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风电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 XXXX 风电场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XX 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康明虎 联系人 刘满 通讯地址 XX 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 3 号 XX 投资大厦 联系电话 18001207873 传真 邮政编码 100000 建设地点 XX 省铜川市 宜君县棋盘镇南部 立项审批 XX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批准文号 陕发改新能源 2013400 号 建设性质 新建 改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及代码 D4414 风力发电 永久占地面积 13.32hm2 绿化面积 3500m2 临时占地面积 24.75hm2 总投资 (万元) 78990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183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0.23% 评价经费(万元) / 预期投产日期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的由来 风力发电是环境效益最好的电源之一,不消耗物质资源,发电过程中无污染,是新能源开发中技术中最成熟、最具有规模化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和应用,也是我国鼓励和支持开发的清洁能源。 XX 省风能资源评价报告( 2010 版)通过全省现有气象站历史实测资料和风能资源评价工作时设立的野外测风塔数据 分析,认为 XX 大部分地区属于风能资源 1 级区。陕北长城沿线的定边县中西部地区、靖边中部地区,黄河沿线的部分地区及宝鸡凤县小部分地区属风能资源 2 级区。本项目位于 XX 省 铜川市宜君县 境内,风能资源属 1 级地区。因此, XX 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在 XX 省铜川市 宜君县 投资建设阿庄风电场,规划总装机容量为 150MW,分三期建设,一期至三期工程合建一座 110kV 升压变电所。一期工程( XX 铜川阿庄风电场)于 2012 年 12 月取得 XX 省环保厅关于 XX 铜川阿庄风电场 49.5 兆瓦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陕环批复 2012828 号) 。一期工程建设内容见表 1。 2 表 1 一期工程 组成及主要建设内容表 工程 规模 本期规模 设计 33 台 1.5MW 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 49.5MW。 主体 工程 风电机组 拟 33 台 1.5MW 的 SL1500/89-70m 型风力发电机组,配套 33 座 35kV 箱式变电站。 110kV 升压站 本 110kV 升压变电所分为 110KV 升压站及监控中心两部分。总占地面积11040m2( 138x80m),主要建筑物有综合楼、生产楼、监控楼、车库、油品库、水泵房等。 辅助及 公用 工程 水源及供 排水系统、供电及 采暖 本工程水源为 110kV 升压变电所附近的井水,并修建 8m3 的生活水箱和150m3 的消防水池,供升压站生产、生活及消防用水。 风电场集控中心的生产、生活电源来自 110kV 升压变电所的厂用电源。备用电源引自新安装的施工变压器,该变压器选用一台容量为 250kVA 的油浸式变压器,电源从附近 10kV 线路接入。 本工程 110kV 升压变电所办公室、餐厅兼会议室、中控室、二次设备室、宿舍等采用发热电缆低温辐射供暖系统;其它中控室、厨房、公共卫生间等房间采用对流式电加热器采暖; 35kV 开关柜室、厂用配电室、车库、水泵房等 采用发热电缆受限的部位,采用中温辐射式电加热器采暖。 道路工程 道路 进场道路引接自 S305 省道,该道路总长 10km,参照四级道路标准设计,为6m 宽配碎石土路面。 场内交通道路在充分利用现有道路的情况下,经布置需修建简易道路约19km,路面宽度为 6m,采用碎石路面。风电场建成后留路面 3m 宽、左右路肩各 0.5m 的泥结碎石土路面做为场内永久检修道路,其余 2.0m 宽路面恢复为原地貌。 环保 工程 生活污水处理 食堂废水经油水分离器处理、生活污水 经 化粪池及 二级生化 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储存于防渗的 蓄水池 内,用于站内 及风电场绿化,不外排。 油污水治理 设置事故油池一座,检修油污水排入事故油池,定期送往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不外排。 