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未来资管体系展望分析报告.pptx
,2018年中国未来资管体系展望分析报告,2018.6.21,摘要,当前全球资管市场总体呈现两大特征:1)AuM总量保持稳定增长,2016年同比增速达7.0%。从增速看,增长动力主要源于新兴市场和北美。2)被动型、非传统主动型产品正在成为全球资产管理行业新的增长点,增速高于主动型产品。,银行体系主导VS非银行系主导的资产管理市场:1)AuM与GDP比值方面,银行系资产管理公司比例越高,AuM/GDP越低。银行体系主导的国家,实体经济融资更多依赖于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对AuM规模拉动及相关度较低。2)投资者结构方面,银行体系主导下,个人投资者比例通常较高,主因银行网点在零售投资产品分销体系中地位较高。3)不同的养老金入市体制,对各个国家投资者结构影响不同。养老金入市拉高了美国个人投资者占比,拉高英法日等国家机构投资者占比;4)资产配置结构方面,银行体系主导下,固收型资产配置比例较高,非银主导下的资管市场权益资产配置比重高。美国商业银行的资管转型:1)1970开始,随着资管兴起,银行传统业务被蚕食。2)1980年开始,金融管制逐步放松,商业银行将重点逐步从传统存贷业务转向中间业务收入,在此期间,非银规模快速扩张;3)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1987年开始监管层转而放松监管限制,支持商业银行转型。对标海外看我国资管业格局:我国大资管资金格局以银行体系为主导,资管机构资金大部分来自于银行。特征1:如果2016年我国资管规模按照60万亿计算,当年AUM/GDP比例约为81%,接近于日德比例。预计后期我国资管规模增速将有所放缓,结构性变化为主。特征2:我国银行渠道优势明显,个人投资者比例较高。特征3:关注我国养老金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可能为资管市场带来增量资金。特征4:当前我国货币型基金及债券型基金份额占比靠前,两者均以存款及债券配置为主。,摘要,当前监管政策重点:去杠杆、去通道、禁资金池、规范非标、打破刚兑、穿透检查、禁期限错,配等,回归资管本源。对通道类产品影响较大,对非标的影响大于标准化资产。,资管新规“后时代”我国资管格局展望:,第一,我国实体经济融资结构仍以银行贷款为主,长期来看商业银行都将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中之重,短期内银行渠道优势及信仰很难打破。短期影响更多的体现为银行与非银合作方式的转变。第二,从来源端来看,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的背景下,资管规模仍有持续增长动力,更多的表现,为结构性变化。,第三,从配置端来看,在银行为主导的资管体系下,终端资产配置结构短期内很仍难发生大的,变化,仍将以固收类资产为主。,第四,资管新规对银行理财的约束主要体现在打破刚兑,另外对期限匹配、杠杆率及嵌套进行,规范,但投向方面仍有较大空间,但更加考验银行及资管机构主动管理能力。第五,净值化后,主动管理要求提高,资管市场集中度或将进一步提升。,第六,随着主动管理要求提高以及资管产品对接非标投资难度加大,标准化资产将成为配置主,流,将助推股债直接融资扩容,未来有望推动ABS快速发展。,主要内容,1. 全球资管现状的特征,2. 银行系VS非银系的划分与特征3. 美国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转型,4. 资管新规“后时代”,我国资管格局的演变,4,1.1 全球AuM稳定增长:北美规模居首 2016年,全球资产管理规模(AuM)合计69.1万亿美元 由美国主导的北美市场(47.8%)北美是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市场,欧洲次之(26.6%),全球规模排名前20家资产管理机构AuM美国公司占据13个席位,AuM总计占比高达72.8%,剩余27.2%均为欧洲公司。北美是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市场(万亿美元),1.1全球AuM稳定增长:北美、新兴市场增速强劲 从AuM增速看,2016年,中国、巴西等新兴市场贡献了强劲的增长动力,超过美日欧等地区成为增速最快的资产管理市场。,BCG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AuM增速达21%。其中,零售市场的增长主要源于居民部门的财富积累,机构市场的增长主要源于保险公司、养老金等大型机构客户的加入。,2010-2016年北美、新兴市场AUM增速强劲,10.0%8.0%6.0%4.0%2.0%0.0%-2.0%-4.0%,2010-2016年AUM年均增速,5500045000350002500015000,欧洲日本(右),55004500350025001500北美新兴市场和其他(右),北美、新兴市场资管规模(十亿美元),1.2 被动型、非传统主动型产品占比扩大 传统主动型产品(active core products)利润贡献占比走低,2016年,规模占比35%的传统主动型产品利润占比23%,此前2003年和2008年利润贡献分别为39%和28%。