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自治数字身份安全白皮书.pdf
2020 云 安 全 联 盟 大 中 华 区- 版 权 所 有 12020 云 安 全 联 盟 大 中 华 区- 版 权 所 有 2 2 0 2 0 云 安 全 联 盟 大 中 华 区 - 保 留 所 有 权 利 。 你 可 以 在 你 的 电 脑 上 下 载 、 储 存 、 展 示 、 查 看 、 打 印 及 , 或 者 访 问 云 安 全 联 盟 大 中 华 区 官 网 ( h t t p s : / / w w w . c - c s a . c n ) 。 须 遵 守 以 下 : ( a ) 本 文 只 可 作 个 人 、 信 息 获 取 、 非 商 业 用 途 ; ( b ) 本 文 内 容 不 得 篡 改 ; ( c ) 本 文 不 得 转 发 ; ( d ) 该 商 标 、 版 权 或 其 他 声 明 不 得 删 除 。 在 遵 循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著 作 权 法 相 关 条 款 情 况 下 合 理 使 用 本 文 内 容 , 使 用 时 请 注 明 引 用 于 云 安 全 联 盟 大 中 华 区2020 云 安 全 联 盟 大 中 华 区- 版 权 所 有 3 致 谢 云安全联 盟大中华区 (简称: C S A G C R ) 区块链安 全工作组在 2 0 2 0 年 2 月份 成立。 包括 1 0 0 多位安全专家们 , 分别来自中国电子学会、 耶鲁大学 、 北京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武汉大学、 世界银行 、 华为、 腾讯、 知道创宇、 赛博英杰 、 元界 D N A 、 慢 雾 科 技 、 安 比 实 验 室 、 启 明 星 辰 、 天 融 信 、 联 想 、 O P P O 、 零 时 科 技 、 安永、阿斯利康等五十多家单位。 区块链安全工作组有 9 个项目小组 , 包括智能合约安全、 数字钱包安全、 共 识算法安全、 交易所安全、 D a p p 安全、 去中心化数字身份 (D I D ) 安全、 网络层 安全、数据层安全,A M L 技术安全等方向。 本白皮书主要由去中心化数字身份安全小组专家撰写, 并由 D I D 安全小组 及 I A M 工作组的专家共同审核,感谢以下专家的贡献: 区块链安全组组长:黄连金 D I D 安全小组的领军人物:初夏虎 白皮书作者名单: 程伟强、 初夏虎、 黄连金、 李程、 李腾飞、 刘洁、 王登辉、 于继万、袁运亮、周庆松(按照字母排序) 如本白皮书有不妥当之处, 敬请读者联系 C S A G C R 秘书处给与雅正! 联系邮 箱:i n f o c - c s a . c n ; 云安全联盟 C S A 公众号2020 云 安 全 联 盟 大 中 华 区- 版 权 所 有 4 序 言 数字身份是保障数字经济安全的信任基石, 业界目前的数字身份体系一般都 是中心化的, 区块链作为解决可信问题的分布式技术, 给数字身份自治的场景打 开了天窗, 比如分散云计算中心化身份数据大量聚合的泄露风险, 在边缘计算分 布式系统中使可信身份认证管理更加便捷私密等等。 这本白皮书不是有关于用户 自治数字 身份 (D I D ) 的标准。 D I D 标准是 W 3 C 正在开发 的一系列标准 , 包括 D I D 数据模型, D I D 方法, D I D 通讯等等 。 本书主要是 针对于希望用 D I D 来进行技术 开发或者应用落地的项目或公司需要注意的一些安全与隐私的问题, 且分析为什 么在新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 D I D 能够解决的痛点问题 , 介绍目前国际已有的 标准 和案例。本白皮书目前是第一版本,因为 D I D 本身的一系列标准还在开发之中 , 安全对于数字身份是第一要素, 新的安全问题肯定会出现, 欢迎读者专家们能够 提出意见,使下一个版本的覆盖面更广,对于行业的发展能有更大贡献。 李雨航 Y a l e L i C S A 大中华区主席兼研究院院长2020 云 安 全 联 盟 大 中 华 区- 版 权 所 有 5 目 录 致谢. 3 序言. 4 第一章:为什么需要用户自治的数字身份. 7 1 . 1 传统的中心化数字身份. 7 1 . 2 传统的数字身份系统的痛点. 9 第二章:用户自治的数字身份(S S I )和去中心化数字身份(D I D ). 