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写作艺术的要素.docx
通讯写作艺术的要素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通讯写作艺术的要素 通讯是较为详尽、生动地报道新闻事件和人物风貌的新闻体裁,是 “比消息更为详尽的新闻 ”。通讯写出的事件更完整,人物更丰满,可以让人们更全面地了解新闻事件的全貌。新闻工作者往往捕捉生活中最典型的事实或形象,以生动的情节和丰富的情感去再现这种典型,从而表现时代的精神和主旋律,因此,通讯要能真正引导人、感染人,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除了其作为新闻体裁的一些基本要求外,典型、生动、含情应作为其写作艺术不可或缺的审美要素。 一、典型 新近发生的事一般都可以成为消息,但不一定能写成通讯。这是因为消息只是满足人们的知晓欲,强调有意义;而通讯则是要用生动的事实教育人,丰富的情感感染人,它更具有导向性和启迪性,自然通讯选材也就更为严格,其根本点就是要反映典型,写人、写事、写情节都必须具有典型意义。典型具有代表性,能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典型具有社会导向性:,一个典型即一面旗帜。通讯以生活中的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件为报道对象,可以弘扬正气,宣传先进,反映时代精神。正如列宁所说: “用生活中生动的具体事例和典型来教育群众。 ”所以通讯写作首先要想到所报道 的人或事是否具有时代精神和现实指导意义。只有充分表现时代精神,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典型报道才能产生震撼力,才有可能成为让人过目不忘的优秀通讯,才能做到 “以通讯写作艺术的要素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正确舆论引导人,以先进的人物激励人,以真实的事件震撼人 ”。如新华社的长篇通讯 20 岁的人生跨越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先后被一百零九家报纸刊用,拉开了全国范围内集中、广泛宣传李向群英雄事迹和成长道路的 “宣传战 ”,从中央到地方都极为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丁关根说: “李向群这个典型抓得好,思想蕴涵非常丰富,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为李向群题词: “努力培 养和造就更多李向群式的英雄战士。 ”这正是因为李向群的事迹反映了当代青年的本质和主流,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典型性和导向性。 通讯作品是否抓住了典型是衡量一个记者思想和业务水准的尺度之一。一个优秀的记者往往独具慧眼,独具匠心,精心选择,精心设计,站在历史的高度,以鲜明的个性揭示时代主题,反映人民的呼声。在九八抗洪斗争中,除了李向群外,还涌现了高建成、杨德胜、吴良珠、李长志等英雄人物,也产生了写在大江两岸、大江作证、砥柱中流等一系列优秀的通讯作品。这些作品集中反映了抗洪官兵舍生忘死、坚韧不拔的英雄事迹, 有力宣传了军队威武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以强烈的震撼力感染影响人们;形象具体地展示了人民军队和武警战士 “不愧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不愧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子弟兵,不愧为保卫国家和人民的钢铁长城 ”;弘扬了人民解放军是新时期最可爱的人的光辉形象!可见作为一个新闻人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多思多想,宏观上把握,微观上操作,选择事例从个别到一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只有这样选出的人或事才能通讯写作艺术的要素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是百里挑一,以一当十。 二、生动 通讯既不似消息要言不繁地叙述事实,也不似评论以逻辑推理来显示真理所在。通讯可以用叙述、 描写、抒情、议论等方法详细形象地报道人物事件。当然,它以生动形象见长。 生动性首先来自新闻事实本身的生动性,黑格尔在分析美的要素时说: “美的要素可分成两种,一种是内在的,即内容;另一种是外在的,即内容借以现出意蕴和特性的东西。 ”事实本身是内在的,即内容。通讯要抓住最具特色和最具感染力的人和事进行描写,让人物和事件本身内在美得以最大显现。所以通讯的生动性主要体现在对人物情节展开描述。不论是人物通讯还是事件通讯,人物都是重要的表现对象。