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心静坐怡养身心.docx
【精选】澄心静坐 怡养身心 WORD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精选 澄心静坐 怡养身心 -WORD版 导读: 静坐可以让大脑皮质得到充分休息,起到中医所说的 “澄心 ”、 “澄神 ”的效应。据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弟子颜回就经常练 “坐忘 ”功法;庄子 在宥篇中亦载有古代养生家广成子的 “养生静坐法 ”。宋代陈直寿亲养老新书的 “述齐斋十乐 ”中,则将 “澄心静坐 ”列为十乐养生法之一。古今医家和养生家们都认为,通过静坐,能够使人体阴阳平衡,经络疏通,气血顺畅,从而达到益寿延年之目的。 我国杰出的作家、诗人和著名的社会活动家郭沫若,寿高 88 岁。他生前介绍自己的养生之道时,特别推崇 “静坐法 ”。郭老练静坐,始于1914 年,那时他留学日本,因废寝忘食地学习,患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终日为心悸、记忆力下降所苦,每夜仅能睡 3小时左右,且多恶梦。一次,他偶尔在东京一家书店发现王阳明文集中提到 “静坐 ”之说,于是便买了冈田式静坐法一书,并坚持不懈地每日练习,不久诸症痊愈。 时至今日,一个强身健体的 “静坐养生热 ”正在风靡全球。科学家们也对静坐的作用机理和效应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研究。科学研究证实,静坐的 养生保健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增强肺功能 ;二是提高心肌功能 ;三是调整神经系统功能 ;四是协调整体机能。 实践证明,静坐对多种疾病均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如神经官能症、头痛、失眠、高血压和冠心病等。还能有效地排除心理障碍,治疗现代极易多发的心身性疾病。脑力劳动者因用脑过度而造成神经衰弱、心【精选】澄心静坐 怡养身心 WORD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悸、健忘、少寐、头昏、乏力,影响工作、学习及正常生活的,最适宜采用此种康复疗法。近来有人提出,静坐还有增强消化功能、提高耐寒能力及润泽肌肤的功效。 那么,怎么样运用静坐法来祛病强身呢 ?具体说来,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场 地力求适宜。静坐的环境不容忽视。应选择无噪声干扰、无秽浊杂物、无他人搅扰,而且空气清新流通的清静场所。 二是选择最佳时间。静坐的最佳时间是晨起或睡前,每日两次,每次应练 30分钟。当然,那些终日伏案的脑力劳动者,就不必局限于此。古代推崇静坐法的学者大都认为 “静能生慧 ”。如此张驰结合,既可养身养心,又有利于调整精神状态,提高工作效率。 三要把握坐姿要领。静坐者取端正坐姿,端坐于椅子上、床上或沙发上,面朝前、眼微闭、唇略合、牙不咬、舌抵上腭 ;前胸不张,后背微圆,两肩下垂,两手放于下腹部,两拇指按于肚脐上,手掌交叠 捂于脐下 ;上腹内凹,臀部后凸 ;两膝不并 (相距 10厘米 ),脚位分离,全身放松。确定正确坐姿和调整躯体放松的过程,即是静坐中的所谓 “调身 ”。 四是在 “静 ”字上下功夫。入静的目的在于 “澄心 ”。静坐是静与坐的有机结合,一个 “静 ”字至关重要。所谓入静,就是排除一切杂念,即静坐中的 “调心 ”。初学者往往不易排除杂念,所以要学会 “澄心 ”之法:心如平镜深潭水,一眼见底不闻声。你可在心里默默诵念: “入静好,【精选】澄心静坐 怡养身心 WORD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入静宁心,入静健身。眼望鼻,鼻望口,口望心,心无杂念,益智长生 ”等等心语。通过自我心理暗示,慢慢掌握入静之法。总之,应求自 然,行于不经意之间,达到调身、调心、调息的 “三结合 ”境地,进入似有似无、似睡非睡的忘我虚无状态。这样就会感到全身非常轻松舒适。 当静坐结束后,静坐者可将两手搓热,按摩面颊双眼以活动气血。此时会顿感神清气爽,身体轻盈。正所谓:澄心静坐,怡养身心,常习不懈,永葆康宁。 编后:养生有多种多样的方式,注重养生并不难,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可以通过一些简便易行的方法来养生,像 “吃饭七分饱 ”、 “每天运动一会儿 ”以及古今医家和养生家倡导的澄心静坐等都是很容易实现的,但是看似简单,很多人却不能一以贯之。所以说,养生难在持之以恒, 最关键的还是要树立一种重视健康的理念,确立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只有在坚定信念的支撑下,才能将养生付诸自己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