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经济总结会上干部讲话.docx
县城经济总结会上干部讲话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县城经济总结会上干部讲话 同志们: 总结交流 “十五 ”时期全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这次全市县域经济工作会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 “十一五 ”及今年县域经济工作,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振奋精神,强化措施,促进县域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上午,大家实地考察了郧县的工业园区和一批骨干企业,亲身感受了郧县在烟厂、纸厂等骨干企业被相继政策性关停的情况下,迎难而上,负重奋进,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突出工业强县,突出产业培植,突出招商引资,突出创优环境,县域经济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会上丹江、郧县、竹溪等县市还将交流发展经验。书记将作重要讲 话,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先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努力保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十五 ”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 “一主三化 ”方针,认真落实省、市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县域经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县城经济总结会上干部讲话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一是县域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年,六县市实现生产总值 117.2 亿元,五年年均增长 8.1%,比 “九五 ”增速提高了 2.1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 10.9亿元,年均增长 13.6%;固定资产投资 42.7 亿元,年均增长 26.2%;农民人均纯收入 1949 元,比 年增加 462 元,年均增长 5.6%;存款余额127 亿元,年均增长 22.7%。在年全省 76 个县市区综合发展考核评价中,各县市位次均有所前移,其中 比 2019年前移 36 位,郧西前移15 位,竹溪前移 13位。 二是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年,县域一、二、三产业结构由 年的 33.1:31.3: 35.6 优化调整到 29.4: 32.6: 38,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了 3.7 个百分点。县域工业效益稳步提高,实现工业增加值 35.8 亿元,年均增长 12.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 2.73 亿元,年均增长 90.8%。城乡消费市场活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9.2 亿元,年均增长9.6%。特色经济发展迅速,八大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达 300多万亩,其中连片基地 180多万亩,多种经营产值占比有了明显提高。 三是扶贫开发取得明显成效。五年来,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 16.1亿元,基本完成首批 283 个重点贫困村建设任务,组织实施搬迁扶贫6 万多人,减少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 38.9 万人,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7%,高于全市农民的年均增长水平。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县城经济总结会上干部讲话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得到改善,解决了 42.4 万人饮水困难,全市 100%的乡镇、 98%的行政村基本通公路,村通电率达到 100%,有线和无线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 95%。 四是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加快。 、两年,全市县域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 76.18 亿元,相当于前三年的总和。年县域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达到 41.3%,比 年提高 3 个百分点。其中, 、丹江、郧县分别增长 46.9%、 43.8%、 37.2%。陡岭子、孙家滩等 21 处水电工程建成发电,丹江口、柏林 220 千伏输变电工程投入运行,新型干法水泥、电解铝、农夫山泉一期等生产性项目顺利投产,松树岭、鄂坪等电站建设进展顺利,增强了县 域经济发展的后劲。 “十五 ”期间,县城及乡镇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县域城镇化率达到27.4%,比 年提高 2.7 个百分点。 五是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年,县域引进外资 529 万美元,比 年增长 8.2 倍 ;利用市外境内资金 19.5 亿元,占全市的 77.1%;完成外贸出口 2623 万美元,年均增长 14.3%,占全市出口比重上升到 34%,已成为全市外贸出口的重要渠道。 六是经济活力明显增强。 “十五 ”期间,县域基本完成了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民营化改革,民营经济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年,县域私营个县城经济总结会上干部讲话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4 页 体企业和民营化的公司制 企业达到 5 万户,占县域全部企业的 92%;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 50 亿元,年均增长 21.4%,高于全市 GDP增速7.9 个百分点 ;涌现出一批产值过 5000 万、利税过百万的民营企业。 经过五年的实践,我们逐步形成了一套符合市情、县情的发展思路和工作机制,县域经济步入了发展提速、效益提高、结构趋向合理的良性发展轨道,也积累了有益的发展经验。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是坚定不移地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的重大战略,出台了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连续五年召开县域经 济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县域经济工作。