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房地产地块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
1 前言 郑州御邦置业有限公司 拟投资 136000 万元在郑州经济 开发区 经开第八大街以西、经南四路以南 建设 恒大绿洲项目 A-10 地块项目 。该项目已在郑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发展服务局备案,备案号为:豫州经技房【 2013】 00069。 本项目使用权面积 50507.80m2, 经郑州市城乡规划局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分局批准,该 地块 为居住用地。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总建筑面积 282315.12m2、地上建筑面积 201285.70m2、地下建筑面积 81029.42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包括住宅183820.66m2,商业 14114.72 m2,幼儿园建筑面积 3350.32 m2。容积率 3.99,绿地面积 18182.81m2,绿地率 36%。 小区内主要设备包括消防、安全智能化设备等。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规定,本项目属 “城市基础设施及房地产类房地产开发项目 ”(建筑面积 10 万平方米以上),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受 郑州御邦置业有限公司 委托,我单位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书见附件 1。 经查阅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本) 修订 本 , 本 项目 为房地产建设,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项目,属于允许类项目,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 本次评价在现场调查、资料收集分析、类比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项目特点、建设规模和环境状况,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有关规定,本着 “ 科学、公正、客观、严谨 ” 的态度,编制完成 郑州御邦置业有限公司恒大绿洲项目 A-10 地块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2 第 一 章 总论 1.1 编制依据 1.1.1 法律、法规 1.1.1.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 年 12 月 26 日); 1.1.1.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 影响评价法( 2003 年 9 月 1 日); 1.1.1.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998 年 11 月 29 日,国务院令第 253号); 1.1.1.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 年 6 月 1 日); 1.1.1.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0 年 9 月 1 日); 1.1.1.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7 年 3 月 1 日); 1.1.1.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5 年 4 月 1 日); 1.1.1.8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2003 年 1 月 1 日); 1.1.1.9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 200628 号); 1.1.1.1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2008 年 10 月 1 日); 1.1.1.11河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 1.1.1.1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本)( 修订本 ) ; 1.1.1.13河南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目录( 2012 年本); 1.1.1.14郑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1.1.1.15郑州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 1.1.1.16河南省环境污染防治设施监督管理办法; 1.1.1.17关于印发 的通知; 3 1.1.1.18河南省环保局关于贯彻实施 的通知; 1.1.1.19河南省建筑物扬尘排污量抽样测算办法(暂行)规定; 1.1.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1.1.2.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HJ2.1-2011); 1.1.2.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2.2-2008); 1.1.2.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HJ/T2.3-1993); 1.1.2.4环境影 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HJ2.4-2009); 1.1.2.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HJ19-2011); 1.1.2.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HJ610-2011)。 