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核协议对原油市场影响专题研究.pdf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1- 证券研究报告 2018 年 4 月 29 日 石油化工 伊朗核协议:二季度原油市场最大不确定性 伊朗核协议对原油市场影响专题研究 行业专题 二季度原油市场不平静,伊朗核问题最为关键 二季度原油市场有三件大事:一是叙利亚地区的武器事件。二是伊朗核协议。特朗普将 5 月 12 日定为修改伊核协议的最后期限,并扬言如果届时没有令他满意的修改方案,美国将退出伊核协议。三是 OPEC 年中会议, OPEC 组织将于 2018 年 6 月 22 日在维也纳召开会议,讨论 19年的产量策略。其中尤以伊朗核协议为重。伊朗核协议,前身为联合全面行动计划, 2015 年 7 月 14 日在伊朗、中国、美国、英国、俄罗斯、法国和德国之间达成。这一协议限制了伊朗发展核武器的速度,西方也由此取消对伊朗的经济制裁,恢复包括石油交易等贸易往来。 美国不满 现行核协议,伊朗核协议再添不确定性 2016 年 11 月,特朗普出任美国第 45 任总统后,对六国协商签订的伊核协议不甚满意,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 协议未能涉及伊朗弹道导弹研发问题 ; 国际核查人员不能进入伊朗军事设施 ; 协议对伊朗核活动只能限制10 年 。特朗普上台后,在中东政策方面一大变化是强烈反对伊朗。他将 5月 12 日定为修改伊核协议的最后期限,并扬言如果届时没有令他满意的修改方案,美国将退出伊核协议。好消息是欧盟不想退出协议。 2012 年 -2015 年期间,伊朗受到多边制裁,原油生产和出口遭遇重大打击,国际原油市场供给收紧,油价重回 100 美元 /桶 2012 年 -2015 年,伊朗受到西方大国的全面金融制裁,原油出口受限。受制期间,伊朗原油出口量连年下跌。伊朗原油出口受限对原油价格产生重大影响。 2012 年欧洲部分国家爆发主权债务危机,全球原油市场需求下滑,油价开始逐步调整,一度从 100 多美元 /桶跌到 80 美元 /桶。但是随着伊朗原油出口量的大幅下降,造成原油市场供给收紧,油价开始逐步回升,最终原油价格一直到 2014 年下半年都维持在 100 美元 /桶以上。 如果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短期将对原油市场形成实质性冲击 伊朗是全球原油重要的生产国和出口国, 2018 年 3 月份产量在 380 万桶 /天,原油出口量在 220 万桶 /天。如果伊朗核协议被作废,伊朗的原油再次被禁止出口,则其原油出口量将回到 2012 下半年 -2015 年被制裁时的水平,全球原油供应量将下降约 120 万桶 /天。这将对原油市场形成实质性的冲击。根据我们的测算,目前全球立刻能动用的剩余生产能力在 380 万桶 /天,其中 180 万桶 /天是减产协议规定的产能,另外 200 万桶 /天主要是页岩油的产能,如果考虑页岩油在 3-6 个月具备增加 100 万桶 /天的生产力。虽然长期看,全球原油市场有能 力吸收这个冲击,但是短期原油价格面临大涨的可能。 投资建议: 如果美国最终撕毁 伊朗核协议,参照 2012-2015 年这段历史,伊朗原油生产 和出口有可能再次受限,国际原油市场将面临短期供给收缩的局面,加之二季度原油市场的诸多不确定性,原油价格有大幅上涨的风险。鉴于此,我们建议优先配置上游资产,建议关注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新奥股份 。 风险提示 :地缘政治风险, OPEC 减产不及预期风险,美国增产过快风险。 增持(维持) 分析师 裘孝锋 021-22167262 qiuxfebscn 执业证书编号: S0930517050001 赵乃迪 010-56513000 zhaondebscn 执业证书编号: S0930517050005 行业与上证指数对比图 相关研报 原油周报: OPEC 减产协议或将延 长 , 推 动 油 价 持 续 上 行_201804222 原油周报:叙利亚事件持续发酵,推动油价上行 _201804013 原油周报:中美贸易摩擦升温令油价承压 _20180406 原油周报:中国原油期货上市改变历史,密切关注伊朗核协议进展_20180331 原油周报:原油价格攀升至 70 美元 /桶新高 _20180324 原油周报: IEA 上调需求增长预期, OECD 库存 7 个月内首次增加_20180317 原油周报: 2 月中国进口下降明显 _20180310 原油周报:美国库存和供给大幅增长拉低油价 _20180303 原油周报:原油价格反弹,页岩油增产隐忧犹在 _20180224 2018-04-29 石油化工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2- 证券研究报告 目 录 前言 . 