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6_首创证券_机械行业2024年度投资策略:关注顺周期、自主可控和新趋势带来的机会_31页.pdf
证券研究报告机械行业2024年度投资策略:关注顺周期、自主可控和新趋势带来的机会投资评级:看好报告日期:2024年1月26日曲小溪首席分析师SAC执证编号:S电话:010-8115 2676证券研究报告一、机械行业2023年回顾和2024年投资展望WUCXwPrMsRrQtNsRqNpQrQaQ8Q6MmOqQtRrNiNoOpOfQmOwP9PrRvNwMtOqMMYmNpO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 后部分 的重要 法律声 明 行业研究报告 证券研究 报告1.1 机械行业2023年行情复盘 2023年1-11月份,机械设备行业上涨4.52%,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七,同期沪深300下跌9.70%,跑赢沪深300。从机械行业子行业看,仪器仪表、激光设备、机床、机器人涨跌幅靠前,均取得了16%以上的涨幅。而锂电设备和光伏设备分别下跌26.90%/40.64%,下跌较多。4.52%-40%-30%-20%-10%0%10%20%30%通信传媒计算机汽车电子石油石化机械设备家用电器煤炭纺织服饰非银金融公用事业医药生物环保建筑装饰轻工制造钢铁国防军工银行食品饮料有色金属农林牧渔交通运输综合基础化工社会服务建筑材料房地产电力设备商贸零售美容护理图表1:2023年1-11月申万一级行业涨跌幅 图表2:2023年1-11月机械子行业涨跌幅-50%-40%-30%-20%-10%0%10%20%30%仪器仪表激光设备机床工具机器人纺织服装设备印刷包装机械其他通用设备半导体设备轨交设备能源及重型设备其他自动化设备金属制品其他专用设备楼宇设备工程机械整机工控设备制冷空调设备工程机械器件磨具磨料锂电专用设备光伏加工设备资料来源:Wind,首创证券资料来源:Wind,首创证券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 后部分 的重要 法律声 明 行业研究报告 证券研究 报告资料来源:Wind,首创证券1.2 机械行业估值低于中位数0204060801001201401602013-12-06 2014-11-21 2015-11-06 2016-11-04 2017-10-27 2018-10-19 2019-10-11 2020-09-30 2021-09-17 2022-09-09 2023-09-08市盈率TTM 中位数 截至2023年11月30日,申万机械行业PE-TTM为28.3,略低于近10年历史中位数水平。2023年制造业复苏不及预期,房地产开发投资呈下滑趋势,下游景气度仍有待复苏。锂电设备板块受下游供需影响,整体下滑幅度较大,估值远低于历史中位数。而机器人板块因2023年受人形机器人板块带动,估值提升较大。0501001502002503002015-05-222016-05-132017-05-052018-04-272019-04-262020-04-172021-04-022022-03-252023-03-24市盈率TTM 中位数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2013-12-062014-11-212015-11-062016-11-042017-10-272018-10-192019-10-112020-09-302021-09-172022-09-092023-09-08市盈率TTM 中位数图表3:机械行业估值略低于历史中位数图表5:机器人板块估值高于历史中位数图表4:锂电设备板块估值低于历史中位数资料来源:Wind,首创证券资料来源:Wind,首创证券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 后部分 的重要 法律声 明 行业研究报告 证券研究 报告1.3 2023前三季度机械行业盈利能力提升 机械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复苏。截至2023年前三季度,机械行业毛利率为23.72%,较2022年底提升1.14pct,机械行业净利率为7.56%,较2022年底提升0.92pct,盈利能力迎来边际改善,我们预计主要是2023年前三季度成本较2022年同比下降,带动盈利能力提升。图表6:机械行业毛利率变动趋势 图表7:机械行业净利率变动趋势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2017-01-06 2018-01-06 2019-01-06 2020-01-06 2021-01-06 2022-01-06 2023-01-06图表8:钢材综合价格指数(CSPI)2022年以来有所下降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2017-01-06 2018-01-06 2019-01-06 2020-01-06 2021-01-06 2022-01-06 2023-01-06CCFI:综合指数图表9: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2023年以来显著降低资料来源:Wind,首创证券21%22%22%23%23%24%24%25%25%26%26%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 年 2022 年2023Q1-Q3机械行业毛利率0%1%2%3%4%5%6%7%8%9%2017 年 2018 年 2019 年 2020年 2021 年 2022年2023Q1-Q3机械行业净利率资料来源:Wind,首创证券资料来源:Wind,首创证券资料来源:Wind,首创证券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 后部分 的重要 法律声 明 行业研究报告 证券研究 报告1.4 2023Q3机械子行业出现分化 机械子行业内部景气度分化。从营收方面看,2023年前三季度,光伏设备(61.25%)、半导体设备(28.51%)、制冷空调设备(23.00%)、机器人(19.43%)和锂电设备(19.16%)营收增速靠前。