, 被动型产品规模在各种因素叠加影响下逐渐壮大,03年-16年间,全球范围内被动型产品总规模由2003年的3万亿美元增长至2016年的12万亿美元,实现了3倍增长,规模占比也从9.68%提高至17.39%;从增速看,16年被动型产品实现9.1%的增速,高于同期主动型产品(5.6%)。被动型产品占比持续扩大,100%80%60%40%20%0%,2003,2008,2015,2016,2021f,被动型,主动型,1.2 被动型、非传统主动型产品占比扩大 主动型产品中,非传统类(另类投资、专项投资、方案型等)占比逐步超过传统式主动管理。,另类型(Alternatives)、专项型(Specialties)以及方案型(Solutions)为资产管理机构创造更高的收益;BCG预计到2021年传统的主动型产品市场份额将进一步下降。, 大类资产配置角度来看,权益和债券类资产等传统资产继续保持主导地位,但另类资产(私募股权、对冲基金、房地产、商品等)发展空间较大,这些非传统类产品将与被动型产品一起成为未来全球AuM的增长新动力。,14.147.234.4,200,40,1008060,2012,2013,2014,2015,44.32016.0,Equity(Inc REITs),Fixed Income,Cash,Others,403020100,50,60,100908070,2003 2008 2015 2016 2021f,被动型主动管理,主动方案型/负债驱,动型/平衡型主动专项型主动另类型,全球资产配置结构(%),产品类型结构(%),主要内容,1. 全球资管现状的特征,2. 银行系VS非银系的划分与特征3. 美国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转型,4. 资管新规“后时代”,我国资管格局的演变,9,海外资管市场分类,资管公司分类资管公司,独立公司,集团从属的资管公司,银行系,券商系,工业集团系,保险系,2.1 如何划分银行系主导与非银系主导? 按照母公司主业归类,集团从属的资管公司可细分为银行系资产管理公司、保险系资产管理公司等。 我们将银行系资产管理公司数量占比较高的市场称为银行体系主导的资产管理市场,反之则称为非银行体系主导的资产管理市场。,AuM/GDP,2.2 特征1:银行系资管占比越高,AuM/GDP越低 银行体系主导的资产管理市场,AuM/GDP相对更低;反过来也可以认为,日本和德国相对较高的GDP总量对AuM拉动程度较低。 从欧洲各国的细分数据也可看出,银行系资管公司比例与AuM/GDP呈一定的负向关系。,欧洲资管市场AUM/GDP(2015年),德国希腊,法国意大利匈牙利,葡萄牙,英国,200%150%100%50%0%,250%,350%300%,0%,20%,40%,60%,80%,银行系资产管理公司比例,英国,AuM(万亿) GDP(万亿) AuM/GDP7.8 2.65 294%,美国,30.9,18.04,171%,法国欧洲澳大利亚日本德国,3.821.51.73.42.03,2.4316.411.354.383.37,156%132%126%78%60%,银行系资管主导的市场,AuM/GDP相对低(2015年),2.2 特征1:银行系资管占比越高,AuM/GDP越低, 从经济体的融资结构差异来解释:银行体系主导的国家,实体经济融资更多,依赖于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而不是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服务。, 因此,GDP增长更多的是依赖银行体系,将不会对资本市场的AuM规模有,过多的拉动作用。,美日德直接融资比例,银行体系主导,非银行体系主导,投资者类型,欧洲(剔除英、法)本,日,英国,法国,美国,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58%42%,61%39%,20%80%,23%77%,89%11%,2.2 特征2:银行系主导下,个人投资者占比高 银行系主导下,个人投资者比例通常较高 非银系主导下,机构投资者比例通常较高,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银行网点主导了欧洲多数国家基金产品的分销活动,银行体系的网点优势保障了个人投资者具有便利的投资渠道。而英法等非银行体系主导的资产管理市场分销渠道多数集中在独立基金顾问。, 例外的是,非银行体系主导的美国,资管产品个人投资者占比高达89%,主要由养老金体系的结构差异造成的。公募基金基金,2.2 特征2:银行系主导下,个人投资者占比高 基金产品分销渠道的不同决定了个人和机构投资者结构。,英、美等非银行体系主导的资管市场分销渠道多数集中在独立基金顾问,而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则相对更依赖银行网点分销渠道。根据2016年美国投资公司发展报告,美国约有81%的投资中介为独立基金顾问,管理着约69%的基金产品规模。