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学校新建校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 XX 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新建西校区工程 建设单位(盖章) : XX 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编制日期: 年 月 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 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 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 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 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 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 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 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 部门批复。 评价单位: XX 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公章) 项目负责人: 杨 彬 评价人员情况 姓 名 从事专业 职 称 证书号 职 责 签名 冯关涛 环 评 工程师 B12180020 编 写 杨 彬 环 评 高级工程师 B12180040400 编 写 韩忠峰 环 评 正 高级工程师 B12180010400 审 核 建设单位: XX 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新建西校区工程 项目名称: XX 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文件类型: 环境影响报告表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XX 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新建西校区工程 建设单位 XX 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法人代表 叶景文 联系人 杨涛 通讯地址 XX 省(自治区、直辖市 ) XX 市 联系电话 13131718779 传真 邮政编码 061000 建设地点 XX 市迎宾大道西侧、吉林大道东侧、 广州路 北侧、杭州路南侧 立项审批部门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新建 改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 及代码 教育 P84 占地面积 ( 平方米 ) 368566(折 553 亩) 绿化面积 (平方米) 42000 总投资 (万元) 39886.65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700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1.75% 评价经费 (万元) 预期投产日期 2017 年 9 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 1、 工程 由来 XX 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是 XX 省教育厅直属的一所工科高等专科学校 , 该校1952 年建校于天津, 1970 年迁往 XX 市,改名为“ XX 水利专科学校” , 1992 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改名为 XX 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校址位于 XX 市浮阳大道以西,光荣路以北 。经过 多 年的努力,该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 ,多学科、多门类、多专业的高等专科学校 ,随着学校的发展 、师生的增多,现有设施即将达到满负荷运行,因此 XX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拟投资 39886.65万元建设 XX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新建西校区工程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该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受 XX 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委托, XX 市环境保护 科学 研究 院 承接了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经过现场勘查和资料收集,编制完成 了 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 2、 工程 选址 工程 位于 XX 市迎宾大道西侧、吉林大道东侧、 广州路 北侧、杭州 路南侧 , 中心坐标为 东经 1164753.88,北纬 381738.11。 