食堂油烟 安装油烟净化器,净化效率不低于 60%。 固体废物治理 生活垃圾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废油污和废变压器交有危险废物处理资 质的单位进行安全处置,不外排。 噪声治理 设备招标时选用低噪声设备。 生态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 生态保护:实施施工期环境监理,尽量减少施工临时占地和对植被的破坏;对临时占地及时采取植树种草、合理绿化。对于永久性占地,采取生态补偿。 水土流失治理:编制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制定水土保持控制目标,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相结合控制水土流失量。 目前,一期工程正处于前期 修建进场道路 阶段,本项目为二期工程,装机容量为49.5MW,安装 33 台单机容量为 1500kW 的风电机组,本期工程接入一期工程建设的110kV 升压变电所 ,本次仅增加一台 SUV 主变,风电场升压站评价内容已委托 XX 电科院(委托书见附件)进行评价, 本次评价内容不包含升压站 。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家环保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规定,本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XX 能源投资 有限公司 委托西安冶园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工作。接受委托后,我3 单位技术人员开展了详细的现场踏勘、技术资料收集等工作,在对本项目有关环境现状和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后,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编制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二、编制依据 1、项目委托书 XX 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关于 XXXX 风电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 2013年 8 月 8 日。 2、国家及地方有关法规 (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年 12月 26日; (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2年 10月 28日; (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 2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2008年 10月 1日施行; ( 4)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环发 1999第 107号关于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有关问题的通知; (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年 6月 1日; ( 6)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0年 4月 29日; (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5年 4月 1日; ( 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7 年 3 月 1 日 ; ( 9) XX 省“十二五”能源 发展规划; ( 10) XX 省新能源产业规划。 3、技术导则 (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HJ2.1-2011; (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2.2-2008; (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HJ/T2.3-1993; (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HJ610-2011; (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HJ2.4-2009; (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HJ19-2011。 