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下半年新能源汽车行业投资策略:全球视角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pdf
2017下半年新能源汽车行业投资策略全球视角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证券分析师: 蔡麟琳 A0230515100001研究支持: 陈传红 A0230116090009联系人:王宏为 沈 衡2017.7.12主要内容21. 国内:未来几年趋势持续向上2. 全球:中国引领全球趋势3.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竞争力分析4. 投资建议swsresearch31.1 政策:补贴边际趋暖,底部已现 补贴政策: 3万公里政策有松动迹象 , 虽然最终如何放松不得知 , 但补贴政策短期边际暖化调整是确定的; 补贴政策调整的核心是政府钱袋子的问题 , 目前国家年计划补贴额有向上移动意愿 ; 政策后续会调整 , 但 调整方向是以不断提高技术标准为主 。资料 来源 :中汽协、 申万宏源研究 资料 来源 :工信部、申万 宏源研究乘用车 租赁车 出租车1万 3万客车 长途、公交 通勤车3万 1万专用车 运输 其他1万 不作要求390144 187 138 173150190361 401550226090 7296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2016 2017 2018 2019 2020客车 乘用车 专用车图 1: 2016-2020年年补贴额度估算195 267 166 163 156 86105159 293 385 491220624 4567775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客车 乘用车 专用车2016-2020年每年产生的待补贴金额(单位:亿) 2017-2022年每年需补贴金额(单位:亿)国补金额可容忍范围 国补金额可容忍范围表 1:中汽协建议 3万公里调整的 内容swsresearch41.1 政策:积分即将推出,政策周期底部确认 积分政策的核心思路: 以惰补勤 , 由国家财政补贴切换至市场内部奖惩 。 该政策是后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政策 , 用来托举新能源汽车发展符合国家 2020年200万产量 、 500万保有量的目标 。 我们根据积分政策测算 , 2018-2020年新能源汽车 ( 乘用车 ) 满足 8%、 10%、12%积分比例要求的产量分别为 95万 、 132万 、 181万辆 。 2018年开始 , 新能源将从 财政补贴一只手推 切换到 “ 财政补贴 +积分制 ” 双手推 。由于是财政补贴和积分政策 双轨制 , 即使补贴下坡 , 对行业的影响也会比较温和 。951321818%10%12%0%2%4%6%8%10%12%14%0501001502002502018E 2019E 2020E资料 来源:工信部、申万宏源研究油耗负积分 新能源汽车积分 积分合计2018E 84 200 2842019E 147 250 3972020E 242 300 542表 2: 2018-2019年双积分分值 测算(单位:万分) 图 2:测算 积分比例及对应乘用车 产量(单位:万辆)资料 来源:工信部、申万宏源研究swsresearch51.2 新能源产销: 3月乘用车反转, Q3商用车反转 17年 1-5月 , 新能源汽车市场基本是靠乘用车支撑 。 3月 1日 , 第二批补贴目录公布 ,供给端无车可卖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 1-5月 , 乘用车生产 11.8万辆 , 同比增长 39%。 商用车有望 6-7月反转 。 5月专用车确认反转 , 在 16Q3低基数下 , 7月开始客车有望反转 。 1) 16Q3产销是向下走的 , 基数低; 2) 17年 6月开始商用车产销快速恢复 ,产销是向上走的; 3) 宇 通 6月 1800台 , 金龙 600台 , 比亚迪 1000多台 。