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比较A股历史底部的启示.pdf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1 / 26 A 股策略 |专题报告 2018 年 7 月 8 日 证券研究报告 全方位比较 A 股 历史底部的启示 “同与不同”系列报告之四 报告摘要 : 估值比较的同与不同: A 股估值处于 底部区域 与 05/03( 01-05 年熊市估值底 20x)相比,当前 A 股非金融 PE( TTM)为 22x, 高出 10%,但当前 A 股利率水平更低,全年预计盈利增速 18%,考虑利率和盈利后,当前估值水平与 05 年 3 月相比并不高。当前与 11/12( 10-14 年熊市 17x)相比,利率水平相当,但 11Q4 经济断崖式下滑,盈利增速转 负,考虑盈利后,当前估值水平与 11 年 12 月相比也不高。 盈利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是估值能否维持在当前水平的核心决定因素。当前经济增长有一定韧性,预计名义 GDP 回落幅度明显小于 11 年,与 05年大体相当,但供给侧改革后产能过剩已基本出清,盈利可持续性更强。盈利优于 11 年和 05 年,预计估值 高于 05 年熊市 20x 估值底。 地产、银行、非银等 5 个行业估值创 2000 年以来历史新低,食品饮料、家电、医药生物等消费板块估值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高股息率股票比例和破净股比例低于三次熊市底部的水平。 跌幅 比较的同与不同: 部分行 业穿越熊市 历次熊市整体跌幅都比较大,本轮熊市跌幅已达到 10-14 年熊市水平相当,但弱于 01-05 年和 08 年熊市。本轮熊市中食品饮料依然是正收益。 市场行为的同与不同: 流动性、回购及增持情况 当前 A 股流动性与前三次熊市底部时期较为接近;当前上市公司处于新一轮回购潮中,与 12-13 年回购潮相接近,但相对占比仍低于 12-13 年时期。上市公司重要股东整体依然以减持为主。 股价底、估值底、政策底、经济底 的先后顺序 ? 1)政策底 往往 领先于股价底; 2)估值底往往领先于股价底; 3)经济底滞后于股价底; 4)从估值底(或政策底),到股价底 时间具有不确定性。 走出熊底的同与不同:贴现率驱动,盈利夯实 05 年熊转牛是 货币政策转向与股权分臵改革驱动贴现率下行,后续经济增长与企业盈利上行夯实; 08 年 底熊转牛是“四万亿”强力 释放流动性刺激经济增长 ; 14 年熊转牛是 无风险利率下行,后续风险偏好提升接力 。 当前 A 股 与历史底部的同与不同 相同点:贴现率驱动 大多是 A 股走出熊底的 驱动因素。 当前 A 股症结在于广义流动性偏紧和风险偏好压制。 A 股走出熊市需要 广义流动性 改善(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以及风险偏好修复(信用紧缩和贸易摩擦修复) 。 不同点 : A 股生态发生变化,分化加剧。 1)绩优股 与绩劣股分化加剧 ,打破刚兑壳价值 与概念 炒作势微, 指数见底后 绩劣股估值将持续收缩; 2)A 股加速融入全球资本市场,海外投资者横向比较全球市场估值,外资持续流入 A 股系统性 支撑 了部分行业尤其是 优质 龙头股的估值中枢 。 核心假设风险: A 股走势与预期不符; 2、 A 股估值底部与预期不符。 分析师: 戴 康 S0260517120004 021-60750651 daikanggf 相关研究: 联系人 陈伟斌 gfchenweibingf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2 / 26 A股策略 |专题报告 目录索引 一、估值比较的同与不同: A 股估值处于底部区域 . 5 1.1 考虑利率和盈利后的 A 股估值处于底部区域 . 5 1.2 预计 A 股非金融 PE( TTM)高于 05 年熊市 20X估值底 . 6 1.3 估值中位数已失去历史可比性,不宜简单对比 . 6 1.4 行业出现分化,地产金融等 5 个行业估值创 2000 年以来历史新低,食品饮料等消费板块估值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 7 1.5 高股息率股票比例和破净股比例低于三次熊市底部的水平 . 9 二、跌幅比较的同与不同:部分行业穿越熊市 . 10 三、市场行为的同与不同:流动性、回购及增 持情况 . 13 3.1 当前 A 股流动性与前三次熊市底部时期较为接近 . 13 3.2 上市公司回购对比 . 13 3.3 重要股东增减持对比 . 