1.1.3 项目文件 1.1.3.1 郑州御邦置业有限公司 关于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 1.1.3.2 建设项目备案 表 ; 1.1.3.3 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 ; 1.1.3.4 经开区环境保护局关于郑州御邦置业有限公司恒大绿洲项目 A-10 地块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意见 。 1.2 评价对 象 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对象为 郑州御邦置业有限公司恒大绿洲项目 A-10 地块项目 ,工程内容包括住宅、商业建筑、幼儿园等 , 地上总建筑面积 205551.87m2。 本次评价范围仅包括住宅及商业建筑,不包括后期商业进驻酒店、餐饮、娱乐业、大型超市等,后期进驻商业需另作环评。 1.3 工程建设特点及环境识别 4 1.3.1 工程特点 本工程属于房地产建设项目,具有以下特点: ( 1)本项目为房地产建设,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 2011 年本) (修订本) 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项目,属于允许类项目,符合国家 产业政策。 ( 2)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住宅、商业、幼儿园、物业用房等建筑 , 项目用地性质为 居住 用地。 ( 3)本项目给水由市政供水管网供给, 供热由热力公司集中供给 。 1.3.2 项目所在地环境特点 ( 1)本项目位于 郑州经开第 八 大街以 西 、经南 四 路以南 。 项目 周围环境敏感点为 北侧 恒大绿洲项目 A-05 地块项目(目前正在建设过程中) 、西侧 恒大绿洲项目A-07 地块项目(尚未开始建设) 、 东侧 一路之隔为郑州精益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客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化项目 、 南侧为空地 。 具体见附图 二 所示 。 ( 2)本项目污水可经市政污水管网排入 王新庄 污水处理 厂进行处理,污水经处理后排入贾鲁河,贾鲁河为淮河流域水系,属重点流域。 ( 3)项目位于郑州市,属于 SO2 控制区。项目内无燃煤设施, 天然气、暖气 由市政集中供给。 1.4 评价目的及指导思想 1.4.1 评价目的 ( 1)针对项目特点,开展评价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确定项目影响环境的要素和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5 ( 2)根据工程建设内容,分析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的主要污染环节、污染类型、排污方式及污染程度,预测对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切实可行的工程污染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建设对区域环境 的不利影响; ( 3) 提出控制和缓解污染影响的对策和建议,对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做出明确的结论 ; ( 4)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项目的选址的环境可行性及布局合理性。 通过以上工作,使本评价达到为管理部门决策、设计部门优化设计、建设单位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的目的。 1.4.2 指导思想 严格按照国家关于建设项目 “ 达标排放、清洁生产、总量控制 ” 的原则。根据项目污染特征,重点做好项目废气、废水、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分析内容。通过分析评价,明确给出本工程选址环境可行性结论。 1.4.3 评价 对象及评价时段 本次评价对象为 郑 州御邦置业有限公司恒大绿洲项目 A-10 地块项目 。 评价时段为本项目 施工期和 营运期 两个阶段。 1.5 环境影响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 1.5.1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 根据项目建设内容和产污环节,本次项目施工期及营运期主要污染源及污染因子见表 1-1。 表 1-1 环境影响识别内容一览表 类别 项目 施工期 营运期 地基 土地 弃土 石渣 材料运输堆放 机械 作业 居民 生活 绿化 建筑 设施 商业 活动 环境空气 1 1 1 3 1 1 地表水环境 1 1 1 1 6 声环境 3 3 1 2 1 生态 环境 水土流失 3 2 1 3 土地利用 1 1 1 3 3 2 城市景观 2 2 2 1 3 2 资源利用 1 1 1 1 1 社会 环境 交通 1 1 1 生活质量 1 3 3 2 区域经济 2 2 备注 长期不利影响 短期不利影响 长期有利影响 短期有利影响 1-影响较小、 2-影响中等、 3-影响 显著 空格为无相互作用或相互作用不密切 由表 1-1 可知,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废气、废水、噪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物排放将对区域环境分别造成一定的短期和长期的不利影响。此外,建成投产后,从居民生活质量和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将带来有利条件。 1.5.2 评价因子筛选 根据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结合项目排污特征和当地环境质量现状,筛选出本次评价因子见表 1-2。 表 1-2 评价因子筛选一览表 时段 环境要素 影响内容 评价因子 施工期 环境空气 建材运输、存放和使用; 燃油施工机械、运输车辆尾气 、装 修废气 排放。 扬尘 SO2、 NOX、 HC、苯系物 等 水环境 施工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放 COD、 SS、氨氮等 声环境 施工机械、运输车辆产生噪声 施工噪声 固体废物 建筑垃圾、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建筑垃圾、生活垃圾 生态环境 土地平整、土石方开挖 较大面积的荒坡地变成硬化地面 水土流失、植被破坏 改变拟建地块的结构和功能 营运期 环境空气 地下车库汽车排放的废气。 