12,942 6,653 17,680 23,027 24,216 34,151 31,053 29,561 31,888 32,730 40,918 37,924 3,791 9,105 30,691 31,886 42,090 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45,000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2016 20179,657 4,672 8,171 10,592 7,780 27,288 39,780 228 303 1,702 1,177 1,973 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45,000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2016 2017507 2,551 661 728 1,288 1,701 15,586 34,425 313 185 721 1,911 3,330 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2016 2017资料 来源: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网 、申万宏源研究图 3:乘 用车月度合格证 数据(万辆) 图 4:客车 月度合格证数据(万辆) 图 5:专用车 月度合格证数据(万辆)swsresearch61.2 新能源产销: 3月乘用车反转, Q3商用车反转586 37 1602119 2263 17539662161 2616 202448927324196 174 283 278 395-200002000400060008000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2016 2017129 191 404144475513467721428 13986172135 23530 0 50 101 229-50005001000150020002500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2016 2017423652101019191487112914978214941280 109426970 12933170445050010001500200025003000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2016 2017资料 来源: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网 、申万宏源研究图 6:宇 通客车合格证 数据(辆)图 7:苏州金龙和厦门金龙合格证 数据(辆)图 8:中 通汽车合格证数据(辆)swsresearch71.2 新能源产销: Q4新能车进入旺季 下半年尤其是 Q4是客车 、 专用车和乘用车的旺季 。 上游电池的备货是从 3月份开始启动的 , 到 6月末 , 我们预计行业库存将达到 7GWh,4月份开始每月 3GWh, H1上游景气度高于下游; Q3、 Q4下游景气度提升将消电池库存 。9%22%28%41%0%5%10%15%20%25%30%35%40%45%50%Q1 Q2 Q3 Q42014 2015 2016 2017E234 40.93 0.931.752.3000.511.522.533.544.5M3 M4 M5 M6E生产量 (GWh) 下游用量 (GWh)资料来源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网、 申万 宏源研究图 9: 17H1电池库存不断加码应对 H2下游需求(单位: GWh) 图 10: 17年乘用车分季度产销占比预测资料来源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网、 申万 宏源研究swsresearch81.3 2017-2020年:景气度上行周期 18-20年 , 政策面是积分制和补贴双轨运行 。 补贴下坡影响不会有 17年那么大 。 18年是积分元年和特斯拉放量年 , 国内补贴又不退坡 , 是一个完整的向上年 。1) 18年考核积分制 , 在政策上看是大年 ( 补贴 +积分双轨制 ) , 17年基数又比较低2) 18年特斯拉产能释放 40-50万台 , 17年 10万台 , 增量有 3-4倍 19年补贴退坡 20%, 但积分政策比例却从 8%提高到 10%, 向上因素大于向下 。