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医院X射线探伤装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
编号: 核 技 术 应 用项 目环 境 影 响 报告 表项目名称: 使用X射线探伤装置建设单位:北京百慕航材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单位公章2013 年 06 月 07 日评价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公章)法定代表人: (名章)项目名称: 使用X射线探伤装置建设单位:北京百慕航材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评价文件类型: 特殊项目报告表项目负责人 登记类别 登记证编号 签字王永杰 核工业类 A10420041300评价人员情况姓 名 职 称 登记证或岗位编号 备注 签 字王永杰 高级工程师 A10420041300 负责王 巍 工程师 A10420020号 编写王 瑾 工程师 A10420031号 审核1表1 项目概况单位名称 北京百慕航材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永翔北路5号法人代表姓名 戴圣龙 电话 010-62498358 邮编 100095联系人及电话 陈猛 010-62498394项目名称 使用X射线探伤装置 项目地点 海淀区永丰科技园区I-14地块项目用途 工业探伤 项目依据 公司发展需要总投资(万元) 350核技术项目投资(万元) 320 核技术项目环保投资(万元) 30应用类型 放射性同位素应用 密封源 射线装置 其它/ / /核技术应用的目的和任务:1.1 单位简介北京百慕航材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百慕高科”)是以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简称“一航材料院”)为主发起人、联合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器材进出口集团公司和北京瑞赛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于2000年4月10日注册成立,目前注册资金为17500万元。百慕高科注册地为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西大街36昊海楼511室,生产经营地为海淀区温泉镇环山村“材料院”院内和永丰科技园区I-14地块内。本项目涉及的百慕高科永丰科技园区I-14地块坐落于驰名中外的中关村高新技术园区,是经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技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并获得了北京市科委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公司于2000年12月通过了2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拥有产品进出口自营权。百慕高科现已发展成为中关村园区新材料产业的龙头和重点骨干企业。百慕高科依托一航材料院品牌、技术、人才优势,致力于以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为基础的系列高新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制造和销售,公司生产的钛合金铸件、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飞机刹车装置、人工关节等产品广泛销往全球近二十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占公司总销售收入的80以上,公司生产的钛合金高尔夫球头铸件,以其技术先进、质量稳定、交货及时、价格优惠等综合优势,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已成为百慕高科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产品。百慕高科已成为全球钛合金高尔夫球头铸件的主要供应商,年铸件生产能力超过500吨,年出口钛合金高尔夫球头占国际市场总需求的30%以上。百慕高科由四个事业部、9个职能管理部组成,目前有员工1600余人。百慕高科的污染源及污染物相对简单,主要有生活污水、少量工业废水(机加工工艺)、工业粉尘等。公司对主要污染源均采取了必要的治理措施,污染物达标排放。百慕高科永丰科技园区I-14地块位于北京市中关村高新技术园区,其地理位置图请见附录A中附图1附图3。1.2 核技术应用现状百慕高科现有核技术应用实践活动已获得北京市环保局行政许可,持有北京市环保局颁发的辐射安全许可证,证书编号为京环辐证F0194(见附录B),许可范围为:使用类射线装置,有效期至2014年11月29日。1.2.1 现使用射线装置情况百慕高科现已获许可使用4台工业X射线装置,具体情况见表1.1。