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发动机生产线项环境影响报告表.pdf
南京长安汽车有限公司 年产 30万台 EA系列发动机生产线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 报批 稿) 南京长安汽车有限公司 二 O 一 四 年 一 月 目 录 1 前言 . 1 1.1 项目由来及特点 . 1 1.2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 2 1.3 项目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 4 1.4 环评主要结论 . 4 2 总则 . 6 2.1 编制依据 . 6 2.2 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 10 2.3 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工作重点 . 14 2.4 评价范围及环境敏感区 . 17 2.5 相关规划及环境功能区划 . 18 3 南京长安汽车有限公司现有项目概况 . 24 3.1 年产十万辆微型汽车焊装生产线改造项目概况 . 26 3.2 年产十万辆微型汽车总装生产线改造项目概况 . 31 3.3 年产十万辆微型汽车涂装生产线改造项目概况 . 34 3.4 南京长安汽车 CNG 减压站项目 . 45 3.5 南京长安微型汽车生产线升级改造项目概况 . 47 3.6 燃煤锅炉改造项目 . 51 3.7 现有项目全厂污染物排放总量汇总 . 52 3.8 现有项目存在的环保问题及 以新带老 措施 . 52 4 拟建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 53 4.1 建设项目工程概况 . 53 4.2 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 . 58 4.3 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 . 67 4.4 主要化学品理化 性质及毒性毒理 . 70 4.5 主要生产设备及辅助设备 . 72 4.6 公用工程及辅助工程 . 78 4.7 物料平衡 . 82 4.8 水平衡 . 85 4.9 污染源强分析 . 86 5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 102 5.1 自然环境概况 . 102 5.2 经济社会环境概况 . 112 5.3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 113 5.4 区域污染源调查分析 . 122 6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127 6.1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 127 6.2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 137 6.3 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 138 6.4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 141 6.5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 143 6.6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 析 . 153 6.7 生态影响分析 . 158 7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 160 7.1 行业影响分析 . 160 7.2 区域经济发展影响 . 161 7.3 对周边居民生活影响 . 161 7.4 社会评价结论 . 162 8 环境风险评价 . 163 8.1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和重点 . 163 8.2 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的确定 . 163 8.3 风险识别 . 167 8.4 源项分析 . 167 8.5 事故影响分析 . 168 8.6 风险管理 . 170 8.7 环境风险分析结论 . 179 9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 180 9.1 废气污染治理措施 . 180 9.2 水污染控制措施 . 182 9.3 噪声污染治理措施 . 190 9.4 固废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 . 191 9.5 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 194 9.6 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 195 9.7 排污口规范化设臵 . 197 9.8 项目绿化措施 . 198 9.9 拟建项目环保投资及 三同时 一览表 . 199 10 产业政策、清洁生产及循环经济分析 . 203 10.1 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 . 203 10.2 清洁生产分析 . 203 10.3 循环经济分析 . 209 10.4 小结 . 210 11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分析 . 211 11.1 总量控制原则 . 211 11.2 总量控制因子 . 211 11.3 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量分析 . 211 11.4 总量控制方案 . 212 12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 214 12.1 项目投资及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 214 12.2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 214 13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 217 13.1 环境管理 . 217 13.2 环境监测计划 . 219 13.3 环境监理计划 . 221 14 公众意见调查 . 222 14.1 网络公示 . 222 14.2 问卷调查 . 224 14.3 公众参与调查结论 . 226 15 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 . 228 15.1 与规划相符性 . 228 15.2 环境可行性分析 . 229 15.3 厂区总平面布臵合理性 . 230 15.4 小结 . 231 16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 232 16.1 结论 . 232 16.2 建议和要求 . 