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概述:属性、历程、动因及目标.pdf
0 数字人民币概述 :属性、历程、动因及目标 研究机构 01 区块链 零壹 财经零壹智库 数字 资产 研究 院 报告主编 柏 亮 | 于 百 程 分 析 师 赵 越 数字人民币概述 :属性、历程、动因及目标 2020 0 数字人民币概述 :属性、历程、动因及目标 数字人民币属于基础货币, 它 的 出现将改变我国 基础货币结构。数字人民币自身的定位是部分替代 M0,落地后可充当现金使用,但其全新的字符串形态特征不同于以往任何形式的基础货币,所以数字人民币的出现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现有央行基础货币结构。 数字人民币是 具有价值特征的数字支付工具 ,其 价值属性和现钞类似 。数字人民币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无需依赖于账户就能够实现价值的转移。在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交易的过程中,无需绑定实名账户验证持有者身份,而只需验证数字人民币本身的价值。 数字人民币 已经进入试点测试和场景选择的全新阶段。深圳罗湖的 数字人民币 测试在规模、范围以及场景上均实现了重大的突破 。 数字人民币 是多因素驱动下的产物。数字技术的发展、公众的数字支付需求、全球激烈的数字货币竞争以及现钞的高管理成本等共同促进了 数字人民币 的发行。 维护国家货币主权地位和顺应数字经济发展潮流是 数字人民币 发行的两大目标。法定数字货币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各国抢占国际竞争战略制高点的重要载体。 摘要 bstract 1 数字人民币概述 :属性、历程、动因及目标 一、数字人民币的概念与属性 . 2 (一)从货币角度看:数字人民币 主要定位于流通中现金( M0) . 3 (二)从支付角度看:数字人民币是无需依赖账户的数字支付工具 . 4 (三)从应用客群看:数字人民币应用客群为普通大众 . 4 (四)数字人民币与其他 “ 货币形态 ” 的对比 . 5 二、数字人民币的发展历程 . 6 (一)推出发行数字人民币的原型方案,设立数字货币研究所 . 7 (二)数字人民币进入稳步研发阶段,央行官员密集发声 . 7 (三)研发加速推进,数字人民币 “ 呼之欲出 ” . 9 (四)数字人民币开启 “ 封闭试点测试 ” . 9 (五)数字人民币在测试规模和应用场景上双双实现突破 . 10 三、数字人民币是多因素驱动下的产物 . 11 (一)数字技术是数字货币产生的 “ 基石 ” . 11 (二)公众对数字支付需求的不断提高 . 11 (三)全球正面临激烈的数字货币竞争 . 13 (四)现钞管理成本高,存在洗钱风险 . 14 四、数字人民币的 发展目标 . 14 (一)维护国家货币主权地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 14 (二)顺应数字经济发展潮流,为数字经济提质增效 . 15 目录 ontents 2 数字人民币概述 :属性、历程、动因及目标 2020年, 数字人民币 进入了 试点测试 阶段。 4 月初,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指出 数字人民币 将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随后,多家国有大行相继传出内测数字钱包的消息。 7 月以来,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先后与滴滴、美团、哔哩哔哩等 机构 达成合作,共同促进 数字人民币 移动应用 的 功能创新及场景的落地应用。 10月, 数字人民币 实现了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场景更为丰富的试点测试,在深圳罗湖以红包形式向 5 万 名 预约群众发放,可用于 3800 多家合作商户消费。 关于 数字人民币的相关交易数据也首次被官方披露,据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透露, 数字人民币 已经处理 313万笔交易。 11月 1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 习近平 在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指出要 积极参与数字货币国际规则制定。 11 月 3 日,“ 十四五 规划” 全文 披露, 其中 指出 要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 。 自 2014年开始进行探索, 数字人民币 的研发进展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为展现其“基本面貌”, 01 区块链从概念 属性、发展历程、研发动因以及发展目标等四大维度对 数字人民币 相关情况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以期能够帮助相关人士加强对 数字人民币 的基本认知。 本篇是“数字人民币与全球数字货币态势”专题系列的第一篇,后续我们将持续发布相关报告内容, 欢迎关注 。 一、 数字人民币 的概念与属性 关于数字人民币的概念,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 飞在关于数字人民币 M0 定位的政策含义分析 一文中指出,数字人民币是由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数字人民币主要定位于流通中现金( M0) 1,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并向公众兑换,以广义1 我国公布的货币供应量(全社会的货币存量,是某一时点承担流通和支付手段的金融工具总和)的划分层次: ( 1) M0(流通中货币) :流通中现金(货币供应量统计的机构范围之外的现金发行); ( 2) M1(狭义货币) =M0+企业存款(企业存款扣除单位定期存款和自筹基建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信用卡类存款(个人持有); ( 3) M2(广义货币) =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和自筹基建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 +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 +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 类金融机构的存款 +非存款机构持有的货币市场基金。 