工程四面环路,东侧为迎宾大道、南 2 侧与 XX 医学 高等专科学校 家属区隔广州路相望 、西侧为吉林大道、北侧与 XX 市第一中学 隔 规划杭州路相望,规划新疆大道穿过校区,将学校分为主校区和体育场两部分 , 具 体位置见附图。 3、 师生 规 模 及院系设置 XX 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设 7 个系, 分别为 水利系、土木系、电气系、 交通系、电力 系、 计算机系和经贸系 , 现有 全日制在校 生 6000 人、在职教职工 434 人 ; 工程建成后全部迁至新校区, 院系设置不变, 不设实训车间, 工程设计规模为在校师生 8000人 ,教学任务为 260 天。 4、 建设内容 项目 用地面积 368566m2(折 553 亩) , 建筑面 积 257650m2, 主要 建设教学实验楼、学生公寓、图书馆、办公楼、活动中心、体育场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 主要 建设情况及 经济技术指标 详见下表。 项目 主要 建设情况一览 表 序号 名称 建筑 面积( m2) 备注 1 教学行政 楼及图书馆 25500 含人防地下室 1950m2 2 后勤办公楼 4800 3 1 号 、 2 号教学实验楼 8500 2 4 3 号 、 4 号教学实验楼 15700 2 5 5 号 、 6 号 教学实验楼 15100 2 6 学生食堂 1# 5800 含人防地下室 1200m2 7 学生食堂 2# 1440 8 学生食堂 3# 3250 9 学生公寓 1 号、 4 号 6250 2 10 学生公寓 2 号、 3 号 14980 2 11 学生公寓 5 号 7200 12 学生公寓 611 号 6600 6 13 文体综合馆 3300 14 体育场看台 2400 15 青年教师周转房 6600 16 超市、银行等用房 1200 17 学术交流中心 7350 18 大学生活动中心 12000 19 浴室 2100 20 供电、取暖、中水等 800 21 总计 257650 3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规模 1 总用地面积 368566m2 2 总建筑面积 257650m2 3 建筑基底面积 46425m2 4 绿地率 42.0% 5 建筑密度 18.0% 6 容积率 0.70 7 师生容纳规模 8000 人 8 师生比 1:15 5、 总体布局 项目总体布局中根据学校的使用要求,将校区划分为教学实验区、运动活动区、学生生活区,由中心景观绿化区将各部分有机联系起来。 其中 教学实验区设置在校区中部, 学生 生活区 位于校区 西侧和 北侧, 运动活动区 设置在 校 区的东侧。项目在校区南侧临广州路一侧设一主出入口,在东西两侧边界各设一个出入口, 体育场入口设置临新疆大街一侧, 具体平面布置见附图。 6、 施工进度 项目施工期为 2014 年 1 月至 2016 年 9 月 , 建设进度见下表。 项目工程施工进度 一览 表 项目进度 2014 1 2014 5 2014 10 2016 4 2017 4 2017 9 前期准备 基础工程 主体工程 内外装修 竣工验收 7、 能源消耗 ( 1)供水 项目供水水源为市政给水 ,主要为 在校师生 生活用水 、景观 补 水和 绿化用水, 根据 XX 省用水定额 生活污水( DB13/T1161.3-2009) 中的用水定额系数, 经计算项目 总用水量 26.684 104m3/a, 目前 区域 已敷设 DN400mm 供水管道,供水有保证。项目用水情况见下表。 4 项目用水量一览表 项目 用 水标准 数量 用水量( m3/a) 大专院校在校学生 80L/人 .d 7500 人 156000 大专院校在校老师 100L/人 .d 500 人 13000 景观补水 496m3/hm2.a 10000m2 4960 绿化用水 0.6m3/m2.a 154797m2 92880 合计 266840 ( 2)排水 项目 校区内雨污分流,外排废水主要为在校师生 生活污水 ,产生量为 13.52104m3/a,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和化粪池处理后 排入市政排水管网 ,最终进 XX 市运西污水处理厂,区域内污水管网已铺设完毕,并投入使用 。 项目排水情况见下表。 