从归母净利润看,机床工具(339.79%)、机器人(118.82%)、光伏设备(49.99%)、制冷空调设备(34.39%)、锂电专用设备(33.80%)归母净利润增速靠前。盈利能力方面,其他通用设备(43.16%)、其他专用设备(37.54%)、光伏加工设备(36.05%)、金属制品(35.81%)和能源及重型装备(35.50%)毛利率排名靠前,半导体设备(21.66%)、金属制品(21.25%)、其他通用设备(19.98%)、光伏加工设备(14.14%)和机器人(12.89%)净利率排名靠前。图表10:机械子行业2023前三季度主要财务指标 yoy yoy 61.25%49.99%36.05%14.14%28.51%32.16%35.39%21.66%23.00%34.39%27.38%11.26%19.43%118.82%33.14%12.89%19.16%33.80%24.95%7.64%18.65%-11.91%20.13%8.37%13.64%-0.58%27.02%8.33%10.73%31.49%15.99%4.76%10.18%17.23%35.50%10.54%9.85%-10.97%21.07%6.54%8.92%-3.99%27.35%9.91%3.54%-0.10%29.38%7.12%1.73%339.79%24.34%6.31%1.46%23.03%23.65%4.83%1.38%19.72%25.28%7.93%-0.04%-1.27%30.98%8.05%-1.55%-34.92%37.54%8.79%-2.39%-46.36%32.62%11.59%-2.61%-33.42%35.81%21.25%-2.97%5.50%43.16%19.98%-10.97%-15.21%21.08%6.46%资料来源:Wind,首创证券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 后部分 的重要 法律声 明 行业研究报告 证券研究 报告1.5 工信部等七部门政策为机械行业增长做出规划 机械行业2024年有望保持稳健增长。2023年9月1日,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 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促进机械行业稳增长、提质量、促升级、保安全。通知指出机械行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国防军工建设和民生事业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行业,是稳住工业经济大盘的“压舱石”,也是拉动内需和推动内循环的重要引擎。通知同时提出了具体目标:力争2023-2024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速达到3%以上,到2024年达到 8.1万亿元。一是持续扩大有效需求,做实做强拉动行业持续增长的引擎。深挖国内市场潜能:开展工业母机、仪器仪表、农机装备、高端医疗装备、智能检测装备、机器人等创新产品推广应用系列行动,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二是全面提升供给能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1)开展产业链补短板工作:系统梳理重点行业和关键产品短板环节,开展重点产品产业链强链补链工作。(2)加快装备数字化发展:推动改造提升一批在役设备,升级换代一批新型装备,原创发展一批前沿装备。(3)开展机械产品可靠性提升行动:重点提升工业母机用丝杠、导轨、主轴,农业机械用精密排种器,工程机械用数字液压件,工业机器人用精密减速器等专用零部件,高端轴承、精密齿轮等通用基础零部件可靠性、一致性、稳定性。三是分业精准施策,推动重点细分行业高质量发展。(1)工业母机:聚焦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工程机械、基础零部件等重点用户需求,开展产需对接活动,鼓励重点用户大胆试用创新产品。(2)仪器仪表:培育龙头企业,提升产业集中度。(3)工程机械;支持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和电动化。(5)轨道交通装备:支持轨道交通装备企业开展全球化经营。(4)机器人:以需求为牵引带动整机和零部件加快迭代升级,深入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 后部分 的重要 法律声 明 行业研究报告 证券研究 报告1.6 地产行业仍在触底中,基建发挥稳增长作用 机械行业作为中游设备环节,景气度和下游需求关系密切。202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和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速还在负增长,地产周期仍处于下行期;制造业景气度仍有待提升,2023年11月制造业PMI为49.4%,环比回落0.1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位于景气线之下。基建投资仍然发挥着稳增长的作用,但是增速有所回落。3035404550552020-01 2020-06 2020-11 2021-04 2021-09 2022-02 2022-07 2022-12 2023-05 2023-10制造业PMI(%)-60%-40%-20%0%20%40%60%80%2015-022015-082016-032016-092017-042017-102018-052018-112019-062019-122020-072021-022021-082022-032022-092023-042023-10房屋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 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30%-20%-10%0%10%20%30%40%2016-022016-082017-032017-092018-042018-102019-052019-112020-062020-122021-072022-022022-082023-032023-09基建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图表12:地产开发投资和新开工面积仍在触底中 图表13:制造业PMI连续两个月低于50%图表11:基建投资仍保持稳健增长资料来源:Wind,首创证券资料来源:Wind,首创证券资料来源:Wind,首创证券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 后部分 的重要 法律声 明 行业研究报告 证券研究 报告1.7 2024年机械行业投资策略 2024年,机械行业建议关注三条主线投资机会:自主可控带来的投资机会。