3 数字人民币概述 :属性、历程、动因及目标 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纸钞和硬币等价,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支持可控匿名。 数字人民币 ,英文简称为“ DC/EP” , “DC” 是 “Digital Currency (数字货币) ” 的缩写, “EP” 是 “Electronic Payment (电子支付) ” 的缩写。 由此 可以看出,数字人民币不仅是货币,而且也是一种电子支付工具。 其实 ,货币与支付工具的界限 原 本就不清晰:一方面,货币 天然 具有 充当支付手段的职能属性,在实际中也可充当支付工具的角色;另一方面,现有的各类电子支付工具一定程度上也可视为货币的不同载体或表现形态。但是,在讨论数字人民币时,首先要肯定其基础属性是货币,是现有法币体系的组成和补充,其次才是一种数字 支付工具。 (一) 从货币角度看: 数字人民币 主要定位于流通中现金( M0) 数字人民币 主要定位于 M0,发行方是中国人民银行 。 数字人民币 的发行实行央行中心化管理,具体来说,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向指定商业银行批发 数字人民币 ,并负责 数字人民币 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 指定的 商业银行等 机构负责向公众提供数字人民币兑换服务 2。 数字人民币具有法偿性,即只要国内能使用电子支付的场景,都不能拒绝接收数字人民币,就如同当前任何场所都不能拒绝接收人民币 现 钞一样。 数字人民币属于基础货币,其 出现将改变我国的基础货币结构。 基础货币一般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被社会公众持有的现金与商业银行持有的存款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 数字人民币 自身的定位是部分替代 M0,落地后可充当现金使用,但其全新的字符串形态特征不同于以往任何形式的基础货币,所以 数字人民币 的出现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现有央行基础货币结构。 现阶段 数字人民币 主要替代 M0,而非 M1 和 M2,主要 出于 以下两方面 的考虑 : 一方面,基于银行账户的 M1和 M2 已基本实现电子化和数字化, 支持 M1和 M2流通的银行间支付清算系统、商业银行行内系统以及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各类支付手段能够满足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需要, 用数字货币对 M1和 M2进行替代会对现有系统造成巨大资源浪费,且不一定 会 提高实际效率; 另一方面,对 M1和 M2进行改造 的 连锁效应更为明显,可能 因为 影响商业存款而引发信用扩张和货币乘数效应,扰乱现有经济秩序。 2 范一飞,关于数字人民币 M0定位的政策含义分析。 4 数字人民币概述 :属性、历程、动因及目标 (二) 从支付角度看: 数字人民币 是无需依赖账户的数字支付工具 数字人民币 是 具有价值特征的 数字支付工具 3。 数字人民币 的价值属性和现钞类似,其本身具有价值。 传统电子支付工具以商业银行存款货币为基础,基于账户紧耦合模式,在转移、流通过程中需要依赖于账户。 也就是说, 传统电子支付工具本身并不具有价值,它与其在商业银行的账户绑定在一起,利用传统电子支付工具进行支付时,需要对交易者的账户信息进行验证。因此,这类电子支付工具难以满足用户对于匿名支付及隐私保护的需求。 作为数字支付工具, 数字人民币 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无需依赖于账户就能够实现价值的转移。在使用 数字人民币 进行交易的过程中,无需绑定实名账户验证持有者身份,而只需验证 数字人民币 本身的价值。同时,为满足反洗钱相关 规定, 数字人民币 钱包 采用了“分级 和 限额安排”,即 级别较低的钱包仅能进行小额支付,如需进行大额交易,则需进行身份认证 、账户绑定 等获取相应的权限。 表:数字人民币钱包级别分类 钱包类别 余额限制 单笔限额 日累计限额 年累计限额 认证方式 一类(强实名) 无 无 无 无 手机号、身份证、绑定银行卡、柜面面核 二类(较强实名) 50 万 5 万 10 万 50 万 手机号、身份证、绑定银行卡、可远程办理 三类(弱实名) 2 万 5000 1 万 10 万 手机号、身份证、可远程办理 四类(较弱实名) 1 万 2000 5000 5 万 手机号 来源: 01 区块链整理 (三) 从应用客群看: 数字人民币 应用客群为普通大众 综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英格兰银行对央行数字货币的定义,“央行数字货币( CBDC)是一种由央行发行的电子形式的法定货币,可以广泛地被个人和企业用于支付,且具备一定的可编程性或支持智能合约。 ” 根据面向的对象不同, CBDC 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面向 C 端的零售型 CBDC,另一类是3 穆长春,科技金融前沿: Libra 与数字货币展望。 5 数字人民币概述 :属性、历程、动因及目标 面向金融机构之间的批发型 CBDC。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 数字人民币 即为 零售型 CBDC,其应用客群为普通大众,主要应用于小额零售场景。 进一步的,国际清算银行又将零售型 CBDC分为三类,分别是直接型、间接型和混合型。其中,直接型指央行无需中介,直接面向个人提供支付服务;间接型指央行依托中介机构发行数字货币,但央行不掌握债权记录;混合型是指央行引入支付服务提供商,实时支付由支付服务提供商完成,但央行仍然可以掌控所有债权记录。混合型既满足了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诉求,又能够满足零售支付中对速度、效率的诉求,是目前最符合现实需求的一种设计模型。 图:零售型 CBDC 的三种运营结构 来源:小米金融科技 、 01 区块链整理 从发行方式看, 数字人民币 更加符合混合型运营架构。 数字人民币 的投放采用与纸币相同的“央行 -商业银行 ” 的二元模式,即 “ 双层运营体系 ” 。