1) 乘用车: 补贴下坡 20%, 一辆车补贴减少 8800元 。 如果不做新能源 , 一辆车罚 1.5万左右 。因此 , 乘用车企业做新能源的动力是向上的 。2) 商用车: 17年基本堵住了骗补漏洞 , 因此 , 17年 、 18年基本是真实需求 。 电动商用车的核心逻辑在于牌照成本 +油电价差 +运维成本 。 只要质量可以 , 下坡 20%即使完全转嫁给运营方 , 经济性还是有 。swsresearch91.3 2017-2020年:景气度上行周期5095130180101211131020203038%81%27%39%0%10%20%30%40%50%60%70%80%90%0501001502002502017 2018 2019 2020乘用车 客车 专用车 Y0Y 乘用车: 17-20年 , 销量预测分别为 50万 、 95万 、 130万 、 180万 。 商用车:1) 客车市场预计稳定在 10-15万之间 , 国内 70万公交保有量 , 目前新能源保有量只有 15万辆左右 , 还有很大渗透空间;公路客运目前新能源渗透率 10%左右 , 技术问题解决后 , 渗透率会提高 。2) 专用车目前终端反映质量存在问题 , 质量问题解决后 , 叠加地方政府逐步开始对燃油车运营念紧箍咒 , 物流车极有可能超预期 。 我们目前基于一 、 二线城市城乡结合部租赁市场的替代 , 预测专用车销量在 10-30万之间 。资料来源 :中汽协、 申万 宏源研究图 11: 2017-2020年新能源 产量预测 (万辆)主要内容101. 国内:未来几年趋势持续向上2. 全球:中国引领全球趋势3.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竞争力分析4. 投资建议swsresearch112.1 全球都在推进新能源,中国政策支持力度最大 油耗政策:中美欧日都在实行油耗限值 , 中国年降幅 5.5%全球最大1) 2020年 , 欧 、 美 、 日 、 中的油耗限值统一转换成 L/100km分别为 3.8、 6、 4.9、5, 年降幅分别为 5.4%、 3.5%、 3.3%、 5.5%。2) 绝对值看 , 欧洲最严;年降幅看 , 中国年降幅全球最大 。资料来源:工信部、 申万宏源研究图 12: 2020年中美日欧油耗限值 对比 图 13:中美 日欧油耗限值曲线对比swsresearch122.1 全球都在推进新能源,中国政策支持力度最大 积分政策:中美都在实行积分政策 , 中国积分比例远高于美国 美国: GHG: 即温室气体排放 , 最高罚款 3.75万美元 , 由美国环保署管理; CAF: 即平均油耗 , 超标定额税率 $5.5/0.1MPG, 由美国财政部征收罚款; ZEV: 最先在加州施行 , 目前有望在 10多个州推广 , ZEV积分要求为销量乘以积分比例, $5000/积分 。 GHG/CAF/ZEV是并行的 , 不能相互合并抵扣和交易 。 2018-2020年美国 ZEV积分比例分别为 4.5%、 7%、 9.5%。 中国: 将油耗积分和新能源积分合并考核 。 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 2018-2020年分别为 8%、10%、 12%, 高于美国; 2018-2020年对应 95万 、 132万 、 181万辆 乘用车产量 。年度 ZEV车销量 E TZEVs车销量 E 合计销量 E2018 7.40 23.13 30.532019 14.80 27.75 42.552020 22.20 32.38 54.582021 29.60 37.00 66.602022 37.00 41.63 78.632023 44.40 46.25 90.652024 51.80 50.88 102.682025 59.20 55.50 114.70年度 油耗负积分 新能源汽车积分 积分合计 乘用车 产 销量 E2018 84 200 284 952019 147 250 397 1322020 242 300 542 181资料来源:工信部、 申万宏源研究表 3:中国 双积分要求的新能乘用车产销 量(万辆) 表 4:美国 ZEV政策要求的新能乘用车产销量(万辆 )(假设 ZEV全美实行)资料来源 : 电车汇 、 申万宏源研究swsresearch132.1 全球都在推进新能源,中国政策支持力度最大 财政补贴:欧美日在购置和用车环节均有补贴 , 中国力度最大1) 中国: EV国家补贴 4.84万 , PHEV2.4万 , 还有 50%地方补贴;2) 美国: 联邦政府对新能源车提供 平均 3500美元的购置补贴 ;3) 德国: EV补 4000欧 , PHEV补贴 3000欧 ;4) 法国:给予车企 3万欧补贴 , 纯电补贴 6300欧 , PHEV1000-6300欧;5) 挪威:免征税费 ( 销售税 、 25%增值税 ) , 免充电费 、 免停车和过路费;6) 日本:倾向于 FCV, 税费减免 , 对新能源和传统车的差价进行补贴 , 一般 1/4-1/2。