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巨头败北看中国连锁餐饮企业的扩张之路.pdf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 重要声明 部分 Table_Title 分析师:李俊松 执业 证书编号: S0740518030001 香港 执业证书编号: BEY885 电话: 010-59013900 Email: lijsr.qlzq 研究助理 :高乐彬 电话: 010-59013900 Email: gaolbr.qlzq Table_Profit 相关报告 1 以海底捞为标杆企业,探究连锁餐饮企业的来路与归途 2 呷哺呷哺( 0520.HK)深度报告:深耕密植出的稳步增长 投资要点 探究连锁餐饮品牌深陷“闭店狂潮”的原因。 快餐及火锅是连锁餐饮行业最优质的两条赛道,曾涌现出许多优质的连锁快餐及火锅品牌,但近些年许多连锁餐饮品牌深陷“关店潮”,本文我们试图 以 味千 中国( 0538.HK) 为例 对连锁品牌由快速扩张到频频关店的原因进行探究; 此外 , 我们还会对目前仍处于快速扩张期的海底捞( 6862.HK)及呷哺呷哺( 0520.HK)的门店扩张情况进行测算,以此来看餐饮企业的扩张 空间 。 味 千(中国)盈利转弱的原因。 1) 2011 年骨汤门事件爆发,公司营收瞬时转弱; 2) 同店销售额负增长,老店表现不佳,菜品及品牌老化问题严重 ,顾客流失 ; 3) 新 推出的 中高端副牌市场认可度不高; 4)公司毛利率保持稳定,但受非上市权益投资影响,净利率大幅变动, 2017 年受公平值变动亏损影响,公司净利率为负; 5)线上 外卖不断普及, 味千作为 实体快餐 门店 受到冲击。 连锁餐饮品牌为何频现“关店潮”? 我们 对连锁快餐品牌味千、真功夫,连锁 港式餐饮品牌翠华、大家乐及大快活, 连锁火锅品牌小肥羊、小天鹅进行 研究,总结出 连锁餐饮巨头扩张陷入停滞的 主要 原因: 1)餐饮竞争加剧, 部分餐饮企业所处行业赛道的口味普适性 差 ,难以进行全国性扩张 ;2) 租金、人工 成本高企 ,利润率 持续 被挤压; 3)外卖 不断普及, 冲击快餐实体门店 ; 4)产品、品牌老化 ,无法持续推出受消费者青睐的新品,导致顾客流失; 5)食品安全 问题 ,削弱消费者对品牌的信心 ; 6)贴牌式加盟 ,导致品牌管控失效。 连锁火锅品牌门店数量测算。 与上文几家餐饮公司陷入停滞不同,连锁火锅品牌“海底捞”和 “呷哺呷哺”仍处于快速扩张期,一方面是受益于火锅行业的优质赛道,另一方面,两家公司都 在不断 进行产品及品牌的创新,并且受益于规模效应,成本压力相对较小,在下文中我们对两家公司的门店数量进 行测算,以期得到两家公司未来的扩张空间。 目前大多数连锁餐厅仍集中于一二线城市,呷哺、海底捞一二线城市门店占比分别为 80%和 70%左右 ,对标 下沉相对完备的肯德基和必胜客 (三线及以下门店占比在 50%左右) , 餐厅下沉空间十分广阔。 通过测算我们得到海底捞内地市场的 目标门店总数接近 1300 家,若按每年新增 180 家门店的速度,海底捞在内地的高速成长期还有 5 年左右,此外,广阔的海外市场将是海底捞另一发力点。类似的方法,我们得到 呷哺呷哺目标门店总数为 2000 家 左右 ,若按每年新增 120 家门店的速度,呷哺呷哺在 内地的高速成长期还有 10 年左右。 当然两者 的 食品安全、品质控制 、产品老化 以及成本进一步上涨的风险都 有 可能 导致 门店增速放缓。 风险提示事件: 成本上升风险: 食材价格、人工成本及商业租金上涨影响利润率 ;食品安全风险: 食品安全问题可能影响企业,甚至细分行业的收入增长与盈利效率 ;门店扩张的不确定性 : 门店拓展至新市场,营收增速不达预期 ;偿债能力不佳风险: 营收增加无法与门店扩张过快带来的高额成本相匹配 ; 门店测算出现偏差: 呷哺呷哺及海底捞的门店测算 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存在假设条件不及预期 导致 测算 出现 偏差的风险 。 