4 1、 伊核研究正式起步,多方支援进展迅速 . 5 1.1、 20 世纪 50 年代:在美国的帮扶下,伊朗核计划起步 . 5 1.2、 20 世纪 80 年代:伊核研究进入瓶颈期 . 6 1.3、 20 世纪末:伊核研究在其他大国帮助下取得显著进展 . 6 2、 伊核问题困难重重,协议签订化解危机 . 8 2.1、 21 世纪初:各国及组织采取制裁措施 . 8 2.2、 2012 年:受西方 制裁影响,产量出口持续下降 . 10 2.3、 2015 年:六方会谈机制协商签订伊核协议 . 12 2.4、 2016 年:美国解除大部分制裁,伊朗经济复苏 . 13 3、 美国不满现行核协议,伊朗问题再添不确定性 . 14 4、 伊朗核协议的不确定性增加原油市场风险 . 16 5、 投资建议 . 18 6、 风险提示 . 18 国投瑞银2018-04-29 石油化工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3- 证券研究报告 图表目录 表 1:伊朗初步核计划实施历程 . 5 图 1:美伊关系恶化进程 . 6 表 2:重启核计划受到的支持 . 7 表 3:美国对伊朗初步制裁措施 . 7 表 4:联合国制裁决议主要内容 . 9 表 5: 2011 年美国新一轮制裁法案内容 . 9 表 6: 2012 年各国针对美国对伊朗制裁的态度 . 10 图 2:伊朗历年原油产量及出口量情况(万桶 /天) . 10 图 3:伊朗 2009 年 -2012 年原油产量趋势图 . 11 图 4:伊朗 2011 年和 2012 年原油出口情况 . 11 图 5: 2004 至今 原油价格波动情况(美元 /桶) . 11 图 6: 2015 年 3 月 ISIS 控制区域示意图 . 12 表 7:伊核协议签订过程 . 13 表 8:伊核协议的要点摘要 . 13 表 9:美国解除对伊朗的制裁内容 . 14 表 10:美国外各方的态度和诉求 . 16 图 7:伊朗原油产量、出口量及油价汇总 . 17 图 8:美国钻机数(台) . 17 图 9: OPEC 剩余产能(百万桶 /天) . 18 表 1:伊朗初步核计划实施历程 . 5 表 2:重启核计划受到的支持 . 7 表 3:美国对伊朗初步制裁措施 . 7 表 4:联合国制裁决议主要内容 . 9 表 5: 2011 年美国新一轮制裁法案内容 . 9 表 6: 2012 年各国针对美国对伊朗制裁的态度 . 10 表 7:伊核协议签订过程 . 13 表 8:伊核协议的要点摘要 . 13 表 9:美国解除对伊朗的制裁内容 . 14 表 10:美国外各方的态度和诉求 . 16 2018-04-29 石油化工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4- 证券研究报告 前言 二季度原油市场有三件大事:一是叙利亚地区的化学武器事件。 4 月 7 日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东古塔地区杜马镇发生疑似化学武器袭击事件,目前局势非常紧张, 13 号晚上美英法已经导弹袭击利比亚。 二是伊朗核协议。 特朗普将5 月 12 日定为修改伊核协议的最后期限,并扬言如果届时没有令他满意的修改方案,美国将退出伊核协议。 三是 OPEC 年中会议 。 OPEC 组织将于 2018 年6 月 22 日在维也纳召开会议,讨论 19 年的产量策略。 这三件大事其中尤以伊朗核协议为重。 伊朗核协议,前身为联合全面行动计划 (JCPOA), 2015 年 7 月 14 日在伊朗、中国、美国、英国、俄罗斯、法国和德国之间达成。这一协议限制了伊朗发展核武器的速度,西方也由此取消对伊朗的经济制裁,恢复包括石油交易等贸易往来。 伊核全面协议达成实质上是一桩 “ 政治交易 ” ,各自都从中 得到好处。美国通过核全面协议限制伊朗发展核力量的计划,打击伊朗在中东称霸的野心,从而维护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诉求。