1 0 2 . 1 D I D 标准介绍. 1 2 2 . 1 . 1 W 3 C 的 D I D. 1 3 2 . 1 . 2 欧洲的 S I D. 1 7 2 . 1 . 3 中国公安部的 E I D. 1 9 2 . 2 D I D 代表性项目介绍. 2 1 2 . 2 . 1 元界 D N A 的 D I D 数字身份. 2 1 2 . 2 . 2 C i v i c 数字身份项目. 2 5 2 . 2 . 3 E v e r n y m 数字身份项目. 2 7 2 . 2 . 4 u P o r t 数字身份项目. 3 1 2 . 2 . 5 微软的 D I D 数字身份项目. 3 2 第三章:D I D 安全与隐私考虑. 3 7 3 . 1 D I D 安全注意事项: 窃听. 3 9 3 . 2 D I D 安全注意事项: 重放攻击. 4 0 3 . 3 D I D 安全注意事项:消息操纵. 4 0 3 . 4 D I D 安全注意事项: 中间人攻击. 4 1 3 . 5 D I D 安全注意事项: D I D 的 C R U D 安全. 4 2 3 . 6 D I D 安全注意事项:密钥和签名到期. 4 3 3 . 7 D I D 安全注意事项:抵赖攻击(R e p u d i a t i o n ). 4 4 3 . 8 D I D 安全注意事项:服务端点( S e r v i c e E n d P o i n t ). 4 4 3 . 9 D I D 安全注意事项:缓存. 4 4 3 . 1 0 D I D 安全注意事项:密钥吊销和恢复. 4 52020 云 安 全 联 盟 大 中 华 区- 版 权 所 有 6 3 . 1 1 D I D 安全注意事项:中继方(R e l a y e r )威胁. 4 5 3 . 1 2 D I D 安全注意事项:残留风险. 4 6 3 . 1 3 D I D 隐私注意事项:将个人身份信息(P I I )保密. 4 6 3 . 1 4 D I D 隐私注意事项:D I D 标识符的关联风险. 4 7 3 . 1 5 D I D 隐私注意事项:D I D 文档的关联风险. 4 7 3 . 1 6 D I D 隐私注意事项:群体隐私. 4 8 第四章: S I D 在国内的应用案例. 4 9 4 . 1 S I D 在数字政务中的使用. 4 9 4 . 1 . 1 中国数字政务的现状. 4 9 4 . 1 . 2 目前中国数字政务的痛点. 5 1 4 . 1 . 3 S I D 用户自治数字身份解决方案. 5 2 4 . 1 . 4 S I D 用户自治数字身份应用列表. 5 4 4 . 2 S I D 在电子签名中的使用. 5 6 4 . 2 . 1 中国电子签名的现状. 5 6 4 . 2 . 2 当前电子签名的痛点. 5 7 4 . 2 . 3 S I D 电子签名的解决方案. 5 8 参考资料. 6 12020 云 安 全 联 盟 大 中 华 区- 版 权 所 有 7 第 一 章: 为 什 么需 要 用 户 自治 的 数 字身 份 1 . 1 传 统 的 中 心 化 数 字 身 份 传统的数字身份是中心化的,主要可以按照下面的应用场景进行分类。 A . 企业 内部 使用身 份( E n t e r p r i s e I d e n t i t y ) 通 常 企 业 内 用 户 身 份 主 要 是 用 于 认 证 及 授 权 。 用 户 对 于 企 业 信 息 系 统 的 访 问, 用户使用账号密码登陆, 通过认证后, 根据服务端的配置获得相关的访问授 权。 用户的账号及密码信息 存储在认证及授权相关的服务器中 (例如 L D A P 服务 器) , 用户输入账号及密码, 认证程序会对比相关服务器存储的信息 , 以确认该 用户持有正确的用户账号及密码。从而允许用户访问,并授予相应的访问权限。 为 了 增 强 安 全 性 , 很 多 企 业 引 入 了 多 因 子 认 证 机 制 ( M F A : M u l t i - F a c t o r A u t h e n t i c a t i o n ) , 用户不仅仅需要 提供所知道的用户账号及密码 , 还需要提供发 送至个人持有设备 (比如令牌、 手机等) 的随机信息或个人生物认证的信息 ( 比 如人 脸、 指纹 、语音 等) 。还 有一些 企业 采用 P K I ( P u b l i c K e y 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 )体 系, 用户 (主要是特权用户) 持有私有密钥 , 用户在某些应用场景中需要使用私 有密钥,或者采用私有密钥签名,做为身份的证明。 