购置环节使用环节国补 国补 地补 合计中国 最高财政补贴 4.84万,免购置税 最高财政补贴 2.42万 7.26万 无需拍牌、路权美国 最高财政补贴 7500美元(¥ 5.1万) 最高财政补贴 2.7万 7.8万 充电(桩)补贴、路权德国 最高财政补贴 4000欧(¥ 3.1万) / 3.1万 停车费优惠、路权法国 最高财政补贴 6300欧(¥ 4.89万) / 4.89万 路权挪威 免征销售税、 25%增值税等 / / 免费公共充电站、免停车费 过路费等日本 免购置税、重量税,倾向于支持 FCV 对高于燃油车的价差给予 1/4-1/2补贴资料来源 : 第一电动车网 、 申万宏源研究表 5:主要 国家新能源政策 对比swsresearch142.2 中美欧三足鼎立,中国产销全球领先欧洲27%美国21%中国41%其他11%10%37%84%76%0% 20% 40% 60% 80% 100%欧洲美国中国其他 中美欧市场占据全球 89%, 中国份额达到 41% 2016年 , 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 77万辆 , 其中 , 中国 32万 , 占比 41%, 欧洲 20.7万 , 占比 27%, 美国 15.9万 , 占比 21%。 中美欧销量合计占据全球 89%市场; 中国增速全球领先 , 17年开始欧美增速也开始上来 2016年 , 中国增速达到 84%, 17-20年预计 CAGR50%以上; 2017年开始 , 欧美新能源车型供给开始出现井喷 , 随着 Model3、 雪佛兰 Bolt、 雷诺 Zoe、 普锐斯 PHEV等新的畅销车型的放量 , 欧美市场增速有望提升 。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2015 2016 2017资料来源:彭博、 申万宏源研究图 14: 151617年全球销量 对比(辆) 图 15: 2016年全球 销量分布 图 16: 2016年各国 增速swsresearch152.2 中美欧三足鼎立,中国产销全球领先资料来源 :汽车之家、新浪汽车、 申万 宏源研究图 17:新能源 车型计划汇总( 2017-2020年 )swsresearch162.3 中国的 EVPHEVFCV路线正在成为全球主流 政策:中美欧都是支持电动车为主 美国: 转向重点支持电动车 , 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1) 美国 ZEV18年开始不考核 HEV, 支持 EV/PHEV, EV积分最高 , 跟中国类似;2) 特斯拉 Model3 7月量产 , ZEV考核比例提升 , 未来几年美国市场将爆发增长 。 欧洲: 大部分国家补贴 EVPHEV电动车 , HEV补贴少甚至不补 中国: HEV不算新能源汽车 , 只补贴 PHEVEVFCV 市场:全球 EVPHEV增速中枢明显高于 HEV, 美国 HEV负增长 , 17年开始美欧日新能源市场均开始加速-20%-10%0%10%20%30%40%50%60%70%80%2013 2014 2015 2016Japan USA UK-50%0%50%100%150%200%250%300%350%2013 2014 2015 2016China USA FranceGermany UK Japan资料来源:彭博、 申万宏源研究图 18:全球 HEV前三大市场 增速 图 19:全球 主要国家电动车 增速主要内容171. 国内:未来几年趋势持续向上2. 全球:中国引领全球趋势3.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竞争力分析4. 