项目排水量一览表 单位: m3/a 项目 用水量 损失量 排水量 处理方法及排水去向 在校学生 156000 31200 124800 经隔油池和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进运西污水处理厂 在校老师 13000 2600 10400 景观补水 4960 4960 0 绿化用水 92880 92880 0 合计 266840 131640 135200 ( 3)供电 项目年用电量为 4600 104kWh,供电 来自南郊 110kv 变电站和季屯 110kv 变电站,为双回路供电,能够保障项目用电。 ( 4) 采暖 项目 冬季采暖 采用 自设 5 台 4t/h 燃气锅炉提供, 天然气年用量为 370 104m3/a,由 XX 华润燃气有限公司 提供 。 开水房由太阳能提供热源。 ( 5)制冷 项目 教学行政 楼及图书馆夏季制冷采用中央空调,制冷剂为 R404A,其他构筑物采用电扇或分体式空调。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XX 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原校址位于 XX 市浮阳大道以西,光荣路以北,各项污染物均能够达标排放,学校搬迁后,原校址 及地上构筑物 售于 XX 市中心医院,不存在环境遗留问题。 5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地形地貌 本区域地处渤海低平原区,属华北冲积平原,地势较平坦,总的趋势是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倾斜,坡度约为 1/10000,项目所在区域平均海拔高度 9.0m。 2、水文地质 XX 市区域为由冲击平原向滨海平原的过渡地带,因区域内地质成因的不同,地下水水质差异较大。 XX 市地下水主要储存于第四系松散地层中,沉积厚度 350450m,最厚达 580m。 第一含水组,本组底界深度为 20-30m, XX 以西地区含水层以北东东向条带状分布的细砂和粉砂为主,厚度不大。 XX 以东滨海平原地区含水层以粉砂、细砂为主,厚度一般为 8-12m;第二含水组,底板埋深 120-220m, XX 中部、西部含水层以细粉砂、细砂为主,呈北东向条带状、舌状分布,一般为 20-40m。 XX 东部由于受晚更新世以来的海侵影响,海积层约占本组厚度的 1/3-1/4。含水层以薄层细砂、粉砂为主;第三含水组,本组底界埋深 250-420m, XX 中部、西部含水层以中砂、中细砂、细砂为主,呈北东东一北东向舌状、条带状分布,砂层厚度一般为 20-40m。东部含水层以细砂、粉砂为主;第四含水组,其底界埋深 380-450m,含水层岩性以细砂、细粉砂为主。 3、气候气象 XX 属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冬季受西伯利亚大陆性气团控制,寒冷干燥。春季受蒙古大陆变性气团影响,降雨稀少,蒸发强烈,干燥多风。夏季受太平洋高压和西来或西南来低压影响,有时炎热干旱,有时暴雨倾盆,易受涝灾。秋季多受高压控制,天高气爽,少雨易旱。 XX 市年平均日照 2890.1 小时,年平均气温 12.5 ,最低气温 -15.6 ,最高气温38.7 。累年最高气温 42.0 ,累年最低气温 -20.6 。累年平均无霜期 196 天。年降水量平均 617.8mm,多集中于夏季。秋、冬季多刮偏北风,春、夏季多刮偏南风。最多风向为 SW 风,出现频率为 12.44%,次多风向为 SSW 风,出现频率为 11.11%,最少风向频率为 NNE 风,出现频率 4.33%,年静风频率 1.05%。年总平均风速为 2.86m/s,春季风速较大,夏季风速最小,累年最大风速为 21m/s。 4、地表水 XX 市中西部区域主要有南 运河、黑龙港河和小流津排水渠。 6 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为与天津以北的北运河相对应,南运河 XX 段南起吴桥第六屯,北至青县李又屯,流经吴桥、东光、南皮、泊头、 XX 市区、沧县、青县,全长 215 公里,流经 XX 的运河干涸多年。从引黄济津、引黄入淀开始,主要发挥输水渠道的作用。 黑龙港河系原是海河水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献县、河间、沧县、青县境内有黑龙港河本支、东支、中支、西支、滹沱河古道、小流津排水渠等都是黑龙港河的支流。黑龙港河本支上段,上起泊头市乔官屯,与南排河相通,下至青县四窝头村汇入北排河,全长 33 公里, 流域面积 266 平方公里。 小流津排水渠位于 XX 市西部,南起沧县纸房头周庄子村,北至青县邓庄子正北,经北排河流入渤海。项目污水经城市排水管网入 XX 市运西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小流津排水渠。 5、植被 XX 市原属华北植物区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境内的野生植物趋于减少,现存主要植被为农作物和果树。拟建项目所在地 主要为空地,区域现状分布白羊草等野生杂草 。 