CO、 NOX、 HC 等 水环境 住宅及配套设施等产生的生活污水 COD、 SS、氨氮和动植物油等 声环境 泵站 ;停车场( 库)汽车。 社会生活噪声交通噪声 固体废物 住宅及配套设施等产生的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 1.6 评价标准 1.6.1 环境质量标准 根据郑州市 经开区 环境保护局 关于郑州御邦置业有限公司恒大绿洲项目 A-10地块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意见 ,本次评价执行标准如下 : 7 ( 1)空气 本项目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标准限值见表 1-3。 表 1-3 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浓度限值 单位: mg/m3 污染物名称 取值时间 PM10 SO2 NO2 1 小时平均 0.50 0.20 24 小时平均 0.15 0.15 0.08 年平均 0.07 0.06 0.04 ( 2)地表水环境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执行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标准限值见表 1-4 所示: 表 1-4 地表水环境质量类标准 单位: mg/L( pH 除外) 序号 项 目 名 称 标 准 值 类 1 化学需氧量( CODCr) 30 2 氨氮( NH3-N) 1.5 ( 3)地下水环境 地下水 环境质量评价执行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14848-1993)中类标准,标准限值见表 1-5 所示: 表 1-5 地下水环境质量类标准 序号 项 目 名 称 标 准 值 1 pH 6.5 8.5 2 总硬度 (以 CaCO3 计 )( mg/L) 450 3 溶解性总固体( mg/L) 1000 4 高锰酸盐指数 ( mg/L) 3.0 5 氨氮 ( mg/L) 0.2 6 总大肠菌群(个 / L) 3 ( 4)声环境 8 项目所在区域执行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 2 类 、 4a 类 标准 。标准值见表 1-6 所示: 表 1-6 执行标准 单位: Leq dB( A) 1.6.2 污染物排放 标准 ( 1)大气污染物 本次评价执行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见表 1-7。 表 1-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标准名称及级(类)别 污染因子 标准限值 单位 数值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二级标准 颗粒物 mg/m3 1.0(周界外浓度最高 点) ( 2)污水 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中的三级标准,见表 1-8。 表 1-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 单位: mg/L( pH 除外) 污染物名称 pH(无量纲 ) COD BOD5 SS 动植物油 标准限值 6 9 500 300 400 100 ( 3)噪声 本项目施工 阶段 为施工期噪声 , 执行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 GB12523-2011),噪声标准限值见表 1-9 所示: 表 1-9 建筑施工场界 环境 噪声 排放 限值 单位: dB( A) 昼 间 夜 间 70 55 标准 名称 类别 昼间 夜间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2 类 60 50 4a 类 70 55 9 运营期,项目厂界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中 2 类、 4 类标准,标准值见表 1-10。 表 1-10 运营期项目厂界外声环境执行标准 单位: dB( A) 厂界外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昼间 夜间 2 60 50 4 70 55 ( 4)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排放标准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物控制标准( GB 8599-2001)。 1.7 评价等级 1.7.1 地表水评价等级 根据环境影响 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HJ/T2.3-1993),建设项目的排水量为 675.6m3/d, 小于 5000m3/d, 排水主要为生活污水,水质简单 。 且 本 项目位于郑州市 王新庄 污水处理厂收水范围内, 项目所排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进入王新庄污水处理厂进行进一步处理,而后排入贾鲁河,对环境影响较小 。因此,确定 地表 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 1.7.2 地下水评价等级 本项目在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属类建设项目 (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分级见表 1-11), 根据项目场地水文地质特征, 建设项目场地包气带防污性能较强,含水层不易污染,地下水环境不敏感,项目污水排放量较小,且水质简单。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HJ610-2011),确定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三级 。 表 1-11 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分级 评价等级 建设项目场地包气带防污性能 建设项目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征 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 建设项目 污水排放量 建设项目水质复杂 10 程度 三级 强 不易 不敏感 小 ( 675.6m3/d) 简单 1.7.3 声环境评价等级 本 项目 为住宅项目, 区域执行 声环境质 量标准( GB3096-2008)中 2 类 标准 ,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HJ2.4-2009),本 项目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以项目区四周 200m以内的环境敏感点为评价范围。 