对于伊朗而言,结束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和孤立,对于缓和伊朗国内社会民生发展具有极大的作用。对于中国、欧盟、俄罗斯和其他一些国家而言,核全面协议不仅降低了爆发战争的风险,而且还增加与伊朗经贸往来的机会。 伊核协议签订客观上提高了伊朗在中东的地位,美伊关系得到改善和缓和,从而引发美国在中东盟友的不安。以色列在核协议签订后,对中东地区形势倍感担忧,其与美国的关系出现转变。沙特阿拉伯同样采取了一些强硬措 施,试图联合海湾国家、土耳其、埃及和巴基斯坦组成反什叶派联盟。沙特还支持推翻叙利亚巴沙尔政权,并直接介入也门乱局,向伊朗展示自己维护海湾霸主地位的决心。 但是特朗普对伊朗核协议非常不满,主要集中在三点:协议未能涉及伊朗弹道导弹研发问题 、 国际核查人员不能进入伊朗军事设施 、 协议对伊朗核活动只能限制 10 年。 特朗普上台后,在中东政策方面一大变化是强烈反对伊朗。特朗普将 5 月 12 日定为修改伊核协议的最后期限,并扬言如果届时没有令他满意的修改方案,美国将退出伊核协议。好消息是欧盟不想退出协议。 伊朗是全球原油重要的生产国 和出口国, 2018 年 3 月份产量 为 380 万桶 /天,原油出口量 为 220 万桶 /天。 如果伊朗核协议被作废,伊朗 将被 再次禁止 原油 出口。 那伊朗的原油出口量将回到 2012 下半年 -2015 年被制裁时的水平,全球原油供应量将下降 约 120 万桶 /天。 这将对原油市场形成实质性的冲击。 根据我们的 测算 ,目前全球立刻能动用的剩余生产能力在 380 万桶 /天, 其中其中 180 万桶 /天是减产协议规定的产能,另外 200 万桶 /天主要是页岩油的产能,如果考虑页岩油在 3-6 个月具备增加 100 万桶 /天的生产力。虽然长期看,全球原油市场有能力吸收这个冲击, 但是短期原油价格面临大涨的可能 。 鉴于伊朗核协议对当前原油市场的重要影响,我们特回顾这段历史,尤其是 2012-2015 年期间伊朗被禁制裁期间,伊朗原油产量和出口量减少对国际原油市场的影响,以史为鉴,以展望后续原油市场的变化。 2018-04-29 石油化工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5- 证券研究报告 1、 伊核研究正式起步,多方支援进展迅速 1.1、 20 世纪 50 年代:在美国的帮扶下,伊朗核计划起步 伊朗核计划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将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化石能源丰富的伊朗作为其中东战略的重要支柱,在军事、经济、科技等方面对伊朗进行了大量的援助。二战结束后,美国与伊朗交好,伊朗作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重要盟友,且与苏联接壤,美国希望伊朗成为遏制苏联在中东扩张的缓冲区,而伊朗希望能进行核能的研究和利用,在威慑苏联的同时推进工业化发展,应对国内石油资源枯竭后的能源问题,所以美国等国家开始帮助伊朗发展核能计划。截至 1979 年,伊朗与其他国家签署了 6 个关于核电站建设的建议,核利用预算达 10 亿美元,至 20 世纪 70 年代末,伊朗核研究进入了全盛期 。 表 1:伊朗初步核计划实施历程 年份 合作伙伴 事件 1957 美国 签署了两国民用原子能合作框架协议 1967 美国 美国向伊朗提供了 5 兆瓦特的核反应堆, 5.5 公斤、浓度为 93%的高浓缩铀和 112g 钚 1968 美国 美伊签署核不扩散合约,于 1970 年放弃研制核武器的权利 1974 德国 与德国 KWU 公司签署总价值达 35 亿美元的协议,为伊朗建造两个 1300 兆瓦特的核反应堆(至1979 年,完成度分别为 90%和 50%) 法国 法国法马通公司为伊朗建造两个 900 兆瓦特的核反应堆 美国 美伊组成联合委员会,由 ERDA 领导;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美国同时为伊朗培训了大量专业的核科学技术人员 1978 美国 为伊朗建设 8 个反应堆 1970 年代中期 丹麦 提供 10kg 高浓缩铀和 25kg 铀作为研究型反应堆燃料 1978 美国 向伊朗出口四台技术先进的激光分离设备 资料来源:地缘因素影响下的伊朗核问题研究(马骏壹)、 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 2018-04-29 石油化工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6- 证券研究报告 1.2、 20 世纪 80 年代:伊核研究进入瓶颈期 20 世纪 80 年代初 -80 年代末,美伊关系日渐紧张。 