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旅游区改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
湛江市南三岛 Y127 线田头村至旅游区改建工程 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 报批稿 ) 建设单位: 湛江市南三岛滨海旅游示范区 管理委员会 评价单位: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二 O 一三年 十二 月 1 目录 1 总则 . 1 1.1 前言 . 1 1.2 评价目的和原则 . 4 1.3 编制依据 . 5 1.4 环境功能区划 . 8 1.5 评价标准 . 13 1.6 评价工作等级、范围及时段 . 16 1.7 环境保护目标和环境敏感点 . 18 1.8 评价内容、重点和方法 . 25 1.9 评价工作程序 . 26 2 项目建设必要性及规划相符性分析 . 27 2.1 项目建设必要性 . 27 2.2 规划相符性分析 . 27 2.3 项目选址合理合法性论证 . 28 2.4 产业政策 相符性分析 . 29 2.5 小结 . 30 3 建设项目概况 . 31 3.1 现有道路回顾 . 31 3.2 改建项目概况 . 32 4 工程分析 . 47 4.1 施工期污染源强分析 . 47 4.2 改建前后营运期污染源强 . 50 5 区域环境概况和社会经济概况 . 55 5.1 自然环境概况 . 55 5.2 社会经济现状 . 60 5.3 区域公路交通运输现状 . 61 5.4 周边污染源调查 . 65 6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与评价 . 66 2 6.1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 66 6.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 71 6.3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 78 6.4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 80 7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 88 7.1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 88 7.2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 92 7.3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 96 7.4 施工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及防治措施 . 98 7.5 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及减缓措施 . 99 7.6 施工期社会环境影响分析及减缓措施 . 101 8 运营期环境影 响预测和评价 . 102 8.1 水环境影响分析 . 102 8.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102 8.3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114 8.4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 124 8.5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124 8.6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 124 8.7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 125 9 环境风险评价 . 126 9.1 概述 . 126 9.2 事故源项分析 . 126 9.3 交通事故概率计算 . 127 9.4 环境风险分析 . 128 9.5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 130 9.6 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 131 10 污染防治措施及其可行性分析 . 136 10.1 水污染防治措施 . 136 10.2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 136 3 10.3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及效果分析 . 137 10.4 固体废 物污染防治措施 . 139 11 水土流失评价与水土保持 . 140 11.1 水土流失影响概述 . 140 11.2 区域水土流失现状 . 141 11.3 水土流失估算 . 142 11.4 水土保持建议 . 145 12 公众参与 . 150 12.1 公众参与调查范围和对象 . 150 12.2 公众参与调查统计 . 154 12.3 公众参与小结 . 160 13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 161 13.1 环境管理措施 . 161 13.2 环境监测计划 . 163 13.3 施工期环境监理 . 165 13.4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目标 . 166 14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 169 14.1 环保投资估算 . 169 14.2 环境经济损益分分析 . 169 14.3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 171 15 评价结论 . 172 15.1 项目概况 . 172 15.2 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 172 15.3 营运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 173 15.4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 174 15.5 环境风险 . 175 15.6 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 . 175 15.7 公众参与 . 176 15.8 综合结论 . 177 4 附件 委托书 公众参与调查表样本 关于湛江市南三岛 Y127 线田头村至旅游区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复函(湛环建 2013161 号) 专家评审意见 专家组签名表 修改清单 监测报告 审批登记表 1 1 总则 1.1 前言 2012 年,湛江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南三岛作为湛江 “五岛一湾 ”滨海旅游产业园的主战场,实施先行开发建设,明确提出要把南三岛打造成为国家级滨海旅游示范区、中国南方冬休度假基地、湛江旅游产业的龙头和彰显湛江旅游形象的代表作,并设立南三岛滨海旅游示范区管委会,全力推进南三岛旅游开发。市委、市政府宣布成立 “南三岛滨海旅游示范区筹建处 ”,加快推进各项旅游发展工作。为了改善南三岛的公路 网络,加快区域内客流和物流的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和提高城镇化水平, 湛江市南三岛滨海旅游示范区管理委员会 对乡道 Y127 进行改 造。 Y127 线原为坡头区南三镇通村委会的乡村道路。 1992 年,该路以民工建勤方式对路基进行扩宽改造,改造为路基宽为 7.5m 的土路。 2003 年,该路进行砂土路改铺水泥表处路面(部分为结构简单的沥青表处路面),路宽为 7.5m。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交通量日益增长,表处路面的损坏较为严重,坑槽较深,路面变形明显。目前的路况无法适应当前交通量和经济的发展需要,严重影响公路的服务水平和通行能 力,严重制约了沿线的粮食、旅游业、 盐业、海产品、北运蔬菜和工业生产。该项目改造对改善该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投资环境,进一步增强城乡物质和文化交流,促进社会经济繁荣和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该地区工农业生产能力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因此,对 Y127 线进行改造工程是十分迫切的。 本项目的建设为南三岛发展现代化农业和绿色产业及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快速便捷的交通通道,从而促进物流业的发展。物流业的发展将会带动南三岛经济的发展,进而带动湛江市区域经济的发展。 本项目拟按三级公路标准设计,路线全长 6.58km,东南走向,按双向两车道设计,设计行车速度为 30km/h, 全路段路基宽度按原段宽度,不进行加宽(原路基宽度为 7.5m)。本项目主要是对原 Y127 的路面进行加铺沥青,即对原路面结构进行改造 , 总投资为 1915.6963 万元。改建路段沿 Y127 用地范围布设。