1.7.4 生态影响评价等级 根据调查,项目用地现状为空地 , 所在区域内无珍稀濒危物种,也无需特殊保护的生态敏感点,本工程占地面积小于 2km2,其主要生态影响为对区域内城市资源利用、地表形态及城市景观的影响,且对区域内的生物量、物种的多样性影响极小,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HJ19-2011)评价等级划 分原则确定本次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仅进行一般的环境影响分析。 1.8 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位于 经开第八大街以西、经南四路以南 。 项目周围环境示意图见 附图 附图二 ,项目环境保护目标和级别见表 1-12。 表 12 环境保护目标及保护级别一览表 项目 保护目标 保护级别 环境空气 恒大绿洲 A-05 地块项目 ( N, 20m)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GB3095-2012)二级标准 地表水环境 贾鲁河 中牟陈桥断面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中类标准 声环境 恒大绿洲 A-05 地块项目( N, 20m) 声环境质量标准 ( GB3096-2008) , 2 类标准 1.9 评价专题设置 ( 1)总论 ( 2)区域环境概况 ( 3)工程分析 11 ( 4)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 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6) 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 ( 7) 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 8) 公众参与 ( 9) 总量控制分析 ( 10) 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 ( 11)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 12) 环境管理 ( 13) 评价 结论与建议 1.10 评价工作程序 本次评价工作程序见图 1-1。 12 图 1-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框图建设单位委托 现 场踏勘收集资料 研究有关法规文件及与项目有关的文件 征求环保及建设单位主管部门对环境评价 的意见 确定评价工作内容与评价重点 评价区自然社会环境现状调查 工程环境污染因素分析 评价区污染源调查 环境现状监测与分析 公众参与调查 工程污染因素分析 环境质量影响预测与评价 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工程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 总量控制和厂址可行性分析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环境管理 综合分析 环保对策 建设和设计单位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13 第二章 区域环境概况 2.1 区域环境概况 2.1.1 地理位置 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东经 11242 11414,北纬3416 3458,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东西长 166km,南北宽 75km,面积 7446.2km2,其中市区面积 1013.3km2,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 147.7km2,现辖 6 区 5 市 1 县。郑州市东连开封,西接洛阳北隔黄河与新乡、焦作相望,南与许昌、平顶山相接,京广铁路与陇海铁路在此 交汇,地理位置优越。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 1993 年 4 月,位于郑州市区的东南,规划范围为 陇海铁路以南、机场高速以东、郑民高速以北、万三公路以西 区域 。 2000 年 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至目前规划控制面积达到 137 平方公里,区内常住人口、产业工人及从业人员 10 万余人。以“工业立区、科技兴区”为发展战略,着力培育发展“汽车及零部件制造、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现代物流”五大支柱产业。以龙头项目为主导,全力培育 8 个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 郑州出口加工区于 2002 年 6 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 ,位于郑州市区东南的国家级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其中 A 区 2004 年 6 月 1 日封关运行,已开发面积0.893 平方公里,位于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八大街以东、经北四路和经北六路之间; B 区规划占地面积 5 平方公里,加工区规划有保税物流园区、保税加工区和产业配套区等。区内实行“境内关外”的管理模式,按照国际管理操作运行。2008 年 12 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河南郑州出口加工区在原有加工生产的基础上拓展了保税物流、研发、检测、维修等功能,成为中国目前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通关最快捷、管理最简便的对外开放经济区域。 14 郑州市作 为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京广铁路、陇海铁路、京广澳高速、连霍高、301 国道等国家干线交汇于此,并拥有 4E 级的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本项目位于郑州市区规划范围,空运、铁路、公路交通均十分便利 。 