投资建议swsresearch18资料来源 :锂业科技大 会 、 公司公告、申万 宏源研究表 6:新能源 汽车产业链上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 列表一级 二 级 产品 全球竞争力企业 全球份额 17PE 18PE 国内企业全球竞争力分析电机电控零部件磁材 中科三环 20% 41 32产能 1.6万吨,全球最大的高性能汝铁硼生产商之一,与全球磁性能做的最好的日立金属有 2000吨的合资产能,进入特斯拉产业链IGBT /全球龙头是英飞凌,国内车用 IGBT主要靠进口,国内只有比亚迪和上海先进半导体合作国产,中长期看国内车用 IGBT有望国产替代薄膜电容 法拉电子 11% 27 22薄膜电容全球龙头之一,全球主要是 TDK、松下、 TMAT、法拉电子,国内主要是松下和法拉电子 .全球份额前三分别是松下、基美和法拉,市占率分别为 22%、 16%、 11%继电器 宏发股份 12% 30 23 继电器全球龙头之一,宏发全球市占率 12%,主要竞争对手是泰科、松下,已经进入特斯拉产业链电机大洋电机 精进电动(非上市 ) 15%/5% 24 19电机国内外差异不大,未来价格竞争为主,国内有成本优势,大洋电机、精进电动等具有全球竞争力 ,全球市占率约 15%、 5%电控 /国内外在 IGBT等成本上差距较大,国内市场尤其是乘用车市场未来将以国外电控为主,国内汇川技术在商用车上将持续有生命力动力电池资源品锂矿(碳酸锂当量) 天齐锂业、赣锋锂业 13%/5% 3132 262417年全球碳酸锂产能 22.4万吨,其中,中国 6.6万吨,全球占比 29%;龙头天齐锂业、赣锋锂业权益产能分别为 2.87万吨、 1.13万吨,全球市占率分别为 13%、 5%氢氧化锂赣锋锂业、雅化集团、天齐锂业 19%、 8%、 3% 322631 241926赣锋锂业、雅化集团、天齐锂业产能分别为 1.1万吨、 5千吨、 2千吨,全球市占率分别为 19%、 8%、3%钴 洛阳钼业 15% 18 16全球龙头是嘉能可,产能 3万吨,全球占比 30%+;其次是中国的洛阳钼业,产能 1.6万吨,全球占比15%;淡水河谷 6000吨,欧亚资源 6200吨锂电材料铜箔 诺德股份 15% 52 21全球 50%产能集中在国内,诺德股份是国内龙头,国内份额 30%左右,全球份额 15%左右,锂电铜箔发展的方向是轻薄化, 6u产品目前国内只有诺德和灵宝华鑫能做正极 杉杉股份 4% 29 23全球产能集中在中日韩,中国占全球 46%,占据全球中低端市场,全球龙头是韩国的 L&F、优美科以及日本的日亚化学、住友全球份额分别为 10%、 8%、 9%、 4%。国内龙头是杉杉股份,已经进入CATL、 LG、三星等全球电池龙头配套负极 贝特瑞(中国宝安) 25%全球产能集中在中日,全球份额是中国 +日本占全球 95%左右,全球产能还在往中国转移集中。日本的负极龙头日立化成和三菱化学,全球份额分别为 17%、 8%;中国的龙头是贝特瑞(中国宝安)和上海杉杉,贝特瑞全球份额高达 25%,上海杉杉份额是 13%电解液天赐材料、新宙邦、石大胜华(溶剂) 13%10%30% 273126 222521全球 52%产能在中国,中国的龙头是新宙邦和天赐材料,其中,天赐材料产能 4万吨, 16年全球市占率 13%,新宙邦全球份额第二,市占率 10%,客户主要是 LG、 CATL等全球电池龙头;电解液溶剂龙头是石大胜华,全球份额 30%湿法隔膜 创新股份 12% 31 22隔膜产能主要分布在中国和日本;湿法陶瓷隔膜壁垒较高,目前国内湿法龙头是创新股份, 16年底湿法产能 3.2亿平,供应 CATL、比亚迪、 LG等,是三星 SDI国内唯一认证供应商热管理零部件 三花智控 40% 28 24 特斯拉独家供应商,三花热管理零部件全球市场份额已达 40%,全球龙头电池CATL(非上市)、比亚迪、国轩高科 15% 2422 1817CATL是全球四大电池龙头之一,分别是三星、 LG、松下和 CATL,配套宝马、大众、雷诺以及合资和一线自主;国轩高科供应北汽、众泰、宇通等,到 2020年底扩产目标 30GWh,是未来三元技术路线的电池龙头;比亚迪国内出货量第二,未来将逐步放开对外供应,是国内龙头整车 客车 宇通客车 21% 12 11 全球客车龙头,全球新能源客车产销量最大的客车厂乘用车 比亚迪 13% 24 18 PHEV销量全球第一, EV销量全球第三swsresearch193.1 动力锂 电 池 : 强者更强, CATL逐步切入全球供应链 总体产能过剩 , 未来强者更强 , 产品迭代速度极快 , CATL有望切入全球供应链 。 