4、编制资料 ( 1)建设单位提供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4 ( 2) 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项目的其它资料。 三、工程概况 1、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 项目名称: XXXX 风电场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XX 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建设性质:扩建 建设地点: XX 省铜川市 宜君县棋盘镇南部 2、地理位置与交通 本项目位于 XX 省铜川市 宜君县棋盘镇南部 ,工程场地位于一期工程西北,场地地理位置坐标介于东经 10906.8310912.25,北纬 3515.333517.75之间,场址高程 1200m1500m,区域面积约 15km2。场址西侧距离包茂高速约 8km,南侧距离 S305 约 10km, 其间有县乡级道路相连,交通较为便利,详见附图 1-项目地理位置图。本项目工程场址范围拐点坐标见表 2。 表 2 本项目工程场址范围拐点坐标 拐点 Y X A 3907344 601493 B 3908615 606268 C 3908227 609224 D 3905392 609733 E 3903906 606870 F 3903772 604262 3、 工程规模与建设内容 ( 1)工程规模 根据该风电场风资源和地形特点,并考虑输电线路、施工便利等因素,最终确定本工程共安装 33 台 1500kW 的风力发电机组 ,接入一期 110kV 升压变电所 。变电所及生活辅助工程依托一期工程,位于本项目的东侧。风电场范围及风机布置图见附图2。 ( 2)建设内容 风电场工程 本期风电场工程共安装 33台 1500kW的 WTG3型风力发电机组,配套 33台 35kV箱式变电站。根据本工程 33台风机分布情况,对风机进行了分组,设计 3回 35kV集电线路。 风力发电机组基础:本工程风力发电机组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建筑尺5 寸为 17m,基础采用 C35混凝土,垫层为 C15混凝土。 35kV箱变基础:箱式变电站为 C30混凝土基础, 采用 C15垫层。 场内交通运输 本工程变电所进所道路引接自变电所南侧现有道路,进所道路 为 一期 建设内容 ,本期无新增工程量;场内交通运输线路尽量考虑利用现有道路,在现有道路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扩原有道路或新建道路,施工道路路面宽度为 6.5m,采用天然砂砾石路面。风电场施工完成后,在施工道路基础上修建 路面宽 3.5m、左右路肩各 0.5m的 场内永久检修道路,采用天然砂砾石路面,其余 2m路面恢复为自然地面。 项目场址内已有一条道路,为双向两车道,宽约 8m,沥青路面,从场址中部穿过,向西南方向延伸,呈“几”字型。新建道 路从一期进所道路引出,沿山梁布置,贯穿所有风机场地。项目场内道路布局情况见附图 3-项目场内道路布局及环境噪声监测点位图。 本项目组成及主要建设内容见表 3。 表 3 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 备注 工程规模 本项目工程规模为 49.5MW 主体工程 风电机组 拟建 33台 1500kW的 WTG3型风力发电机组,配套 33台35kV箱式变电站。 本次 新建 公用工程 供电 施工用电利用一期施工用电或从一期风场引接施工电源,单个风机施工电源采用 30kW柴油电机发电。 依托工程 道路工程 变电所 进所道路由变电所南侧的城乡道路引接; 新建场内施工道路 ,施工道路路面宽度为 6.5m,长度为 27km;风电场施工完成后,在施工道路基础上修建 路面宽3.5m、左右路肩各 0.5m的 场内永久检修道路,其余路面恢复为自然地面。 进所道路为一期建设内容,本次 仅修建施工道路 生活污水 食堂废水经油水分离器处理、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及 二级生化 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储存于防渗的 蓄水池 内,用于场内及风电场绿化,不外排。 依托一期工程,本期不新增 油污水 设置事故油池一座,检修油污水排入事故油池,定期送往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不外排。 食堂油烟 安装油烟净化器,净化效率不低于 60% 固体废弃物 生活垃圾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废油污排入事故油池, 废油污和废变压器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安全处置,不外排。 环保工程 噪声 选用低噪声设备。 