Table_Industry 证券研究报告 /海外 行业 深度报告 2019 年 2 月 20 日 餐饮板块专题 从巨头败北看中国 连锁 餐饮企业 的 扩张 之路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 重要声明 部分 - 2 - 海外行业 深度报告 内容目录 前言 . - 5 - 探究味千中国盈利转弱的原因 . - 5 - 骨汤门事件后营收下滑,产品老旧增长乏力 . - 5 - 同店销售降低,新店表现好于老店 . - 6 - 毛利率维稳,金融资产公平值变动推动净利率大幅波动 . - 7 - 连锁餐饮品牌为何频现“关店潮”? . - 9 - 连锁快餐 味千、真功夫 . - 9 - 港式餐厅 翠华、大家乐、大快活 . - 9 - 连锁火锅品牌 小肥羊、小天鹅 . - 11 - 总结:连锁餐饮巨头扩张为何陷入停滞 . - 12 - 连锁火锅品牌门店数量测算 . - 13 - 海底捞门店数量测算 . - 13 - 呷哺呷哺门店数量测算 . - 15 - 附录 中国餐饮行业 2018 年回顾及 2019 年展望 . - 18 - 板块观点及投资建议 . - 27 - 图表目录 图表 1: 2010-2017 年公司营收及增速情况 . - 5 - 图表 2: 2009-2014 下半年公司营收及增速 . - 5 - 图表 3:公司持续开发副牌 . - 6 - 图表 4: 2010-2017 年各营收占比及增长 率 . - 6 - 图表 5: 2010-2017 年香港及内地餐厅数量及增长率 . - 6 - 图表 6: 2010-2017 年香港及内地餐厅同店销售增长率 . - 6 - 图表 7: 2010-2017 年公司香港及内地餐厅翻桌率 . - 7 - 图表 8: 2010-2017 年香港及内地餐厅人均消费(人民币) . - 7 - 图表 9: 2010-2017 年公司 毛利及净利 . - 8 - 图表 10: 2010-2017 年公司各费用占比 . - 8 - 图表 11:指定为透过损益按公平值入账的金融资产 . - 8 - 图表 12:大陆及香港门店 数及增速 . - 9 - 图表 13:翠华控股香港、内地营收及增速 . - 10 - 图表 14:翠华控股香港、内地门店数及增速 . - 10 - 图表 15:翠华控股每日每桌平均账单数目 . - 10 - 图表 16:翠华控股每张账单平 均消费额(港元) . - 10 - 图表 17:大家乐香港、内地营收及增速 . - 11 -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 重要声明 部分 - 3 - 海外行业 深度报告 图表 18:大家乐香港、内地门店数及增速 . - 11 - 图表 19:大快活香港、内地营收及增速 . - 11 - 图表 20:大快活香港、内地门店数及增速 . - 11 - 图表 21:餐厅各线城市门店占 比,海底捞及呷哺呷哺下沉空间广阔 . - 13 - 图表 22:海底捞门店数量预测 . - 14 - 图表 23:呷哺呷哺门店数量预测 . - 16 - 图表 2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餐饮收入(亿元):年度 . - 18 - 图表 2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餐饮收入(亿元):月度 . - 18 - 图表 26: 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度 . - 18 - 图表 27: 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季度 . - 18 - 图表 28: 餐饮板块 2018 年度股价表现 . - 19 - 图表 29:港股 餐饮企业营收规模及增速对比(百万元) . - 20 - 图表 30: 2017-2018 上半年港股餐饮企业成本对比(成本占总营收比) . - 20 - 图表 31: 牛羊肉平均批发价持续上涨(元 /公斤) . - 21 - 图表 32: 进口牛肉羊肉价格平稳 . - 21 - 图表 33: 海底捞门店主要分布于二线城市及以下 . - 21 - 图表 34: 呷哺门店主要分 布于一线城市 . - 21 - 图表 35: 海底捞各地区翻台率 . - 22 - 图表 36: 呷哺呷哺各地区翻台率 . - 22 - 图表 37: 海底捞各地区同店销售增长率 . - 22 - 图表 38: 呷哺呷哺各地区同店销售增长率 . - 22 - 图表 39: 港股餐饮企业净利率对比 . - 22 - 图表 40: 港股餐饮企业 ROA 对比 . - 22 - 图表 41: 港股餐饮企业流动比率对比 . - 23 - 图表 42: 港股餐饮企业资产负债率 对比 . - 23 - 图表 43: 餐饮行业优质赛道:火锅 VS 快餐 . - 24 - 图表 44: 火锅 中式餐饮中占比最高、增速最快的品类 . - 24 - 图表 45: 火锅贡 献中式餐饮市场 13.7%的营业额 . - 24 - 图表 46: 火锅盈利能力高于其他正餐 . - 25 - 图表 47: 中高端火锅市场占比持续增加(亿人民币) . - 26 - 图表 48: 中高端火锅市场增速最快 . - 26 - 图表 49: 连锁火锅品牌市场占有率极低 . - 26 - 图表 50:中国三线及以下城市空间广阔 . - 26 - 图表 51:门店分布各层级城市的占比 . - 26 - 图表 52: 持续增长的千亿级外卖餐饮市场 . - 27 -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 重要声明 部分 - 4 - 海外行业 深度报告 图表 53: 各餐饮企业外卖营业额占总营业额比重 (2017) . - 27 - 图表 54: 呷哺、湊湊及海底捞的商业模式对比 . - 28 - 图表 55: 港股餐饮企业可比公司估值 . - 28 -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 重要声明 部分 - 5 - 海外行业 深度报告 前言 探究连锁餐饮品牌 深陷“闭店狂潮 ”的 原因。 快餐及火锅是连锁餐饮行业最优质的两条赛道, 曾 涌现出许多优质的连锁快餐及 火锅品牌,但近些年 许多连锁餐饮品牌深陷“关店潮”,本文我们 试图 通过 深入 分析快餐品牌味千中国 ( 0538.HK) ,对连锁品牌由快速扩张到频频关店的原因进行探究 ; 此外我们还会对目前仍处于快速扩张期的海底捞 ( 6862.HK)及呷哺 呷哺( 0520.HK) 的 门店 扩张情况 进行测算,以此来看餐饮企业的扩张空间 。 探究味千中国盈利转弱的原因 骨汤门事件 后营收下滑,产品老旧增长乏力 骨汤门事件爆发,公司营收瞬时转 弱 。 2011 年前, 味千 拉面一直以其含钙量高的汤底为营销点 , 但 2011 年 7 月, 味千被曝 其汤底是用 “猪骨 汤精”勾兑而成,骨汤门事件爆发,味千中国营收增速 也 从 2010 年的35%迅速降至 2011 年的 15%, 受骨汤门事件 的 持续 影响, 2012 年公司营收 增速 转 负 。 图表 1: 2010-2017 年公司营收及增速情况 图表 2: 2009-2014 下半年公司营收及增速 来源: 公司年报 , 中泰证券研究所 来源: 公司年报 , 中泰证券研究所 新品市场认可度低,老旧产品 竞争力减弱 。 2011-2017 年全国餐饮消费总额 的 复合增速达到 11.5%, 新生消费力群体为 餐饮行业带来 前所未有的红利, 与之相伴的是 餐饮行业 愈发激烈 的竞争 。 味千 店面 设计老化、产品创新 能力不足, 因此 自 2012 年起 , 味千 就开始 推出副品牌 以留住消费者, 其中,高端品牌有 和歌山、烧肉孙三郎,中端品牌有喜多藏、面屋武藏等,但消费者 的 认知 度 及认可度都很低 , 目前,和歌山仅在香港有 1 家门店,喜多藏仅在深圳有 2 家门店,烧肉孙三郎在上海的 2 家门店均歇业,仅剩香港 1 家门店 , 在 10 多个副品牌中,面屋武藏门店数最多,有 12 家 ,但仍未阻挡 公司整体营收 下滑, 2012 年公司营收下降 1%至 24.75 亿元, 2013-2014 年各类促销活动 带来 