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临泽县境内。 4.2 地形地貌 4.2.1张掖地形地貌 张掖市西南为祁连山脉,东北有合黎山,中部为海拔14102230米的倾斜平原,形成张掖盆地。平原地形呈冲积扇形,由东南向西北敞开,是“河西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 4.2.1工程沿线地形地貌 本工程线路路径海拔高度为14571636m,线路全线均为山地。 4.3 地质 4.3.1张掖地质 张掖市地质构造复杂,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是青藏高原向内蒙古高原跌落的第一级分界处,也是重力梯度的分界带,南北地貌差异很大,地壳厚度在此发生明显变化,新构造运动极为活跃。又处于天山内蒙褶皱系北山褶皱带的南部,按板块构造分解,有阿拉善古陆板块、北祁连古洋板块和南祁连古陆板块三个单元。 境内主要构造形迹有祁吕贺山字型构造西翼和东西向构造,在此基础上又迭加了河西系、雅布赖弧形系等构造体系。这些构造体系互相干扰、互相穿插、利用和改造在交汇部位区应力易于集中,地质体沿着已经存在的断裂带不断产生新断裂,所以地震频繁发生。 4.3.1工程沿线地质 本工程线路沿线地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相角砾、卧石层。角砾:青灰色,稍、中密,多呈棱角形,骨架颗粒主要为砂岩、石英岩及变质岩碎屑,一般黑(河开关站)-甘(浚)110千伏二回送电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示本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20 025-58630875 粒径 5-18mm,空隙中主要由细砂及粉士充填,充填物约占 25、35,混有多量碎石,局部地带混有零星块石,颗粒级配相对较差,具有明显的水平层理。层间夹有细砂、粉士薄层及透镜体,层厚大于5.0m。碎石:青灰色,稍中密,水平层理明显;主要成分为砂岩、花岗岩及变质岩碎屑,一般粒径 20150mm,最大粒径200mm;多为块状及片状,级配一股:充填物以角砾、中粗砂为主,其含量约占 2035,并混有少量块石,层厚大于 5.0m。线路避开了影响线路通行的不良地质作用,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4.4气象条件 根据张掖市气象局提供的气象站台多年观测资料记录,工程沿线气象条件见下表。 表4.1 工程沿线气象条件 气象条件 气温() 风速(m/s) 冰厚(mm) 最高气温 40 - - 最低气温 -30 - - 覆冰情况 - - 5 最大风速 - 29 - 4.5 水文条件 张掖市主要河流为沙河和黑河,线路跨越沙河浅滩,对河流无影响,线路距黑河较远,且附近无水库。 4.6 植被 根据黄大燊主编的甘肃植被项目所在区域地处黑河以西,弱水、金塔、嘉峪关、玉门一线以东地区。一年有半年以上为旱季,年降水量 30mm,甚至更少。行政辖民乐、张掖、临泽、高台。 本小区植被是草原化荒漠向典型荒漠过渡地带。灌溉农业发达,也是甘肃省商品粮基地。热量很多,年可一熟。农作物有春小麦、玉米、油菜、胡麻、甜菜等。瓜果很多,民乐还是苹果梨的生产基地。另外还可栽培啤酒花。 山区周围均分布着砾质荒漠,环境更加干旱。禾草类植物极少,主要是由红砂、泡泡刺、膜果麻黄、猫头刺、合头草、珍珠猪毛菜等旱生灌木组成的群落。 根据现场调查,本工程线路沿线均已经过人类开发,地表植被多以人类种植的玉米等农作物为主。 本工程所在区域评价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保护区、水源地、森林公园等需特殊保护地区以及生态敏感与脆弱区。 黑(河开关站)-甘(浚)110千伏二回送电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示本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21 025-58630875 5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张掖市总人口131万。辖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六个县区,有 60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835个村民委员会、5978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20.4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