表1.1 百慕高科现使用射线装置情况序号 名称型号 管电压(kV) 输出电流(mA) 类别 用途 备注1 X射线检查机 VIX-150 150 2 类 工业探伤(定向) 205号厂房探伤室2 X射线成像系统ISOVOLT225HS 225 13 类 同上 608号厂房1号探伤室3 320KV固定式工业X射线机MG325 320 15 类 同上 608号厂房2号探伤室4 320KV固定式工业X射线机MG325 320 15 类 同上 608号厂房3号探伤室31.2.2 执行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情况百慕高科依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结合公司情况和实践,已制定一套完善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公司运【2011】56号)、针对不同设备的操作规程以及射线装置事故应急预案。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辐射防护领导小组,负责公司相关工作的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按照预案进行处理。辐射防护领导小组组成如表1.2所示。表1.2 百慕高科辐射防护领导小组组成序号 管理人员 姓名 性别 职务或职称 工作部门 专/兼职1 组长 周黔 男 总经理 办公室 兼2 副组长 季守栋 男 副总经理 办公室 兼3 组员 黄常青 男 副部长 运营部 兼4 组员 周广银 男 部长 保障部 兼5 组员 马旭东 男 部长 铸钛制造工程部 兼6 组员 陈猛 男 主管 运营部 专7 组员 张琛 女 技安员 铸钛制造工程部 兼8 组员 王本志 男 探伤检测组组长 铸钛制造工程部 专1.2.3 放射工作人员和辐射监测基本情况百慕高科现从事放射工作人员共14人,其中4人已参加了环保部门组织的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并取得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合格证书,其余10人将于近期参加培训。公司委托北京市疾控中心进行个人剂量检测,自开展放射工作以来,放射工作人员年个人剂量未出现超标情况,2012年度工作人员最大个人剂量为0.629mSv(其工作量较大)。2012年度4名工作人员仅送检一次,其中刘勃、吴乐2人于2012年度内离职,另2名于2012年第四季度开始从事放射工作,其余人员为全年个人受照剂量,吴娇已于2013年年中离职,2012年度、2013第一季度个人剂量检测记录见附录C。按环境监测要求,公司应定期进行环境监测,现已购置辐射监测仪器如表1.3所示。表1.3 百慕高科已购置辐射监测仪器清单仪器名称 型 号 仪器状态X-辐射剂量当量仪 JB4000 1台,正常X-辐射个人剂量当量(率)监测仪 DP802i 1台,正常41.3 本项目概况百慕高科现持有辐射安全许可证许可使用的射线装置共计4台,为满足公司业务需要,公司拟新增2台固定式工业X射线机,均为类射线装置,项目设备情况见表1.4。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北京市中关村高新技术园永丰科技园区I-14地块,新增两台固定式X射线机位于钛合金厂房一层4#、5#探伤室内(见附图4、附图5)。表1.4 百慕高科新增射线装置情况序号 名称型号 管电压(kV) 输出电流(mA) 用途 备注1 固定式工业X射线机ISOVOLTTITANE320 320 13 工业探伤 类,永丰608号厂房4号探伤室2 固定式工业X射线机ISOVOLTTITANE450 450 10 工业探伤 类,永丰608号厂房5号探伤室1.4 环境影响评价内容百慕高科拟使用的的固定式工业X射线机在使用过程中产生X射线,将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未通电情况下,不产生X射线。公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六号)、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449号)、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号)、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8号)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委托中国人民解放军环境科学研究中心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1.5 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依据1.5.1 法律、法规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2)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03年;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4)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9号,2005年;5) 关于修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的决定,环境保护部令第3号,2008;56)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第18号令,2011年。