所谓的双层运营体系,上层是央行对商业银行,下层是商业银行对公众。 具体来讲,央行按照 100%准备金制将 数字人民币 额度兑换给商业银行,再由商业银行 将数字货币兑换给公众。 在发行过程中,中国人民银行处于中心化管理地位,通过掌握全量交易信息,对 数字人民币 的兑换、流通进行记录和监测分析。 (四) 数字人民币 与其他“货币形态”的对比 数字人民币 本质上是人民币现钞的数字化。 与包括现钞、第三方支付账户余额、银行存款、比特币和 Libra等在内的“货币形态”存在 诸多 不同之处。为进一步了解 数字人民币 的概念属性, 01区块链从发行主体、分发机构、准备金率、底层资产以及信息背书情况等 10个维度,将 数字人民币 与其他“货币形态 ” 进行了对比。 6 数字人民币概述 :属性、历程、动因及目标 表: 数字人民币 与其他货币形态的对比 数字人民币 纸钞 第三方支付 账户余额 银行存款 比特币 Libra 发行主体 央行 央行 央行 央行 - Libra 协会 分发机构 商业银行 / 其他商业机构 商业银行 第三方 支付机构 商业银行 - 第三方承销商 准备金率 1 1 1 部分 无 1 底层资产 无 无 银行备付金 无 无 法币资产 信用背书 国家信用 国家信用 国家信用与 企业信用 国家信用 算法信用 国家信用、企业 信用、算法信用 信用风险 无 无 无 低 无 高 技术架构 区块链内核 中心化 中心化 中心化 公链 联盟链 是否数字化 是 否 是 是 是 是 是否付息 否 否 否 是 否 否 匿名性 可控匿名 完全匿名 可控匿名 实名 部分匿名 可控匿名 来源: 01 区块链整理 二、 数字人民币 的发展历程 在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上,中国 央行 表现出了较强的前瞻性。 2014年 ,央行 便成立法定数字货币研究小组,开始法定数字货币研发相关工作。 到 2019 年, 央行基本完成了 数字人民币 的 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 2020年, 数字人民币 进入了试点测试及场景选择 的全新 阶段。 7 数字人民币概述 :属性、历程、动因及目标 图 : 数字人民币 的重要发展节点 来源: 01 区块链整理 (一)推出发行 数字人民币 的原型方案,设立数字货币研究所 2014年,在时任行长周小川的倡导下,央行成立法定数字货币专门研究小组,旨在讨论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可能性。 2015年,央行对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原型方案进行了两轮修订 。 2016年 1月,央行明确了发行数字货币的战略目标,并公开表示要发行法定数字货币。 2016 年 11 月,央行确定将数字票据交易平台作为法定数字货币的试点应用场景,并启动了数字票据交易平台的封闭开发工作。 2017年 2月,数据票据交易平台测试成功,同年 5月,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正式挂牌成立,根据其发布的招聘人员信息,数字货币研究所主要负责数字货币法律研究、区块链 开发及芯片设计等相关工作。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是数字人民币研发的核心力量 。 从央行成立数字货币专门研究小组到数字货币研究所正式挂牌成立, 这一阶段属于数字人民币研发的准备阶段。 (二) 数字人民币 进入稳步研发阶段,央行官员密集发声 2018年 3月,央行召开 2018年全国货币金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指出, 2018年央行货币金银部门要扎实推进央行数字货币研发 。 与此同时 ,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 开始不断加强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力量。 2018 年 6月,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成立了全资控股的深圳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 这是目前唯一一家由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全资控股的金融科技技术开发公司 。该公司主要 定位于金融科技与法定数字货币的高端研发与测评中心、科技成果孵化中心、科技交流合作中心以及金融科技8 数字人民币概述 :属性、历程、动因及目标 人才培养中心 ; 同年 9月,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 又 与南京市人民政府、南京大学、江苏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 等机构 合作建立了南京金融科技研究创新中心和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南京)应用示范基地 ; 2019 年 3 月,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 通过旗下 深圳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联合 苏州高铁新城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成立了 长三角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由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任法人 。 这三家金融科技公司在数字人民币研发上的侧重点各不相同 , 但都围绕着金融科技与数字货币展开。 图: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旗下三家金融科技公司研究定位 来源: 01 区块链整理 随着研发工作的稳步推进,央行相关官员也开始就法定数字货币密集发声。其中,时任央行科技司副司长、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的姚前在中国银行数字货币原型系统试验研究一文中指出“数字货币的出现被视为货币形态的又一次重大革命,有望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主流通货和重要金融基础设施。中央银行推动发行央行数字货币( CBDC)势在必行。”