为了用户登陆企业内多个系统的便利性, 很多企业引入了单点登陆机制。 用 户仅需要单点登陆服务器的一次身份认证,就可以访问具有相关授权的资源。 企业的用户访问授权主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1 . 职 责 分 开 ( S e p a r a t i o n o f D u t y : S O D ) : 为 不 同 职 责 的 用 户 分 配 不 同 的 权 限, 避免单个 职员有 过多的、 职责冲 突的系 统操作权 限,从 而在系统 中 进行业务授权之外的操作,产生业务风险。 2 . 最 小 权 限 ( L e a s t P r i v i l e g e ) : 授 权 采 用 按 需 最 小 的 原 则 , 仅 授 予 职 员 工 作所必须的操作权限。降低系统误操作、舞弊等风险2020 云 安 全 联 盟 大 中 华 区- 版 权 所 有 8 3 . 基于 角色的 访问控 制 (R o l e B a s e d A c c e s s C o n t r o l : R B A C ) : 企业 应用系 统 , 例如 E R P 等系统, 一般采用基于 角色的访问控 制,通过对角色 权限的一 次性 配置,然 后将角 色权限授 予相关 的用户 。当用户 的工作 内容发生 变 更时,只需要调整相关的角色分配即可以完成相关访问权限的调整。 4 . 基 于 属 性 的 访 问 控 制 ( A t t r i b u t e B a s e d A c c e s s C o n t r o l : A B C A , 不 同 于 基 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A B A C 基于一组访问策略进 行授权 , 认证授权服务器 验证 用户的身 份后, 基于一些 特性( 比如访 问者职位 、部门 、登陆地 点 等 ) 进 行 计 算 , 根 据 计 算 结 果 , 采 用 预 定 的 访 问 策 略 给 予 授 权 。 A B A C 可以更方便地实现细颗粒度的授权管理。 B . 个人 或者 消费者 身份 管理( C o n s u m e r I d e n t i t y ): 通 常个 人 / 消 费者 用 户 要求 更 方便 的 认证 及 授 权体 验 ,访 问 负载 通 常 变化 也 比较大。 而且不同于企业用户访问通常有一定的内部网络边界, 接入渠道受控 (通 过 局 域 网 L A N , 虚 拟 私 有 网 络 V P N 加 密 通 道 等 方 式 访 问 ) , 消 费 者 访 问 一 般 都 是通过互联网传输, 这对于应用服务商带来更多的挑战, 应用服务商在提升用户 体验的同时,还需要兼顾相关的安全性。 H T T P S 在 A p p 后台为了避免每 次验证用户身份都需要传输用户 名和密码 , 一 般采用以下机制。 A p p 后台接收到 A p p 发送的用户名和密码后 , 验证用户名和密 码 是 否 正 确 。 如 果 错 误 则 返 回 错 误 信 息 。 如 果 A p p 后 台 验 证 正 确 , 生 成 一 个 随 机的不重 复的 t o k e n 字符串。 t o k e n 字符串作 为用户的唯一标识 , 在 R e d i s (R e m o t e D i c t i o n a r y S e r v e r ) 中建立 t o k e n 字符串 和用户信 息的对应关 系 。 A p p 后台把 t o k e n 字符串和用户信息返回给 A p p , A p p 保存这些数据作为以后身份验证 的必备数据 。 为了减少 t o k e n 被盗产生的安全风险 , 用户每隔一段时间 , 需要重新输入用户名 及密码,生成新的 t o k e n 。 提供用户身份验证除了基本的用户名, 密码之外, 也采用其它身份验证方式 , 例如短信验证码, 指纹, 人脸生物特征识别等, 通过对于设备等其它相关信息的 综合判断, 给与登陆用户相应的认证及授权。 为了对抗一些暴力破解 , 还会采取 一些用户行为验证(例如:图形选择,数学计算,拼图等2020 云 安 全 联 盟 大 中 华 区- 版 权 所 有 9 应用服务商集中存储大量用户个人信息及相关验证信息。 为避免用户隐私泄 露, 认证信息泄露, 用户信息数据库的安全防护, 就成为应用服务企业重要的控 制领域。 