1.5.2 技术依据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 );2) 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61-2001);3)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内容和格式(HJ/T10.1-1995);4)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GBZ98-2002);5)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7-2006);6) 放射物理与防护学(人民军医出版社,洪洋主编);7) 美国无损检测手册(射线卷);8) 射线监测(郑世才编著);9) 产品相关技术资料。1.6 剂量限值和剂量约束值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的规定,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和公众照射的剂量限值列入表1.5。表1.5 工作人员职业照射和公众照射剂量限值职 业 工 作 人员 公 众身体器官 年有效剂量 身体器官 年有效剂量全身有效剂量 20mSv 全身有效剂量 1mSv眼 晶 体 150mSv 眼 晶 体 15mSv四肢或皮肤 500mSv 皮 肤 50mSv注:表中剂量限值不包括医疗照射和天然本底照射。1.6.1 剂量限值1) 职业照射应对任何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水平进行控制,使之不超过下述限值:a) 由审管部门决定的连续5年的平均有效剂量,20mSv;b) 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50mSv。2) 公众照射6实践使公众中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所受到的平均剂量估计值不应超过下述限值:a) 年有效剂量,1mSv;b) 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1mSv,则某一单一年份的有效剂量可提高到5mSv。1.6.2 年剂量约束值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规定职业照射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不超过20mSv;公众照射中关键人群组的成员所受的年有效剂量不超过1mSv。本次评价根据百慕高科的实际情况,对操作人员的职业照射的有效剂量约束目标限值设定为2.0mSv/a;对公众照射的有效剂量约束目标限值设定为0.1mSv/a。1.7 放射工作场所周围剂量率管理目标值根据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7-2006)的规定,距探伤室实体屏蔽墙外侧表面30cm处的空气比释动能率不大于2.5Gy/h。1.8 评价目的和环境保护目标1.8.1 评价目的1)评价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对工作人员及公众成员所造成的辐射影响;2)评价辐射防护措施效果,提出减少辐射危害的措施,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提供依据;3)对不利影响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防治措施,把辐射环境影响减少到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水平。1.8.2 保护目标使用射线装置过程中的工作人员和周围的公众。根据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内容和格式(HJ/T10.1-1995)规定,以及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61-2001)的要求,以及该项目的放射性辐射为能量流污染的特征,根据能量流的传播与距离相关的特性,该项目评价范围:以探伤室实体屏蔽墙为边界,半径50米范围内作为评价范围。71.9 评价原则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展开评价,严格执行国家和北京市的有关标准。要求辐射防护设计和安全措施必须满足相关标准的规定,并保证各类人员受照剂量在规定的限值以内,满足辐射实践的正当性、辐射防护与安全的最优化原则。8表2 放射性同位素及密封源(一)放射性同位素核素名称 放射性活度(Bq/a) 物理、化学性状 日最大等效操作量(Bq) 年等效用量(Bq) 操作方式 贮存方式与地点无(二)密封源核素名称 放射性活度(Bq/a) 物理、化学性状 类别 操作方式 贮存方式与地点无注:密封源要注明并说明源强(Bq);栏2中放射性活度是指核素年使用量(Bq/a)。密封源包括放射性中子源,对其要说明是何种核素以及产生的中子流强度(n/s)。