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加油站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 XX 加油 A 站形象及达标改造项目 建设单位 : 中国石油 XXXX 销售分公司 编制日期:二一四年三月 国家环境保护部制 XX省环境保护厅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 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 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 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 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 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 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指项目区周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 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 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预审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 见 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 目 名 称 XX加油 A站形象及达标改造项目 建 设 单 位 中国石油 XXXX销售分公司 法 人 代 表 张真 联系人 闵金梅 通 讯 地 址 XX市河东新区紫竹路 联 系 电 话 15808251858 传真 邮编 629000 建 设 地 点 XX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玉龙路龙桥村五组 立项审批部门 XX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批准文号 遂经信 201424号 建 设 性 质 新建 改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 及代码 52道路运输业 占地面积 (m2) 3739.16 绿化面积( m2) 200 总 投 资 (万元) 339.56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33.5 环保投资占 总投资比例 9.9% 评 价 经 费 (万元) 预期投产日期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工程内容及项目由来 近年来,由于城市建设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迅速增长,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各行业的发展, XX市 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济呈快速发展之势,区域内机动车数量也迅速增长,耗油量在迅速加大。 位于 XX 市 经济技术开发区玉龙路的 XX加油 A站 ,为满足 玉 龙路 的巨大车流对汽油、柴油的需求, 中石油 XXXX销售分公司决定改扩 建 XX 加油 A 站 。并取得 XX 经济信息化委员会关于 XXXX 销售分公司申请改扩建工业园、仁里等加油站的批复。 本项目建设由中石油 XXXX销售分公司向 XX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就项目具体情况出具了请示。 XX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出具遂经信【 2014】 24 号文件同意该项目立项。 本项目属于 改扩建 项目。该项目建设在 XX市 经济技术开发区 ,紧靠 玉龙路 ,地理条件优越,项目位置优势明显,可在便民的同时短期内得到快速发展。本项 目不 属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 9号令公布的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年本)( 2013年修正)】 中的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是允许类项目,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任何 新建、扩建、改建、迁建、技术改造项目及区域开发建设项目,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 2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划分,本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因 此, 中国石油 XXXX销售分公司 委托 XX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承担 XX加油 A站形象及达标改造 项目 的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工作。我 所 派专业技术人员对项目现场进行实地踏勘、资料收集和工程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有关技术规范要求,编制完成了本环境影响报告表。 二、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XX加油 A站形象及达标改造 项目 2、建设性质: 改扩 建 3、建设地点: XX市 经济技术开发区玉龙路 龙桥村五组 。 