产能规划: 1) 行业: 2017年三元 预计 能释放出来的产能达到 28.8GWh, 实际需求为 12GWh左右; 2) 龙头: CATL和比亚迪产能规划 , 两家 2020年电池产能合计 90GWh, 这两家龙头的量基本能满足 国内 2020年的动力电池需求 竞争格局: 在国家政策导向和市场竞争下 , 行业将出现强者更强趋势 。 电池这个行业我们认为能走出几家企业 , CATL和比亚迪的一线龙头地位比较确定 , CATL在三元领域领先程度更高 。 其他企业有待观察 ! 狼还没有放进来 , 三星 、 LG等技术和工艺都领先国内 , 未来三星 、 LG等进来后国内压力更大 价格: 17年动力电池平均降价 30%, 目前三线电池厂电池报价 1.2元 /Wh, 已经处于现金流盈亏平衡点 。 国际一线厂的电池成本 125美元附近 , 低于国内 。 全球格局以中日韩电池为主 , CATL正逐步切入全球产业链 。 松下配套特斯拉 , LG配套奥迪 、 沃尔沃 、 现代 、 路虎等 , LEJ供应奔驰 , 中国电池主要供应国内 , 目前只有 CATL切入到全球产业链 , 供应宝马和合资大众 、 通用新车型 , 未来有望逐步向欧美市场渗透 。swsresearch203.2 锂电资源品:中国的碳酸锂产能全球占比 29% 17年全球碳酸锂产能 22.4万吨 , 其中 , 中国 6.6万吨 ,全球占比 29%, 具有全球竞争力; 国内:龙头天齐锂业 、 赣锋锂业权益产能分别为 2.87万吨 、 1.13万吨 。 全球市占率分别为 13%、 5%; 国外: SQM、 Albemarle、 FMC4产能分别为 4.6万吨 、2.6万吨 、 2万吨 , 全球市占率分别为 20%、 12%、 9%。公司名称 2017E产量Talison( 天齐 51%,雅宝49%) 56250SQM 46200Albemarle( 本部) 26000FMC 20000Nemaska Lithium 0Orocobre 11000Enirgi 2000Mt Marion锂矿(赣锋持股43.1%) 18750美国锂业 0银河资源 10000西藏扎布耶 3500中信国安 1500盐湖股份 5000西藏城投 4000青海锂业 8000赣锋锂业(宁都河源 +回收) 3250江特电机 1000融达锂业( *ST融捷) 0众和股份 3000其它 5000总计 224450SQM20%Albemarle(本部)12%FMC9%Orocobre5%赣锋锂业5%天齐锂业13%雅宝12%其他24%资料 来源 Wind、申万 宏源研究图 20:全球 主要碳酸锂企业产能 份额表 7:全球各企业锂矿产量(单位:碳酸锂当量吨)swsresearch213.2 锂电资源品:中国的氢氧化锂产能全球占比 69% 17年全球氢氧化锂产能 5.9万吨 , 其中 , 中国 4.1万吨 ,全球占比 69%; 国内:龙头江锂 、 天齐锂业 、 赣锋锂业 、 雅化集团产能分别为 1万吨 、 2千 吨 、 1.1万吨 、 5千吨 。 全球市占率分别为 17%、 3%、 19%、 8%; 国外: SQM、 FMC、 雅宝产能分别为 4千吨 、 1万吨 、4千吨 , 全球市占率分别为 7%、 17%、 7%。公司名称 2017E产能雅宝(本部) 4000 SQM 4000 FMC 10000 ORE 0 江西江锂新材料 10000 天齐 2000 赣锋 11000 雅化集团 5000 众和 2000 四川兴晟 4000 西藏矿业 2000 九江容汇锂业 2000 永正锂电科技 3000 合计 59000 雅宝(本部) , 7%SQM, 7%FMC, 17%ORE, 0%江西江锂新材料 , 17%天齐 , 3%赣锋 , 19%雅化集团 , 8%资料 来源 :中国产业信息网、 Wind、申万 宏源研究图 21:全球 主要氢氧化锂企业产能 份额表 8:全球各企业氢氧化锂产量(吨)swsresearch223.2 锂电资源品:洛阳钼业钴产能全球占比 15% 全球钴产能 10.5万吨 , 中国占比 19%; 全球龙头是嘉能可 , 产能 3万吨 , 全球占比 30%+;其次是中国的洛阳钼业 ,产能 1.6万吨 , 全球占比 15%;淡水河谷 6000吨 , 欧亚资源 6200吨;资料 来源 : 中国产业信息网 、申万 宏源研究嘉能可 , 3, 28%洛阳钼业 , 1.6, 15%淡水河谷 , 0.6, 6%欧亚资源 , 0.62, 6%华友钴业 , 0.41, 4%其他 , 4.27, 41%中国 , 19%其他 , 81%图 22:中国 钴产能全球占 比 图 23:全球 钴产能(按企业,单位:万吨 )swsresearch233.3 锂电材料:正负极 电解液 铜箔 隔膜具全球竞争力 正极:国内的龙头当升科技和杉杉股份均进入全球龙头电池厂配套 , 目前占据全球中低端市场 全球产能集中在中日韩 , 全球份额是中国 46%、 日本 27%、 韩国 23%, 日韩占据中高端市场 , 中国占据全球中低端市场; 韩国的 L&F、 优美科以及日本的日亚化学 、 住友全球份额分别为 10%、 8%、 9%、 4%。 