对人物的外形、语言、行动等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使人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形神 毕现,以此来表现人物精神风貌,反映时代精神,增强通讯感染力。例如:英烈父子一文写李向群父子两人的事迹,并突出父承子业这一主题,其中有很多感人描写。在写到李向群的父亲替儿子抗洪来到连队,当连里点名到 “李向群 ”时, “只见父亲挺胸抬头,一步跨上前,大声答到: 到! ”这里连用了四个动词挺、抬、跨、答,把英雄坚定果断的作风和坚韧不拔的性格全盘端给了读者,读来颇有一种悲壮氛围,更增添了我们对英雄父亲的敬佩之情。 又如学海勤求索,茛菪伴人生 记我国微循环与茛菪类药研究开通讯写作艺术的要素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4 页 拓者杨国栋教授报道了杨国栋教授伴随茛 菪度过了大半生,通过艰苦的努力,在研究茛菪类药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同行称他为茛菪药物研究和开拓的带头人,新闻媒体冠以 “茛菪仙子 ”的美称,其中有一段杨教授的语言描写: “我选中了莨菪类药的研究,就要永不停息地为之奋斗下去。在学海中求索,在崎岖山路上攀登,要的就是一股韧劲,一点精神。 ”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表现了杨国栋那种不屈不挠,勇于开拓的精神,既是他研究取得成功的原因,也是他大半生奋斗的写照,从中我们仿佛看到了杨国栋老人孜孜不倦、辛勤耕耘的身影,可见这段语言描写对人物极具表现力。在通讯写作中,适当地对人物进 行描写,不仅有表现力,而且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可以避免概念化地介绍,增加通讯的生动性。 除了人物,情节是通讯内容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中,情节可以说是通讯的血肉。著名记者陈柏生说: “通讯与新闻不同,新闻强调用事实说话,而通讯除了事实以外还要有情节,有镜头,有联想。 ”一些脍炙人口的优秀通讯之所以能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引起强烈反响,原因之一就是具有不少能深刻表现人物的典型情节。通讯作者就是运用情节表现人物,体现主题。如新华社通讯四百壮士战洪魔将壮观的场面描写和细腻的人物刻画融为 一体,展示了一组组精彩感人的镜头: “被滚滚洪流迎头冲散的官兵 .浮出游涡的笫一件事,依然是救助他人。官兵们一个个把自己仅有的救生器材推给群众:有一件救生衣拖通讯写作艺术的要素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5 页 带着一两个群众同洪水搏斗。有些官兵被冲出几百米后,把当时所能抱住的大树,一次一次地让给群众或战友。 ” “戴应忠少将落水前没穿救生衣。某旅通信参谋眼见洪流冲来,一把撕下自己的救生衣递给他。 55 岁的戴应忠在几名战士帮助下爬上一棵树后,为给后来上树的战士腾出一个枝丫立身,救一脚蹬着另一棵树,在流速每秒三四米的滚滚洪流中一直坚持了近 10个小时。 ” 这些活 生生的画面具体形象逼真,读后让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在情节展开的过程中,极具表现力的是细节。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的行为、外貌、心理等细小部分进行细腻地描写。细节虽小但并非是可有可无的细枝末节,它是报道事实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段。细节在通讯中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于细微处见精神 ”生动典型的细节富有生命力,能够加强通讯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没有感人的细节,就会缺乏生活气息,人物、事件、思想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很难产生表现力与感染力,也就谈不上生动性了。美国记者休 马利根说: “生动的细节可以使纸面上的文章留在人的心灵上,渗 透到情感中去。 ”新华社资深社记者冯东书说: “细节是简单的,但是由于它是有特定个性的实事,给人的印象能胜过许多形容词;细节又是具体的,有见微知著的魅力,有时比抽象的道理更具说服力。报道中显形传神传情要细节。 ”无疑细节是新闻的活力所在,它可以给通讯带来强烈的感染力。 要抓细节就要深入基层,深入采访现场,掌握大量生动、鲜活的第一手材料,并且深入挖掘精心选择那些最能说明问题最能反映人们本质通讯写作艺术的要素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6 页 的富有特征的典型细节。