生态保护 实施施工期环境监理,尽量减少施工期临时占地和对植被的破坏;对临时占地及时采取植树种草、合理绿化,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对于永久性占地,采取生态补偿。 水土流失治理 编制水土流失方案报告,制定水土保持控制目标,采取工程措施、 植物 措施相结合控制水土流失量。 注:本期工程与 一期合用升压站及综合配套设施,不新增员工。 6 本项目工程特性表见表 4,主要工程量见表 5。 表 4 项目工程特性表 名 称 单位 (或型号 ) 数 量 备注 风 电 场 场 址 海拔高度 m 1200 1500 经度 (东经 ) 10906.8310912.25 纬度 (北纬 ) 3515.333517.75 年平均风速 m/s 6.2 80m 高度 风能密度 W/m2 216.9 80m 高度 盛行风向 ENE 主 要 设 备 风 电 场 主 要 机 电 设 备 风 力 发 电 机 组 台数 台 33 额定功率 kW 1500 叶 数 片 3 风轮直径 m 93 扫风面积 m2 6789.46 切入风速 m/s 3.0 额定风速 m/s 9.5 切出风速 m/s 20 极端风速 m/s 42 轮毂高度 m 80 发电机 功率因数 感性 0.95容性 0.95 额定电压 V 690 中央 监控系统 套 1 中压变送电设备 箱式 变电站 台 33 额定容量 kVA 1600 额定电压比 kV 3522.5%/0.69 升 压 变 电 所 主 变 压 器 型号 SZ10-50000/110 11582.5%/36.75kV Yn, d11 台数 台 1 容量 MW 50 额定电压 kV 110/36.75 出线回路数 回 1 电压等级 kV 110 土 建 工 程 风力发电 机组基础 数量 台 33 型式 圆板基础 地基特性 砂、砾石垫层 箱式变压 数量 台 33 7 器基础 型式 箱型基础 地基特性 砂砾石换填 施工 主体工程数量 基础土石方开挖 万 m3 8.1015 基础填筑土方 万 m3 6.3756 基础填筑石方 m3 / 基础混凝土 万 m3 1.5114 钢筋 t 1525 房屋建筑 m2 - 施工期限 总工期(建设期) 月 12 安装测试工期 周 11 经 济 指 标 静态总投资 万元 39019.65 动态投资 施 工辅助工程 万元 704.64 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 万元 30024.45 建筑工程 万元 4083.78 其他费用 万元 3630.14 价差及工资性津贴 万元 基本预备费 万元 576.65 建设期利息 万元 951.36 总计 万元 39971.01 经济指标 风电场单位千瓦投资 元 /kW 8074.95 动态 单位电度投资 元 /kWh 3.87 财务内部收益率(自有资金) % 16.35 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税后 ) % 0.28 上网电价 (含税 ) 元 /kWh 0.61 贷款偿还年限 年 15 表 5 主要工程量 项目 单位 发电工程 变配电工程 基础土石方开挖 m3 81015 2629 基础土方回填 m3 63756 2311 基础混凝土 m3 15114 263 钢筋 t 1525 18 施工道路 km 27 / 控制电缆、光缆 km / 3 电力电缆 km 6.6 3 房屋建筑 m2 / / 4、工程征地方案 本项目占地包括永久性占地和临时性占地。永久性占地包括风电 机组基础 (含箱变8 基础 )占地、集控中心占地、架空线路杆塔基础占地、风场永久道路占地及场内检修道路占地等。临时性占地包括施工中电缆埋设路径占地、临时堆放建筑材料占地、施工人员临时居住占地、设备临时储存所占场地、拌合系统占地、风力发电机组吊装时的临时占地、施工道路和其它施工过程中所需临时性占地。 本项目永久占地面积 13.32hm2( 199.75 亩);临时占地面积 24.75hm2( 371.25 亩)。风电场占地面积见表 6。 表 6 项目占地面积 项目 占地内容 数量 单位 备注 永 久 性 占 地 项 目 风电 基础 风机基础占地半径 9m圆 形 8393.22 m2 箱变基础 箱变基础为 34m 396 m2 杆塔基础 / 2880 m2 检修道路占地 长 27km,按宽 3.5m计 121500 m2 占地宽度按 4.5m 计算 变电所占地 / / / 由一期工程建设,本次不新增 进所道路占地 0.05km长 , 4m宽 / m2 合计 133169.22 (199.75) m2 (亩) 临 时 性 占 地 项 目 吊装场地 每台风机 40 50m 66000 m2 临时场内道路 长 27km,宽度 6.5m 175500 m2 电缆直埋 1000m,按 宽 1m计 1000 m2 临建工程设施 5000 m2 合计 247500 ( 371.25) m2 (亩) 5、主要设备 本项目主要设备见表 7。 