供应链安全和自主可控是未来高端设备投资的主要逻辑,特别是工业母机作为卡脖子环节设备,国产化率提升将是未来的投资主线。打开海外市场、出口占比提升的公司。从2023年机械行业下游需求看,地产对工程机械需求疲软,下游企业仍处在去库存过程中,因此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可以通过打开海外市场,提升出口占比。如挖掘机、叉车等机械产品,2024年海外市场拓展仍是企业增长的驱动力之一。关注0-1的新产业趋势。人形机器人已经从主题投资向产业投资过渡,特别是大模型的发展将进一步提升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有望加速人形机器人在多场景下的交互能力。同时人形机器人利好政策不断发布,将带动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加速推进。特斯拉、小米、傅里叶等国内外企业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不断获得突破,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渐行渐近。证券研究报告二、工业母机:国产替代势不可挡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 后部分 的重要 法律声 明 行业研究报告 证券研究 报告2.1 中国机床市场规模位列全球第一-40%-30%-20%-10%0%10%20%30%40%0102030405060708090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 2016 2018 2020 2022机床产值(十亿欧元)同比增长中国,25.7,32%德国,9.7,12%日本,9.9,12%美国,5.6,7%意大利,6.5,8%其他,22.8,29%前五机床制造国(十亿欧元)中国,26,32%美国,9.7,12%德国,5.2,6%意大利,5.3,7%日本,3.6,5%其他,31,38%前五机床消费国(十亿欧元)中国成为全球机床生产和消费最大市场。根据德国机床制造商协会数据,2022 年全球机床产值为 803亿欧元,同比增长12.3%。其中中国机床产值达到了257亿欧元,同比增长18.0%,全球占比为32%。机床消费方面,2022年中国机床消费为260亿欧元,同比增长10.27%,全球占比32%,生产和消费均为全球第一。资料来源:德国机床制造商协会,首创证券图表14:全球机床产值图表15:前五机床制造国图表16:前五机床消费国资料来源:德国机床制造商协会,首创证券 资料来源:德国机床制造商协会,首创证券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 后部分 的重要 法律声 明 行业研究报告 证券研究 报告2.2 高端机床国产化率提升空间大 目前,我国数控机床企业主要定位于中低端市场,高端产品渗透率虽在提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的数据,2018 年我国低档数控机床国产化率约 82%,中档数控机床国产化率约 65%,高档数控机床国产化率仅约 6%。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 2020年新生产金属切削机床的数控化率仅为43%。中国制造2025战略纲领中明确提出:“2025 年中国的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将从2015年的33%提升到64%”,我国机床数控化率提升空间大。0%10%20%30%40%50%60%70%80%90%2014 2015 2016 2017 2018低档数控机床 中档数控机床 高端数控机床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首创证券 1 52.82 42.43 38.24 32.65 31.16 19.47 18.88 16.89 14.810 8.7图表17:2019年全球10大机床企业多数为德日企业图表18:高端数控机床国产化率低资料来源:科德数控招股书,赛迪顾问,首创证券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 后部分 的重要 法律声 明 行业研究报告 证券研究 报告2.3 政策继续支持工业母机发展,国内企业持续受益 2023年9月,财政部、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发布关于提高集成电路和工业母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的公告,政策继续支撑工业母机发展。2023年8月,工信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的通知,方案强调工业母机未来发展重点,推动高端工业母机批量化应用。