操作方式见国家标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9表3 废弃物(重点是放射性废弃物)废弃物名 称 状态 排放口浓度 年排放总量 暂存情况 最终去向无注:常规废弃物排放浓度,对于液态单位为mgL,固体为mgkg,气态为mgm3;年排放总量用kg。含有放射性的废弃物要注明,其排放浓度、年排放总量分别用比活度(Bq或Bqkg, 或Bq3)和活度(Bq)。10表4 射线装置(一)加速器:包括医用、工农业、科研、教学等用途的各种类型加速器名称型号 生产厂家 加速粒子 能量MeV 流强A 用途 备注废物类型 数量 总活度(Bq) 主要感生放射性核素 废物去向废靶 个放射性废物年产生量 气态 m3液态 m3固态 kg(二)中子发生器,包括中子管,但不包括放射性中子源型号 生产厂家 电压(kV) 靶流(A) 中子强度(n/s) 用途 备注氚靶情况(含废弃的) 含放射性废弃物年产量(含感生的和含3H的废泵油)活度 保管方式 备注 数量 总活度(Bq) 放射性核素 废物去向气 m3液 m3固 kg(三) X射线机,包括工业探伤、医用诊断和治疗(含X射线CT诊断)、分析仪器等序号 名称型号 管电压(kV) 输出电流(mA) 用途 备注1 固定式工业X射线机ISOVOLTTITANE320 320 13 工业探伤 类,永丰608号厂房4号探伤室2 固定式工业X射线机ISOVOLTTITANE450 450 10 工业探伤 类,永丰608号厂房5号探伤室11表5 污染源分析(包括贯穿辐射污染)主要放射性污染物和污染途径(正常工况和事故工况)5.1 工作原理X射线探伤检测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无损检测技术,它依据的是射线对被检工件不同的成分、密度、厚度等产生不同的吸收或散射的特性,对被检工件的质量、尺寸、特性等作出判断。其基本原理是:当强度均匀的X射线束照射物体时,所照射的物体如果在局部区域存在缺陷或结构存在差异,物体将改变对射线的衰减程度,使得不同部位透射的射线强度不同,这样采用一定的检测器(如射线中采用胶片或射线探测器)检测透射射线的强度,就可以判断物体内部的缺陷和物质分布等情况。在生产加工零部件的过程中,零部件的成型会因工艺参数、机床状况变化而有所不同,因此成型后的零部件厚度、致密度也有所差异,而经X射线照射,其吸收、透过的X射线剂量也不一样,因而,在透视荧光屏上的成像也有亮暗之分。5.2 工作流程X射线探伤无损检测的基本操作工艺程序为: 试件的放置:试件距离X射线焦点的位置一般应使紧贴在试件背面的胶片落在X射线束的焦距上,以获得适当的几何不清晰度,保证胶片上获得清晰的影像; 照相胶片的放置:在暗室中将未感光的X射线照相胶片装入暗带或暗盒,或者直接用黑纸包裹,然后把包装好的胶片紧贴试件背面放置; X射线照相检测规范的确定:胶片种类(型号)的确定、曝光曲线的绘制与曝光条件的确定及透度计(像质指示器)的放置; 实施曝光:按照既定的射线照相检测规范的工艺参数对被检试件实施曝光; 胶片处理:按照既定的射线照相检测规范的工艺参数对试件实施曝光后,把胶片在暗室中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显影、停显、定影、水洗、干燥,得到可供观察评定的射线照相底片; 评片:将底片置于专用的底片观察灯上观察,根据底片上黑度变化的影像情况判断存在的缺陷种类、大小、形状、数量、在试件中的平面位置、分布状态等,并按检验标准分类评级。125.3 污染源分析5.3.1 污染因子(1) 主要放射性污染由X射线机的工作原理可知,X射线是随机器的开、关而产生和消失。本项目使用的X射线装置只有在开机并处于出束状态时(曝光状态)才会发出X射线。因此,在开机曝光期间,X射线成为污染环境的主要污染因子,X射线具有以下特点:穿透性: X射线能穿透一般可见光所不能透过的物质。其穿透能力的强弱与X射线的波长以及被穿透物质的密度和厚度有关。X射线波长愈短,穿透力就愈强;而物质密度愈低,厚度愈薄,则X射线愈易穿透。在实际工作中,可通过X射线机球管的管电压伏值的大小来确定X射线的穿透性(即射线机球管电压越高,其产生射线的穿透能力越强),而以单位时间内通过X射线机的电流与时间的乘积代表X射线的量。电离作用:X射线被物质吸收时,可使物质的分子分解成为正负离子,产生电离作用。电离离子的多少和物质吸收的X射线量成正比。计算X射线的量可通过仪表测量X射线与空气或其它物质产生的电离程度来实现。此外,X射线还有其它作用,如感光、荧光作用等。(2) 其它非放射性污染1)臭氧和氮氧化合物X射线机工作时发出的X射线电离空气分子产生微量的有毒气体臭氧和氮氧化物。正常工况下,探伤室通过机械通风,室内有害气体的量可以被降低到最低,几乎对人体不会造成危害。2)废液及固废在X射线探伤作业完成后需对拍摄的X光胶片进行显(定)影,在此过程产生一定数量的废(闪烁)液、废胶片(固废)。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可知,该废显(定)影液属编号为HW16的感光材料废物、无放射性。废液、废胶片集中贮存,定期交由原销售单位回收处理。5.3.2 正常工况下本项目中的射线装置发出的X射线经透射、反射、散射及泄漏辐射,对其作业场所及其周围环境产生X射线辐射,对工作人员和公众产生一定的外照射危害。135.3.3 事故工况下事故工况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 X射线机在探伤室内作业时,对工件进行照相的工况下,门机联锁失效,造成工作人员误入探伤室,导致误照射;或铅防护门未完全关闭,致使X射线泄漏到探伤室外面,给周围活动的人员造成不必要的照射。