除了对服务器数据库的基本防护措施, 相关用户存储信息一般需要采用 加密, 或摘要等方式, 避免万一数据库被盗, 引发用户个人信息及认证信息泄露 的问题。 C . 物联 网设 备的身 份: 由于物联网设备硬件能力相对比较弱, 需要采用轻量级的身份认证方式。 提 供 I O T 服务的云厂商 , 都有一些物联 网身份的解决方案 , 比如采用 X . 5 0 9 证书等 。 目前还缺乏成熟的身份管理系统。 用户与设备的认证协议主要为了实现用户匿名和互认证; 设备与服务器的认 证协议主要为了实现轻量级认证和隐私保护; 设备与设备的认证协议主要为了实 现隐私保护、高效认证和移动认证。 1 . 2 传 统 的 数 字 身 份 系 统 的 痛 点 传统的数字身份系统有下面一些主要的痛点: 1 . 中心化数字身份容易遭到黑客进攻 , 由于黑客一旦成功攻破一个中心化的 身份数字系统, 就可以或得几千万乃至几个亿的数字身份。 去中心化数字身份相 对进犯本钱高,因为黑客需要攻破每一个去中心化的身份。 2 . 中 心 化 数 据 可 能 被 平 台 或 者 第 三 方 不 合 理 使 用 。 例 子 包 括 剑 桥 分 析 ( C a m b r i d g e A n a l y t i c s ) 师 公 司 对 于 美 国 和 英 国 民 意 的 控 制 , 也 包 括 国 内 在 2 0 1 9 年 一些数据公司因为卖隐私数据被审查事件。 3 . 目前 , 我们正 在进入数据 技术时代 (D T :D a t a T e c h n o l o g y ) , 在数据 技术 数 据 与 工 业 时 代 的 汽 油 一 样 重 要 。 但 是 , 目 前 的 I T 架 构 和 中 心 化 的 数 字 身 份 生 态对于数据的确权, 数据的价值定价, 和数据在基于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进行公 平交 易没有 好的解 决方案 。 数据 时代, 数据私 有化是 数据是否 能够被 合理, 有 效, 安全地使用的必要条件。 那么, 数据私有化本身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呢?数字2020 云 安 全 联 盟 大 中 华 区- 版 权 所 有 1 0 身份私有化就是这个必要条件。 没有数字身份的私有化或者说去中心化, 公链或 者联盟链生态体系的数据很难确权。 4 . 数据私有化以后 , 如何鼓励用户有偿地分享数据呢?中心化的架 构不可能 合理, 安全, 有效地解决这个分享的问题。 这个也需要基于去中心化数字身份下 的通证激励机制在身份私有化和数据确权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价值。 5 . 基于用户的信誉的 生态系统是包括金融 , 电子商务, 保险, 房地产, 政务, 物流等等产业系统的技术和数据支撑。 区块链项目的落地, 也需要与之对应的用 户的信誉的生态系统。 传统的数字身份系统下, 用户的信誉存储在中心化的数据 库存在被盗用和被篡改的情况。 去中心化的数字身份在对于用户的数据进行确权 的前 提下, 可以叠 加用户 的信誉分 数, 在保 护隐私 的条件 下有偿 地存储和 分享 信 誉 分 数 , 并 需 要 满 足 各 国 的 隐 私 法 律 和 监 管 条 例 ( 如 欧 盟 G D P R , 美 国 加 州 C C P R , 英国 D P A 2 0 1 8 等等)和提供用户能管理他们个人的信息和私隐保护。 第 二 章: 用 户 自治 的 数 字 身份 (SSI ) 和 去 中 心化 数 字 身份 (DID ) 用户自 治的数字 身份 ( S S I : S e l f S o v e r e i g n I d e n t i t y ) 和去中 心化数字 身份 ( D I D : D e c e n t r a l i z e d I D e n t i t y ) 没有本质 上的区别主要区 别是在字面意义和 实务应用两个 层面 。从 字面 意义 的角 度 , D I D 更加 强调 去中 心化 特性 ,更 加强 调身 份系 统中 每 个用户通过标识符实现点对点的交互, 没有单独某个或一群节点可以控制所有流 程产生的数据, 因此 D I D 更加侧重于技术的实现 方式与系统的架构 ; S S I 则更加 倾向于对用户权利的主张, 表达了用户对个人数据隐私保护和对数据的使用具有 许 可 权 的 诉 求 。 