项目所在区域 google earth 图 7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1、行政区划与人口 项目位于 XX 市 运河区,运河区是 XX 市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和主要学府区,XX 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及 80%的市直机关, XX 工专、 XX 医专, XX 报社、电台、电视台等重点教育、文化、通讯设施均座落在辖区内。全区总面积 117.7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 8.78 万亩;总人口 27.47 万,其中农业人口 6.3 万人;辖一乡(南陈屯乡)一镇(小王庄镇)、六个街道办事处, 65 个行政村和 39 个社区。 2、经济结构 运河区农业以蔬菜、养殖、花木三大产业为主,全区蔬菜占地面积达到 2.6 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 30,发展花卉苗木 6000 多亩,共 建立各种种养小区 15 个,畜禽存栏 124 余万头;同时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先后建成万豪家具市场、迎宾市场、万大家具市场、国美电器直营店、现代汽车 4S 店、东风日产 4S 店等一批商业市场项目。 3、文物及保护区 项目选址周围无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等环境敏感点。 8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通过统计 XX 省空气质量自动发布系统中公布数据可知, XX 市公园自动监测点数据 2013 年 1 月 1 日 -1 月 7 日 , NO21 小 时平均值范围 为 19g/m3-108g/m3, SO21 小时平均值范围 为 33g/m3-108g/m3, CO1 小时平均值范围 为 1.291-2.827 mg/m3, PM1024小时 平 均值为 77-244g/m3。 所在区域空气质量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中 的 二级标准。 声 环境 质量 满足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 1 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 ,临路一侧 噪声 满足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4a 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 拟建项目所在区域 现状地势较为平坦, 主要为空地,区域 现状分布白羊草等野生杂草; 区域野生动物组成比较简单,种类较少,主要是爬行类(蜥,壁虎,蛇 等 ) , 区域内无自然保护区或风景名胜区 。 拟建 项目所在区域生活污水经市政管网排入 XX 市运 西 污水处理厂, XX 市运西污水处理 厂 位于 XX 市经一路(规划)与渤海路交口西南角,小流津东岸 , 污水处理总体设计规模为 12.0104m3/d,近期为 6104m3/d,远期为 12.0104m3/d, 采用 A2/O 法 和 高效混凝沉淀 +V 型滤池 深度处理 工艺 ,出水控制指标为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表 1 一级 A 标准 , 拟建项目排水在其收水范围内。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项目位于 XX 市迎宾大道西侧、吉林大道东侧、 广州路 北侧、杭州路南侧 , 主要保护目标见下表: 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序号 保护目标 方位 与 边 界距离( m) 保护对象 1 皇家壹里小区 东 210 居民 2 魏庄子 西北 580 村民 3 十二户 西南 670 村 民 4 医专家属区 南 240 居民 保护级别为: 1、环境空气质量 达到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 中的二级标准; 2、 声环境质量 达到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中 的 1 类标 准 。 9 评价适用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1、 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 2、 区 声环境质量 执行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 的 1 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 ,临路一侧 噪声 满足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中的 4a 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 环境要素 标准值 标准来源 