国内龙头是 杉杉股份 和 当升科技 已经进入 CATL、 LG、 三星等全球电池龙头配套 。韩国 L&F, 10%Nichia, 9%Umicore, 8%湖南瑞祥 , 6%湖南杉杉 , 7%住友金属矿山 , 4%北大先行 , 4%天津巴莫 , 3%当升科技 , 3%其他 , 46%资料 来源 : Wind、 申万宏源研究中国 , 46%日本 , 27%韩国 , 23%其他 , 4%图 24: 正极 材料在全球的分布(按国家 ) 图 25:正极 材料全球份额(按企业)swsresearch243.3 锂电材料:正负极 电解液 铜箔 隔膜具全球竞争力 负极:中国的贝特瑞和上海杉杉具备全球竞争力 全球产能集中在中日 , 全球份额是中国 +日本占全球 95%左右 , 全球产能还在往中国转移集中; 日本的负极龙头日立化成和三菱化学 , 全球份额分别为 17%、 8%; 中国的龙头是 贝特瑞 ( 中国宝安 ) 和 上海杉杉 , 贝特瑞 全球份额高达 25%, 上海杉杉份额是 13%。资料 来源 : Wind、 申万宏源研究中国 , 60%日本 , 35%其他 , 5%贝特瑞 , 25%日立化成 , 17%上海杉杉 , 13%三菱化学 , 8%日本碳素 , 5%日本 JFE, 3%星城石墨 , 3%其他 , 26%图 26:负极 材料在全球的分布(按国家 ) 图 27:负极材料全球份额(按 企业 )swsresearch253.3 锂电材料:正负极 电解液 铜箔 隔膜具全球竞争力 电解液:全球 52%产 能在中国 , 国内的新宙邦 、 天赐材料和石大胜华具备全球竞争力 全球产能集中在中日韩 , 全球份额是中国 52%, 日本 23%, 韩国 20%; 日本是宇部兴产和三菱化学;韩国是旭成化学 ( 主要配套三星 ) , 全球 份额 8.8%; 中国的龙头 是 天赐材料和新宙邦 , 全球市占率分别为 13%、 10%, 客户主要是 LG、 CATL等全球电池龙头 。 电解液溶剂:石大胜华 , 全球 份额 30%。资料 来源 :水木清华研究中心、 申万宏源研究中国 , 52%日本 , 23%韩国 , 20%其他 , 5%图 28:电解 在全球的分布(按国家 ) 图 29:全球电解液竞争格局新宙邦 , 10%旭成化学 , 9%天赐材料 , 13%其他 , 68%swsresearch263.3 锂电材料:正负极 电解液 铜箔 隔膜具全球竞争力 锂电铜箔:全球 50%产能集中在国内 , 诺德股份具有全球竞争力 全球产能集中在中日韩和台湾地区 , 中国产能占全球份额的 50%, 国内锂电铜箔在轻薄化和合格率上跟日韩台湾的企业存在一定差距; 诺德股份是国内龙头 , 国内份额 30%左右 , 全球份额 15%左右 , 高能量密度电池需要轻薄的铜箔 ,符合发展高能量密度发展趋势的 6u产品目前只有诺德和灵宝华鑫能做 。资料 来源 :公司公告、 申万宏源研究37000300002080042000192003600035000500016000600014400 120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45000诺德股份 铜陵有色 灵宝华鑫 日本三井 韩国日进 台湾长春总产能 锂电铜箔产能图 30:主要 铜箔厂锂电铜箔产能(单位:吨 )swsresearch273.3 锂电材料:正负极 电解液 铜箔 隔膜具全球竞争力 隔膜 : 旭化成 、 东丽扩产难 , 国内的创新股份高端湿法涂覆膜切入全球产业链 隔膜产能主要分布在中国和日本; 湿法陶瓷隔膜壁垒较高 , 目前国内湿法龙头是创新股份 , 供应 CATL、 比亚迪 、 LG等 , 是三星SDI国内唯一认证供应商; 湿法隔膜产能全球领先 , 而旭化成和东丽扩产难 。 热管理 : 三花智控是特斯拉热 管理零部件独家 供应商 , 全 球市占率 40%。