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行业云原生应用报告指南.pdf
特此鸣谢参加本次白皮书的编纂的行业和企业专家。谢长生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研究中心教授吴 非 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导 许 渊 Intel 数据中心产品架构师吴 栋 浪潮集团云计算高级架构师林小引 戴尔科技集团售前系统工程部解决方案架构师张利俊 戴尔科技集团企业技术战略架构师傅纯一 VMware 大中华区高级产品经理郦 达 联想凌拓数据与云架构顾问李 云(至简) 阿里云云原生高级技术专家 刘 尧 百度智能云云原生和区块链产品负责人 陈一苇 腾讯云云原生高级技术专家 彭德华 金山云云原生解决方案总经理朱 琅 京东智联云 PaaS 产品负责人吴 涛 华云数据标准总监李 鲁 网易云资深解决方案架构师贺洪龙 灵雀云资深解决方案架构师康 洋 博云解决方案架构师梁 胜(西瓜哥) 高端存储知识 CHO薛 浩 亚信科技平台产品研发与交付中心总监Grace Shen 青藤云安全容器安全技术专家苗远强 时速云解决方案架构师庄怀轩 大连华信技术总监( 原 Portworx 亚太区首席架构师)周 磊 云徙科技 i-DP 产品总监邵国健 XSKY 系统架构师王鹏飞 焱融科技首席技术官黄雨婷 才云科技智能容器云数字营销经理俞仁杰 蚂蚁金服金融云产品专家花 瑞 杉岩数据存储专家于 爽 KubeSphere 容器平台产品经理叶理灯 UCloud 私有云及容器产品线负责人侯亚辉 云途腾容器产品总监宋家雨 百易传媒(DOIT)编辑部谢世诚 百易传媒(DOIT)编辑部朱朋博 百易传媒(DOIT)编辑部崔欢欢 百易传媒(DOIT)编辑部张妮娜 百易传媒(DOIT)编辑部目录一、前言-二、云原生化是“新基建”和“互联网+”的技术表达-2.1 传统行业面临的挑战-2.1.1传统行业/企业被互联网无情“碾压”-2.1.2 Made in Internet(新零售、新制造、新能源、新技术、新物流)-2.2 云原生(Cloud Native)实现 -2.3 云原生与企业竞争力塑造 -2.4 云原生与企业管理 -三、容器云原生技术基础(企业云原生转型的技术实施)-3.1 云原生应用的技术内涵 -3.1.1 容器化-3.1.2容器化与虚拟化-3.1.3微服务:单体化应用和微服务架构的变化-3.1.4 DevOps -3.1.5持续交付、频繁交付、快速交付、降低发布风险CI/CD -3.2 容器和微服务化 -3.3 容器和Kubernetes-3.4 技术应用热点 -3.5 云原生应用有关思考-3.5.1从Web访问接入开始更加稳妥吗? -3.5.2数据库原生化改造 -3.5.3 选SaaS服务,还是自建? -3.5.4应用微服务化拆分的一般原则-0104050505060607091010101114151616171717181919王鹏飞 焱融科技首席技术官黄雨婷 才云科技智能容器云数字营销经理俞仁杰 蚂蚁金服金融云产品专家花 瑞 杉岩数据存储专家于 爽 KubeSphere 容器平台产品经理叶理灯 UCloud 私有云及容器产品线负责人侯亚辉 云途腾容器产品总监宋家雨 百易传媒(DOIT)编辑部谢世诚 百易传媒(DOIT)编辑部朱朋博 百易传媒(DOIT)编辑部崔欢欢 百易传媒(DOIT)编辑部张妮娜 百易传媒(DOIT)编辑部四、云原生应用对数据基础设施的影响-4.1 存储的变化 -4.1.1容器数据持久化-4.1.2 CSI 和容器存储 -4.1.3容器存储可视化和管理-4.1.4 海量数据和容灾备份 -4.1.5 存储趋势变化促进容器发展 -4.2计算、网络的变化-五、云原生化应用安全的话题-5.1 安全风险与挑战 -5.1.1镜像风险-5.1.2 镜像仓库风险 -5.1.3 Kubernetes安全风险-5.1.4容器风险-5.1.5 主机操作系统风险 -5.2 安全结论 -六、总结和展望-2122222324242525272828282929303132七、附录:容器云原生技术产品和服务-博云-戴尔科技集团 -联想凌拓 -英特尔 -KubeSphere开源容器平台-XSKY-中兴通讯 -3435374346474950有数据显示:2018 年我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达 962.8 亿元,增速为 39.2%。