2) 在未确定放置X射线发生器及胶片的工作人员远离X射线发生器的情况下,操作控制台的工作人员开机照射,往往会造成大剂量的误照。5.4 应急方案一旦发生事故,按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第四十二条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145号文件之规定,公司应当立即启动应急方案,按照北京百慕航材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辐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见附件1),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并在2小时内填写辐射事故初始报告表,及时向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相关管理部门报告。5.5 监测计划和污染防治措施5.5.1 监测计划百慕高科将根据射线装置的具体使用情况,按照辐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制定适当的监测计划,开展辐射防护监测,并定期向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部门报告,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公司已制定如下监测计划:(1)个人剂量监测放射工作人员必须佩带个人剂量计,公司委托北京市疾控中心进行个人剂量检测,每季度送检一次,建立个人剂量档案和健康管理档案,做好工作人员的剂量数据登记工作,每季度汇总、分析、评估,提出处理意见。在事故情况下,根据情况对有关人员及少数代表性的公众人员进行个人监测,进行作业人员的意外事故剂量监测和估算,并有详细记录。(2)工作场所、环境辐射水平监测采用便携式X-辐射剂量率仪对探伤工作场所进行常规的X-射线辐射剂量率巡测,巡测周期不少于2次/年。重点巡测探伤室周围、探伤室门口、探伤机控制间、铅室操作人员位置等场所,同时做好监测记录。监测仪器每年至少由北京计量研究院检定一次,并取得使用合格证书。14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环境辐射水平监测,监测频次不低于1次/年。(3) 应急监测进行工作人员的意外事故剂量监测和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的应急监测,并作好详细的监测记录。5.5.2 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中的使用的X射线装置满足相关标准的放射防护性能要求,为使工作人员和公众所接受的剂量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公司将在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方面采取以下污染防治措施。1)建造相关标准规定的工作场所公司将按照国家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的相关规定设计建造探伤室,探伤室辐射屏蔽设计见表5.1。探伤室建成后室内将合理布局,不堆放与探伤无关的杂物,探伤室将配备有效的通风换气系统消除贯穿辐射过程中产生的臭氧、氮氧化合物等有害产物,减少有害气体对人体的损害,探伤室每小时换气次数不低于4次。表5.1 探伤室辐射屏蔽设计探伤室名称 拟新增探伤装置 位置 防护材料及等效的屏蔽厚度4#320kVX射线探伤室 320kV工业X射线探伤机 东、南、北墙 混凝土50cm西墙 混凝土70cm屋顶 混凝土70cm门 135mmPb5#450kVX射线探伤室 450kV工业X射线探伤机 东、南、西、北墙 混凝土70cm屋顶 混凝土70cm门 135mmPb2)放射工作场所的分区管理公司将把放射工作场所分为控制区和监督区(见附录A中附图5),以便于辐射防护管理和职业照射控制。在控制区的进出口及其它适当位置处设立醒目的、符合规定的电离辐射警告标志;机房门口上方有开机照射状态指示灯,机房门设置门机联锁开关,机房内设有紧急开关,门机联锁及紧急开关示意图见图5.1。15图5.1 探伤室紧急开关、门机联锁示意图3)严格实施工作人员受照剂量和环境辐射水平监测计划和管理公司将严格要求所有放射工作人员必须按要求佩带个人剂量计。对从事射线装置操作工作的人员,定期进行医学检查,建立健康档案。当设备进行保养或维修后,可能影响X射线管输出量,增加辐射水平,需要及时对探伤室工作场所或现场作业场所的辐射水平进行检测。4) 配备质量控制检测设备、制定相应的质量保证大纲和质量控制检测计划,并有二名物理技术人员负责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检测工作。任何一台探伤机仪器验收检测合格后方能使用;每年请有资质的部门对仪器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进行性能检查,每年至少检修一次;对探伤装置每年至少一次全面检查,对每台设备的状况做出详细记录,为防护检修提供依据;每月对探伤机进行至少一次运行检查、督促使用人员进行维护保养,并做记录,保证设备完好。5)配备防护用品,以加强个人防护,满足放射工作的需要。