比 较 S S I , D I D 在 国 际 是 更 加 通 用 , 因 此 在 这 篇 白 皮 书 , 我 们 会 使用 S S I 和 D I D 技术术语表示同一个概念。 D I D 规范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 可确保 D I D 的发行者 和验证者都可以 在公共区块链 上 查 找 必 要 的 公 钥 进 行 验 证 , 而 不 管 他 们 是 否 属 于 同 一 身 份 证 书 颁 发 机 构 (C A - C e r t i f i c a t e A u t h o r i t y ) 系统 还是同 一个身 份联 邦系统 ( F e d e r a t e d I d e n t i t y )2020 云 安 全 联 盟 大 中 华 区- 版 权 所 有 1 1 这种进展与局域网的 “网络孤岛” 到互联互通的全球互联网相似。 从各自具有自 己 的 P K I 的 断 开 的 “ 身 份 孤 岛 ” 到 基 于 去 中 心化 P K I (D i s t r i b u t e d P K I ) 的 全 球 身 份 网 络 。 这 样 的 数 字 身 份 系 统 从 对 于 中 心 化 的 身 份 证 书 颁 发 机 构 ( C A ) 的 依 赖 转变为更具弹性, 安全和隐私保护的系统 。 D I D 协议有下面的 3 个重要组成部分, 或者说是三大支柱: 第一 个支 柱 : 安全连接协议, 一种标准的开 放协议 , 用于在两方之 间建立唯 一 , 私 有 和 安全 的 连 接 , 而 无 需 诸 如 G o o g l e , W h a t s A p p , 电 子 邮 件 提供 商 或 电 话运营商之类的中间“连接代理”的协助。 安全连接是 由两个对等方创建的 , 它们创建并 交换 D I D 标识符。 W 3 C ( W o r l d W i d e W e b C o n s o r t i u m ) 现 在 正 在 研 究 开 放 的 D I D 标 准 ( h t t p s : / / w w w . w 3 . o r g / T R / d i d - c o r e / ) 。 有 “ 公 共 ” D I D 和 “ 私 有 ” 或 “ 对 等 ” ( P a i r w i s e ) D I D 。 公 用 D I D 可 用 作 “ 跳 出 ” 点 , 以 触 发 私 有 D I D 的 交 换 。 私 有 D I D 只能在连接中的两方存储或交换, 任何第三方不可见。 一旦两方交换了私 有 D I D , 他们就可以安全地进行通信, 就像通过一条其他人看不到的专用隧道一样 。 用 户 可 以 为 每 个 数 字 关 系 使 用 不 同 的 D I D 来 保 护 隐 私 。 任 何 人 都 可 以 随 时 创 建 D I D , 而无需第三方。 这个安全的连接不能提供信任 , 提供信任需要第二个支柱 。 第 二个 支柱 : 可验证证 书协议 ,W 3 C 和 D I F ( D e c e n t r a l i z e d I d e n t i t y F o u n d a t i o n ) 发行了 一种标准 的开放式 “ 可验证 证书( V C - V e r i f i a b l e C r e d e n t i a l s )”协议, 用 于签发, 持有和验证数字证书, 例如驾驶执照, 会员卡, 机票和医疗资格。 这样, 任何人都可以验证任何数据的来 源,完整性和有效性。这种 V C 协议结合了成熟 的公钥加密技术对每个数据元素进行数字签名, 并且可以增强隐私和避免个人在 线 数 据 被 关 联 的 可 能 性 。 类 似 于 使 电 子 邮 件 使 用 S M T P 和 I n t e r n e t 使 用 T C P / I P 协议, 任何人都可以在 V C 协议的基础上进行信任 的构建 。 V C 协议可以参照链接 ( h t t p s : / / w w w . w 3 . o r g / T R / v c - d a t a - m o d e l / ) 。 任 何 人 都 可 以 出 于 任 何 目 的 将 任 何 数据放入可验证的凭证中。 在初步应用中, 证书的颁发者可以是权威机构 , 比如 大学学位证书可以由大学颁发。 信任的建立是基于证书发行者的签名和 V C 协议 层的密码学2020 云 安 全 联 盟 大 中 华 区- 版 权 所 有 1 2 第三 个支 柱 : 用于存储证书 颁发者的公钥的分布式 账本或者是 D I D 的底层区 块链技术和账本。 