238 附 图 图 1.1-1 地理位臵图 图 2.4-1 环境保护目标图(大气评价范围图) 图 2.4-2 区域水系分布图 (地表水监测断面图) 图 2.5-1 溧水县城乡总体规划图 图 2.5-2 开发区总体规划图 图 2.5-3 开发区空间布局图 图 2.5-4 开发区给水工程规划图 图 2.5-5 开发区污水工程规划图 图 2.5-6 开发区供热系统规划图 图 3.1-1 现有项目厂区分布图 图 4.1-1 拟建 项目厂区平面布臵图 (声环境监测布点图) 图 5.1-2 生态红线区域分布图 图 5.1-3 区域地下水文地质图 图 5.3-1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布点图 (大气、地下水) 图 6.1-5 卫生防护距离设臵图 附 件 附件 1 项目委托书 附件 2 环保声明 附件 3 工信部 项目 备案确认函 附件 4 项目选址意见书 附件 5 南京市溧水区水系证明 附件 6 溧水经济开发区 西区 环评批文 附件 7 西区 污水处理厂环评批文 附件 8 污水接管 证明 附件 9 危废 处臵协议 及危废处臵资质证书 附件 10 原 有项目环评批文 附件 11 环评现状监测情况表、质保单及审核意见 附件 12 网上公示页面 附件 13 环评报告专家评审会会议纪要 附件 14 环评报告修改清单 附件 15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 1 1 前言 1.1 项目 由来 及特点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安汽车股份公司)成立于 1996 年,是以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长安集团公司)作为发起人,将长安集团公司汽车和发动机生产、销售、技术开发及管理相关部分的生产经营性资产以实有资产入股,同时募集股金而成立的股份制企业。 1997 年,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并先后发行了 A 股和 B 股。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辖长安汽车制造厂、长安发动机制造厂、长安渝北汽车制造厂,全资子公司有南京长安汽车公司、河北长安汽车公司,控股公司有江西江铃控股有限公司,合资公司有重庆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长安福特马自达公司,公司已形成以微、轿、客、卡为主的汽车产品谱系和发动机系列产品,形成了年产汽车 200 万辆、发动机 200 万台的生产能力,汽车产销量位居中国第四,品牌价值 270 亿元。 为了进一步促进汽车工业健康发展,国务院 2009 年 3 月发布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把坚持扩大内需、坚持结构调整、坚持自主创新 、坚持产业升级确定为基本原则。结合国家先前出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意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政策法规, 特别是国家实施的节能惠民工程、减免购臵税、汽车下乡等具体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小排量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 由此,长安汽车公司更加坚定了走“小排量、低油耗、低排放、小型化、高动力性能”的道路。目前,公司已有包括长安微型车、悦翔及志翔轿车系列产品等多款小排量自主品牌新车型上市。 新车型的频繁上市,对其动力核心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特别是重庆长安南京生产基地 F101 等新车型 的上市,将对动力核心提2 出较高的要求。目前长安微型客车搭载的 C 系列发动机近期内面临型号改进、升级换代和产业升级,新机型需要在适当的时机投放市场,以适应国家新的排放 标准 及节能政策要求,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 EA 发动机作为 C 系列发动机的换代产品,需求量在近几年内将有大幅度增加,除了满足长安本部的车型生产配套需求外,还要为南京长安 F101 车型配套。为此,南京长安拟在其新的汽车生产基地建设 EA 系列发动机生产线,以满足南京长安整车生产配套需求。 根据重庆长安总部整车发展规划,到 2015 年搭载 EA 发动机的长安整车将达到 140 多万辆,其中:南京基地 36 万辆。由此可见,长安整车对 EA 发动机的需求是迫切的。本项目产品方案先期确定为 EA 系列发动机,适合小排量轿车和微型客车使用。 EA 系列发动机所匹配车型能满足中国第三阶段过渡期油耗要求、第二阶段车外通过噪声法规限值要求和国 排放 标准 要求,同时满足产业未来发展要求,具有高升功率、高升扭矩和良好的燃油经济性。 本项目建设 内容 为: 汽缸盖机加线、曲轴箱机加线、 EA 发动机总装线等 3 条生产线,新建 EA 系列发动机机加总装联合厂房,形成EA 系列发动机综合生产能力 30 万台 /年 ,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建成 15 万台 /年产能。 项目总投资为 152508 万元(一期投资为 77609.5万元),其中环保投资 1340.5 万元,约占投资总额的 0.88%; 项目 一期 2014 年 12 月 投产 ,二期 预计 20172019 年 投产 。 本项目拟建地点位于南京长安汽车有限公司规划的 整车 和发动机新基地内,具体位于南京市溧水经济开发区 西区 ,地块处于规划17 号路、 63 号路、 340 省道围合的区域内。 见图 1.1-1。 项目规划用地面积约 200000.95m2,其中绿地面积 27489.5m2,绿化率 14.85%。 1.2 环境影响 评价工作 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分三个阶段,即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3 具体工作过程见图 1.2-1。 图 1.2-1 项目环评技术路线图 4 1.3 项目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结合厂址地区环境特点、工程特点,重点分析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1)本项目的建设是否能满足产业政策和环境法规; ( 2)项目选址是否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 ( 3)项目运行是否能够满足区域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 ( 4)项目是否能到达清洁生产要求; ( 5)项目采取的环保措施是否能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 6)项目投产后是否能够满足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 ( 7)项目的环境风险是否可以接受; ( 8)公众是否支持本项目的建设。 1.4 环评主要结论 项目位于南京溧水经济开发区西区,符合 南京市溧水县城乡总体规划( 2010-2030年 ) 、 溧水经济开发区西区总体规划等规划指导思想、产业定位和土地使用原则。项目 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年本)及关于修改 有关条款的决定(国家发改委第 21号令, 2013年)中限制类、淘汰类项目。项目不属于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2年本)(苏政办发 2013 9号)及关于修改 部分条目的通知(苏经信产业 2013 183号)中限制类和淘汰类项目。 项目生产采用先进设备和先进生产技术,做到节能降耗,符合清洁生产及循环经济要求;项目产生的废气、废水、噪声、固废(液)经过合理有效的处理措施,做到达标排放;本项目目建成后不会降低当地的环境功能要求;总量能够在区域内平衡;项目建设得到所在地公众的支持,在加强监控、建立风险防范措施,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的情况下,本项5 目的环境风险是可以接受的。