6)其它安全防护措施。机房设置完善的安全连锁系统,探伤室有视频监控系统,安全连锁装置包括射线屏蔽室防护门的位置传感器,一旦门打开,射线装置系统电源自动切断。工作场所设有防止误操作、防止工作人员和公众受到意外照射的安全措施。5.5.3 辐射安全管理机构为加强射线装置的辐射安全管理,保障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第3号令),百慕高科建立了比较完善16的辐射安全防护体系,并制定了放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公司成立了辐射安全防护领导小组,辐射安全防护领导小组人员名单见表1.2。5.6 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要求的满足情况依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国家环保部第3号令,2008年11月修正)第十六条的规定,对使用射线装置提出了具体条件,本项目具备的条件与法规要求的对照检查见表5.2。 表5.2 与“3号令”要求对照检查情况3号令要求 百慕高科落实情况 是否符合设有专门的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机构。 有专门的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机构。 符合从事辐射工作的人员必须通过辐射安全和防护专业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和考核。 现有4名从事辐射作业和管理的工作人员通过环保部认可机构组织的“辐射安全和防护专业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经考核取得结业证书。 符合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应当有满足辐射防护和实体保卫要求的放射源暂存库或设备。 本项目不涉及放射性同位素的使用。 符合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使用场所有防止工作人员和公众受到意外照射的安全措施。 射线装置工作场所有防止误操作、防止工作人员和公众受到意外照射的安全措施:探伤室内安装了监视器、门机联锁装置,有紧急关机按钮,还有出束报警装置;所有射线装置使用场所有警示标识。 符合配备与辐射类型和辐射水平相适应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包括个人剂量测量报警、辐射监测等仪器。使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单位还应当有表面污染监测仪。 目前,从事放射性和在放射性场所工作的工作人员均配备了个人剂量计,配备有2台辐射监测仪器。 符合有健全的操作规程、岗位职责、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设备检修维护制度、放射性同位素使用登记制度、人员培训计划、监测方案等。 制定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岗位职责及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设备检修维护制度、人员培训计划、监测方案等。 符合有完善的辐射事故应急措施。 制定了辐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和辐射事故防范预案。 符合产生放射性废气、废液、固体废物的,还应具有确保放射性废气、废液、固体废物达标排放的处理能力或者可行的处理方案。 本项目中的X射线装置使用过程中不产生放射性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 符合由表5.2对照结果可得,公司实际情况基本符合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规定的要求。17表6 环境影响分析建设或安装过程和运行(使用)后对环境影响的分析6.1 项目周边环境概况百慕高科生产经营地为海淀区温泉镇环山村“材料院”院内和永丰科技园区I-14地块内。永丰科技园区I-14地块东邻永翔北路,南邻航材院,西邻永腾北路,北邻丰贤中路,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永丰科技园区I-14地块钛合金厂房一层的4#和5#探伤室内,见附图3。6.2 辐射环境水平现状本评价对项目建设地点及其周围进行了环境辐射水平现状监测,监测工作由环评单位于2013年5月9日进行,测量仪器为InspectorExp+ 辐射监测仪(检定证书见附录D),监测场所布点情况见图6.1,各监测点位现状监测结果见表6.1。图6.1 监测场所布点情况图表6.1 拟建探伤室及其周围环境本底的空气比释动能率监测结果监测点位 监测点位置说明 空气比释动能率(Gy/h)1 4#探伤室内,离地面1m 0.070.092 4#、5#探伤室操作区,离地面1m 0.080.103 5#探伤室内,离地面1m 0.070.094 5#探伤室西侧墙外,离地面1m 0.100.115 探伤室北墙外,离地面1m 0.070.09由表6.1可知,各监测点辐射剂量率与北京市环境辐射剂量率结果接近,属于正常本18底水平,未发现环境辐射水平异常。