项目地理位置详见图 1.1-1。路段起点位于南三岛田头村与 X666 线相交处,起点桩 2 号为 K0+000,路线经过南三镇、木渭村、白沙村、南六村、新南村委、姓游村、山塘村、终点位于南三旅游区,终点桩号 K6+580。 为了进一步明确本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和选线合理性 ,预测和评价其环境影响,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之目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及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有关法规和政策, 湛江市南三岛滨海旅游示范区管理委员会 于 2013 年 8 月 5 日委托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 “我院 ”)承担湛江市南三岛 Y127 线田头村至旅游区改建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我院接受委托后,随即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本项目选址区域场地进行了现场实地踏勘,在调查区域环境现状、收集相关资料以及预测分析项目建设带来的各种环境影响的基础上,根据环 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有关环评法规、标准和条例,编制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3 图 1.1-1 项目地理位置项目路线走向 0 2500 4 1.2 评价目的和原则 1.2.1 评价目的 公路的施工建设和通车营运将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本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 ( 1)通过对现有公路从建成至今进行回顾分析,了解现有公路对环境以及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为公路改建工程建设的必要性提供背景资料; ( 2)通过调查,了解改建公路沿线地区的环境质量以及环境敏感点的环境现状,为公路项目建 设以及营运后环境影响分析提供背景资料; ( 3)分析项目建设的污染源排放情况以及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找出存在和潜在的环境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和解决办法,以达到公路开发、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目的。 ( 4)预测公路施工期及营运期对沿线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提出防治污染,减少破坏的措施与对策,为项目初步设计、营运管理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环保规划等提供依据。 1.2.2 评价原则 按照以人为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科学发展的要求,遵循以下原则开展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 1)依法评价原则 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应贯彻执行我国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分析建设项目与环境保护政策、资源能源利用政策、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等有关政策及相关规划的相符性,并关注国家或地方在法律法规、标准、政策、规划及相关主体功能区划等方面的新动向。 ( 2)早期介入原则 环境影响评价应尽早介入工程前期工作中,重点关注选线、施工方案的环境可行性。 ( 3)完整性原则 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及其特征,对工程内容、影响时段、影响因子和作用因子进行分析、评价,突出环境影响评价重点。 ( 4)广泛参与原则 5 环境影响评价应广泛吸收相关学科和行业的专家、有关单位和个人及当地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意见。 1.3 编制依据 1.3.1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 年 12 月);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3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 年 6 月 1 日起施行);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2000 年 3 月); (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0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 (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7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 (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5 年 4 月 1 日起施行); (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004 年 8 月 28 日第二次修订); (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1999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011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 (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002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 (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2012 年 7 月 1 日); (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2004第 19 号); ( 1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 第 5 号, 2009 年 3 月 1 日实施); ( 1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2008 年 8 月 15 日修订通过,2008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 ( 16)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2003 年 6 月 1 日实施); ( 17)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3 年修改本); ( 18)关于在公路建设中实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的若干意见(交通部,交公路发 2004164 号); ( 19) 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 号) ; ( 20)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 6 201277 号); ( 21)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交公路发 2009226 号); ( 22)关于修改 的决定(交通部令 2010 年第 5 号); ( 23)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 593 号, 2011 年 3 月 7 日); ( 24)关于加强公路规划和建设环境影响 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发 2007184号); ( 25)关于加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城乡声环境质量的指导意见(环发 2010144 号); ( 26)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保总局,环发 200628号, 2006 年 2 月 14 日); ( 27)关于发布 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公告, 2012 年第 51 号); ( 28)交通部关于开展交通工程环境监理工作的通知(交环发 2004314号); ( 29)关于进一步加强山区公路建设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的指导意 见(交公路发 2005第 441 号); ( 30)关于公路、铁路(含轻轨)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 200394 号, 2003 年 5 月)。 