1979 年,由于伊朗人民不满腐败的世俗政权和美国干预伊朗内政,“伊斯兰革命”爆发。新上台的领袖霍梅尼,将矛头指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及其在中东的盟友,号召中东以至全世界推翻资本主义,导致美伊关系逐渐恶化。 图 1:美伊关系恶化进程 资料来源:地缘 因素 影响下的伊朗核问题研究(马骏壹)、光大证券研究所 由于战略利益受损,美国心理落差巨大,所以对伊朗“恨之入骨”,于是停止了对伊朗包括核技术在内的所有援助,同时在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进行封锁,美伊关系急转直下,直至 1980 年 4 月最终断交。伊朗当时的核计划是强烈依赖西方国家的支持,且当时的领袖认为核武器是违反伊斯兰教义的事物,因此伊朗的核计划在国内国外的双重阻力下,陷入全面瘫痪。 1980 年爆发的两伊战争,美国暗中帮助伊拉克攻打伊朗,收效甚微,经过制裁和战争,美国都未能使伊朗屈服。但这使得伊朗国内的核设施遭受破坏,核能开发的事业受到严重的阻力,伊朗的核研究处于停 滞期。 1.3、 20 世纪末:伊核研究在其他大国帮助下取得显著进展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苏联解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体制的变更,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重要变化。两伊战争的惨痛经历和伊拉克生化武器的使用使得伊朗更加明确了先进核技术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重要作用。伊朗出于自身战略及地缘政治的需要,开始着手恢复核研发活动。因为西方大国的封锁与制裁,伊朗政府调整外交政策,转向从巴基斯坦、印度、俄罗斯、中国等国获得技术支持。经过多年的发展,伊朗已经掌握了完整的核燃料生产及处理工艺,具备了一定 的独立核研发能力,核科学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979年 霍梅尼提出了“既不倚东,也不靠西”的口号使得美苏势力之间形成了一个“战略真空带”,美国在中东的地缘政治布局受到打击 1979年 3月 伊斯兰革命成功后, 伊朗、巴基斯坦和土耳其退出“中央条约组织”,美国在中东地区打造的围堵社会主义国家的“链条”被截断 1979年 12月 苏联出兵阿富汗,美国失去了伊朗这道屏障,其海湾腹地暴露在苏联“刀锋”之下 1979年 11月 4日 伊朗学生冲进美国大使馆劫持 62名人质,令美国措手不及 2018-04-29 石油化工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7- 证券研究报告 表 2:重启核计划受到的支持 国家 时间 事件 备注 中国 1980 年代后期 为伊朗原子能机构培训 15 名和工程师 1989 年起 勘探与开采铀矿 发现大铀矿 1991 提供 1.8 吨铀产品 包括 1005kg 六氟化铀, 402kg 四氟化铀和401.5kg 二氧化铀 1992 建造 4 座 300 兆瓦特的核反应堆 迫于美国压力, 1995 年中止, 1996 年取消 1994 提供铀转化设备 迫于美国压力,取消 1990 年代中期 提供重水 结果不明 1996 提供铀转化反应堆 美国表示“最强烈抗议”,取消 巴基斯坦 1986 科学家卡迪尔汗秘密访问布什尔,签署秘密核合作协定 1992 伊朗向巴基斯坦支付 35 亿没有以分享其核技术 1987 伊朗从卡迪尔汗手中获得 p-1 和 p-2 离心机的设计图纸 伊朗开始离心机的独立研发 1994 伊朗从卡迪尔汗手中获得 p-1 和 p-2 离心机的样品 1996 伊朗从卡迪尔汗手中获得 p-1 和 p-2 离心机的零部件 俄罗斯 1990 