表 7 主要设备清单 项目 型号及规范 单位 数量 风 场 设 备 发 电 设 备 风电机组 台 33 额定功率 1500kw 叶片数 3 片 风轮直径 93 米 轮毂高度 80 米 发电机类型 双反馈异步发电机 发电 机额定功率 1500kw 发电机功率因数 -0.95+0.95 输出电压 690V 频率 50Hz 塔 塔筒 t 125.5733 9 筒 塔架类型 锥型钢筒 风电机组变压器 箱式变电站 ZGSB11-Z. F-1600/35 电压 35 / 0.69kV 35kV 馈线 1 回,低压进线 1 回,配套避雷器和智能测控装置 台 33 其它风电机组配套电气设备 风电功率 预测系统 套 1 风电场箱变 监控系统 套 1 风机控制系统 套 1 集 电 线 路 架空线路 m 33000 低压电缆 ZRC-YJY63-0. 6/1kv 3240+1120 m 3500 中压电缆 YJY23-36/35 370 m 2500 中压电缆 YJY23-36/35 3185 m 600 35kV 电缆头 套 72 接地工程 接地扁钢 扁钢 -50x8 m 5000 接地极 圆钢 50 L=2.5 m 根 528 升压站设备 主变压器系统 主变压器 SZ10-50000/115 YN, d11 Ud=10. 5% 1158 1. 25%/36.75kV 台 1 6、项目投资估算 本项目静态投资 39019 万元,动态投资 39971 万元。风电场总投资的 20%使用资本金,其余由国内银行贷款 。 7、平面布置 本项目为二期工程,与一期共用一期已建成的变电所。 风电机组和箱式变电所施工场地分散布置,场区内施工临建工程 位于升压站西北侧, 主要有综合加工厂、材料仓库、设备仓库、混凝土拌和站、砂石料堆放场及临时生产、生活建筑等。 8、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 本期工程定员与一期工程共用,不新增工作人员。风电场的机组大修可委托外单位检修。 9、工期安排 本项目施工工期 12 个月,施工准备三个月后开始施工,到第 12 个月 30 日为止,本工程 49.5MW 机组投产发电。 工期具体安排如下: 10 第一个月到第三个月底为施工准备期,主要完成水、电、场地平整及临时建筑等设施的修建。 第三个月开始到第四个月底完成临时施工道路的施工。 第五个月开始到第六个月月底进行风电机组基础和箱式变压器基础施工(包括风机基础地基处理和风机基础及箱式变基础的浇筑)。 第五个月开始到第七个月月底,进行变电所建构筑物施工。 第六个月开始到第七个月底进行变电所电气设备安装及风场电 力电缆、通信及监控光缆的敷设。 第七个月中旬开始到第十个月中旬完成箱式变压器安装。 第八个月开始进到第十个月月底完成风力发电机组的安装,同时开始风力发电机组的逐台调试,到第十二个月月底全部机组调试完成投产发电。 11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属扩建项目,位于一期工程的西北部,用地主要为农用地,目前一期工程正在前期建设阶段, 根据 XX 铜川阿庄风电场 49.5MW 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一期工程污染如下: 一、施工期 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是各类施工开挖及砂 石料、水泥、石灰的装卸和投料过程及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汽车尾气。 项目 搅拌场 已 设置挡风墙,施工期扬尘对周边环境 有一定 影响。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的尾气是暂时性的,随着施工的完成,影响也将消失。 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生产废水及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后用于施工场地洒水;施工生活区设旱厕,粪便污水可用于周围农田施肥,食堂废水外运处置,生活盥洗水收集用于施工场地洒水,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各种施工机械、设备和工程运输车辆。一期工程施工点距离居民点在 359 米以 上,不会对居民点造成声环境影响。施工期通过合理布置场地、安排工序和时间,夜间避免打桩、搅拌等较大噪声的作业,将施工期的影响降至最低。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噪声影响也会消失。 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施工弃渣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一期工程土方剩余量就地用于风电场场地平整,最终不产生施工弃渣;生活垃圾收集到指定的垃圾箱内,统一清运,运往地方环保部门指定的地点进行卫生填埋。 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地占用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土壤侵蚀及水土流失影响、植被破坏和对野生动物的影响等。一期工程场址内没有珍稀的植物,施 工期结束后,通过对临时占地内的植被恢复,撒播树种和草籽,对永久占地内的空地进行绿化,植被破坏可得到有效补偿。