针对县域经济薄弱、实力不强、财政困难的实际,市委、市政府除了在财政体制和财政政策上对县市实行倾斜外,还克服本级困难,逐年增加对县市的支持。尤其是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以后,市委、市政府不仅没有削弱对县域的支持力度,有些方面的投入还有明显增强。同时,我们积极争取和利用国债资金、专项资金,加大对县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扶贫开发的投入,有力地支持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年县域生产总值增幅达11.45%,比全市增幅高 6.65 个百分点,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7.5%。 县城经济总结会上干部讲话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5 页 二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化,增强工业经济实力。五年来,各县市从实际出发,着力壮大工业经济实力,县域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全市县域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2.6%,比生产总值的增速快 4.5 个百分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从 “十五 ”初的 23.2%提高到 29.2%;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 183 家,占全市的 54.9%,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骨干企业由 年的 3 家增加到 14 家,税收过千万元的企业由 2 家增加到16家。各县市认真规划和建设开发工业园区,积极引导产业、企业、项目向园区聚集,推进产业企业集中集群发展,工业园区成 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目前,县市工业园区由 “九五 ”期间的 4个增加到目前的 10 个,入园企业由 222 家增加到 400 余家 ;园区企业总产值由 5亿元增加到 15 亿元,年均增长 40%以上。 三是坚定不移地发展特色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和财政增收。五年来,各县市依托本地特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如以汉江和堵河流域开发为重点的水电产业,以丹江、郧县为重点的库区柑桔产业,以竹溪、 为重点的茶叶产业,以房县、郧西为重点的山羊养殖业,以竹溪为重点的魔芋产业,以高山和二高山地区为重点的中药材产业,以高 速公路沿线为重点的蔬菜产业,以南三县为重点的山野菜、食用菌产业等,形成了一批特色突出的经济板块,加快了强县富民步伐。如竹溪县立足县情,着力发展水电、茶叶等支柱产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仅年就有 10 座电站投产,新增县城经济总结会上干部讲话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6 页 发电收入 2亿多元,新增税收 3000 多万元,占该县财政收入的 35%;茶叶总面积达到 13 万亩,年产茶叶 1000 余吨,全县年茶叶收入 1亿元以上,农民人均从茶叶产业中增收 300 元。目前,县域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发展到 180多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 80余家,年产值或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 3 家,特色产业对农民收 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35%。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劳务经济,农村劳动力逐步向二、三产业转移,县域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年在非农产业就业的比重达 50%,比 年提高 5.1 个百分点 ;全市现有农村劳动力120 万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达 50 万人,劳务收入占农民现金收入的 63.4%。 四是坚定不移地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招商引资。 “十五 ”期间,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创新环境的决定,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简化行政审批,规范行政服务中心运作 ;放宽市场准入,培育经济 主体 ;严肃惩治“三乱 ”,提高服务效率,这些工作,增强了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促进了县域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近年来,先后有杭州养生堂、武汉宏林、湖南中天等大企业在县域投资,形成了新的增长点。如郧县着力创新机制,大做招商引资文章, 年以来共引进项目 371 个,到位资金 9.8亿元。仅年就引进招商项目 86 个,到位资金 4.1 亿元,其中过千万的项目达到 20 个。 县城经济总结会上干部讲话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7 页 充分肯定成绩,认真总结经验,有利于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加快发展。同时,清醒地认识发展差距,找出存在的不足,也有利于增强紧迫感,完善工作举措,更好地推动发展。与过去相 比,五年来我市县域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与先进地区比,与拥有的有利条件比,与湖北在中部率先崛起的目标要求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表现在:一是县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年 6 县市人均生产总值仅为4090元,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 76 个县 (市、区 )人均 GDP排位中,除丹江排名 17 位外,其他 5 县均排名 70 位以后。财政收入在亿元以下的县市还有 3个,县级财政普遍存在财力弱、负债多、包袱重、压力大的问题 ;在人均财政收入排位中,除丹江外,其他 5 县均排名 50 位以后。二是县域工业实力还比较薄弱。我市县域仍然处于工 业化初期向中期迈进的门槛上。年县域工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仅为 29.2%,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15.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 6 个百分点。县域大中型工业企业只有 15 家,仅占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 8%,有两个县至今还没有一个销售收入过亿元或税收过千万元的企业。