政策对工业母机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国内工业母机企业国产替代将加速,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资料来源:工信部,中国政府网,首创证券 2023 年9 月 2023 1 1 2027 12 31 120%220%2023 年8 月 2023 2024 图表19:2023年以来工业母机支持政策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 后部分 的重要 法律声 明 行业研究报告 证券研究 报告2.4 国内机床产量开始复苏,景气度有望迎来拐点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首创证券-50%-30%-10%10%30%50%70%90%110%130%150%0123452020-032020-072020-112021-032021-072021-112022-032022-072022-112023-032023-072023-11金属成形机床:产量:当月值(万台)同比(%)-30%-20%-10%0%10%20%30%40%50%012345672020-032020-072020-112021-032021-072021-112022-032022-072022-112023-032023-072023-11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当月值(万台)同比(%)金属切削机床:2023年9月,金属切削机床产量重回两位数增长。2023年11月,金属切削机床产量为5.7万台,同比增长21.3%,连续两个月保持20%以上增长。金属成形机床:2023年9月以来,跌幅收窄至个位数。订单情况: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金属切削机床新增订单和在手订单同比均保持增长。金属成形机床方面,因2022年新能源汽车订单集中,尤其是2022年Q4快速增长,高基数原因导致2023年前三季度新增订单同比增幅为负。在手订单方面,2023年前三季度仍是正增长,但增幅逐步回落。图表20:金属成形机床产量 图表21:金属切削机床产量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首创证券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 后部分 的重要 法律声 明 行业研究报告 证券研究 报告2.5 把握国产替代和高端机床机会 国产替代是未来主线,特别是高端机床国产化率目前仍然偏低。从需求端看,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对高端数控机床需求旺盛。建议关注科德数控,海天精工,纽威数控。科德数控:国内五轴数控机床龙头,公司是国内极少数具备高档数控系统及高端数控机床双研发体系的企业。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93亿元,同比增长41.62%;实现归母净利润0.65亿元,同比增长94.31%。根据公司公开的投资者调研纪要信息,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新增订单同比增长约90%。海天精工:公司的主要产品是高端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产品包括数控龙门加工中心、数控卧式加工中心、数控立式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等多种产品系列。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25.07亿元,同比增长5.95%,归母净利润4.64亿元,同比增长18.94%。纽威数控:公司数控机床定位于中高端系列,现有大型加工中心、立式数控机床、卧式数控机床、典型行业应用机床等系列200多种型号产品。海外业务持续拓展,产品销往海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39亿元,同增29.08%,归母净利润2.36亿元,同比增长 24.41%证券研究报告三、工程机械:2024年下行空间有限,迎来筑底企稳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 后部分 的重要 法律声 明 行业研究报告 证券研究 报告3.1 工程机械出口占比连续两年高增-15%-10%-5%0%5%10%15%2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10,0002013年 2014 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 年 2022 年国内工程机械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长-20%-10%0%10%20%30%40%50%60%7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2013 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出口金额(亿美元)同比增长图表22:国内工程机械行业营业收入趋势图表23:工程机械出口金额 工程机械国内行业规模近万亿。工程机械板块自2015年以来,连续6年实现正增长,2021年营收突破9000亿元。2022年受地产行业和内需影响,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3%,但整体营业收入仍然超过8400亿元。工程机械出口表现亮眼。2021年到2022年,出口同比分别62.3%/30.2%,主要原因系:(1)海外基建投资和矿产开发力度加大叠加国内供应链在疫情期间仍能正常运转;(2)国内工程机械企业技术实力、产品口碑、服务体系得到海外客户认可。资料来源:工程机械工业协会,首创证券 资料来源:工程机械工业协会,首创证券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 后部分 的重要 法律声 明 行业研究报告 证券研究 报告3.2 内需下行,出口托底作用明显-60%-40%-20%0%20%40%60%80%100%120%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350,000400,0002013 年 2014 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 年 2020年 2021 年 2022年 2023年1-11 月国内挖掘机销量(台)出口销量 同比增长 挖掘机开始进入下行期,出口占比超过50%。2021年挖掘机销量达到34.28万台,创历史销量新高。2022年,受地产行业下行影响,挖掘机销量同比下降23.8%。2023年内需仍有待复苏,1-11月份挖掘机销量17.83万台,同比下降27.1%。