基金分销渠道结构,基金顾问,直接购买,法国,银行70%,其他30%,德国,80%,5%,14%,1.10%,意大利西班牙,43%71%,55.90%29%,10%,40%,英国美国,50%69%,0,40302010,50,60,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DC plans,IRAs,50%的居民退休金资产为共同基金(%),美国三支柱养老体系,政府强制养老金计划,共同基金规模的45%,雇主养老金计划(6.7万亿)3.6万亿(53.7%),个人储蓄养老金计划(7.4万亿)3.5万亿(47.3%),养老金资金占共同基金资产的45%(2015年),2.3 特征3:养老金入市拉高美国个人投资者占比 养老金入市提高了英、法、日等资管市场的机构投资者比例,而美国“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拉高共同基金中个人投资者占比,日本通过日本养老金公积金管理运用独立行政法人(GPIF)来管理养老金;英国就业和养老金部委托独立的国家养老金信托委员会管理国家养老金而共同基金是美国雇主及个人养老金最受欢迎的投资选择。,2.3 特征3:养老金入市令欧洲机构投资者集聚英法德 欧洲:跨境资管业务促使保险和养老金资产仅仅流入少数市场,国家英国法国德国瑞士荷兰意大利丹麦其他国家欧洲总计,投资基金AuM2,6732,0201,6979758613772312,31011,143,市场占比24%18%15%9%8%3%2%21%100%,由于欧洲金融市场一体化趋势下跨境投资业务十分便捷和活跃,使得保险和养老金体系都较发达的欧洲各国,却由于各种内外部因素导致这些重要的机构入市仅仅推高了某些极具竞争力的资产管理市场的国家(英、法等)机构投资者比例,其他国家还是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欧洲各国管理的投资基金规模(十亿欧元),0%,10%,20%,30%,40%,50%,60%,70%,80%,90%,100%,现金类,贷款类,债券,权益类,其他,2.4 特征4:银行系主导下,固定收益类资产配比高 银行系主导下,固定收益类资产配置比例较高,若剔除英国,欧洲市场债券类配置比例51%,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仅为23%。, 非银系主导下,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较高,英国作为典型的非银行体系主导资产管理市场,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达39%,高于欧洲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美国资管业固定收益类资产配比为37.4%,权益类资产高达59.3%欧洲、美国、日本资产配置结构比较欧洲美国日本,2.4 特征4:银行系主导下,固定收益类资产配比高 以美国为例,从2016年共同基金投向类型结构看,股票型基金资产比重为56%(国内股票基金为42%+全球股票基金为14%),美国股票型共同基金占主导地位,14%,8%,债券基金,美国国内股票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全球股票基金ETF及其他,5.0713.86,42%13.6422%66.6214%,0.15,0.64,股票型基金 混合型基金货币市场型基金 另类投资基金,债券型基金QDII基金,而我国货基规模占主导(%),主要内容,1. 全球资管现状的特征,2. 银行系VS非银系的划分与特征3. 美国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转型,4. 资管新规“后时代”,我国资管格局的演变,19,1959-01,1962-05,1965-09,1969-01,1972-05,1975-09,1979-01,1982-05,1985-09,1989-01,1992-05,1995-09,1999-01,2002-05,2005-09,2009-01,2012-05,2015-09,1980,1976,1984,1988,1992,1996,2000,2004,2008,2012,2016,3.1 1970开始,资管兴起,银行传统业务被蚕食 60年代后期美国通货膨胀加剧,但受制于利率管制,银行存款利率仍处低位,此时其他金融机构吸收存款能力逐步超过银行 70年代,为助力资金回流表内,美联储逐步取消存款利率限制,1614121086420-2-4,美国:CPI:当月同比,美国:核心CPI:当月同比,60年代美国通胀问题加速利率市场化进程,350%300%250%200%150%100%50%0%-50%,4,500,0004,000,0003,500,0003,000,0002,500,0002,000,0001,500,0001,000,000500,0000,美国: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美国货基:增速,利率放开前期,货基开始放量增长(百万美元),起因非银金融机构(金融公司、ABS发行机构、投行、通道机构)蓬勃发展,可出售和转让信贷资产,对银行形成直接竞争资本金不足监管负担重,表现 商业银行贷款占比下降,信贷结构中工商信贷占比大幅下降 银行传统业务规模下降,而表外业务活跃 企业融资中贷款占比下降,相应政策 美国国会相继修改了三项法律: 1980 年存款机构放松监管和货币控制法 1991 年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改进法 1994 年瑞格-尼尔州际银行业和分支行效率法 降低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标准,从而稳步推动商业银行完成资产管理转型和组织制度转型。