4、工程内容、规模及产品方案 4.1、工程建设内容: 本项目 利用原有 土地 3739.16m2,新建站房 318 m2,罩棚利旧维修, 罐区 达标改造,油罐利旧,安装液位系统 ,调整罐区位置 ;工艺管线改造 ,安装一、二次油气回收装置;配置 4台四枪卡机联接加油机;加油站信息系统利旧; 加油站形象包装、部分标识标牌配置、五小工程建设及花台绿化改造等。 4.2、建设 规模: 建成后可达到日销售汽油 25吨、柴油 30吨的加油站规模。 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根据业主提供资料,本项目总投资约为 339.56万元。 其资金来源为:全部为企业自筹。 6、工作制度和劳动定员: 年工作日为 365天,基本实行四班两运转制。计划安排工作人员 6人。 7、项目组成及产生的环境问题: 本项目具体包括:加油棚、 站 房、污水处理系统、厕所、绿 化等。项目组成及所产生的环境问题见 表 1。 表 1 项目组成表 工程分类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施工期 营运期 主体工程 加油区 新建四枪加油机: 4 台(加油枪 16支) 加油罩棚: 644 m2,钢架结构(利旧) 施工扬尘 施工废水 施工噪声 建筑弃渣 废气 、废水、 噪声 储油区 埋地卧式钢质油罐 4 个( 2个 30m3的汽油储罐,分别储存 93#、 97#汽油;2个 30m3的柴油储罐,储存 0#柴油)利旧 废气、废水、噪声、环境风险 辅助工程 站 房 新建站房 : 318m2( 2F) ,包括综合超市、休息间 废水、固废 厕所 50m2(含于 站房 内) 公用工程 供排水系统 供水由城市供水管网供给,排水采取雨污分流。(利旧) 废水、噪声 配电房 电源由城市供电网供给,并设 30KV 柴油发电机一台 于配电房内( 100m2)利旧 噪声 安全消防系 石棉被 5床、移动式灭火 / 统 器 10 具、消防桶 3 只、消防铲 3把,油罐区设置消防沙池 5m3。 ( 利旧 ) 污水处理系统 1m3隔油池一座(利旧),日处理能力为 10m3/d 的化粪池一座(利旧) 废水、污泥 办公及 生活设施 办公室 含 于站房内 废水、固废 仓储及其他 / 8、土地利用情况: 本项目为改扩建工程,项目 新 建的站房等 均 位于原来老项目场地内,不新增用地, 老 项目用地于 2002 年已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土地使用证(具体见附件)。 9、项目选址合理性: 本项目南北朝向,站区南面 临 玉龙路 ; 项目 东面 为 孵化中心 (办公 用房) ;北面、 西面 均为 山坡 。项目所在区域 车流量较大,项目在此处建设,与城市周边建设充分融合,有利于提高城市功能,满足交通需求。 依据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50156 2002,2006 版)的相 关规定, XX加油 A站 划分为 二 级加油站。其埋地油罐、加油机和通气管管口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距离应分别不小于下页表 2中规定的要求。 玉龙路 与本站的距离 约 为 10m,满足 二 级加油站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不小于 8m的距离要求。 根据调查,站外 东 面的 孵化中心 主要为 办公 区 , 建筑 面积 小 于 5000m2, 属于民用建筑 二 类保护 物 ,与本站的距离约为 30m,满足 二 级加油站与 民用建筑 二 类保护 物 不小于 16m的距离要求。 项目周边无明显环境制约因子,选址符合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80153-2002,2006 版)中站址选择 应设置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宜靠近城市道 路的要求。 综上所述,项目建设选址合理。 表 2 油罐、加油机和通气管管口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距离表 油罐、加油机和通气管管口 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距离 (m) 级别 埋地油罐 通气管管口 加油机 一级站 二级站 三级站 项 目 重要公共建筑物 50 50 50 50 50 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 30 25 18 18 18 民用建筑物保护类别 一类保护物 25 20 16 16 16 二类保护物 20 16 12 12 12 三类保护物 16 12 10 10 10 甲、乙类物品生产厂房、库房和甲、乙类 液体储罐 25 22 18 18 18 其它类物品生产厂房库房和丙类液体储罐以及容积不大于 50m3的埋地甲、乙类液体储罐 18 16 15 15 15 室外变电站 25 22 18 18 18 铁路 22 22 22 22 22 城市道路 快速路、主干路 10 8 8 8 6 次干路、支路 8 6 6 6 5 架空通信线 国家一、二级 1.5倍杆高 1倍杆高 不应跨越 加油站 不应跨 越 加油站 一般 不应跨越 加油站 不应跨越 加油站 不应跨越 加油站 不应跨越 加油站 架空电力线路 1.5倍杆高 1倍杆高 不应跨越 加油站 不应跨越 加油站 注: 1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和甲、乙类物品及甲、乙类液体的定义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2 重要公共建筑物及其它民用建筑物保护类别划分应符合本规范附录 C的规定。 3 对柴油罐及其通气管管口和柴油加油机,本表的距离可减少 30%。 4 对汽油罐及其通气管管口,若设有卸油油气回收系统,本表的距离可减 少 20%;当同时设置卸油和加油油气 回收系统时,本表的距离可减少 30%,但均不得小于 5m。 5 油罐、加油机与站外小于或等于 1000KVA箱式变压器、杆装变压器的防火距离,可按本表的室外变配电站防火距离减少 20%。 