挖掘机出口对整体销量起到托底作用,2022年和2023年前11月出口销量占比均超过50%。2024年下行空间有限,政策利好下将迎来边际改善。2022和2023年国内挖掘机销量大幅下降,2021年国内挖掘机销量27.43万台,2022年为15.19万台,降幅达到45%,2023年前11月国内挖掘机同比下降44%,连续两年跌幅较大。考虑到目前国内挖掘机销量基数较低,地产在2024年有望筑底,明年挖机内销跌幅有望收窄。国际化和电动化将成为工程机械行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资料来源:工程机械工业协会,首创证券图表24:国内挖掘机销量走势(内销+出口)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 后部分 的重要 法律声 明 行业研究报告 证券研究 报告3.3 工程机械开工率边际改善,把握行业龙头公司 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国务院增发国债和2023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中央财政将在2023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此次增发的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今年拟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明年使用5000亿元。资金将重点用于八大方面: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点防洪工程、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随着重点项目逐渐开工,将带动工程机械开工率显著提升,对新机销售形成拉动。开工小时数连续两个月正增长,开工率边际改善。根据小松公布的数据,2023年11月,中国小松挖掘机开工小时数为101.2小时,环比提高0.2%,同比提高4%。中国小松挖掘机开工小时数连续两个月同比正增长。2023Q4以来,开工率边际改善。投资建议:(1)2024年挖掘机行业内需下滑空间有限,国际化和电动化将持续推进。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头部主机厂盈利能力逐步复苏,营收跌幅收窄,基本面持续改善。建议关注三一重工、徐工机械、中联重科。(2)零部件环节,建议关注多元化和国际化持续发力的恒立液压,以及挖掘机回转接头和张紧装置龙头公司长龄液压。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 后部分 的重要 法律声 明 行业研究报告 证券研究 报告3.4 叉车:电动化+国际化仍是成长驱动力,关注叉车龙头公司-40%-20%0%20%40%60%80%100%120%140%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40,000叉车当月销量(台)同比增长 叉车行业高景气度延续,出口继续增长:2023年11月销售各类叉车99876台,同比增长20.8%,其中国内市场销量61988台,同比增长19.6%;出口37888台,同比增长23%。2023年1-11月,我国叉车累计总销量约107.4万台,同比增长10.5%,其中国内销量约70.7万台,同比增长9.9%,出口36.7万台,同比增长11.8%,出口依然保持较快增速。国内叉车产品国际竞争力强,海外市占率将持续提升。国内叉车电动系列产品性价比高,在海外市场市占率不断提高。随着国内叉车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快海外市场拓展和渠道布局,叉车出口有望继续增长。建议关注国内叉车行业龙头:安徽合力(国际化布局进入快车道)和杭叉集团(产品研发创新能力强,海外市场销售渠道日趋完善)。0%10%20%30%40%50%60%70%2021-01 2021-05 2021-09 2022-01 2022-05 2022-09 2023-01 2023-05 2023-09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LPI):业务总量:季调(%)中国仓储指数:总指数:当月值(%)制造业PMI(%)资料来源:工程机械工业协会,首创证券图表25:国内叉车销量图表26:物流行业、仓储行业和制造业PMI资料来源: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国家统计局,首创证券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 后部分 的重要 法律声 明 行业研究报告 证券研究 报告3.5 高空作业车:行业景气度上行,关注行业龙头-60%-40%-20%0%20%40%60%80%100%01002003004005006002020-012020-042020-072020-102021-012021-042021-072021-102022-012022-042022-072022-102023-012023-042023-072023-10高空作业车当月销量 yoy(%)高空作业车景气度上行,2023年销量增幅近18%。2023年1-11月,国内高空作业车销量为3742台,同比增长17.78%。高空作业车主要市场定位在市政工程、电力公司及租赁市场等领域。蓝牌高空作业车因其安全性、经济性高的特点,需求旺盛,是高空作业车行业增长的驱动力之一。高空作业车未来将向轻量化、大高度、智能化发展,应用场景将不断拓宽,2024年需求有望保持稳中有升。海伦哲是国内高空作业车龙头,基本面大幅改善。公司业务涵盖高空作业车、电力应急保障车、军品及消防车等在内的特种车辆,其中绝缘型高空作业车行业内唯一一家关键部件国产化的公司。在新任管理层带领下,公司生产经营稳定,订单逐步恢复正常,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0.74亿元,同比增长55.19%,归母净利润1.33亿元,同比增长106.39%。