,3.1 1970开始,资管兴起,银行传统业务被蚕食 20世纪70年开始,美国资管行业进入兴盛时期,融资机构逐渐增加 1980-1990年间,银行传统存贷业务被蚕食,商业银行开始渐进转型,2012,1976,1980,1984,1988,1992,1996,2000,2004,2008,1976,1979,1982,1985,1988,1991,1994,1997,2000,2003,2006,2009,2012,2015,2016,20.0%15.0%10.0%5.0%0.0%-5.0%-10.0%,25,000,00020,000,00015,000,00010,000,0005,000,0000,美国:养老基金:金融资产:总资产同比增速(右轴),3.1 1970开始,资管兴起,银行传统业务被蚕食 在此期间,非银机构规模快速扩张,共同基金、养老基金快速增长,350%300%250%200%150%100%50%0%-50%,美国货基:增速,100%80%60%40%20%0%-20%-40%-60%美国共同基金:增速(右轴),美国货基、共同基金增速,养老基金规模及增速(百万美元,%),1982,1991,2000,1973,1976,1979,1985,1988,1994,1997,2003,2006,2009,2012,2015,3.2 金融业混业经营政策推动美国商业银行转型 1980年开始,金融管制逐步放松,商业银行从传统存贷业务逐步转向发放贷款后,打包出售贷款,工商业贷款,消费贷款,不动产抵押借款,信贷结构上,工商企业贷款减少、消费贷款和住房抵押贷款增加;资产结构中,积极持有结构证券资产工商贷款占比逐步降低,不动产抵押借款占比走高(%)1009080706050403020100,3.2金融业混业经营政策推动美国商业银行转型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监管层转而放松监管限制,支持金融业混业经营监管放松助力商业银行转型,时间1987年4月1989年1990年1996年1997年,政策或主体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案美联储美联储通货监理署美联储,主要内容对第20 条款进行了重新的解释, 允许一些大银行如: 花旗银行、J.P.摩根和银行家信托公司等通过建立第20条款附属公司的方式开展某些“ 不合格” 证券业务, 其中包括承销商业票据、某些市政收人债券、抵押担保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批准银行附属公司经营公司追求债券承销和买卖允许部分银行经营公司股票承销业务决定允许银行直接通过经营性附属公司的形式开展非银行业允许商业银行直接收购投资银行作为附属公司来经营证券业务,1997年,府向国会提出,美国财政部长鲁 取消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经营的限制; 试图允许银宾代表克林顿政 行和工商企业互相融合, 以增进金融业的效率, 保障金,融业的稳定。,3.3大资管图览:美国,资金来源(2012年,十亿美元) 注册投资顾问(RIAs):$45400 证券交易经纪商(包括上述RIAs):$1642 保险公司:$8670 银行控股公司:$16008 养老金固定缴款计划发起人:$11412 私人养老金:$6636 地方州政府:$3193 联邦政府:$1582 基金会&其他捐赠基金:$1052基金会:$646捐赠基金:$406,资金投向货币市场基金:20%固定收益基金:25%债券:23%ETFs:2%股票型基金:46%美国与国际市场:39%ETFs:7%其他战略资产;9%资产配置基金另类投资/ ETFs商品期货交易/ ETFs短期投资&现金基金:10%固定收益基金:19%股票型基金:56%美国:32%国际市场:23%其他战略资产:13%股票/混合债券:8%特殊/其他:5%,投资中介注册投资顾问(43%)独立账户18.7%共同基金24.4%保险公司(15%)表外独立账户11.2%保险独立账户3.8%银行控股公司&银行(24%)独立账户19.3%共同&集体信托基金:4.3%私募公司监管的AUM(18%)对冲基金8.9%私募股权基金5.0%其他私募基金4.3%,主要内容,1. 全球资管现状的特征,2. 银行系VS非银系的划分与特征3. 美国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转型,4. 资管新规“后时代”,我国资管格局的演变,26,4.1 对标海外看我国资管业格局 我国大资管资金格局以银行体系为主导,资管机构资金大部分来自于银行,信托券商集合券商定向券商专项基金公司专户基金子公司专户保险求和,19.02.214.70.46.410.513.466.6,24.37%51.78%99.68%92.72%57.00%56.40%23.06%50.24%,4.61.114.60.43.65.93.133.5,我国资管格局主要沿袭两条线:银行条线(为主)和保险条线。一是银行条线,银行通过渠道、刚兑、信仰优势募集资金,然后与其他资管机构合作。资管机构资金大部分来自银行。另一条线是保险条线,这条线相对闭环,资金外溢到其他资管机构较少。