14 四、股价底、估值底、政策底、经济底的先后 顺序? . 15 4.1 2005 年:政策底 估值底 股价底 经济底 . 15 4.2 2008 年:政策底 估值底、股价底同步 经济底 . 16 4.3 09-14 年:政策底 估值底 股价底 经济底 . 17 4.4 熊市底部政策底和估值底往往领先股价底,经济底最为滞后 . 19 五、走出熊底的同与不同:贴现率驱动,盈利 夯实 . 20 5.1 05 年经验 贴现率驱动熊市转入牛市 ,盈利进一步夯实牛市行情 . 20 5.2 09 年经验 强力货币及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驱动熊市转入牛市 . 20 5.3 14 年经验 政策带动利率下行和风险偏好提升,驱动熊市转入牛市 . 21 六、当前 A 股与历史底部的同与不同 . 22 6.1 当前 A 股与历史底部的相同点:走出底部的核心因素依然相同 . 22 6.2 本轮 A 股底部与历史底部的不同点: A 股生态发生变化,分化加剧 . 22 风险提示 . 25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3 / 26 A股策略 |专题报告 图表索引 图 1:估值 VS 利率 . 5 图 2:估值 vs 净利润同比 . 5 图 3:当前名义 GDP 回落幅度较小,盈利增速有韧性 . 6 图 4:供给侧改革后 PPI 脱离通缩,名义 GDP 有韧性 . 6 图 5: A 股 2010 年以后上市的公司数量超过历史总和 . 7 图 6: 2010 年以后的上市公司抬升了 A 股估值中位数 . 7 图 7:各行业 PE( TTM)估值所处位臵 . 8 图 8:各行业 PB( LF)估值所处位臵 . 8 图 9:食品饮料 ROE 和盈利增速最近数年提升 . 8 图 10:食品饮料 PE 及 PB 最近数年估值明显提升 . 8 图 11:家电 ROE 维持相对高位,盈利增速有所提升 . 9 图 12:家电估值最近有所下降 . 9 图 13:股息率大于 5%的股票数量处于中等水平 . 9 图 14:破净股数量较高,但比例处于中等水平 . 9 图 15:从 15 年 6 月至今,上证综指跌幅略超过 13 年熊市 . 10 图 16:从 15 年 6 月至今,全部 A 股涨跌幅中位数超过 13 年熊市 . 10 图 17: 01-05 年熊市 28 个行业涨跌幅 . 11 图 18: 08 年熊市 28 个行业涨跌幅 . 11 图 19: 10-14 年熊市 28 个行业涨跌幅 . 11 图 20: 15 年 6 月以来 28 个行业涨跌幅 . 11 图 21: 当前跌幅超 70%的股票数量超过前三次熊市 . 12 图 22:当前股价低于 2 元的股票数量相对不高 . 12 图 23:换手率时间序列( 20 交易日滚动) . 13 图 24:熊市低点成交额占牛市高点成交额比例 . 13 图 25:当前上市公司回购金额规模较大,与 12-13 年回购潮时期相接近 . 13 图 26:当前重要股东依然以减持为主 . 14 图 27: 05 年政策底领先于股价底 . 15 图 28: 05 年 PE 估值底比股价底略领先约 2 个月 . 15 图 29: 05 年 PB 估值与股价同时触底 . 15 图 30: 05 年 A 股先于经济见底( GDP&工业增加值) . 16 图 31: 05 年 A 股先于经济见底( CPI&PPI) . 16 图 32: 08 年政策底领先于股价底 . 16 图 33: 08 年 PE 估值底与股市底同步 . 17 图 34: 08 年 PB 估值底与股市底同步 . 17 图 35: 08 年 A 股先于经济见底( GDP&工业增加值) . 17 图 36: 08 年 A 股先于经济见底( CPI&PPI) . 17 图 37: 09-14 年熊市政策底领先于股价底 . 18 图 38: 10-14 年熊市 PE 估值底比股价底大幅领先 . 18 图 39: 10-14 年熊市 PB 估值底比股价底领先 . 18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4 / 26 A股策略 |专题报告 图 40: 10-14 年 A 股先于经济见底( GDP&工业增加值) . 19 图 41: 10-14 年 A 股先于经济见底( CPI&PPI) . 19 图 42: A 股非金融盈利增速 VS 名义 GDP 增速 . 20 图 43: A 股非金融盈利增速 VS 上证综指 . 20 图 44: A 股非金融盈利增速 VS 名义 GDP 增速 . 20 图 45: A 股非金融盈利增速 VS 上证综指 . 20 图 46: 政策带动利率下行和风险偏好提升 . 21 图 47: A 股非金融盈利增速 VS 名义 GDP 增速 . 