6 油罐、加油机与郊区公路的防火距离按城市道路确定:高速公路、级和 级公路按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确定,级和级公路按照城市干路、支路确定。 10、总图布置合理性分析: 全站总占地面积 3739.16m2。加油站由储油区、加油区、办公综合区三大主要部分组成。 储油区:位于加油站 东 北 面,安装 4个 容积为 30m3的 埋地卧式 钢制 油罐,油罐采 用防腐直埋式,做特加强防腐处理,所有管道均为 双层 无缝钢管,管线连接采用焊接,分别储存 0#柴油、 93#汽油 、 97#汽油 。 加油区:加油罩棚位于加油站中前部,钢架结构,加油棚顶距地面高 6m,棚罩面积为 644m2;棚内设置两排加油机( 4 座),站内形成双向四车道, 设置 16个加油 枪。 办公综合区:位于加油站 北 面,包括站房、综合超市、 办公室 、 厕所等,建筑面积约为 318m2。 公用及辅助设施:站内采用水泥地面,面向公路一侧(南侧)为敞开式,其余三面均设置不低于 2.2m 的实体围墙。进出站口宽 8m,方便车辆进出;加油站东北 面 靠近储油区和加油区设置消防应急处理设施,便于站区发生火灾后能及时就近取材灭火。在加油站西北角设置污水处理设施。 同时 加油站安全、消防设计遵循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80156-2002,( 2006年版)表 5.0.8站内设施之间的防火距离、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 2001 年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J110-87)、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J140-90)、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80058-9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80057-94)和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范( HGJ28)等规范中的要求。 分析表明,本项目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消防、安全、环保等规范规定的要求;总图布置功能分区明确,布局较合理, 将 储油 区、加油区、 办公 区分区设置,各功能区相对独立,减少了彼此的干扰。各区之间采用人行道隔离,整个布置既方 便管理,又减少了安全隐患,满足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80156-2002)要求。 综上所述,项目平面布置合理。 总平面布置见附图 4。 11、项目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分析 根据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 9号令公布的【产业结构调 整指导目录( 2011年本)( 2013年修正)】 ,本项目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是允许类项目。 因此, 本 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 。 本项目位于 XX 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玉龙路 , XX 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建于 1992年 6 月,为 XX 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省重点开发区, 2012 年 8 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 XX经济技术开发区 , 位于 XX市城区北面,达成铁路、遂渝快速铁路、成南高速公路、遂渝高速公路等在区内交汇。开发区规划面积 11.25平方公里,居住人口 10 万人,按规划分为北坝商住区,火车站工业区和流通坝综合区。建区 10年累 计投资 1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建设,纵贯区内两条长 400米宽 50 米的主干道与园区内街路连片成网,给排水、电力、燃气、绿化、环卫及金融、市场、学校、医院等设施同步配套;北坝商住区和火车站工业区已经完成开发 5平方公里,一座开放、繁荣、文明、秩序的新区初步形成。 项目选址临近交通干道(详见附图 3 项目外环境关系图),周围配套设施日趋完善,过往车辆日趋增多,有利于本项目的开展。另外本 项目的建设也符合 XX市 经济技术开发区 用地控制规划(详见附图 2)。 综上所述,本项目选址、用地均符合 XX市 经济技术开发区 总体规划要求。 12、公用工程 12.1、给水 项目用水取自城市供水管网。 12.2、排水 站内污水经过 隔油池 、 化粪池 处理后 通过 城市污水管网进入城南污水处理 一厂进行处理,最终达标排入涪江 。 12.3、供配电 外线进入加油站,电源为 380/220V,供加油机及照明等用,电缆从配电室引出,均穿钢管埋地敷设,并安有漏电保护器。接地采用 TN S制。在爆炸危险区域采用防爆电气和灯具。 12.4、防雷及接地 该加油站加油岛、储油罐、加油机设有防雷、防静电接地装置。并设置了油罐车卸油防静电接地设置。 三、主要原辅材料 该 改建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及用水和动力消耗及物料 表 3. 表 3 主要原辅材料及能耗情况表 项目 名称 年耗量 来源 原辅材料 柴油 10950t 外购 汽油 9125t 外购 能源 水 2409m3/a 由市政自来水管网供应 电 30000kW/a 当地电网 四、主要设备 主要生产设备清单见 表 4。 