空气 PM10: 24 小时 平均 150g/m3 SO2: 24 小时 平均 150g/m3 1 小时平均 500g/m3 NO2: 24 小时 平均 80g/m3 1 小时平均 200g/m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 噪声 昼间 : 55dB( A) 夜间 : 45dB( A) 声环境质量标准 ( GB3096-2008) 1 类 昼间 : 70dB( A) 夜间 : 55dB( A) 声环境质量标准 ( GB3096-2008) 4a 类 污染物排放标准 1、 冬季采暖燃气锅炉烟气执行 锅炉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3271-2001)表 1、表 2 中二类区 II 时段标准 ; 饮 食油烟排放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GB18483-2001) 表 2 大型 标准 。 2、废水排放执 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96)表 4 中三级标准 并满足 XX市运西污水处理厂进水指标 。 3、 边界 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 4 类标准 。 4、施工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 环境 噪声 排放标准 ( GB12523-2011) 。 10 环境要素 标准值 标准来源 锅炉烟气 SO2: 100mg/m3 烟(粉)尘: 50mg/m3 NOx: 400mg/m3 黑度 1 级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71-2001)表 1、表 2 中二类区 时段燃气锅炉排放标准 饮 食油烟 油烟 浓度: 2.0mg/m3 净化设施 处理效率: 85%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GB18483-2001) 大型标准 生活污水 pH: 6-9 SS: 400mg/L COD: 500mg/L BOD5: 300mg/L 氨氮: 动植物油: 100mg/L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表 4 三级标准 pH: 6-9 SS: 200mg/L COD: 500mg/L BOD5: 150mg/L 氨氮: 50mg/L XX 市运西污水处理厂进水指标 边界 噪声 昼间: 70dB(A) 夜间: 55dB(A)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 准 ( GB12348-2008) 4 类标准 施工期噪声 昼间: 70dB(A) 夜间: 55dB(A) 建筑施工场界 环境 噪声 排放标准 ( GB12523-2011) 总量控制指标 根据该项目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建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为: SO2: 0.61t/a, NOx: 8.14t/a。 11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 艺流 程简述(图示): 施工期: 营运 期: 主要污染工序: 1、废气 冬季采暖燃气锅炉产生锅炉烟气( G1); 学生餐厅 产生油烟废气 ( G2) 。 2、废水 项目产生的污水为 在校师生 生活污水 ( W1) ,主要污染因子为 SS、 COD、 BOD5、氨氮 和动植物油 。 3、噪声 噪声主要来源于学生的室外体育活动、 高音喇叭广播 以及 中央空调 机组及冷却塔产生噪声, 噪声源强在 85 90dB( A)之间 。 4、固废 办 公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 ( S1) 。 食堂 油烟 排气罩收集 油烟净化器 排放 隔油池 自来水 废水 XX市运西 污水处理厂 废水 天 然气 化粪池 教 学 、 办公 、 住宿 自来水 XX市运西 污水处理厂 废水 XX市垃圾处理场 垃圾 化粪池 废水 燃气锅炉 锅炉烟气由 8m 排气筒排放 土地平整 基础施工 主体建设 内外墙装修 区域建设 12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编号) 污染物名称 处理 前产生浓度及 产生量(单位) 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 大 气 污 染 物 锅炉烟气 ( G1) SO2 烟(粉)尘 NOx 黑度 烟气: 4070104m3/a SO2: 15mg/m3, 0.61t/a 烟(粉)尘: 10mg/m3,0.41t/a NOx: 200mg/m3, 8.14t/a 黑度 1 级 烟气: 4070104m3/a SO2: 15mg/m3, 0.61t/a 烟(粉)尘: 10mg/m3,0.41t/a NOx: 200mg/m3,8.14t/a 