这样, 任何人都可以随时查找和检索公钥来验证数据并且验证 符合 V C 标准的任何数据的来源,完整性 和有效性。这些密钥和其他密码数据保 存在 D I D 文档和凭证定义中,并固定在证书颁发者的公共 D I D 中。 这三个组件的组合定义 D I D 的新身份范式。 它将改变我们今天所知道的数据 格局。 这些组件一起提供了一种 新的方法 , 可将数据从 A 可靠地移动到 B , 而无 需中间人窥探, 而且接收者可以验证数据的来源, 完整性和有效性 。 各地的每个 人都可以颁发, 持有和验证有关任何事物的任何凭证。 这意味着不再有专有的数 据库 “拥有” 你的身份。 在这种环境中 , 人与密码的信任相结合意味着你最终可 以同时提高安全性和减少摩擦。 2 . 1 D I D 标 准 介 绍 目前在去中心化数字身份的标准制定方面有下面的一些标准组织在做努力, 他们之间有一些沟通, 但是缺乏统一的行动, 因此可能因为不同的应用场景 ( 比 如:公链和联盟链的不同的应用)可以预见以后多种标准的共存: 有关单位 参考资料 1 : D I D 的核心架构, 数据模型和 表示, 版本 1 . 0 (D I F 和 W 3 C ) ht t p s : / / w w w . w 3 . o r g / T R / d i d -c o r e / 2 : 欧洲的 S I D ht t p s : / / w w w . e e s c . e ur o p a. e u/ e n/ ne w s -m e d i a / p r e s e nt at i o ns / e ur o p e an-s e l f -s o v e r e i g n-i d e nt i t y -f r am e w o r k 3 : 基 于 I P 的 信 任 网 路 ( T r u s t o v e r I P - T o I P 基 金 会 , 和 L i n u x 基 金会 ) ht t p s : / / t r us t o v e r i p . o r g / 4 : I D 2 0 2 0 ht t p s : / / i d 2 0 2 0 . o r g2020 云 安 全 联 盟 大 中 华 区- 版 权 所 有 1 3 5 : E R C 7 2 5 ht t p s : / / e r c 7 2 5 al l i anc e . o r g / 6 : 中国公安部的 E I D h t t p s : / / e i d . c n / 所有这些标准的共同属性如下: 1 . 数字身份的全球唯一性。 2 . 用户对于数字身份的可控制性。 3 . 身份没有中心化发行或者认证机构。 4 . 隐私保护。 5 . 基于非对称加密算法。 6 . 有一 些标 准没 有规 定具 体的 底层区 块链 技术 (比 如 D I D 的协 议) ,但 是 基本 都假定底 层的技 术是基于 区块链 。具体 区块链技 术可以 用协议的 方 法比如 D I D M e t h o d 来规定。 下 面 我 们 主 要 对 于 其 中 3 种 标 准 进 行 介 绍 因 为 他 们 一 个 代 表 北 美 的 标 准 (D I D )也 有国 内和欧 洲的 有关机 构支 持,另 外一 个主要 是欧 洲的 标准, 最后 一 个是中国公安部的标准(E I D )。 2 . 1 . 1 W 3 C 的 D I D 基 于区 块链 建 立符 合 W 3 C 标 准的 数字 身 份系 统 ,为 企业 、 用户 提 供去 中心 化的 数字身 份, 保证 数字身 份的绝 对可控 和绝对拥 有,解 决企业 和用户 隐私泄 漏难题。 D I D 是数字身份的基础, 其核心是基于区块链去中心化、 不可篡改的特性而 创建的。 多方通过接入工具接入分布式网络, 以区块链为依据, 建立不同身份标 识之间的安全通讯,为可验证声明(一种数字证书)的流转建立前提。 所有用户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 通过任意一个实现了 D I D 算法的平台都可 以创建新的 D I D , 是完全由用户自主 控制的 。 生成 D I D 的同时 , 也会生成一对秘2020 云 安 全 联 盟 大 中 华 区- 版 权 所 有 1 4 钥, 并把公钥与 D I D 的绑定关系发布在分布式存储上, 而私钥则由用户保管, 最 后只需把身份相关数据锚定在区块链上即可。 在应用方验证用户身份信息时, 只 需要根据分布式系统中形成共识的用户的公开秘钥, 进行验证计算即可验证用户 的真实性。 