-60%-40%-20%0%20%40%60%0510152025营业收入 yoy(%)图表27:高空作业车销量图表28:海伦哲营业收入资料来源:海伦哲,首创证券资料来源:工程机械工业协会,首创证券证券研究报告四、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渐行渐近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 后部分 的重要 法律声 明 行业研究报告 证券研究 报告4.1 2023年是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元年 人形机器人发展日趋成熟。第一阶段是对人形机器人的初步探索。1986年,本田开发了双足机器人E0,这个双足机器人是机器人历史中的一个里程碑。第二阶段机器人能基本实现行走、抓握等基础动作。2014年,初代Atlas机器人正式发布,它已经能在不太平坦的道路上行走,还能在遇到微小冲击时保持平衡。第三阶段人形机器人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以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为代表。根据特斯拉最新发布的Optimus二代,可以实现行走、抓取物体、深蹲以及跳舞等动作,手指灵活且具备触觉。资料来源:通信世界网,特斯拉,首创证券图表29:人形机器人发展历史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 后部分 的重要 法律声 明 行业研究报告 证券研究 报告4.2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构成:零部件众多,带来产业链增量机会上游 中游 下游核心部件: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专用芯片、传感器系统与技术支持:感知系统、决策技术、语音识别、位置识别、运动感知、控制系统、运动控制、力控制、其他控制、决策技术、SLAM技术、机器学习、交互分析、界面交互、体感交互、语音交互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操作系统&应用开发云平台网络通信机器人本体制造行业应用家庭服务机器人应用(to C)家务机器人 情感陪伴机器人商业服务机器人应用(to B)教育 巡检 迎宾 医疗 物流 康养 送餐 消杀 人形机器人上游为核心部件及系统与技术支持:上游核心零部件除了工业机器人三大零部件(控制器、减速机和伺服电机)之外,还包括传感器、无框电机、空心杯电机、芯片等硬件设备和感知、运动、机器人学习等软件系统,人形机器人零部件复杂性更高,涉及面更广。人形机器人中游为系统集成:系统集成包括解决方案、操作系统&应用开发、云平台、网络通信、本体制造等,其中本体制造是工业机器人的成熟技术。人形机器人下游为终端应用:下游应用分为to C和to B两端,家用服务机器人可以满足家务和情感陪伴等需求;商业服务机器人可满足教育、物流、巡检、康养、迎宾、送餐、医疗、消毒等需求。图表30: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资料来源:艾瑞咨询,首创证券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 后部分 的重要 法律声 明 行业研究报告 证券研究 报告4.3 AI大模型为人形机器人赋能 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包括“大脑”和“小脑”。其中“大脑”与大模型和自主决策相关,“小脑”则主要指运动控制系统。大模型技术在人形机器人“大脑”中至关重要。对于限定的应用场景和任务,从决策层、感知层和执行层三个角度出发,大模型需要具备自主可靠决策能力、多模态感知能力和实时精准运控能力,此外为了应对更复杂的应用场景和任务,大模型还需要具备更高级的泛化能力和涌现能力。大模型持续迭代,为人形机器人智能化赋能。2023年3月,OpenAI正式发布GPT-4,该模型是一个大型多模态模型,能接受图像和文本输入,GPT-4使得人形机器人能更好和现实世界交互。谷歌DeepMind于2023年7月底发布了全新的机器人模型RT-2,是一个全新的视觉-语言-动作(VLA)模型,它从网络和机器人数据中学习,并将这些知识转化为机器人控制的通用指令,具备更强的泛化和涌现能力。大模型的快速进步,使得人形机器人具备智能化交互能力成为可能。图表31:2020年大模型发展历程资料来源:机器之心,各公司官网,谷歌,首创证券图表32:应用RT-2模型的机器人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 后部分 的重要 法律声 明 行业研究报告 证券研究 报告4.4 国内政策不断,国内企业将迎来加速发展期 指导意见发布,国内产业链有望加速推进。2023年11月,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两个关键节点目标:到 2025 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突破关键技术:包括打造人形机器人“大脑”和“小脑”,突破“肢体”关键技术和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培育重点产品:包括打造整机产品、夯实基础部组件和推动软件创新。工信部发布人形机器人揭榜挂帅榜单。2023年9月,工信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面向元宇宙、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通用人工智能4个重点方向,聚焦核心基础、重点产品、公共支撑、示范应用等创新任务,发掘培育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优势单位,突破一批标志性技术产品,加速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应用。工信部在2023年下半年针对人形机器人发布了两项政策,指出了人形机器人未来发展目标、关键技术关键和应用场景。国内产业链将加速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有望实现快速崛起。