1.3.2 地方有关法规和环境保护文件 ( 1)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广东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 13 次会议 2004年 9 月 24 日通过, 2005 年 1 月 1 日实施); ( 2)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2012 年 7 月 26 日广东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 35 次会议第 4 次修正); ( 3)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办法( 2004 年修正); ( 4)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粤环 201114 号); ( 5)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粤水资源 200919 号); ( 6)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 2012 年 7 月 26 日修订); 7 ( 7)广东省采石取土管理规定( 2008 年 5 月修订); ( 8)广东省饮用水源水质条例( 2007 年 7 月 1 日实施); ( 9)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 2006 2020)(粤府 200635 号); ( 10)广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 2000 年 9 月 1 日实施); ( 11)广 东省建设项目环保管理公众参与实施意见(粤环 200799 号, 2007年 12 月 29 日); ( 12)广东省公路网规划( 2004 2030); ( 13)广东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 十二五 ” 规划(粤府办 201148 号); ( 14)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 十二五 ” 规划纲要( 2011 年 4 月); ( 15)粤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15 年); ( 16)湛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 十二五 ” 规划纲要( 2011 年 2 月); ( 17)湛江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 十二五 ” 规划(湛府办函 201268 号); ( 18)湛江市综合交通运输 “ 十二五 ” 发展规划; ( 19)湛江市五岛一湾滨海旅游产业园总体规划 ( 20)湛江市南三岛分区规划修编 ( 21)湛江市坡头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10-2020) ( 22)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 23)湛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 24)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32020) 1.3.3 行业技术规范 (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HJ 2.1-2011); (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 则大气环境( HJ2.2-2008); (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 HJ/T2.3-93); (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HJ610-2011); (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HJ2.4-2009); (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HJ19-2011); ( 7)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JTGB03 2006); ( 8)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JTGB04-2010); ( 9)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2004); 8 ( 10)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 GB50433-2008)。 1.3.4 项目其它文件依据 ( 1) 项目委托书, 湛江市南三岛滨海旅游示范区管理委员会 , 2013 年 8月。 ( 2) 湛江市南三岛 Y127 线田头村至旅游区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湛江市公路勘察设计院, 2013 年 6 月。 1.4 环境功能区划 1.4.1 声环境功能区划 本项目路线起点位于湛江市坡头区田头村, 根据湛江市环境保护规划( 2006 2020 年)中湛江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使用区划,坡头区田头村属于 1 类区,以及规划区内未具有土地利用规划的农村范围暂划为 1 类区,因此路线所在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分为 1 类区。 1.4.2 环境空气功能区划 根据湛江市环境保护规划 (2006-2020)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中,本项目所在地位于南三岛内,属环境空气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中 的二级标准。 1.4.3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本项目周围的水系主要有田头小河、南三水道,鉴江引水工程输水管线。 本项目沿线于 K0+530 经过的水体为一条附近农民开挖的,水源自南三水道以及靠天然降雨蓄水的小河,用于附近农业综合。湛江市地表水功能区划未对此水渠进行命名以及功能区划分。根据现场调查,流经田头村,故命名为田头小河 。根据关于湛江市南三岛 Y127 线田头村至旅游区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复函(湛环建 2013161 号)中对项目所在地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建议:项目沿线经过的农灌渠,已划定水环境功能 区划的,按划定的水环境功能区划执行;未划定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参照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类水质标准执行。 本项目沿线经过的水体为田头小河,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粤环 201114 号)未对田头小河进行功能区划分。 因此 ,田头小 河 按照 类水功能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类标准。 9 本项目沿线 北侧 距离南三水道支流最近的距离为 800m。湛江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中未对南三水道支流进行功能区划。根据现场勘查,此支流的使用功能为农业综合;并且根据湛江市近 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南三水道属于二类功能区,执行海水水质标准( GB3097-1997)二类标准,故南三水道支流的功能区划参考南三水道进行功能区划分,属于二类功能区,执行海水水质标准( GB3097-1997)二类标准。 本项目沿线于 K5+700 处跨过鉴江 供水 工程输水管线,鉴江输水工程管线的具体情况见 本报告 5.1.2 南三岛自然环境概况中鉴江输水工程管线的详细介绍。 项目周围水系分布情况表见表 1.4-1 以及图 1.4-1。 表 1.4-1 项目周围水系分布情况表 水系 与项目的关系 功能用途 执行标准 田头小河 于 K0+530 处跨过 农业综合 ( GB3838-2002) 类标准 南三水道支流 北侧 距离 800m 农业综合 ( GB3097-1997)二类标准 鉴江 供水 工程输水管线 于 K4+900 处跨过 供水 工程 图 1.4-1 项目周围水系、输水管线分布图 南三水道 田头小河 II 类海水环境功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