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元节的五大习俗.docx
【精选】成都中元节的五大习俗 WORD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精选 成都中元节的五大习俗 -WORD版 导读: 成都中元节习俗起源于汉代,有家祭、烧袱纸、赏孤、城隍出驾、放河灯等活动,关于这些成都中元节习俗,与你们家乡的习俗有什么不同?下面小编为你详细介绍成都中元节习俗。 成都中元节习俗 成都人过中元节的习俗,从汉代就有了。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由于这一天已是秋天,许多农作物已经丰收,所以老百姓选择在这一天扫墓、烧纸钱祭祀祖先,并向祖先汇报一年的收成。下面小编为你介绍成都中元节习俗。 1、家祭 在老成都,几乎家家都有一块用红纸和木牌做的祖宗神位,以示为人不忘根本。而传统的老成都中元节从农历七月初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七月十五日。从七月初一开始,每天清晨,家中的男性成员会给祖宗神位上一炷香。而在七月十二日,或七月十四日,任选一天作为正日子,全家老小齐聚,举行家祭。重头戏是晚上的祭祖仪式。 老成都民风比较开放包容,家中的女人们也可以帮忙操持祭祀所需的瓜果香烛等,而在我国的其他部分地区,但凡中元祭祖,是绝对不能让女人沾的。首先摆好桌椅碗筷,煞有介事地请先人 “入席 ”。随后,由一家之长点上香烛,带领全家老少向 祖宗牌位行礼,磕头作揖。接下来,也是由一家之长领头向祖先们述事。这时候,家中的长辈也免【精选】成都中元节的五大习俗 WORD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不了向族中晚辈谆谆教诲 “都是有了前人的努力,才有我们的今天,不可忘本啊。 ”之后开始吃饭。 2、烧袱纸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 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 “施孤送孩 ”。成都一带人们用纸扎花盘,上放纸钱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内边走边念:至亲好友,左邻右舍,原先住户,还舍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请上花盘,送你们回去罗!说完后端到屋 外焚化。 3、赏孤 除了向祖先烧祭袱子外,善良的成都人还要 “赏孤 ”。这里的 “孤 ”指的是无名英烈,以及客死他乡或无人祭祀的可怜人。赏孤通常在户外的田埂路边,点上香烛,将袱子分成小垛,摆上几碗饭,几杯水酒,最重要的是准备 “刀头 ”。所谓 “刀头 ”是指猪的肋骨和后腿之间最好的肉。 老成都规模最大的 “赏孤 ”赏钱活动是在东门大桥桥洞外,因当时那里有座无名英雄纪念碑。每逢中元节,便有出川抗战的战士家属以及其他市井平民来到此地赏孤,自发地告慰先烈们的在天之灵。而原本位于华兴街的忠烈祠,则是官方祭奠历代先贤之地,每到中元节就会 举行大型的纪念活动。 【精选】成都中元节的五大习俗 WORD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4、城隍出驾 此外,在老成都还有一项习俗,叫城隍出驾,也是中元节的风俗之一。民间认为阴曹地府的假期结束时,城隍老爷要亲自出驾巡街来收鬼魂归地府了。 旧时成都城隍庙在今成都市金华街中段的北面,占地大约百来亩。每到七月十五城隍老爷出驾时,这里就会聚集很多人,摩肩接踵,看各种由人扮演的妖魔鬼怪招摇过市。 5、放河灯 家祭赏孤结束后,夜也逐渐深沉,老成都的中元节也迎来最后的高潮放河灯。放荷灯亦称放河灯,其含意是导引鬼魂进入极乐世界或及早托生转世。荷灯之样式,其上半部皆为彩纸叠成之莲花儿,下 半部之载体各异,或西瓜或冬瓜或南瓜或倭瓜,取其半并掏空瓤肉,中插点燃之蜡烛,于夜幕初降时放入河湖。 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中元张灯是在水里。 在中元节这天,也有很多的禁忌,比如,不能在床头挂风铃、不能半夜对镜梳头、不能在十字路口徘徊、夜晚不照镜子、不熬夜等。想要知道更多信息,请关注 VIP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