签署协议重建布什尔的两座反应堆 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美国的压力,建设工期几经延长 1995 签订价值 8 亿美元的合同 规定俄罗斯在 4 年内为伊朗建造一座功率为1000 兆瓦特的轻水反应堆 1995 为伊朗培训和技术专家,并决定未来向核电站提供核燃料 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美国的压力,供应时断时续,俄罗斯某些公司受到美国制裁 阿根廷 1985 提供浓度为 20%的浓缩铀 南非 1988 凝结铀 比利时 1991 回旋加速器 印度 1992 10 兆瓦特反应堆 西班牙 1996 布什尔核电站运行的技术监控,合同价值 15 亿美元 乌克兰 1998 向布什尔核电站提供技术和设备,合同价值 4500万美元 在美国威逼利诱下取消 资料来源:伊朗问题上大国的合作与竞争(郭金月),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 这一时期,美国对伊朗核技术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关注。由于对伊朗核技术可能存在非民用方向转变的担心, 1995 年后,美国逐渐加大对亲伊国家的施压,并要求俄罗斯等国家放弃与伊朗在核技术领域的合作与联系,美国对伊朗的制裁达到了全新的高度。 表 3:美国对伊朗初步制裁措施 年份 事件 1995 年 美国以伊朗支持国际恐怖主义致力于发展核武器为由宣布对伊朗实施贸易禁运 1995 年 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下令禁止美国公司投资伊朗油气行业并与之发生交易 1996 年 美国通过达马托法,对在伊朗能源领域投资超过 4000 万美元以上的外国公司实施惩罚 资料来源:环球网,光大证券研究所 2018-04-29 石油化工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8- 证券研究报告 克林顿政府 首先在 1995 年开始禁止所有美国公司投资伊朗石油产业,此后,美国国会通过立法 伊朗交易监管法,授权制裁国际上所有与伊朗进行化学、生物以及核武器合作的实体,全面禁止美国与伊朗的一切贸易和投资,而且多次在国际社会指责伊朗秘密发展军事核技术,并对其一直采取“遏制政策”, 1996 年,美国通过伊朗制裁法案,将制裁措施的使用对象扩大到美国公司以外的主体,也就是所谓的“第二代制裁措施”。 小布什执政后 ,伊朗被列入“邪恶轴心”国,被视为美国的潜在敌对国,美国不仅增加了对其的制裁措施,也极大地加强了制裁措施的执行。美 国在财政部下成立了“恐怖主义及金融情报办公室”,该办公室下著名的“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是美国经济制裁措施的主要执行机构。美伊关系,在这一时期经历了多次波动,持续走低,而伊朗凭借着其他国家的帮助,在核研究方向上取得巨大进步。 2、 伊核问题困难重重,协议签订化解危机 2.1、 21 世纪初:各国及组织采取制裁措施 联合国对伊朗采取制裁措施 2002 年 9 月,美国政府公开了伊朗两处疑似秘密核设施的卫星图片,指责伊朗脱离国际原子能组织监管,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从事秘密核武器研制,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2003 年 2 月伊朗 时任总统哈塔米表示,伊朗已经发现并开始提取铀,并坚持为了民用目的而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后来,伊朗在 2003 年 12 月 18 日正式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但是 2004 年 6 月又宣布恢复浓缩铀离心机的组装,并于 9 月 21 日开始铀转化试验。伊核问题继续发酵升温。 2005 年 6 月,保守势力代表内贾德上台,伊朗改变前任采取的以暂停浓缩铀减少国际压力的做法,转而采取激进强硬的政策,获得了核外交的主动权。2006 年 4 月 11 日,伊朗宣布已成功生产出纯度 3.5%的浓缩铀。美国面对伊朗不断推进的核计划如坐针毡,力促联 合国通过制裁伊朗的决议。