主要资管机构的来自银行的资金占比及规模估算2016年规模(万亿) 来自银行的比例 全口径:来自银行的规模(万亿),银行理财信托券商集合产品,2016年规模(万亿)29.020.22.19,债券35.99.563.2,2016年配置结构比例(%)权益7.83.17.6,非标16.542.016.9,2016年配置规模(万亿)债券 股票 非标10.4 2.3 4.81.9 0.6 8.51.4 0.2 0.4,券商定向资管产品专项资管产品公募基金基金专户基金子公司保险求和,14.690.439.26.410.513.4106.0,22.237.463.75.832.227.7,2.618.411.33.213.37.5,69.3100.087.836.036.1,3.33.44.10.64.329.4,0.41.70.70.31.88.0,10.20.49.24.838.3,4.1 对标海外看我国资管业格局 特征1:银行系资管占比越高,AuM/GDP越低 我国:剔除产品互相嵌套后,2016年我国资管规模按照60万亿计算,当年AUM/GDP比例约为81%,已接近于日德比例。 预计后期我国资管规模增速将有所放缓,结构性变化为主。各类资管产品规模及配置(2016年),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4.1 对标海外看我国资管业格局 特征2:银行系主导下,个人投资者占比高 我国:这一点在我国也得到印证,我国融资结构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渠道优势明显,我国个人投资者比例较高。,即使理财产品面临净值化,银行网点在零售投资产品分销体系的地位短时间内很难撼动。,我国社融存量规模结构(%,2018-04),社融中直接融资VS间接融资(亿元),200,000180,000160,000140,000120,000100,00080,00060,00040,00020,0000,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企业债券,10.50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 2.50信托贷款, 4.70委托贷款, 7.30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 1.40,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 3.80人民币贷款,69.20,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4.1对标海外看我国资管业格局 特征3:养老金入市拉高美国个人投资者占比,拉高英法德机构投资者占比 我国:关注我国养老金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类比海外市场,未来我国养老金入市也将为资管市场带来较大增量资金,养老金整体风险偏好较低,预计增量资金将利好债券资产配置。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滚存余额,70,00060,00050,00040,00030,00020,00010,0000,社会保险基金总计(亿元),45.0%40.0%35.0%30.0%25.0%20.0%15.0%10.0%5.0%0.0%增速(右轴,%),15-10,13-10,14-02,14-06,14-10,15-02,15-06,16-02,16-06,16-10,17-02,17-06,17-10,18-02,4.1对标海外看我国资管业格局 特征4:银行系主导下,固定收益类资产配比高 我国:当前我国货币型基金及债券型基金份额占比靠前,两者均以存款及债券配置为主。,0,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货币型,QDII,80.070.060.050.040.030.020.010.00.0,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货币型,QDII,各类开放式基金份额存量(亿份,2018-03)80,00070,00060,00050,00040,00030,00020,00010,000,各类开放式基金类型占比(%),4.2 监管政策对我国资管格局的影响,居民,机构,我国资管格局一览,银行理财信托券商集合产品,2016年规模(万亿)29.020.22.19,债券35.99.563.2,2016年配置结构比例(%)权益7.83.17.6,非标16.542.016.9,2016年配置规模(万亿)债券 股票 非标10.4 2.3 4.81.9 0.6 8.51.4 0.2 0.4,券商定向资管产品专项资管产品公募基金基金专户基金子公司保险求和,14.690.439.26.410.513.4106.0,22.237.463.75.832.227.7,2.618.411.33.213.37.5,69.3100.087.836.036.1,3.33.44.10.64.329.4,0.41.70.70.31.88.0,10.20.49.24.838.3,4.2 监管对非标的影响,大于标准化资产 监管重点:去杠杆、去通道、禁资金池、规范非标、打破刚兑、穿透检查、禁期限错配等,回归资管本源 对通道类产品影响较大,对非标的影响大于标准化资产监管对非标的影响大于标准化产品,4.3 我国未来资管格局展望 第一,我国实体经济融资结构仍以银行贷款为主,长期来看商业银行都将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中之重,短期内银行渠道优势及信仰很难打破。