加强施工管理,避免机械燃油、润滑油漏损污染土壤;施工结束后在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以及临时措施后,扰动土地治理率为 98.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为 97.2%,防治措施实施后,使项目区的水土流失量大大减少,水土流失控制比为 0.67,拦渣率 97.5%,可绿化区域的植被恢复系数达 97.2%,林草覆盖率达到 60.0%。因此工程在实施了各种措施后不会对建设区的土壤侵蚀现状产生明显不利影响。施工期,场址内的野生动物 都将产生规避反应,远离这一地区,项目区主要野生鸟类为喜鹊、麻雀和乌鸦等常见鸟类,在该区域内未发现较为珍稀的12 野生鸟类。因此,本风电场的建设对国家保护鸟类不会产生大的干扰,据调查,本区内无大型野生动物,小型野生动物多为鼠、兔类,但区内仍有一定数量的鸟类分布。总体来说,施工期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较小。 为了进一步降低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要求施工单位对施工场地定期洒水降尘, 运输车辆限速、车辆覆盖篷布,避免在大风天施工作业 ,加强施工管理,则施工扬尘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综上,施工期在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及生态补偿措施后,施工期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二、营运期 营运期废气主要为食堂油烟废气,要求安装净化能力不低于 60%的油烟净化器,净化后经排气筒高空排放,油烟排放能够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 GB18483-2001)中油烟排放浓度 2.0mg/m3限值要求,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不大。 营运期废水主要为职工生活污水及主变压器发生事故时的油水混合物。生活污水产生量为 584m3/a,经化粪池和 二级生化 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储存于 蓄水池 中,用于升压站 及风电场绿化和降尘等;油污水主要来自变压器检修和事故工况,污染因子为油类、 SS 等。在检修及发生突发事故时变压器油先排入事故油池,定期送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不外排。因此,风电场运行期没有污水外排,不会对水环境造成影响。 营运期噪声主要来源于风机转动噪声及主变压器和冷却风机运行时产生的噪声。经预测,一期工程对建设区域内噪声影响主要是由风电机组造成的。根据风机噪声预测结果,考虑机群影响以及保守考虑,建议在风机微观选址时应保证风机距最近居民点距离在 120m 以上,保证风电场附近居民不受风机运行噪声影响。 营运期固体 废弃物主要为办公生活垃圾及废机油。生活垃圾年产生量 2.2t,装袋放入垃圾箱内,及时集中清运至铜川市垃圾填埋场处置;化粪池污泥产生量很少,可定期清掏作为附近耕地肥料。本工程变压器在检修和事故工况时产生废机油,废机油属于危险废物,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运走处理,不外排。因此不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报废的变压器也应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置,不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经以上措施处理后,项目运行期产生的固体废物基本不对外环境造成影响。 三、 一期工程 “三废 ”排放情况 一期工程扩建前 “三废 ”排放情况见表 8。 13 表 8 一期工程 “三 废 ”排放情况 类别 项目 产生量 排放量 大气污染物 施工期 扬尘 少量 少量 汽车尾气 少量 少量 营运期 油烟废气 少量 少量 废水 施工期 生产废水 少量 沉淀后回用 生活污水 少量 设置旱厕,盥洗水回用 营运期 生活污水 584m3/a 经处理后回用 油污水 少量 交有资质单位处理 固体废物 施工期 施工弃渣 / 用于场地平整,不外排 生活垃圾 少量 统一收集,运往垃圾填埋场 营运期 生活垃圾 2.2t/a 统一收集,运往垃圾填埋场 废机油 少量 交有 资质单位处理 废变压器 少量 一期工程于 2012 年 12 月取得环境影响报告表批复,目前正在前期 修建进场道路阶段。施工期切实执行 “三同时 ”制度,切实有效地实施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废水、噪声均能达标排放;各种固体废弃物得到妥善处理,对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14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一、地形地貌 风场位于铜川市 宜君县 棋盘镇南部,地貌单元主要为低中山、黄土梁峁,高程在12001500m,地势总体上北高南低,地表多为林地及耕地,其中林地植被发育。