表 4 主要设备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台 /套) 来源 1 埋地油罐 (柴油 ) V=30m3 2 利旧 2 埋地油罐 (汽油 ) V=30m3 2 利旧 3 加油机 4 购买 4 柴油发电机 30KW/h 1 利旧 5 推车式干粉灭火器 35kg 4 利旧 6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4kg 4 利旧 7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8kg 4 利旧 8 灭火毯 10 利旧 9 油气回收装置 1 购买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属于 改 扩建工程,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和现场踏勘,现就 XX加油 A站 原有情况简述如下: 1、原有项目概况 原 有 项目 占用 土地面积 3739.16m2,其中 站房 150m2( 1F) 、加油罩棚 644m2;设置加油机 4台,油罐 4个;工作人员 4人 , 实行四班二运转 ;拆除后的加油机等设备由生产厂家以旧换新进行回收。 改造前平均日销售 柴油 为 25 吨 、 汽油 20吨 。 2、主要“三废”排放及治理情况 原有项目“三废”产生及排放情况见下表 5: 表 5 项目原有“三废”产生及排放情况 种类 产污源点 处理前产生量及浓度 处置方式 处理后产生量及浓度 废水 生活用水 产生量: 1646m3/a 容积 为 10m3的 化粪池 处理 后 通过城市污水 管网进入 城南 污水处理 一 厂 产生量: 1646m3/a CODcr: 400mg/L; 0.66t/a BOD5: 200mg/L; 0.33t/a SS: 220mg/L; 0.36t/a 氨氮: 30mg/L; 0.05t/a CODcr: 250mg/L; 0.41t/a BOD5: 150mg/L; 0.25t/a SS: 150mg/L; 0.25t/a 氨氮: 20mg/L; 0.03t/a 场地 冲洗用水 产生量 : 9m3/a SS: 400mg/L; 0.011t/a 石油类: 25mg/L; 0.001t/a 容积 为 1m3的 隔油池 处理 后 再 进入化粪池 与 生活 污水 一起通过城市污水 管网 进入城南 污水处理 一 厂 产生量 : 9m3/a SS: 70mg/L; 0.002t/a 石油类: 5mg/L; 0.0004t/a 废气 储油、加油 系统 非甲烷总烃: 27.6t/a 无组织排放 非甲烷总烃: 27.6t/a 固体废弃物 营业用房 生活垃圾: 4.20t/a 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生活垃圾: 4.20t/a 化粪池 污泥: 0.45t/a 污泥: 0.45t/a 站区 废旧石棉: 0.01t/a 厂家回收 废旧石棉: 0.01t/a 综上 , XX 加油 A 站 在改扩建前的“三废”均得到了合理的处置,能够做到达标排放,无环境遗留问题。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 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 (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 1、地理位置 XX市船山区位于 XX盆地中部,涪江中游,幅员面积 618平方公里,东西长32公里,南北相距 44公里。东与蓬溪县、重庆市潼南县接壤,南临安居区,西与大英县、安居区比邻,北与蓬溪县、大英县接壤,公路及铁路交通都十分方便。其城区地理位置坐标东经 105 23 13 105 46 00 ,北纬 30 1907 30 39 23, 沿涪江西侧河谷平原而建,它东临涪江,与河东、仁里两乡相望,南部为南强镇,西隔渠河是 上宁,西宁两乡,北面为北固乡。 2、地质、地形、地貌 XX市地质构造比较单一,属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 XX沉降带内的川中褶皱带,地表构造均始于印支期以后至喜山期以前产物,晚近时期表现为大面积歇上升。按地质分类,其构造形迹的展布为近东西向或近南北向和北东向特点,多呈弧形状。境内没有大的断裂,褶皱宽阔平缓,且多表现为彼此排列有序的背斜和向斜特点,只是在射洪县北 15km处,有叠加于东西构造带之上的一个次级构造 天仙寺涡轮状构造,有多处向中心收敛,由向四周撒开的小型褶皱形成。全市出露的绝大部分地层属侏罗系( J),有 少量白垩系( K)和第四系( Q)。 XX地区属于地震基本烈度 6度地区。 XX市区主要为丘陵地貌,溪沟纵横,漕地棋布,地面坡度一般为 0 20度。地势西部及东北部较高,市境海拔高程一般是 270-380m,相对高差多在 100m以下。本项目厂址所在的 XX市城南污水厂位于涪江一级阶地上,所在地地形平坦,场地自然标高在 275.50m 278.00m之间变化。 3、气候气象 XX市属 XX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云雾多,日照少。 年平均温度: 17.4 年平均相对湿度: 80% 年平均降雨量: 1006.9mm 年平均风速: 0.6m/s 全年日照时数为: 1062小时 主导风向:北风( 19%),多年静风频率 68%。 4、土壤 境内土壤是在特定区域环境下,受区域性气候、母岩、地形、生物等自然要素的综合影响和长时间人为的耕作活动过程中所逐步形成的。 XX 市大面积上分布着中生代侏罗系紫色砂页岩,计有上沙溪庙组( J2S)、 XX组( J3S)、相沉积物,钙质胶结,极易淋溶,结构疏松,经风化成碎屑后,遭暴雨易流失,加之母质硅铝铁率 2.28-2.68%,硅铝率 3.74%,胶体品质差,土壤 保蓄力弱,不耐旱。 5、河流水系 船山区江河密布,水能蕴藏量大。水系以涪江为干流,凄江为支流,呈树支状分布。东有联盟河,在区内自成水系。除涪江,凄江外,集水面积在 7 平方公里以上的溪河有二十一条,总长 143.1公里,全区水资源总量 1.52亿立方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 32%,人均占有量 2235立方米,农耕地平均 3218立方米/亩,全区中小型水库 37座,水利工程 1995处,蓄、引、提水能力 603万立方米。 