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 后部分 的重要 法律声 明 行业研究报告 证券研究 报告4.5 国内企业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渐行渐近资料来源:各公司网站,首创证券 CyberoneCyberOne 1.77 52kg 21 5 300Nm。WalkerX 145cm 77kg 36 gr-1GR-1 1.65 55 40 300NM 5KM/h XR-4XR4 165cm 65kg 60 600N m 178cm 56kg 44 6+H1 180cm 47kg 3D 360 1.5m/s 小米、优必选等国内企业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于产业化前夜。我们认为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有望复制新能源车的发展路线,特斯拉电动车引领电动车发展浪潮,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规模和技术实力已排名全球前列。人形机器人领域,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关注度高,引领行业发展,国内企业近两年加快布局,有望通过规模优势和零部件环节成本优势,获得先发优势,复刻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路径。图表33:国内人形机器人公司和产品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 后部分 的重要 法律声 明 行业研究报告 证券研究 报告4.6 万亿赛道,关注核心零部件环节机会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首创证券 人形机器人未来前景广阔。根据IFR和中国电子学会数据,20232030年,按年均复合增长率30%测算,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约8700亿元。人形机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包括各类减速器、伺服系统和控制器,成本合计占比超70%。目前,成本仍是制约人形机器人大规模普及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建议重点关注核心零部件环节机会和有望成为tier1供应商的公司,比如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公司。36%24%12%22%6%建议关注:(1)减速器环节:绿的谐波、双环传动、国茂股份。(2)无框力矩电机:汇川技术、禾川科技。(3)空心杯电机:鸣志电器、江苏雷利。(4)丝杠:贝斯特、恒立液压、秦川机床。(5)力传感器:柯力传感。图表34:人形机器人成本构成证券研究报告五、风险提示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 后部分 的重要 法律声 明 行业研究报告 证券研究 报告5 风险提示1.制造业复苏不及预期。如果制造业需求复苏缓慢,对机械需求将降低,影响行业整体业绩。2.原材料价格波动。如果上游钢材、原油等价格波动较大,将使得相关行业和公司盈利能力承压。3.新技术新趋势变化不及预期。人形机器人技术发展较快,但未来存在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进而影响产业链相关公司订单和业绩。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 后部分 的重要 法律声 明 行业研究报告 证券研究 报告分析师声明本报告署名分析师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注册为证券分析师。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分析师的研究观点,力求独立、客观和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分析师将对报告的内容和观点负责。分析师薪酬的任何部分过去不曾与、现在不与、未来也将不会与本报告的具体推荐或观点直接或间接相关。免责声明本报告由首创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具备中国证监会批复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制作。本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首创证券认为可靠,但首创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首创证券不因收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首创证券的客户。本报告所载的全部内容仅供客户做参考之用,该等信息、意见并未考虑到获取本报告人员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客户应当对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必要时就法律、商业、财务、税收等方面咨询专业财务顾问的意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首创证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客户需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本报告所载的信息、材料或分析工具仅提供给阁下作参考用,不是也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他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该等信息、材料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过往的表现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