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医学.docx
【精选】道教医学 WORD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精选 道教医学 -WORD版 导读: 何为道教医学?依大 “道 ”从简的通俗理解,道教医学是以自然疗法为主要手段,让人不生病、健康长寿的医学 何为道教医学?依大 “道 ”从简的通俗理解,道教医学是以自然疗法为主要手段,让人不生病、健康长寿的医学。 道教医学的形成与发展是以其对生命和宇宙的本质认识为基础的,其认为人与天地万物同源于气。注重对 “上药三品,神与气精 ”的把握。强调 “不治已病治未病 ”,要求为医者 “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为工 ”和 “审查病机,勿失气宜 ”。并把修练内丹的成就用于诊治疾病,从而形成了庞大复杂的道教医学体系。 道医理论 一是医学理论,包括 “精、气、神理论 ”、 “经络理论 ”和 “脏腑理论 ”,其中以 “精、气、神理论 ”最为突出。 二是丹道理论,包括 “丹道 ”理论派生出来的 “性命双修 ”理论、 “后天返先天 ”理论、外丹制药技术理论等。共同 构成道医祛病养生的理论基础。 道医的诊治之术 道医的诊治始终不离 “一阴一阳谓之道 ”范畴。一方面,在 “气 ”位上,把阴阳之气的 “开 ”、 “合 ”、 “枢 ”的调节与和谐作为入手处。尊重人体【精选】道教医学 WORD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自身的自治机制,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审其阴阳,以别刚柔,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擎引之 ”。不时地调整机体气机,帮助其恢复自治的能力;而另一方面,在 “神 ”位上,从阴阳未分处下手,直接进行灵性的调整,解除 “因果链 ”对健康状态的影响,使生命层次得到提升。这才是道医无为而治的精妙之处。 在入手处,道医始终把 疾病与健康放在天地的大系统中整体考虑,遵循 “审查病机,勿失气宜 ”的原则。运用道医技术使人体气机的 “生、长、收、藏 ”循行无滞,与时偕进,疾病自然不复存在。在气机调节的 “开、合、枢 ”方面,更强调 “枢 ”的作用,枢不灵则开合不利;在 “生、长、收、藏 ”的四种状态中更注重 “藏 ”的功用,藏不强则生长不壮。 在 “究竟 ”位,道医注重的则是心灵的洗涤。通过忏悔,通过守一、内视、存思、存神、行气、胎息、导引、按摩、辟谷、服食、房中术、调摄、外丹术、内丹术等措施。借助身体 “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 ”,从而达到康者健,健者寿,寿 者仙的境界。 道医:疾病是健康的一个特殊状态 长期以来,尤其是进入现代医学时代以来,疾病与人类展开了游击战术。你治好一种疾病,另外一种就会进来,而比第一个来的更复杂。你压制了第一个,第二个就会出现,且更难对付 就这样继续下去。目前癌症是最难对付的,如果癌症被压制住了,那么更困难的疾病将【精选】道教医学 WORD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会被生物体制造出来 道医则认为:健康与疾病两者同是生命活力的显现。疾病是健康的特殊表现方式,是健康的一个特殊状态。生命通过疾病与人类对话,警示人体及时收回外溢的能量自我调适。并通过疾病使生命层次在进化中不断提升。所以,在 道医的眼里没有病人,只有人的 “气立 ”与 “神机 ”的不同状态。因此从根本上避免走入人类对疾病 “压迫越深反抗越剧 ”的怪圈。 道教医学与中医 道教医学的核心内容还是中医药学。可以说,道教医学吸收和融会了中医药学的全部内容。历代道医以宗教虔诚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进行医学实践和理论探索,为中医药学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许多重要的中医药学著作,都收录了大量道教医方。 道医与养生 实际上,道医真正注重的不是治病,而是养生。养生就是对生命的滋养。涉及养生的机制也包含了两方面的理论, 一方面是涉及导致人体出现疾病状况的原因 、机制及其过程的理论;另一方面是涉及消除导致人体疾病衰老死亡的原因,延缓和制止衰老死亡过程的方法及理论。其着眼点是正向的,是立足于人体内在的 “精气神 ”及其在宇宙气运构架中的关系,对待疾病的态度只是作为生命动态的一种辩证加以考虑。 【精选】道教医学 WORD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4 页 道医与食疗 道医还注重食疗,所谓 “食其时,百骸理 ”。中国有句俗语:药补不如食补。古今中外饮食治大病、怪病者不乏其例。道医善于运用食物的寒热温凉,汗清消补的食性进行调理,使人们在通过日常生活的饮食调节达到预防为主,自我保健,自然健康的良性循环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