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地区综合利用电厂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pdf
CIRPEIA-A-13002 山西柳林联盛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 二期工程(1300MW) 环境影响报告书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二 一 四 年 二 月 I 目 录 1 前言 . 1-1 2 编制依据 . 2-1 2.1 项目名称、规模及主要工程内容 . 2-1 2.2 评价依据 . 2-1 2.2.1 任务依据 . 2-1 2.2.2 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 . 2-1 2.2.3 采用的技术规范及行业标准 . 2-4 2.2.4 采用的评价技术导则 . 2-4 2.2.5 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对本工程的有关文件 . 2-5 2.2.6 工程设计依据文件 . 2-6 2.2.7 主要参考资料 . 2-6 2.3 评价原则 . 2-6 2.3.1 评价目的 . 2-6 2.3.2 评价指导思想 . 2-7 2.3.3 评价重点 . 2-8 2.4 评价标准 . 2-8 2.4.1 环境质量标准 . 2-8 2.4.2 污染物排放标准 . 2-10 2.5 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 . 2-10 2.5.1 环境空气评价等级及范围 . 2-10 2.5.2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及评价范围 . 2-14 2.5.3 地下水评价级别及评价范围 . 2-14 2.5.4 声环境评价工作级别及评价范围 . 2-14 2.5.5 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级别及评价范围 . 2-15 II 2.5.6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级别 . 2-15 2.6 环境敏感因素及环境保护目标 . 2-15 3 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 3-1 3.1 一期工程概况 . 3-1 3.1.1 厂址及灰场概况 . 3-1 3.1.2 一期工程主要设备及环保设施概况 . 3-3 3.1.3 燃料、石灰石、液氨供应 . 3-4 3.1.4 水源及供应条件 . 3-10 3.1.5 电厂总体规划及厂区总平面布置 . 3-14 3.1.6 一期工程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 3-17 3.1.7 一期工程烟气连续监测系统验收比对结果 . 3-21 3.1.8 一期工程污染物排放情况 . 3-23 3.1.9 一期工程需要进一步完善的环保措施 . 3-23 3.2 二期扩建工程概况 . 3-26 3.2.1 厂址位置 . 3-26 3.2.2 二期工程建设内容及厂区布置 . 3-26 3.2.3 灰场概况 . 3-31 3.2.4 占地概要 . 3-31 3.2.5 燃料及水源 . 3-31 3.2.6 二期工程设备概况 . 3-36 3.3 环保工程概况 . 3-45 3.3.1 污染防治措施 . 3-45 3.3.2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估算 . 3-48 3.3.3 二期工程扩建前后污染物排放的“三本帐” . 3-50 3.3.4 非正常工况污染物排放量源强 . 3-51 3.4 工程建设进度 . 3-51 III 3.5 固废综合利用计划 . 3-52 3.5.1 综合利用条件 . 3-52 3.5.2 综合利用计划 . 3-52 3.6 扩建工程厂址可行性分析 . 3-52 4 自然和社会环境概况 . 4-1 4.1 自然环境概况 . 4-1 4.1.1 地理位置 . 4-1 4.1.2 地形、地貌 . 4-1 4.1.3 地震 . 4-3 4.1.4 气候与气象 . 4-4 4.1.5 地表水 . 4-7 4.1.6 水文地质条件 . 4-8 4.1.7 矿产资源 . 4-17 4.1.8 土壤、植被 . 4-17 4.2 社会环境概况 . 4-18 4.2.1 行政区划及人口 . 4-18 4.2.2 交通运输 . 4-18 4.2.3 文物古迹 . 4-18 4.3 经济概况 . 4-19 4.4 柳林县相关规划 . 4-20 4.4.1 城市总体规划 . 4-20 4.4.2 环境保护规划 . 4-20 4.4.3 柳林高红循环经济示范区总体规划 . 4-23 4.5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 4-26 4.5.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 4-26 4.5.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 4-32 IV 4.5.3 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 4-35 4.5.4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 4-45 5 运营期环境影响评价 . 5-1 5.1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 5-1 5.1.1 评价区气象特征 . 5-1 5.1.2 预测模型 . 5-6 5.1.3 地形数据及污染源清单 . 5-6 5.1.4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 5-7 5.1.5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结论 . 5-16 5.2 声环境影响评价 . 5-17 5.2.1 工程主要噪声源和噪声控制措施 . 5-17 5.2.2 本工程运行期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5-20 5.2.3 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 5-24 5.3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 5-24 5.3.1 项目废水的排放情况 . 5-24 5.3.2 节水措施 . 5-24 5.3.3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 5-25 5.4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 5-25 5.4.1 厂区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 5-25 5.4.2 灰厂区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 5-26 5.4.3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 5-26 5.5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 5-27 5.5.1 灰场概况 . 