涪江源于松潘雪宝顶,经平武、江油、绵阳、三台、射洪,过蓬溪县马家渡入 XX 县唐家乡境。入境后,江水西南流, 经桂 花镇至黄连沱屈曲向东流过 唐家村,折向东南,至伞峰村有吉祥河水汇入;江水由北而南,经凤台至遂安乡小坝村有新桥河水汇入;南流经永盛、北固、河东,于河东乡猫儿洲水分为二,一濒临 XX城区流过,一穿流河东乡(即二河道),二水于猫儿洲尾汇合,至仁里乡有联盟河水汇入;过涪江大桥,河水流经仁里、南强、龙坪,至张飞梁村有杨家河水汇入;经龙凤、老池、三新段,多为船山与蓬溪界河,于三新乡桐麻壕村陆家湾顺河下 300m处出市境。其后经潼南,于坛罐窑有磨溪河水汇入,至铜梁安居镇有琼江水汇入,在合川入嘉陵江。涪江全长 660km,市境内流程 176km,流域面积 5134km2,河道平均比降 0.54。市境内河宽 80-200m,最窄处 40多 m,多年平均流量 473m3/s,最枯流量 60m3/s。 6、自然资源 从 XX市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看,境内原生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但由于农业开发,原生植被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广阔的农作物植被,零星分散的小片人工林和四旁树,还有一些疏林灌丛、草坡和石骨子荒坡。 全市森林植被种群较单一,一般以柏木为主构成,群落外貌终年常绿,结构简单,层次较明显。可分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灌木以横荆、马桑和刺梨、胡枝子、 栽秧等,草本有地瓜藤、野棉花、蒲公英、白茅、金发草、荩草、羊胡子草、孔颖草、黄茅、蜈蚣草、雀稗、狗尾草、细柄草、鸢尾等。 评价区域内无需特殊保护的名木古树及珍稀动植物。 社会环境简况 (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 1、行政区划及人口 XX 市位于 XX 盆地中部,其船山区东西宽 67km,南北长约 52km,全区总面积 1873.31km2。全区辖 11 个乡镇, 6 个街道办事处。 XX 市船山区为 XX 市党政机关所在地,是 XX 市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全市 2012 末总人口 384.31 万人,出生人口 2.52 万人,人 口出生率 7.89 ;人口死亡率 5.63 ;人口自然增长率 2.26 。全市城镇化率 36.6,比上年提高 1.5 个百分点。 2、经济结构及水平 2012 年, XX 市经济增势强劲,发展协调性有所改善。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GDP,下同) 372.67 亿元,比上年增长 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76 亿元,增长 4.5;第二产业增加值 171.95 亿元,增长 22.4;第三产业增加值 97.96 亿元,增长 11.6。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8.1、67.3和 24.6。从需求的角度看,投资、消费、净出 口三大需求合力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其中,总投资增长 14.9,最终消费增长 12.1,净出口增长 15.0,总投资和总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42.5和 53.7,拉动经济增长 5.7和 7.2 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2012 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0605 元,增长 15.3%。工薪收入仍是居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渠道,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工薪收入 6961 元,增长 15.3。人均消费性支出 8596元,增长 18.0。其中食品消费支出 4299 元,增长 19.6%;衣着消费支 出 978元,增长 24.5%;居住消费支出 709 元,增长 31.8%;交通和通信支出 633 元,增长 15.9%;医疗保健支出 419 元,减少 3.5%;杂项商品和服务消费支出 333元,增长 25.1%。 农民收入继续大幅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4287 元,增收 618 元,增长16.9。增长幅度连续两年超过两位数,增加金额连续两年超过 300 元,第一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2803 元)。从收入构成看:外出务工收入仍是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工资性收入 1785 元,比上年增加 193 元,增长 12.1;家庭经营收 入 2189 元,比上年增加 336 元,增长 18.1;农民人 均生活消费支出 2792 元,比上年增长 131 元,增长 4.9。其中,医疗保健支出增长 9.3%,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降低 20.6%,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增长 18.0%,食品消费支出增长 11.6%,居住消费支出增长 14.0%。 在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的带动下,住房、汽车、通讯服务、旅游、教育等消费热点逐渐形成,消费市场稳中见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89.22 亿元,比上年增长 16.2,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增幅创近几年来的新高 。