swsresearch283.4 电机:国内外差距不大,以成本竞争为主 驱动电机市场集中度比较低 , CR5=39.41%, 自供 ( 主要是贴牌 ) 与第三方各占一半; 各电机厂市场策略稍有不同: 动力总成捆绑销售: 精进电动 、 苏州绿控等 , 主要针对初期和二线市场 纯电机销售:方正电机等 国内外技术差异不大 , 国内人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存在一定优势 , 国外工艺和材料性能略高 , 总体看 , 国外厂商抢占份额的空间不大 预计中短期行业仍然是价格竞争为主 ( 目前平均降价 10%以上 ) , 行业从 17年开始洗牌 , 目前毛利率下降至 17%左右 。 原材料成本占 80%, 后续降价空间不大材料成本永磁体 36%定子铁芯 14%定子绕组 4%壳体 10%转子 5%对接带 1%驱动轴(钢材) 1%其他 8%小计 80%人工成本 11%制造费用 9%北汽新能源 , 12.24%比亚迪 , 11.92%上海电驱动 , 10.62%山东德洋 , 8.81%联合电子 , 7.07%精进电动 , 6.57%其他 , 42.75%图 31: 17H1国内 驱动电机市场 份额 表 9:永磁 同步电机成本 结构图资料 来源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网、 申万宏源研究注:北汽新能源是贴牌,主要供应方为大洋电机等swsresearch293.5 电控:核心元器件 IGBT落后,国内电控压力较大 核心壁垒:高功率元器件 ( IGBT) +软件控制策略 国内电控厂商的 IGBT采购成本是国外的 3-5倍 国内汽车 IGBT基本被英飞凌 、 仙童等外资垄断 采购成本 1500-3000元 ,国外电控 IGBT成本 600元 乘用车电控的市场份额 17年开始可能逐步被外资蚕食 , 商用车预计仍然国内电控为主 目前上汽 、 吉利 、 一汽 、 长城等车企的电控基本以外资为主 未来新能乘用车主流配置:国产电机 +外资电控;商用车主流配置:国产电机 +国产电控IGBT, 32%PCB, 10%大电容 , 9%直流接触器 , 6%其他 , 43%乘用车企 驱动电机供应商 电控供应商上汽 联合汽车电子、华域汽车、 GM、Hitachi 联合汽车电子、华域汽车、 Hitachi、 DELPHI吉利 麦格纳、德洋电子、上海电驱动、斯科若、精进电动 联合汽车电子 、 麦格纳、德洋电子、上海电驱动、斯科若、广汽 精进电动、上海大郡 上海大郡、精进电动长安 创驱、江铃集团、重庆长安 创驱、江西江铃、重庆长安东风 伯坦科技、格至控、上海大郡、NISSAN 伯坦科技、格至控、上海大郡、 NISSAN一汽 上海电驱动 电装众泰 大洋电机、德沃仕、杰能动力、华域汽车 大洋电机、格雷博、华域汽车长城 精进电动 联合汽车电子东风 伯坦科技、上海大郡、 NISSAN 伯坦科技、上海大郡、 NISSAN江淮 巨一、英搏尔 巨一、英搏尔江铃 巨一、英搏尔 巨一、英搏尔资料 来源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网、 申万宏源研究图 32:电控 成本 结构 表 10:乘 用车企电机电控供应 商swsresearch303.6 电机电控零部件:汝铁硼磁材具备全球竞争力 全球汝铁硼产能 90%集中在中国 , 高性能汝铁硼 58%以上集中在中国 , 其余产能主要集中在日本; 中科三环是全球最大的高性能汝铁硼生产厂商之一 , 与全球顶级磁性能的日立金属有合资厂 , 进入特斯拉供应链 , 具备全球竞争力 。 国内其他汝铁硼厂商还包括正海磁材和宁波韵升 。 日本的高性能汝铁硼生产厂商主要是日立金属 、 TDK等 。swsresearch313.6 电机电控零部件:部分电子元器件具备全球竞争力 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领先全球 , 零部件迭代速度远远快于国外 。 目前 , 国内部分电子元器件已经具备全球竞争力 , 主要是薄膜电容和继电器;未来在高功率元器件方面也有望取得国产化突破 。 薄膜电容:法拉电子 2020年全球车用薄膜电容 70亿的空间 , 接近 50%市场在中国 , 法拉电子国内市占率超 50%, 有望进一步向欧美国家渗透; 全球主要是 TDK、 松下 、 TMAT、 法拉电子 , 国内主要是松下和法拉 , 全球看 , 未来能跟法拉角逐的主要是松下 , 2020年公司有望做到全球 50%+市占率 , 对应 35亿的新增收入 , 9亿新增净利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