6.3 项目运行(使用)后对环境的影响本项目新增320kV探伤机所在探伤室与现有探伤室屏蔽设计相同,参照百慕高科提供的现有320KV工业X射线探伤机工作场所防护性能检测报告(见附录E)可知,320KV固定式工业X射线机正常运行时,探伤室周边最大空气比释动能率仅为0.2Gy/h,未超过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7-2006)中剂量率限定值2.5Gy/h。本评价主要考虑使用450KV固定式X射线机时对环境的影响。6.3.1 预计运行情况本项目中,保守估计,预计450KV固定式X射线机正常运行后,每天工作时间为4.5h,每年工作250d,则其年工作时间为1125h。6.3.2 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辐射影响分析本项目中,射线装置运行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分析主要考虑X射线辐射影响,即主要考虑其运行时机房墙体外侧工作场所的辐射水平。新增探伤机安装在厂房一层探伤室内,位置固定,且运行时其有用线束主束方向为定向(垂直地面向下,下为泥土)照射,因此,对探伤室屏蔽厚度的计算不以主射束作为防护计算依据,而主要以漏、散射X射线辐射作为防护屏蔽设计的依据。假定X射线机对四周墙壁、防护门和屋顶的照射只有漏射线和散射线。1) 漏射线剂量估算公式21 2001- R RDKH (6-1)式中:HX射线的空气的比释动能率,mGy/h;1K X射线与屏蔽物质作用的衰减因子,无量纲( TVLhK 10 :K为衰减倍数,h为屏蔽物质的厚度,TVL为屏蔽物质十分之一值层厚度,查ICRP第33号出版物,X射线管电压为450kV时对混凝土和铅的十分之一值厚度约为10.5cm和9mm);0D 距靶焦点1m处的X射线比释动能率,mGy/h(依据郑世才编著的射线监测19(P217,2004)的理论,漏射线距靶1m远处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取4.69103Gy/h);R0距X射线靶中心的距离,这里R0=1m;R1距X射线靶中心的距离。2) 散射线剂量估算公式:参考NCRPNO.151中式2.7,散射线剂量可由式6-2和式6-3计算得到。2sec2 400dd FWTBH scass (6-2)scaTVLsB 10 (6-3)式中:HS距散射点dsec米处,屏蔽条件下的剂量当量率;屏蔽材料的厚度;TVLsca屏蔽材料十分之一值层厚度;BS屏蔽材料的厚度对应的透射因子;dsca射线靶至散射点的距离,本项目取0.8m;dsec散射点至屏蔽体外的距离,m;散射体对初级辐射束的散射比,由入射的X射线能量及散射的角度决定,本项目中=0.0019(射线散射角度假定为90时散射比系数);W工作负荷,本项目取根据ICRP第33号出版物中“在不同线束过滤情况下恒电位X射线发生器在离靶1米处的发射率”图中估算出450kV、管电流为10mA时,距靶1m远处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小于19.2106Gy/h;T居留因子,计算墙外剂量率时取1;F本项目中为射野面积,2641cm2(射线束是一个40度的圆锥体,焦距800mm处射野面积是一个直径约580mm的圆)。(2)剂量率估算本项目中,探伤室辐射屏蔽设计见表5.1,根据式(6-1)(6-3),探伤室周围额外附加最大辐射剂量率结果见表6.2。20表6.2 探伤室周围额外附加辐射最大剂量率估算结果序号 位 置(外表面30cm) 距离/m 屏蔽设计厚度 衰减系数K/透射因子Bs 射线束 剂量率(Gy/h) 附加剂量率(Gy/h)1 东墙 4.3 70cm混凝土 2.15E-7 漏射 5.45E-5 4.44E-32.15E-7 散射 4.39E-32 南墙 4.0 70cm混凝土 2.15E-7 漏射 6.30E-5 5.13E-32.15E-7 散射 5.07E-33 南墙防护门 4.0 135mm铅 1E-15 漏射 2.93E-13 2.38E-111E-15 散射 2.35E-114 西墙 4.3 70cm混凝土 2.15E-7 漏射 5.45E-5 4.44E-32.15E-7 散射 4.39E-35 北墙 3.8 70cm混凝土 2.15E-7 漏射 6.98E-5 5.68E-32.15E-7 散射 5.61E-36 楼上相邻一层 4.3 70cm混凝土 2.15E-7 漏射 5.45E-5 4.44E-32.15E-7 散射 4.39E-3由表6.2可知,450kV工业X射线机工况下,屏蔽防护体外侧最大剂量率为5.68E-3Gy/h,满足相关标准中关于辐射防护剂量率限值的(小于2.5Gy/h)要求,可证明机房现有屏蔽厚度完全满足该设备运行时所需要的防护要求。(3)职业、公众人员年受照有效剂量估算1 职业受照剂量估算本项目中的职业照射主要为放射工作人员在操作位置及经过机房防护门时受到的照射,参照表6.2,可得工作人员的年受照剂量估算结果,见表6.3。表6.35#探伤室工作人员年受照最大剂量估算结果位置描述 附加剂量率(Sv/h) 居留因子T 受照时间h 年有效受照最大剂量(Sv)南墙外操作区 5.13E-3 1 1125 5.77南墙防护门外 2.38E-11 1/4 1125 6.69E-9由表6.3可知:职业人员最大受照剂量为5.77Sv/a,远远小于本次环评设定的职业受照剂量限值2.0mSv/a。