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推动下,联合国安理会发表声明,表达了对伊朗核计划的关切,希望伊朗配合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工作,遵守和平利用核能的规定。由于伊朗拒绝执行相关规定,作为惩罚, 从 2006 年开始,安理会又陆续通过了“第 1696 号决议”、 “第 1737 号决议”、“第 1747 号决议”、“第 1803 号决议”和“第1929 号决议”,但是并未真正限制伊朗核计划的进程。 2018-04-29 石油化工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9- 证券研究报告 表 4:联合国制裁决议主要内容 时间 决议名称 内容 备注 2006 第 1696 号 决议 要求伊朗暂停所有铀浓缩的相关活动 , 包括研究与开发,并由国际 原子能机构予以核查 2006 第 1737 号决议 所有国家都应冻结伊朗 所拥有或控制的资金、其他金融资产和经济资源 ; 确保 本国国民或本国领土内的任何人或实体都不向其提供资金、金融资产或经济资源, 或使其受益 制裁伊朗参与核计划和弹道导弹计划的10 家实体及 12 名个人 ;设立安全理事会委员会, 负责向安理会报告决议的执行情况,并提交增加制裁效力的意见和建议 2007 第 1747 号决议 不再承诺向伊朗政府提供新的赠款、金融 援助和优惠贷款 增加伊朗受制裁的实体和个人 2007 第 1803 号决议 呼吁 各国慎重为伊朗提供新的财政支持,对其金融机构的交易活动保持警惕,制订了监督制裁实施的规则 被制裁的实体和个人分别增加了 12 家和13 家,并制定了监督制裁实施的规则 2007 第 1929 号决议 要求各国禁止伊朗银行在本国境内开设新机构,禁止本国境内或受本国管辖的金融机构在伊朗开设机构和账户 将 40家伊朗公司和机构列入被制裁名单,冻结其海外资产 资料来源:联合国对伊朗的经济制裁(邹志强)、光大证券研究所 联合国制裁未果,美国采取制裁措施 2008 年 9 月,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报告称,伊朗增加了离心机的运作数量,继续进行浓缩铀活动。伊朗铀浓缩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引起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高度紧张,美国与中东盟友在伊朗周边进行了数次军事演习,意图通过军事威胁迫使伊朗放弃核研究,而伊朗也通过军事演习进行回击,伊核问题再陷危机。 安理会的制裁未果,伊朗的核研究变得不可遏制。在这样的现实状况下,美国开始对伊朗实行制裁。 2010 年 7 月,美国出台单边制裁的伊朗综合问责、撤资、制裁法,通过对伊朗进口及进口渠道的制裁,迫使伊朗在核问题上妥协,然而实施近 18 个月后,仍未 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美国开始对伊朗实行新一轮制裁。 2011 年 12 月 31 日,时任总统奥巴马签署了针对伊朗的金融制裁法案。 表 5: 2011 年美国新一轮制裁法案内容 序号 内容 1 美国不仅制裁伊朗的中央银行和金融组织,也将处罚同伊朗央行从事交易的外国公司和银行 2 受到制裁的外国公司和银行将不得进入美国的金融市场融资或交易 3 法案赋予总统豁免权,可以豁免那些显著降低从伊朗进口石油的国家或公司 4 容许其他国家的银行和公司及时、分阶段原则地撤出伊朗而免于被制裁 5 出于美国国家安全利益和能源市场稳定的需要,总统可以放弃制裁个别国家的银行或公司 资料来源:制裁、反制裁的博弈与伊朗的核发展态势(赵健明),光大证券研究所 除上述法案,美国在 2012 年 2 月 4 日敦促世界行际金融通讯组织切断伊朗银行同该组织之间的联系。 2 月 7 日,美国宣布冻结伊朗政府和金融机构在美国的资产。为了加大金融制裁对伊朗的影响,美国还采取了另外两项配套政策 : 一是敦促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卡塔尔等国提高石油产量,防止国际油价因伊朗石油减产而飙升,损害全球经济;二是采取军事威胁向伊朗施压。美国在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