未见有其他不良地质作用。根据目前的勘探成果,拟建风场场地地层属第四系上更新统( Q3)风积沉积物,下伏第三系( N)砂岩。 二、地质及地震 ( 1)地质构造 区域在大地构造上属鄂尔多斯台向斜东南缘渭北隆起带,地层平缓、构造简单,其主体为向北西缓倾斜的单斜构造,其间发育有宽缓的背向斜和断层,主要分布 3 条北东向张性断裂( F1、 F2、 F3)。 断层 F1 分布于兰家、野狐岭、阿姑社一线,是本区的一条主要断层,地形上表现为黄土丘陵南界的大陡坡。断层面倾向 东南,倾角 50 60,断距 60 160m,由于第四系的覆盖,断层上盘未见出露。 断层 F2、 F3 走向相同,倾向相反,共同作用形成青石岭地垒构造, F2 为地垒北侧断层,倾向东北,断距 70m 左右。南侧 F3 断层断距 400m 以上。 ( 2)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拟建场地 50 年超越概率 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 0.45s,对应的地震烈度为 7 度。 三、水文地质 ( 1) 地表水 宜君县河流分洛河、渭河两个水系。其主要河流有: 洛河:客水,发源于陕北定边县 ,由西村乡白沟峁入县境,南流至雷塬乡的烧科村入白水县,县境内长度 37.5 公里,是本县东缘与洛川的界河。河床深陷,比降 1/350,平均流量 12.6 立方米秒,多跌水,流急滩险,两岸昔日往来困难,故人谓:“隔山不算远,隔河不算近。”今境内筑石桥 5 座,畅通汽车。 雷塬河:发源于庙山北麓,流经棋盘、雷塬二乡,至雷塬镇与寺天乡张家河、芝麻河两条沟水汇合,东流入洛河。主流长 49.7 公里,河床比降 1/150,平均流量 0.56 立方15 米秒。两岸均为农田,棋盘、雷塬二乡政府位于上、中游。 五里镇河:上游为官庄川和韦家河二流,分 别发源于哭泉乡的虎口湾和马武庄,至福地水库汇合入榆五川,至西村乡咀头村与黄陵五交河汇合入洛河。流经哭泉、棋盘、城关、五里镇、西村 5 个乡(镇),主流长 50.2 公里。河床比降 1/150,平均流量 0.57立方米秒。位于中游的五里镇,一直为县东部塬区交通、文化、贸易的中心。 清河:包括西河、玉华河。分别发源焦坪乡后沟和铜川郊区凤凰山东麓,前者流经西河川,后者流经马场川,至彭村下合而为一,东北流入黄陵沮河,后入洛河,本县境内总长 102.5 公里。河床比降 1/150,平均流量 0.61 立方米秒。玉华河上、下游有国营太安 林场,彭村农场,亦为本县主要煤矿区。 本期工程场址区地表水贫乏。风电场范围内有小型沟谷,以雷塬河支流为最大沟流,均为季节性沟流,旱季干涸,流量随季节变化明显。雷塬河位于项目 东侧约 1km,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水系见附图 4-宜君县地表水水系图。 ( 2)地下水 根据可研阶段地质资料,工程场地的地下水主要为深部奥陶系灰岩中的基岩裂隙水,水位标高在 380m 左右,埋藏深度大于 60m。 四、气候气象 铜川市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根据宜君气象站 1981 2010 年实测气象资料统计,年平均风速为 2.9m/s,多年平均 气温为 9.7 ,年平均气压为 861.4hPa,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58%,年平均降水量为 676.4mm,极端最高温度为 34.6 ,极端最低温度为 -19.7 。 场址区属半干旱区,地下水埋深大于 60m,勘探深度内无地下水,不考虑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的影响。地基土对钢结构中等腐蚀性。地基土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其对钢筋混凝土中钢筋为中等腐蚀性。 ( 1)气候气象 根据可研报告分析结论宜君气象站与测风塔的相关性高,因此将宜君气象站选为该风电场参证气象站。 根据宜君县气象站 1981 2010 年实测气象资料统计,主要气象要 素值见表 9。 16 表 9 宜君气象站近 30 年( 1981 2010 年)主要气象要素 项 目 单 位 指 标 出现日期 气 温 多年平均 9.7 多年极端最高 34.6 多年极端最低 -19.7 气 压 多年平均大气压 hPa 861.4 湿 度 多年平均 % 58 降水量 多年平均年总量 mm 676.4 风速 多年平均 m/s 2.9 30 年均值 雷暴 多年平均日数 d 23.9 冰雹日数 多年平均日数 d 2.1 降雪日数 多年年最大 积雪深度 d 32.1 ( 2)多年平均风速和全年各风向频率 宜君县气象站多年月平均风速( 1981 2010)见表 10,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地区风速平稳,春秋季风速变化不大。 