只有这样的细节才具有动人的魅力。在通讯保卫科尔沁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一天,直升飞机起飞前,通过 机场的地方工作人员发现机长正在机组人员的胸前别着什么。 是不是勋章? 这位工作人员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排明晃晃的钢针。机长的话很简单: 必要时在大腿上扎一下,提醒提醒自己。 ”公务员之家 : 在科尔沁草原,直升机组成员在短短的 20 多天飞行 425驾次,航程近 8 万公里,空投空运食品、帐篷等物资 400余吨,抢救运送被洪水围困群众 200 余人次。作者为表现他们超负荷、超强度劳作,选择了别钢针这一细节,典型而又有说服力,使文章精神尽显,具有催人泪下、过目不忘的强烈效果,表现了人民子弟兵面对滚滚洪流、滔滔浊浪所表现出的战天斗 地的英雄气概和心系人民的赤诚本色。可见生动精练的细节,言简意赅、朴实深刻、可视性强,能够收到 “以一当十、窥斑见豹 ”的效果。三、含情清代袁枚在读诗品中写道: “作者情生文,读者文生情。 ”以情动人是成功通讯的又一法宝。通讯虽然也是要客观报道事实,但它又可由作者直接抒发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古人云: “无物似情浓。 ”文章的好坏与否,关键在于作者有无真实的感情,通讯也是如此。 “志思蓄愤 ”,对事物感受深、激情深,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写出来的东西自然能打动人心;反之,如果作者对所报道对象无动于衷,不带一点感情,那别人读了也 就不痛不痒,毫无味道。前苏联领导人加里宁有句名言:写东西 “要加点血进去 ”,所谓 “血 ”就通讯写作艺术的要素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7 页 是指浓烈的情感。记者应该有浓烈的情感,爱其所爱,恨其当恨,并将这种情感溶进作品之中。所以通讯要有渗透力、感染力很强的 “情 ”,记者要伴随作品中所描述人物的喜怒哀乐做有情之人,叙有情之事,抓动情之时,把情感渗透到字里行间,让记者、读者进行感情交流,以真挚美好的情感去打动人,引起读者的广泛共鸣。 通讯的抒情既可以融于对事实的叙述中,情感表达得含蓄蕴藉,也可以与景物描写结合起来,产生情景交融,情随景生的效果;还可以直抒胸臆,酣畅淋 漓地抒写作者的情怀。采取什么方式,根据需要作者可以选择,但不管以什么方式抒情,情感必需健康真实、自然充沛,用真切的思想感受表达一种褒贬扬抑,让情感自然渗透到文章字里行间,并且流入读者心中。只有这样,才能打动人心,唤起共鸣,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例如何平、刘思扬就是满怀对邓小平同志的深厚感情,写下了在大海中永生 邓小平同志骨灰撒放记一文。全文以大海为主线,以撒骨灰为切入点,写出了邓小平波澜壮阔的一生;体现了邓小平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的主题。文章将现实、政论与抒情相结合,用 “飞机盘旋,鲜花伴着 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 ”这样的句子进行反复,形成了雄浑悲怆的主旋律,展现了邓小平同志崇高的思想情操,抒发了各族人民对邓小平同志的挚爱之情,有一种荡气回肠、深情难抑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许多人是含着眼泪读完这篇通讯的。1997年 4月 8 日,北京音乐厅还以 “在大海中永生 ”为题举行了痛悼邓通讯写作艺术的要素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8 页 小平同志的音乐朗诵会,著名配音演员乔榛、丁建华含泪朗诵了 “在大海中永生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和观众一起出席音乐会,并对这篇作品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写出了亿万人民对小平的感情。 综上所述,一篇优秀的通讯一经发表,在社会上便会引起广泛的、强烈的反响。这主要是由于作者在深入采访的基础上,不仅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时代的前沿,深入挖掘事物的本质意义,表现其典型性和时代感;而且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描摹生动具体的情节,抒写真挚美好的情致。只有具有深刻的典型性,艺术的生动性和丰富的情感性的通讯才能独具魅力,让人过目不忘,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宣传和教育作用,使人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