营收单位数增长,-30%-20%-10%0%10%20%30%4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 营收 (百万人民币) 营收增长率 -10%0%10%20%30%40%5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2009H2 2010H2 2011H2 2012H2 2013H2 2014H2营收(百万人民币) 营收增长率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 重要声明 部分 - 6 - 海外行业 深度报告 但缺乏持续增长的支撑点, 2015-2017 年 公司营收 持续下滑, 2017 年营收降至 23.32 亿元。 图表 3: 公司持续开发副牌 和歌山 烧肉孙三郎 面屋武藏 喜多藏 上海 - - 4 - 北京 - - 3 - 广州 - - 3 - 深圳 - - 1 2 武汉 - - 1 - 香港 1 1 - 总计 1 1 1 2 来源: 大众点评, 中泰证券研究所 同店销售降低,新店表现好于老店 同店销售 降低,业绩主力内地餐厅负增长。 公司营收由内地餐厅、香港餐厅、拉面 相关产品三部分构成,其中内地餐厅营收占比最大, 保持在85%左右 ,公司盈利情况 也 主要由内地餐厅业绩决定。 2012 年受经济低迷及钓鱼岛事件 影响, 内地餐厅 同店销售下滑 12.6%,内地餐厅 整体营收 下滑 1.07%。 2013 及 2014 年得益于 各类促销活动, 内地餐厅同店销售分别上升 7.6%, 2.3%,公司营收相应增长。 2015 及 2016 年公司内地餐厅同店销售分别下降 7.5%, 8.1%, 营收分别下降 6.61%, 9.88%,虽然 2015 及 2016 年香港餐厅营收维持低单位数增长、 2016 年拉面及相关产品以 39.76%高速增长,但其在总营收中占比较小,未能阻挡公司 总体营收 下滑。 图表 4: 2010-2017 年各营收占比及增长率 来源: 公司年报, 中泰证券研究所 图表 5: 2010-2017 年香港及内地餐厅数量及增长率 图表 6: 2010-2017 年香港及内地餐厅同店销售增长率 -30%-20%-10%0%10%20%30%40%50%60%70%0%10%20%30%40%50%60%70%80%90%100%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7H1 2018H1内地餐厅 香港餐厅 拉面及相关产品 内地餐厅营收增长率 香港餐厅营收增长率 拉面及相关产品营收增长率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 重要声明 部分 - 7 - 海外行业 深度报告 来源: 公司年报 , 中泰证券研究所 来源: 公司年报 , 中泰证券研究所 新店表现优于旧店, 内地餐厅翻桌率维稳且人均消费小幅上升。 除 2013及 2014 年以外, 味千内 地餐厅 的 同店销售 额 以 高 单 位数 下降,但内地餐厅 翻桌 率除 2011 及 2012 年受骨汤门、钓鱼岛事件影响从 5.1 降至3.3 外,一直 维持稳定 ,并且人均消费也保持低单位数增长,这主要是由于新店表现优异,以 2017 年 为例 , 内地 、香港分别关闭门店 49、 10家,新开门店 则达到 109、 4 家,新店表现均优于旧店,拉高 了 内地整体的翻桌率及人均消费。 图表 7: 2010-2017 年公司香港及内地餐厅翻桌率 图表 8: 2010-2017 年香港及内地餐厅人均消费(人民币) 来源: 公司年报 , 中泰证券研究所 来源: 公司年报 , 中泰证券研究所 毛利率维稳 , 金融资产公平值变动推动净利率大幅波动 公司毛利率保持稳定, 其他各项费用率维持不变, 但 受 非上市权益投资影响,公司净利率大幅变动 。 2011 及 2012 年骨汤门事件发生后,公司提高 培训与激励及推广促销 费用 的 投入,员工费用占营收的比例从17.59%上升至 24.22%,其他经营费用占 比 从 12.34%上升至 15.72%,公司 净利率 也 从 16.7%降至 5.1%。 