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端午节习俗(2).docx
【精选】端午节,端午节习俗 WORD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精选 端午节,端午节习俗 -WORD版 导读: 一、端午的习俗 二、端午吃粽子的由来 三、端午节养生保健的几点建议 文章目录 端午的习俗 1、端午习俗之跳钟馗 跳钟馗、闹钟馗:自晋代以来跳钟馗、闹钟馗,赐福镇宅就是端午节和春节的重要内容。 2.悬挂钟馗画。最早的钟馗画,据说出自画圣吴道子之手。据北宋沈括梦溪补笔谈记载:唐明皇患疾近一月,忽梦二鬼。小鬼窃得皇上玉笛及杨贵妃之紫香囊奔逃,大鬼乃捉小鬼刳其目,然后擘而啖之。大鬼道: “臣为钟馗,即武举不捷之士也,誓与陛下除天下之妖孽。 ”唐明皇醒后,即病愈,便召画工吴道子,嘱其按梦中情景画钟馗捉鬼图,道子挥笔即成,明皇见后,竟与所梦一模一样,惊叹不已。后来,钟馗画渐渐走入民间,绘制钟馗画大都作于五月端午节这一天,或者端午节 的前后几天。 2、端午习俗之赛龙舟 “龙舟 ”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 “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 ”预九歌 湘君中 “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 ”,【精选】端午节,端午节习俗 WORD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 ”,学者们也认为 “飞龙 ”即龙舟。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唐、宋、元、明、清各代的帝皇,均有临水边 观看龙舟的娱乐,也属于游戏之类。 3、端午习俗之游百病 据说游就百病不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讲究的,这天男不做农活,女不做针线,做了叫 “扎百病 ”。就是说把百病的根子扎下了,所以在天水农村,男人赶早备足牛羊饲料,女人忙备吃的和穿的,游百病的主要去处是集镇、寺庙。不去那里心中如今年白过了一般空落一般酸楚,要去也不易,山村里人要翻山越岭,要走几十里山路。男女老幼往野外游玩, 穿新衣, 在中午一时左右, 路上山上或树下挤满人群,手抱花草, 非常快乐。晚上回家将花草和水煮开洗澡,老年人称为 “游百病 ”及 “洗百病 ”,不出 去游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头就不会获得吉利。 端午吃粽子的由来 古代粽子又叫角黍、筒粽。角黍是因粽子的形状有棱有角,内包有糯米而得名 ;筒粽是因最初的粽子用竹筒贮米烧煮而成。魏晋时期,周【精选】端午节,端午节习俗 WORD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处所撰的风土记中记载: “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南朝吴均的续齐谐记中,也记载了屈原投江自杀后,楚国人民哀悼他,便在每年端午以竹筒贮米投于水中祭吊的事。 屈原是楚国的贤臣,相传,他不忍看到自己国家灭亡便投入汨罗江自尽。他死后,当地百姓都非常悲痛,纷纷前往江边凭吊。渔夫们划起小船,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入江中, 希望让鱼、虾、蟹不要啃食屈原大夫的身体。后来,人们害怕饭团被蛟龙所食,就用树叶包住饭团,在外面缠上彩丝,久而久之,就发展为现在粽子的模样了。 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 ;说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仅反映民众的心愿而已。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 端午节养生保健的几点建议 1、端午养生粽子不可多吃,粽子是端午节的重要食品,味道很好,让很多人都流连忘返,可是在夏季粽子、黄酒都不可多吃、多喝。原因就是不好消化,严重影响我们的肠胃,对身体及其不好。 在 这里,小编要和大家说有四类人最好不好吃或少吃粽子,他们分别是:心血管病患者、老人和儿童、胃肠道病患者、糖尿病患者。 2、多喝清凉的茶品,端午节期间天气是非常炎热的,在我们走亲访友的时候不免会发生中暑或受热的情况,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多喝些【精选】端午节,端午节习俗 WORD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4 页 清凉的茶品,如绿茶、薄荷茶、菊花茶等,少吃油腻的食物,尤其是老人和儿童。 3、运动养生仍是重点,端午时节是一年中阳气至盛的时段,天气较烦闷,假如工作压力大,人体生理气血运行不顺,容易烦躁忧郁、心悸胸闷。情绪的变化,会影响脏腑的功能,亦可导致精神疾患,如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脾。 夏季养生,宜使脾胃心肺之气调顺。除了药物及食疗,平和心态,也应加强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