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三农工作经验交流.docx
全县三农工作经验交流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 、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全县三农工作经验交流 一、坚持产村相融,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按照产业发展与新村建设相融互动的要求,结合灾后恢复重建,创新理念,统筹考虑新村与产业布局,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规划,以产业发展助推新村建设,以新村建设带动产业发展。我县围绕猕猴桃、茶叶、中药材等农业特色产业,重点打造 6 大产业核心区,围绕核心区建成 9 个标准化示范基地(园区)。今年新增茶园 8000亩,新增猕猴桃 3200 亩,新发展中药材 5000 亩,其中新发展天麻 1500 亩,新发展魔芋 7500 亩。生态肉猪出栏 13 万头,比上年增 3.9%;牛出栏0.59 万头,年增 2.2%;羊出栏 1.28 万只,年增 3.6%;家禽出栏 98万 只,比上年增 3.15%,其中林下养鸡出栏 50 万只以上。 二、推进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水平 围绕农业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社会化、产业化,按照 “提档次、上规模、增效益、促增收 ”的工作目标,大力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 ,做大做强现有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着力打造品牌产品、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努力提升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质量和水平。今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 29 家;完成全县三农工作经验交流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 、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绿色、有机食品认证 11个;无公害、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6 个;规范了 11 家已获证的绿色、有机食品企业。目前,我县 农村专合组织达67 家,其中:省级示范专合组织 3 家、市级示范专合组织 7 家。全县共有市级龙头企业 8 个,其中森楠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和县塔山有限责任公司正在申报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 三、狠抓新村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灾后重建整体部署,我县把灾后重建与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有机结合,全面做好灾后重建新村聚居点建设工作。目前,我县确定22 个新村聚居点和 34 个生态村落建设,其中 12 个省级新村基础实施投入建设点和 13 个市级新村示范样板。新农村 示范片内 70%的村建成包括村两委和便民服务中心、综治维稳中心、医疗卫生中心、农民培训中心、农家购物中心、文化体育中心集中在一起的 “1+6”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将进一步加强农村住房、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的发展,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四、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确保农业基础产业稳定发展 全县三农工作经验交流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 、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一是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惠农政策,及时足额发放各种惠农补贴资金,确保了我县基础产业的稳定发展。全县共发放各种惠农补贴资金1157.5 万元,其中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 963.99 万元、农机具购置补贴 9.37 万元、农作物良种补贴 184.14万元。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土地承包政策,全面完成土地承包权确权证颁证试点工作;严格按农村土地承包法相关规定及时处理和调解农村中出现的土地纠纷等矛盾,切实抓好农村土地流转指导,维护农民利益,确保农村社会稳定,提高民主管理水平,全年共签订土地流转合同 1351 份。三是积极配合县综改办开展 “一事一议 ”财政奖补工作,从 “一事一议 ”项目的申报、审查、实施、完工、验收、审计到上级检查等都做到了认真负责、严格把关,切实把这项得民心、惠民生的好事办好、实事办 实。全年共开工一事一议项目 24 个,涉及 17 个乡镇,总投资为 1143.99 万元。 五、探索农村改革创新,努力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结合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灾后重建,解放思想,创新体制,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在动力。加强扶持和培育,提高农民素质,培育职业农民,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年开展新型农民培训 850 人次,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 6.15 万人次;积极发展劳务经济,抓住灾后恢复重建对用工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务技能培训 2215 人次,加强农民工就近务工,增加劳务农民收入 3.98 亿全县三农工作经验交流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 、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4 页 元;加快乡 村旅游和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评定星级农家乐 8 家,旅游从业人员 1500 人,年平均工资 2 万元 /人,全县共计 1 万多农民直接或间接参与了乡村旅游及旅游土特商品生产销售,旅游业助农人均增收 70 元以上。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探索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和管理,推进土地资源变资本,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