本项目位于 经开第八大街以西、经南四路以南 。具体地理位置见 附图一 ,项目周围环境示意图见 附图 二 。 2.1.2 地形地貌 郑州市地跨我国第二级和第三级地貌台阶,地势总体上西部高、东部低;中部高、东北低或东南低。全市地势由西向东北倾斜或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高,东部低,地形呈阶梯状降低。基本轮廓是西部多山地、丘陵,东部为平原,全市自 西向东从中山低山丘陵平原过渡,相互之间分界明显,中山海拔高度在 1000m以上,低山在 400 1000m之间,丘陵在 200 400m,平原则在 200m以下,其中大部分在 150m以下。山地、丘陵、平原所占比率约为 19.3、 31.7和 49。根据河南省地貌条件区分,郑州市地貌大体以京广铁路西侧为界,西侧属豫西复杂结构地区的嵩山 箕山低山丘陵区,东部属堆积平原区的黄河冲积扇平原区。根据全市地貌特征和成因,进一步划分为 5 个地貌小区,即东北平原洼区、东南砂丘垄岗区、洪积倾泻平原区、低山丘陵区、西南群山区。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处于华北平原西南部的边缘地带,西南部与嵩山余脉相接。区内总体地形为西南高、东北低,地面标高为 117.1m,最低为 85.2m,坡降为269 。西南部冲沟发育,地面起伏加大,西北部地面平坦,局部低凹。开发区属 黄河 冲积区,地势平坦,多为沙荒地和薄产田。区内村庄稀少,人口密度低 (237人 / km2)。 15 本项目所在 区域 属于黄河冲积平原区,属于稳定场地,地势平坦,有利于项目建设。 2.1.3 地表水文 郑州市地表水分属淮河、黄河两大流域,其中郑州市区、登封市、新密市、新郑市、中牟县和荥阳市部分 区域属淮河流域,巩义市、荥阳市部分区域属黄河流域。项目区域河流为贾鲁河,属淮河流域。 区域水系图见附图三所示。 贾鲁河为季节性河流,进入郑州市区后,主要的任务是负担农田退水和接纳市区各河道汇入的生活、生产废水及雨水排泄。 七里河发源于新郑小桥乡楚家脑村东。流域面积 741km2,全厂 47.23km。在市区以东由西南向东北穿过 107 国道及陇海铁路于王新庄污水处理厂东约 1.0km处汇入东风渠。郑州市王新庄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污水排入七里河 。 本项目附近的地表河流为西侧约 3 km处的七里河和东 南 侧约 2.7km的潮河。项目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王新庄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入七里河,最终 汇入 贾鲁河。 2.1.4 地下水 郑州地处华北地台南缘、秦岭东延部分的嵩箕山前,地表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地下水类型以松散岩类孔隙水为主。 郑州市地下水资源量为 9.53 亿 m3,全市地下水资源量(允许开采量)为 7.6114 亿 m3。郑州市地下水水量极丰富区分布于东北部沿黄河一带,含水层厚 30-40m;水量丰富区分布于京广铁路以东的广大平原区,包括市区、中牟、新郑大部分地区,含水层厚度一般为 15m;西部主要为水量中等区及弱富水区 ,水位埋深一般在 20-60m之间。浅层地下水流向由西南流向东北,主 16 要用于郊区农村和农田灌溉,深层地下水主要消耗于开采。目前,浅层地下水由于受深层地下水开采的影响,已形成一个东西长的椭圆形疏干漏斗,漏斗中心在棉纺区,水位埋深达 43m。 本项目所在区域 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浅层地下水的补给方式主要为降水入渗补给和灌溉回渗补给。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北部地下水位埋藏较浅为 0.63.0m,南部由于风积沙丘的缘故埋藏较深为 39m,水位标高 82.0105.6m。 2.1.5 地震烈度 郑州市抗震设防裂度为 7 度,设计地震分组 为第一组,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15g;由于场地类别为 类,设计特征周期为 0.35s。 2.1.6 气象气候 郑州市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依次呈现出春季温暖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多风的基本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为 14.4 ,历年平均降雨量为 652.9m,全年日照平均时数为 2189.52352.3,无霜期大致在 206234 天。郑州属中纬度东亚季风区,冬季风向多偏北,夏季风向多偏南。 经开区内为季风区。夏季盛行南风,秋末冬初以东北风和西北风为主交替出现,多年平均风速 2.95m/s,最 大风速 20.3m/s。根据资料,郑州市全年主导风向为 NE 风,频率为 9.8%;次多风向为 S 风,频率为 9.2%;近六年平均风速在 1.23.2m/s 之间 ,以 NE 风的风速最大,以 WS 风的风速最小。 2.1.7 土壤 根据河南省土壤区划分系统划分,郑州市土壤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干旱森林草原棕壤褐土地带 豫西北丘陵立土区。该区因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土壤母 17 质多为风积、洪积、黄土母质,还有第四纪红土,质地粘重。丘陵旱薄地分布广泛,少雨易遭旱灾。郑州市土壤面积 69.56hm2,土壤类型有褐土、潮土、风砂土、石质土、新 积土、粗骨土、红粘土、紫色土、棕壤土、水稻土等 10 大类, 30 个亚类, 53个土属, 110 多个土种。 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郑州市东南部,土壤类型以潮土和风砂土为主。 2.1.8 自然资源 郑州市在植物区系划分上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型,跨 2 个植被区。京广铁路以东属豫东平原栽培作物植被区,京广铁路以西属豫西山地、丘陵、台地落叶阔叶林植被区。 郑州的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 花生、棉花等。土特产品有新密金银花,新郑大枣,荥阳柿子,中牟大蒜、西瓜、花生,河阴石榴,登封烟草,郑州月季等。 郑州地 区动物区系属于华北动物区系,西部山地丘陵区动物种类和数量较多,森林动物资源比较丰富。