D I D 是 一 个 协 议 标 准 , 主 要 定 义 了 实 现 的 格 式 与 验 证 方 法 。 下 面 为 一 个 基 本的 D I D 文档的内容: c o n t e x t : h t t p s : / / w w w . w 3 . o r g / n s / d i d / v 1 , i d : d i d : e x a m p l e :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 g h i , p u b l i c K e y : i d : d i d : e x a m p l e :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 g h i # k e y - 1 , t y p e : E d 2 5 5 1 9 V e r i f i c a t i o n K e y 2 0 1 8 , c o n t r o l l e r : d i d : e x a m p l e :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 g h i , p u b l i c K e y B a s e 5 8 : H 3 C 2 A V v L M v 6 g m M N a m 3 u V A j Z p f k c J C w D w n Z n 6 z 3 w X m q P V , . . . , a u t h e n t i c a t i o n : i d : d i d : e x a m p l e :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 g h i # k e y s - 1 , t y p e : E d 2 5 5 1 9 V e r i f i c a t i o n K e y 2 0 1 8 , c o n t r o l l e r : d i d : e x a m p l e :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 g h i , p u b l i c K e y B a s e 5 8 : H 3 C 2 A V v L M v 6 g m M N a m 3 u V A j Z p f k c J C w D w n Z n 6 z 3 w X m q P V , a s s e r t i o n M e t h o d : d i d : e x a m p l e :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 g h i # k e y s - 1 , i d : d i d : e x a m p l e :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 g h i # k e y s - 2 , t y p e : E d 2 5 5 1 9 V e r i f i c a t i o n K e y 2 0 1 82020 云 安 全 联 盟 大 中 华 区- 版 权 所 有 1 5 c o n t r o l l e r : d i d : e x a m p l e :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 g h i , p u b l i c K e y B a s e 5 8 : H 3 C 2 A V v L M v 6 g m M N a m 3 u V A j Z p f k c J C w D w n Z n 6 z 3 w X m q P V , p r o o f : c r e a t e d : 2 0 2 0 - 0 5 - 0 1 T 0 3 : 0 0 : 0 2 Z , c r e a t o r : d i d : e x a m p l e : 1 2 D 3 K o o W M H d r z c w p j b * * * * * * * * c g q X 3 b 5 d p u P t P a 9 o t 6 9 y e w ; e x a m p l e : k e y = i d = b a f y r e i c u b t x 5 w * * * * * * * z r k c t f h w d 6 r