预计未来几年复合增速在 30% 左右,到 2022 年我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接近 3000 亿元。国外知名分析机构 Gartner 的数据显示:云计算渗透率将大幅提升,2019 年云计算的市场渗透率将首次突破 10%,达到 11.3%;到 2021 年全球云计算市场渗透率将达到 15.3%。数据是冰冷的,会有分类和统计上差异,如云计算渗透率专指公有云吗?包括私有云在内吗?尽管如此,并不影响我们对整体趋势的判断。传统行业/企业应用需要迁移到云平台,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遵循演进阶段的划分,大致可以分为如下 4 个阶段:既然如此,问题来了!如今,中国传统行业 / 企业业务云化已经发展到了哪个阶段?本白皮书观点表明,传统行业/企业云计算应用如今已经进入到了第三阶段的PaaS平台阶段,这里PaaS平台技术非常明确,以平台为基础的云原生化开发,实现对传统应用逐步改造。从技术上看,基于容器+新型 PaaS 平台具有敏捷部署、弹性伸缩、灵活调度的优点,结合、DevOps 和微服务三驾马车,企业可以快速走上云原生转型之路。有数据显示,在美国,容器化部署占到了生产应用部署的 48%,2020 年,超过 50% 的全球组织将在生产环境中运行容器化应用程序,到 2022 年将超过 75%。在中国,截止到 2018 年底,已有 96% 的 IT 企业在生产环境部署容器化应用。阶段 1:虚拟化整合 +IaaS 阶段:这个阶段以 IaaS 基础设施虚拟化应用为主。阶段2 :IaaS+简单SaaS应用阶段:在虚拟化资源基础上,开始对外提交简单SaaS 服务。在这个阶段,传统行业 / 企业用户部分业务部门,会脱离开 IT 部门的纳管,尝试公有云服务,尝试局部业务的创新。阶段 3: 丰富 SaaS 应用 +PaaS 平台阶段:为了能够提供统一的 IT 服务,增强对于IT 基础设施的把控能力,更多传统行业 / 企业通过构建私有云,对于 SaaS 服务进行集中管理,开始构建符合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 PaaS 平台。阶段 4:全面云化、自动化管理和服务的阶段。02白皮书也强调:构建平台是起点,不是目的,是手段、工具,但不是业务应用,用好容器+ 新型 PaaS 平台加快云原生化部署才是当务之急。与此同时,传统行业 / 企业用户可以直接选用云厂商提供的云原生服务,也可以通过 ISV 等合作伙伴继续沿用服务外包方式,依靠第三方服务商的产品和技术力量,不必事事亲力亲为。按照白皮书的判断,行业 / 企业传统应用向云上的迁移基本完成,解决了传统应用在云环境下的使用问题,也能够享有 IaaS 基础设施的资源弹性和易部署的红利,但效果是有限的,与类似“双十一”的互联网业务支撑系统存在明显差距。如果说,传统应用上云解决“能用”的问题;云原生化改造要解决的就是“好用”的问题。业界经常用“稳态”和“敏态”来概括行业/企业应用的特征,但这种概括是相对意义上的,是暂时的,因为并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稳态”,业务创新要打破的就是“稳态”,使其走向“敏态”,走向云原生化应用。毫不夸张地说,云原生化改造会成为传统行业 / 企业新的分水岭,将决定传统行业 / 企业在未来市场上的“生”与 “死”,依靠政策壁垒,也许传统行业 / 企业还能够生存,但也仅仅是生存,甚至“生不如死”,终究会被时代洪流所吞没。传统行业 / 企业需要有足够的危机意识!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