黑度 1 级 食堂油烟 ( G2) 油烟 油烟量: 8496104m3/a 产生量: 1.18t/a 排放浓度 2.0mg/m3 排放量: 0.118t/a 油烟净化效率: 90 水 污 染 物 办公生活( W1) SS COD BOD5 氨氮 动植物油 废水量: 13.52 104m3/a SS: 300mg/L, 40.56t/a COD: 400mg/L, 54.1t/a BOD5: 250mg/L, 33.8t/a 氨氮: 40mg/L, 5.41t/a 动植物油: 60mg/L,8.12t/a 废水量: 135200m3/a SS: 150mg/L, 20.28t/a COD: 300mg/L,40.56t/a BOD5: 150mg/L,20.28t/a 氨氮: 30mg/L, 4.06t/a 动植物油: 30mg/L 4.06t/a 固 体 废 物 办公生活 ( S1) 生活垃圾 2080t/a 送 XX 市 垃圾 处理 场 噪 声 主要噪声源为学生的室外体育活动、喇叭广播、 以及 中央空调机组及冷却塔产生噪声, 噪声源强在 85 90dB( A)之间。 其 它 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附另页) 在 项目 建设用地范围内,由于 项目的建设会 不同程度的对原地貌形态造成破坏,而且可能因施工期雨水的冲刷造成轻微 水土流失。 13 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建筑施工期产生施工噪声、扬尘和施工废水等,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建筑施工单位应注意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如下: 1、施工期噪声 施工期施工噪声可分为机械噪声、施工作业噪声和施工车辆噪声。机械噪声主要由施工机械所造成,如挖土机械、打桩机械、混凝土搅拌机、升降机等,多为点声源;施工作业噪声主要指一些零星的敲打声、装卸建材的撞击声、施工人员的吆喝声、拆装模板的撞击声等,多为瞬间噪声;施工车辆的噪声属于交通噪声。在这些施工噪声中对声环境影响最大的是施工机械噪声。 项目北部学生公寓及食堂等施工场地距离距离北侧敏感点在建 XX 市第一中学较近,通过现场勘探和调查了解,项目北部建筑物建设完成期早于邻近的 XX 市第一中学,因此施工期噪声对周边敏感点影响较小。 为减轻施工期噪声对环境和敏感目标的影响,建设单位应严格采取以下措施: ( 1)施工前应首先在施工场地周围构筑围挡设施,构筑围挡采用厚 2mm,高 5m钢板结构。在施工的结构阶段和装修阶段,对建筑物的外部也应采用围挡,以减轻设备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 2)施工选择低噪声的机械设备 、 作业方法和工艺,尽可能利用噪声距离衰减减小噪声影响, 在不影响施工的条件下,将强噪声设备尽量移至距场界较远的地方,将一些位置可以固定的主要噪声源施工机械场区中心内合理布设,将空压机等固定的机械设备安置在施工场地临时房间内,以降低噪声对外环境影响。 ( 3)合理 安排机械作业的施工时间 : a、 严 格控制高噪声作业施工时间, 如 禁止 12:00-14:00 期间 进行高噪声(如振捣棒等)作业施工 。 b、 禁止夜间施工 , 对主体工程浇灌需要连续施工时,必须提前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取得夜间施工许可证后方可施工,施工前应设立施工公告牌,接受 居民 监督,以取得 居民 谅解,在夜间施工 过程中禁止使用高噪声设备,车辆晚间运输尽量用灯光示警,禁鸣喇叭。 14 ( 4)打桩施工时,应将桩架用隔音板或篷布围起,减少打桩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及振动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 ( 5)采用商品混凝土代替现场搅拌,减少混凝土搅拌时产生噪声。 ( 6)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监督和管理,促进其环保 意识 的增强,减少不必要的人为噪声。如对施工用框架模板要轻拿轻放,不得随意乱扔等。 ( 7)对动力机械设备定期进行维修和养护,避免因松动部件振动或消声器损坏而加大设备工作时的声级,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各类机械。 ( 8)运输车辆在进入施工现场附近区域 后,要限速,并严禁鸣笛。 2、扬尘 施工现场的扬尘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土方的挖掘及现场堆放;建筑材料(灰、砂、水泥等)的现场搬运及堆放;施工垃圾的清理及堆放;车辆及施工机械往来造成的道路扬尘。施工现场的扬尘大小与施工现场的条件、管理水平、机械化强度及施工季节、建设地区土质及天气情况等诸多因素有关。 施工期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是短期与局部的,施工完成后就会消失。