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养生之胎息.docx
【精选】道家养生之胎息 WORD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精选 道家养生之胎息 -WORD版 导读: 胎息是道家修持的高级境界,历来受到炼丹家的重视。但是,对胎息的内涵,一直存在不同的理解。为此,对胎息作一番系统的考察和 胎息是道家修持的高级境界,历来受到炼丹家的重视。但是,对胎息的内涵,一直存在不同的理解。为此,对胎息作一番系统的考察和研究便很有必要。 一、胎息释名 胎息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 方术列传: “方士王真能行胎息食方 ”, 但最早给胎息作出解释的是东晋的葛洪。他在抱朴子内篇 释滞中说: “得胎息者不以口鼻嘘吸, 如在胞胎之中, 则道成矣。 ”从后文所述方法看, 抱朴子是把吸气后的闭气,同胎儿的不以口鼻呼吸作类比, 并以此称之为胎息。但早此的胎息经却与抱朴子的说法不同。胎息经,道藏又作高上玉皇胎息经,作者及成书年代已无考,抱朴子 遐览中即有著录,可见其成书当早于东晋时期。此经虽没有说明胎息名称的由来,但从该经陈述的内容看,显系指呼吸深长,神气 合一,纳气丹田的一种方法。后来不少炼功家据此对胎息一词作了种种与抱朴子不同的解说。一种解说是,将抱元守一、神气相守的柔缓呼吸,同胎儿的 “母呼亦呼,母吸亦吸 ”那种纯静、安详、自在之态相类比,认为 “ 静极纯阳日长 ”, “ 故欲专气致【精选】道家养生之胎息 WORD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柔如婴儿 ”(胎息经疏略);认为 “胎息者,如婴儿在母腹中十个月,不食而能长养成就,骨细筋柔,握固守一者 ”(太清调气经 ) ;认为 “胎息者,如婴儿在母腹中,气息自在也 ”(修真秘要)。另一种解说是,将柔缓的丹田呼吸(吸从脐吸,呼从脐呼)同婴儿的通过脐带呼吸相类比。云笈七签说, 丹田呼吸 “如婴儿在胎以脐相通 ”,故谓之胎息。脉望还从丹田在炼功中的重要性作了进一步说明: “丹田,性命之本,道士思神,比丘坐禅,皆聚真气于脐下,良由此也 口鼻只是呼吸之门户,丹田为气之本源,圣人下手之处,收藏真一所居,故曰胎息。 ”再一种说法是,将气沉丹田的深长呼吸同婴儿在胎中 “取气于脐管 (深长 ) ”相类比,说真人 “其息深深 ”, “老子所谓复归于婴儿者,胎息之谓也 ”(灵剑子导引子午诀注);说 “儿在胎中,无吸无呼,气自运转。养生者呼吸绵绵,如儿在胎之时,故曰胎息 ”((养生四要 ) 。综上所说,抱朴子 所说的胎息和以胎息经为代表所表述的胎息,显然是两种全然不同的呼吸状态。抱朴子的胎息,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闭气的状态,它属于闭气法范围,而胎息经的胎息,则是一种自然的丹田呼吸状态。应该说,后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胎息。早于抱朴子的胎息经没有对胎息的名称作过解释,但后代炼功家根据胎息经表述的内容和具体炼功体证,认为所以取名胎息,是因为柔细深长、悠然自在的丹田呼吸,同婴儿在母胎中通过脐带呼吸的神态相似。这样的理解是准确的。【精选】道家养生之胎息 WORD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这种解释同道家始祖老子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的说法,是一致的,并且显然是受到 它的启示和影响。 二、胎息的特点 胎息是炼功高度入静时的一种特殊呼吸状态。它有下述四个特点:1. 呼吸柔长细缓,若有若无。经过收心敛神,神息相依,气沉丹田等修持之后,主体形成了柔长细缓的腹式呼吸。胎息铭说, “吐唯细细,纳唯绵绵 ”,正准确地表明胎息时的气息流动状态。 2. 神息相依,神气合一。在收心敛神之后,逐渐做到神息相依、神息相抱乃至神气合一,这样便会达至胎息状态。胎息经说, 修习胎息要 “固守虚无,以养神气 ”, “若欲长生,神气相注 ”,相注之法则是 “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 ”。 胎息经疏略谓胎息时 “令能专气抱神,如婴儿然,则一团纯阳,还老返童长生也 ”。它们都强调胎息时的神气合一状态。 3. 丹田呼吸。在收心敛神、神息相依之后,主体便逐渐形成丹田呼吸。丹田呼吸有别于一般的口鼻呼吸,它要求意守丹田,呼吸皆行于丹田。这是腹式呼吸的一种表现。摄生三要说,胎息 “出从脐出,入从脐灭,调得极细 ”,如在胞胎中一般。故实现呼吸注意点从口鼻到丹田的转移,也是胎息的重要要求。 4. 伏气结胎,内气氤氲。经过收心敛神、神息相依并形成了丹田呼吸之后,丹田部位会逐渐出现气感,随着气感的不断增强,还会出现活跃 的气团。此时修习者的呼吸与内气活动完全凝结在一起,不分彼此,好像【精选】道家养生之胎息 WORD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4 页 是丹田在呼吸,又好像是内气在跃动。胎息经说: “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 ”道真集说: “止有一息,腹中旋转,不出不入,名曰胎息。 ”玄微心印说: “须知伏气黄庭,即胎息之法。 ”他们说的都是这种内气和呼吸之息凝结一起的状态。据此,可以说:经过收心敛神、神息相依的修炼,逐渐形成柔长细缓、神气合一的丹田呼吸,最终实现伏气结胎、内气氤氲的状态,这便是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