根据本次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在落实本报告书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和要求前提下,从环保角度是可行的。 6 2 总则 2.1 编制依据 2.1.1 国家法律法规 (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 年 12 月 26 日); (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2003 年 7 月 ) ; ( 3)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7 年 3 月 1 日); (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0 年 9 月 1 日); (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5 年 4月 1 日); (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 年 6 月 1 日); ( 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修订) ( 2012.7.1实施 ) ; ( 8)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2009 年 1 月 1 日); ( 9)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008 年 4 月 1 日); ( 10)建设项目环境 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国家环保总局令 2008 第 2 号) , 2008 年 8 月 15 日修订 ; ( 11)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2008 年 8 月 1 号); ( 12)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 1999 5 号令; ( 13) 国务院关于印发 十二五 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 2011 26 号),国务院, 2011 年 10 月; ( 14)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 201135 号),国务院, 2011 年 10 月; ( 15)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工信部节 2010 218 号), 2010 年 5 月; ( 16)关于印发 的通知(环发 2010 113 号), 2010 年 9 月 ; 7 ( 17)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 2012 77 号), 2012 年 7 月; ( 18)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 2012 98 号), 2012 年 8 月。 ( 19)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 2006 28 号) ,2006 年 2 月 ; ( 20)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 9 号, 2011 年 3 月 27 日); ( 21)关于修改 有关条款的决定(国家发改委第 21 号令), 2013 年 2 月; ( 22) 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国家工信部, 2009 年 3 月20 日); ( 23)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发改工业 20062882 号); ( 24)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2009 修订 )(工业和信息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09 年第 10 号令) ; ( 25)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12-2020 年) (国发 2012 22 号), 2012 年 6 月 28 日; ( 26) 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 (国发 2013 41 号, 2013 年 10 月 6 日 ; ( 27) 关于印发 的通知 (环办 2013 103 号 ), 2013 年 11 月 14 日。 2.1.2 地方法律法规 ( 1)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 1997 年 7 月 31 日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修订 ); ( 2)江苏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 2005 年 12 月 1 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8 ( 3) 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江苏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公告第 29 号), 2009 年 9 月 23 日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11 次会议通过, 2010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 4) 江苏省危险废物管理暂行办法(省政府( 1994) 49 号); ( 5)关于开展危险废物交换和转移的实施意见(苏环控 1998122 号)江苏省环境保护局 1998 年 10 月; ( 6)关于转发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 的通知(苏环控 1999 11 号),江苏省环境保护局 1999 年 9 月; ( 7) 关于切实加强危险废物监管工作的意见(苏环规 20122 号) , 2012 年 8 月; ( 8) 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固体废物内容编制的通知(苏环办 2013 283 号), 2013 年 9 月 18 日。 ( 9)关于印发 的通知(苏环监 2006 13 号); ( 10)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2003 年 3 月; ( 11)江苏省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 2001 年 6 月 ; ( 12) 关于进一步规范规划和建设项目环评中公众参与听证制度的通知(苏环办 2011 173 号); ( 13) 关于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意见(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