为减少施工期对环境空气的影响,根据城市扬尘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HJ/T 393-2007)、全省建筑施工扬尘治理实施意见以及 XX 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 计划实施方案的要求,本项目采取以下扬尘防范、治理措施: ( 1)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按照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中的要求,在施工沿线明显位置设置施工标志牌,明确施工范围、工程概况、环境保护、管理人员及监督电话等内容。 ( 2)施工现场围挡。根据城市扬尘污染防治技术规范,施工边界设置高度 3米的围挡(南侧 5米),围挡底端设置防溢座,围挡之间以及围挡与防溢座之间无缝隙。对于特殊地点无法设置围挡、围栏及防溢座的,设置警示牌。 ( 3)土方开挖施工时,遇到干燥、易起尘的土方工程作业应辅以洒水压尘,尽量缩短起尘操作 时间。遇到四级及四级以上大风天气,应停止土方作业,同时作业处覆以防尘网。加强回填土方堆放场的管理,要制定土方表面压实、定期喷水、覆盖等措施。 ( 4)设置洗车平台,完善排水设施,防止泥土粘带。施工期间,应在物料、渣土、垃圾运输车辆的出口内侧设置洗车平台,车辆驶离工地前,应在洗车平台清洗轮胎及车身,不得带泥上路。洗车平台四周应设置防溢座、废水导流渠、废水收集池、沉砂池及 15 其它防治设施,收集洗车、施工以及降水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泥浆。工地出口处铺装道路上可见粘带泥土不得超过 10米,并应及时清扫冲洗。 ( 5)进出工地的物料、渣土、垃圾运输车辆的防尘措施、运输路线和时间。进出工地的物料、渣土、垃圾运输车辆,应尽可能采用密闭车斗,并保证物料不遗撒外漏。若无密闭车斗,物料、垃圾、渣土的装载高度不得超过车辆槽帮上沿,车斗应用苫布遮盖严实。苫布边缘至少要遮住槽帮上沿以下 15厘米,保证物料、渣土、垃圾等不露出。 ( 6)加强废弃土方管理,尽量做到日产日清,对于需暂时堆放的废弃土方应采取覆盖防尘网、防尘布,定期喷洒抑尘剂或洒水压尘等措施,防止风蚀起尘。 ( 7)施工现场主要道路必须硬化处理,土层夯实后,面层材料用混凝土、沥 青或细石处理,材料存放区场地必须平整夯实,面层材料用混凝土或细石处理。 ( 8)运送废弃土方的车辆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实行密闭运输,保证运输过程中不散落;并规划好运输车辆的运行路线与时间,尽量避免在繁华区、交通集中区和居民住宅等敏感区行驶;对环境要求高的路段,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夜间运输,以减少粉尘对环境的影响。 ( 9)施工过程中,严禁将废弃的建筑材料作为燃料燃烧。 ( 10)施工结束时,应及时对施工占用场地恢复地面及植被。 采取适当措施,严格控制施工期间产生的 扬尘,确保能够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表 2 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标准 。 3、施工期废水 施工期废水包括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本身产生的废水。 项目施工过程施工人员产生少量杂洗水,污染物浓度较低, 经简单沉淀处理后排入市政 污水管网; 施工本身产生的废水主要 为 各种车辆冲洗水,车辆冲洗水成分相对比较简单,污染物浓度低,因此经简单沉淀处理后排入 污水 管网 。 4、施工期降水 影响 项目施工过程中,地基需进行降水处理 ,抽出的地下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降水过程会使项目周边的地下潜水位下降,但因 施工 范围较小、工期较短 ,影响范围较小,不会破坏区域原有的地下 水 补排平衡。因此,这种影响是短暂的,轻微的,待施工结束后,作业区地下水位将恢复原有状态。不会对地下水产生影响。 5、固体废物 16 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废建材、撒落的沙石料、废装修材料、废工程土以及少量生活垃圾等。施工期间将产生许多弃土,这些弃土在运输、处置过程中都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车辆装载过多将导致沿程泥土洒落满地,车辆粘满泥土会导致运输公路布满泥土,晴天尘土飞扬,雨天路面泥泞,影响行人和当地环境质量。废弃物处置不当或无规划乱丢乱放,将影响县城 的建设和整洁。施工中要加强对这些固体废物的管理,工程废弃物应及时清运,要求按规定路线运输,运输车辆必须按有关要求配装密闭装置。施工队的生活垃圾要收集到指定的垃圾箱内,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6、 交通影响分析 施工期间,现场产生的建筑垃圾需要运出,大量的建筑材料需要运入,项目物料的运入和产生的固体废物的运出均通过项目 西 侧的出入口, 运输车的出入会对 吉林大道 交通产生影响。