2013-2017 年期间,公司各项费用占营收的比重维持不变, 但其他收益及亏损占营收的比例大幅变动,471 622 624 596 628 634 614 674 619 687 -30%-20%-10%0%10%20%30%4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香港 内地 香港餐厅数量增长率 内地餐厅数量增长率 -15%-10%-5%0%5%10% 香港 内地 -25%-20%-15%-10%-5%0%5%10%01234567香港 内地 香港日均翻桌率增长率 内地日均翻桌率增长率 -15%-10%-5%0%5%10%010203040506070香港 内地 香港人均消费增长率 内地人均消费增长率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 重要声明 部分 - 8 - 海外行业 深度报告 2016 年上升 25.75%, 2017 年下降 39.2%, 该项目变动主要受 金融资产 (非上市权益投资) 公平值变动 的 影响 , 包括 百度外卖( 2017 年为饿了么)、云系、加华安元基金 。 2016 年百度外卖公平值为 11.53 亿元,公平值变动收益 6.46 亿元,约占当年营收的 27%; 2017 年百度外卖与饿了么合并,公司获得相应股权对价后仍持有饿了么 0.64 亿元股权,当年公平值变动亏损为 9.57 亿元,约占当年营收的 41%。 图表 9: 2010-2017 年公司毛利及净利 来源: 公司年报, 中泰证券研究所 图表 10: 2010-2017 年公司各费用占比 来源: 公司年报, 中泰证券研究所 图表 11: 指定为透过损益按公平值入账的金融资产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2016 年 2017 年 百度外卖 1152.52 - 饿了么 - 63.487 云系 50 122 加华安元基金 70.422 60 来源: 公司年报, 中泰证券研究所 -40%-20%0%20%40%60%80%100%-1000-5000500100015002000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7H1 2018H1毛利(百万人民币) 净利润(百万人民币) 毛利率 净利率 -40%-30%-20%-10%0%10%20%30%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7H1 2018H1员工成本率 折旧率 租金率 其他经营费用率 其他收入占营收的比例 其他收益及亏损占营收的比例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 重要声明 部分 - 9 - 海外行业 深度报告 连锁餐饮品牌为何频现“关店潮”? 连锁快餐 味千、真功夫 味千中国 。 2010 年,味千中国共开设 506 家门店, 2011 年骨汤门事件后,大陆门店增速 急剧 下跌,从 2011 年的 32.06%降至 2012 年的0.32%, 2015 年底门店数量减少了 12 家。截至 2018 年 6 月 30 日,味千大陆门店共计 687 家,香港门店共计 30 家,较 2015 年仅增 45 家。除骨汤门事件外,产品老化、外卖崛起也限制了公司的门店扩张 ,一方面, 新兴餐饮不断崛起,竞争愈加激烈,但公司一直无优质新品推出,产品老化,不能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 ;另一方面, 线上 外卖不断普及,实体快餐 门店也 受到冲击, 虽然公司也开展了 外卖业务,但 公司 SKU不够丰富 , 专业的外卖店租金成本更低,效率 也 更高 (正餐受外卖冲击较小,并且正餐餐厅可通过发展外卖业务,提高门店销售密度) 。 图表 12: 大陆及香港门店数及增速 来源: 公司年报, 中泰证券研究所 真功夫 。 真功夫由潘宇海及其姐夫蔡达标于 1994 年共同创立, 2007 年,真功夫董事长蔡达标拟定公司上市计划,公司门店开设 800-1000 家时即上市。