由于百慕高科现有放射工作人员共14名,且没有明确分组工作,参照附录C2012年度最高个人剂量为0.629Sv,考虑到新增320KV工业X射线机(年最大受照剂量按原最高个人剂量1/3即0.21Sv估算),保守估算,新增两台设备所致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受照最大个人剂量约为5.98Sv,结合现有3台设备所致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本项目运行后,放射21工作人员年总受照剂量低于本次环评设定的职业受照剂量限值2.0mSv/a。2 公众受照剂量估算公众照射主要为非放射工作人员在高压水设备间停留、以及经过北墙外(基本无人员经过)和楼上相邻楼层(除尘器存放间)逗留时受到的照射,根据表6.2可得公众的年受照有效最大剂量估算结果见表6.4。表6.4 X光无损检测系统周围公众年受照最大剂量估算结果序号 位置描述 附加剂量率(Sv/h) 居留因子T 受照时间h 年有效受照最大剂量(Sv)1 南墙外走廊 5.13E-3 1/16 1125 0.362 西墙外高压水设备间 4.44E-3 1/16 1125 0.313 北墙外 5.68E-3 1/16 1125 0.404 楼上相邻楼层 4.44E-3 1/16 1125 0.31由表6.4可知公众受照剂量最大为0.40Sv/a,远低于本次评价规定的剂量约束目标值0.1mSv/a。可见,本项目运行使用对职业、公众造成的辐照危害比较小。6.4 项目环保验收内容建议本项目的环保验收内容见表6.5。表6.5 项目环保竣工验收内容验收内容 验收要求剂量约束值 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和本环评报告建议,职业照射、公众剂量约束值执行2mSv/a和0.1mSv/a。放射工作场所周围辐射剂量率2.5Sv/h;放射性表面污染控制水平满足GB18871-2002要求。电离辐射标志和中文警示 在探伤室门口、监督区通道设置放射性警告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射线装置门口设置工作状态指示灯。布局和屏蔽设计 放射性工作场所及其配套用房的建设和布局与环评报告表描述内容一致,屏蔽墙和防护门的屏蔽能力满足辐射防护的要求。辐射安全设施 探伤室采用混凝土实体屏蔽,安装监控系统。辐射监测 有满足管理要求的辐射监测制度;监测记录存档;配备-辐射剂量当量仪2台;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建立健康档案。规章制度 辐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满足管理要求,且得到落实。人员培训 所有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经过环保部认可的培训机构组织的辐射防护知识的培训和考核,且持证上岗。应急预案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符合工作实际,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处理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处理原则、信息传递、处理程序和处理技术方案等,配备必要的应急器材、设备。进行过辐射事故(件)应急演练。226.5结论根据百慕高科新增X射线装置的使用状况,以及对本评价项目的环境影响综合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 项目概况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永丰科技园区I-14地块钛合金厂房一层的4#和5#探伤室内,单位拟新增2台固定式X射线机。2) 该项目实践的正当性百慕高科新增X射线探伤装置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对其生产的产品进行无损检测,确保产品满足质量要求。项目运行后,对工作人员和周围公众成员造成的附加受照剂量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关于“剂量限值”的要求,辐射探伤产生的放射危害满足国家法规的要求,项目的建设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符合辐射防护“正当实践”原则。因此,该项目实施的目的是正当可行的。3) 选址可行与辐射防护设计合理本项目位于永丰科技园区I-14地块钛合金厂房一层,项目建设充分考虑了周围环境的防护与安全,在评价范围内无敏感点,现状监测建设场所的空气比释动能率约为0.070.11Gy/h,在北京市的环境本底辐射水平范围内,其选址是可行的。4) 辐射环境影响评价设备工作场所防护能力符合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本次评价表明,探伤机在最大功率工作状态下,屏蔽防护体外侧最大剂量率为5.68E-3Gy/h,满足相关标准中关于辐射防护剂量率限值的(小于2.5Gy/h)要求,这也证明探伤室屏蔽厚度设计合理可行。本项目运行后,新增两台设备所致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受照最大个人剂量约为5.98Sv,结合现有3台设备所致放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