其中,县及县以上的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 43.30 亿元,增长 17.9;县以下的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 45.92 亿元,增长 14.6。 在各种经济类型中,国有和集体经济的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6,比上年上升 0.9 个百分点;私营个体经济零售额增势强劲,增长 15.5。从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 108.20 亿元,增长 21.5。其中,限额以上大型商业企业零售额 9.37 亿元,增长 17.1。餐饮业零售额 15.60 亿元,增长24.7。从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商品类值看, 24 类商品中增幅较大的有 :食品、饮料、烟酒类、金银珠宝类、五金电料类、电子出版物及影像制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分别比上年增长 21.2%、 49.4%、 108.1%、 83.2%、 20.6%。 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270.99 亿元,比上年末增长 25.6。其中,活期储蓄存款余额 66.25 亿元,增长 17.6;定期储蓄存款余额 204.73 亿元,增长 58.5。 3、文化、医疗卫生、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 2012 年,文化、新闻出版事业全面繁荣发展,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全市有文化馆 5 个,公共图书馆 5 个,博物馆 3 个。全年共出版小 说和散文集 6 部,新创作剧目 15 个,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作品 57 个。 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广播电视覆盖率进一步提高。 “村村通 ”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年末,全市共有无线广播电视台 5 座,广播人口覆盖率达 100%,调频光缆传输已通 2069 个行政村,行政村通率达 99.8%。电视台 4 座,电视人口覆盖率 100%。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 66 万户,其中新增 3 万户。已有2070 个行政村联通光纤电视,行政村通率达 99.95%。 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 2012 年,全市完成妇幼保健机构建设项目 4 个,完成乡镇卫生院建 设项目 6 个。年末,全市卫生机构 3293 个,床位 7875 张;卫生技术人员 7094 人,其中,执业医师 1351 人,执业助理医师 1461 人,注册护士 2443 人。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6 个,卫生技术人员541 个;妇幼保健机构 6 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129 人,注册护士 43 人;乡镇卫生院 105 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1680 人,注册护士 354 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活动特色鲜明,竞技体育取得重大突破,体育产业稳步推进。 2012 年全市举办重大全民健身活动 20 次。全年获全国比赛金牌 5 枚 ,获省级比赛金牌 27 枚,取得建市以来最好成绩。继续实施健身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完成全民健身路径 32 条,农民健身工程 89 条。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 0.34 亿元。 4、名胜古迹及风景区 XX 市境内山川秀丽,多名胜古迹,历史上曾有 “XX 八景 ”, “XX 十二景 ”之说。辖区内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灵泉寺及灵泉风景区,有旗山、鹤鸣山及旗山书院等旅游资源,以及邓芝墓等古墓葬,百福院、毗卢寺等古建筑及石佛沟唐代摩崖造像等多处摩崖造像及石刻。 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 地处中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 XX省 XX市 主城区西南,筹建于 2008 年初,首期规划面积 20 平方公里,是中国物流示范基地、 XX省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和 XX省生产性服务业功能示范区,是 XX省 “十二五 ”规划的重点物流中心之一。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以 “服务 XX、面向成渝、辐射西部、贯通沿海,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生产型物流园区 ”为战略定位,牢牢把 握 “两化 ”互动精髓,按照高点起步 、高端切入、产城一体、功能完善的要求进行城市整体规划,以 “一环九向 ”的高速公路大通道和 “七向二十一线 ”的铁路大枢纽为支撑,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现代物流、电子 IT三大产业,现已形成商贸物流、医药物流、冷链物流、三方物流、粮食物流和电子产业配套等六大产业体系。 