短期影响更多的体现为银行与非银合作方式的转变。,委外(FOF/MOM等形式),银行表内购买,通道类/非标类,因此,随着过渡期结束,理财规模的缩减取决于未来居民对理财净值、打破刚兑等的接受度,但在银行体系主导下,预计我国个人投资者比例仍然较高,银行的渠道优势以及一定的信仰优势也仍将维持。在这种背景下,非银机构仍将继续寻求与银行的合作,未来FOF和MOM仍是鼓励方向。银行与非银的合作方式,2016-02,2014-08,2014-11,2015-02,2015-05,2015-08,2015-11,2016-05,2016-08,2016-11,2017-02,2017-05,2017-08,2017-11,2018-02,4.3 我国未来资管格局展望 第二,从来源端来看,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的背景下,资管规模仍有持续增长动力,更多的表现为结构性变化。 此轮去杠杆中,通道类非标类产品承压严重,但主动管理类产品仍有增长,200,120100806040,7.006.50,9.509.008.508.007.50,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对资管规模带动作用仍在,11.60,13.74,2017年资管机构规模变化(万亿)16.88,11.10,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同比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增速(右轴),42,1614121086,2018,2017-12,2017-09,2017-06,2017-03,4.3 我国未来资管格局展望 第三,从配置端来看,在银行为主导的资管体系下,终端资产配置结构短期内很仍难发生大的变化,仍将以固收类资产为主。,在很长时间段内,我国资管体系都将维持以银行体系为主导,在这种体系下,固定收益型资产配置比例一般较高,在资管业经历这一轮清理整顿之后,未来资管格局对固定收益类资产需求仍然较高。资管新规对大资管业态的影响,4.3 我国未来资管格局展望 第四,资管新规对银行理财的约束主要体现在打破刚兑,另外对期限匹配、杠杆率及嵌套进行规范,但投向方面仍有较大空间。,根据资管新规正式稿,私募理财可以投资非标,公募理财可以投资各类标准化产品,不过前者涉及期限匹配问题,后者市值计价后,波动加大,考验银行及资管机构主动管理能力。而净值型产品增加,投资股票的比例预计将有所上升,银行权益类委外预计有所增多。, 第五,净值化后,主动管理要求提高,资管市场集中度或将进一步提升。,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4.3我国未来资管格局展望 第六,随着主动管理要求提高以及资管产品对接非标投资难度加大,标准化资产将成为配置主流,将助推股债直接融资扩容,未来有望推动ABS快速发展。,日本德国利率市场化期间,直接融资占比均有所提升。我国当前直接融资占比仍有提升空间,特别是债券市场,未来资管资金的配置需求有望助推债市扩容。,200180160140120100806040200,美国: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DP比重日本: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DP比重中国: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DP比重,上市公司总市值占比(%),本币债券占GDP比重(%),250200150100500,马来西亚,中国新加坡,韩国日本,4.4 各类资管机构展望,银行理财:未来理财方向是打破刚兑做净值化,银行理财未来表现可以类比公募基金,一方面,银行理财竞争力稍偏弱,部分资金或将分流至表内以及非银,但另一方面,居民对理财的好感不是短期就能打破的,银行理财的优势仍然是渠道优势以及居民的信仰优势,基金在资金募集方面难以匹敌理财,理财委外仍有必要。此外,关注后续理财新规细则中对银行设立子公司做理财问题的规定,以及银行理财净值化的存量理财如何处理的问题。信托:展望未来,我们认为信托的通道业务会逐渐萎缩,基于其特殊法律地位和非标项目经验,信托将在投行业务、融资业务和投资业务方面体现出独特的业务优势:1)通道业务:短期利好,但长期绝对数量面临下行。2)投行业务:私募投行业务短期风险增大,长期是转型的方向之一。信托在非标转标的市场中,无论是单纯作为spv,还是主动承担投行业务,还是参与投资,由于长期的非标项目经验,都会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3)融资业务:基于特殊法律关系的优势,积极服务实体经济。4)投资业务:基于投资范围的优势,面向高净值客户提供综合财富管理计划。券商:在去杠杆的大方向下,未来券商资管将逐步回归本源,依托自身优势,去通道、积极转型主动管理。规模上来看,预计券商资管规模增速将有所回落,但在居民理财、机构理财需求支持下,结构上进行调整,整体规模仍维持一定正增长。从配置来看,标准化产品占比将继续提高,债券仍将是配置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