表 10 宜君气象站近 30 年( 1981-2010 年)累年各月平均风速 月 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年 月平均风速( m/s) 2.6 2.9 3.3 3.7 3.4 3.0 2.7 2.7 2.7 2.7 2.8 2.8 2.9 统计气象站多年平均和测风同期风向频率,见表 11。宜君气象站多年平均和测风同期风向玫瑰图见图 1。由表 11 和图 1 看,宜君气象站近 30 年最多风向为 ESE 风向,频率 11.5%。其次为 SE 风向。主要风向区间为 E-SSE,占 35.7%,主要分布在偏东南方向。此外,静风占到 5.6%。 表 11 宜君气象站近 30 年风向频率( %) 风向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W SW WSW W WNW NW NNW C 频率 4.8 2.8 2.5 3.1 7.0 11.5 11.1 6.1 4.3 4.5 5.4 5.1 6.4 6.9 7.4 5. 5.6 图 1 宜君气象站近 30年风向频率玫瑰图 参考 XX 能源 XXXX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报告, 6534#测风塔代表年( 2012.5.1 17 2013.4.30)的测风数据进行分析: 6534#塔代表年平均风速年内变化趋势一致,春季较大,夏季较小, 3 月平均风速最大, 8 月平均风速最小;平均风功率密度年内变化趋势与平均风速年内变化趋势一致,平均风功率密度春季较大,夏季较小, 3 月平均风功率密度最大, 8 月平均风功率密度最小。 6534#塔代表年 80m 和 70m 高度处平均风速主要集中在 4m/s7m/s 的风速区间上,平均风功率密度主要集中在 7m/s10m/s 的风速区间上。 6534#塔代表年拟选轮毂高度 80m 处主导风向为 SSE,风向频率为 13.4%;次主导风向为 S,风向频率为 11.7%;风能频率最大扇区为 N,风能频率为 15.7%;风能频率次大扇区为 S,风能频率为 10.5%; N 扇区的平均风速最大, NNE 扇区的平均风速次大;N 扇区的平均风功率密度最大, NNE 扇区的平均风功率密度次大。 根据测风资料,初步估算本期风电场平均空气密度为 1.0369kg/m3。 6534#测风塔代表年 70m 高平均风速为 6.1m/s,平均风功率密度为 204.37W/m2; 80m 高平均风速为6.18m/s,平均风功率密度为 216.88W/m2,随着距地高度的增加,平均风速和平均风功率密度呈逐渐增大的趋势 。 全年主导风向为 SSE,次主导风向为 S,风能密度分布的最大方向为 N。根据 GB/T 18710-2002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判定本期拟建风电场风功率密度等级为 1 级。根据国际电工协会 IEC61400-1( 2005)标准。根据国际电工协会 IEC61400-1( 2005)标准,判定本期风电场宜选用适合 C 以上安全等级的低风速风力 发电机组。 18 社会环境简况 1、铜川市社会经济简况 铜川位于 XX 省中部,处于关中平原向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是关中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介于东经 10834-10929、北纬 3450-35“34之间,是 XX 省省辖市。 铜川 1958 年建市,经过 40 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农业基础条件优越、城市基础设施功能完善、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作为中国 21 世纪议程试点城市和全国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之一的铜川 ,将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建设现代化城市为目标,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热忱欢迎各界人士前来观光、旅游、投资置业。 铜川位于 XX 省会西安市的北部,交通便利 ,是通往人文初祖黄帝陵及革命圣地延安的必经之地,距西安市区 68 公里、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72 公里 ,西安至黄陵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咸铜、梅七两条支线铁路与陇海大动脉相连。 铜川市总人口数为 86 万,其中工业人口占 53,面积 3882 平方公里。全市下辖王益、印台、耀州、新区四区及宜君县。 铜川自然资源丰富,有利于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