21 图 48: A 股走牛的核心驱动因素大多先流动性后盈利夯实 . 22 图 49: 17 年以来 A 股生态发生系统性变化 . 23 图 50:根据业绩不同涨跌幅分化自 17 年以来更加明显 . 23 图 51:中国龙头公司在全球估值比较中仍然相对低估 . 23 图 52: 北上资金交易额占标的比重持续上升 . 23 图 53:外资影响力与国内主动型公募基金相当 . 24 图 54:北上资金前十大重仓股 . 24 图 55:贵州茅台估值中枢得到提升 . 24 图 56:美的集团估值中枢得到提升 . 24 表 1:当前 A 股与历史三次熊市估值底对比 . 5 表 2:历次熊市政策底、估值底、股价底和经济底节点及间隔 . 19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5 / 26 A股策略 |专题报告 一、 估值比较的同与不同: A股 估值 处于 底部区域 1.1 考虑利率和盈利后的 A股估值 处于 底部区域 当前 1A股非金融 PE( TTM)为 22x,而 01-05年熊市、 08年熊市、 10-14年熊市A股非金融 PE( TTM) 最低点 分别为 20x、 16x、 17x。单纯对比估值的绝对水平并不准确,综合考虑利率和盈利增速 来对比估值,才更有意义。 当前为典型的宽货币紧信用时期, 01-05年熊市 和 10-14年熊市 的估值底为可比时期 ,我们主要将这两个时期作为对比对象 。 与 05年 3月 ( 01-05年熊市估值底) 相比, 当前 A股非金融 PE( TTM)为 22x,高 出 10%,但当前 A股 利率水平明显 更低 , 盈利 明显 更优 , 考虑利率和盈利后 ,当前估值水平与 05年 3月相比并不高。当前 10Y国债收益率约 3.5%, 05年 3月则为 4.1%,当前利率水平比 05年 3月低约 60bp; 18年全年 A股非金融累计净利润同比增速 预计为18%, 05Q1仅为 2.6%,当前 盈利 明显更优。 与 11年 12月 ( 10-14年熊市估值底) 相比,当前 A股非金融 PE( TTM) 距其还有约 23%的空间 , 二者 利率水平 相当 , 但 11年 12月 盈利 状况非常差 ,考虑盈利后 ,当前 估值水平与 11年 12月相比 也 不高。当前 10Y国债收益率约 3.5%, 11年 12月则为3.4%, 基本相当 ; 18年全年 A股非金融累计净利润同比增速 预计为 18%(即使下调幅度并不会太大) , 11年仅为 2.1%, 11Q4单季净利润更是锐降到 -22%, 当前 盈利明显更优。 表 1: 当前 A 股与历史三次熊市估值底对比 PE(TTM) 利率 A股非金融累计净利润同比 A股非金融单季净利润同比 2005 年 3 月 20 4.1% 2.6% 2.6% 2008 年 10 月 16 3.1% -8.4% -12.2% 2011 年 12 月 17 3.4% 2.1% -21.8% 2018 年 7 月 22 3.5% 18% 18% 数据来源: Wind,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注: 18 年 7 月 为截至 18/7/6, 对应的是 18Q1 净利润增速 图 1: 估值 VS利率 图 2: 估值 vs净利润同比 数据来源: Wind,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 Wind,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1 如无特别说明,本文数据 均 截至 2018 年 7 月 6 日。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6 / 26 A股策略 |专题报告 1.2 预计 A股非金融 PE( TTM) 高于 05 年熊市 20x 估值底 预计当前名义 GDP回落幅度明显小于 11年,与 05年情况大体相当,盈利持续性则优于 11年和 05年,预计估值 高于 05年熊市 20x估值底。盈利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是估值能否维持在当前水平的核心决定因素。当前经济增长有一定韧性,预计名义GDP增速 有所 回落但幅度会明显小于 11年,与 05年情况大体相当,但供给侧改革后产能过剩已基本出清,当前盈利可持续性更强。 11年估值底时期利率水平 3.4%,与当前相差不大, 05年利率快速下降,至 05年 7月进入年内估值次低点,彼时利率水平也为 3.4%,与当前相差不大。 利率差异不大的情况下,盈利 增速变化 是决定估值水平的核 心因素 。 