三是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机制尚未形成。县域工业主要集中在水电、化工医药、食品、建材等方面,产业之间缺乏互动、互补,与城区工业缺乏关联度,与农业产业缺乏衔接,长期以来制约农民增收的农业效益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劳动力素质不高等诸多问题依然存在,农民长期稳定 增收的基础不牢。四是经济发展后劲有县城经济总结会上干部讲话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8 页 待增强。县域民营经济实力不强,增加值占 GDP 比重仅为 42.6%,比全省县域平均水平低 11.8 个百分点。县域对外开放度还比较低,全省去年利用外资为零的县市有 9个,其中我市占了 3个。同时,国家对中西部地区资源开发采取限制政策,对南水北调水源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更高要求,这将加大我市经济运行成本,提高部分行业的准入门槛。面对这些差距和问题,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县域经济发展形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更扎实有效地做好推进发展工作。 二、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努力 实现县域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当前,我市县域经济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大机遇。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明确,对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比照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有关政策给予支持 ;对中部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比照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给予支持 ;继续支持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南水北调工程影响区的水污染防治项目建设等。按照这 “两个比照一个支持 ”,市里已经成立工作专班,正在抓紧做好各项争取工作。二是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机遇。国家将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投入力度,有利于我市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水平,加快贫困山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三是南水北调中线县城经济总结会上干部讲话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9 页 工程建设的机遇。随着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国家在移民安置、基础设施建设、水源区水质保护和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的政策和项目将陆续实施,将有力的带动我市城镇建设、生态建设和库区建设,并将为我们争取到更多的对口支援和合作。四是重大交通项目建设的机遇。随着银沪高速公路十漫段和襄渝二线的顺利推进,襄天、郧房高速公路的立项建设,国省干线的改造升级,我市 “三纵三横 ”公路网将基本形成,铁路运能将极大提升,东西 交通走廊的优势将逐渐凸现,为我们进一步扩大开放提供了重要支撑。五是我们的发展基础更加稳固。近几年来,我们认真贯彻 “打基础、管长远 ”的方针,着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营造发展环境,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和骨干企业,县域经济的规模与结构已发生较大变化,综合实力和自主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为进一步加快发展打下了好的基础。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只要全市上下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握机遇,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就一定能够推进县域经济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 “十一五 ”时期,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 展观统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 “一主三化 ”的方针,坚持以提高县域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为核心,着力推进改革开放、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促进县域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努力使十堰成为湖北在中部率先崛起的重要增长极。主要奋斗目标是:到 年,县域生产总值达到 200 亿元,县城经济总结会上干部讲话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0 页 年均增长 12%,生产总值过 80 亿元的县市 1 个,过 30 亿元的 2 个,过 20 亿元的 3个 ;县域工业总产值达到 250 亿元,年均增长 15%,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35%以上 ;县域财政总收入达到 20 亿元以上, 年均增长 16%,过 10亿元的县市 1个,过 3亿元的 1个。 要实现上述目标,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具体工作中,应当注意把握和处理好以下六个重要关系。 (一 )正确处理农业与工业的关系,加快工业化进程。 “农业丰则天下足,农村稳则社会安 ”,没有发达的现代农业,二三产业就没有强有力的支撑。 “工业兴则县兴,工业强则县强 ”,二三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是强县富民的重要载体,也是统筹解决 “三农 ”问题的根本途径。各县市要紧紧抓住工业发展这个 “牛鼻子 ”,立足特色资源开发,加快结构调整,走各具特色、亮点纷呈的县域工业发展道路。一是大 力发展资源开发型工业。要科学有序开发水能资源,抓好 等 30 多座大中型水电站建设,力争全市水电总装机到 年达到 320 万千瓦以上,实现水电产值 亿元以上。要积极发展医药化工产业,努力建设现代中药针剂生产基地,力争到 年实现医药化工产值 25 亿元以上。要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工业,力争到 年实现绿色食品加工产值 20 亿元以上。要稳步发展矿产产业,力争到 年实现矿产开采加工产值 55亿元以上。二是加快培育和扶持骨干企业。各县市要依托全市 “三个 50”工程 (即 50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