但自 2007 年起, 创始人之间 陷入家族内斗,争夺公司的控制权,家族内斗使公司陷入经营危机,公司扩张受到极大制约。此外,外卖业务的崛起、公司产品老化、食品安全 问题 也限制了公司的门店扩张 ,2008 及 2013 年蟑螂门事件、 2010 年排骨门事件、 2016 年餐具消毒不合格 等 事件 削弱了消费者对真功夫的品牌信心。 港式餐厅 翠华、大家乐、大快活 翠华。 翠华控股作为香港餐饮行业老字号 , 2009 年进军内地市场,内地营收占比不断上升, 由 2010 年 的 8.1%, 上升至 2018 年的 34.34%。翠华控股自 2009 年 进军内地市场至 2015 年,一直保持双位数 的 高速 增长,但 自 2016 年起营收增速下滑至个 位数 。 原因: 1) 定位过高,市场竞争激烈难获客 。 一方面, 内地餐饮品牌不断崛起,竞争愈发激烈 , 内地餐饮菜系丰富,如火锅、四川菜、广东菜、江浙菜等,相比之下,茶餐厅口味在内地吸引力有限; 另一方面, 翠华控股在内地属高端定位,-30%-20%-10%0%10%20%30%4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7H1 2018H1大陆 香港 大陆餐厅增速 香港餐厅增速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 重要声明 部分 - 10 - 海外行业 深度报告 定价过 高,性价比较低 。香港餐厅平均每间占地约 3000 平方尺,设有30-67张餐桌,内地餐厅平均每间占地 7000-10000平方尺,设有约 65-84张餐桌,两地每桌均可容纳 2-4 名顾客,但内地餐厅占地面积明显偏高。此外 , 2011-2012 年期间,内地 平均消费额 明显高于香港, 2012 年香港为 74 港元,内地却高达 190 港元 ,因此 香港餐厅 的 翻台率是内地的 3倍多 。 2) 运营成本攀升,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 翠华 在内地上海、南京、武汉、杭州等地均设有分店,而 中央厨房仅上海一家,内地餐厅 80%的菜品都需要从中央厨房配送至各分店,配送成本高; 此外, 内地租金成本、人工成本不断攀升, 内地餐厅利润不断 被 压缩。 图表 13: 翠华控股香港、内地营收及增速 图表 14: 翠华控股香港、内地门店数及增速 来源: 公司年报 , 中泰证券研究所 来源: 公司年报 , 中泰证券研究所 图表 15: 翠华控股每日每桌平均账单数目 图表 16: 翠华控股每张账单平均消费额(港元) 来源: 公司 招股说明书 , 中泰证券研究所 来源: 公司招股说明书 , 中泰证券研究所 大家乐。 大家乐 为香港老牌快餐品牌 , 2003 年进军内地市场, 2010 年内地营收 达到 7.14 亿港元,占总营收的 14.93%, 2011-2013 年期间,内地营收 仍 保持双位数高速增长, 此后 随着餐饮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租金及劳工成本不断上升,大家乐营收开始负增长。 2016 年起大家乐开始关闭表现逊色的店铺,集中资源和优势发展核心业务, 截 至 2017 年 3月 31 日共关闭内地餐厅 32 家,当年营收下滑 19.95%, 2017 年 10 月底关闭华东地区全部 11 家门店, 公司 退守港式餐饮接受度高的华南市场,加速 重点地区 渗透。 -20%0%20%40%60%80%100%120%140%160%18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香港收入(百万港元) 内地收入(百万港元) 香港收入增速 内地收入增速 -50%0%50%100%150%200%250%300%0510152025303540内地门店数 香港门店数 内地门店增速 香港门店增速 0510152025302010 2011 2012香港 内地 0501001502002010 2011 2012香港 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