因此 05年实际 GDP虽然加速 , 但因 04年经济过热时国家出台了较为严厉的宏观调控措施,投资和 通胀快速下行, 名义 GDP增速从 04Q3的 18.6%回落到 05Q3的 14.8%,一年内下降超 4个百分点,回落幅度较大 ; 09-10年四万亿投资落地后, 11年则开始进入长达数年的产能过剩阶段,名义 GDP和实际 GDP增速在 11Q4断崖式下滑 , 名义 GDP增速从 11Q3的 19.5%降至 12Q3的 9.2%, 一年内下降超 10个百分点 。当前实际 GDP和名义 GDP增速均有韧性,虽然会 有所 回落,但 当前已度过产能过剩拐点, 预计 名义 GDP回落幅度小于 05年和 11年 ,当前盈利具有可持续性。 图 3: 当前名义 GDP回落幅度较小,盈利增速有韧性 图 4: 供给侧改革后 PPI脱离通缩,名义 GDP有韧性 数据来源: Wind,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 Wind,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1.3 估值中位数已失去历史可比性 ,不宜简单对比 当前全部 A股上市公司 PE( TTM)中位数是 31x,而 01-05年熊市、 08年熊市和10-14年熊市最低点分别是 19x、 16x、 23x。 从估值中位数 来看,看似 当前 A股估值中枢 离底部仍然有 较大 距离 。 但实际上 当前中位数已失去历史可比性,不宜简单对比。 2010年之前, A股仅有上市公司 1669家,而 2010年至 2018年期间新上市公司数量达 1862家,比先前历史之和还要多。而 2010年之后上市的公司 小盘股居多 更偏成长属性,其估值中枢整体上是高于 2010年之前的上市公司。当样本变动不大时,采用中位数是非常好的,甚至是优于平均数;但样本变动很大时,机械采用中位数,意义不大 。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7 / 26 A股策略 |专题报告 图 5: A股 2010年以后上市的公司数量超过历史总和 图 6: 2010年以后的上市公司抬升了 A股估值中位数 数据来源: Wind,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 Wind,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1.4 行业出现分化, 地产金融 等 5 个 行业 估值 创 2000 年以来历史 新低 ,食品饮料等 消费板块估值仍处于历史 较高 水平 从 PB来看,银行( 0.8x)、房地产( 1.4x)、非银( 1.5x)、公用事业( 1.6x)、传媒( 2.4x)等 5个已触及 2000年以来最低水平 ; 从 PE来看,地产( 11x)和传媒( 27x)也已触及 2000年以来最低水平 。 从 PB来看,食品饮料( 5.6x)、家电( 3.2x)的估值并不算低, 食品饮料及家电的 PB分别高于 2000年以来 72%、 64%的时期。从 PE来看, 食品饮料和家电 PE分别高于 2000年以来 40%、 19%的时期。 其中,食品饮料 ROE和净利润增速最近数年持续提升,因此 PE和 PB也不断提升;家电 ROE维持在相对高位,盈利增速最近数年呈上升趋势,估值得到提升。 从 PE( TTM)来看,房地产和传媒已触及 2000年以来估值最低水平,此外还有农林牧渔、建材等 6个行业估值低于历史上 90%以上的时期。 房地产( 0%)、传媒( 0%)、农林牧渔( 4%)、建材( 5%)、非银( 6%)、电气设备( 6%)、建筑( 7%)、轻工( 8%)等行业 PE估值 2000年以来分位数均低于 10%,说明估值比 2000年以来绝大部分时期都要低;而计算机( 52%)、国防军工( 46%)、机械设备( 40%)和食品饮料( 40%) PE估值分位数均高于 40%,说明估值比 2000年以来 40%以上时期都要高。 从 PB来看,房地产、传媒、公用事业、银行和非银已触及 2000年以来估值最低水平,此外还有电气设备、采掘等 5个行业估值低于历史上 90%以上的时期。 房地产( 0%) 、传媒 ( 0%) 、公用事业 ( 0%) 、非银金融 ( 0%) 、电气设备 ( 1%)、采掘( 1%)、 商业贸易 ( 1%)、 建筑装饰 ( 2%)等 行业 PB估值 2000年 以来分位数均低于 5%, 说明 估值 比 2000年 以来大多数时期都要低 ; 高估值方面, 休闲服务( 49%) PB估值分位数 接近 50%、 家用电器 ( 64%)、食品 饮料 ( 72%) PB估值 分位数 均高于 50%, 反映这些 行业估值在 2000年 以来平均水平以上。