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农村十大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docx
- 1 - 农村十大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在县南伞镇村,居住着汉族、德昂族、彝族三个村民小组 140 多户农户 750多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 48.7。在这 48.7的少数民族人口中,有一位个子不高、皮肤黑黑的彝族共产党员,只要人们一谈到甘蔗种植,就会谈到他;只要人们一提到 “三村 ”建设,也会提到他;只要人们一说到学校建设,同样说到他。他,就是村委会自然村第二村民小组组长。 生产责任制到户,大多数农民都把眼睛盯在好田好地上,而却把眼睛盯到了运输行业和加工行业上。他买来拖拉机、磨面机、碾米机,搞起了运输、加工,成为了村一个 “不安分 ”的农民。其结果是,的田丰地丰,粮食有余,经济宽裕,被成都军区评为 “民兵退伍军人成长致富先锋 ”。 ,方圆 54.6 平方公里 ,人均占有土地 26.5 亩。 19941995 年,县在南伞镇筹建南伞糖厂,这是当地农民种蔗致富的大好机遇。但很多农民不理解、不支持,县里派出一批又网一批的工作组到南伞镇组织发动种植甘蔗,农民不愿意种。省委 “村建 ”工作队从省甘科所请来专家 教授讲课,很多农民不愿意去听。不同,他不仅去听了,而且行动了。他根据省甘科所专家教授传授的经验在自家的地里试种了 8 亩,亩产达 6 吨多。他被中共县委、政府评为 “县甘蔗种植先进个人 ”,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评为 “1995年度云南省工人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积极分子 ”。随后,他种植的甘蔗发展到了 150 多亩,村种植的甘蔗也发展到了 25000多亩。 只有小学文化,但他致富不忘教育。 1998 年,完小想修建学校- 2 - 的活动场地,但苦于没有资金。知道后,请来技术工,找来 10 吨水泥,发动群众凑石料、投义务工,最后建成了 700多平方米的水泥地面 ,建成了 4 个总长为 60 多米的花台。,完小计划建设一个标准篮球场,经过向上级反映,上级拨给资金 1 万元,但还缺 1万元。再次发动群众集资 1 万元。,完小要建盖教学楼,资金紧缺,地基无法平整。知道后,把自家在外做工程的推土机开回来,帮助学校平整地基,使学校教学楼建设如期开工。然后,他动员社会各界向完小捐资助学,仅砖厂老板他就动员向学校捐砖 2 万块,折合人民币 6000 多元,保证了完小教学楼工程如期交付使用。 底, “三村 ”建设开始,村里规划铺设硬板路,而的转角墙是铺设硬板路的最大障碍。规划出来后,他毫不犹豫地开着推土机推掉 了自家的转角墙,为村铺设硬板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响了第一枪。随后他投资 22 万元,种植橡胶 370 多亩。自筹资金 16.8万元,种植优质牧草 100多亩,购买繁殖母牛 43 头,引进摩拉水牛、西门达尔牛、短角牛、黑白花奶牛四个品种的细管冻精进行冻精改良,建起了村第一个人畜分离的牛场,成为了县 “百户畜禽示范养殖户 ”, “南伞镇肉牛冻精改良示范点、科技示范户 ”,带动村发展了 50 多户养牛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