5-28 5.5.2 灰场堆灰的二次扬尘影响分析 . 5-30 5.5.3 运灰环节的环境影响分析 . 5-30 5.6 脱硫系统环境影响分析 . 5-30 V 5.6.1 脱硫废水的环境影响分析 . 5-30 5.6.2 脱硫系统粉尘排放环境影响分析 . 5-31 5.6.3 脱硫系统噪声影响分析 . 5-31 5.6.4 脱硫系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 5-32 5.7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 . 5-32 6 环境风险评价及应急预案 . 6-1 6.1 环境风险影响分析 . 6-1 6.1.1 柴油贮罐的事故风险 . 6-1 6.1.2 制氢站的事故风险 . 6-1 6.1.3 液氨事故风险 . 6-2 6.1.4 灰坝垮塌的环境风险 . 6-6 6.2 风险防范措施 . 6-6 6.2.1 贮油罐泄漏防范措施 . 6-6 6.2.2 制氢站风险防范措施 . 6-7 6.2.3 液氨事故防范措施 . 6-7 6.2.4 灰坝垮塌风险防范措施 . 6-10 6.3 应急预案 . 6-10 6.3.1 油罐火灾爆炸的应急预案 . 6-10 6.3.2 液氨泄露的应急预案 . 6-11 6.3.3 灰坝垮塌应急措施 . 6-12 6.4 环境风险评价小结 . 6-12 7 水土保持方案 . 7-1 7.1 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 . 7-1 7.1.1 项目区的水土流失现状 . 7-1 7.1.2 水土保持现状 . 7-2 7.2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 . 7-2 VI 7.2.1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 7-2 7.2.2 防治分区 . 7-2 7.3 水土流失预测结果 . 7-3 7.4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 7-3 7.4.1 防治措施体系和总体布局 . 7-3 7.4.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 7-3 7.5 水土保持工程量汇总 . 7-6 7.6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防治效果分析 . 7-8 7.6.1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 . 7-8 7.6.2 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分析 . 7-8 8 环境保护措施及技术经济论证 . 8-1 8.1 施工期环境保护对策 . 8-1 8.2 运营期环境保护对策 . 8-1 8.2.1 环境空气污染防治对策 . 8-1 8.2.2 水污染防治对策 . 8-9 8.2.3 噪声污染防治对策 . 8-16 8.2.4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对策 . 8-17 8.2.5 厂区绿化与硬化工程 . 8-19 8.3 二期工程主要环境保护措施汇总 . 8-19 9 清洁生产 . 9-1 9.1 清洁生产概述 . 9-1 9.2 清洁生产分析 . 9-1 9.2.1 清洁生产定量评价指标体系 . 9-1 9.2.2 清洁生产定性评价指标体系 . 9-2 9.2.3 综合评价指数的考核评分计算 . 9-4 9.2.4 本工程清洁生产水平的评定 . 9-4 VII 10 达标排放分析与总量控制 . 10-1 10.1 达标排放分析 . 10-1 10.2 总量控制 . 10-1 10.2.1 总量控制的原则及控制因子 . 10-1 10.2.2 污染物排放量及总量控制指标 . 10-2 10.2.3 总量置换来源及区域污染削减措施 . 10-2 11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 11-1 11.1 经济效益分析 . 11-1 11.2 社会效益分析 . 11-1 11.3 环保投资效益分析 . 11-2 11.3.1 环保投资估算 . 11-2 11.3.2 环保费用估算 . 11-4 11.3.3 项目环保设施效益分析 . 11-5 12 环境管理与监控计划 . 12-1 12.1 一期工程的环境管理 . 12-1 12.1.1 组织机构 . 12-1 12.1.2 规章制度 . 12-2 12.2 本工程的环境管理和监控计划 . 12-3 12.2.1 环境管理 . 12-3 12.2.2 监控计划 . 12-7 13 公众参与 . 13-1 13.1 公众参与的目的 . 13-1 13.2 公众参与方式、对象 . 13-1 13.3 公众参与调查结果 . 13-11 13.3.1 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 13-11 13.3.2 公众意见和建议 . 13-13 VIII 13.4 对群众意见的反馈及落实 . 13-13 13.5 公众参与小结 . 13-13 14 评价结论 . 14-1 14.1 项目概况 . 14-1 14.2 产业政策的符合性 . 14-1 14.3 环境质量现状 . 14-4 14.3.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 14-4 14.3.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 14-4 14.3.3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 14-4 14.3.4 声环境质量现状 . 14-5 14.4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 14-5 14.4.1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评价结果 . 14-5 14.4.2 水环境影响评价结果 . 14-6 14.4.3 声环境影响评价结果 . 14-6 14.4.4 环境风险评价结果 . 14-7 14.5 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 . 14-7 14.6 厂址选择的可行性 . 14-7 14.7 公众参与 . 14-8 IX 附件 附件 1 委托书,2012 年 8 月 6 日 附件 2 国家能源局 国能电力2010438 号 国家能源局关于同意山西柳林联盛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二期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复函,2010 年 12 月 30 日 附件 3 国土资源部 国土资预审字2012234 号关于山西联盛能源有限公司 2 台30 万千瓦煤矸石发电厂 2 号机组工程建设用地预审意见的复函,2012 年9 月 5 日 附件 4 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选字第 2012-039号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2012年 3 月 18 日 附件 5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文件 黄水调2013287 号 