全市有白肩雕、金雕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2 种,有大鲵、大天鹅、小天鹅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40 种,其中白鹳、大天鹅、小天鹅等水生鸟类集中或零星分布在郑州市的山区、丘陵和平原。 本项目所在区域天然植被残存较少,已为人工植被替代。 2.1.9 矿产资源 郑州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矿藏 34 种,主要有煤、铝矾土、耐火粘土、水泥灰岩、油石、硫铁矿和石英砂等。其中煤炭储量达 50 亿吨,居全省第一位;耐火粘土品种齐全,储量达 1.08 亿吨,约 占全省总储量的 50%;铝土储量 1 亿余吨,占全省总储量的 30%;天然油石矿质优良,是全国最大的油石基地之一。 18 2.2 社会环境概况 2.2.1 行政区域及基本情况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河南省唯一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郑州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和重点产业园区,外资企业、工业企业和出口加工企业的聚集地。郑州经开区成立于 1993 年 4 月,规划面积 12.49 平方公里, 2000 年 2 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随着形势的发展,郑州市委、市政府先后对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区划进行了调整,对周边 26 个行政村实行托管。 2009 年 8 月,郑州新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确定将新规划的国际物流园区统一交由经开区开发建设,至此经开区规划控制面积达到 137 平方公里 。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入实施 “工业立区、科技兴区 ”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培育发展 “汽车及零部件制造、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现代物流 ”五大支柱产业,紧紧抓好一批重大产业基地和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以重大项目带动区域经济大发展。目前, 区内 基础设施覆盖面积 41 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430 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超过 50 亿元。全区已聚集各类工业企业近1500 多家,其中 外商投资企业 205 家,上市公司直接投资项目 31 个;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01 家,世界 500 强企业中已有 18 家入驻经开区。经开区先后获得河南省、郑州市对外开放先进单位、河南省利用外资工作先进单位、郑州市跨越式发展综合服务先进单位、郑东新区建设五年成规模先进集体、郑州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2.2.2 经济 现状 郑州市 2012年 完成生产总值 5547亿元,比上年增长 12.0%;人均生产总值 63328元,比上年增长 9.6%。其中第一 产业 增加值 142.4 亿元,增长 4.0%;第二产业增加 19 值 3208.4 亿元,增长 14.8%;第三产业增加值 2196.2 亿元,增长 8.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 2.6: 57.7: 39.7 调整为 2.6: 57.8: 39.6。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 3426.1亿元,增长 15.0%,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61.8%,比上年提高 0.7 个 百分点 。 年末全市城镇化率达到 66.3%,比上年提高 1.5 个百分点。 2012 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 68 亿元,工业总产值完成 130 亿元,年均增长 2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 28 亿元,年均增长 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93.5 亿元,年均增长 26%;实际利用外资2.8 亿美元,年均增长 51.8%;进出口总额 12.4 亿美元,年均增长 60.8%。 2.2.3 交通通讯 经开 区已经形成了 12 纵 12 横的网状道路格局,区内道路总长达到 50 公里以上;铁路专用线与陇海铁路圃田站相连,直达开发区内; 区内还有 郑州铁路集装箱货运中心站,是铁道部 规划建设的全国 18 个集装箱中心站之一,站内拥有占地 500亩的停车场以及汽车专用发送通道 ;市内 公共交通网络逐步完善 。 2.2.4 文物和风景名胜 悠久的历史给郑州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全市有各类文物古迹 1400 多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26 处。在郑州周围,有星罗棋布的古城、古文化、古墓葬、古建筑、古关隘和古战场遗址,中华人文始祖黄帝,著名历史人物列子、子产、杜甫、白居易、高拱等就出生在郑州。 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沙丘密布,少有工业污染存在,为良好的风景建设区。目前区内旅游资源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在曹古寺以东, 司赵南风积沙丘间建有多个游乐、休闲园区,如驼鸟园、蹦极场、射击场、跑马场、鹿园、金沙湖休闲娱乐区等。 根据现场勘察,本项目所在地周围 500 米范围内未发现文物和风景名胜。 2.3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2020) 20 城市性质:河南省省会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通讯枢纽和现代物流、商贸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规模:至 2020 年,市域总人口 1100 万人,城镇人口 880 万人,城市化水平 80%左右,中心城区城市人口 500 万人;市域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 836km2 以内,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 450 km2 以内。 