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经济协会考察工作报告.docx
私营经济协会考察工作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私营经济协会考察工作报告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基本情况;主要做法;贯彻意见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其中,主要内容包括:协会工作人员已由自收自支编改为现在的全额拨款编,解决了协会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主要做法,积极在个体私营经济中开展党建工作、充实人员,调整机构,加强责任考核、改变工作思路,实现 “四个转变 ”、搭建 “四个平台 ”,构建 “五大体系 ”,推出 “十项服务 ”、加强了内部规范管理;贯彻意见,解决协会工作人员的编制问题,解决协会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加强协会队伍建设,增加协会力量、与组织部门联系,开展个体私营党建工作、开办信息网络服务,创建信息平台 ,让会员及时了解相关的政策法规、设立服务窗口,为会员提供免费的代理服务,加快会员办事效率、设立法律顾问室,抓好会员的维权服务,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联系多家银行搭建银企合作平台,为会员解决融资难的困难、走出去服务,尽量多走访会员,发放会员需求登记表,深入了解会员有哪些需求和困难,建立台帐落实解决、进一步完善会员入会程序,建立完整的会员档案;具体材料请详见: *省 *市工商局、市个私协会适应两费停征新形势,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加大个私协会工作的力度,提出了转变观念办会、理顺体制立会、民主管理活会、强化服务兴会的 工作理念,逐步形成了改进个私协会工作的新思路。他们的做法在全国个私协系统具有示范作用, 2019私营经济协会考察工作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年 11 月中国个协在中山开会推广了他们的经验,工商总局在今年第3 期简报中印也发了他们的经验。我省已有 *市局、 *市个私协会分别组织人员到 *学习。 为更好的学习 *经验, 4月 13 号至 16 日,省局总会计师、省个私协会常务副会长 *同志率省个协、 *市个协、 *市 *区个协一行 6人赴*工商局、个私协会考察学习、交流、探讨。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市个私协会现有会员 10 万户,入会率在 92%以上,其 中个体户92149 户,私营企业 7192 户。下辖县(市)区协会 12 个,县(市)区协会下辖基层协会 102个。市、县、基层协会理事会下设秘书处,秘书处下设 “三部一室 ”,即:组联部、宣教部、维权服务部、办公室。 市工商局安排 340多人专职从事个私协会秘书处各项服务工作。经过*省工商局努力,协会工作人员已由自收自支编改为现在的全额拨款编,解决了协会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 二、主要做法 *市工商局认为,改进协会工作是落实工商职能的需要、是实现工商部门工作转型的需要、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树立工商部门良好形象的需 要。为此,他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积极在个体私营经济中开展党建工作。他们根据党建工作的实际需要,报经县(市、区)党委、组织部门批准,个体私营经济中党私营经济协会考察工作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建工作由个私协会为主管理。全市个私协会共建立党委 4个,党总支14 个,党支部 35 个,现有党员 1735 人,协会近年在个体私营企业中发展党员 43 名。 全市个协会员中有省、市、县人民代表 123名,政协委员 285名。还吸纳了当地政府、人大、政协、卫生、质检、税务、公安等职能部门的相关人员作为协会名誉理事。 (二)充实人员,调整机构,加强责任考核。 *市工商局在两费停 征以后,对全局的人员进行了布局,提出了 “1234”的配备思路,即 10%的人员从事登记注册工作, 20%的人员从事个私协会服务工作, 30%的人员从事消保维权工作, 40%的人员从事监管执法和综合工作,并着重加强了基层个私协会从事服务工作的人员力量。按照人员配置计划,全市安排 340 人专门从事个私协会工作,其中市协会配备 10 人,县级协会配备 6 人、基层协会配备 3-4人,全市个私协会系统在原有人员的基础上,新增 2l4 人。 特别是,他们注意延伸网络,扩大覆盖面。乡镇按经济区划设置基层协会,设秘书长 1 名,秘书 23 名。基层协 会设置若干行业分会或片区分会,延伸了组织网络。目前全市己建立基层协会 102个、行业分会 360 个、片区分会 150个。 同时,该局通过建立健全各岗位的目标责任制、绩效考核制和财务管理制度,提高协会干部的服务水平,明确协会干部的主要任务。例如:协会每名工作人员每月应走访 10 家会员各一次,发放会员需求与服私营经济协会考察工作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4 页 务登记表,及时了解会员的经营情况和有关经营的困难,落实解决会员的实际问题。在走访中不断完善登记会员档案,建立详细的会员档案。 (三)改变工作思路,实现 “四个转变 ”。 *市工商局改变过去个私协会工作由工商部门 “一家办 ”、议事决策 “一言堂 ”、管理方式一成不变的做法,充分听取会员意见,逐步把协会建设成为会员参与广泛、产生方式合法、决策民主、事务公开的民主管理组织。协会的工作方案、财务预算、会费使用管理等情况,通过多种形式定期向会员公布,会员有权查阅协会章程、财务报表、会计账簿以及有关重大事项决议的文书资料。实现了四个转变:一是从被动坐等会员找上门转变为主动上门为会员服务。全市工商系统、个私协会联合开展了 “进千家门、知千家事、解千家难 ”活动,为全市个体私营企业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二是从侧重为会员生产经营提供微观服务转变为 提供宏观服务。过去协会主要为会员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用电、用水、用地等问题,而现在发展到帮助会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制定长远规划、实现管理创新和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等服务。三是从协会单独开展工作转变为充分利用各方力量共同开展工作。发挥党团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阶层知名人士、各行业 “能人 ”等方面的作用,形成 “大合唱 ”。四是协会与会员之间的关系由管理和服务的利益纽带转变为情感纽带和文化纽带。 (四)搭建 “四个平台 ”,构建 “五大体系 ”,推出 “十项服务 ”。 私营经济协会考察工作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5 页 1、 “四个平台 ”:一是建立银企合作平台。采取工 商搭台、协会牵线的方式,为个体私营企业协调争取银行贷款。 2019年全市有 56 家私营企业经个私协会向银行推荐获得贷款 1.46 亿元。二是建立劳务交流平台。县区协会与人才交流市场建立起一套双向信息交流机制,建立会员用工台账和应聘台账,定期举办劳务信息发布会、人才招聘会,每年接待求职人数 3 万余人,为个体私营企业招聘员工万余人。三是建立代理服务平台。各级协会设立代理服务机构,为广大会员提供免费代办证照等各类服务。四是建立信息沟通平台,建设 “会员之家 ”网站,拓宽信息交流渠道,为会员提供信息服务。 2、 “五大体系 ”:一是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各级协会积极与医保、养老保险等部门联系,争取政策支持,免费为会员代办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及其它社会保障服务,目前己为 7700 多名会员办理医保手续。二是建立困难救助体系。各级协会在每年的会费支出预算中,都安排一部分资金专门用于救助困难会员。三是建立会员维权体系。各级协会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的支持,运用法律武器抵制侵权行为,切实维护广大会员的合法权益。四是建立法律援助体系。市协会设立了法律顾问室,县区协会聘请了常年法律顾问,为会员提供无偿的法律援助服务,目前全市共聘请常年法律顾问 13 名。五是建立教育培训体系。市协会制订了教育培训计划,建立教育培训基地,开展对协会工作人员和会员的培训,使工作人员和会员的素质不断得到提升。 私营经济协会考察工作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6 页 3、十项服务:通过搭建平台和构建体系推出了十项具体服务内容,分别是免费代办服务、维权诉求服务、信息和培训服务、企业融资服务、困难救助服务、中介服务、生活优惠服务、保险服务、爱心帮扶服务、入会申请服务。 (五)加强了内部规范管理。个私协会通过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按照会员需求细分要求,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从融资贷款,招聘用工,培训指导,落实优惠政策,维护合法权益到解决 用水、用电、用地、就医、子女上学等具体问题,都建立了专门的诉说台帐,分层分类,分批予以解决,拓宽了协会的服务层次,提升了个私协会的凝聚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三、贯彻意见 通过到 *学习考察,我们认为, *加强个私工作的经验对我省做好下一步的个协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其中的有些经验可以逐步在我省市县区个私协推广。结合今年省个私协会工作安排,拟在以下方面学习推广: 1、进一步完善会员入会程序,建立完整的会员档案。 2、走出去服务,尽量多走访会员,发放会员需求登记表,深入了解会员有哪些需求和困难,建立台帐落实解 决。 3、联系多家银行搭建银企合作平台,为会员解决融资难的困难。 4、设立法律顾问室,抓好会员的维权服务,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 5、设立服务窗口,为会员提供免费的代理服务,加快会员办事效率。 私营经济协会考察工作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7 页 6、开办信息网络服务,创建信息平台,让会员及时了解相关的政策法规。 7、与组织部门联系,开展个体私营党建工作。 8、解决协会工作人员的编制问题,解决协会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加强协会队伍建设,增加协会力量。 *考察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