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8 / 26 A股策略 |专题报告 图 7: 各行业 PE( TTM)估值所处位臵 数据来源: Wind,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注: 按分位数升序排列, 越 靠前表明估值低于历史 水平 图 8: 各行业 PB( LF)估值所处位臵 数据来源: Wind,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注: 按分位数升序排列, 越 靠前表明估值低于历史 水平 图 9: 食品饮料 ROE和盈利增速 最近数年 提升 图 10: 食品饮料 PE及 PB最近数年 估值 明显 提升 数据来源: Wind,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 Wind,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9 / 26 A股策略 |专题报告 图 11: 家电 ROE维持相对高位, 盈利增速 有所 提升 图 12: 家电估值最近有所下降 数据来源: Wind,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 Wind,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1.5 高股息率股票 比例和 破净股 比例低于三次熊市底部的水平 我们 选取了 A股 2000年以来的 三次 熊市底部 ( 05年 6月、 08年 11月、 13年 6月)以及典型的阶段性底部 ( 12年 1月、 12年 12月 、 14年 7月 和 2016年 1月 ) 与当前进行对比 。 当前股息率大于 5%的股票数量为 65只, 占比 1.8%, 三次熊市 底部时期在 6787只, 占比在 2.7% 5.8%区间内。 当前高股息率股票 占比 与 三次熊市 历史底部时期相比处于 较低水平 ,股息吸引力 仍然 有限, 这也和前文提到的 A股数量扩张结构有一定关系 。 当前破净股数量为 210只, 占比 5.9%,历史上三次熊市底部在 6.4% 14.6%区间 , 当前破净股 比例相对不高 ,破净吸引力 仍然有限 。 此外,考虑到 A股市场供给侧改革, 壳价值 和纯概念炒作 打破刚兑 不可避免 , 破净股数量 可能越来越多 。 图 13: 股息率 大于 5%的股票数量处于中等水平 图 14: 破净股 数量较高,但比例处于中等水平 数据来源: Wind,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 Wind,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10 / 26 A股策略 |专题报告 二、 跌幅 比较的同与不同 :部分行业穿越熊市 ( 1)整体涨跌幅 历次熊市整体跌幅都比较大,本轮熊市跌幅已达到 10-14年熊市水平相当,但弱于 01-05年和 08年熊市。 01-05年熊市、 08年熊市和 10-14年熊市上证综指最大跌幅分别为 -55%、 -72%和 -43%, 15年 6月至今,上证综指 跌幅为 -46%,已达到 10-14年熊市水平,但比 01-05年熊市和 08年熊市仍要小一些。 从全部个股涨跌幅中位数来看, 15年 6月至今,全部 A股涨跌幅中位数达到 -55%,明显超过 10-14年熊市时 -27%的水平。 图 15:从 15年 6月至今,上证综指跌幅 略超过 13年熊市 图 16: 从 15年 6月至今, 全部 A股涨 跌幅 中位数超过 13年熊市 数据来源: Wind,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注: 10-14年熊市选择 13年 6月上证综指最低点为计算终点 数据来源: Wind,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注: 10-14年熊市选择 13年 6月上证综指最低点为计算终点 ( 2)行业涨跌幅 01-05年熊市和 08年熊市 28个一级行业全部下跌,但 10-14年熊市, 以医药、家电、食品饮料为代表的消费和电子、传媒、计算机为代表的成长取得正收益 。 10-14年熊市中,在上证综指 2013年 6月触及本轮熊市最低点时,医药生物( 52%)、家电( 23%)、电子( 21%)、食品饮料( 19%)、传媒( 17%)和计算机( 13%)却取得正收益。 本轮股市下跌中,食品饮料依然是正收益,家电、银行和医药生物跌幅相对较小。 从 2015年 6月份高点至今(截至 18/7/2),食品饮料( 26%)依然为正收益,家电( -8%)、银行( -24)和医药生物( -32)跌幅相对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