e w e z g p w o e 4 s w i r l s 4 e b d h s 2 i , s i g n a t u r e V a l u e : o 9 r 6 L x g o G N 8 F o a e e U A 6 E d D c v 1 2 G v D z F E m C g j W z v p u r 2 Y S Q y A 8 W 2 r 0 S S W U K + n H 5 t M q z a F L u n 6 w w Z 1 E o t 3 7 a m G D g = = , t y p e : L i n k e d D a t a S i g n a t u r e 2 0 1 5 , s e r v i c e : i d : d i d : e x a m p l e :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 g h i # v c s , t y p e : V e r i f i a b l e C r e d e n t i a l S e r v i c e , s e r v i c e E n d p o i n t : h t t p s : / / e x a m p l e . c o m / v c / 这 里 主 要 分 为 : i d 、 p u b l i c K e y 、 a u t h e n t i c a t i o n 、 a s s e r t i o n M e t h o d 、 p r o o f 、 s e r v i c e 等属性。其中: 1 d i d : e x a m p l e :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 g h i 就 是 D I D D I D 的 完 整 格 式 为 : d i d : : , D I D 的 生 成 是 根 据 D I D 文 档 的 基 本 信 息 来 加 密 生 成 的 其 中 = b a s e 5 8 ( r i p e m d 1 6 0 ( s h a 2 5 6 ( ) ) ) ; p u b i c k e y , D I D 文 档可 以 表达 加密 密 钥和 其 他验 证方 法 这些 方 法可 以用于验证或授权与 D I D 主题或关联方的交互。 所表达的信息通常包括全局明确2020 云 安 全 联 盟 大 中 华 区- 版 权 所 有 1 6 的标识符和公钥材料, 可用于验证数字签名。 可以表示其他信息, 例如密钥的状 态信息 ( 例如, 密钥是否被挂起或吊销 ) , 或者其他属性, 使人们可以确定它是 否是硬件支持的加密密钥。 关于加密密钥材料, 可以根据其用途将公共密钥包含 在 D I D 文 档中 ,例 如, 使 用 p u b l i c K e y 或 身份 验 证 属性 。 每 个公 共 密 钥都 有 其 自 己的标识符(i d ),类型和控制器,以及取决于其类型的其他属性。 2 a u t h e n t i c a t i o n , 身份验证是 一种机制 , 通过该机制 , 实体可以证 明自己 是 D I D 主 体 。 身 份 验 证 尝 试 的 验 证 者 可 以 检 查 身 份 验 证 方 是 否 正 在 提 供 有 效 的 身 份 验 证 证 明 , 即 他 们 是 他 们 所 说 的 身 份 。 a u t h e n t i c a t i o n 属 性 是 D I D 主 题 和 一 组 验证 方法 (例如 但不 限于公 钥) 之间的 关系 。 这意 味着 D I D 主题 已出 于身份 验 证目的 (根据 a u t h e n t i c a t i o n 属性的 值 ) 授权了 一些验证方 法集 。 a u t h e n t i c a t i o n 属 性的 值 应该 是 一组 验 证方 法 。 由 D I D 文 档的 a u t h e n t i c a t i o n 属 性指 示 的验 证 方 法 只 能 用 于 认 证 D I D 主 体 。 为 了 认 证 D I D 控 制 器 ( 在 D I D 控 制 器 不 是 D I D 主 体 的 情况下) , 与控制器的值相关 联的实体 ( 参见7 . 5 授权和委托 ) 需要使用自己的 D I D 文档和 所附的 a u t h e n t i c a t i o n 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