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稳定发展调查报告.docx
农业稳定发展调查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农业稳定发展调查报告 结合对市 “三农 ”工作情况的调查,我们认为,当前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培植乏力、社会事业滞后。要促进农业的稳定发展,应当抓住这些 “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关键问题实现突破。 一、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突破。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农业发展最突出的制约,是城乡社会最显象的差别。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必须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上着力。一是改造升级农业生产设施。农业要摆脱 “靠天吃饭、出力挣钱 ”的困境,当务之急是抓好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三项重点建设:以水源工程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为重点,全面加强农田水利配套设施维护;以粮油增产行动为依托,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土地开发整理和测土配方施肥工程,积极发展管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扩大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区;以农村信息化试点建设、大型农机具补贴推广为 契机,加快完善 “三农 ”服务信息平台,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二是配套完善农村生活设施。坚持城乡基础设施统筹建设的思路,继续抓好旧村改造、自来水、村路硬化等民心工程,坚持村民自愿的原则,积极推进农村居住工程建设。在搞好面上建设的同时,选择那些辐射范围广、人流物流大的村庄,依托闲置设施,集中建设农村中心服务农业稳定发展调查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社区,采取 “市县补一点、镇村投一点、部门帮一点、社会助一点 ”的办法,根据群众需求,有侧重地建设村级农技指导、农资供应、医疗卫生、购物消费、文体娱乐、基层建设、村政事务等设施,搭 建一批新的服务载体,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城乡无差别的便利服务。三是培育涵养农村生态品牌。目前农村规划管理散乱、垃圾处理滞后等问题不容忽视。要把村庄作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结合村容村貌整治,加快农村沼气建设和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结合农业污染源普查,积极推广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结合造林绿化、小流域治理,搞好山滩、路网绿化,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再造绿水青山的田园风光。 二、在富民强村产业培植上实现突破。解决 “三农 ”问题,关键在发展,核心是增收。当前应重点抓好 “四个一批 ”。一是培植一批加工龙头 。在土地、税收、资金、信贷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尽快做大做强,加快建立和普及 “公司 +基地 +农户 ”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让更多的农民进入到农产品加工增值链条,并从中获得更大收益。二是打造一批特色板块。提高农业产出效益,规模、特色缺一不可。应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和群众种养传统,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在蔬菜、林果、水产、畜牧种养业等方面,建立一批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的特色种养业基地,形成 “一村一品 ”、 “几村一品 ”的发展格局,增强农业的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三是做响一批农业品牌。没有标准农业稳定发展调查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品牌的农业,是没有前 途的农业。要把农业标准化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根基,以农业 “三品 ”认证为导向,大力推广绿色种植和健康养殖;以农产品品牌创建为契机,引导食品加工企业建立原料基地,实施标准化生产,争取新增一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三品 ”认证和省级以上名牌、商标,提高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四是新上一批产业项目。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靠产业项目作支撑。应把产业培植作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的关键,抓住园区开发、大项目建设、发展服务业和旅游业的机遇,在其能够辐射到的村庄内,规划建设一批园区服务项目、配套产业项目、加工贸易项目和租赁项目等,使农 村集体经济有一个大的提升。 三、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上实现突破。医疗事业,应坚持完善设施与优化服务并重,加快推进镇级卫生院、农村卫生室改造建设,组织开展健康教育促进活动、关爱老年健康免费查体活动,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和报销比例,增强农村医疗保障水平。教育事业,应坚持落实政策与整合资源并重,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 “两免一补 ”政策和普通高中、职业教育助学金制度,继续实施农村学校 “食暖行 ”工程,扩大困难学生补助范围。要以创建规范化学校为载体,统筹农村中小学校教育设备更新和师资力量配备,促进城乡教育均衡、 公平发展。社会保障,应坚持上级投入与镇村补助并重,近年来市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建立起覆盖农村的低保、五保供养、失地农民保障和困农业稳定发展调查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4 页 难救助等长效保障机制,今年又确定在市区推行新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取得经验后,在全市农村逐步推开。就业问题,应坚持扩大就业与鼓励创业并重,把拓宽农村二三产业渠道,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劳动、农业等部门要有针对性地搞好就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实现企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互动双赢。同时,要在注册登记、税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扶持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稳步提高 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比重,形成多元化的农民增收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