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会同交通部门制定合理的运输路线和时间,尽量避开繁忙道路和交通高峰时段,以缓解施工期对交通带来的影响。另外建设单位应与运输部门 共同做好驾驶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按规定路线运输,按规定地点处置,并不定期地检查执行的情况。采取上述措施后,将会有效地减轻施工期对交通的影响。 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后,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局部的,暂时的,随着工程的建成完工而消失。 7、生态环境 影响 ( 1) 施工期对 植被的 影响 经现场调查, 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现状为 空地 ,场区内无珍稀野生动植物。项目的建成将使所在区域转变为城市生态系统。 项目厂址内加大 绿化面积 ,绿 地 率达 42.0%, 并以乔灌结合的形式丰富植被类型 。 从而有利于生态补偿,减少生态 影响。 ( 2) 施工期对 水土流失的 影响 施工期是损坏原地貌的集中时期,工程建设用地及影响范围内水土保持功能迅速降低或丧失,并为水土流失的发生提供了松散堆积物,水土流失强度急剧增加。主要表现在:建设过程中大量占用土地、进行场地平整、建筑物兴建等改变了原地貌形态和地表土层结构,将产生大量的裸露地面和疏松土体,使土壤抗蚀抗冲能力下降。 根据 XX 市历年的降水分布,降水主要集中在 6-8 月份,历年 6-8 月最大一次降雨造成的土壤侵蚀最为剧烈。由此表明,在不采取任何水土保持措施的情况下,项目施工期 会 造成 一定 的 17 水土流失,尤其是在 雨季 。 施工期的水土流失主要来自开挖产生 的大量废弃土方的临时堆放点,弃土的临时堆放点遇雨水冲刷,有可能造成土方随雨水流入市政雨水管网,造成雨水管网的堵塞 ;施工期间开挖面遇大风天气产生水土风蚀流失。 水土流失预防及治理措施如下: 合理设计施工方案,减少土地占用、拆迁量、植被破坏。 合理确定施工期,避开集中的降雨季节,可避免土壤和水蚀流失;避开大风季节,可避免土壤风蚀吹失。 施工期备齐防止暴雨的挡护设备,如盖网、苫布或稻麦草帘等,在暴雨来临前覆盖施工作业破坏面,可极大地防止土壤流失。 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带范 围,施工机械和施工人员不得在施工作业带范围外从事施工和破坏环境的活动。 实施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加强施工队伍管理,做到文明施工。 综上所述, 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后,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局部的,暂时的,随着工程的建成完工而消失。 8、施工期环境管理 施工期 管理项目一览表 项目 管理项目 扬尘控制 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按照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中的要求,在施工沿线明显位置设置施工标志牌,明确施工范围、工程概况、环境保护、管理人员及监督电话等内容。 施工现场围挡。根据城市 扬尘污染防治技术规范,施工边界设置高度 3米的围挡(南侧 5米),围挡底端设置防溢座,围挡之间以及围挡与防溢座之间无缝隙。 土方开挖施工时,遇到干燥、易起尘的土方工程作业应辅以洒水压尘,尽量缩短起尘操作时间。遇到四级及四级以上大风天气,应停止土方作业,同时作业处覆以防尘网。加强回填土方堆放场的管理,要制定土方表面压实、定期喷水、覆盖等措施。 设置洗车平台,完善排水设施,防止泥土粘带。施工期间,应在物料、渣土、垃圾运输车辆的出口内侧设置洗车平台,车辆驶离工地前,应在洗车平台清洗轮胎及车身,不得带泥上路。洗车平台 四周应设置防溢座、废水导流渠、废水收集池、沉砂池及其它防治设施,收集洗车、施工以及降水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泥浆。工地出口处铺装道路上可见粘带泥土不得超过 10米,并应及时清扫冲洗。 进出工地的物料、渣土、垃圾运输车辆的防尘措施、运输路线和时间。进出工地的物料、渣土、垃圾运输车辆,应尽可能采用密闭车斗,并保证物料不遗撒外漏。若无密闭车斗,物料、垃圾、渣土的装载高度不得超过车辆槽帮上沿,车斗应用苫布 18 遮盖严实。苫布边缘至少要遮住槽帮上沿以下 15厘米,保证物料、渣土、垃圾等不露出。 加强废弃土方管理,尽量做到日产日清, 对于需暂时堆放的废弃土方应采取覆盖防尘网、防尘布,定期喷洒抑尘剂或洒水压尘等措施,防止风蚀起尘。 施工现场主要道路必须硬化处理,土层夯实后,面层材料用混凝土、沥青或细石处理,材料存放区场地必须平整夯实,面层材料用混凝土或细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