规划范围:郑州市 域行政辖区。包括金水、管城、二七、中原、惠济、上街六区和荥阳、巩义、新郑、新密、登封、中牟五市一县所辖范围,规划总面积为 7446.2km2。 城市发展方向:城市发展主要向东、东南两个方向展开。举全省之力,重点发展大郑东新区,构建中原城市群发展核心区,提升中心城市带动作用。 向西依托巩义、上街、荥阳等城市,加强与偃师、洛阳的衔接,形成郑洛城市工业走廊。向西南依托登封、新密等城市和地域历史文化资源,形成市域南部特色发展带。 布局结构:形成 “一带两轴、一区四城 ”的布局结构和 “南山北水、绿廊环绕 ” 的生态格局。各功能区突出自身优势和特点,发挥汇集效应、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做大做强。 产业布局:依托城镇和快速交通线,建设 25 个产业聚集区;东部方向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及先进制造业;东南方向重点发展航空物流、保税物流等现代物流业;西部方向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建材、煤炭、铝加工、医药、电缆、机械、化工等产业;西南方向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和煤炭、电力、服装等产业;北部依托黄河,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业。 2.4 经济技术开发区概念性总体规划 21 郑州经济技术开 发区概念性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由曾由黑川纪章事务所编制,并由郑州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修改完成。相关规划简介如下: ( 1)规划范围、性质及规模 规划范围:北起陇海铁路,东临京珠高速公路,西临郑州至新郑机场高速公路,南至西南绕城高速公路,规划范围内总面积为 86.6km2。 城市职能:河南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外向型经济基地;郑州市区东南部的经济、文化中心:以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物流服务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集科研、商务、办公、居住等于一体,公共服务设施齐备,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区。 城市性质:河 南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外向型经济基地,郑州市东南部经济、文化中心和现代化新城区。 用地规模:近期(至 2010 年),规划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 29.7 平方公里;远期(至 2020 年),规划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 48.5 平方公里。 人口规模:近期(至 2010 年),规划居住人口规模控制在 15 万人左右;远期(至 2020 年),规划居住人口规模控制在 25 万人左右。 ( 2)规划用地发展方向和空间结构 规划期内,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用地发展方向主要为向东、向南。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空间拓展规划,以国道 107 辅道和绕城公路 (四环路 )为界, 形成三大片区,即现状发展区、东部拓展区、南部拓展区。 规划形成两轴、三心、十一个组团的空间结构。 两轴:即两条发展轴,指沿航海东路的北部发展主轴,沿经开第八大街、规划星光路的南部发展主轴。 22 三心:即三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级的综合服务中,凸,包括行政服务中心、国际服务中心、东南产业区的综合服务中心。 十一个产业组团:包括 5 个专业工业园 (出口加工区、光电信息产业园、外商工业园、汽车工业园、小型工业园 ), 3 个综合工业园, 1 个创新研发培训园, 2 个仓储物流园。 ( 3)环境保护规划 规划环境功能区 规划工业仓储集中区、居 民文教区、商业中心区、一类混合区、生态绿地区共5 类。 工业仓储集中区:包括总体规划确定的工业区、仓储区: 居民文教区:包括居民区和教育科研区为主的地区; 商业中心区:包括商业相对集中并有一定用地规模的地段; 一类混合区:包括一般商业与居民混合区,并允许布置一类工业的地区; 生态绿地区:包括潮河生态廓带、金沙湖生态公园、尚岗杨生态公园及沿公路、铁路、高压线、河流等生态防护绿廓。 大气环境质量及污染控制措施 一类大气环境质量区:即金沙湖、潮河、尚岗杨生态绿地和居民文教区,执行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二类大气环境质 量区:除一类大气环境质量区以外的其它规划建设区,执行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23 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优先鼓励发展节能、节水、无污染的高科技工业项目,控制发展有轻度污染的工业企业,禁止发展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工业项目应结合本地风向,相对集中布置工业园区,与居住区之间设置防护绿化带。对汽车尾气加大管理力度,严格控制尾气排放超标车上路,禁止使用含铅汽油、添加剂。加强城市绿化和生态保护措施,加大乔木及常绿植被的比例。 水环境质量及污染控制措施 十七里河、潮河及其支流作为景观用水,考虑到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 准 (GB3838-2002)中的类以上标准。 规划范围内河流、水面(金沙湖、十七里河、潮河及其支流)岸边应控制 20-50m宽绿化带,保证水体质量。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统一排放,集中处理;工业废水应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