黄委关于山西柳林联盛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二期(1300MW)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批复, 2013年 5 月 31 日 附件 6 山西省国土资源厅 晋国土资函2011847 号 关于山西联盛能源有限公司 2300MW 煤矸石发电厂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的复函,2011 年 11 月 25 日 附件 7 山西省地震局 晋震标200828 号关于山西联盛能源有限公司 2300MW煤矸石发电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通知,2008 年 3 月 27 日 附件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水保函2012234 号关于山西柳林联盛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二期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批复方案的批复,2012 年 8 月.20日 附件 9 国家电网公司 国家电网发展函2008241 号关于山西联盛能源有限公司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 230 万千瓦机组接入电网意见的函, 2008 年 11 月19 日 附件 10 柳林县环境保护局 柳环函2012100 号“关于山西柳林联盛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二期工程(1300MW)环评执行标准的批复”,2012 年 9 月 26 日 附件 11 山西省环境保护厅 晋环函20122595 号“山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核定山西柳林联盛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一期工程氮氧化物、二期(1 300MW)工程污染排放问题的函”,2012 年 12 月 6 日 附件 12 国家环保部 环审2013110 号 关于山西柳林联盛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一期工程(1300MW)设计变更环境影响补充报告书的批复, 2013 年 4 月 19日 X 附件 13 柳林县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局 关于在山西柳林联盛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项目厂区周边区域划定噪声防护区的函,2012 年 6 月 8 日 附件 14 国家发改委 发改能源20092590 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山西柳林联盛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项目核准的批复,2009 年 10 月 16 日 附件 15 山西省发改委 晋发改能源函200554 号 关于柳林县煤矸石综合利用规划的复函,2005 年 11 月 11 日 附件 16 燃料供应协议(煤矸石、中煤供应协议) 附件 17 建设单位对设计煤种的说明及燃料成分分析报告(煤矸石、中煤煤质分析测试报告单) 附件 18 煤中汞化验单 附件 19 石灰石供应协议 附件 20 石灰岩成分检测报告 附件 21 液氨供应意向书及运输意向书 附件 22 锅炉采购合同(节选) 附件 23 灰渣及脱硫石膏综合利用协议 附件 24 山西省环境保护厅 晋环函2013933 号 山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山西柳林联盛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一期工程(1300MW)试生产申请的复函,2013年 7 月 12 日 附件 25 公众参与调查表(样表) 附件 26 环境保护部 环法201154 号 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2011 年 7 月 18日 附件 27 吕梁市环境保护局 吕环罚字2012002 号 行政处罚决定书,2012 年 9 月12 日 附件 28 环境保护部华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现场检查(勘察)笔录,2012 年 12 月28 日 1-1 1 前言 山西柳林联盛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以下简称 “联盛矸石电厂” )厂址位于山西省吕梁市柳林高红循环经济示范区(以下简称“ 高红园区” )内,电厂规划容量为 2300MW 机组。电厂拟利用柳林县当地煤矸石和洗中煤来发电,属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符合国家资源利用政策和环保政策;同时电厂建成后可以解决山西吕梁地区电网的电力短缺问题,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电厂一期工程的装机规模曾由原设计的 2135MW 机组变更为 1300MW 机组,原国家环保总局分别于 2005 年 9 月和 2007 年 5 月以环审2005750 号和环审2007187 号对机组变更前后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先后进行过批复。国家发改委于 2009 年 10 月 16 日以发改能源20092590 号对电厂一期工程进行了核准 (附件 14) 。 由于电厂一期工程筹建时间较长,一期工程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在水源、贮灰场及锅炉烟气治理措施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变更,其中,水源由矿井疏干水变更为柳林县城市中水;灰场由柳沟灰场变更为下山沟灰场;烟气治理措施新增了 SNCR 脱硝、炉外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四条,以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十二条规定, 建设单位山西联盛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盛公司”)委托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山西柳林联盛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一期工程(1300MW)设计变更环境影响补充报告书。 2013 年 4 月 19 日,环境保护部以环审2013110 号文对该补充报告进行了批复 (附件 12) 。 2008 年 3 月山西联盛能源有限公司、山西国际能源有限公司本着双分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共同发展的合作思路,在平等互利、真诚合作的原则下,通过友好协商,同意以合资经营的形式,共同组建了“山西国际能源集团宏光发电有限公司”对“山西联盛能源有限公司 2300M 煤矸石电厂项目”进行经营管理,自此,本项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