环境质量现状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为了解该项目建设区域的环境质量,我所委托 XX 市 安居区 环境监测站对该区域的环境空气和声环境质量进行了现状监测 。 一、环境空气质量 XX 市射洪县环境监测站 于 2014 年 2 月 12 日至 2 月 13 日对该项目建设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进行了监测。 1、监测点位设置 根据工程所在地周围环境特点,在工程区域内设置 1个大气监测点,监测点位布置详见表 6。 表 6 大气监测布点情况表 编号 名称 1 项目所在地 2、监测项目 、 二氧化硫( SO2); 、 二氧化氮( NO2); 、 总悬浮颗粒物( TSP)。 3、监测时间及频率 监测时间: 2014年 2月 12日至 2月 13日 4、采样及分析方法 按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国家环 保部颁布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执行。 5、监测结果 监测结果见表 7。 表 7 项目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统计表 ( 单位 : g/m3) 序号 点位 项目 小时浓度值 日均值浓度 1 项目所在地 SO2 14.3-17.3 15.8 NO2 17.4-20.2 18.8 TSP 109-119 114 2 孵化中心 SO2 14.8-16.4 15.6 NO2 17.7-20.0 18.9 TSP 102-115 108.5 6、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评价因子 SO2、 NO2、 TSP 评价标准 按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进行评价。评价标准 见表 8。 表 8 SO2、 NO2、 TSP二级标准浓度限值 单位: g/m3 污染物 SO2 NO2 TSP 小时均值 日均值 小时均值 日均值 小时均值 日均值 二级标准 0.50 0.15 0.24 0.12 / 0.30 7、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监测点的 SO2日平均浓度值均无超标现象,符合 GB3095-1996 二级标准限值。 监测点的 NO2日平均浓度值均无超标现象,符合 GB3095-1996 二级标准限值。 监测点的 TSP日平均浓度值均无超标现象,符合 GB3095-1996二级标准限值。 综上,本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良好。 二、声环境质量 根据该工程周围的声环境特点, XX市 安居区 环境监测站 对项目所在地的声环境现状作了昼夜监测。 1、执行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的 4a类标准; 2、监测项目 场界噪声 表 9 噪声监测结果统计表 (等效声级 dB( A) ) 点号 时间 昼间 夜间 点号 时间 昼间 夜间 1 2月 12日 50.1 25.2 3 2月 12日 48.3 25.1 2月 13日 51.3 25.2 2月 13日 49.5 25.9 2 2月 12日 49.8 27.8 4 2月 12日 49.0 30.6 2月 13日 50.2 26.4 2月 13日 49.4 26.3 评价 标准 昼间 75,夜间 55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的 4a类区域标准 3、噪声 环境质量现状及评价 监测结果表明,场界位置环境噪声昼间在 48.3 51.3dB( A)之间,夜间在25.1 30.6dB( A)之间,所有监测点昼、夜间噪声均未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的 4a类区域标准。 总体看,工程所在地声环境质量较好。 三、地表水环境质量 根据对 涪江 水质监测资料表明, 涪江 监测断面水质良好,绝大多数监测指标( COD为 17.2-19.1, PH为 8.08-8.14, BOD为 3.2-3.5)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中 类水域标准。 四、地下水 区域地下水质属川中红层地下水区,水量较丰富,水质好,矿化度小于 1g/L。 五、生态环境 本项目所在地,无珍稀动物、植物。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本项目南北朝向,站区南面临 玉龙路 ; 项目 东面为孵化中心(办公 用房) ;北面、西面均为 山坡 。 具体见 附图 3项目外环境关系图。 根据工程性质和污染物排放特征以及所在地区的环境关系,列出本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如下所述: 1、水环境保护目标 涪江 环境保护级别:不因本项目的实施而改变现有水环境的质量级别。 2、大气环境保护目标 该项 目场界外的大气环境。 环境保护级别:不因本项目的实施而改变现有大气环境的质量级别。 3、声学环境保护目标 该项目周围的居民,做到噪声不扰民。 表 10 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序号 名称 方位及距离 保护内容 备注 1 孵化中心 东 面 30米 环境空气 声学环境 满足 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 4a 类标准; 满足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2 涪江 东面 2000米 地表水环境 满足 GB3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